梅花绝句陆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梅花绝句陆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梅花绝句陆游

梅花绝句陆游范文1

哲学家王充的养生智慧――养气爱精

王充(27―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一生坎坷,仕数不耦,自始至终不能为世所容。为了追求真理,他奋笔疾书,成就了一部绝世之著――《论衡》。他是我国东汉前期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具有怀疑精神的思想家之一。王充生逢战乱,又身处潦倒境地,能享古稀高龄,实得益于他的养生智慧。

《后汉书・王充传》载:“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其具体方法是“养气自守,适时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导引,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论衡・自纪篇》)。由于《养性书》已经失传,我们不能了解其更多的精彩内容,从“裁节嗜欲,颐神自守”的观点看,《养性书》应属于黄老思想的著作;从王充寿至古稀,并能“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王充传》),可以证实他的养生方法是管用的。

王充值得后人重视的另一个养生观,是反对“尊古卑今”的陋习。东汉是一个被尊古思想禁锢的时代,一切都被认为是古人好,反映到养生的观点上,“古人质朴而体强,今人欲多而体弱”的观点十分流行。王充则认为“寿至于百,万世不异”(《论衡・齐世》),天年之长短,体质之好坏,古今有差异,但就天年来说,并不存在今不如昔的问题,只能说养生得法的人,比不注意养生的人更能健康长寿;上古之人能“春秋皆度百岁”,今人只要注意养生,同样完全可以做到。王充这一尊古不薄今的思想,一直为后人推崇。

诗人陆游的养生智慧――巧说安能敌拙修

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人。陆游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也是存诗最多的诗人,现尚存9000多首,他一生与诗打交道,与医道亦有不解之缘。他年轻时就好方技之术,有“少时喜方药”之句(《春日对花有感》,见《剑南诗稿》卷七十五,以下书名略)。51岁在成都任四川制置使参议官时,曾整理过祖传的《陆氏集验方》。后来,在江西抚州任上,以历年宦游所积累的民间药方,选刻了一本《陆氏续集验方》(见嘉靖四十年《浙江通志》卷五十五・艺文志)。晚年隐居山阴,他一边读书耕作,一边行医乡里。“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山村径行施药》,卷六十五)。陆游于养生亦颇擅长,在古稀之年,不但齿牢目明,而且尚能登山、荷锄。“才智不足狂有余,此身老健更谁知?齿牢尚可决干肉,目了未妨观细书。”(《老健》,卷二十七),“老翁垂七十,不复叹头颅。……独有欣然处,登山未用扶。”(《老翁》,卷二十七),“行年七十尚携锄”(《贫病》,卷三十);至八十四岁时,还“筋骸胜拜起,耳目未盲聋”(《人寿至耄期》,卷七十七)。更令人羡慕的是,他在暮年还保持着天真浪漫的童心,精神面貌极佳。“老翁垂七十,其实似童儿”(《书适》,卷二十六)。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而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放翁晚年的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态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羡慕的。

陆游的养生经验有三点给后人的印象特别深,一是他的自爱精神。可以说,一个不知自爱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养生家,而在陆游诗中时时透露出强烈的自爱意识。“少狂欺酒气吐虹,一笑未了千觞空”(《同何元古赏荷花追怀镜湖旧游》,卷五)。陆游年轻时以豪饮著称,但为了健康,忍痛割爱。“余年亦自惜,未忍付酒杯”(《晨起》,卷三十四)。并把疾患的发生归罪于自误,不怨天忧人,意味深长。“爱身过拱璧,奉以无缺亏。孽不患天作,戚惟忧自饴。”(《养生》,卷五十四)。二是未雨绸缪的思想。“疾患初萌芽,未有旦夕危。每能自省察,百鬼安能窥?一怠生百疾,速死乃自诒。”(《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韵》,卷七十五),“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强健轻年光”(《读老子》,卷四十四),忧身如忧国,畏病如畏乱;此身虽幸健,敢作无事看。”(《病戒》,卷七十七),这种未病先防的观点,对有志养生者极有指导意义。三是他的养生方法所体现的积极性和可行性。陆游认为“巧说安能敌拙修”(《默坐》,卷二十五),说不如做,要获长生就得脚踏实地去实践。“圣门初岂远,妙处在躬行”(《铭座》,卷七十七)。

陆游的养生方法很多,但都普通易学。吐纳、导引、按摩是陆游常用的养生方法。“老生要是常谈尔,吐纳余闲即按摩”。“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妨效五禽”(《春晚》,卷六十六)。“朝哺两摩腹,未可笑幽居”(《幽居》,卷七十五)。陆游深知吐纳、导引、按摩对养生的重要,“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

梳头、洗脚,是生活中经常要做的小事,陆游把它与养生联系起来,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课。“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陆游梳头之勤,可见一斑。明代焦弦《焦氏类林》云:“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名为神仙洗头法。”梳头的作用,不能等闲视之。

“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脚部是足三阴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有六十多个穴位,现代经络专家还发现,脚部有五脏六腑的投影,因此,坚持每天睡前洗热水脚,有补肾强身、延年益寿之功。

陆游养生十分注意饮食宜忌。“老无声色娱,戒惧在饮食。要须铭盂,下箸如对敌”(《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韵》,卷七十五),“起居饮食每自省,常若严师在我旁”(《病起杂言》,卷八十)。主张饥饱适度。“衣巾视寒燠,饮食节饱饥”(《养生》,卷五十四)。把肥甘之品视为毒药、奸佞。“倩盼作妖狐未惨,肥甘酰犹轻”(《养生》,卷四十三),“羔豚昔所美,放斥如远佞。”在长期的素食后,既知素食之美,亦获素食之利,竟欣然忘肉。“食常羹芋已忘肉”。陆游食养的另一特色是好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卷三十八)。陆游认为老人食粥尤宜,“淖粥称衰翁”(《午兴》,卷二)。若与健脾益气的山药同煮,效更佳,胜过“琼糜”。“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梅花绝句陆游范文2

1月27日

星期日

昨天,我、妈妈,与旅行团一行十几人,坐车来到杭州。

今天,起了个大早,就和旅行团一起出发了。也许是昨日的颠簸,我还没有彻底从晕车的难受中“解脱”出来,使我并没有预计的兴奋,反而整个人“病殃殃”的。

走着,走着,在不远之处看见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梅花林,导游看我们一个个累了,就说,让我们在梅花林中休息,1小时后在这儿集合。

我是个爱花之人,经过妈妈的同意,我独自一人先跑进了梅花林。还没有进去时,梅花的清香就一个劲地钻进鼻子里。那清香不像美酒的醇香,可比起那茉莉的清香,倒添了几分浓郁。不论怎样,那清香使我陶醉,让我加快了脚步,一头扎进这林子之中。

可没跑几步,我慢了下来。本想走马观花似地草草看过花的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这花比我想像中的还要美。这样的美丽,想把梅花比做仙女、姑娘等。都觉得无法衬托出它的美丽,反倒庸俗了许多。美丽的梅花,使我放慢了脚步,欣赏它的一丛、一簇。渐渐地我远离了同伴,但我已经被梅花深深地吸引了,丝毫没有察觉到,反而继续向林子深处走去。

梅花绝句陆游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127―0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学习诗歌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涵养。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答好诗歌鉴赏题呢?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备考策略。

一、吃透《考纲》,理清常见题材,归纳思想感情

《考纲》规定: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选材方面:一是篇幅短小。二是语言内容浅显。吃透这几点,便能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缩小复习范围。因此我们就选择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以及内容浅易、篇幅短小的宋词元曲。另外,还可以选择咏物诗、咏史诗、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爱国诗,这些诗歌的主要作手法普遍为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直抒胸臆,用典等,答题时只要仔细读诗,抓住关键字词就能确定诗歌类别,只要理清诗歌题材类型,记住每一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在答卷时就很容易得分了。

二、调动诗歌知识储备

1. 文学知识储备。如果要鉴赏的诗歌的作者是熟悉的诗人,我们就要充分调动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等相关的知识储备。以陆游为例,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大都表达的是他立志报国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以及他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因此要欣赏陆游的诗作,我们可以从其生平和诗风推测其诗歌的内容与主旨。

2. 史学知识储备。历史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同一时代的诗人会有某种共同性,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又有着某些不同之处。从文学的角度积累史学知识,联系史学知识鉴赏古代诗歌,既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准确欣赏诗歌。

3. 诗歌知识储备。诗歌知识涉及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诗歌的意象、典故、抒情、主人公形象等,这一点在以诗读诗法中已有所涉及。知识储备可以利用的内容很多,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到勤于归纳、勤于总结、勤于积累记忆。陆游有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无论学诗还是赏诗功夫都在诗外、在平时。

三、搜集整理掌握意象语言及寓意

柳、杨柳、折柳――离别惜远;芳草――离恨;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梅花、、蝉――高洁品格;竹、松、柏――坚韧、孤自;杜鹃――哀怨、悲苦、乡愁;猿啼――哀伤;乌鸦――衰败荒凉;蟋蟀――怀念征人;大雁、青鸟――传书信使、离人思绪;喜鹊――喜讯;自云、明月――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南浦、长亭、灞陵――送别之地;羌笛、胡茄――凄切;哀鸿――哀伤悲痛、流离失所的人;吴勾――宝剑、利剑;红豆――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柳营――军营;采薇――隐居生活;红叶――传情之物;琴瑟――夫妇感情和谐、兄弟朋友情谊;昆山玉――杰出的人才。如果诗中出现了这些意象语言,一一对应,不难理解诗歌的形象及思想内容。

四、借诗读诗法

1. 看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揭示诗歌的内容。读懂题目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内容题材,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留心诗歌的标题,要学会分析题目所传达的点滴信息,要学会把握题目与诗歌内容间的关系。

2. 看作者。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熟悉诗人的陌生诗歌,这种情况下,要充分调动与诗人有关的知识储备,联系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诗人作品中一般表达的主旨、情感,用诗作的一般风格去欣赏诗歌,同样会有省时省力的功效。所以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梳理一些作者的风格。

3. 看内容。诗歌内容主要指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描绘的场景,主人公的形象等。例如,南宋张辑的《月上瓜洲》: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新秋”和“塞草连天”表明诗歌描绘的是秋景,古人写秋一般都是“悲”的笔调,这一内容提示对我们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很有帮助。

梅花绝句陆游范文4

2、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3、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5、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6、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7、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8、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9、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0、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汤允绩《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11、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12、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13、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4、夜深风竹敲秋韵。——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16、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17、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18、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0、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23、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24、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陆容《满江红·咏竹》

25、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满江红·咏竹》

26、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27、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8、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29、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30、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3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32、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33、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34、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35、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6、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37、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8、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39、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40、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41、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4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4、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45、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46、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7、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8、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4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0、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51、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陆容《满江红·咏竹》

52、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53、烟萝翠竹,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绛都春·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

54、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55、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陆容《满江红·咏竹》

56、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5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58、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59、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60、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61、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62、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3、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64、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6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6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6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68、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69、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李商隐《潭州》

70、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7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7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3、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杜甫《咏春笋》

7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7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6、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77、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7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79、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0、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81、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82、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83、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84、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85、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86、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刘道著《湘江秋晓》

87、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88、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

8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9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1、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陆容《满江红·咏竹》

9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3、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94、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95、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96、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97、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98、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99、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100、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101、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0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03、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104、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05、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106、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107、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108、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109、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110、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11、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112、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

梅花绝句陆游范文5

南 轩 松

〔唐〕李 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释:

①绵幂:即绵密,枝叶稠密而又交相覆盖。

赏析:这首诗作者塑造了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借物抒怀,表现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全诗先从正面歌咏松树孤高、茂盛、临风而立的高大形象,这些描写暗自透露出以孤松比喻人格美:高洁、耿介、潇洒。接着诗人从侧面烘托松树的高大苍翠,最后将树的“理想”――凌云霄,与人的理想合而为一,表现出勇往直前、自我超越的精神气概。诗歌用比兴抒情,显得浑然天成,又不失壮逸之气。

赠 从 弟①

〔汉〕刘 桢

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

风声一何盛④,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⑤,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⑥,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从弟:堂弟。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堂弟的。

②亭亭:高大耸立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惨凄:即凄惨,严酷凛冽的意思。

⑥罹:遭受。

赏析:作者以松为喻,有赞美和勉励的双重意思。经受严寒的松树依然挺立端正,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思想,勉励堂弟要学习松柏,坚守情操,在劲风中傲立不倒,其实这也是作者的自比,表示他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对险恶环境屈服。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①,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③,直待凌云始道高④。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苗。

②蓬蒿:蓬草,蒿草。泛指杂草。

③凌云木:指长高长大了的松树。

④待:等到。

赏析: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它借小松树成长过程中的境遇,讽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对于小松的未能为时人所识,表示了深深的惋惜。杜荀鹤出身寒微,科考不顺,怀才不遇。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诗句通俗平易,却很耐人寻味,从平常事物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竹――

于潜僧绿筠轩①

〔宋〕苏 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②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③!

注释:

①于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 筠(yún):竹子。

②此君:指竹子。相传晋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③扬州鹤:出自《殷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思是兼得升官、发财、成仙的一种奢望。“扬州鹤”由此代指人的奢望。本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苏轼认为这是一种奢望,不可能实现,因而拿来解嘲,意思是说又赏竹子又想吃肉,哪有这种美事?

赏析: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但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抒写自如,形象生动,情趣横生。全诗议论精辟,发人深省,将“无肉”与“无竹”作比较,认为“无竹令人俗”“俗士不可医”。作者借竹颂扬于潜僧的高雅风节,批判物欲俗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操。

严郑公宅同咏竹①

〔唐〕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③,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

①严郑公:即严武,曾受封郑国公,是杜甫的好友。

②箨(tuò):笋衣,竹笋的外衣。

③书帙:书册外包布套,泛指书籍。

赏析: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的同题之作,写出了新竹的娟秀可爱之态:竹的绿色浓郁,映照到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晃动的竹影带来的阴凉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娟娟净”“细细香”,最见新竹的清新风致。全诗清新雅致,观察细腻,值得品味。

〔唐〕郑 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

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①,

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

绕径莎微夏荫浓②。

无赖杏花多意绪③,

数枝穿翠好相容。

注释:

①萧骚:竹子被风吹拂所发出的声音。

②莎(suō):草名。

③无赖:无奈。

赏析:这首咏竹诗,作者不去着意刻画竹子本身的形象,而是别具匠心地将其置于清新秀丽的自然环境之中,以青山、绿水、苍松、杏花等色彩鲜明的形象来衬托竹的青翠挺拔,通过声音、环境与色彩对比的描绘,更加突出竹子的清新可爱。全诗文笔清新,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梅――

赠岭上梅

〔宋〕苏 轼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赏析:诗人以品格高洁的梅花自喻,既不和“百花”一起开,也不和“行人”一起来,冷静沉着,孤高雅洁。不在梅子未成熟时就匆忙去尝青梅煮酒,而是等黄梅熟透。全诗比喻贴切,表现出作者孤高而又沉着从容的超脱胸襟。

梅花绝句

〔宋〕陆 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①,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释:

①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赏析:赏梅是诗人陆游的酷爱,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往往借梅花的高风亮节写出诗人自己的真性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前两句写梅花不畏严寒,纷繁似雪,遍开山中。后两句写梅花盛开,欣赏不尽。诗人设想希望自己化作千万个陆放翁,好尽情欣赏每一株梅花的美。从诗人别具一格的想象力可见作者的爱梅、惜梅之情,感情真切,自然动人。

梅 花

〔宋〕陈 亮

疏枝横玉瘦①,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②,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③,东君正主张④。

注释:

①疏枝:指梅花的枝条。

②变:指梅花由含苞到绽放。

③三弄:指乐曲名《梅花三弄》,其内容是歌咏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品格,因主调反复三次,故称“三弄”。

梅花绝句陆游范文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1. 热爱祖国的教育。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 热爱家乡的教育。

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 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 亲情教育。

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 友情教育。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1. 热爱水资源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 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上一篇多情种子

下一篇七月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