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1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正像有研究者指出,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评课制度的变革,具体来说即观课议课教研范式的专业化转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传统观课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弊端及表现为:重视“教”的评价,轻视“学”的评价;重视单一的学业成绩的评定,轻视综合学力的评价;重视个人层面的评价,轻视集体层面的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形成性评价;重视“主科”的评价,轻视“副科”的评价;重视基于教学过程的一般视点的评价,轻视基于学科固有逻辑的评价;重视基于外在标准的观测者的评价,轻视基于内在标准的自我评价;重视量化取向的评价,轻视描述取向的评价。
反观小学语文观课议课,除了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上共性问题而外,还有如下问题:
一是听评失衡。在实际教研中重听轻评,听得多、评得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议课与观课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议课的观课,其意义会大打折扣。二是缺乏实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仅有定性的、描述式的评议,缺乏定量的、基于科学观察的分析;另一方面是评议时主观随意,罔顾事实,甚至自说自话,没有说服力。三是避重就轻。集中表现为“优点说足、缺点点缀”,对于存在比较严重、甚或导向性问题的教学,也往往视而不见,只在枝节上寻找“闪光点”。四是空泛表面。比如,评课中出现这样的语言:“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设计符合教材内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运用恰当……”这样的议课就是典型的空洞无物,缺乏语文学科特点和针对性。五是忽视全程。完整的观课议课应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而以往的观课议课仅仅关注的是课中部分,既缺乏对教者课前教学预设的了解,课后的教者反思、集体研讨又常常缺位或走过场。六是缺少合作。传统的观课议课往往以教研员或学校领导作为评课主体,缺乏教者与观评课者之间的平等、深度的交流、互动。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而导致观课议课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诊断、激励、促进、改进教学的功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认识问题、组织问题、理论修养问题、研讨氛围问题等,但笔者认为最核心、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以往的观课议课是“去专业化”的,即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学术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从“听课评课”转变到“观察研究”,实现小学语文观课议课教研范式的专业化转换。
二、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内容
须要说明的是,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引用、整合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博士和宁波大学周勇博士关于课堂教学评价、观察研究的研究成果,并略加笔者的体会。
(一)课堂观察研究的含义
1.从方法技术看,课堂观察研究是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活动。课堂观察基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依据,将研究内容具体化为观察视点,借助定量与定性观察记录工具,对课堂行为或事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定性与定量观察与分析,使观察结果更能有效贴近与刻画课堂行为,对问题的思考可以跳出经验的桎梏,更加深入和理性。
2.从研究过程来看,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系统与研究活动系统。研究过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大阶段,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系统。在课前会议中被观察者向观察者介绍课堂教学主题和教学设计,观察者为寻找合适的观察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课堂上,观察者根据课前的分工,进行认真观察记录。课后会议中,就课堂教学开展研讨,提出存在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研究活动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信息、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活动。
3.从活动性质看,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基于团队合作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究活动。课堂研究人员是彼此分工、合作、互助的研究团队――研究共同体。在课堂观察的每个阶段,都充满着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师借助课堂观察结果及共同体的碰撞交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 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使研究共同体的每位成员都得到促进与发展。
(二)课堂观察研究的一般内容框架与观察视点
崔允博士基于课堂构成维度,提出LICC框架,认为课堂观察包括四个“内容构成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又分为五个具体“观察视角”:
四个“内容构成维度”:
学生学习(Learning):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
教师教学(Instruction):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
课程性质(Curriculum):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课堂文化(Culture):我在该课堂待了40或45分钟,整体感受如何?
五个具体“观察视角”:
内容维度1―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内容维度2―教师教学―观察视角: 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内容维度3―课程性质―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内容维度4―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在每个“观察视角”之下,又分别找到3~5个具体的“观察点”(观察指标)。这样,“观察视角”与“观察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所谓的“观察视点”。
当然, “观察视角”与“观察点”(观察指标)都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须要给出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在学习借鉴课堂观察研究的一般内容框架与观察视点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开发设计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框架》(见下表)。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
(一)掌握技巧,从方法上入手。
在这节课中,李校长利用“聪明”二字,引导学生明白作文要调动自己的所有器官: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用嘴巴说,用心去想。通过顺口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学生连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都不知道,何谈写出好的作文呢?
(二)丰富语言,从趣味中教学
苏联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使学生乐于听课,产生“共振”效应。这点,从听课教师的数次笑声中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写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记得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必须寻到源头,方有甘甜的水喝。”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经常创造机会,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引导学生把所听、所见、所想、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整理使用,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策略;创新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校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出现了新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为适应新时期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通过语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能力,由此,开展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受传统校本教研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教研形式化严重,方法因循守旧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提出了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策略,希望能够真正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教研活动不重视
许多小学都比较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而且在每个学期初期都针对教研活动作出了详细的时间安排。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教研活动,认为教研活动的过程就是听听领导和其他老师讲讲心得,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当教学时间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没有从观念上注重教研的重要性。
(二)校本教研缺乏创新
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和研究。但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较多,教学时间比较长,教学负担比较重,这使他们难以有较多的时间研究校本教研的创新方法。所以,在许多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只是记录笔记,走个过场就完事,整个校本教研工作只流于形式而已。
(三)校本教研的信息化落后
互联网的兴起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某些学校教育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不具备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条件,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加上交通不便,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学校语文校本教研中信息的闭塞,不能及时了解教育信息的发展变化。
二、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策略
(一)创新校本教研形式
1.通过课例进行研究分析
各学校应加大对常规课例研究的重视程度,将小学语文教师分成小组进行单元备课、评课和听课,每个小组选择负责人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进行分析和教学设计,共同找出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的研究中,让同级语文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之处,然后让教师共同进行探讨,展开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让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应该如何应对困难,从而引导语文教师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顺利开展教学。
2.开展师生参与的校本教研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也应该大胆地尝试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教研模式。由于教研的目的在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教学中具有主体性的学生,也需要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结合他们的需求,这样研究出来的课程才能更适合学生的特点。
(二)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
校本教研的对象是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教研仍然需要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引领,需要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对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专题分析,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和教学示范等形式,为各教师在教研讨论中明确方向。
(三)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展同行教研互动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同样也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也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比如,建立小学语文校本教研QQ群,教师在群里可以针对常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和征求大家的意见,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互动性。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网站,开设各学科的校本教研专栏,将成功的校本教研案例发表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校本教研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
不仅如此,各学校之间也需要加强互动,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研交流探讨,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的参与和互动积极性会更高,教研活动也会更加富有活力。
校本教研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学工作者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小学语文校本教研需要正视现阶段工作中的不足,加强教研形式的创新,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参与者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4
让我们先来分析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往往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教材写作方法的体悟,阅读的目标仅仅是读懂文章内容,而非通过学习某篇文章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多,放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时间少,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几乎被教师的“满堂灌”或个别学生“满堂说”挤占,大多数学生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少有静心学习的空间。
3.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外在的自我素质的展示,而内在的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引领、指导不深入,学生解读文本也是浅尝辄止,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学习的广度。
4.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段仍然未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进入初中还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等着老师去“管”,等着老师去“灌”,学习主动性缺乏。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教学观。
小学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学科的基础,应该承载着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不能仅仅将工作目标定位于教会学生多少生字的任务,教会学生读懂多少篇课文,评价学生会做几张试卷。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她的内涵从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来解说,可以理解为:(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3)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感受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形成学习后的思考。
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小学高年段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担负以下教学任务:
1.学习语文,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教师不仅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习教材中的课文,还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博览群书”,自然学富五车。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精读一些课文,学会朗读、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带领学生略读一些课文,粗知大意,并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读书看报,使他们学会浏览,学会迅速提取有用信息,学会根据需要加工、应用信息。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地读书,批判地读书,欣赏地读书,学习成果呈现方式可以是他们的学习笔记,可以是教材旁的自学批注,也可以是读书后的读后感、讨论发言。只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有了阅读方法的积淀,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
2.学习语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阅读教学的目标绝不仅仅在于弄懂几个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应发展他们的思维。比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习表现形式是学生一边读文字一边想画面,培养再造想象能力,一边思考文字表面意思,一边结合上下文体悟内在的涵义,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凭借文本,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鼓励学会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提出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由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学习语文,教给学生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和表述见闻、表达思想等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应重视指导学生读懂文本,更应重视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并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教学要落实从读悟写,从读学写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听命于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进入初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学生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会终身受益的。因此,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在小学高年段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加以重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1.自觉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听讲、复习应做具体要求,并逐渐形成规矩。(1)课前要预习,做到“一看、一查、一问”,即先默读课文一遍,遇到不懂字词会查字典解决,遇到问题先作好准备。(2)课堂上做到认真看、专心听、积极发言、勤于写、敏于思考。(3)课后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再写作业的习惯,并要求家长协助监督。
2.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自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记课堂听课笔记,需要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的情况记要点,而不能照搬板书。为了落实此项习惯,教师在开始阶段要勤检查,勤督促。
3.自评作业的习惯
自觉学习是初中生必需的一项学习品质,从小学就需要培养。高年级教师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作业,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很多教师让孩子准备错题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4.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
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语文学习中鼓励学生养成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无声的老师”能随时给他们提供帮助。
5.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小学阶段应尽早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保证学生有读书的时间与条件。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供的书目,和学生一道设计每学期阅读名著计划。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检查,例如设计导读阅读卡,召开班级读书会,帮助学生形成与书为友的习惯,使他们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
6.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小学语文教师应一以贯之地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要求,作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要敦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重视书写的正确、规范和美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就应有行楷的练习训练,教师应耐心指导,敦促练习。
7.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指导学生学会几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定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8.提问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地接受是科学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高年段教师在观念上要给学生灌输独立学习的意识,尽力使学生逐步消除依赖心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付出一分辛劳才能有一分收获。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葆有学习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能为小学高年段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提供保驾护航的明灯。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何谓“阅读能力”?国际、国内一致认为,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阅读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理解词和句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把握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作出评价的能力(评价语言、形象、表达方法等)。
上述能力要依据《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由易到难、有所侧重的培养,还要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2.多读、多练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多练,养成习惯。
多读,一是指课文读的遍数要多,要读正确、流利,读出语感;二是指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读相关篇章,甚至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与交流。
多练,指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的时间与空间。为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命题,进行练习。
3.整合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要少
鼓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整合单元的教学设计,提倡精简环节,采取模块结构,整合问题,会意兼得,体现阅读、思辨、反思的全过程学习。建议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自主设计丰富多彩、创意独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作用在下面几个环节发挥作用:
(1)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
(2)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享受语文学习。
(3)导向:使每个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师牵引。
(4)巡视:给足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作为基本知识能力培养的一门学科,对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极大的辅助作用,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不仅是确保语文学习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综合实现各学科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必须通过多种手段的有效运用,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备课环节
受小学生年龄总体偏低,自控力和自觉性存在不足的特点,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前进行更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制定过程不仅是将授课时长、授课内容以及授课重点明确记录在教案上的过程,更多的是要综合近期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针对考试中存在的疏漏点和强化内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目标,并以此实现对学生专项能力的培养。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以应对考试为总体方向,通过在教学环节强化相应的考察重点,实现学生答题能力和应变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取得较高应试分数为目标,很容易使教学目标产生偏差,从而使素质能力教育转变为机械学习。因此,必须树立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对备课环节的细化则体现在对授课内容详略的侧重上。对授课的中心环节,必须进行反复备课,以实现对知识点、相应的学习方法、技能,以及由此拓展而来的课外知识,文化常识的全面掌握。与此同时,还必须根据预期的授课内容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在备课时进行预讲,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应对工作。在进行教案书写时,不需要将涉及到的内容面面俱到的罗列出来,但必须对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讨论、游戏活动环节的流程进行明确规划,在实现对主要授课内容强化的同时,丰富课堂内容。
二、丰富课堂内容,增加互动环节
课堂效率能否提高,主要由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在不少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板书,而学生们则在听课的同时完成对板书内容的记录,整节课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都极少,这种授课方式在无形中令上课变得枯燥乏味,进而造成了课堂效率的降低。
丰富的课堂内容可以通过交流和活动让整节课“活起来”,从而实现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的共同提升。此时的课堂内容可以包括朗读、相关资料片的播放、教师授课、学生分组讨论、课本角色扮演等方面,通过合理安排每个部分所占的时间以及对教学主线所产生的作用,可以使枯燥的学习转变为游戏和娱乐的环节。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在四十五分钟内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而授课环节中穿插的电视动画、游戏恰恰能够起到很好的提升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的作用。将游戏变为课堂内容之一是新课改模式下的创新点,所谓的游戏并不局限于形式,而是以小组竞争、团队合作为手段,通过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获得相关问题的答案为目标。此时,游戏的意义成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互动环节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适当的互动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集体的力量,并促进学习兴趣的产生。在小学中、高年级,互动主要分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两大类。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在组内讨论和班级辩论两个环节,此时,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相关问题的反馈意见,并通过对不同意见、思路的分析整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互动主要强调配合性与竞争性,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环节中来,避免出现成员被孤立的现象。而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及学生给教师的反馈,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问环节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在这里,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提出相关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散思维,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相关问题向教师反馈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注重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
提高课堂效率不能从对某一知识掌握的数量度来判断,而要综合考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学生在学习记叙文和说明文时,能够保证较高的课堂效率,对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写作意图能较好的把握,在学习文言古诗以及议论文时,学习的效率就会发生下降,从而拖慢整体教学进度。
纵观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其在文章内容及题材选择上发生的重大变化。从以往的记叙文、故事类文体占绝大多数,转变为在每个单元内都合理安排了不同类型的文章。在这一变化下,想要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就不能把视线放在学生对特定类型文章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必须从整体入手,使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一种本能。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使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看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重难点,实现效率的提高。
与此同时,教师也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刻板而枯燥的,每一个授课环节都是按照课前准备进行,这造成了授课方式的僵化及效率的下降。自主意识能使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学生自身对文章分析能力、理解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实现授课环节的灵活化,进而避免部分无用环节造成的时间浪费。此外,合作意识的养成也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合作能帮助学生发现思考环节中存在的遗漏与弊端,帮助他们及时解决课堂上发现的问题,从而避免思维僵化、知识点掌握不牢、个人能力不足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养成合作互利的习惯。
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环节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时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从细微环节做起,不断突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着手,相关学校及老师应在有效范围内丰富授课形式,提高讲课质量及生动性,并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借鉴来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化、质量化前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6.089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培养小学生与人表达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及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判断处理能力。因此,为适应时展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改进,笔者从事语文教学活动多年,结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讨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一、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授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教材内容,“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重点,又没有限定固定范围,让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授课时不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改变思维,设计开放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思维不再固定。学习自主阅读也应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阅读大致可分为四步:首先是初读,快速朗读文章,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再读,逐词句阅读,记录难理解的词语与短句;研读,温故而知新,读出感情;练读,用心去读,积累词句,提高个人素材。阅读很重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提高小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彼此了解对于文章的理解方式。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认知阶段,对于文章中很多细节可能会存有疑问,对于有共通性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排练剧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长了见识,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它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此时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关键,教师应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这几项基本功的严格要求。例如,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应注意听,及时纠正个别同学抢答,完全不理会别人的现象。有问题要举手示意。还应注意小学生的字体,此时应严格要求,培养他们拥有较好的语文素养。3.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花费时间、精力研究文本,充分利用文本,把握故事整体的脉络,讲解时突出重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提高阅读的品质。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训练,把握文章中优美词句对学生精心朗读、感悟的训练,充分体现出阅读为主,在阅读中感悟的特点。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往往是停留在读课文、讲课文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有的学生则开小差,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从而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新课改的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求知,还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及竞争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兴趣的指引下,丰收语文课堂知识。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多方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的心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将“玩”的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上去,让学生在玩中学到语文知识,从而享受语文带给自己的快乐。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课件对学生进行展示教学内容,让这些形象、易于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发挥其作用,让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多媒体的应用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喜爱,教学内容在这先进的教学技术下呈现得更加清晰、准确、有条理。
三、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所要承担的主要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主人,语文教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内在需求,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倡导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学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沙金洪.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8).
[2]裴亚臣,王若东.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好家长,2014(11).
[3]高喜燕.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