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北京游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北京游记范文1
在2008年7月15日那天,由26名营员和三位领队组成的“北京科技夏令营”出发了。
同学们都告别了家长,踏上了快乐的北京之旅。大家在汽车上有说有笑,非常开心。我结识了好几个好朋友,其中一个成了我的室友——刘家成。我还发现,在我们这些营员中,居然有一个是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姐姐——刘可凡。
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间,我们已经来到了“禄口机场”。在候机大楼等了好一会儿,我们终于登上了飞机。飞机先在跑道上滑行了一阵,然后瞬间加速,飞机升起来了。我一边嚼着香甜的口香糖,一边欣赏着下面那些错落有致的建筑物,那些纵横交错的大道,那些绿油油的果园,还有那些波涛汹涌的江河。
随着飞机的冉冉上升,天地万物时隐时现。渐渐地飞机飞进了云层里,从窗口望去,只能看见一只巨大的机翼。哦对了!还有那一朵朵巨大的白云,看上去多么像柔嫩的棉花糖啊!真想立即上去咬一口。
开始吃午饭了。啊,飞机上的伙食还真不错。一碗加了汤的肉丝面,加上一些小菜,一片火腿和两只小面包。我三下两下吃完了面条,一边品尝着小面包,一边看着电视。过了一会儿,北京就到了。
下了飞机,我们坐车来到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我先进了一个展厅,一进展厅我就看到了一只手抓住一把土枪样子的石雕。我看着这一座石像,兴奋极了,仿佛听到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样坚定的呼喊声。
随后,我看到了旧社会为了防止奴隶逃跑而创造的手链和脚链。手链还舒服一些,就有些像现在的警察使用的手铐。而脚链就不一样了,它中间是一根铁棒,两头连着铁链,一头是上锁的,可以拆下来。奴隶主用这根铁棒,打穿奴隶们的脚后跟,再连起来,加上锁,奴隶就无法逃跑了。我还看到了像“”等许多悲惨的事情。哎!中国这条巨龙何时才会苏醒啊!
再向里面走了一会儿,我感到有些高兴了。因为我看到,经过了多少代人,多少年的奋斗,终于打跑了那些日本鬼子。中国这条沉睡着的巨龙终于要苏醒了。
我又来到一个展厅,展厅里放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辆水陆两栖坦克和一辆由悍马改装的军用车。水陆两栖坦克,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水面和陆地两栖作战的坦克。这种坦克有一门大炮和三门小火力冲锋枪,可以360度转动。悍马军用车上的每一面窗户都可以盖上钢板,以防飞来“杀手”,而且还有14门小炮,每只炮弹大约长一米五左右。啊!中国这条巨龙真的腾飞了!
晚餐我们吃了让我们垂涎三尺的北京烤鸭,可真的是美味呀!让我们回味无穷,现在想起来都直流口水。
北京游记范文2
故宫-了解历史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四大名宫之一,主要分为外殿和内延。外殿是古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厅堂,内延是皇帝的后宫和休息的宫殿。外殿有一条主轴线-午门、端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外殿建于明朝永乐大帝时期,太和殿就是皇帝上朝的地方,皇帝御前听政就在此地,清朝的顺治帝登基也是在此。一览外殿和内延也一览了明清王朝的历史。从永乐大帝听政,到崇祯上吊自缢;从顺治帝登基,到慈禧仓皇出逃。故宫让我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
南锣鼓巷-创新能力
南锣鼓巷是北京的一条着名小巷,它上承北京悠久的历史,下接当代时尚文明。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那里新奇的商品。那里的扑克牌不是一般的扑克牌,而是印有中国古代历代皇帝画像的;那里的衣服不是一般的衣服,而是印有北京地铁各个线路地图的;那里的酸奶不是一般的酸奶,而是老北京特色酸奶……这里游客如织的原因是什么?是创新!
长城-巍峨雄伟
“不到长城非好汉”,世界十大奇观之首-长城,气魄雄伟,蜿蜒起伏于山峰之间,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缠绕在峭壁之间向前爬行。中国恰似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登上万里长城,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景色无比秀丽。踏着长城才感受到课本里‘长城’描绘的什么叫蜿蜒盘旋,才真正体会到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军事和国家博物馆-增长见识
在军博和国博里,有许多历史价值极高的文物和珍贵的历史事件让我大开眼界。我知道了真正的战机和坦克是什么样,知道了二战时期中国人民是怎样战胜强大的日军的,知道了溥仪是为什么退位的。真让我受益匪浅!
北大,清华-励志学习
北大,清华是所有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也是我来到北京最难忘的地方。踏着幽长的走廊,看到一些学生专心致志地看书,我感受到了北大学习气氛的浓厚。不像其他景点,游客们不自觉地熙熙攘攘。到了北大,给人一种别有深意的宁静。喧哗的人们不再讲话,只是静静地参观着她的一景一物,从图书馆到百年讲堂再到未名湖畔,我感受到了北大的神奇之处:是一种信念让你崇敬;是一个目标,让你奋斗;是一种动力,让莘莘学子们涌动。正如她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我到北大的感慨良多,也激励我励志学习!
天坛-了解古代风俗
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分为‘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等,占地面积巨大,是故宫的四倍之多。到了这里,看见宏伟的建筑,你才能知道古代对祭天的重视。让人流连忘返!
颐和园-秀色可餐
颐和园是专门为慈禧修建的,极为秀丽。有奇山,有丽水,有茂林,有修竹;有幽静,有热闹;又别致的小亭,有宏伟的大殿。其景色真是奇妙无比!
北京游记范文3
出于客气还是其他原因,牛力同学在小照离开的几天中,对我丝毫不敢怠慢。
北京阳光万丈,连窗外的风都好象变得明亮。
——快拍照吧!
我在心底说。这样的天气在重庆可稀罕,阳光被调节到最舒服的亮度,天空的颜色、地上的颜色都被调和到了最好的浓度。
我在清华四处游荡着,待到下午牛力终于想起我的时候,我正在情人坡旁边看着浇水枪在嫩绿的草地上制造水雾。
牛同学又客气了,他说带我去逛清华。
我坐在他的单车后座上,脸朝后,看着清华在我眼里急速倒退。
我们从图书馆到清华学堂,路过被游客包围的小日晷,还有二号门的白牌坊、朱自清笔下的荷塘。
当然其中最震撼的自然是图书馆老馆,还没走进阅览室,就先看到木制的旋转楼梯,一旁的旧窗满是爬山虎,好象一开窗,便有一大捧绿色藤蔓挤进来。
然后便是漫长的阅览室,两边是落地大拱窗,上面是夕阳透过葳蕤的爬山虎投影在上面的影子……
再次日,牛同学开车,上午和我去了雍和宫、孔庙和国子监。
下午因为赶去北师大东门见十三,他开车拐上了使馆街。
然后我就看到了英国、巴西、科威特在我两旁呼啸而过,仿佛走入小世界。
因为十三的电话静音,她所描述的地点又不准确。直到最后牛同学才搞清楚方向,我更是把他那破烂不堪的地图翻来覆去检查了无数遍。
最后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终于找到了十三口中“北师某个偏门门口的天桥旁的麦当劳”。
但十三同学今天在麦当劳的举止显得有些“二”,不知是不是受我传染。我们在以最缓慢的速度点完餐后用最缓慢的速度吃完,然后以中速去了趟厕所,就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在北师大穷溜达。
然后十三带领我上了传说中的331路公交,我与十三同学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其实没有,最后我跑步上去赶车了)。总之非常感谢十三!请我喝可乐、带我逛北师大、指明坐几路车。还让我拍了照片。
我坐公交到了五路口,完全不认识路,身边全是人和自行车,被牛同学用电话远程遥控着,终于到了清华东门,其间路过搜狐大厦,据说GOOGLE中国也在里边。
北京游记范文4
每每提到我印象最深刻的海底世界那当属北京的海底世界,那里的鱼多种多样,让人有一种深灵气静的感觉。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北京旅游,我们刚才去了长城,现在去海底世界。我们先等导游叔叔把门票买好,然后我们排队依次进入。
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走进去。“呀!”我兴奋地说:“好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来海底世界。我看见鲨鱼,但并不吓人,它们都还是鲨鱼宝宝,身长还没有我的身高,很可爱!我还和鲨鱼宝宝们一起照了像。我还看见了橙黄色的海星,憨厚笨重的海龟,长长胡须的龙虾,小巧可爱的小丑鱼,银光闪闪的银龙鱼,五彩缤纷的蝴蝶鱼,宽大结实的磨盘鱼,温柔漂亮的美人鱼……不过,美人鱼不是真的,是几个阿姨装扮的。她们在透明的玻璃海水池里和各种各样的鱼儿嬉戏玩耍,我们和别的游客沿着海底隧道一起观看。海底隧道很特别,有长长的传送带,让我们以为走进了水晶宫,海里各种各样的鱼就在我们身边,伸手就可以抓住。
出了海底世界,我还兴味犹尽,我和妈妈又去买了许多海底世界的东西。有塑料做的鳄鱼,磁铁做的蝴蝶鱼,水晶做的海豚……我选了好多东西,自己留一些做纪念,另外一些送给我的姐姐和弟弟们做玩具,爸爸付钱。然后我们出去了,有些人还没出来,等了很久,他们全都不能出来了。于是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地方。
这是我和爸爸妈妈在暑假一起去北京旅游时,参观的其中一个景点。
北京游记范文5
一放暑假,我连成绩报告单也没拿,就迫不及待地坐上火车到北京游玩。
一下火车,我就看见北京西客站上古香古色的屋顶,我想就连北京的车站都这么有意思,那北京一定很好玩啰。到了北京比较繁华的市区,我小小的心里不免失望起来,嗨,北京的房子都这么老土,那北京有什么好玩的呢?然后头也不回地到了旅馆住了下来。
下午,我们打算做地铁到雍和宫游玩。我想雍和宫应该是王爷住的地方,肯定特别精致。看来北京还是挺好玩的嘛!于是,我们买好门票进去了,雍和宫本是一王府,先在成了一座喇嘛庙。里面最精彩的是一些长满核桃的古树和一些长满疙瘩的百年老树,更精彩的是,里面还有世界上室内最大的佛像呢!它用整棵白檀木雕成,相貌慈祥可亲,手里托着一条长长的哈达。然后我们将目光投向了隔壁的孔庙和国子监。只见一个大殿当中摆放着孔子的排位,两旁是孔子学生的排位,殿内还有编钟等古乐器。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一个模样怪怪的家伙,我一眼就认出它是谁了。妈妈见了就问我这是什么东西,我告诉妈妈说这是使节,一个很有文化的伯伯说:“对,这就是使节。”妈妈听了惊讶地说:“呀,小宝不错嘛。”到了和孔庙只有一墙之隔的国子监,我们先是看到一块块进士碑,碑上的字可真多啊!紧接着我们又到了皇帝教书的地方,先是看到皇帝那大气的宝座,我本想上去坐一坐,可是旁边警戒线将我拦住了,我只能望“座”兴叹。转眼见,我们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上的人可真多啊!他们在干什么呢?旁边的一位导游说:“这是皇帝在给他的学生教书,学生们都得跪在外面听,虽然只上一天的课,但是他们还是皇帝的学生。”晚上我们到了著名的簋街吃饭。
到了簋街,只见整条簋街挂着许许多多红灯笼,照得夜如白昼。我们走了好久,才到一个火锅店,坐下来吃火锅,火锅的味道真鲜美啊!我们把肚子吃得鼓鼓的,付完帐就腆着大肚子回宾馆了。
今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文化的气息,而且吃到了鲜美的火锅,今天这趟可真值!
北京游记范文6
关键词:控制权,激励,博弈
一、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企业经理实行以月薪制为主的报酬制度,其特点是低工资、低奖金,部分上市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管理层持股的辅助激励方案,但激励效用也不显著。据企业家调查系统1998年对中国企业经理成长与的专题报告显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工资水平明显偏低(见表一);另据一项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年度报酬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进行回归的统计结果表明,总经理的年度报酬与每股收益的相关系数仅为0.045,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仅为0.009,并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也很低,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存在年度报酬激励不明显的现象,而且存在股权激励不明显的现象;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8年对企业经理对地位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显示,国有企业经理的满意程度最低,只有22.9%,有44.4%的经理表示不满意(见表二)。
以上事实似乎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对经理激励严重不足的情形,使得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经营才能,并最终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佳的结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来没有发现国有企业的经理职位因激励不足而空缺,也没有出现大量的国有企业经理因为对自己的激励不足而离开国有企业的现象,虽然这其中不乏因“事业心”的驱使而坚守岗位的经理的存在,但这种“事业心”却大多与地位、声望、在职消费等由对企业的控制权带来的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权把企业所有权分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两部分,主张对人实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对称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所有权安排。基于此我们也可以把企业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控制权收益,也即难以度量的非货币形态收益,它包括政治仕途、在公众当中的声望、在职消费以及通过资源的转移而得到的个人好处等等;另一部分则是货币收益。这两项收益都能起到对企业经理的激励作用,而当前在讨论我国国有企业经理的激励时,大多数的学者或是没有考虑对企业的控制权收益,或是虽考虑到了企业的控制权收益,却把它与货币收益分开,仅仅只把货币收益作为激励经理的因素,从而得出了我国国有企业经理激励不足的结论与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家的放权让利,国有企业的经营人员获得了较为充分的企业经营自主权,这一点由近几年来出现的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便可得知。在货币收益激励不足的情况下,控制权收益激励成为对他们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看到控制权收益激励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消极的一面。由于没有对国有企业经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了控制权收益激励的扭曲,经理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控制权收益的追逐上。在我国国有企业出现的内部权利斗争、规模的盲目扩张、项目的重复建设、管理层对兼并收购的抵制等现象无疑说明存在巨大的控制权收益在激励着国有企业的经理们。也就是说,虽然国有企业经理的收入普遍偏低,即来自货币收益的激励不足,但来自控制权收益的激励弥补了货币收益激励的这种不足,从而控制权收益和货币收益加和的总的激励并不缺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之所以称为悖论,是因为它与人们的日常认识相违背,即我国国有企业经理的激励并不缺乏,只不过它被扭曲的控制权收益激励所主导。
二、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的解读
下面我们通过剖析这种占主导地位的扭曲的控制权收益激励形成的机理来解读国有企业经理激励这一悖论。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经营人员的经营自主权逐渐得到加强,经理们获得了充分的企业所有权中的企业控制权,但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经理的任命和解职的体制在过去的20年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据历年的中国国有企业调查系统显示,1993年国有企业经理的92.2%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到1997年为90.9%,1998年为89%。这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经理行为的特殊性,根据博弈理论,我们可以把这种行为的特殊性表述为:经理与政府之间的重复博弈和经理与企业之间的一次性博弈。
1.经理与政府之间的重复博弈
把经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重复博弈是由双方的博弈次数无限的持续下去所决定的。一方面政府作为一个机构,其退出博弈的成本一般要高于经理作为个人的退出成本,当作为参与方的经理发生背叛性行为时,政府不可能采取简单的退出策略,而只能采取报复性的策略来惩罚经理,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更换经理便成为政府采取报复性的策略来惩罚经理的一个成本较低,但十分严厉的措施;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经理退出此博弈的成本依然较高。一旦退出此博弈,国有企业的经理们不但无法弥补他们在被任命前沿着工人、组长、主任最后到经理的一路攀升所付出的努力与投入,而且还将损失掉因在职而享受到的政治地位、社会声望、各种在职消费、以及通过资源的转移而得到的个人好处等等。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由于对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或虽未分离但货币收益激励不足,这种控制权的损失几乎得不到补偿,即使跳到非国有企业,对这种控制权损失的补偿也是十分有限的。在经理们的控制权损失不可补偿的情况下,经理选择五条件服从政府的安排,从而获得韦伯所说的“服从带来的利益”。
2.经理与企业之间的一次性博弈
经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是一种个人与机构之间的关系,但其却表现为一次性的博弈,主要原因可从以下两点来考虑:首先,对国有企业经理的任免权掌握在政府手中,企业无权更换经理,这使得企业无法采取“换人”这样的报复性策略来惩罚经理,从而弱化了企业对经理们的约束能力。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经理们的控制权得以进一步加强,“内部人控制”现象由此而产生。其次,与退出和政府博弈的成本相对比,国有企业的经理们退出企业的成本就明显的低多了。国有企业的经理们一般都享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并由此获得了包括控制权收益和货币收益在内的各种福利待遇。在政府组织的主导下,经理们不管被调离到什么样的企业组织或部门,其行政级别和福利待遇都是跟着走的,两者就象工资刚性一样一般是只升不降的,哪怕经理们的经营业绩不理想,更别说改善了企业经营的经理们。这使得国有企业的经理并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他们追求的是企业的短期效益,把企业作为自己政治仕途的一块跳板;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佳,经理们因此没有获得晋升的机会,他们便把晋升机会的追求调整为追求稳定的经理职位,因为有了这个职位,就有了对企业的控制权,也就能得到与此相关联的各种控制权收益和货币收益。而且努力后没有晋升的可能性越大,对企业控制权追求的动机就越强。
通过以上引入双重博弈来表述国有的经理与政府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国有企业的经理由于其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和参与企业行为目标的短期性,使得他们更加看重对企业的控制权,因为它有强烈的带来丰厚控制权收益的激励作用。这种扭曲的丰厚的控制权收益激励表现为晋升的机会、在职消费、其它福利待遇等,这足以弥补货币收益激励的不足,从而也就形成了我们所提出的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
3.来自实际生活的验证
表二显示,国有企业的经理对其地位和声望持无所谓态度的分别为30.3%和27%,这说明他们对企业的控制权收益是很看重的。王珺2001年对列入广东省经委的36家重点大企业集团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的解读及来自实际生活的验证,我们指出:当前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经理的货币收益激励不足,但是控制权收益和货币收益加和的总的激励并不缺乏,只不过这个总的激励被扭曲的控制权收益激励所主导。针对学术界和实务界提出的采用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手段,增加国有企业的经理对企业收益的剩余索取权,以减少他们对扭曲的控制权收益追求的方案,我们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还不适宜。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奖励未来的激励手段其初衷是好的,但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发达的资本市场等前提条件,在当前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严重、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引入股票期权,国有企业的经理们更有动机利用手中的控制权通过操纵企业利润,进而抬高股价的办法来谋取私利,即出现“内部人控制下的蛋,自己给自己发钱”的现象。
因此我们认为,为了纠正当前国有企业出现的以扭曲的控制权收益激励为主导的激励机制,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关键是要改变由政府任命国有企业经理的制度安排,建立国有企业经理市场化的选择机制。在由政府任命国有企业经理的制度安排下,激励的重心必然向企业的控制权倾斜,使得国有企业的经理有足够的激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控制权收益的追逐上,尤其在扭曲的控制权收益能够充分弥补甚至决定货币收益的情况下,来自货币收益激励的增加并不能实质性的解决国有企业经理的激励。国有企业经理的选择机制不仅决定着经理的其它激励制度,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制度。把对国有企业经理的选择推向市场,置之激烈的上岗竞争中,使经理们时时面临控制权丧失的威胁,从而激励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企业创造货币收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而扭转他们对控制权收益不正当追求的局面。当然,要建立国有企业经理市场化的选择机制,离不开经理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创造。
:
[1] 张维迎,《企业与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
[3] 辛向阳,《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4] 王珺,《双重博弈中的激励与行为》[J],《》, 2001(8).
[5] 周其仁,《控制权回报和企业家控制的企业》[J],《经济研究》,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