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职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喜欢的职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喜欢的职业

我喜欢的职业范文1

关键词:审计执业环境 问题 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审计的执业环境比以往更为宽松,时代赋予审计的特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执业中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这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离开了这一核心,也就丧失了注册会计师存在的意义。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执业的大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探索过程中,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人们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还未彻底改变,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带来的某些消极因素有所滋长,加上社会上对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以及在职业内部也未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发展机制,对于一个注册会计师究竟应具备哪些个人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从而赢得公众信任仍不十分清楚,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还处于无序状态,对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能、作用及组织性质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因此,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还不够理想,较为混乱,时代赋予审计的特征,不能充分体现。

一、

当前审计执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建设面临挑战

1、现行审计实务不能有效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现行审计实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式基础上,存在很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握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而直接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的测试,容易产生审计失败,因为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外,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之外,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等方面,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2、国际审计准则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针对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出台了审计风险准则。在起草审计风险准则早期,由于财务舞弊事件的影响,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对整个审计过程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审计风险准则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2004年12月15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正式实施了4个审计风险准则。并以此为基础,正在全面修订和起草相关准则。

3、经济发展要求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打开国门,吸引外资,使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国界.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4、从审计职业界来看,执业规范体系建设缺乏整体协调性、完整性、前瞻性,执业惩戒缺乏严厉性。我国的执业规范体系建立以后,对审计实务中的新情况、新业务,审计职业界不能根据社会公众需求的变化及环境的变化,适时地修改有关的准则,职业规范建设的滞后性阻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只能凭个人的理解去做,降低了审计的质量。另外,执业规范体系的建设缺乏协调性。独立审计准则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三个层次即执业规范指南是对审计具体准则的解释和说明,是审计人员执业时的直接参照。可是到目前为止,具体准则颁布了一批又一批,执业规范指南仍然是第一批的三个。整个执业规范体系的建设缺少整体性、协调性。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的违纪处理缺乏惩罚力度,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只要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违纪而得到的回报大于他们所受到的处罚,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仍会冒险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社会环境不佳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近几年来,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财务会计造假普遍,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在造假的方式上,也呈现出手法多样、越来越隐蔽的特点,从造假的根源上看,绝大多数造假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的授意下进行的。这种现状使得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任务开始,就有了一种“到处是陷阱,处处是地雷”的感觉。在调查取证时,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应当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最恰当的审计方法,才能获得最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审计结论,尽可能的把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可以允许的水平上。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2、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1998、1999年,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了全行业的脱钩——改制工作,这项工作虽已结束,但挂靠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却并未完全解决,政府干预、部门分割、不公平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如一些机构仍然在挂靠单位里办公,一些事务所人员仍然住着原挂靠单位分的房子,享受着原挂靠单位的福利,一些财政部门的领导被聘为事务所的“顾问”,每月拿着数千元的“顾问费”。这种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不独立的现象带来的结果就是地区封锁、委托与受托关系变成了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关系、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受到了不应有的干扰,事务所为了取得市场就必须与政府部门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否则就难以生存。

3、委托方与受托方的监督与制约关系失衡。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审计机构三者之间应当是相互独立的,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效,上市公司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即管理层聘请审计机构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并且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公司管理层来决定,这必然从根本上破坏审计的平衡关系。管理层在审计交易的“契约”中掌握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与审计费用标准等内容,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国内有关学者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被出具过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比未被出具过的更容易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与聘用事务所不在同一地域的上市公司比聘用事务所在同一地域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变更会计师事务所;ST、PT类公司比非ST、PT类公司更容易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这充分说明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有“购买会计行为”的倾向与动机,接受变更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很大的执业风险。

4、行业监管不力,职业规范体系仍不完善。目前我国参与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监管的有审计署、证监会、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纪行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警告、暂停执业、撤销等行政方式,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几乎没有。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注册会计师怀有侥幸心理,纵容了其违法行为,增加了执业风险。在执业规范体系的建设上,尽管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后续教育准则为内容的框架结构,还存在着不足:首先,职业规范体系注重独立审计准则的建设(现已颁布实施了42个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轻视其他准则建设(目前仅颁布了基本准则)。如果审计行为缺乏了质量控制,质量就难以保证,忽视职业道德的约束和职业后续教育,审计人员的素质就会下降,审计质量就会下降。近几年出现的审计失败案绝大多数都不是技术问题,恰恰是在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上出现了问题,这说明仅仅依赖技术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其次,职业规范体系注重制定,忽视效用。我国目前的执业规范指南仍然是1995年颁布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指南》、《审计工作底稿规范指南》、《验资规范指南》。作为审计具体准则的解释和说明,指南的滞后,造成审计准则的效用受到很大影响,审计的执业风险也由此增大。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本身固有的缺陷

受审计成本和审计技术的制约,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所有法规的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不能绝对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并且由于标准简式审计报告的容量有限,只能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财务会计法规及是否公允、一贯表达意见。这样,相当一部分审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行政权力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和审计报告的内容就带有了一定的无奈性。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自律性社会团体,它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制约、自我发展为注册会计师这一市场中介创造了条件,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中联系政府和事务所的桥梁。但是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机制还不很完善,运作也不很顺畅,且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行政干预,不能代表其成员有效的发展和保护本行业,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独立性,未能起到应有的行业管理和监督作用。

我喜欢的职业范文2

[论文关键词]企业环境信息 信息公开 完善

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概述

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环境管理工作的利器,是投资人衡量投资目标企业的新型标准,是民众参与环保事业的渠道,其价值深意不言而喻。依据我国2008年5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通过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环境信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府环境信息,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二是企业环境信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对比二者不难发现,企业环境信息一定层面上是环境信息公开的前提,因为众所周知,现代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首要来源,对环境污染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若离开了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政府要获取客观详实的环境信息可谓无源之水。

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作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主体的企业的经济人性质在我国经济由污染严重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中难于摆脱急功近利的旧式思维,对环境信息公开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相关法规尚不完善,对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缺乏有效制约。

(一)法规存在缺陷

我国当前的《办法》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事前公开乏力,《办法》中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给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较宽松的环境,但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旨在促进公众对环境的知情及参与监督,而我国仅对“双超”企业强制公开环境信息的规定实质上是侧重于环境污染事件的事后处理,对污染的预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第二,惩罚标准过低,《办法》第28条规定了对“双超”企业违反公布义务的处理,即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依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处10万元以下罚款,但是,该处罚数额过低,约束力不足,导致坐拥雄厚资金的大企业因违法成本低廉而对法规置之不理,如《办法》明确要求“双超”企业应在法律规定期限内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但在《办法》实行数年后,世界500强和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的18家企业在华下属的25家工厂都曾污染物排放超标或超过总量控制指标,依照规定这些”“双超”企业应在30天内公开环境信息,然而被点名的绝大多数企业却并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公布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信息。第三,奖励规定太原则,《办法》中第23条规定的奖励主要包括对环境信息公开模范企业优先配给环保专项资金与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此规定属于政策性引导奖励,但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其约束力不强,且过于原则,缺乏现实操作标准。

(二)公开质量不高

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受众定位方面,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对环境信息公开的定位往往单纯以满足政府的治理污染与宏观管理所需信息为目的,即以政府为唯一受众,从而忽视了企业相关的投资人、环境评价机构及民众对于企业环境信息的切实需要;企业在环境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方面,大多数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倾向于选择反映正面的环境业绩,如企业的环保达标信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相关环境部门认证等。而隐匿环境违规等不利于企业形象的负面信息,如涉及企业环境货币性信息仅限于排污费与治理环境的设备投资费,其他如临时性的环保费、资源恢复所需补偿费、用于环境评价的费用等相对负面的信息并无公开,同时,对于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信息,如企业污染与治理情况、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与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环境风险信息均极少公开。

(三)配套机制缺乏

企业环境信息具有涵盖领域广、专业性强、环境数据周期长等特点,而我国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环境科学、环境统计学、环境会计学等专业知识,这也给企业公开环境信息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有关监管监测部门在面对数量庞大的污染物及污染源等数据时也表现的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包括环境保护公益组织,企业行业协会等有一定影响力的组织却在环保与企业环境信息工作中相对独立,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

三、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对策

(一)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我国的《办法》尚处在试行阶段,缺陷在所难免,从试行的这几年的经验积累来看,着重修改的应包含三个部分,一是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受众定位范围应有所扩大,从而促进公众环境知情权的有效实现及满足相关投资人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投资评估需求,最终起到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预防作用;二是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可操作性规范和标准予以明确,包括进一步理清企业所需公布的数据,如公布的方式、形式、内容等;三是对于违反公开义务的企业的处罚应适度加强,同时,对于环境信息公开优秀企业的奖励进一步丰富,可考虑抽调一部分处罚资金作为对相应守法企业的表彰,要让奖励多样并对企业有足够吸引力。此外,完善立法的同时要做到严格执法,坚定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信念,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决心,从而促使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将环保责任与环境信息公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二)以奖为主,增强动力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首要障碍在于企业动力不足,为增强企业动力,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绿色信贷,可将信贷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履行相联,推动企业积极性,同时,对于企业的投资者而言,绿色信贷也可作为其重要参考。为明确操作细则,银监会于2012年2月出台了

绿色信贷指引,“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制定环境风险等级的标准,分行业绿色信贷指南、相关标准等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可见,绿色信贷亟待完善。第二,绿色补贴,绿色产品由于附加了环境成本,在产品的价格上往往高于非绿色产品,当前我国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虽然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市场比例仍不高,因此,可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合规与否作为绿色补贴的配给标准之一,对环境信息公开模范企业的生产流通缴税等环节进行补贴。当前我国上海、浙江、西安等地已有对建筑行业的绿色补贴政策出炉,可将补贴政策逐步推向其它行业。第三,绿色消费,对于产品的环境成本,在无法精确量化时,不妨以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违规与否作为评定企业产品服务是否符合相关认证的标准之一,我国当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如增设环境标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等,但需要对标志的审批主体、程序等规定进一步明确。

(三)完善配套,多方参与

我喜欢的职业范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17

[中图分类号] F232;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27- 03

2008 年5 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次的内控规范,增加了基于信息技术系统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强调了信息系统安全性。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09 年1 月,国家财政部《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着力将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标准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力争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固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在《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 号——信息系统审计》中指出: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各个层面都包括人工控制、自动控制和人工、自动相结合的控制形式,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控制形式采取恰当的审计程序。该准则基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对内部监督5个方面来讨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

1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概述

1.1 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传播(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也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递,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需的辅助信息的人机系统。

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将组织控制、手工内部控制和计算机内部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全面控制。它随着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环境变化而变化,通过实施特定措施和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产品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完整与安全,确保会计及其他数据的可靠,保证国家及企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以及查错防弊,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切制度、方针、措施和管理程序。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中,企业通过控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确保系统的合规合法,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无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增强系统的可审性。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内部环境的管理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在企业IT领域中体现为IT 的内部控制环境,虽然企业的整体目标没有改变,但是在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存在着相应的组织管理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岗位职责分工界限模糊。不相容职能分离与相应职责分工是手工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由于会计软件的功能集中,导致职责的集中,在某些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一些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比如有的会计人员既从事数据输入处理又负责数据输出报送,这样就会造成未经批准擅自对程序与数据库进行修改和操作等舞弊行为。

(2)数据的采集与输出缺乏监控。会计信息化数据虽然要求有原始单据才可以输入,但是缺乏可靠信息的记录或未经确认的数据也有可能被输入,数据采集的不谨慎必然导致处理结果缺乏可信度。会计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数据删改容易且一般不留痕迹,程序与数据都保存在计算机中,在监控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舞弊行为。这就需要加大对于企业内部环境的管理力度。

2.2 风险评估的范围扩大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独特之处。在IT环境下,虽然企业的整体目标没有改变,但是经济、产业及管理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都发生了变化。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使系统从以往封闭集中状态走向开放,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构成了内部控制的新内容,扩大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范围,例如,会计人员的职责过度集中而计算机犯罪又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所以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就更大,给企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在扩大。此外,会计信息化使得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下载、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病毒感染、黑客入侵、使用人员违规操作也会造成计算机系统故障或信息系统崩溃等,都相应地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

2.3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增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难度

IT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控制程序与计算机处理相互协调适应。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有所增加,如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数据库中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增加了IT 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

2.4 企业信息与沟通的难度加大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有紧密的联系,会计信息系统从其他管理信息子系统和系统外界获取信息,也将处理结果提供给有关系统,使得系统外部接口较复杂。同时因计算机不具有人所特有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得企业在IT环境下信息与沟通难度加大。

2.5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管理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在IT环境下,一些内部控制被计算机程序化,并嵌入计算机应用系统内,因此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这些程序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果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依赖程序的思想和程序的重复操作会使得错误扩大化,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在会计信息系统下更应注意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3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对策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具有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等特点,企业需要扩展系统运行范围,从而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3.1 加强对企业内部环境的管理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应规范各部门,岗位及环节的职责权限。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和程序方法,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保证会计凭证、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操作规范。其次,突出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内部控制的好坏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企业必须重视对管理人员的选用,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和良好的用人政策,选用有能力的人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正常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确定企业管理者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也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最后,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及审核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3.2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时刻威胁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这些风险企业必须加以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企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持续的、反复的过程,也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企业管理层应该十分谨慎地注意各个部门的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首先,企业在设计会计信息系统程序时应建立预警系统,提供预警功能,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并生成预警信息,自动通过网络传给相关责任人。其次,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控制。会计档案管理的目标是要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而数据的备份则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控制手段,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备份,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3 完善IT内部控制措施

企业的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了保证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针对实现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而采取的必要的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在会计信息系统方面需要实施具体的IT 控制措施,包括IT管理类控制措施和IT技术类控制措施。会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与资源的限制,经济有效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例如,提高在IT环境下数据的加密技术是保护信息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和防止电子窃听的首选方法。

3.4 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沟通

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处理、存储、归纳和交流信息,任何交易必须能够追踪其从发生到终止的过程,所有交易必须在系统中留下审计线索,为内部控制提供保证。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整个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事情。在会计信息系统下,数据经过处理生成的内部信息,有助于企业各部门做生产经营决策。首先,所有人员都要了解应该提供哪些信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形成各部门、各管理级次之间的信息沟通及反馈渠道,形成信息控制体系。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内部信息的强制流通,还要建立内部信息报告反馈制度。

3.5 加强宏观监督管理控制

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针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企业制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工作指南,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提出指导和建议,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对商品化的会计软件要做好评审工作。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建立严格的监督审查机制,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恣意隐瞒的单位给予严肃处理。

注:本文系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IT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课题研究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2]李玉周,李佳,柯可. 基于COBIT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分析与重建[J]. 财会通讯,2009(7).

[3]胡仁昱 .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任家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和发展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

我喜欢的职业范文4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问题;对策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

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归纳存在以下六个特点:(1)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比性。(2)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全面性。(3)强制性是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基本特点。(4)在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多为定性的而缺乏定量信息,提供信息不够准确。(5)信息披露形式不够规范。我国没有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各企业对信息的披露采取不同的方法。(6)企业提供的环境信息大多是没有经过审计的信息,信息的可靠性较差。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环境责任意识缺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比例偏低

我国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也比较松散,我国有关机关没有对上市公司必须进行环境会计披露做出硬性规定。相对发达国家,我国自愿选择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和单位稀缺,不仅存在量上的差别,在披露质量上也令人堪忧,公布的的信息普遍为定性的空话,较少企业存在定量的信息,公布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可比性。

(二)披露内容和方式上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比较简单,披露内容不独立、不完整。目前,企业环境披露主要表现为公司环境政策的陈述、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费,主要污染物及其治理方法等。披露的内容不完整,不全面。由于企业缺乏统一的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披露的信息主要表现为对历史事项进行说明,缺乏解释和必要的成本效益分析,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不足。目前各个企业关于环境会计的披露方式主要是在报表附注中提及和通过董事会报告对外披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导致各个行业和各企业间缺乏可比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使用,难以达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局限性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将环境会计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而对于当期发生的重大的环境事项则反映在重要事项中。我国现行的年度报告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一些能够货币化的信息。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信息大多数是无法货币化计量的,因此导致很多信息无法披露。对于很多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的信息企业无法提供,比如说企业的环境绩效、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等。有关单独采用环境报告的建议由于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没有付诸行动,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有限,无法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

三、提高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若干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逐步推进环境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制定

目前导致我国环境会计披露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缺乏统一规范的环境会计披露准则和会计准则。国家执法部门出台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直接相关的法律非常急迫。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会计披露的法律法规多为笼统性的,缺乏可操作性。可以结合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修改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只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完善会计准则,才能够规范环境会计的披露。

(二)加强政府监督和环境专项审计

(1)加强政府监督

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往往倾向于披露自己表现好的一面,所以若从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如果政府重视环境的重要性也因此给企业环境会计披露施加压力,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有利于环境会计披露的规范性。

(2)加强环境专项审计

为使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加强环境专项审计是有效途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可以包括环境财务信息审计和环境绩效信息审计。通过重点审计这些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审计人员应该是具备会计、审计和相关环境政策法规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够提供有效的环境专项审计。

(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1)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事实表明,公众的反映对企业行为有很大影响。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公众的压力有利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实施中国环境会计,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加强社会公众的环保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严峻性和必要性,以公众的压力促使企业自觉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2)改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在推行环境会计,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和会计参加环境管理等新形势下,传统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需要。会计人员不能仅仅是会计领域的专家,其知识体系还应涉及到环境法规等领域,成为综合性人才。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新型的知识结构。今后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不仅要注重会计技术和会计方法,还应逐渐加强诸如环境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学科的教育;会计教育则应把环境和环境保护等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来看待。(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其秀.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2009

[2]王宇晗.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审计,2009

[3]范永太,乔引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8

我喜欢的职业范文5

论文摘要:面对“收入中心说”给税收管理带来的负面效应、征管质量考核中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纳税中报方式陈旧,税源监控管理弱化,公平原则无法在税务管理中得以体现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税收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专业化环节管理,是税收管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要建立起一个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符合“wto”运行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严密、规范、高效的税收管理体系,就必须要淡化税收收入计划任务管理,强化税收管理质量考核,实现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环节化管理,推进依法治税。本文将就如何改进我国税收管理工作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完善税收收入任务管理,逐步建立淡出机制

“wto”运行规则,要求税收注重体现一种“公平”与“中性”原则,强化依法行政,淡化税收收人指标考核,正确处理好税收收入计划任务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增强税收收入计划的科学性。在确保税收收入计划任务时,要紧密结合经济形势的变化,科学预测税源,改变现行的“基数增长法”,以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原则,根据税收收入的增长与gdp增长的相关关系,将gdp指标作参考,运用弹性系数法和税收负担率法,来科学合理地编制税收计划指标。

2.改变现行税收计划考核办法,实现税收计划数量考核逐步向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的转变,把是否依法治税作为一项主要的考核内容。

3.避免税收任务下达时的层层加码,国家在下达税收计划任务时,应考虑了各种相关因素,应将其指标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参考性的指导性指标,尽量避免地方政府脱离实际,层层加码,造成更多的负效应。

二、健全税收质量考核体系,实行全面质量考核

顺应依法治税和信息时代的要求,现阶段必须健全和完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增加考核指标,扩大考核范围,应制定属于税务机关职权范围内,经过主观努力可以达到的考核指标,如:增设“征管档案管理合格率”“执法程序规范率”“执法准确率”,变“税务登记率”为“税务登记准确率”和“未登记处罚率”,改“申报率”考核为“申报准确率”及“未申报处罚率”考核。

2.简化考核办法,细化指标口径,规范指标台帐。要对各考核指标的取数口径进一步细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以体现一致与公平,同时根据各指标的不同,设计统一的标准化考核指标明细台帐,便于考核时的人为操作,提高考核刚性,考核宜采取日常登记台帐,季度生成指标,年度上级检查的办法。

3.提高各类数据采集与考核指标生成的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科学的指标考核办法,公平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把征管质量考核与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征管方式改革,实现税收管理的信息化与社会化

目前,我国税收征管方式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税收征管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手工操作的缺陷就是成本高、效率低、税收流失严重。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税收管理实际,笔者认为:在我国,应加快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功能齐全信息共享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探索推行各级征收单位征管数据库的集中,在市(地)范围内建立起集中统一的征管数据库,为税务机关异地征收、纳税人异地申报纳税创造条件,从而便于获取和掌握全面、正确的信息,实现正确决策,提高税收政策实施的水准和质量。同时,在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双方,应加快办税和管税手段、方式的改革进程。即与纳税人、金融机构进行了三方计算机联网并通过互联网和电话中继线,在有条件的企业中推行了网上办税并对规模较小、不具备网上办税的企业甚至个体纳税人中推行ic卡申报、软盘申报和电话语音办税等多元化申报方式,使企业和个体户只要上网、通过磁卡或拨打办税电话便完成申报、缴税、政策咨询、涉税举报等项事宜,开展多元化的申报方式,给纳税人办税极大方便,不仅可简化办税程序,降低办税成本,而且使申报审核、税款征收、受理咨询等大量事务性工作,全部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实现集中征收,极大地提高了税收管理效率。

我喜欢的职业范文6

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理想,并为之去奋斗。可是,虽然我有我自己的理想,但是并不是我能够选择的,到底我的青春谁做主?

爸妈说,长大做一名老师或医生会有很大的前途。但他们和我想的不一样,只要是我喜欢的职业,哪怕不是一帆风顺,我也愿意.我不会强逼我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哪怕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跌跌撞撞,摔得再惨,我也无怨无悔。但我绝不会再自己不喜欢的事业上一帆风顺。

现在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职业,但是教师和医生是绝对不行的。做教师,生活我就得枯燥无味,没什么意思。做医生,我怕针还怕血,还有医院里一股酒精的气味让我觉得难受。反正是除了这两门,我好像也没有什么怕的。做工人,太累,而且下了班一股汗味,难闻死了,长大后才不会做这件工作呢。

现在我的生活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让我不得不去服从它,也许是我多虑了,可是我并不喜欢被人安排,只想自由自在的。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我不是一只小鸟呢?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不受约束,自由自在。那种生活是多么美好呀。可我偏偏是一个人,人,就要努力奋斗,才能有所成就。而其他的和我们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灵,有的是那么自由自在。

上一篇归有光妻子

下一篇融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