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游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游戏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282-01
1.数学教育中,游戏又有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
1.1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之一;思维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在幼儿的数的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而此类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1.2 游戏增强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并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而游戏恰恰给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环境,让他去实现他的好奇心。总而言之:"幼儿游戏就是幼儿本身一种无强制的外在目的的、在假想情景中发展的一种假想成人实践活动"。
2 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2.1 联系生活实际原则。幼儿的一切学习过程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得到。大班幼儿的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那么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如请幼儿按所穿鞋的种类(皮鞋、运动鞋、布鞋)排队,按照鞋号大小进行排序、计数的训练;在"模拟招待客人"中使幼儿在摆放茶具、点心的过程中积累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
2.2 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两点:⑴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过程中发展的主人。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性与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游戏中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及时地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 、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敢于乐于尝试,对幼儿活动中所处的问题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演示、点拨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并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分子参与其中。与幼儿平等自由的交流,发挥教师、幼儿的双方面的潜力效能。
3.游戏的种类
3.1 情节性数学游戏 。游戏以一个主题贯穿,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如:游戏"小兔采蘑菇",使幼儿建构"1和许多"的数概念。游戏"帮小动物搬家",学习6以内数的大小排序。游戏"我的火车快快开",教师将数学知识转换成游戏规则:幼儿坐成一排,轮流1~10报数,逢到单数下车,逢双数继续乘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单数和双数概念。再如,在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我们设计了"小鸡捉虫"的游戏,教师,幼儿分别扮演"鸡妈妈"和"许多小鸡"。"鸡妈妈"以游戏口吻要求"小鸡":"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捉虫,每只小鸡捉1条虫子,然后来交给妈妈。""一条虫子和起来有'很多'虫子"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这样既让幼儿熟练的掌握了数学初步知识,同时又促进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2 操作性数学游戏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只有在材料的操作中接触于生活,感知数学,从而有更多的收获。但幼儿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只有提供适合各层次幼儿操作的材料,才会让幼儿有针对性的发展。所以在操作性游戏中,我们首先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在中班的主题数学活动"数数每样有多少"中,我们为每个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冰棒棍、瓶盖、纽扣、积木、回形针、废纸盒等,然后让幼儿在足够的场地里充分思考、探索、操作,在点数的同时学习记录从而感知6以内的数量,同时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这样通过对具体的实物操作来发展幼儿初步数概念,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
3.3 运动性数学游戏。《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们还将有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溶入到体育游戏之中。如:大班幼儿学习5的加减时,通过"战胜大灰狼"的体育游戏中投掷沙包的活动来记录总数中不同的投掷结果(5个沙包投中3个,没有投中的有2个)这样根据对投掷的结果归纳来学习5的加减。除了体育运动外,角色游戏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在"欢乐家庭"游戏中布置娃娃家,能够帮助幼儿复习并运用分类的知识:家用电器有哪些、家具有哪些、厨房用具放在哪等。这些活动帮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游戏中获得数学知识。而在建构区的游戏中,孩子们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获得多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和数量的比较相联系。幼儿在选择积木、辨认形体、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会激活并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在运动性数学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数学游戏范文2
关键词:游戏; 代数; 几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48-002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特征,不少中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因此,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厌恶数学。而“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能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愿学、好学,并且学得津津有味;同时在课堂中融入适当的游戏,也能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我们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尽量多设置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下面,结合十几年的实际课堂教学经历,来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某几个方面用到的游戏:
一、游戏在代数初步知识中的应用
游戏本身以代数知识为背景,将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代数知识寓于数学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代数知识,特别是学好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这两部分的知识,更能培养初一新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既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内容做准备,又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数学之美。
比如,在“24”点游戏的教学时,我让同桌的两人准备一副扑克牌。游戏一:规定A、2、3、4、5、6、7、8、9、10、J、Q、K为+1、+2、+3、+4、+5、+6、+7、+8、+9、+10、+11、+12、+13,任意抽四张,每张牌只能用一次,用加、减、乘、除算24,并写出算式,比一比,谁的算式多?游戏二:让前后四人为一组,改变游戏规则:用红牌代表正数,黑牌代表负数,任意抽四张,每张牌只能用一次,用加、减、乘、除算24 并写出算式,比一比,哪一组算式多?游戏三:继续改变游戏规则:用红牌代表正数,黑牌代表负数,由教师任意抽四张,每张牌只能用一次,用加、减、乘、除、乘方算24,全班抢答,看谁算得快?最后评选出算“24”大王。通过此游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善于吸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争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让他们进一步熟练了有理数计算,增强数感,提高运算能力,特别是口算、心算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游戏在图形认识初步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平面的图形,也是学生上中学第一次接触图形,几何以图形为主,本身就具有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像代数知识那样枯燥,它形象具体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恰当地在某些知识点增加有趣而又适合学生理解力的游戏,学生的兴趣不仅会大大提高,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理解图形的基本能力。
比如,在“平面镶嵌活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用硬纸板制作多个全等的边长为4cm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活动过程:让学生视频欣赏一些漂亮的图案,让他们初步感受一些平面图形的镶嵌,通过对图案的观察,发现图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出问题一:你见过家里地上铺的地砖及马路人行道上铺的地砖都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二:能否用其他正多边形来铺地面而没有空隙?问题三:用什么样的正多边形可以完成平面镶嵌?能否同时用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完成?问题四: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中选择哪些组合可以进行平面镶嵌?问题五:能否借助数学知识预先估计哪些正多边形组合可以进行平面镶嵌?问题六:用多个全等的任意三角形或四边形能平面镶嵌吗?最后让学生自己制作镶嵌图案并进行美化,全班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概况能力,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轻松掌握平面图形镶嵌的知识。
三、游戏在概率统计中的应用
概率是描述事件可能性大小,概率本身就带有游戏性,寓知识于游戏中,边游戏边学习数学知识,由浅至深,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用,从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更易于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如图,甲转盘被分成3个面积相等的扇形,乙转盘被分成2个面积相等的扇形。小秋和小丽利用它们来做决定胜负的游戏。规定小秋转甲盘一次、小丽转乙盘一次为一次游戏(当指针指在边界线上时视为无效,重转)。(1)小秋说:“如果两个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之和为6或7,则我获胜;否则你获胜。”按小秋设计的规则,请你写出两人获胜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2)请问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你能设计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吗?并用树状图(或列表)说明其公平性。两位同学兴致盎然地转动着转盘,那种高兴劲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全班同学沸腾起来,各抒己见,寓学于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游戏在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
近几年的中考中折叠问题成了一大亮点,这些几何证明题很抽象,学生仅靠空间想象力是很难理解的,如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再进行理性的数学思考,相关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比如,折纸法三等分角。
其步骤如下:(1)在正方形纸片上折出∠PBC,将正方形对折折痕为EF;再将四边形EBCF对折,折痕为GH(如图(a)所示)。(2)翻折左下角使B落在GH上记为B′,且使E落在BP上记为E′,点G折后的点记为G′,折痕记为XY(如图(b)所示)。(3)作射线BG′和BB′,则射线BB′、BG′为∠PBC的三等分线(如图(c)所示),你知道为什么吗?问题一展现,手脚快的同学已经开始动手了,同学们兴致盎然的玩起了折纸游戏,边折边思考,激烈地争执着、讨论着、证明着,那种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能用一言两语可以形容的。在折纸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互相协作,可以了解数学价值,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当然,任何游戏的设计都是为一定的数学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的生动性和科学性,活动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意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因此,教师应尝试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和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以学科知识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教育教学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维忠.论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
[2]王幼军.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于数学的影响
数学游戏范文3
保亭县保亭中学 罗进姨
摘要
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本文从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对数学课堂的作用、选用标准以及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入数学游戏和收获体会等几方面等方面进行充分地阐述,结合若干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集数学和游戏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挖掘和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优化数学教学和推进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游戏,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1.引言
记得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北京举行的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上曾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正是这四个字促进了陈老终成一代数学大师。但现实是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是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而不是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钻研数学。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加点"味精",教学内容尊重"孩子文化",要有点"童心","童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数学,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
2.数学游戏与课堂教学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游戏以其雅趣的形式"娱人",以其丰富的内容"引人",以其无穷的奥秘"迷人",以其潜在的功能"育人",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学习是有极大的价值。正如布鲁纳所说:"游戏活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它是生活乐趣"我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从而让数学更"好玩"。
一:在新概念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但也是教学的难点,现行的教材严肃,呆板有余,生动活泼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处理,其中在新概念教学中引入教学游戏,不失是一种好学方法。
[例1:] 掷骰子引入无理数
教师先做了个大骰子在课堂上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当学生纷纷回答大骰子用于麻将时,该师却出其不意的告诉学生骰子还有一个新用处,而且与我们的数学有关--可以用来产生无理数,然后请两位同学上台来,一位同学在讲台上掷骰子,另一位同学在"0"小数点后面写上骰子掷出的点数,随着骰子一次次地掷,点数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不断延伸的小数,0.3154265123、、、这时,老师喊"暂停"然后教师通过恰当的提问,从而引出无理数概念。这样的数学设计,使学生接受"无理数"这一难懂的概念时,因为有了游戏作基础,而变得较为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例习题数学中引入游戏
对于一些例题如能借助游戏加以改造,则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潜心研究,不难将一些数学问题改造为有趣的游戏。
[例2:]已知 求证: 。
这是教材中的一道题目,在 的前提之下, 均可以看做长方体的体积,据此我们就可以将此问题改造为下述有趣的游戏,以大大增加问题的探索性。现有A.B.C.D四个长方体容器,A.B的底面积为 ,高分别为 和 。现在规定一种游戏规则:每人一次从四个容器中取两个,取水多者为胜,问先取者有没有必胜的方案?若有的话,有几种?
一般化:当 时, 。
[例3]已知 都是正数,并且 ,求证
[游戏引入]:(1)猜谜语:考试不作弊 (真分数)
(2)①全班学生每人任意写下一个真分数
②分子、分母分别加上一个正数
③新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关系如何?
学生结论:从而引出课本中一道例题(即例3)
三:在重要定理,性质中引入游戏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让学生参与活生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这是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的课题,而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例4:]二维均值不等式
先设计以下引例:
(1)要在一个边长为15公里的正方形行政区内,划出四块长与宽各为7平方公里与8平方公里的农田,应如何划分?注意到行政区的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而每块农田的面积是56平方公里,因而还余下 平方公里,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很快会得到图1 的结果。
(2)现在有一个更一般的问题:设 为正数,则四块大小为 平方公里的矩形农田能否置人边长为 的一个正方形行政区内?显然这一行政区的面积是 平方公里,所以,除非不等式 成立,否则我们是不可能解决此问题的,反过来,如果此问题有解,则四块农田的总面积就不超过行政区的总面积,那么我们就证明了上述不等式成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一些硬纸板分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事实上这是一个二维"装箱"问题,学生如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即 , 的情形,那么他就一定能解决一般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别根据 与 三种情况,分别给出一般问题的解,如图1(b),1(c),1(d)所示,因此,更一般的问题确实有解,所以不等式 成立,由此得算术一几何平均值不等式 成立,这样,利用上述"四块农田"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不仅让学生看了二维均值不等式的现实(几何)意义,而且得到了二维均值不等式的一种简易证明方法。
四:在引言,诸论数学中引入游戏
中学新生刚入学第一节课,每块知识体系的第一节课,我一般会安排一节诸论课。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可整体上把握这块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也可激发学生学好这块内容的欲望,其中安排适当的游戏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例5:]立体几何绪言课中,我安排学生做下面的游戏,每两个人发六根牙签,问最多可排出多少个正三角形?
五:在数学竞赛辅导中引入游戏
数学竞赛问题往往是十分抽象枯燥的,教师在辅导时应不失时机,巧妙地将问题"引趣",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保持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坚持对数学竞赛的学习。其中适当引进游戏,让学生胡思乱想,但又小心求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6:]在一次数学竞赛辅导中,某老师表演了猜扑克牌的游戏,他拿出一幅牌(52张不含大小怪),让在座的随便哪一位学生任意抽出五张ࡕ嘁Ĉ⡯ᨁ,助手将其中的四张牌一字排开,依次亮在桌面上,这老师看了桌上的四张牌,他就猜出了他所没看到的那一张牌,(花色和牌点)如此猜了五、六回,全部正确无误,他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然后这位教师卖了一个关子说:这是一种巧妙地运用了数学知识的扑克游戏,你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讨论后,教师娓娓道来。
数学游戏范文4
一、学为本――运用游戏引导儿童发现
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要赋予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游戏因子,添加游戏元素,进而让数学复习课处处闪现出童趣。要“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引导儿童以游戏者的姿态去展开数学探险、数学发现,充分调动儿童作为“游戏主体”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游戏,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中来。我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将自己的数对和前后左右同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有学生说:我与自己前面和后面同学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相差1。有学生说:我发现我和我左面和右面同学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第一个数相差1。然后,我让学生寻找其中隐藏的规律。经过讨论、交流后,学生终于总结出规律: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
在进行数学复习时,笔者运用这一数学游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数对的认识,让学生理解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这个活动引导儿童主动发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儿童探究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断的数学发现中生成了数学课堂“别样的精彩”!
二、巧转化――运用游戏形成知识载体
在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游戏成为数学知识的载体。通过数学游戏,引导儿童投入到数学复习巩固活动中去。通过游戏的穿插、演绎与延展,让数学复习巩固充满活力。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先让学号是奇数的学生站起来,然后让学号是偶数的学生站起来。孩子们发现,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学生深刻体验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接着,笔者让学号是质数的学生坐下,然后让学号是合数的学生坐下。这时,孩子们发现,全班就只剩下一位同学没有坐下。笔者追问:为什么1号同学没有坐下呢?(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通过这样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学生对于“自然数包括质数、合数和1”的数学认识也有了更深的体验。最后,笔者引导孩子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构建了学生对自然数进行分类的不同模型。数学游戏活动作为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将数学知识悄无声息地根植于儿童的认知结构之中。通过数学游戏,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神奇。
三、探智趣――运用游戏打开教学视界
儿童数学的特质是“智趣”,数学游戏的价值就在于以数学的视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智趣”中理解数学,让学生在数学游戏活动中看到美丽的数学风景,看到数学的大世界。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后,笔者为了让孩子们深刻体验圆“一中同长”的特性,安排了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从班上挑选出一位公认的画圆高手和笔者展开画圆比赛,比赛的器材是一个图钉和一根绳子。经过两轮比赛,画圆高手画的圆有的地方凹了进去、有的地方凸了出来,而笔者画的圆既准确又美观。下面观看的学生很不理解,笔者让学生展开数学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原来,学生用的是有弹性的绳子,而笔者用的是没有弹性的绳子。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半径)相等。孩子们在体验、观察、生疑、解惑等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渗透了关于圆“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集合”的观念。从画出的圆“不圆”,到质疑“为什么画不圆”,再到“对画圆器材”的数学猜测和对“圆的本质”的理性思考,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在不断增强,思考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游戏范文5
一、引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还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怎样能够迅速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呢?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游戏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如开始时我让学生做游戏,比赛谁的记忆力好,男生记162024283236,女生记123412341234,女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而男生也看出了女生记得内容有规律。小小的游戏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这节课要上的《找规律》中,且学生的热情高涨。
游戏、表演等活动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时引入游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游戏,促进建构新知
每节课都会有重、难点,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如果在教学难点处,我们能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游戏,不仅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还能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如接下来在教学如何表示规律的时候,我采用了比赛的形式,用任何学生喜欢的方法表示鼓点节奏。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结果也是让我佩服不已的:有的用122……有的用强弱弱……有的用abb……还有的用……孩子们的潜力就在不知不觉的比赛游戏中激发出来了。
学生小组合作游戏,积极探究,多感官参与,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成了探究的习惯。在此,我让他们小组合作,寻找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判断按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第几个是什么。小组同学叽叽喳喳,一会儿工夫总结出了好几种方法,有数一数的方法,也有摆一摆的方法,更有计算的方法,孩子们在小组的合作下他们的思维像是快速转动的机器……
三、创设游戏,巩固深化知识
巩固练习时,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做练习,所谓的巩固练习只是照搬课本,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感到枯燥乏味,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如果能把练习也设计得让学生感兴趣,相信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巩固加强所学新知,又能消除疲劳,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学习。
我们都知道一堂课巩固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维持饱满的情绪,我在临近下课时回到了上课时的游戏中,比一比男生记的数字谁能找到规律并且快速记住。游戏又开始了,有些有点疲倦了的孩子竟然又打起精神快速地进入到游戏中,整节课的效果非常好。
数学游戏范文6
【关键词】数学游戏;初中数学;作用;实施策略
数学游戏与普通以玩乐、放松为目的的游戏不同,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将知识蕴含在娱乐活动中,让参加者在娱乐的同时掌握其中的知识信息.所以说,数学游戏首先是数学问题,其次才是娱乐游戏.数学游戏不仅具有趣味性、娱乐性,还具备知识性和科学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作用
1.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以折纸游戏为例,一张小小的方块纸经过三番五次的折叠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在折纸的过程中,对称、全等、四边形等几何知识体现地淋漓尽致.有人估算过,一张反复折叠三十次的白纸,其最终高度是世界最高峰——珠峰的十倍.把这些趣味小知识告诉学生后,学生从内心中生出一种对数学叹为观止的奇妙感.
2.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游戏作为开发脑力、提升智力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精神,拓展创造性思维空间.像是数字游戏能够提升人小脑的敏感度,培养人的抽象逻辑能力;计算机游戏能够拓展人的几何思维空间,培养人的想象能力.有些游戏看似平淡无奇,但要是换个角度,换个层次进行思考的话,有可能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数学游戏大大锻炼了人的理性思维,提升了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
数学游戏趣味性极强,非常容易引人入胜,满足人的好奇感,激发人的挑战性.钟爱数学游戏的人格外重视这一奇特的心理享受过程,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身心体验.就好比是面纱笼罩下的玩具,人们热情饱满地希望能揭开外面的面纱,一睹玩具的芳容.因此,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参加者必定是充满激情与热情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的培养形成的.兴趣产生于感情.缺乏现实环境的情感培养,人们是难以对一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的.而数学游戏则是沟通感情的最佳桥梁,尤其在初中书序学习中,数学游戏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创作,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在每一章节的开始引入数学游戏
在学习平面图形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在正式进入教学内容之前引入七巧板游戏,七巧板游戏体现了面积的分割和平面图形的组合原理,在正式学习平面图形之前引入七巧板游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为后期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在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中引入数学游戏
数学学习贵在掌握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像讨论、化归、反思等学习方法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化归思想的培养为例,我们可以给学生将一些趣味笑话,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化归思想.我曾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了如下一个趣味笑话——二战时,兵员不够,不得已要将数学家送上战场,数学家战斗力不强,就划去了救护队.刚到救护队,刚学了对死尸的处理,就有一批死伤者送来了,长官问数学家,你知道该怎么做吗?数学家说知道.长官就问,死者该怎么处理?答,整理好遗体,遗物,送去埋葬.长官说,好,正确,那伤者又该怎么处理?数学家很自信的回答,如果我不管他,他就会死.长官疑惑,是呀.数学家接着说,然后他就变成我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并很快了解了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3.在定理概念的运用中引入数学游戏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要多途径的激发初中生的兴趣以及爱好.教师应该把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实践相结合,让初中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