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女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女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范文1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疏导策略
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不便的问题,保证农村适龄儿童顺利地完成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生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但农村地区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低、观念滞后,对青春期学生,特别对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引导,从而导致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目标
1.现实意义
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是关怀关爱女生健康成长,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探索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开展健康、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初中女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出现的变化,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保护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步入青春期的广大农村女生必将扮演未来育龄妇女的角色,对她们做好青春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也
是以后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2.预期目标
以学校女生为对象,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她们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解决她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帮助她们正确地掌握青春期知识;引导她们加强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及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逐步形成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寄宿女生在校学习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同学交往、青春期卫生健康认知度等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和整理调查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观察分析法
观察并记录所在班级女生上课时的表现,与师生交往时的表现,在宿舍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与舍友相处方面的表现。对其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自理能力的女生要多留心观察并及时分析归因。
3.走访调查法
走访部分女生家庭,特别是单亲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了解家长对女生成长阶段的心理教育及采取的措施。
4.个案分析法
对调查阶段发现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女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跟踪记录其发展状况。
5.经验总结法
总结适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成成熟的教育资源;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成熟、甚至失败的教训作为典型案例记录在册。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教师的疏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爱的原则。谈话时不能有成见或偏见,要耐心地倾听,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青少年的处境去体察问题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2.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同时担任知心姐姐的角色,为了避免有些不方便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问题,或当面询问因紧张或其他原因说不清楚的情况,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给予安慰或解答,进行健康平等的交流。
3.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寄宿制女生对女性生理、心理知识基本处于不了解的认知程度,定期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为女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理论指导。
4.建立家校沟通协调机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双休日及寒暑假期学生与家长还是相处较多。学校应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在家长会上作心理健康的讲座、亲子对话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了解和把握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收集、分析疏导策略和整理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为她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经验,以便促进她们心理更平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女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范文2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保健;焦虑;抑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44-02产后抑郁症,是指孕产妇在生产后发生的抑郁症状,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的常见类型。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多而复杂,其中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下,人们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孕产妇在孕期处于特殊时期,加之生理状况的改变,其常出现焦虑、抑郁心理反应,若不及时对这些负性情绪加以心理疏导、干预,就极易导致产后抑郁[1]。为探讨孕产妇心理保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我科在孕产妇不同时期对其实施了有效的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31岁,平均(23.5±4.1)岁,孕周在18-40周,平均(20.3±3.6)周。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30例,初高中267例,初中以下23例。经济状况良好275例,经济状况较差1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10例)和对照组(2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孕产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同时进行孕期知识宣教,给予临产护理及产后访视等常规护理干预。
1.2.2实验组孕产妇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①在院内开设孕妇课堂,由产科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教学。孕妇在孕期各阶段(早、中、晚期),每隔两周开展1次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孕期指导、分娩过程、哺乳及育婴相关知识。孕妇由丈夫陪同,共同学习。向孕产妇及其丈夫提供健康知识手册,以供阅读学习。②鼓励、引导孕妇讲述近期经历的各种事情,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医师根据孕妇的具体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③专门开设孕妇心理咨询专线,为有不良情绪困扰的孕妇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④对孕妇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其情感支持对于调节孕妇情绪的重要性,让孕妇家属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意识,以免给孕妇增加过大的心理负担。⑤产妇分娩时,丈夫要全程陪同,给予妻子关爱和支持。⑥孕妇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助产士向产妇及其家属教授育婴技巧、产妇护理技巧。同时产妇家属要积极分担育婴及家务工作,以减轻孕妇的身心负担。在妊娠各时期(早、中、晚期),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孕妇进行焦虑、抑郁评价。产后2周,应用EPDS(艾迪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
1.3疗效评价焦虑:SAS总评分≥40分;抑郁:SDS总评分≥41分;产后抑郁:EPDS总评分在10-12分之间;产后抑郁症:EPDS总评分≥13分。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比较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P
3.1病因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与社会心理因素、内分泌环境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素质低、童年苦难阴影、亲人逝世、缺少家庭支持、围产期护理服务质量差、住房困难、婴儿健康状况及性别、夫妻关系不和谐、经济状况不佳等;心理因素包括不适应母亲角色,性格固执、保守、内向等[2]。
女性在人生不同阶段,其内分泌特别是性激素均会发生重要改变。其内分泌改变从青春期开始性腺开始发育,性激素不断增多,直到性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因性腺衰退,性激素又逐渐减少,在这期间,会发生多次大的波动[3]。生理上的变化同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故女性一生中会经历多次心理障碍危险阶段,比如更年期、孕产期、月经前期等,在这些时期做好女性的心理保健,对于预防女性心理疾病、生理疾病,有着重要作用。据相关文献报道[4],早孕期也为胎儿致畸敏感期,此时孕妇若遭受精神打击,将使肾上腺皮质激素上升,从而加大胎儿发生先天畸形(如唇腭裂)的风险。还有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多巴胺、儿茶酚胺、β-内啡肽浓度的改变,也与心理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都是引发孕产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有学者提出,在产后通过测定产妇血液中这些成分,可用来判断其发生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5]。
3.2孕产妇心理保健①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妇产科专门开设了孕妇课堂,定期向孕妇及其家属宣讲孕产期相关知识,使其掌握孕期保健常识。通常的健康知识宣教,都未涉及到心理保健内容,而我院开设的孕妇课堂则将心理保健放在了重要位置。通过健康教育,让孕妇及其家属了解其在孕产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并强调其重要性,提高孕妇及其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发病时间、主要表现、发生率、处理方法及治疗的重要性等[6]。②对孕产妇给予关心和鼓励。对于临产前的孕产妇,要集中对其进行产前教育。教授其正确呼吸方法,以减轻阵痛,告知其用力、按摩方法,怎样与医生、护士进行配合。另外,还要对孕产妇给予安慰和鼓励,唤起产妇的母性,使其对即将带来的宝宝充满期待。
3.3孕产期心理干预与产后抑郁间的关系孕妇产前抑郁、焦虑的导致产后抑郁的最重要原因,其是引发产后抑郁症的关键。有效缓解、预防孕妇妊娠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不但有利于改善孕期情绪,也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有统计显示[7],欧美国家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为3.5-33.0%,我国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为3.85-18.48%。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6%,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在孕中期均有所下降,后在孕晚期有均有所上升;实验组在妊娠中晚期的SAS、SDS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1]游丽琴,冯琪,刘卫东,王倩.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9,05:375-377.
[2]赵彩霞,赵彩凤,苟香兰,高志敏.加强孕产妇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J].内蒙古中医药,2010,04:174.
[3]梁清仙.加强孕产妇心理保健、预防产后抑郁症[J].护理研究,2008,09:799-800.
[4]赵瑞.产后抑郁社区预防干预方案研究[D].复旦大学,2009.
[5]赵昌敏.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