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夏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夏的诗词范文1
《发如雪》的歌名来自唐朝诗人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
出自李白《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
“伊人”出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缘字诀,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
“红颜”一是指年少、青春;另指女性、美女。李白《长干行》里“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中的“红颜”指的是年少与青春。清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红颜”则是指女性、美女。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
这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史或史书。古人用竹简来记载历史,所以后世以青史作为史书的代称。如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意为:弱水有三千里那么长,水量虽然丰沛,但我只取其中一瓢来喝。引申为:可以交往的对象虽然很多,但我却只喜欢你一个人,指一个人的感情专一。
青花瓷
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离愁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中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
论意境,《青花瓷》宛如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飘飞;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张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天青色”语出宋徽宗。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成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
立夏的诗词范文2
【关键词】认知图式 英语 词汇习得
一、引言
随着大量交叉学科的涌现,各学科间的联系得到了增强。其中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词汇是语言中的重要元素。而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的广泛采用下,词汇释义和理解等习得方式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思维。本文结合认知心理机制理论,探讨认知图式理论对于英语词汇习得方式的启发意义。
二、认知图式理论
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中提出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施良方,2001)。输入的信息与图式相互作用,原有的图式又能促进信息的分类输入,使得新旧信息在图式中被激活、空位被填充,从而完成对材料的理解。图式理论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建立知识网络的重要性。
三、认知图式理论对英语词汇习得模式的启发
外语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使用从知觉到理解记忆再到直觉的过程。学习者如果能够为词汇建立心理图式,主动获得词的各种内涵以及外延意义,他们对词汇的习得就会从输入变为吸入。学习者不仅要沉浸在词汇的表征上,还要将词拓展到其所涉及的上下文中,并在一定的语境中揣摩该词的感彩。
1.词语―意义图式。根据认知图式理论,词汇是在发散性的思维网络中储存和记忆的。这些思维网络可有许多类型,并与其他很多的认知通道相连接。在通过词形知觉形成语言表象之后,学习者进行语言理解的第一环节就是理解词的,即透过词的表象去发现、加工和总结关于词的词性等语法和语义信息。学生已有的关于英语词汇的图式,即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知识,会影响到这一理解环节完成的程度。透过激活已有图式并扩展相关的图式,词汇习得的效果将得到改善。词语―意义图式主要集中在词汇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上下义词等。通过融合这些元素,学习者不断激活扩散其认知图式,将会以更庞大的网络收罗习得更多的词汇。到随着词汇网络越来越发达,当学习者需要使用某个词时,认知图式会自动接入相关网络激活这个词,被激活的这个词又向外带动相关词汇进入学习者的接受阀,认知图式就是这样通过网络的不断扩张和延伸,使词汇不断被激活。在不断的提取和使用过程中,学习者词汇习得深度将会得到加深,词汇量也得到扩大。
2.词语―语境图式。此图式强调在学习和体验英语词汇的语境中将该词和其他部分都彼此相互联系起来。词语―意义图式帮助学习者了解了该词的一般词义,为这一环节提供了基础。然而,英语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意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词汇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它就失去了具体明确的意义,也不利于学习者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语境的选择是建立在关联和推理基础上的。学习者在进行词汇记忆过程中,在理解基础上识记表层形式之外,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预构成词块以及句块。这些语言材料共同构成语义网络认知图式。这个图式又会与词语―意义图式一样,储存在学习者的记忆里。这就像整理网络中的文件夹一样,将一类相互关联的知识有序地储存在一起,一方面减轻了记忆负担,又可免去面对庞杂语言词汇记忆任务的心理焦虑,并且当学习者在遇到相关词汇在其他语境中出现时,其头脑中的词语―语境图式就比较容易被激活,从而很快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3.词语―风格图式。除了建立词语―语义以及词语―语境图式外,要加强词汇习得效果,正确恰当地使用词汇,学习者还要利用词语―风格图式来体悟英语词汇的风格特征。英语词汇的风格一般涉及三个方面。学习者可以从这些方面建立风格相近或者相异的词汇,以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灵活地使用该词汇。首先是词语的感彩,是指附加在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其次是形象色彩。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即使是指示同样的事物或者具有相近的指代意义,中英词汇中有些词汇的形象色彩也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异。尤其是颜色、动植物、吉庆语与忌讳语方面的词汇能够体现出中英语言中形象色彩的不同。此外,词汇还存在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和特征。从词汇分类来分,一般分为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两大类。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词汇时,如果能够根据词语―风格图式去为词汇建立风格网络,将能够赋予词汇更多的生命力。
四、结论
可见认知图式理论适用于英语词汇记忆以及理解等习得行为,能够使学习者加深对词汇获得的认识。将其融入到词英语词汇习得中,积极利用学习者的已有图式去创建新的图式,同时采用记忆原理中的多渠道输入和信息深度加工法,能够使知识图式更完善、更丰富、更深刻,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对英语词汇实现从外显知觉、认知图式加工理解、内化记忆系统再到直觉运用的主动建构过程,最终使词汇学习成为联结句块、句型、语法、篇章等学习的纽带。
参考文献:
[1]李明远.图式理论与外语词汇习得[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4).
立夏的诗词范文3
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对词汇的要求是:(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学会运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上要求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在培养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的前提下,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加强词汇学习,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原则
1.强化认知单词的音形关系,让学生熟悉掌握语言。
我们知道,语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外部形式,没有语言就没有有声的语言,语言与词汇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之,初中英语课程没有专门开设语音课,对英语初学者来说熟悉掌握正确的读音来记忆单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语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让学生感知语音与拼写单词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其找到单词的拼读规则。这样他们对学习英语就更加有信心了。
2.以意义为核心,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意义。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而且要求学生理解语言形式所包含的意义,并要学会在话题中熟悉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有效地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比如熟悉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科学文化、家庭、学校生活等方面的话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并切实贯彻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和精神,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词汇的处延意义和内涵意义。词的处延意义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与其所指的非语言实体之间的关系。而词的内涵意义是指一个词在概念之外的交际值,是词的附加意义或联想意义。这种附加意义是人们对该词或短语所指的人或物所特有的特殊情感或态度。内涵意义因人或文化的不同而存在不同意义。例如:初三英语教材(仁爱版)中介绍了“狗”在西方国家被看作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如:“Every dog has its day.”“A dog catching a mouse.”“sick as a dog”“You are a lucky dog.”等。但在中国文化中,“狗”的内涵意义常常是贬义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某些词是如何被使用的来学习文化差异。(2)注意词的搭配意义和惯用法。(3)词汇的意思由语境决定,极少数孤立存在。
3.在语境中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为此,教师就应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实际活动中认真感觉体会词的含义搭配及其用法。这样,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讲解或操练、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的确切含义,并掌握其用法,只有把词汇放在语境中,学生才能通过上下文猜测理解掌握词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中尝试的方法
立夏的诗词范文4
1 急诊服务的JCI评审标准
JCI是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提供全球范围的认证和咨询服务,来提高全世界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其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2]。JCI有关医院急诊服务的评审标准明确要求:制定清晰明确、可操作的急诊患者服务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相关员工进行急诊服务制度规程的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规范采用相应制度与操作规程来指导急诊服务,以保障医院急诊服务的安全有效、降低相关风险[2]。
2 基于JCI标准的急诊服务实践
2.1 医院急诊科概况
急诊科归属于医院的危重医学科,急诊科主任直接向危重医学科主任汇报。急诊科设有四个医疗组,每个医疗组由1名主诊医师(Attending,获得副主任医师职称1年以上,并通过医院内的资质考核认可)[3]、1~2名高年资住院医师和3~4名低年资住院医师组成。主诊医师对所诊治的患者负全责,并直接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医院急诊科根据不同功能设置,分抢救室、诊疗室、清创室和急诊监护室(EICU)4个区域,其中抢救床15张、诊疗床12张、清创室1间、急诊监护床10张。
2.2 急诊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医院参照有关急诊服务的JCI标准,成立“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医院的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由医务科科长任主席,成员包括医疗副院长、护理副院长、危重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内外科/呼吸治疗科主任、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委员会从医院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整合的信息,通过分析判断,为医院的急诊服务做出计划和决策。其具体职责为:制定急诊服务的制度和工作规程,建立急诊急救器材、药品配备的标准,审核急诊科医务人员的资质,监督相关制度、规程落实情况,全面监测急诊服务质量,协调急诊服务相关的一切事宜[4—5]。
2.3 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的建立
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根据JCI的有关标准,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讨论、制定详尽的急诊服务制度与规程,以规范医院的急诊服务,确保不同的医务人员为急诊患者提供同质的医疗服务。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2.3.1 急诊服务范畴 包括各种创伤和非创伤急诊;但未满14周岁的儿童、烧伤患者、急性传染病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须向专科医院转诊(医院未设小儿、烧伤及传染病科)。
2.3.2 急诊服务原则 无论患者是否具有付费能力,急诊科无条件为所有需急诊处置的患者提供标准的急诊服务,包括初步检查和急救治疗;急诊初步检查处理后,若患者有专科方面的问题,急诊科医生联系相应专科的高年资值班医生会诊;被急诊科呼叫的任何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回应;如果被请求急会诊,会诊医师必须在10 min内到达;开设院内紧急求救专线电话“3999”,接到该电话的任何员工,务必在5 min内到达急诊科直接参与急救工作。
2.3.3 急诊医师职责和操作规范 急诊医生工作职责对急诊各级医师的权限、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详细制定了急诊医生实施诊断/治疗性操作的范围。
2.3.4 急诊会诊制度 规定急诊科在每周7 d、每天24 h全方位地得到全院各临床科室,以及医院医疗/行政/护理总值班人员的支持。
2.3.5 急诊诊疗室管理原则 需住院进一步诊治的急诊患者,在诊疗室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 h;无需住院但需进一步观察的患者,在诊疗室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4 h,超过24 h的患者,必须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后转诊治疗。
2.3.6 急诊科医务人员任职资格 急诊科医师/护士除外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护士执业证书,还应参加医院组织的急诊专科医生/护士培训并通过考核,同时具备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证书和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证书。
2.4 急救器材药品的统一配备
急诊室的每一个区域,都配备有统一型号、统一配置的抢救车。抢救车车顶统一放置除颤仪、右侧边统一悬挂呼吸皮囊,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根据急诊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统一标准配置,包括各类型号注射器、抢救药物、输液用物、敷料、呼吸道用物、器械类物品及负压吸引装置等,放在车内指定的位置,并在每层抽屉外贴上明显的标签[4]。
2.5 急诊员工的培训考核
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由医院急诊管理委员会协调指导、医院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共同负责,对员工进行CPR、ACLS、急诊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急诊服务相关制度/规程、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的培训考核,获得CPR和ACLS证书,以确保每一位提供急诊服务的医务人员具有必须的急诊医疗素养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能自觉遵循医院的急诊服务制度,以适应医院急诊不分科、给急诊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和持续可获得的医治需求[6]。急诊科员工每2年一次必须参加医院定期举办的CPR和ACLS培训并通过考核、以重新获得有效的CPR和ACLS证书。技能培训中心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及时调整更新CPR和ACLS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需求[4]。
2.6 急诊服务的质量考核监测
把急诊服务的安全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考核体系中,对于引导医务人员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急诊服务的安全有效,将具有积极的意义。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委托医院质量办公室,对医院的急诊服务进行全程监控考核,以评价检测各项制度规程在临床的实际执行情况及员工的急救能力。如被紧急呼叫员工的到达时间、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时间、临床模拟抢救抽查、急救器械物品的完好率、急诊病历书写合格率、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抢救成功率等。及时改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持续关注改进效果,以求不断完善。同时将考核结果跟员工的年度考评相关联。
2.7 急诊服务的JCI认证过程
JCI认证,是一个全员参与、多部门合作的持续质量改进过程。急诊服务的JCI认证是在医院整个JCI认证体系下、由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领导、医院急诊科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共同协作完成的。在建立JCI标准下的各项制度/流程基础上,确保每一位员工理解并严格参照执行。同时根据JCI检查流程和追踪方法,定期组织模拟检查、实地查访制度/流程落实情况,并对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追踪其改进结果,保证制度/流程在科室所有员工的一致实施并保持稳定,促进科室员工的积极参与[7]。
3 结果
3.1 规范了医院的急诊服务
急诊服务的规范管理,是确保现代医疗活动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邵逸夫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JCI标准,制定统一的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清晰可操作的流程,使得员工在提供急诊服务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而为患者提供同质安全的急诊服务。同时急诊室每一个诊疗区域急救器材、药品的统一配备放置,为急诊医务人员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确保了医院急诊服务的规范有序开展。
3.2 提高了急诊服务的医疗质量
严格的急诊医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规范的急诊员工培训计划,不定期的院内急救模拟训练,以及每2年一次的CPR和ACLS的复习考核制度,使得急诊医生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即“大急诊”能力,而不是单纯内/外科医生的知识和能力[6]。专业训练有素的急诊服务队伍和制度上保障全院各临床科室、行政后勤部门的全方位强有力支持,确保了医院急诊“时效”、“救命”、“质量”原则的有序进行[8],提高了医院急诊服务医疗质量。2010年急诊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在10 min以内,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8.5%,医疗护理质量达标率100%,急诊抢救器械物品完好率100%,抢救成功率97.8%。
3.3 确保了绿色抢救通道的畅通无阻
急诊服务制度明确规定了患者在急诊科转诊的时间限制,确保患者在急诊室滞留不超过24 h,因而能随时为需要救治的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疗空间和急救人力资源;同时制度明确规定,即使患者不具备付费能力,急诊科仍然无条件为其提供标准的急诊服务,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收治无付费能力急诊患者时,无需请示即可直接进入医疗流程,为其提供规范的急诊救治,因而确保每一位来院的急诊患者能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服务,真正做到了绿色抢救通道的畅通无阻。
4 讨论
急诊医学是一个多学科的边缘学科,仅凭某一专业知识不能解决急诊患者的问题[9],因而对急诊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流程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邵逸夫医院在JCI标准下的急诊服务实践,严格急诊医务人员的准入制度及高标准的规范培训,清晰明了的统一流程,规范一致的急救器械物品的配备,实现了医院急诊医学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命,运用最先进的设施和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尽最大可能挽救急危症患者的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伤残[1]。急诊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统一标准,为急诊患者提供高标准的医疗服务,避免了因医务人员个人工作习惯或能力的不同,造成救护质量差异,从而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了急诊医疗安全[10]。同时明确的转诊制度和流畅的工作流程,保证了急诊服务有条不紊的开展,缩短了急诊患者候诊时间,因而避免了因为过度拥挤而导致的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患者满意度降低的现象[11]。
参考文献
[1]江观玉.急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5—6.
[2]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M].3rd ed. Illinois USA: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08.
[3]陈正英,王劲,王家铃.如何完善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度[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293—294.
[4]徐凌丽,秦建芬,潘红英.院内心肺复苏的一体化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8):725—726.
[5]张悦怡,Tingwalc K.全院性抢救系统的设置及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3—294.
[6]王佩燕.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大急诊”[J].医学杂志,2005,30(1):1—4.
[7]郦忠,叶志弘,徐玉斓,等.JCI评审准备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9):611—612.
[8]柯蕾,严光.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2006,10(12):17—20.
[9]李春盛.急诊医学与急诊ABC[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6):426—427.
[10]冯海珊,刘代媂,刘亚黎,等.临床路径在抢救集体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8):872—874.
[11]Sinreich D, Jabali O, Dellaert NP. Reduc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waiting times by adjusting work shifts considering patient visits to multiple care providers [J]. IIE Transactions,2012,44(3):163—180.
(收稿日期:2012—06—0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39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2R10046—14)
作者单位: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护理部
立夏的诗词范文5
从心理学领域借鉴到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主体―背景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认知语言学认为,主体是看上去有完整结构的、首先引起被知觉者注意的那部分,背景是与主体相对,细节模糊、未分化的部分。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主体。
认知语法认为主体-背景分离的认知原则可系统解释句法的多样化,近年来我国学者利用该理论对倒装句、谐音、双关、歇后语(汉语)等做了大量研究,显示出该理论在研究语言现象上的强大解释力。
文章参照主体-背景理论,重点探讨在固定短语这个背景中定冠词the的强调和转义两种主体功能。
二、强调功能
英语中关于定冠词的用法在任何一本传统语法书都有讲解,但有关它的强调功能书上却少有说明,学者对此研究也较缺乏,故对定冠词的强调功能进行探究很有必要。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观认为,“语言的基本意义成分是功能成分,主要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
那么,定冠词在固定短语中强调的“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等内容,即其主体性强调功能的集中表现,“语言概念表达-the强调的内容”例析如下:
the sun-独一无二的事物;the Great Wall/break the ice-专有名词;in the east-明确指向;in the first place-排序;be the best-极端状态;have the courage-足够、恰好;of the day-当前的,本,此;the Spring Festival-中国传统节日;play the piano-演奏西洋乐器;the very-强调句型;等。
三、转义功能
主体-背景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在背景中感知既包含于背景中又突出于背景之外的主体成分。
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指语言所具有的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及其对事物的推断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定冠词在固定短语中转变的语言表达内容的过程,即其主体性转义功能的集中表现。例析如下:
(do sth.) by day(在)白天(做某事)-(do sth.) by the day按天(做某事);Oxford Road牛津路-the Oxford Road通往牛津之路;in hospital住院- in the hospital在医院范围内;go to church做礼拜- go to the church去教堂;at school读书、做学问-at the school在学校;in case (that)以免、万一- in the case (that)在……情况下;in charge of控制,负责- in the charge of由……掌控;in front of在……前方-in the front of在……前部;out of question毫无疑问,没问题- out of the question毫无可能,根本不必讨论;等。
四、结语
文章介绍了英语固定短语中定冠词the的强调和转义两种主体功能,以期进一步深入探索外语词汇学习与识记、辨析与使用的高效方法,助力英语习得与教学提供有益尝试。使用者若能有效记忆无the和有the的关联词组,构建日渐完善的词汇知识体系,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汉斯-尤格・施密特(著).彭利贞,许国萍,赵微译.认知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双娟.图形-背景理论概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2).
[3]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4]王玉强,田玉彬.浅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言观的三大元功能[J].学周刊,2010,(7).
立夏的诗词范文6
关键词: 位置动词 狭义处置式 自动词 他动词 形式类推
位置动词①是指动作都与某个位置相联系,施事在某处进行某个动作,使动作的某个参与者留存在该处。下面以唐宋时期的文献为例,谈谈这类动词处置式的两种特殊用例。
1.“跪”和“卧”的特殊用例
身体姿态类的“跪”和“卧”的用例比较特殊,一般处置式的结构是N +把/将+N +V结构。一般处置式的N 是受事,但“跪”句N 是对象,“卧”句N 是处所。且一般用于处置式的是他动词,但二者都为自动词。这在现代汉语中都是不合法的。
(1)跪:望儿孙,嘱神鬼,把阎王帧子千回跪。(唐:敦煌变文:角座文汇抄)
(2)卧:每将乾暖交儿卧,湿处寻常母自眠。(唐:敦煌变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一))
与“跪”相关的论元(即N )可以有施事、处所和对象,一般处所论元和对象论元不能同时出现。当动作强调“跪”的对象,那么N 位置就会出现对象。对象的语义指向,使得广义“处置到”和带补语的狭义处置式就都不能适合这种语义,这种用例只能出现在不带补语狭义处置式中②。由于现代汉语中不带补语的狭义处置式使用受限,因此现代汉语处置式中不见这种对象作N 的用例。“跪”仅可以用于施事的一部分作N 的处置式,但用例也仅见于广义“处置到”或致使义处置式中。如“把腿跪在石板上”,“把腿跪坏了”。但是使用频率很低,不具备能产性。
与“卧”相关的论元可以有施事、处所。动作强调“卧”的处所,那么处所就会出现在N 位置。和“跪”一样,“卧”也仅可用于带施事的一部分作N 的处置式,用例也仅见于广义“处置到”或致使处置式中。如“把身子躺(卧)坏了”,“把身子(躺)卧在床上”。但是使用频率也很低,不具备能产性。
“跪”和“卧”为什么会出现“非受事”作N 的处置式?为什么曾经存在的用例却在现代汉语中消失了?之所以会在处置式的历史中存在,是因为与当时的语法特点有关。当时处所宾语、对象宾语和受事宾语,形式相同、位置相同,都直接位于动词后,都不用介词引入。
“卧”在晚唐五代时期,处所及可以直接位于动词后面,也可以带上介词“在”或“於(于)”在位于动词后面。因为这种两可的情况,所以直接位于动词后的处所,也可以参照受事宾语提前的结构特征,出现处所宾语提前的用例。
2.“置放”类和“插戴”类动词的特殊用例
现代汉语位置动词中大部分动词所带的论元有受事和处所。这些动词既可以带受事宾语,又可以带处所宾语。上表用于不带补语的狭义处置式时,并不是两情况自由使用。“倚靠”类只能由处所充当N ,“置放”类和“插戴”类一般由受事充当N 。原因在于“倚靠”类动词是自动词,而“置放”类和“插戴”类是他动词。
现代汉语“置放”类和“插戴”类也可带处所作N ,如“把墙挂上画”。这一类与“把画挂到墙上”并驾齐驱。我们在历史上长期见到的是受事作N ,那么带处所的一类到底怎么产生的?在唐宋时期能否找到一些变化的痕迹?唐宋时期虽然没有“把墙挂上画”这样的用例,但是在不带补语的狭义处置式中出现一定数量的动词带上N 表处所的用例,前文提到的“卧”,还有“骑”、“攀”和“倚靠”类等自动词都是这种情况。
位置动词中“置放”类和“插戴”类动词在唐宋时期狭义处置式的用例都是“把”带上受事宾语,动词对受事进行处置。但现汉中处所也可用于“把”和动词之间,条件是动词后面一般有受事,即“把+N (处所)+V+受事”。“把+N (处所)+V”是不合法的。比较下面动词“戴”在处置式中的使用:
(1)某云,是自家屋里事,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宋:朱子语类:卷第八十九)
(2)把围巾戴在脖子上。
(3)*把脖子戴。③
(4)把脖子戴上围巾。
上面是“插戴”义动词的例子。例(1)是受事用于“把”和动词之间的不带补语狭义处置式。例(2)是受事用于“把”和动词之间的带处所补语处置式。例(3)是不合语法的例子,是处所用于“把”和动词之间的不带补语狭义处置式。例(4)也是处所用于“把”和动词之间,但后面必须带上受事。
例(4)这一类的产生,离不开位置动词中自动词的部分(即前文提到的“跪”、“卧”等)。在这里形式类推起了很大作用。例(2)这一类他动词用于广义处置式很早就产生了。位置动词中自动词和他动词两部分,动词语义都和位置相关,动词语义类型的相似,决定了它们的语法特点也会相互影响。“跪卧”类自动词带上了施事的一部分作N ,形式和语义上和他动词带受事宾语相似。
自动词――靠:把身子靠在柱子上。
他动词――戴:把帽子戴在头上。
我们看到自动词自然而然具有了他动词典型的用法。相应地,他动词也会吸纳自动词的用法。所以他动词带处所作N 也就顺理成章。
注释:
①这里的位置动词多数是常说的状态动词,但用在处置式中强调“使……处于某一位置”,动作义增强。
②广义“处置到”即“把/将+N +V+到……”,带补语的狭义处置式即“把/将+N +V补语”,不带补语的狭义处置式即“把/将+N +V”。
③本文带*的句子是指通常不合乎语法的句子。
参考文献:
[1]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005.
[2]李金兰.现代汉语身体动词的认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