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乡的味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范文1

当我咬了一口甜丝丝的绿豆饼,嘴里便荡漾着家乡甜蜜的滋味;当我沉醉于家乡黑橄榄香浓的滋味时,满口是家乡的情!

家乡的绿豆饼是我们惠来的特产,它包的是绿豆莎,吃起来是绿豆香。它的包装很特别,先是用不透气而密封的袋子包起来,再用一张面积很大的红色纸包住,还要贴上制作店的标志纸。虽然是一项很普通的制作,但它包含的情才是家乡最香的味儿!从很早的时候,很多外来的人就对我们这的绿豆饼情有独钟。有些人还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儿,为的是几袋企盼已久的绿豆饼。绿豆饼吃的最佳时候是它刚新鲜出炉之刻,热乎乎的,非常酥脆。咬一口,是脆;再咬一口,是香。我妈对绿豆饼再熟悉不过了,每次买都要挑热乎乎的,那才能让她满意。我呢,当然是跟着享受啦。

不知你是否曾经品尝过黑橄榄?它香浓而微带一丝酸的味儿,如果用心品味,便能感到家乡的味溢满心间。小时觉得黑橄榄不好吃,酸酸的,为什么不是甜的呢。但后来,直到有一天我离开家乡在姑妈家尝到黑橄榄时,眼里溢满了泪水,溢满了对家乡思念的泪水……现在我才明白,其实生活不正是这样吗?酸里带着一丝甘甜。

家乡的味道范文2

有那么一首歌唱到:“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照耀......家,是你的归宿,家,是你的避风港,家,是给你爱的天堂......”

在学校,对面大楼的烧香祭拜的味道迎面扑来,同桌说了一句,今天是祭拜的日子啊!是啊,这一味道,我想到了家里妈妈会买的面包,我知道,现在家里这个祭拜日子肯定堆了很多我喜欢吃的零食,吃的午饭肯定不只是米饭。妹妹一放学肯定又会吃新鲜的水果。妈妈肯定又在准备祭拜中......我又想家了!

在学校,床单,不会铺了,左弄右弄都没能弄平,床单都是邹巴巴的。“斯”——,天哪,床单的角被扯裂了!我想家了,我看见宿友他的额头满是汗珠脸颊通红,眼眶边好像好像是积了水!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感到补助,他也会不会的时候,算了,妈妈来弄肯定一下子就给搞定,才不会成这样呢。说着泪水顺着她那通红的脸颊流了下来!呵!我还在假装坚强说哪用妈妈来搞定,我们不也行!这只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心里却在说:下次再也不拆开洗了,再也不了要搞定它,比登天还难。"这个时候,要是在家就好了,要是有妈妈在就好了,这或许就真的是第二个家了!我又想家了!

离开了这么一个佳,回家会有一大堆心爱的零食捧在你面前,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小事都不需要我们干。珍惜吧!珍惜吧!在温室中学会独立!学会感恩!学会本领......

家乡的味道范文3

关键词:儿童家庭暴力;攻击性行为;道德行为;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8)01—0121—03

儿童家庭暴力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实施不恰当的语言攻击和肢体攻击,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加之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而就会造成孩子情绪低落,自卑懦弱,甚至出现青少年犯罪等严重现象。家庭暴力教育严重阻碍了孩子的道德行为塑造,以及个体社会化的作用,家庭暴力作用于孩子,孩子就会作用于父母,甚至社会,杜绝儿童家庭暴力的出现,是我们当前亟待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儿童家庭暴力出现的原因

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不等同于拥有优质的教育环境,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也并不能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的温馨可以提升儿童的成长幸福指数,但儿童家庭暴力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整个家庭和睦的质量。家长的传统思想和错误的教育根深蒂固,他们在孩子道德行为的培养中,认为学习成绩的高低可以代表孩子的学习品德,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有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话就对孩子施加“暴力教育”,不重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懂得如何与孩子培养感情,不知道哪些是适合儿童青少年发展特点的方法,这些无疑就会慢慢筑起阻碍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一堵墙”。有时候,父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仅仅通过几句“语言暴力”并不能彻底改变孩子错误的行为习惯,失去耐心之后,一定的“肢体暴力”会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父母常通过“肢体暴力”教育孩子,长此以往造成孩子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同时威胁到家庭的和睦与稳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自身出现的问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家庭暴力,孩子个性社会化的结果,都能反映出一个家庭教育的成败。

二、儿童家庭暴力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一)失去自尊

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同伴之间的优秀生,这种优越感会让孩子拥有很强的自尊心,里康将自尊界定为儿童的控制感和胜任感①。他认为,具有较高控制感和胜任感的儿童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道德行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高期望下的压迫感会使孩子失去信心,生活学习没有动力,甚至在其他同学朋友面前没有自信,孩子的自尊心承受着很强的挫败感。再加之父母的暴力教育,会使孩子造成心理问题,消极情绪严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失去自尊的孩子,就会对生活失去自信,与正常孩子相比,往往表现的很自卑,长此以往,不仅要忍受家庭暴力的恐嚇,还会受到学校老师的冷落,甚至同伴之间的讥讽,这些严重阻碍了儿童自身道德行为的发展,造成儿童成长的不公平。我们对于大街上孩子乞讨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本应在学校享受书本知识的快乐,家庭父母的疼爱,却只能在大街上举着写了悲惨家史的牌子,跪在街头,等待过路人的救济,如若乞讨不到,就会受到“自称父母”头目的谩骂和拳打脚踢。像这些孩子哪还有自尊来谈,他们只有为了卑微生存而长期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苟且地活着,对于如何培养道德行为更是无稽之谈。

(二)出现攻击性行为

家庭暴力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攻击行为,父母认为,为了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肢体教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但经常对孩子进行施暴,会适得其反。在施暴过程中,孩子会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刺激,他们会害怕,久而久之,认为在外界只要不被欺负,自己必须“强大”起来。所谓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加之儿童的道德定向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成人及同辈榜样造成的。在儿童道德行为培养的过程中,榜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就有可能运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最常见的攻击性行为就是工具性行为,例如一个孩子从另一个孩子手里抢玩具,并动手打了他,此时打人孩子的父母为了颜面,也许会上前打自己的孩子,或许会训斥几句;而对方的父母会上前为了护孩子却打了对方的孩子。父母的这种攻击性行为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未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也未对这种行为后果作出判断惩罚。孩子就有可能有一种潜意识,攻击可以保护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作为父母,却成了助纣为虐,这无疑就成了良好道德行为塑造的绊脚石。

(三)出现自杀行为

没有优越感,没有自尊,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长期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会给孩子个人造成恐惧、忧虑、失意,特别是因各自的欠缺而自卑的人具有相当的自杀潜势。孩子一切行为的社会化,都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苛刻、教育方法失当,都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例如,父母经常用体罚“教育”孩子不去打架,或由于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被老师留校,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只会当着老师的面,上演一次“暴力教育”,以此来告诉老师自己不是不管孩子,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有在棍棒下才会有出息。这样的父母不从根本找问题,不由分说,只会对孩子“硬来”,渐渐会在老师同学面前没有尊严,同时忍受着同学之间的嘲笑,他也会“暴力反抗”,但最终只会让性质变坏,甚至自身仅有的一些优点也会被这些“暴力教育”所淹没。孩子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杀潜势就会发展越明显。

三、解决儿童家庭暴力的对策

(一)控制情绪

往往家庭暴力发生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会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而父母却是决定教育方式的领导者,学会控制情绪,方能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家本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为孩子遮风挡雨,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所以为避免家庭暴力的出现,作为父母首先应当克制自己的情绪。尽管肢体暴力比语言暴力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生气的程度,但其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比较严重的,这也同时伤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有效的情绪管理才是良好性格的“塑造者”,儿童在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离不开好榜样的引导。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值得信赖的,人性中有一股内在的优良潜能,这种潜能促使个体形成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但是后天环境中的种种不良因素却阻碍着这种先天潜能的发挥和自我的实现①,就好比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已经承担了犯错带来的后果,此时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引导和陪伴,而不是指责和打骂。父母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要有耐心,道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连续并且有阶段的过程,父母要理解掌握这个阶段的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并找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评判标准。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改善和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父母不仅仅只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既受年龄差异的影响,还受父母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儿童的大部分道德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造的,从动作的模仿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品德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加以完成①。父母的角色扮演和管教方式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孩子的行为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母个人行为素养。只有站在孩子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当好父母这个角色,需要合理耐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行为情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控制情绪,才能扮演好不同阶段的角色,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并合理、慎重地使用惩罚,惩罚过度就会发展成暴力教育。受过虐待的儿童會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攻击性,当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时,孩子有时会表现出烦躁、不满,甚至动手摔东西等暴力行为,这样父母的教育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伤害到孩子的心灵。所以,学会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教育是一门值得父母了解并学习的课程。

(三)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是孩子对某一事物认知的动力,而父母对孩子施之以威往往会阻碍情感的培养,造成感情伤害,扭曲教育的意义。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发力量,才能更好地引起父母和孩子在感情上的共鸣,不能超越孩子的认识水平,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从而达到道德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为给孩子创造一个科学系统的成长环境,父母需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和方法,应积极接受专业系统的育儿教育,提高自身素质②。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中指出,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③。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才会孕育出未来社会的美好风气,拥有和谐家庭才能创造和谐美好社会,关爱孩子,关爱家庭,反对家庭暴力,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参 考 文 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2〕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4-129. 

〔3〕彭程.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儿童家庭教育〔D〕.安徽农业大学,2014:5. 

家乡的味道范文4

一、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日益增多,理论界逐渐将企业绩效与各利益相关方相统一,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对于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这一论题,国内外学者们各有研究所得。西方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领先,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旺盛时,理论界对企业绩效应由利益相关者来评价达成共识。各种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也应运而出,其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是美国学者索尼菲尔德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和加拿大学者克拉克森的RDAP模式,提出了销售服务、环境保护、雇佣歧视等建立三维立体评价模式。我国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测阶段。对这一问题的部分研究有刘文鹏提出的非财务性业绩评价系统等。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什么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于不顾,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涵及优点。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其宗旨是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着重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企业价值,在于它能带给所有者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

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是把企业相关者利益肢体进行糅合,形成企业这个唯一的主体,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也必能增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上,由于评估的标准和方式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股价能否做到客观和准确,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确定。

三、绩效评价

(一)什么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对某人的工作成绩进行测评并提供反馈的过程。在保持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方面,它有两个基本目的:一个是评价的目的,让员工了解其工作成绩;另一个是开发的目的,对员工的培训和自我发展提供帮助。

与员工测试一样,绩效评估也要达到可靠性和合理性的标准。可靠性是指对相同的人员在不同的时间或者是由不同的测评人员进行评估要产生一致的结果;合理性是指测试的各个方面要与工作成绩有关,且测试中不带有任何偏见和偏袒。如果管理人员在员工的录用、解雇和提升活动中带有偏见和偏袒性质的行为,那他可能会因为歧视的原因被提讼。绩效评估的文件和与过去活动相一致的记录也要包含竞赛性质的测评。在组织中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分级图表、描述、行为定级表、关键事件技术和多人比较。

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绩效评价,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正在朝着运用市场经济原则间接管理的方向不断转变。推进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由财政部每年定期公布;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收入分配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也正在逐渐结合,成为管理人员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绩效评价虽然是政府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但政府部门今后的主要职责应侧重于制定评价规则、评价标准、执行委托任务、监督评价质量等,具体的评价事务应交由中介机构组织完成。中介机构参与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使监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监管决策上,而且因为社会中介机构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可以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质量和公正性。在国外,聘请民间审计执行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也是一种普遍的做法。社会中介机构年度报表审计和管理咨询业务也是依据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的,所以中介机构可以将企业绩效评价工作与会计报表审计、管理咨询等业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业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企业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单、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

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依企业的经营类型而定,不同经营类型的企业,其绩效评价的内容也有不同。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就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在工商企业中,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的评价重点也存在差别。

(三)具体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与步骤

1、在企业现有机构中新增或强化绩效评价职能,配置相应人员,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制定工作规章制度。

2、评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将企业战略和年度规划目标分解到各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和责任人。

3、运用供应链管理、平衡计分法、经济增加值和我国有关部委颁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等理论方法制定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指标、标准、方法、制度和流程。

4、运用数量统计法和工业工程法测算各类指标平均值,并经各部门讨论和企业领导审批后作为评价标准。

5、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定期评价企业绩效,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有关领导和部门。

四、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绩效评价

(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基础的员工绩效考评。首先,企业价值最大化符合企业的目标。企业的行为基本准则就是赚取尽量多的利润,从现代财务的观点来看,企业在各种外界的综合要求下,体现为价值最大化目标。其次,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它随着企业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考评基础,可以克服工作分析相对静止和与企业目标分离的缺点;而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基础,可以将绩效考评与企业战略管理联系起来,将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具体的转化为实在的企业价值,避免了战略管理的空洞化。最后,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绩效考评的基础,可以贯彻企业的战略目标,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战略伙伴。企业战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企业战略主要是一个计划工程,战略规划就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计划,战略实施实际上是将企业战略细化到部门和员工;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战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未来由模糊到清晰,由遥远到现实。企业战略实际上是上述两者的综合体,因此以企业战略发展作为绩效考评的基础,客观上依据不足。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依据,凡是对企业价值有影响的行为,都是绩效考评的对象,个人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

(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绩效考评的基础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崭新思路

1、绩效考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基础,将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再仅仅将员工在本职工作上的表现作为考评的唯一依据。员工在社会上获得了较高的荣誉,会增加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这样的行为应当受到鼓励,这样的员工在绩效考评时应该得到承认;反之,因为员工的行为破坏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对企业的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绩效考评中就应受到惩戒。

家乡的味道范文5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钡餐造影 核磁共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在胃肠道的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占胃肠道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的绝大多数。GIST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在我国每年发病率接近2/10万。GIST主要发生在胃及肠道。[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理证实的20例GIST中 男11例,女9例,年龄36-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部包块和消化道出血。发生在食道者见吞咽困难。20例患者中,7例行钡餐造影,10例行CT检查并1例同时行MRI检查,3例行DSA.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

1.2仪器及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800mA数字遥控胃肠机行胃气钡双重造影及小肠分泌造影。使用美国GE公司多排螺旋CT,层间距10mm,层厚10mm;平扫后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80~100ml进行增强扫描,层间距、层厚与平扫一致; (3)MRI 检查,采用1.5T机器,常规T1WI、T2WI, T1WI增强扫描。

2 结果

胃肠钡餐检查7例,均为单发。发生于食管1例,食道中下段椭圆形软组织影,食道呈弧形压迹,轮廓不规则,边缘呈虫蚀状,正常黏膜皱襞向内侧移位,扩张受限。发生于胃体4例,胃窦2例。肿瘤多数边界清楚、光滑。腔内型多表现为向腔内突出的圆形、类圆形充盈缺损,切线位肿瘤基底部多与胃肠壁呈锐角,局部黏膜撑开、展平,无明显中断破坏征象,伴有小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腔外型见胃肠壁弧形压迹,肿瘤基底部多于胃肠壁呈钝角,与腔外脏器的压迫鉴别困难。1例发生于胃大弯的肿瘤仅见外压性改变。10例行CT检查发生于胃6例,空肠2例回肠2例。肿瘤大小为2~15cm,其中良性平均为2cm,恶性平均为7cm。平扫2例呈均匀等密度者,其直径多小于5cm,多呈圆形、类圆形,边界较清;6例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伴有小片状的低密度影,直径多大于5cm,呈类圆形,2例肿块内部见不规则钙化。 增强扫描显示大部分病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区无强化,周边及实质部分表现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旁可见多支供血动脉。1例MRI及3例DSA检查,胃内肿瘤于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2例空肠、1例末端回肠肿瘤呈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

3 讨论

3.1 GIST病理资料及临床特点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IST)这一概念。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性肿瘤。光镜下分三种类型:梭形细胞为主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发病中位年龄在55~65岁之间,40岁以前发病很少。男性较多,或男女性发病相等。性质上以良性为主,恶性仅占20%~30%[2]。

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块、腹痛等。其中胃的GIST以黑便和腹部不适为主,小肠GIST以便血、腹痛、腹部肿块为主,结直肠GIST以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使用钡餐造影CT、MRI能够提高其早期诊断,利于早期手术,提高愈后。c-kit基因突变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有关,其根本理论在于c-kit基因突变所致的CD117高度表达。在临床和组织学符合的条件下,CD117检测成为决定性判断的标准,其他标志物的检测也有帮助,如CD34、SMA和S-100。并非所有的GIST均为CD117阳性,有

3.2 GIST各种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通过本组病例可见胃肠道钡餐造影造影显示偏侧性充盈缺损,粘膜皱壁受压移位或变平消失。腔外溃疡及钡斑。CT平扫及增强可见突出于腔内及腔外的软组织块影。边缘光滑及部分可见分叶、中心见液化坏死灶及大小不一钙化灶。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不均匀强化。MRI对于较小病例的发现有意义。DSA见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

3.3 GIST鉴别诊断

①消化道的其他间叶性肿瘤,如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②其他黏膜下病变,如类癌; ③上皮性恶性肿瘤; ④淋巴瘤。发生于食管GIST应与食管囊肿及其他后纵隔肿瘤相鉴别。、直肠GIST应与邻近器官肿瘤,如前列腺肿瘤侵犯进行鉴别。肠系膜和网膜GIST在影像学与起源于这些部位的其他肉瘤难以区分,如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以及脂肪肉瘤。由于GIST的特殊生长部位和生长方向,无论X线还是CT都经常会误诊为其它组织来源[4]。

综上所述,在发现GIST病变时,应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灶与胃肠道的关系,如果病灶主要位于腔外,应进一步行CT或MR I检查,以腔外病灶的形态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来总体观察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并了解有无转移情况。

参 考 文 献

[1] 李建丁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

[2] 万德森.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广东医学杂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腹科.

家乡的味道范文6

一、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各学科的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的一言一行影响引导学生成长、进步,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主动深入学生之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业信念。要把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单纯的知识讲解融于人情、事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意识。要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养成习惯教育,在课堂授课时,从维护课堂纪律入手,对学生进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光辉榜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的特殊地位。因之,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应以“育人为本”,教师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榜样。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好朋友.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且关心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三、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对未成人的思想教育

开展团队活动,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紧紧抓住队会和班会这两块教育主阵地,对学生开展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等。一要坚持对学生着装、发型、卫生、文明礼貌、配戴校徽、上课纪律等微小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绝不留下后遗症。二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具体方式(观看教育影片、家访、学生集会、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三要利用重要节日,精心准备,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如利用学雷锋纪念日、清明、五一、六一青年节、七一、八一、九三抗战胜利日、九一八国耻日、国庆节等开展有意义、有针对性的讲话,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科学性。

四、打造校园文化,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古人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育史上有“孟母三迁”的佳话,这都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校建成绿色学校。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美化生活,净化心灵。

在学校生活中,要创设和谐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例如:可通过教室、寝室、阅览室、实验室的布置,创设学生行为标语,橱窗、走廊经常性的宣传,学校、班级经常性的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同时结合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活动,使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道德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