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才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人才;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119-02

人才素质是人才与“非人才”的根本区别,研究人才素质及其培养是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决定的,而人才素质最根本的又是素质的培养,想要清楚人才素质的培养就需要搞清楚人才素质的含义及其结构和素质的每一部分在成才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培养人才素质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人才。

一、人才素质的结构及其作用

人的成才过程是个体运用其在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基础上形成的较高内在素质,取得创造性劳动性成果的过程。任何一种素质在人身上的体现都不是单一的,每个人才所反映出的素质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素质的集合。人才素质是指人才所具有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品质的结合。也即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

人才素质是一个综合系统,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结构体系。我认为人才素质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1.思想意识方面

思想意识方面包括思想政治因素、道德品质因素以及道德品质之外的各种个人品质。思想政治因素是指政治理论、政治观念、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等;道德品质因素包括职业道德、行业道德、政治道德、生活道德、社会道德等;道德品质之外的个人品质包括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合作意识等等。

2.知识结构方面

知识结构因素一般包括个人获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所学内容间的相互渗透、结合协调的程度等,这也是人才个体其他方面素质结构的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新观念、新制度、新技术正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必然要求人才都要具备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如: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审美知识、哲学知识等。

3.能力结构方面

人才的能力结构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能力结构因素包括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自觉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就能力的主体而言,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素质也有所不同。

4.身心结构方面

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称,这是人才个体最基本的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灵敏性素质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应激能力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没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失去了事业成功的最起码的条件。心理素质是指人在感知、想象、思维、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它一般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气质类型和品性风格等,涉及人的性格、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

明确了人才素质的结构及其各个部分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分析人才素质培养的途径,我们从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角度来探讨人才素质培养的途径。

二、人才素质的培养

1.教育与人才素质的培养

教育是现代人才素质开发的基本途径,也是主要途径。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开发起着更加基础、更加明显、更加直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从早期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人才素质的培养。

(1)早期教育与成才

早期教育是指人出生后到学龄前的教育,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婴幼儿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发展的规律,对其潜能进行开发。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要遵循婴幼儿时期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在这一阶段实施的所有教育手段能发挥作用的前提,规律规定着方法,要根据这一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内容。第二,要尊重和培养婴幼儿的学习兴趣。婴幼儿时期注意力时间不长,如果没有学习兴趣那就很难认真学习,因此家长和幼儿园都要关注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准确定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具有综合功能,幼儿园具有专业的教育功能,因此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以达到很好的开发幼儿素质的目的。

(2)学校教育与成才

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目的性与组织性和可控性。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各方面素质都有重要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学校教育更好地培养人才的素质。第一,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出有利于人才素质开发的教育政策并对其进行各方面的支持,还要从人才考评出发确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使更多的真正的人才拥有成为真正人才的机会。第二,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制定本校的人才素质开发计划,对于高校而言,主要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其次要负责人才素质开发的承担者——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然后是投入设施改善环境,最后要开展各种活动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继续教育与成才

继续教育是指离开学校教育系统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继续完善和提高人才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这就对于人才的素质更新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就不得不进行继续教育。这就要求继续教育不断壮大和规范,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要规范教育机构的行为,清除不具备教学条件的教育机构,加强对教育机构的指导,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建立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继续教育体系。第二,用人单位要给员工继续教育提供支持。用人单位要为本单位人才素质的继续开发创造条件,多提供一些培训机会。第三,全社会要营造出热爱学习的浓厚氛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鼓励人才继续学习提高素质,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2.实践与人才素质的培养

实践是人才素质开发的最广泛的途径,是人才素质形成发展的源泉,是人才素质发展的动力,是检验人才素质的标准。凸显了实践在人才素质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把实践划分为学生时代和工作中的实践,从这两方面考虑人才素质的培养。

(1)学生时代的实践

第一,主要培养内容是基本技能和基本专业技能。这一阶段实践的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促进人才素质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基本技能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更好地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第二,主要采用培养性开发的方式。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专业实习等。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活动能够帮助树立竞争意识,发掘潜在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等。通过社会实践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素质拓展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意志力和生活能力。专业实习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专业技能。

(2)工作之中的实践

第一,主要是原有素质的巩固和新的素质的培养。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一个岗位对于素质的要求也会有变化,所以对自己所处的现有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有所提高,同时还要对新的发展领域的素质进行培养。第二,主要采用使用性开发这一方式。即在使用过程中让人才得以锻炼,提高素质,包括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技能比赛和劳务输出等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合理使用人才,建立一套客观的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制度。

3.自我修养的提高与人才素质的培养

自我修养的提高是人才素质培养的关键途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反省和实践调整来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目标选择

制定合理科学的目标是能否成才的关键,它规定了整个成才过程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制约着成才过程的成败,想要确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要做到:第一,调查研究掌握与目标确立、实施相关的大量材料。既要注意人才本身的主观条件,还要考虑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同时要善于根据条件不同适时调整目标。第二,目标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与人才所能拥有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既不能太具有挑战性,脱离现实条件,也不能制定太低的目标从而失去动力、失去兴趣。

(2)时间运筹

时间运筹是借用运筹学的知识与基本思想,把“时间”作为人才成长的重要一环来研究,以实现人才发展时间运用的最优化。要善于对整体时间进行剖析和运用,强化对时间的管理,善于抓住和利用时机,努力增加时间。

(3)科学用脑

学会用脑,尤其是学会科学用脑对于一个人成才有很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赫尔德和海因通过实验证明“人脑是用进废退”。首先要学一点用脑的方法,例如观察、记忆、思考、联想等。其次,要了解个人用脑的特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大脑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发挥人脑优势的最大化提供条件。最后,我们不能盲目地用脑,要学会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人脑的功能。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本文从人才素质的结构及作用出发论述了如何培养人才素质,希望能对我们当前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及人才的急缺带来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罗洪铁.人才学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罗洪铁.人才学学科30年建设和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罗洪铁.现代人才资源开发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人才的培养范文2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监狱第十三监区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院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想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企业必须有正确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富有业务素养和职业操守的团队。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基础,人才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进步,都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对于刚刚站稳脚步的新生企业来说,培养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实用的人才队伍,是当前人才培养所应首要考虑的。

关键词 院企业;人才;培养

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其内涵不在于掌握理论的多寡,而在于最后的成果如何,最权威最有话语权的就是成绩。无论是培养管理型人才,还是培养业务型人才,通过一线的实际工作来积累员工经验、磨练团队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做事风格,将优秀的素质深深嵌入到每个人并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只有这样,人才凝聚成团队,团队组成企业各个肢体,进而为企业奠定成功的基础。

1 关于企业和人才的浅谈

1.1 人才的种类

在古代,我们的先祖对于人才已经有了认识。汉高祖刘邦就对自己麾下三位重要的能臣猛将做了评断:第一位,张良这样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性策划人才;第二位,萧何这样能够“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内部管理人才。第三位,韩信这样能够“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开拓型执行力强的人才。这三类人才是企业发展到中期后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除了优秀突出的人才,还有很多工作在基层的员工也可以是人才:被其他企业单位、旧同事所认可的是人才,在岗位上明显优于前任的是人才,业务能力非常突出的是人才,工作得到多数人认可的是人才,被企业中干称赞的是人才。这些人才,是大的人才库,是走出更多更拔尖人才的基础。

1.2 企业和人才

人才的作用已经被充分肯定,关键的是人才培养选拔的方法要得当。对于一个企业,最直接的要求就是,怎样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有业务能力,能扛下担子,接住使命,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这是人才建设、团队建设、企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企业对于人才来说,是一个平台。企业能否提供良好的文化、工作氛围,使得人才可以不断得到提升,这是个人发展所关心的。所以企业和人才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统一整体。企业要勇于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要提供人才培养的资金和制度。对企业来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拔不同的人才是正确的策略,不能想着一步到位,把各种类型各种专长的人才全部收罗起来,存起来放着,慢慢来用。囊括人才看似长远,实际工作中变成了让人才发挥什么才能就发挥什么才能,让人才发挥到什么程度就要发挥到什么程度,人才的手脚被束缚住变成了佣人,这是错误的用人方式。企业应该主动招来人、尊重人,为各类人才充分自由地发挥其专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人才在其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换句话说,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起到重要作用的人。

2 人才的培养

2.1 领导重视是先决条件

企业领导要了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从内心尊重人才。《邓选》中精辟地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如何去发现人才,如何去用人才。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众多的设备基础,先进的研发部门,这些都是硬件基础,随着同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些条件并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发展优势,只有留住大量的人才,营造能者居上的企业环境才是长久的宝贵财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才能在企业未来发展的时刻领先一步登上下一个台阶。

2.2 应该提高用人效率,缩短使用新进人才的“磨合期”自新进员工到单位起,让他们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亲自在生产线装配产品,熟悉车间分工,了解岗位职责,在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工作、思想素养,然后由企业根据这些表现和专业,选择他们合适的岗位,这样,新进员工才能利用最短时间熟悉自己的行业性质,工作内容,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存在哪些不足,为将来提升业务水平打好基础。通过参与基层工作,新进员工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了解,对发展前景有了一个把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2.3 要制定良好的制度,产生公正的竞争环境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善于思考勇于提出工作建议的,要重视和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奖励先进,营造人人争先进的氛围。竞争所产生的优胜劣汰机制是一个锻炼人、发现人的良好体系。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激发他们创造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作为关键之关键。要像比武赛场那样让每个人都有显露身手的机会,先试、再留用,先重用、再重任,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挑大梁、担重担;要采取一事一奖、立赏立罚、论功行赏等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人才提拔上的“沉寂期”。

2.4 要客观的对待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人才

评价一个人,只要是坚持科学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观察一个人是不是人才,笫一是从大局从主流观察,笫二是从支流观察。用一人,一要德,德字在前,二要才,才字居后,叫“德才兼备”。所以历史上是没有“才德兼备”之说的,这也是前人经过多方实践检验得到的可靠办法。

2.5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人才的培养范文3

中青年时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最强,是智力高峰期,富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且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其次,由于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医疗保险等因素的种种限制,医院的经济效益减少,部分中青年医务工作者拥向沿海地区寻求更多的效益,从而导致了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的现象。

二、引入激励机制,加大培养力度

如何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中青年医务人员学知识、钻技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医疗工作中的创新精神,多出成果,使医院的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增强其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已成为医院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许多人认为,金钱是激励个人的主要手段,但当前许多的心理学家则认为金钱虽然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但人们希望满足的不仅仅是经济需要。美国人亚布拉罕马斯络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前面四类需要的前提或基础上,人们才会产生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会竭尽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作出力所能及的最大成就。

我们正是充分认识到医学人才利益需求的客观性,也意识到了中青年医学人才的重要性,在对中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中作出了较大的努力。近年来,我院大胆地将激励机制引入人才培养中,将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管理,并合理地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使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在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加强院校协作,开拓人才培养渠道

为了加快我院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速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今年初,我院与湖北医科大学签订了联合开办研究生学位课程班协议,拟在3~5年的时间内为医院培养20~30名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23名中青年医务人员参加了该研究生班的学习。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作为医学人才,他们更加注重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以及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等。可见,工作上的激励也是物质与精神奖励之外的又一个重要措施。因而,努力为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稳定的工作环境,随时解决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协调好上下级、同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重视人才、加强培养,适时地选送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外出参加培训及进修学习,在业务上不断地充实其内涵,促进知识的更新。

(三)合理制定奖励政策,加强政策扶植力度

为了鼓励职工参加各类学历教育,我们制定了《关于职工参加各类学历教育的若干规定》,对参加学习者,除每年给予一周的考前复习时间外,对通过自学途径取得研究生、双学位、本科、专科毕业文凭都分别给予1000、500、3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全年参加职工继续教育学时达150学时以上者均分档次给予一次性的奖励。

人才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实践型人才 创新能力 文化底蕴 见习 实习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意义在于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及艺术实践的指导,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就要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授课的特点,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运用适当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众所周知,目前,在我们的音乐考生中,大多存在因文化基础差而半路出家考艺术。上大学后,学业上压力大,专业上忙提高,自然又顾不上文化课,因而形成“学习成绩差,学音、体、美;越学音、体、美,知识面越窄”这一怪圈,这样的文化底蕴,怎能担负起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任,又怎能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爱戴的音乐教师?因此,在具体教学中,一方面,我们突出“双基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整体关联学科,做到触类旁通,加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一、利用合唱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合唱是声乐艺术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它对于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极为有益。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各二级学院进行全校性的合唱排练及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结合节日、艺术节、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来进行的,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鉴赏力,又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给校园带来活力。

二、利用民族民间音乐课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办学特色的优势所在。如今,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民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传统文化,正在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一方面,我校充分利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首先,我们建立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示范实验基地,利用本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让老师和学生走出校园到农村采风,特别是对湖口县青阳腔的学习。由于本土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相关历史文化。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其次,通过收集、整理民间音乐素材,排练文艺节目汇报演出等活动,为学生将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研究本土音乐文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从地方文化馆和剧团聘请有关专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任教或开展专题讲座,把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三、利用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仅有理论教育和技能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精通它,应用它。知识不等于能力,个人的艺术修养也不等于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艺术的能力只有依靠学生亲自实践。通过以社会需要和社会所提供的条件为基础的实践活动,达到把实践主体(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教师的目的。高校音乐教育实习正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环节中去。具体措施是:

1.见习。见习分三步进行:一是邀请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来校给同学上示范课;二是在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下,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小学观摩音乐课或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中小学音乐教学常规;三是增加试讲、说课等实践课,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顺利地过渡到实习阶段。

2.实习。教育实习是一面镜子,是对师范院校办学思想、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涉及教育质量的各方面问题的全面检验。教育实习出两个成果:一个是尽快培养学生成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战线上的有用之材;另一个是提高了育材者――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教育实习所反映的问题往往就是高师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也就可以“对症下药”,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如:发现学生在教学中应用钢琴的能力较差,我们就在加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上编写了即兴配弹歌曲伴奏教材,加强了边弹边唱、移调弹伴奏等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电脑音乐教学系统体验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在教学中能够得到运用是一件进步而有意义的事情。高师音乐教育引进和开发电脑音乐、MIDI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等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一个立体多元的现代化的电脑音乐教学系统,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全新尝试。

具体方案是从电脑音乐制作课入手,并在音乐基础理论课、音乐技能训练、音乐鉴赏、音乐制作等课程中进行实践,设计电脑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案,使电脑音乐教学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当然,我们一定要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不能使它在音乐课中泛滥成灾,不能因为运用了多媒体而剥夺了音乐这个本体性内容,使听觉让位于视觉。

人才的培养范文5

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关键的一点是创新人才的存在和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创新人才及其意义

(一)创新人才的界定

创新人才是在人的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辩证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创新人才的劳动是向人类尚未认识的领域进军,具有明显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中,创新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

1.企业创新人才产生于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并且在创新实践中,既尊重实践经验又尊重科学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创新成果。它们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技术的、理论的,主要应以技术创新成果为核心。

2.企业创新人才具有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钻研精神。具有明确的事业目标和价值观念,追求事业成功和自我价值是其最高需要。他们能够为创新、为突破、为超越奋斗终身。

3.企业创新人才主要存在于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操作工人层。不受年龄、性别、民族、社会地位、政治信仰的限制。只要他们具有创新思维,从事创新活动,有创新成果。创新是他们的主要标志。

4.企业创新人才必然产生于优良的企业环境中。这种环境主要包括:目标任务、组织机构、政策与制度、管理服务、人际关系与文化、激励与培养、鼓励与支持的领导者,等等。

(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WTO的加入将企业推向了国际竞争的前沿,加强创新人才开发,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国内形势看,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实力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作为创新知识的载体,创新人才的大力培养可以为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创新人才的素质知识、经验、创造才能和创造品质,是构成个人创造力的基本要素

良好的创造品质为创造提供动力,是成功进行创造的人格保证;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创造供应元素,是创造成功的基础;卓越的创造才能,是创造实现的必要条件。知识经济及市场经济又对创新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一)创新人才应普遍具备的基本素质

1.职业道德与品德素质。对于一个优秀的创新人才来说,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避免对人类、对自然造成危害,创新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品德。

2.专业知识技能与文化素质。扎实的文化基础、宽阔的知识信息、独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功底。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超常发挥要以人的高技术素质和高技能作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3.心理素质。创新人才必须是目标执着、处世慎重、工作认真、遇事沉着,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感情,有一定观察和洞察力的人。应具有风险意识,敢于承担风险的心里准备,更要具备善于化解风险的能力。

4.市场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人才对待一项技术,首先不能看其有没有学术价值,而是要研究这项技术有没有市场;其次这项技术的开发水平,以及如何通过技术资源的整合或创新使企业的科研开发达到消费者要求的目标。

5.能力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力素质。实践证明,创造才能是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极强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敏捷的应变能力的最佳组合。

6.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方法、途径。它不同于一般思维,往往要具有超常性、富有个性、开拓精神、独创性与灵活性。其思维方法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创新者通过创新思维对所掌握知识的加工、提炼、升华。介于创新思维能力及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人才应当使自己具备聚焦思维(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开发能力。

(二)聚焦思维

通过对创新实例的分析发现,首创型人才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聚焦思维。所谓聚焦思维是指以某一问题为焦点,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以及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的思维过程。首创型人才运用聚焦思维时,通常遵循以下3项准则:

1.超前性准则。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创业目标的确定。由于创业目标不是满足现实的需要,而是满足未来的需要,因而首创人才不是参与现有市场竞争,从同行手中夺地盘,而是处于超然地位,冷静思索、观察、预测未来。并以此为中心,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开发,旨在夺得未来的市场。这就是超前性准则。运用这一准则时,一是所选的思维焦点并不是己成熟的科技成果,而是刚处于萌芽状态的研究项目。二是他们能准确地从环境中提炼出代表大多数人心愿的要素,并以此为契机,确定超前但能为人接受的目标为思维的焦点,并使之共鸣。著名的杜邦公司之所以能傲首于世界化学业,就在于领导者具有这种超前的选择能力。

2.严密性准则。由于首创人才选取的焦点具有超前性,所以根本无法获得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直接资料,只能通过对收集到的间接资料作细致的分析、深入的研究、周全而严密的思考,方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严密性准则。运用这一准则时,不仅要抓住关键事件,而且还应营造一个可以顺应关键事件发展轨迹的、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的环境。霍夫曼・拉罗什公司在确定生产维生素后,便开始营造能发挥研究人员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产品试制成功后,公司又全力以赴为销售人员营造环境,最终促成了公司的成功。

3.持续性准则。现代市场瞬息万变,首创人才一旦发现自己的思维焦点不合市场,他们必须马上选择新的焦点,他们总是在不断调整中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持久地保持优势。这就是持续性准则。福特汽车公司开发“雷鸟牌”汽车,使福特汽车公司再创辉煌,就是如此。由此可见,超前性准则是选择思维焦点的前提,严密性准则是确保思维焦点实现的措施,持续性准则是调整思维焦点的方法。三项准则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三)知识开发能力

知识开发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能力素质。因为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之时,只有专业知识而缺乏知识开发能力,这将会成为“高级文盲”。知识开发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取、消化、表达和运用四大基础能力系统。

1.获取知识能力。是指在接触实际和阅读书面资料过程中,能动地摄取知识的能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的综合运用。具体包括阅读能力、听记能力和笔记能力。

2.消化知识能力。是指对于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是人的思维和想象力的综合运用。具体可分为分析概括能力、判断评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表述知识能力。是指人们将所消化的知识用口头或文字形式恰当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具体可分为说服能力、演讲能力、论辩能力、写作能力。

4.运用知识能力。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观念指导行为,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具体可分为应变能力、配合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

知识的获取和消化能力是人才的内向力,是人才发挥能力的基础;知识的表达和运用是人才的外向力,是知识才能的释放、运用和传播的过程。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并非天才的特质。通过培训,人人是创新之人,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处。

(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

创新人才是在人的生命运和思维运动的辩证发展中逐步成长的。其成长遵循以下规律:

1.创新灵度定律。当人的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相互作用到一定阶段,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一定高的水准时,人就会产生一种创新意识(灵感),这种创新意识即为创新灵度。

2.创新速度定律。在人的思维运动与生命运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创新灵度与客观环境发生作用时,会产生出一种创新能力,改变客观环境的状况。我们称它为创新速度定律。

3.创新力度定律。在人的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程中将会创造出新业绩。创新业绩越多,创新力度就越大,二者的关系成正比发展。三大定律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合力,决定创业绩的高度。运用这三大定律来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大大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整体发展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人才的创造力,正是我们所面临的、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里借助形象化的作用关系表达式来帮助我们分析、探讨、提升创造力的关键和渠道。创造力即包括现实的创造力,也包括潜在的创造力,用相互作用关系表达式表示即:创造力(F)=现实创造力(F) 潜在创造力(F)=[知识 能力 体力 经验(信息) 智力]×良好的管理(G)=足(M)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的创造力时,F中各因素体现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其关键在于G。其中三项因素关键在于后两项,即情商和M的具备程度,其重点应放在提升上。可以通过以下技术路线进行:

1.人才自身潜能的启动。主要是提高M的值,重点放在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说,M值越大越好。而且应是正值绝不能出现负值,负就是破坏值。

2.充分运用情商理论,使EQ制成正值。方法是实施利导行为,避免闭导行为。主要有:提升其对目标韵认同感,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予恰当的激励,提供物质的、人际的、精神的条件,等等。关键是解决人才潜能发挥的客观障碍因素,而其关键的关键是解决心理障碍,主要是自信心问题、前途感问题、推动力问题、承受力问题、吸纳性问题,等等。创造活动需要两个自由:一是内心的自由,压力太大,心理紧张,难以创新;二是外在的自由,要在多方面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创新提供保证。另外,有些人很会动脑子,很容易爆发灵感,而灵感也是创新的一个前提因素。

3.培养创新人才的外部环境。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而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更具超常性、个性、开拓性、独创性和灵活性。因而对他们的培养也必须打破常规,具有较大的宽容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内部环境,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领导者应支持创新。不仅在精神上支持创新人才创新,给其支起一个自由空间,而且在实物上支持他们,给其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他们获得信息,给他们在创新上一定程度的自,使其能全力进行创新,无后顾之忧,能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善于经常同下属进行思想交流,并能够鼓励每个下属勇于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领导者又能虚怀若谷,从善如流。领导者应及时消除同下属的隔阂,真正做到互相坦诚相待,成为知己,使下属不致产生“怀才不遇”之感。领导者在此基础上,才能识才、用材、知人善任,能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领导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是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受到了尊重,有成就感,能够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也愿意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为企业整体目标而奋斗。

第二,在企业组织内部要形成民主、团结、松、和谐、求真、务实的良好气氛。使每个成员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与归属感,以我是企业的人而感到自豪,而不是老想着跳槽。真正以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想企业所急企业所想,进而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团体精神,使大家在共同努力下,总体合力最大,发挥组织系统的能量。因为创新需要知识信息,而一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灵感常来自于他人的提示。所以,成员间的交流对于创新也就非常重要了。

第三,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与激励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基础。同时应结合员工的个人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培训。明确上司对下属有培训的责任。另一方面,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使成员发挥潜能,如给以奖金、实物奖励。激励应从精神为主,如通报表扬、提升、给与特殊培训、嘉奖,以其名命名产品或设施名、向其父母所在的单位或处所传送表扬等。在激励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留住人才的措施及制度。

第四,建立人才竞争机制。为防止人才的停滞不前、自满自傲,应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形成一种紧张气氛或危机感。就人才机制而言,万向集团的阶梯用人制度,南风集团的全员竞争上岗,海尔团的申报提升制度,华为集团的年度考核淘汰制度,三九集团的任职期限到非升即走制度等,都要借鉴。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竞争才能常创新。

4.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动力――自我修炼。人才的自我修炼是内因,是关键。创新是由创新者的素质转化为创新者的思路,再由创新者的思路转化为创新者的行为,最终得到创新成果的过程。作为一个创新人才,必须严于律己,自觉地进行严格的自我修炼。

做人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品格低下,学问再好,也会被社会所遗弃。在做人方面,耿直诚信可以说是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趋炎附势,虚伪奸诈,损人利己,历来是为人所耻的。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不可“自傲”,但不能无“自豪”,否则失去信心;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否则失去做人的尊严。作为一个创新人才如无内在修养,潜在的危险是很大的。

人才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武警特种作战 指挥人才 培养人才是兴业之本,谋打赢之基。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武警特种作战行动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适应武警部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需要的特种作战指挥人才,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

一、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

作为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政治观念和崇高的使命意识、复合作战指挥能力和果断决策能力、战术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资源综合运用能力。

(一)强烈的政治观念和崇高的使命意识

未来武警特种作战,通常需要深入敌方区域遂行作战,周围政治情况复杂。因此,作为武警特种作战部队指挥员,必须具备强烈的特种侦察作战意识,把义务与责任紧密相连,增强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二)复合作战指挥能力和果断战场决策能力

在现代条件下的武警特种作战行动中,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必须既懂指挥又懂技术,既懂管理又懂保障;拥有广泛的专业技术知识、精湛的业务技能与组织指挥复合的素质能力结构。因此,在四面临敌的敌后作战和城市作战中,指挥员必须具有敏锐的侦察情报意识和快速的决断能力,善于敏锐观察,缜密思维,正确判断,果断决心,快速行动。武警特种作战部队指挥官,必须具备复合作战指挥能力。

(三)战术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资源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化条件下武警特种作战需要与信息武警特种作战相适应的战术创新思维能力。具体到武警特种作战行动的指挥中,需要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适应现代化多样任务的新机理、新样式、新行动,创造性地进行武警特种作战的谋略、战术思维。未来武警特种作战行动中,需要指挥员重视信息网络的掌握和运;在指挥信息系统瘫痪等突发事件中进行武警特种作战应急指挥的能力;追踪世界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信息制胜的先进理念及信息运用能力。

二、完善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建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武警特种作战指挥需要的军事教育新体系

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把握信息主动权、尽快生成战斗力的关键。对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来说,要按照信息化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确立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拓宽专业领域,设计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变革也要求院校培养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素质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中构建有利于人才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培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武警特种作战指挥需要的军事教育新体系。

(二)科学构建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训管用机制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适应现代化反恐需要的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机制。其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精简管理机构,实现管理机制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另一方面要更新管理方法与手段,树立依法管理干部的思想,并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再次,要形成优化健全的用人机制。建立开放竞争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制度。

(三)大力完善部队岗位锻炼与实践提高的培养途径

首先,完善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部队岗位锻炼的主阵地。部队应结合实际,采用适应当代反恐作战需要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培养出既熟悉特种战术理论,又能指导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其次,拓展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交流培养、交叉任职锻炼的机制。加大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培训和交流锻炼的批次数量和时间,真正走开干部多岗位交流、军政指技岗位互换的人才培养路子。再次,依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平台,拓宽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实践提高的途径。

三、建设信息化条件下武警特种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环境

(一)科学构建院校武警特种作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首先,科学构建知识体系。突出应用性能力的培养,以锻炼能力为轴心,通过学习知识来培养素质。其次,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突出战法研究,设法让武警特种作战专业学员熟悉部队已列装的或正在研制的信息化装备,使他们到岗任职后能熟练驾驭装备,加速特种部队信息化建设。最后,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倡导一种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全方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宽教学渠道。形成开放培养,优势聚合,合力育才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适合武警特种作战人才培养的管理和保障体系

首先,科学施管。院校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区分管理层次、大胆放权、启发学员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方式上,要注意弹性和尺度。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改进和创新。其次,开放管理。开放式管理其精髓在于从一味死守传统法令法规向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从以管理者为主体向以被管理者为主体转变,促使被管理者由被动服从变为主动配合。再次,完善设施。武警特种作战执行任务的特殊性要求其装备武器无论是先进性还是功能上都要优于一般部队。因此保障培养武警特种作战人才的各种武器装备、训练场地等,也要具有超前性,以适应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作战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武警特种作战人才。

(三)营造和谐良好的情感、人文与竞争环境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情感环境。领导干部要多关心各级各类军事人才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建立舒适的人文环境。构建一个有文化内涵、处处体现人文关爱、人际关系良好的部队环境;要有工作热情饱满,生活和谐健康的状态。再次,要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要增强人才的竞争意识,鼓励竞争,并为人才竞争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还要动态地使用人才,大胆实行优胜劣汰,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这是营造人才竞争环境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占龙、宁海彦著:《武警特种战斗》,白山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刘太平,黄因贵,陈克宏.论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