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范文1

关键词:城市设计;重要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中国内地城市化达到了51.3%,“农耕社会,乡土中国”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农耕转向工业、乡土转为城市是中国现阶段发展需求,是城市化发展的具体表现。我国城市设计理念,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汲取世界先进理念和技术,既重视城市、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又注重城市与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处。如今,回归自然、突出时代、体现特色是中国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设计的概述

城市设计,又可称之为“都市设计”。这一概念的产生原因和存在基础依附于我国政府所提出的关于开展城市建设工作的社会背景,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以及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为人类打造一个舒适、健康、文明、生态、优美的,且客观存在的居住环境。城市设计的实质定义是指为了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按照拟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当下实际的社会生活、市民风俗以及建筑设计艺术等对城市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二、城市规划中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1、住宅设计

(1)住宅设计对人心情的影响

建筑设计是人文重要的表象。人们的文化理念、思想和情绪都受到建筑的影响,建筑是最大体量的人类文明的表象,建筑代表的就是现代人的价值观。仅以住宅这个角度去讲,我们的住宅很大很豪华,就觉得充满精神财富吗?那么多的高楼,你所拥有的却只是一间房子,甚至还要用你的一生来按揭。所以未来的住宅设计可能并不一定要很大,你个人所拥有的不一定要多,但是你所分享的应该更多。未来的住宅可能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可降解,每个人拥有的物质资源会越来越少,而在家里面所讲到的情感因素、非物质的自然因素,阳光和风会越来越重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价值观可能都要重新审理和更新。

(2)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重视好住宅区的设计对整个城市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推进市政建设,要合理调整住宅布局,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院用地比例通常设定为25%~30%,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一般为每人20m3,从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足可见其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影响之大。

2、城市滨水地区设计的积极作用历史保护

滨水地区的设计应提前做好规划,将滨水区的生态保护、景观营造、河道治理、文化展现作为设计重点,并且在设计中要着重体现对生态的环境保护和城市品质的展现。目前,滨水地区存在水环境不佳、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为避免该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该区域的规划设计应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突出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通过城市设计建构完整的滨水公共空间,完善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3、景观环境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已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4、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可参考高密市规划局正在推行的“阳光规划”设计理念。让民众广泛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充分行使对规划工作的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集体决策、社会监督”的阳光规划体系,不仅促进了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另外,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吞食了街道和广场,城市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本文以道路为例,提出“宁静化设计”的概念,对交通流量较少的居住区道路,应采取缩窄交叉口、抬高人行横道线、设置特殊标识等措施,降低车辆行驶速度,减少噪音污染,保障居民安全,形成连续便捷的步行系统。

车行道分隔带,是城市道路的视觉重点。绿化分隔带方面,交通性的主干路中间分隔带的宽度要在3米以上,宜种植胸径大于10厘米的乔木并加灌木;生活性与景观性的主干路两侧,分隔带的宽度在2.5米以上,绿化配置应多样。防护栏方面,交通性主干路中间防护栏应设置混凝土护栏基座,宜为25(高)×50(宽)厘米,护栏高度宜为110厘米;生活性与景观性的道路护栏可采用温州地域文化题材的画面装饰,护栏高度不宜小于80厘米。

停车设置颇受关注。单向行驶的道路路侧设置小车停车泊位时,道路通行宽度在5米以上;双向行驶的道路路侧设置泊位时,道路通行宽度在12米以上;人行道设置停车泊位后余宽不宜小于2.5米。

三、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注重自然环境、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体现时代先声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题。享有东方威尼斯的苏州以其缠绵的水网为特色、泉城济南闻名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秀丽风光、重庆“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成就了一座山城的美名等,体现独特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满足城市的实用功能来反映其个性特点,一方面,可以因借自然要素成为空间中的景观;另一方面,也可以依就自然环境反映其形式。

城市空间的塑造无法脱离所处的时代,它反映着时代的特点。新兴产业为满足社会发展产生,它对城市空间提出新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新功能,才能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准确反映其诉求,从而形成空间自身的特色。创新的思维是驱使这个社会不断向前的动力之一,它总是通过超越人类的常规思维而不断拓展新领域,目前生态、低碳、智慧的理念正在改变今天的城市空间,例如阿联酋马斯达尔环保城的低碳设施——太阳能收集设施、风能收集设施(风塔)成为了城市空间中的全新元素。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会令城市空间独具特色。

“现代主义化”、“汽车城市”、“郊区化”、“商业化”倾向是当前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倾向。城市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经历着更新与改造的过程。我国正在经历着“在传统城市上建造新城市”的过程,城市的现代主义化趋势从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冲突,传统城市的空间环境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主义的城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市场,近十年来汽车保有量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汽车数量的增加,带来城市道路改造,机动化成为现实的需要。

商业居住小区组织模式日益渐增,原有的“单位大院”结构形式正在转变,商业居住小区倾向于封闭式模式,现如今比较常见的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类型已经成为主流,建筑行列式布局也成为了小区的典型形态特征。商业居住小区在城市区域内形成一个独立于城市空间、城市交通,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城中城”,有弊也有利。

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作为对美好的城镇环境物质的塑造者,给人们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舒适的美好的生存环境,让这个环境有实际的功能和价值,不过多的刻意追求形式、风格和流派。

结束语

城市空间是承载城市文明的容器。 好的城市设计,既能一种舒适宜人以及视觉美感又能唤起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空间要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留下的那些印迹、细节是本应该可以在城市设计中被找到的,一个完美的城市,既应该有现在,更应该有过去和将来。

参考文献

[1]张雪雁,阚俊峰.浅谈城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城市设计范文2

现代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因素,以创造更好的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本文以青岛为例,浅谈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 规划 设计 青岛

正文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发展的产物,自古以来,人类已有城市规划概念,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周礼,考工记》已反映了京城规划思想。唐长安城的宏伟规模及完整的规划,不仅为我国历代京城建设的典范,而且影响及于东临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城市规划。

如此可见,城市建设的理论是源远流长的。

现代城市及其社会结构较诸上个世纪是远为错综复杂的。如果说十八世纪中城市设计主要考虑的广场、轴线、视线和行进序列等法式虽仍起作用,却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城市功能的需要了。现代城市设计更重要地应着眼于城市发展、保护、更新等的形态设计,着眼于不同运动速度运动系统中空间视感,乃至行为心理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现代的都市计划与过去的都市计划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过去的都市计划完全以单纯的计划达成艺术、建筑术和审美的方面为重要的因素,直至19世纪末,还是如此。时至今日,都市计划则用于解决由人口增加、工业扩张而发生的许多都市问题;同时,又由于科学与技术的发达而产生出各种发展的趋势,用最合理的方法,也就是注意到经济的因素、社会的因素,以建设更好的环境、提供安适的家庭居住、便利的工商业环境和社区生活。

概括地说,“城市设计”的领域和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密切相关的;但它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于我国城市建设和规划给予高度重视。但现代城市设计系统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应用的起步还是为时不久的。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的规划方案不仅要为城市发展提出方向,更重要的是付诸实施。这就需要开展许多方面的工作,如土地管理立法,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等等。为了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之实施,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学的推广和实施,实属刻不容缓。

一个有计划建设起来的城市,犹如一部有序构造而良性运转的大机器;而当一个城市整体而有序地持续发展时,它便带动体现了一个区域的文明进程。自古至今,中外城市的历史身影中,计划的痕迹越来越凸现,计划的科学性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刻;也正是不同的科学设计思想和不同的实施手法,造就了今天人类形形 风格殊异的空间文明。

近代以来,因受到西方城市建设理论的影响,城市设计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城市设计者们逐渐视计划为一种过程,所以研制计划逐渐重视弹性及定期的检讨修订。都市计划工程则渐由“静态”迈入“动态”的观念,并引用系统规划的方法,来界定都市问题研制各种达成计划目标的替代方案,经过评估后选择最佳方案付诸实施,并每隔一段时间反馈检讨。

青岛――这一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的海滨城市,东南濒临黄海,西北接连内陆,海上可通航世界各地,陆上有广阔的腹地,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青岛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青岛是一座以轻纺工业、外贸港口、海洋科研、风景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沿海城市,在全省 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青岛的城市建设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市区建筑兼有欧、亚、美各大洲的风格和中国的民族风格,多依山傍海而建,高低起伏 错落有致,与碧海 蓝天 绿树构成了特有的城市风貌,近年来,又先后建筑一批具有现代风格特点的高层建筑。青岛城市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功能分区比较明确,布局比较合理,市区南部主要为行政、商业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区,北部主要为工厂、交通、仓储区,东部新建了一些住宅小区;胶州湾西侧的黄岛区正在建设新港,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区东西两翼的石老人、薛家岛正在开辟为旅游开发区。胶济铁路沿胶州湾东岸自南向北穿过市区。海岸线分配为:风景游览和修养疗养区主要在前海沿海一带发展,港口码头和部分工厂、仓库则沿后海一线建设。整座城市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座多功能的、开放性的、有利于人民生产和方便人民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要求,青岛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 环境优美 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放型的旅游和港口城市。

青岛的总体布局,根据老市区已经形成的带形城市的特点和新市区(黄岛区)位于胶州湾西侧的具体情况,采取以海泊河、李村河两条自然河道将老市区划分为3个组团和独立的黄岛区的总体布局形式。海泊河以南地区为南组团,是市区的中心,以发展风景旅游为主,并在东部建设科研区和高教区;李村河以南、海泊河以北地区为中组团,重点进行居住区的改造和建设;李村河以北至娄山后地区为北组团,主要逐步完善娄山后工业区的配套建设,生活居住区以沧口旧区为中心进行改造,并在东部发展新居住区;黄岛区规划发展成为以港口、旅游和外贸加工为主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区。同时加强各县县城的规划建设,开发和建设一批卫星城镇,逐步形成以青岛为中心的城镇体系。

工业发展重点在于改造市区工业,大力发展县乡(镇)工业,积极开发建设新工业区,以轻纺工业为主体,在加速发展电子等新兴工业的同时,实现工业的综合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广泛利用外资,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产品的精尖化、新颖化和高增值化,要通过发展电子、食品、服装、针织、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精细化工、整机组装机械等重点产品,形成一大批具有青岛特色的、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名牌“拳头”产品,促进全市工业的振兴。

此外,更要发挥青岛中心城市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城市生产向郊区城镇辐射,带动城镇工业的发展。郊区城镇和乡村,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建设成为城市工业的配套加工基地、轻工业原料基地、城市生活和发展旅游的食品基地、出口农副土特产品和水产品基地,并加快小城镇和沿海岛屿的开发建设,实现郊区经济的全面繁荣。在加快青岛港扩建不乏的同时,要大力搞好铁路、公路、民用航空建设,发展水陆空交通运输,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使青岛成为连接国内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

进一步发展青岛的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规划重点建设市区东部海滨地带的高等教育发展区和科研区,办好综合性的大学。充分发挥青岛在海洋科研方面的优势,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

按照统一规划,搞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区的建设,使室内、室外、陆上、海上相结合,点、线、面全面发展,并加快各项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发各种旅游产品,实现吃、住、行、玩、买的综合服务配套,把青岛建设成丰富多彩、设施完善的风景旅游胜地。更要搞好环境的综合整治,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使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管理工作也得到加强。近年来,先后颁布了《青岛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道路交通违章处罚暂行规定》《环境噪声管理暂行规定》等一批地方性法规,把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有法可依 依法办事的轨道。 尤其的是党的以后,青岛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市规模得到了适当的控制,城市布局趋于合理,住宅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始得到重视和解决,“骨头”与“肉” 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状况开始得到改善,特别是新发展区的建设中注意贯彻了“先规划 后建设”“先地下 后地上”“生产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先行”等原则,改善了城市功能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城市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 【美】E.D 培根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设计范文3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

城市是人们的家,如何让自己的家变得更美好,人们希望创造一种住着舒适、用着方便、看着美观的充满生机的独特的城市空间。对现状的无奈与对未来美好的渴望给人们提供了思考研究与创造的机会。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纷纷研究各种理论与设计方法,以期能为城市添彩,创造更为舒适、更为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一、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谈起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首先引用著名建筑师沙里宁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含义归纳:“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以一个城市的宏观发展为目标,它更多的考虑城市的工业化,商业化,现代化,要飞速发展,要为经济服务,提高城市运作的效率,所以要求有更高,更快,更先进,更现代化,更信息化的“硬”环境;而“城市设计”理念的出现,则是“人本主义”对高速工业化的反叛,它更应该注重人文的,文化的,美学的,自然的“软”环境。

但是两者也有共通性,城市设计既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形象化的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轮廓,城市设计具有更多的立体性、可操作性和示意性,其主体就是空间环境设计。无论是建筑群的组合还是城市的空间设计,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或结构作为联系的纽带。城市设计由注重城市的肌理、构图注重人的存在与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对主体城市的认识。从城市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人的主观活动往往起决定作用,在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设计结果与规划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吻合,所以它们之间需要相互反馈、相互调整。

二、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 种:模仿、再生、创新。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推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的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外皮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创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城市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设计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但与建筑设计仍有质的区别。城市设计对城市是从整体形象把握,即使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时,设计师依然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而建筑设计只是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总体认识和把握。

在城市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而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则在于整体环境的和谐、优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单体设计。沙里宁在《论城市》中提出城市体形环境设计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二条就是“相互协调的原则”。西特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中世纪欧洲城市建设艺术中强调的“互协调要素”,并加以发展,指出自然界虽然千变万化,但又是相互协调的,因此,人类建设新城也应该遵守这条原则。在沙里宁的实践中,把建筑设计、户外空间以及园林绿化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而我们的城市,最缺的就是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单独看,有些还不错,放在一起就是乱七八糟。我认为这不是单纯建筑的问题,而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的问题。

三、 结语

城市设计范文4

【关键字】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公共空间;人性化;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发展的现状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集人类文明与传统于一身的聚集体,其结构庞大复杂,内容包罗万象。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设计随之也就成为摆在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然而面对经济繁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大体量建筑,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前所未有的大尺度景观,前所未有的人口规模,前所未有的资源耗费,前所未有的环境破坏”。许多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失去了历史。城市建设由于过于注重唯美的形式以及建筑单体的个性,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混杂而繁乱,环境乏味而缺少新意,城市的空间整体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城市缺乏独特的艺术魅力,百城一面的实例比比皆是。理论滞后,经验贫乏也必然导致城市设实践的盲目,这些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症结,并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2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2.1 建筑给与城市艺术的美感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推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的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外皮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创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2.2 建筑使城市具有特色的沿革性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邻的城市不同。通过建筑和城市设计,所有人居环境都表达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地形、气候、不同建筑材料的获取,甚至演变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以及科技的进步,都在我们建筑物的形式和功能中得到反映。尤其是一个古老的大城市,是思想和艺术品的宝库,其中包括建筑、空间和各种场所。它们表达了演变的需要、时势和建造者那个时代的风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一资源。一座城镇的特色,不仅仅来自它的街道和空间带来的特色,也源自每一栋个体建筑的设计中;我们既尊重着历史又考虑到未来的变化。

3 公共空间设计需要人性化

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供人居住于其中。城市是我们人口聚集的中心,因为它能为工作提供便利,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城市是交流、学习和发达的商业活动中心,它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也汇聚了物质、精神和创造的能量。正因为“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从城市产生那一刻起,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组成要素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从中国古代的市、坊、园林到当代的公园、绿地、步行街、广场等等、无不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在历史的进程中,公共空间用途的变化不是很大,公共空间总是被用作为聚会的场所、市场和交通空间。公共空间一直是人们相聚、互致问候的场所,一个关于城市和社会信息的场所,一个演绎重大事件的。

20世纪也决定地改变了城市作为聚会和信息交流场所的功能。印刷及电子新媒体的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使得向人们提供有关社区乃至全世界的无穷无尽的信息流成为可能。城市作为居民相聚的重要场所这一传统作用完全改变了。而如今,这一现象也开始在中国的各个城市迅速蔓延。现在,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蚕食了街道和广场,城市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其他限制和诸如废气、噪声、视觉污染之类对人体有害因素的增加,城市生活在慢慢消失了。步行不再是一件乐事,甚至令人望而却步。由于缺少空地和环境恶化,在公共空间中休闲也不再可能。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城市中只存在最必需的步行交通,这还不得不与行进中和停着的汽车争抢道路城市的质量与公共生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依存关系,我们要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属于未来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4 城市景观与城市

城市设计应该融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城市设计,即整体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是实现整体城市设计的主要手段,是整体城市设计内容的载体。

城市景观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实现整体城市设计的主要手段,把它作为整体城市设计的载体不但可以容纳城市设计的内容,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选择不同的景观侧重点,合理取舍城市设计的内容。优美的城市景观,方便的城市布局,合理的城市功能使得居民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会到城市的优秀之处。城市景观与城市设计在概念上经常混淆,城市景观包含了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的知觉空间。所以城市景观包含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能最佳地体现城市的艺术性。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规划并不是对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的摒弃,而是对它的延伸和发展,两者没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实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

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才能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创造有序的空间形态。比如:城市轮廓线、景观视线走廊的控制、旧有景观改造、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的保护、与绿化相结合,以自然生态园林绿地构建城市景观。

5 小结: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经济、文化 、社会等有机联系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创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是共同的呼声和原望。城市设计是一个极其广泛的设计,包含了从空间到时间、从形体到文化、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每一个过程。但无论城市设计如何定义,城市设计的本体是城市,而城市的本体是人。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我想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世界怎么发展怎么改变,这会是不变的主题,在社会日益发展、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都应该把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放在首位,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城市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师凯文.林奇著,《城市意向》

[2]王建国 著,《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3]M. D.Murphy著, 黄鹭新译.可持续的城市设计之前提

[4]刘振宇,艺术美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

[5]王泽坚、何忠品 浅议城市总体规划中强化城市设计与地方特色

城市设计范文5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城市设计要实现具体的三维形态框架的建构,它必然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产物。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设计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作灵感交织,而形象思维则是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城市设计的创作需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2)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3)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势,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联系。城市意象空间正是人对以上各类客观因素的综合反映。4)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建

筑学密切关联,而且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法学和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城市设计是这些相关学科在城市物质环境设置、使用和体验这一结合点上的综合体现。借助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追求空间形式上的统一与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与优化,社会生活上的和谐与协调。5)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环境是没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在使环境美达到具体化与视觉化的设计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三维环境视觉理论外,还在大范围内把人的时间运动与空间环境视为统一系统,将时间和空间概念从建筑范畴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3城市设计的原则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要强化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地方特色,要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典型识别标记。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建设、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的多重关系。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立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4.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追求效益不同。城市设计主要追求环境效益。城市规划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2)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城市设计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具体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关注是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可以说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3)形态维度不同。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如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空间布置和设计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二维空间的总体安排(如用地规划、道路两侧平面安排等)。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4)工作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工作属性属于艺术创作,强调环境人文因素,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如城市意象、室外空间、街墙界面、整体材质色彩等)。而城市规划工作属于技术经济规划,以城市建设法规为指导,注重各类技术经济因素(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数据)。

5)工作成果不同。城市设计工作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并附有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城市规划工作成果偏重文字性的法律条款、政策、方案,图纸是次要的。

6)参与人员不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

4.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反映在城市三维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区别和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整体环境与个体形象的关系。两者在设计的规模、尺度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它属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的问题(单体、群体建筑在城市都是一个点),它属于城市个体元素设计。建筑设计虽然也要考虑环境效果,但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的效果。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整个城市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建筑设计一般以单个委托人作为服务对象(大型公共建筑除外),主要取决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解决的问题)和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解决的问题)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

[2]叶思儒.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论,www.baidu.com,2005

城市设计范文6

关键词: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98-01

一、关于建筑创作

有人说建筑师的工作和上帝一样神圣,我想这应该是应为二者具有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吧。尽管很神圣,但既然人能掌控,那么总可已分出其特点。

首先是创作性。建筑创作是属于创新创造的范畴,所仰赖的是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其目的是以不断地创新来发展工作对象的内部空间和外在形式,达到丰富人们生活的目的。其次是综合性 。建筑创作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对相关学科有着相当的认识与把握,方能游刃有余地驰骋于建筑创作之中。第三、双重性。建筑师运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即借助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逻辑分析的结果充分地发挥表达成为建筑语言――三维乃至思维空间形态。因此在建筑创作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不可偏废。第四、人们认识事物都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资源耗费巨大的建筑工程,要实现令人满意的完成度更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需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需要不断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第五、社会性。建筑从来就不是私藏品,因为不管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它从环境中诞生,就会反作用于周围的环境。

二、关于城市设计

当前,城市设计理论已比较丰富,我比较欣赏是余柏春的?“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

城市设计不仅仅止于设计城市空间,而是设计城市空间发展的进程,具体的说尽管城市设计要参与物质形态的直接构造,城市环境和形态确是城市设计的对象,但对形态环境构思安排并不是其主要内容。

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片区和小于片区规划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总起来说,现代化城市设计内容大体上就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是以具体方案设计为其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后者则以政策导引为其成果,一般是规模范围较大地区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或控制。但无论哪一类,都要同时考虑物质空间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三、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建筑设计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对象不同。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全部空间。从空间地域角度,要划分为市区、分区、地区、地块、地带等;建筑设计的对象是建筑本身和其周围。

(2)设计深度不同。城市设计一般做到方案及概念性设计的深度,表达出形体空间的具体形象及相互关系;而建筑设计应做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3)设计的范围内容不同:城市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还要为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的一切公共空间内的专项设计提供指导,从而能塑造出完整、和谐、美丽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筑设计专注于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和细部构造等。

(二)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

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应首先建立两个观念:

(1)整体观念,即正确处理建筑与其所处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观念,即尊重自然环境,尊重人文的脉络,尊重周围存在的物质空间环境,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

(三)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

这种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定位,包括建筑物在特定空间中的地位、方位以及主要出入口等。

(2)定量,主要是建筑体量与空间环境的容量相适合。

(3)定形,主要是形式,也包括风格等。

(4)定调,主要是色调,也包括格调、韵律等。

四、结语

城市设计应该成为建筑师必备的思维之一,因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仅要对业主负责,同样也要对城市空间,广大市民负责,因为城市空间是属于广大市民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暑假作文

下一篇我得到了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