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疫情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疫情考察报告

疫情考察报告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确定我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5月25日至30日,由区财贸局牵头,联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淄博晚报》社、《张店通讯》的有关同志,先后赴临沂市兰山区、浙江省义乌市、温州市鹿城区,重点围绕市场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紧迫,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市区基本情况

临沂市兰山区。兰山区是临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临沂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区总面积660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人,现辖4个街道、7个镇,466个村居。200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0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批发市场成交额达380.3亿元。

浙江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5市。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8个镇、5个街道,户籍人口67万,外来暂住人口60万,流动人口约20万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达496家。目前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4.1万个,直接从业人员18余万人。2004年,市场成交额达324.9亿元。

温州市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温州地市合并,建立现在的鹿城区。同年,温州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鹿城区成为温州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区总面积294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总户数19.56万户,户籍人口63.9万,外来人口约75万。

二、总体感受

这次考察之行,所到之处都是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服务业尤其市场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公用设施良好,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注重思想更新。这三市区的发展思路很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受到是他们那种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还有超前的消费理念,这些都为当地发展服务业带来了无穷活力。比如在经商意识方面,我们是“占有铺子吃房租”,而他们则是“利用铺子做买卖”。义乌市20多年走过的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四个允许”兴市场、“兴商建县”促繁荣、“以商促工”强支撑到“工商联动”夺市场,再到如今的“国际商贸”铸辉煌无不显示出义乌人创新发展思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兰山区积极创新思路,在市场整合方面提出新建市场与对口拆迁市场利润分成的办法,既扶持做大新建市场,又维护了拆迁市场的既得利益。

(二)注重政策引导。这三市区在发展服务业尤其在发展市场方面,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义乌市善于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市场布局调整。在政府规划的引导下,义乌市场六易其址,九次搬迁,同时在规划内兴建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义乌市还致力打造“学习型市场”,免费开办了商务英语、外经贸知识、市场营销等培训班,有1.5万人先后参加了免费培训活动。兰山区对发展市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四个一样”:个体经营者与国有、集体经营者一样重视,一样服务支持,一样关心保护,政治上一视同仁,“四放”:放手、放胆、放宽、放活,“五不限”:发展速度不限、从业人员不限、经营模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国家明文禁止的除外)、经营方式不限等政策措施。

(三)注重环境建设。环境也是生产力,在这三市区都已形成共识。无论是道路建设、城市绿化还是公共服务,他们都做得不错,尤其是温州、义乌,城市整洁、绿意盎然,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走进城区满眼皆为绿,给人以舒畅的感觉。夜间,在义乌城市广场上露天电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城市公交车一般运营到晚上10点左右等,这些都为繁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温州市繁华商业步行街——五马街店铺林立,整齐划一,街中盆景别致新颖,遮阳伞、休息坐椅等一应俱全,时有管理人员穿梭街中,为市民提供周到服务。

(四)注重品牌宣传。品牌意识强是温州、义乌等三市区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坚持把品牌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强势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温州,拥有正泰、德力西、康奈、奥康、红蜻蜓、长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我们所参观的几个企业,都建有档次很高的产品展示中心,全方位地向客商、来宾介绍企业的发展面貌及产品。如义乌浪莎袜业集团专门建有500余平方米的展销中心,集中展示浪莎袜业的发展历程及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效果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市区还十分注重城市整体品牌的塑造和宣传。

三、市场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做法

(一)主要特点。三市区近几年市场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类型市场和商业网点迅速崛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括三市区市场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经济培育市场,市场反哺经济。近几年,三市区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建设发展市场、搞活商贸流通作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的重头戏,强力推动。到目前,兰山区已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83处,义乌市也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这些市场和专业街为兰山区、义乌市带来了大量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二是理念新,层次高。兰山区以建设“中国物流名区”为目标,以推进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整合为重点,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兰山区的流通、服务、创新功能。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整合市场资源。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市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建造的全新理念的现代化专业市场,立足成为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流通中心、展示中心,打造全球最大超市。总投资1.89亿元启动“数字市场”建设工程,宽带、电话直接接进国际商贸城商位,电子商务、连锁配送、信用交易等贸易方式已成为义乌市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义乌市拥有的门户网站达550余个。三是规模大,集聚强。兰山区建设的中国现代商贸城,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投资130多亿元。其中,已于2003年9月开工建设的澳龙国际物流城占地6400亩,计划投资32亿元。华药物流城占地2100亩,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0亿元,一期工程主要有轻纺交易区、家电厨卫交易区、汽摩配交易区、文体日化小商品交易区和客货运中心。义乌市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共有商位7000余个,是我国最大的工艺、玩具专业市场。二期概算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四是专业化,特色化。兰山区严格按照“科学论证,统一规划,一场一品”的原则,进行市场建设,突出专业批发市场特色,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杂我专,以专制胜,保持了规模大、品种全、市场专的优势,促进了市场快速发展和繁荣。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义乌市场始终体现了以集散型为主,市场商品小、全、廉的鲜明特色。同时,义乌市场具有很强的商品研发能力,已拥有省级小商品研究开发中心2家,市级研究开发中心15家,并与数十所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小商品开发合作联系,商品研发范围涉及五金、文化用品等九个行业。

(二)主要做法。一是因势利导,培育市场。兰山区在市场建设中,坚持了“五先五后”原则:先成市后建场、先繁荣后规范、先综合后分离、先分散后集中、先简易后提高。兰山区计划三年内投资130亿元,整合改造58个专业批发市场,其中整体搬迁20个,原地改造24个,新建4个,逐步取消10个。今年重点抓好化工、板材、建材市场的搬迁新建,成衣、水果、水暖等市场的改建及文化用品市场的新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市场的内涵和档次。义乌市也是经过了因势利导、逐步培育,进而提高的市场发展过程。20多年来,这些专业市场越办越大,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年成交额从1983年的1444万元到2004年的324.9亿元,拥有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创造了“小商品、大市场、高效益”的竞争优势。二是引商兴工,工贸联动。市场已不单纯是商品的集散和交易场所,已向生产领域和终端销售领域扩张延伸。义乌市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构想,规划建设产业加工区,加快发展义乌工业产业带,一大批中小企业围绕市场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轻、小、专为特色的区块经济结构和颇具特色的企业集群,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与企业互动发展机制。截止目前,义乌市共有工业企业1.6万家。兰山区也积极依托批发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兴建市场配套加工区,引导经营大户围绕批发市场经营产品组织在本地加工生产,提高批发市场地产品率,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义乌市场就不失时机地“走出去”,纷纷在省外、国外创办市场、经营市场。近年来,义乌市向各地输出约6万多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人,他们把资本、经验、经营网络带到各地,进一步促进了义乌市场的发展。散布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义乌大军,形成了庞大的无形市场,把义乌的产品推向海内外,把海内外的信息汇集到义乌,形成了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现在,全国各地有上百家外贸公司常年在义乌市场组织货源,一些专业市场已成为外商采购商品的重要基地,常驻外商达5000多人。正是大力开拓两个市场,使义乌市场的发展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尊重市场,配套服务。主要是政府摆正自身位置,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的自主发展。义乌市建立完善了市场主体自身的管理服务体系,政府部门退出市场主办者角色,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服务员,各市场由专门的业主进行市场的建设培育、经营开发和物业管理。在义乌,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确定市场发展方向等工作。兰山区通过工商、质检、公安等执法部门,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为经营业户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同时,加强完善配套服务,在市场内建设了6处客运站,设立了100家金融经营网点,6所学校,为经营者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四、启示与建议

赴义乌等地参观考察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对我区服务业发展问题作了认真思考,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在更高层次上审视服务业发展。这次参观考察,总的感到这些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几年一个台阶,目前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市场。临沂市兰山区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现有市场资源,推进市场全面升级。特别是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以后,他们在市场发展上采取了许多大举措、取得了大成效,目前重点建设的澳龙国际物流城、华药物流园、香江商贸城三个大项目目标定位、建设规模、进展速度都让人赞叹。学习他们的经验,今后我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形成共识、采取行动。一是要努力推动服务业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当前,无论是从产业演进规律还是从各地政府工作来看,服务业发展都已成为工作重点。因此,我区服务业不但要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而且要瞄准先进、高点定位、奋起直追,实施赶超战略。如果满足于小步慢跑,再过三五年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既要有五年目标,也要有年度、季度、月度工作任务。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要加强调度督查,特别是对牵动全局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快推进力度,敢干、会干、干好。二是要乘势而上,营造服务业发展新热潮。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许多村居、企业对这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发展热情高涨,信心决心都很大。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今后两个月,围绕服务业发展集中开展学先进、促发展活动,把各级高涨的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要组织政府部门、村居、企业三个层面开展外出学习活动,采取“拿来主义”,分层次换脑筋。要重点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商圈构建、休闲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商业街建设等开展专题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使政府部门、企业、村居找准自己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明确自身职责,确定工作目标。今后各部门、单位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把服务业项目作为重点进行推介。

(二)要以人为本聚集商气。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执法环境、社会环境好,企业才能立住脚、扎根深、成长快。今后,我区应大气力研究商气培植问题。一方面,要发动群众、尊重市场。义乌、临沂两地市场的高水平发展根本上得益于两地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得益于“义利并举、工商皆本”的独特文化基因。我区在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安居乐业、求稳怕乱、小成即满的观念比较浓厚。尽管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政府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今后,报纸、电视台以及横幅标语要把宣传创业典型、宣传大老板作为恒久不变的主题,各类政策文件要鼓励经商、鼓励创业、鼓励致富,逐渐培植自己的商业文化。对群众独创性的经济行为,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不简单下结论和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要善待外地客商。外地客商也是我区财富的创造者和纳税人,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必须给予他们市民的同等待遇。一句话,要对他们敬若上宾。在这方面,义乌市有独到的经验:如果一个外地客人和本地市民发生矛盾纠纷,义乌市执法部门不管事情原由,首先要处罚本地人,然后再处理具体事情。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外地客人,相对当地市民,他们是“弱势群体”。这种办法具有很强的导向效应。我区应该学习这种做法,首先在区直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中倡导这种理念,有意识通过这种“不公平”执法,形成尊重外地客商、善待外地客商的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建立起包容、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第三,部门执法要宽严适度。许多外地客商反映,我区经济方面的很多政策已经非常优惠,相比全国其他地方也毫不逊色。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过严过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今后执法部门应掌握这样一个尺度:只要不突破政策界限,具体事务的办理应以有利于投资者为准绳。区里应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对投资商投诉较多的部门,要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同时在年度工作考核时酌情给予减分。

疫情考察报告范文2

为切实提高我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加及时、有效地组织对辖区内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救助,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为我区建立和谐社会的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与红新月灾害救济原则与条例》、《中国红十字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

1.2.2地方性法规:《*省红十字会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红十字会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3遵循原则:

市中区红十字会救灾工作作为区政府救灾工作的补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责任到人政策,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及时有效地开展活动,为受损害群体提供更多的人道主义救助。

1.4适用范围

1.4.1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各类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

1.4.2因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分类和分级

2.1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分类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辖区甚至更大范围的经济稳定和政治安定的局面,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按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我区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主要分为四类:

2.1.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2.1.2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2.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件等。

2.1.4突发社会事件。主要包括重大、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2.2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则划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

2.2.1一般灾害及响应(四级)

对辖区内较小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四级响应时,我区红十字会立即启动灾区援助方案;并向市红十字会报灾。

2.2.2较大灾害及响应(三级)

对辖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

三级响应时,立即向市红十字会报灾,组织区内社会募捐。

2.2.3重大灾害及响应(二级)

对一定范围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

二级响应时,立即向市红十字会报灾,配合市红十字会开展社会募捐,联合是专业应急机构、区政府相关单位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2.2.4特别重大灾害及响应

在我区发生的,对全市的政治稳定、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

一级响应时,及时向市红十字会报灾,配合市突发事件委员会,开展各项救助活动。

2.3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预警信号总体上分成四级(IV、III、II、I级)标准,按照灾害的严重性紧急程度,预警信号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根据政府的预警信号,进入分级响应。

3组织机构和职责

3.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1应急领导机构:*市市中区红十字会执行委员会

3.1.2应急指挥机构:*市市中区红十字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3.1.3办事机构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市中区红十字会应急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作为应急工作的办事机构。

应急办工作职责包括:

1、在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红十字系统对市内自然灾害的救助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2、协调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区红十字会应急预案体系。

3、负责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红十字系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响应、处置、保障、善后处置等工作机制。

4、负责全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保障、信息、技术以及基本救援队伍建设;督促检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5、组织修订《*市市中区红十字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督促检查预案的执行情况;指导各基层红十字会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6、组织协调有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演练和培训工作。

7、应急办的日常工作由*市红十字会负责。

3.2组织体系框架

3.2.1*市市中区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图(见附件)。

3.2.2应急执行机构及职责任务

区红十字会机关、各基层红十字会为应急执行机构。

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宣传口径,负责拟定灾害救助的宣传方案,组织救灾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和新闻(通报),公布信息图片和募捐情况;组织开展救灾募捐、义演、义卖等专题活动。

赈济业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具体的灾害救助工作;根据相关信息拟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救助方案;及时收集、掌握灾情信息,组织灾情考察,对救助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总结,对重大救助个案进行评估分析;协调国内外捐赠救助款物的管理,拟定分配计划;统计上级红十字会和基层红十字会接收捐赠款物数额等信息,通报救助情况,提供对外公告、公示的相关资料;按照救灾物资采购计划,与事业发展科共同完成救灾物资的招标、采购任务。

事业发展科:组织红十字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参加救援活动。负责救助款项的管理和拨付;负责接收各种渠道的捐款;向赈济科通报到账的捐款信息;组织、协调接受财务审计工作;按照救灾物资采购计划,与赈济业务科共同完成救灾物资的招标、采购任务。

各基层红十字会:根据市、区红十字会应急预案编制本地红十字会应急预案,并报区红十字会应急工作办公室备案;成立辖区救灾应急工作小组,协调指挥辖区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及时汇总灾情数据、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做好灾害救助物资的接收、管理及发放工作。

4预测和预警

4.1.1预警

各基层红十字会负责向同级政府相关部门收集本辖区灾害信息并及时将灾情报送区红十字会,区红十字会将情况汇总后以红十字会系统使用的灾情报表的格式报送市红十字会。

4.1.2预防预警行动

与民政、气象和地震等有关部门加强合作,了解相关灾情预测和分析;在辖区内备灾仓库及灾害多发地区储备救灾物资,做好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救助的准备工作;加强对红十字会救灾干部和灾害多发地区群众的救助知识培训,提升辖区各基层红十字会的综合救灾能力。

4.1.3应急办对报警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分析,科学预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建议,并按照职责向市红十字会及有关部门报告分析结果。

4.1.4各基层红十字会,辖区各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应根据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分析结果,及时向区应急办提出预警建议,由区红十字会汇总后向市红十字会汇报,预警信息按照市红十字会预警机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4.2.5预警信息后,区应急办、各基层红十字会应根据市红十字会的预警级别及时按照专向预案做出部署,并迅速通知有关单位采取行动,防止事件的发生或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5应急响应

5.1灾害分级及响应

5.1.1在辖区内发生的一般、较大级别的突发事件由我区红十字会按照有关规定启动区相应应急预案并组织辖区各方面的力量处置。并将灾情及时向市红十字会应急办公室上报。

5.1.2发生重大级别的突发事件,及时向市红十字会应急办公室上报,并提出相应的救助建议,主动配合市红十字会和市相关单位,联合所在区主管部门,开展社会募捐活动,救助受灾群众。

5.1.3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时,及时向市红十字会应急办公室上报,并提出相应的救助建议,按照市红十字会规定及时启动预案,并配合市红十字会协调辖区各方面力量参与。

5.2基本相应程序

5.2.1在辖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15分钟内启动先期处置机制。30分钟内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对初步判定属于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发30分钟内向市急办报告。

5.3信息报送和处理

5.3.1报送内容

1、灾情信息:包括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转移安置人数、房屋倒损情况、毁田面积、经济损失等,并附媒体报道和图像资料。

2、自救情况:区红十字会、基层红十字会及其他社团在灾害发生后开展的自救工作。

3、救助需求:灾区的救助工作需要上级红十字会给予的援助。

5.3.2各基层红十字会通过传真报表及时向区红十字会上报灾情。

5.3.3信息处理:各基层红十字会将灾情信息报送至区红十字会应急办,由应急办负责及时核实灾情,并根据所报数据评估灾害级别,制定紧急救助方案,上报市红十字会审批执行。

5.3.4救助热线

紧急救助热线电话:0531-82569233

0531-82569234(传真)0531-82569235

邮箱:nbgao@

5.4紧急处置

5.4.1配合市红十字会及时向灾区或事发地调拨救灾物资或紧急救灾备用金,派出紧急救援队。

5.4.2赴灾区或事发地考察灾情,并及时向上级红十字会报告灾情。

5.4.3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值班,畅通信息渠道。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理

应急工作结束后,配合市红十字会在灾区开展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收集污染物、清理现场等善后处置工作

6.2社会救助

善后处理组应做好安置场所的设置、救济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情况,并上报市红十字会。

6.3调查总结

6.3.1区红十字会办公室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援助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拟出考察报告或应急处理工作总结,报送市红十字会审议。

6.3.2基层红十字会应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总结并书面报送市应急指挥中心。

6.3.3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区红十字会对在处置突发事件中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并将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报送上级红十字会;对在事件中有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应急保障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7.1.1遭受一般灾害事件,应及时向区红十字会报告灾情和救灾工作负责人联络电话。

7.1.2遭受较大及其以上程度的灾害事件,我区红十字会安排24小时救灾值班,并将救灾热线电话等联络方式报市红十字会。

7.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7.2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棉被、衣服、净水剂、消杀药及社会募集的物资等。

7.3应急队伍保障

7.3.1应急队伍保障,应急队伍由我区红十字会、红十字医疗救援机构以及红十字会会员、志愿工作者等组成。

7.3.2依据职能组建相应的应急队伍,增强队伍实战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做好供给保障等辅助工作。

7.4交通运输保障,救灾物资运输费用通过募捐或争取政府支持等途径解决。

7.5医疗卫生保障,医护人员来源于参加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无偿志愿服务;医疗药品、器械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

7.6安全保障,协调公安部门,做好救灾物资的安全保障工作。

7.7物资保障,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的有关要求采购物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救灾物资的及时调拨。

7.8经费保障,救灾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政府资助、红十字救助金等。

7.9社会动员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募捐,招募志愿工作者投入救援工作。

7.10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救灾帐篷等物资。

7.11技术储备与保障

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市中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信息网络系统,红十字紧急救援队伍。

8.宣传、培训和演习

8.1公众信息交流,大力宣传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在群众中普及初级卫生救护知识;开展备灾救灾项目交流,组织学习交流活动等。

8.2培训,逐级培训红十字会专兼职干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8.3演习,制定专项或辖区演习方案病组织或红十字救护演练和竞赛。

9附则

9.1预案管理与更新

应急领导小组结合救灾工作适时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及修订,并报市红十字会、区委、区政府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