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惩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妮的惩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妮的惩罚范文1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9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44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一、开放教育模拟法庭的面对的尴尬困境

根据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是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法律实务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较为复杂的法律案件。但源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念、开放教育师生分离、指导师资匮乏、网络支持尚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开放教育模拟法庭教学面对一系列尴尬的困境。

开放教育法学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模拟法庭教学活动表现为一年一次的“课堂体验”:模拟法庭不是一门常规的法学专业课程,更不是法学学生的必修课,仅仅是一次基于“宣传”的“表演”而已;模拟法庭选取的案例都是案情简明的刑事案例,对于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鲜有涉及;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数量非常有限,大约“法官”、“公诉人”、“律师”、“被告”、“原告”“证人”十人左右,多数学生无法参与,只能充当听众。因此,这种模式的模拟法庭并不能说是成功的实践教学。

二、“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对开放教育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

模拟法庭“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由始至终参与整个模拟案例开庭审理全过程的教学方法。在“个案全过程教学法”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下学生?陌讣?发生的最初开始准备,从事实层面、法律层面以及综合分析层面提高自己的法律运用综合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于整个诉讼的过程更加了解,更重要的是以职业法律人的思维去解决法律纠纷,从而加深对部门法以及法律原则和基本思想的综合运用。

模拟法庭指导教师课前准备的案件资源,主要是通过网上教学资源保障了学生课前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可以说,“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模拟法庭中的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同样,开放教育在这一点上无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直播课堂、IP课件、网上精品课程、电子邮件辅导、电话咨询、VBI教学信息、BBS网上讨论和语音信箱等资源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保障。

三、“个案全过程教学法”中开放教育模拟法庭的过程

开放教育模拟法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理论与知识处理生活中真实案件的能力。整个模拟法庭教学过程包括:指导教师的课前准备阶段,即指导教师按照所学知识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学生根据案情,查找案例的所需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撰写相关法律文书,并且积极主动思考案件的难点、争议点;学生参与模拟法庭学生的学习阶段,即学生参与庭审排练和正式模拟法庭庭审,熟悉案情及庭审流程,提升法律运用能力;教师学生总结阶段,即模拟法庭正式庭审结束后再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疑难点给予指导、评价与升华。

需要指出的是,模拟法庭教学中的指导教师不应是传统意义上“满堂灌”的知识的传授者,不能用“手把手”的“指挥”制约了学生主动性,而是应激发学生学习与钻研的热情,主动而积极地的参与模拟法庭实践。开放教育模拟法庭的组织者,应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

(一)模拟法庭的课前准备过程

前期准备过程不仅仅是老师布置案例任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而是先由指导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分解,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主要包括:首先,指导教师应梳理学生通过此次模拟法庭能够掌握的知识重点难点、能够得到锻炼提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辩论能力并提出目标任务;选定适合开展模拟法庭的案例,向学生介绍所选案例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案件的事实和程序;其次,由学生策划并设计活动的完整流程,组织内部分工,拟定各种角色分工;最后,由学生分工进行涉案各种材料的分类、整理、并将各种材料上传至学校网络空间与师生分享。涉案各种材料的收集不一定是完备的,很多材料应在学习和接下来的排演、正式庭审以及总结阶段不断完善。

(二)模拟法庭的庭审排练过程

庭审排练是模拟法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正式庭审阶段的基础。庭审排练主要包括:首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查找有关庭审的详细流程,并要求参加庭审学生牢记自己角色相应的程序及案情;其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书写辩论及审理材料;再次,各位参与庭审的学生集中排练审判过程,这里的排练不等于“走场”式的走审判流程、彩排式的表演,每位学生的角色“对白”只有大纲,详细的内容由每位参与庭审的学生自己书写,由指导教师审定后,在正式开庭庭审时公开,避免模拟法庭“宣读台词”“表演”的痕迹。

(三)模拟法庭的正式庭审过程

学生通过学习、前期准备和庭审排练完成对案件知识的了解,模拟法庭最关键的阶段正式庭审开始。实际上这个过程的任务是学生将所学到的法学理论性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是这个阶段的最重要任务。要创造真实的情境,提炼真实的任务,将法律运行过程中如何收集、分析、判断和确认事实,如何运行心理学、法律术语、行为分析的方法,以及经济、文化、社会、道德等分析方法分析法律的实际运行和操作,完成法学专业的能力、技巧和素质的系统训练,提升面对新情境时的问题解决能力。

正式庭审活动主要包括:首先,模拟庭审流程的顺利推进。在模拟法庭庭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在现场指导,还可以聘请审判、检察实务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到现场做点评老师。这样,指导教师和点评老师可以对教学效果形成完整的认识,可以及时准确地对模拟法庭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点评,为最后的总结和反思做准备;指导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发现和阻止模拟审判过程中的“偏差”:如公诉人和辩护人或双方当事人对本案中不重要的小细节反复辩论,无法顺利开展模拟审判程序的下一步;或因为公诉人与辩护人或双方当事人因为不当言辞产生的不必要的争执,从而保证模拟法庭庭审程序的正常进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对证据应用技巧的掌握。平时很少接触证据法的学生,在这部分能切身体会到案情是如何与证据关联并且影响案件进程和结果的,并且完整经历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和认证过程。再次,学生对庭审技巧的掌握。庭??技巧的掌握是学生将所学的法学知识和法律运用能力结合并且以职业状态展现出来。庭前案情调查与证据方面的准备很重要,庭上的组织与表达也很重要,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尤其是辩论阶段,辩论阶段实质上是双方实务能力的交锋,因此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远远不够,应在此基础上从事实、法律和逻辑等方面指出对方的逻辑和事实上漏洞,才会使这个阶段的庭审更加的圆满。最后,模拟庭审后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模拟法庭中的各项法律文书的制作,不应有所错漏,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文书的类型来完成。学生将模拟庭审之前、之后的文字资料进行整理与归档,待指导教师审阅之后,模拟法庭整个学习过程结束。

安妮的惩罚范文2

流落碳木森林,

漫过千年石子路......

很久以前,糖果屋里的碳木森林,

有无数条布满青苔的千年石子路,

天使撒下四滴眼泪,流落到碳木森林,漫过千年石子路,形成两条小溪

两只小白兔经过,一只喝了清澈的酸味溪水,瞬间化身为俊俏的男生,另一只喝了浓郁的的甜味溪水,瞬间化身为美丽的女生.

小女巫坐着飞天扫把在清晨呼啸而过,魔法手杖上挂满金属骷髅头做为饰物.穿越碳木森林上空时,在蘑菇园发现一个陌生的小女孩.

这个小女孩就是喝了浓郁的甜味溪水而化身的,由于前身的只小白兔,违反禁令喝了甜味溪水,所以被老巫婆掌控在蘑菇园接受惩罚.

碳木森林里的这个半封闭的蘑菇园,只有蘑菇园的主人和魔术达到一定的等级的人可以进去,

而里面的动物就从此失去自由,

小女孩和其他违禁的动物一样囚禁在这里.

据说喝过酸,甜两条小溪的水就会化身为别的动物,虽然没有丢失记忆,却会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包括朋友,并要受到惩罚,

这是碳木森林自古以来的戒律.

原来,那两只小白兔并非来自碳木森林,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生活在糖果屋的西边,一次出游时,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闯入了碳木森林.

并不知情的两只小兔喝了禁饮的溪水,从而改变了彼此的命运.

女孩的脑海里仍然飘荡着

当初的欢声笑语,

嘴角依旧留恋着那一抹微笑.

小女巫虽是老巫婆的孙女,却非常同情女孩的命运,于是帮女孩起了名字,叫安妮.

小安妮总是吃不饱,困了就睡在茅屋里,想象着胡萝卜巧克力

还有布丁酸乳........

清晨露水滴落时,小女巫送给安妮一件画满美味食物的糖果夜,

让安妮在打呼噜时穿上,帮助安妮度过漫长的受罚岁月.

安妮感谢的捧过糖果夜,像捧着满手的糖果,微微的笑,淡淡的回味,

曾经以为自己的幸福,谁也抢不掉,

只是幸福的天空总有遗忘的角落.

安妮前身是只小白兔,由于喝了甜味的溪水而化身为人类,安妮是幸运的,至少她没有变成令人厌恶的丑陋动物,

可是,安妮的小伙伴

______东尼兔哪去了?

沉静在安静的幻想色彩里.微风载着夜色前行,碳木森林里的零碎的星光温柔的铺展开来,夜凉如水.

何时才能等到烟火灿烂,期待瞬间绽放?

那些如星辉般闪闪发亮的幸福棱角,给了安妮一点点的希望和感动,

她相信只要用心去等待和祈祷,平静的,安然的,

温馨的美好就不会彷徨.

漂亮的新皇后天生善于嫉妒

无法忍受国王对前妻留下的一对儿女的百般疼爱

于是邪恶的阴谋逐渐在她脑中成形.

糖果王子最终被阴险的皇后用有毒的熏衣草给毒死了.

年幼的小公主则被软禁在深宫之中,

失去心爱 的彼得王子,国王陷入嫉妒的悲痛之中.

在一次狩猎中,国王惊喜的发现在白兔群中有一个男孩,长得跟死去的彼得王子一模一样,

于是国王万分惊喜的把这个男孩带回了城堡,并举国欢庆.

事实上真正的糖果王子已经死去,而国王带回的那的只是那只喝了碳木森林溪水的东尼兔,东尼兔变成糖果王国的彼得王子,究竟是福是祸?

“把孩子们丢到森林里去吧!不然,我们都要饿死了呀!”新妈妈说。

“不行,那太残忍了。”

“好,那你就去找食物来呀。”

因为实在太贫穷,不得已,父亲只好答应了。

班吉尔和科兰蒂兄妹俩听了很伤心。聪明的班吉尔趁爸妈都睡了以后,偷偷的跑到院

子,捡了许多小石子放在口袋里。

第二天,夫妇俩果然带他们到森林去,班吉尔便沿途丢下了许多小石子,以做为回家时

认路的路标。

“你们在这里等着,我们去砍柴啊。”

兄妹俩坐在草地上玩耍,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醒来时,天已经黑了。

科兰蒂害怕得哭了起来。班吉尔牵着哭泣的妹妹,循着小石子的记号,走回家去。

两人终于回到家来,爸爸非常高兴,但妈妈却沉着脸。

才过了几天,班吉尔又听到妈妈对爸爸说:“这次,一定要让他们回不来。”

晚上,班吉尔想去捡小石子,但门被锁上了。

第二天,也是同样的情形,班吉尔只好用面包代替小石子,沿路撒下去。没想到,面包

却被鸟儿给吃个精光。

兄妹俩一直睡到半夜才醒来,班吉尔安慰着妹妹说:“没关系,面包屑会告诉我们回家

的路。”

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面包屑。

“啊!怎么办呢?”

“肚子好饿呀!”

两人饿着肚子在森林里徘徊,科兰蒂禁不住又哭了起来。

“妹妹,不要哭,等天亮了,哥哥再带你回家。”

夜更深了,兄妹俩累得不知不觉的又睡着了。

不久,天亮了。

兄妹俩一醒来,就努力的寻找出路,走啊走的,突然,班吉尔的眼睛一亮,叫着说:

“看!那儿有栋房子!”

他们高兴的走近一看,“哇!这房子全部是用糖果、饼干做成的呀!”

兄妹俩实在是饿坏了,忍不住飞奔过去,拆下房子忘情的吃了起来。

“啊!真好吃!”

这时,从背后传来和蔼的声音说:“是谁在啃我的房子呀?”一位贵夫人从屋里走出来。

“对不起,我们是在森林里迷路的孩子。”

贵夫人很温和的说:“噢!可怜的孩子,进来吃吧!屋子里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吃饱后,贵夫人就让他们俩人睡在漂亮又舒适的床上。兄妹俩好开心哦,不一会儿便睡

着了。

“嘿嘿嘿……成功啦!”

其实,贵夫人是一个吃人的魔女变的。“嗯!男的较胖,先吃他好了。”

第二天,班吉尔就被关到一个大箱子里去。

“把这端去给你哥哥吃,养胖一些我好吃他。快去!”

科兰蒂吓得呜咽的哭着,但是,哭是没有用的。魔女又命令她做各种工作,稍一休息就

骂个不停。

魔女每天都会来看班吉尔,并摸摸他的手指头看有没有胖些;但班吉尔很聪明,每次都

伸出吃过的鸡骨头给他摸。

唉!吃了那么多东西,怎么都没长胖些呢?

魔女已等不及了,叫道:“科兰蒂,我不等了,你现在就去生火,我今天就要把你哥哥

煮来吃了,快!快!”

魔女大声的命令科兰蒂,自己也忙着去搬了一大锅的水果。

“啊!哥哥就要这样被吃掉吗?”科兰蒂望着一大锅的水,伤心的想着,“早知道这

样,倒不如一起死在森林里来得好些。”

科兰蒂心里焦急万分,却不知如何是好。

“你还愣在那里干什么,快去生火呀!”魔女很暴躁的喊着。

科兰蒂一边哭,一边生着火。

一会儿,魔女又叫她:“看看水开了没?”

这时,科兰蒂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好法子,或许可以救救哥哥和她。

于是,她便问魔女说:“要怎么看才知道水开了没呢?我不会呀!你自个儿看吧。”

“什么!一个女孩子竟然连水开了没都不会看,难道你在家都没煮过东西吗?”

“没有啊!”

“好吧!我自己看。”

魔女便走近锅旁,仔细的看着锅水。

趁这时候,科兰蒂便使尽全力,从后面猛撞了过去。

魔女丝毫没有防备,就这样掉到热锅里去了。

“哎呀!烫死我了。”

魔女哀号几声后就死了。

科兰蒂高兴的跑去打开箱子,将班吉尔救了出来。

“哥哥,哥哥!魔女死掉了!”

“啊!真的吗?”

“嗯!真的。”科兰蒂将经过情形告诉哥哥。

兄妹俩高兴的拥抱着。班吉尔感动的说:“妹妹,你好勇敢哦!”

“不,”科兰蒂说:“哥哥你才聪明呢!”

两人高兴得到处跑。在地下室里,他们发现有个大箱子,就打开来看。

“哇!好漂亮哦!”

原来,箱子里装着满满的珠宝和金币。

班吉尔说:“我们带一些回家当作礼物吧。”

两人把珠宝和金币往口袋里塞,“好了,快回家吧。趁天还没黑之前,赶快找到出

路!”班吉尔紧紧的牵着妹妹的手,走出了魔女的房子。

哇!好不容易,他们终于走出了森林,可是,一条又深又宽的河却横在面前,而更苦恼

的是,河上既没有桥,岸边也没有船。

“真糟糕!怎么渡过河呢?”

“哇!看!一只大野鸭。”

河的对岸,有只大野鸭正悠闲的游着。

科兰蒂喊道:“对了,可以拜托野鸭先生呀!”

于是,两人一起叫着:“野鸭先生,拜托你载我们到对岸去,好吗?”

野鸭好像听懂他们的话似的,果然游了过来,并载他们渡过了河。

远远的,他们就看到了自己的家。

“哇!回到家了。”

兄妹俩快步的跑着。

父亲看到他们回来,高兴的张开双手,紧紧的抱住他们。

兄妹俩将身上的金银珠宝,拿了出来,说:“爸,您看,我们带回了礼物哦!”接着又

把经过情形告诉了爸爸。

“噢!我可怜的孩子。以后再也不叫你们离开了。”

安妮的惩罚范文3

精彩片段

With this encouragement Anne bearded the lion in its den1)―that is to say, walked resolutely up to the sitting-room door and knocked faintly. A sharp "Come in" followed.

Miss Josephine Barry, thin, prim2), and rigid3), was knitting fiercely by the fire, her wrath4) quite unappeased5) and her eyes snapping6) through her gold-rimmed glasses. She wheeled around in her chair, expecting to see Diana, and beheld7) a white-faced girl whose great eyes were brimmed8) up with a mixture of desperate courage and shrinking terror.

"Who are you?" demanded Miss Josephine Barry, without ceremony9).

"I'm Anne of Green Gables," said the small visitor tremulously10), clasping her hands with her characteristic gesture, "and I've come to confess11), if you please."

"Confess what?"

"That it was all my fault about jumping into bed on you last night. I suggested it. Diana would never have thought of such a thing, I am sure. Diana is a very ladylike girl, Miss Barry. So you must see how unjust it is to blame her."

"Oh, I must, hey? I rather think Diana did her share of the jumping at least. Such carryings-on12) in a respectable house!"

"But we were only in fun," persisted Anne. "I think you ought to forgive us, Miss Barry, now that we've apologized. And anyhow, please forgive Diana and let her have her music lessons. Diana's heart is set on her music lessons, Miss Barry, and I know too well what it is to set your heart on a thing and not get it. If you must be cross13) with anyone, be cross with me. I've been so used in my early days to having people cross at me that I can endure it much better than Diana can."

Much of the snap had gone out of the old lady's eyes by this time and was replaced by a twinkle14) of amused interest. But she still said severely:

"I don't think it is any excuse for you that you were only in fun. Little girls never indulged15) in that kind of fun when I was young. You don't know what it is to be awakened out of a sound sleep, after a long and arduous16) journey, by two great girls coming bounce down on you."

"I don't KNOW, but I can IMAGINE," said Anne eagerly. "I'm sure it must have been very disturbing. But then, there is our side of it too. Have you any imagination, Miss Barry? If you have, just put yourself in our place. We didn't know there was anybody in that bed and you nearly scared us to death. It was simply awful the way we felt. And then we couldn't sleep in the spare room after being promised. I suppose you are used to sleeping in spare rooms. But just imagine what you would feel like if you were a little orphan girl who had never had such an honor."

All the snap had gone by this time. Miss Barry actually laughed―a sound which caused Diana, waiting in speechless anxiety in the kitchen outside, to give a great gasp of relief.

"I'm afraid my imagination is a little rusty17)―it's so long since I used it," she said. "I dare say your claim to sympathy is just as strong as mine. It all depends on the way we look at it. Sit down here and tell me about yourself."

"I am very sorry I can't," said Anne firmly. "I would like to, because you seem like an interesting lady, and you might even be a kindred18) spirit although you don't look very much like it. But it is my duty to go home to Miss Marilla Cuthbert. Miss Marilla Cuthbert is a very kind lady who has taken me to bring up properly. She is doing her best, but it is very discouraging work. You must not blame her because I jumped on the bed. But before I go I do wish you would tell me if you will forgive Diana and stay just as long as you meant to in Avonlea."

"I think perhaps I will if you will come over and talk to me occasionally," said Miss Barry.

Miss Barry stayed her month out and over. She was a more agreeable guest than usual, for Anne kept her in good humor. They became firm friends.

在这样的鼓励下,安妮决定“深入虎穴,摸一摸虎须”。也就是说,她毅然地走到起居室的门前,轻轻地敲了敲门。紧接着就听一个严厉的声音说:“进来。”

约瑟芬・巴里小姐是一个干瘦的老太太,穿着一丝不苟,为人固执刻板。此时,她正坐在炉火旁,气鼓鼓地织着毛衣。很明显,她的火气还没怎么消,她的眼睛里还闪烁着愤怒的光芒,透过她的金边眼镜直射出来。她把转椅转过来,本以为会看到戴安娜,结果却发现面前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孩。孤注一掷的勇敢无畏和想要退缩的那种恐惧相互交织,充满了这个女孩的一双大眼睛。

“你是谁?” 约瑟芬・巴里小姐免去了客套话,直接发问。

“我是绿山墙的安妮,”这个小小的不速之客一边怯怯地回答,一边将双手十指交叉紧握,摆出她的招牌动作,“我是来认错的,可以吗?”

“认什么错?”

“昨天晚上我们跳上床压到了您,这都是我的错。主意是我出的。戴安娜可绝对想不出这样的点子来,这点我很肯定。巴里小姐,戴安娜是一个很有教养的淑女。所以您必须明白,责备她实在太不公平了。”

“噢,我不公平,是吗?可我却认为,至少戴安娜自己也跳上来了。在这所体面的房子里,竟然会有这样愚蠢的举动!”

“可我们当时只不过是在闹着玩儿呢,”安妮继续辩解,“我觉得您应该原谅我们,巴里小姐,因为我们都已经诚心道歉了。不管怎样,请一定原谅戴安娜,允许她去上音乐课吧。巴里小姐,戴安娜非常想去上她的音乐课。对一件事情朝思暮想却不能做的那种感觉,我再清楚不过了。如果您一定要找一个人发火,那就找我吧。我小时候就已经习惯别人朝我发火了,所以和戴安娜比起来,我对这种事情的忍受力要强得多。”

这个时候,巴里小姐眼里的怒火已经熄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几分饶有兴趣的神色。但她依然用严厉的声音说:

“只是闹着玩儿的?我可不觉得这对你来说算得上是个理由。我还是小姑娘那会儿,我们可从来不玩那样的游戏。经过那么一段漫长而辛苦的旅行,我好不容易有个安稳觉睡,正睡得香呢,结果两个小姑娘突然蹦上床压在我身上,一下子把我吓醒了,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我是不知道,但我能想象得出来啊,”安妮急切地说,“我想您肯定吓了一大跳吧。不过反过来说,我们也是一样啊。巴里小姐,您有想象力吗?如果有,请您把自己放在我们的位置想象一下。我们在跳之前也压根儿不知道那张床上竟然有人啊,您几乎把我们的魂都吓飞了。当时我们简直被吓死了!还有就是,本来说好了我们可以睡在客房的,可这下却没戏了。我猜您肯定是经常睡在客房里,已经习惯了。可是请您试想一下,假如您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女孩,以前从未享受过睡客房这样的高级待遇,那么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您会是什么感觉?”

这时候,巴里小姐心里的怒气已经全消了。实际上,她还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让此时正一声不吭、焦急地等候在外面厨房的戴安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恐怕我的想象力已经有点儿迟钝了,因为我已经很久不用它了,”她说,“我敢说,和我一样,你这么说也是为了博取同情。这都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坐到这儿来,给我讲讲你自己吧。”

“很抱歉我不能,”安妮很坚决地说,“我很愿意和您聊会儿,因为您看上去也像一位有趣的女士,或许我们还会很谈得来,尽管您看上去和我不像一类人。但现在我必须得回玛瑞拉・卡思伯特小姐家了。玛瑞拉・卡思伯特小姐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士,她收养了我,想让我妥妥当当地长大。她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我实在不让她省心。您千万不要因为我跳上床这件事情就怪她教导无方。不过在我走之前,我真心希望您能告诉我您是否会原谅戴安娜,还有您是否会按照您原来的计划继续留在艾凡利住一段时间。”

“如果你时不时地过来陪我说说话,我想我可能会考虑你的意见的。”巴里小姐说。

就这样,巴里小姐不仅按原计划在艾凡利住了一个月,而且还多住了一些日子。和以往相比,她变得更加随和,因为安妮一直让她心情愉悦。她们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赏 析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个名为绿山墙的农场。农场的主人――一对终身未婚的兄妹马修和玛瑞拉决定收养一个男孩来帮助马修干活。然而阴差阳错之下,马修领回来的却是一个11岁的瘦女孩。乍看之下,这个女孩相貌平平、穿着破旧,但这些却挡不住她双眼中散发出的活力。初见马修,她兴奋地与他聊着天,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美丽浪漫的幻想,讲述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她对沿路所有新奇而美丽的事物的热爱。这让向来少言寡语、性格孤僻的马修打心底里开始喜欢她。这个小女孩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安妮。

安妮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然而,父母在她年仅三个月时就相继撒手人寰。邻居托马斯太太领养了她八年,她帮忙照看了托马斯家的四个孩子;之后安妮又辗转到贺穆特太太家,帮忙照看了八个孩子。这样强度的工作量连成人都难以承担,更别说年幼的安妮了,因此天真的安妮不得不“严肃地请求她[指贺穆特太太]别再生了,否则她[指安妮]会吃不消的”。但即便是这样的生活却也不能长久,两年之后,贺穆特先生去世,没人要的安妮被送进了孤儿院――一个“不让人产生幻想的地方”。

那些日子的确辛苦,可谁说安妮就不快乐呢?她可以和玻璃门里倒映出的小姑娘交朋友,和她一起在幻想中的幸福王国里嬉戏;她可以与附近那个葱翠的小山谷谈天说地,因山谷里大大小小的回声而欣喜不已;即使在孤儿院,她也可以在无法入睡的夜晚幻想每个小朋友的身世,为他们编织一个个或幸福、或凄婉、或动人、或哀伤的故事。她是如此孤独却又如此充实,她是如此贫穷却又如此富有。

也许是上帝开始怜惜这个可爱又顽强的女孩,所以安妮才会阴差阳错地来到绿山墙的“家”。马修和玛瑞拉两人虽然更想领养男孩,却被活泼可爱的安妮所打动,留下了这个看起来古里古怪、说起话来没完没了的孩子。热情四溢的安妮硬是把平静的农场搞得鸡犬不宁:她兀自摘花装饰房间,为周围的花草树木、湖泊和小路赋予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初次见到德高望重、人人敬畏的里德太太,就因里德太太嘲笑自己的红发而毫不留情地指责里德太太“又粗野又冷血”,给自己留下“没教养的女孩”的名声;她常常在做事做到一半时沉溺于幻想,闹出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为此,她可没少挨玛瑞拉的训。这还不止呢。上学后,各种挑战更是接踵而来:她被偏心的老师当靶子惩罚,愤愤地退学了两个星期;她错把葡萄酒当成葡萄露来招待好友戴安娜,差点因此失去了自己最珍爱的朋友;她因男同学吉尔巴德嘲笑她的红发而大打出手,从此与他结下“深仇宿恨”;她被小贩欺骗,把绿颜料当黑色染发剂染发,最后不得不剃成光头;她在一个刻薄女生的挑衅下逞强爬上房顶,结果摔成骨折,卧床数月;她与戴安娜玩耍,却不小心跳到了巴里小姐的身上……不过,在这些层出不穷的闹剧中,安妮也在一点一点地成长。在玛瑞拉的坚持下,她向里德太太道了歉,学会了宽容和体谅;和戴安娜友谊的失而复得让她更懂得友谊的珍贵;而在和吉尔巴德如仇敌对战般的竞争中,她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她最后考上女王学院并拿到雷德蒙德大学的奖学金;虽然讨厌自己的红发,但被小贩欺骗的经历告诉她爱慕虚荣不可取;而骨折的伤痛则让她明白意气用事的悲惨后果;及至得罪巴里小姐时,她已学会勇于道歉,自己承担责任,让巴里小姐由衷地喜欢她。

安妮的惩罚范文4

做健康的不宽恕者

从古至今,我们素来提倡在为人处事中奉行宽容的原则。宽容在社会的逐步发展中被定义为了一种大度、一种涵养,甚至是一条行为准则――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小到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都应该遵循的准则。关于宽容的格言不胜枚举,例如“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甚至“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等等,无一不将宽容标榜成一种健康的心态与行为的美德。

打开电视,宽恕的场景便扑拥而来――长年疏远的母女相互拥抱不计前嫌,感情破裂的情侣热烈拥吻破镜重圆,被诬蔑陷害的政客大度宣布赦免闹剧的始作俑者――泪水纵横,温情满溢,专家学者再适时出面吟咏宽容是如何减轻伤痛增强自尊的,让人们没理由不相信宽容的好处。

这些画面当然没有什么错误――经历了人类智慧的检验后,宽恕确实可以被认为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行为能力。然而简单地将宽容当作“万能药”、或是待人处事的必然要求、亦或是唯一的道德标准,则就太过单纯苛刻,甚至有弊无利。如今,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挺身质疑这一广受推崇的“行为美德”,提出你完全可以拒绝宽恕你的爱人、父母、兄弟或是朋友,有时候拒绝宽恕才更利于身心健康。

虽然有智者的观点认为不宽恕其实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使自己在余生中都成为受害者;而古德亦有云“冤冤相报何时了”,以告诫世人要以宽容之心处世,但是心理学家发现许多身心健康开朗乐观的人却是些时常选择不宽恕的人。这就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不宽恕”的利处。

美国心理学家珍妮・莎弗归纳出主要的两类“健康的不宽恕者”:一是出于道德原因不愿宽恕的类群,对于他们而言,拒绝宽恕意味着说实话、追求基本权利以及反抗不公的遭遇;另一类脱离关系的不宽恕者则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无法与一个背叛者建立积极的内心联系――而这种内心联系是宽恕所必需的。这两类“不宽恕者”在原则上都并非反对宽容,相反的,他们本身拥有宽恕的能力,却不愿不分皂白地去宽恕。

出于道德的不宽恕

“在我的家庭环境中,宽容其实是对我心灵的伤害。”精神治疗医师桑蒂宣称道,“这意味着要认可我家人的所作所为,纵容他们否认事实,逼迫我自己作出牺牲。对我而言,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宽恕我哥哥才是种自我肯定的行为。”

儿时,桑蒂那个喜欢欺凌弱小的哥哥曾用螺丝起子刺穿她直肠,还在她的身上点火取乐,桑蒂的父母却对此坐视不理。“我父母所做的不过是将工具和火柴放在他够不到的地方,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训斥过他对我的所作所为。于是我哥哥依然我行我素做一些伤害我的事情,而我父母却要求我忍受,我母亲会说‘他不过是想和你亲近一些,只是他不知道怎么正确地表达’。她反复重申我哥哥的行为都是出于爱,让当时尚年幼的我非常困惑,不敢再对我所受的伤害进行辩解。”

毋庸置疑,父母可以影响孩子的整个世界。由于孩子尚不具备认清事实的能力,因此那些缺乏父母保护的孩子往往在思想上和生理上都会成为囚徒,他们不得不被迫认为那些看似是“恨”的行为其实是“爱”的表示。只有在成年了之后,他们才有能力让自己从多年的思想枷锁中解脱出来,而“不宽恕”则是他们此时可以诉求的手段。

为了保证家庭和睦,父母时常会无视一个孩子的刁蛮纵性,反而要求弱势的孩子“成熟一点”,而这些纯真、“优秀”的孩子也习惯了自我要求去接受不公平的对待,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理应遭受这般待遇,甚至将此归为自己的责任,难以辨别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

十年前,35岁的桑蒂终于决定直面反抗父母的不公,拒绝应答哥哥的电话。“我父母于是不停地指责说我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哥哥,还毁了整个家庭。他们长篇大论地要求我宽容谅解,却始终不肯承认哥哥对我造成的伤害。于是我给哥哥写了封信,清楚地列出了他曾经的所作所为,并明确地告诉他,在他承认他的错误之前我将拒绝与他来往。而他却在回信中大谈道德,说在那些孩时的斗争中――好像那些只不过是普通的小孩之间的打闹――他也和我一样受到伤害,而他现在已经不去计较那些过去的事情了,为什么我不能呢?”

自从收到这封回信之后,桑蒂就再不参加任何家庭聚会。“其实我哥哥在儿时做的那些事已经无关紧要,我真正无法接受的是他如今的行为和态度。”桑蒂解释道,“他从来都没有改变、没有成熟,并不断地为自己找新的借口来胡作非为。我确实应该宽恕他儿时的所作所为――这种宽恕是健康的,但是容忍他如今依旧不成熟的行为却是种错误。”

与传统提倡的宽容美德恰恰相反,对于一个无可救药的亲人,拒绝宽恕、拒绝联系才是有利于身心的态度。“我的不宽恕不但没有破坏我的自我发展或是我与他人的交往,反而治愈了我一直以来的伤害。”桑蒂说,“在我做出这个决定前,我总是很压抑,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从来都不清楚自己的权利,辨不清是非对错。”通常人们认为宽容能帮助精神健康、减轻抑郁,然而不宽恕却恰恰表达了一个人生存与生活的权利。

负责任的不宽恕者并非是一个反对宽容的人,以桑蒂为例,对于家人以外的人她依旧抱着宽容的态度,“在一段良好的关系中,即便偶尔发生些错误又能造成多大的伤害呢?如果那个人仍旧是值得爱的,那么宽容是自然而然的事。”分清值得的宽容与不值得的忍受,坚持自己的道德观,才有可能让一个孩子从家庭施加给他的痛楚中解脱出来。桑蒂对于真理和公正的追求使她最终拒绝了宽恕,也造就了她的自我意识。对于自己的决定,桑蒂毫不犹豫地表示:“我从没有一刻后悔过。”

许多宽容的拥护者否认有出于道德原因而不愿宽恕的类群存在,他们无法想象这些非正义下的牺牲者们如何可以在愤怒中抚平自己的伤痕。而事实上,这一类群的不宽恕者往往会出于同情或自身的需要而与他不愿宽恕的对象保持一种“有条件的联系”。桑蒂对于将其抚养长大的父母便采取了这样的一种态度,“除了在哥哥的问题上他们始终不肯让步之外,他们做了很多事情来挽回与我的关系”,因此在避开和哥哥的问题之外,桑蒂依旧和父母保持着联系,体验家庭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条件性不宽恕”。

脱离关系的不宽恕

来自最亲密的人的背叛和伤害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积极地面对,学会接受那难以忍受的伤痛。但是面对并不意味着宽恕。事实上对于许多人而言,放任自己的憎恨的情绪才能让他们的情感得以生存,除此之外,他们无能为力。

有时与难以容忍的亲人或密友断绝关系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痛苦。生物学家安妮对她的父亲就只有蔑视,“他是个自私的混蛋,他把孩子当成是他可以任意支配的东西。在我十多岁的时候,他曾说‘我可以对你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如果当时不是叔叔威胁说要报警的话,他真的会做的!”而对于安妮来说,她的叔叔才是她的保护者、导师,甚至是心灵伙伴。“是叔叔教会我如何思考,”她说。

安妮认为一味地盲从血缘上的联系而强行忍受那些所谓“亲人”的丑恶行为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安妮自己始终将她父亲称作“那个人”,当被问及她从父亲那里遗传到怎样的品质时,安妮一脸惊异,随后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没有从那个人身上遗传过任何的东西。我是我叔叔的女儿。”安妮的这一反应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拥有“坏父母”的孩子常常会将其他善待他们的人认作是“真正的”父母。

在适宜的条件下,人们有能力将一段伤痛的过去抛之脑后不再为其困扰。在安妮的事例中,与一个慈爱善良的叔叔一同生活,使她成功地从父亲造成的痛苦中逃离开。至于她的父亲,安妮并不刻意地去责备,而是选择从与其的关系中完全脱离出来。安妮很明确地承认父亲对她的整个人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根本无法相信男人”;同时她也坦白地表示她从来没有为是否要与父亲和解而困扰――“我从来没有觉得有任何必要要与他和解”。甚至在父亲过世时,安妮也拒绝参加了他的葬礼。

虽然朋友和医师都告诫说她这种不宽恕的态度最终会击垮她的精神,安妮却不以为然,“大家试图让我相信,如果我不和那个人和睦相处,我的内心会承受很大的痛苦,他们认为只有我宽恕了他,我的痛苦才能得到终结。而事实上我现在很好,我已经完全从和他的关系中脱离出来了,我并不需要宽恕他,他已经无法再影响到我了。”相比强迫自己接受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安妮的做法让自己的内心达到了更平和的状态。

在传统的观点中,是否宽恕的决定取决于伤害者的行为是否值得原谅,而只有当他们被认定是自取其咎时,受害者才能理直气壮地选择不宽容。而事实上,拒绝宽恕一个无情的父亲或其他背叛者完全是一个人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权利。不要迫使自己去喜欢那些根本不喜欢的人,这才是人性自由的表现。

正确的宽恕

安妮的惩罚范文5

【关键词】剧作理念;城市文化;对白;哲理;魔幻力量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30-01

伍迪・艾伦的剧作将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幽默和插科打诨的喜剧方式嵌入作品,将讽刺进行到底,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其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对生、死、爱、性、宗教、政治、文化、城市等主题的探讨,放弃了对类型片的戏仿,逐渐开始先锋化的电影实验,让影片更加内隐、深刻、多维。①

一、电影中城市文化的投影

在艾伦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他对城市的依赖,艾伦很善于解读一个城市及其文化。他指导的《曼哈顿》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纽约的热爱,黑白影调下的都市曼哈顿在伍迪艾伦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午夜巴黎》借主人公表达了自己对于雨中巴黎的热爱和向往。巴黎是流动的盛宴,主人公穿梭于两个黄金时代的盛宴中,找寻心灵的慰藉。《午夜巴塞罗那》里西班牙迷人浪漫的风景:青石小巷、建筑、西班牙吉他都是如此性感唯美,激发出对爱情憧憬的狂野气息。②艾伦把犯罪题材的《赛末点》安置在了伦敦,瓦解了我们对于高贵、古典、文明、时尚、人文的英国的美妙幻象。影片中贵族式的乡村生活和富贵式的城市生活跃然眼前,伦敦也充斥着阴暗、社会阶层的悬殊和森严的等级制度。③

二、电影中口若悬河的对白

艾伦电影里喋喋不休的对白风格自成一派。以大量对白作为推进故事进展和转折的手段,并且很多时候艾伦在指桑骂槐,讽刺他看不惯、不认同的事物。除对白外,艾伦频繁使用内心独白,加强人物表里不一的矛盾和纠结。以及一些插科打诨的笑话,名言警句都看似幽默,实则睿智机敏。“要是上帝能给我一点证明他存在的明确证据那该多好!比如说,给我在瑞士银行存上一大笔存款。”艾伦的这句话含沙射影,表达了他的无神论思想,对宗教对上帝的不接受和嘲讽。凡是只有靠自己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一味地寄希望于无形的神与上帝,是一种可悲的、无能的表现。

三、电影中亘古不变的哲理性

艾伦一以贯之的道德、爱、生活的意义、直面死亡等是他电影里面永恒的主题。《罪与罚》是艾伦巧妙“抄袭”陀思妥耶夫斯基而来,影片的主题就是片名,但结局是有罪的人没有受到惩罚,这似乎违背了常理和法律,可艾伦却用“好运比好心重要”解答了一切。④《开罗紫玫瑰》中探讨的哲理是爱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导演让厌倦生活的女主人公获得两段爱情,分别来自虚拟和现实两个不同的世界,当女主认清了两个世界的差异时,现实重重地扇了她一巴掌。女主被打回原形,她对生活和爱情的感悟何尝不是常人所感。

四、电影叙事结构中的魔幻力量

在《开罗紫玫瑰》《午夜巴黎》自由的叙事时空下,主人公带领观众穿梭于不同的时空,让观众感受到了艾伦的魔幻主义力量。艾伦的魔力和神化叙事给人温情、细腻之感。⑤《开罗紫玫瑰》中银幕中的男主角走出银幕到现实世界和女主人公塞西莉谈恋爱。《午夜巴黎》里吉尔・彭德穿越回上世纪20年代和伟大的艺术家们结伴穿梭于巴黎里流动的盛宴。《安妮・霍尔》中,安妮的灵魂从床上爬起来和埃尔维对话。这些魔力场景从不以震撼的视觉取胜,全都是娓娓道来的模样,缜密温柔地向观众讲故事,让人忽略了不切实际的幻象,努力感受到主人公的悲欢离合。⑥

五、结论

好莱坞剧作的出发点基本是市场销售观点,换句话说就是由市场牵着鼻子走。鹤立鸡群的伍迪・艾伦则对市场的牵制视而不见,无论票房惨淡还是火爆,都阻挡不了他每年一部作品的进度,这些作品也都是绝对服从其内心,充分展现其个人风格,呈现出了其强烈的个人创作风格和剧作理念。这无疑让人在学习和研究剧作之际有更多的参照和思考,只有灌注内涵、文化、历史以及创作者鲜明的风格的剧作,才能在银幕上脱颖而出且流芳百世。

注释:

①Lulu.解读伍迪・艾伦的8个关键词[J].电影文学,2003(9).

②袁萍.现代电影的城市书写――从伍迪・艾伦电影看城市影像符号[J].南昌大学学报,2012(6).

③⑤李媛媛.论伍迪・艾伦的电影艺术[D].重庆大学,2010.

④李欧梵.伍迪・艾伦和陀思妥耶夫斯基[J].书城,2006(7).

⑥李媛媛.游走在神化影像系统边缘的电影――评伍迪・艾伦的电影[J].2010(3).

参考文献:

[1]汪流.电影编剧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蹇河沿.编剧的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3]赵t斐.浅析“话唠”电影的特点[J].文史艺术,2014.

安妮的惩罚范文6

她是一个懦弱的,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是一种没有羞耻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一种美丽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可是,当她疯狂之后,为爱情所忙碌,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让人困惑和不解。

在这场与列文、吉蒂、卡列宁、渥伦斯基等人的多角恋与各自婚姻的爱情的对比下,安娜无疑是可怜的,她选择独自承担了无望爱情的全部后果。列文无疑是成功的。他在婚姻的道路上,窘迫,失落过。但是经过蜕变,与自己心爱之人喜结良缘,并接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米佳。而安娜与渥伦斯基婚外情,是最让人所不齿的。他们有了在自己罪恶的结合下的牺牲品:女儿安妮。

其实,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别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条极端的路,没有自制力其实是种可怕的东西。嘴上说着,我可以压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却不这么想。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明明是来促成渥伦斯基与吉蒂的婚事,却将自己搭了进去。表面上,压抑着,那真实,又是什么?因为自己成为了导火索,所以引发了后来的一切。渥伦斯基的逐渐冷淡和抛弃,卡列宁的渐渐折磨、后来的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卧轨自杀。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心中的自制力不高。这是一场悲剧,由她亲手导演,演员最后全部走光之后,又由她自己,最后终结。

这部以死亡而收场的戏剧性悲剧,却成就了安娜·卡列宁娜的形象。这种对自己婚姻不贞,背叛家庭,抛弃自己的儿子,又担心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厌恶和不耻的。私通在上流社会并不少见,可是少见的是,安娜·卡列宁娜的勇于承认,虽然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被上流社会抛弃。但是,在这种列夫·托尔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写下,安娜·卡列宁娜的缺点,也正是她的闪光点所在。这突出了一个叛逆的女人,和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形象。这句话有褒有贬吧,可是谁又去管她呢?在婚姻中,上流社会对待不贞夫妻的惩罚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变态的宽恕,对安娜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无形的压抑感。安娜在别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却是光辉的,作为一个对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铁轨上的一卧,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也许正如现在的人所说: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很少有人有勇气去自杀。

“真不愧是个卑贱的女人,连选择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贱。”公爵夫人鄙视的说。其实我认为不然,她并没有权利去评判,真正的评论权,是掌握在当事人的手中。

安娜·卡列宁娜,总体来说,是一个怯弱而又勇敢的人。可以说,最后的卧轨,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站起来,却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