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和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和人范文1
小区狗事:有人喜欢狗就有人反对狗
居住在济南历下区的常女士遛狗回家后,小狗出现呕吐症状诊治无效死亡。医生断定,小狗是吸闻了“吸入性毒鼠强”。
这个小区先后有十余只宠物狗出现了类似的中毒情况。“有人喜欢狗,就有人不喜欢。物业不管,警察不理,只有这种方法能让家里怕狗的小孩得到片刻安心。”
人类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动物,非狗莫属。从看家护院到协助打猎再到当今空巢、单亲、晚婚、丁克、同性家庭的情感补缺,狗类已经超脱普通动物,成为介于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第三类生物。
然而对不养狗,或对有齿长毛生物心存恐惧的人来说,狗狗的原始性无疑和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狗狗们在草坪上欢跃时,行人却在路边擦鞋底的狗屎;有些小区虽明令禁止猫狗上电梯,但当狗主人笑问“他们不怕狗吧”,话音未落人狗都已进入梯内,电梯里的人怎么办?
由此,人和狗的冲突升级为人和人的冲突。
退休的张女士每天下午五点会定时下楼遛狗,不巧这一天隔壁王先生接外孙放学回家,刚到小区门口,张女士的狗猛地冲出来扑向王先生的外孙。虽然狗只是为了表示亲近,但却吓得孩子哇哇大哭。王先生气急败坏,说了些脏话,并扬言再不把狗拴上,就一脚踢死它。
张女士表示很委屈:自己的狗从来没有伤过人,即便狗有过失,也不能这么不留情面。事实上,张女士的丈夫和王先生是熟人,况且还是邻居,因为一条狗,两家心生芥蒂。“连我自己都不舍得骂老婆,竟然让别人骂了”,张女士的丈夫很气愤。
因狗引发的官司正成为城市管理者头疼的课题。据山东省疾控中心统计,济南每年被狗咬伤人数达2万以上;而法院接手的宠物纠纷事件也逐年攀升。人与狗的冲突只是表面现象,更深的冲突在人与人之间展开。
志愿者们的千里追踪:“狗权”之外,是人权的较量
今年5月10日,在乌鲁木齐市一汽车4S店门口,因流浪狗“小黑”吓到自己孩子,市民王某一气之下用木棒将小狗的嘴打歪。次日,此事见诸媒体引发“爱狗人士”轩然大波,王某遭到人肉搜索。12日,近50名来自新疆、上海等地的“爱狗人士”在约定地点围住王某要求其向公众道歉,“爱狗人士”怒火也波及王某父亲,王某汽车也被踩踏。
狗权面前,人权无存。
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意味着看家护院,更是一种精神伴侣。爱狗的人发起各种爱狗组织,其中包括救助站、医疗站、禁食狗肉、防止打杀狗类。
近年来,爱狗人士高速公路拦车戏码屡屡上演。2011年4月16日《京华时报》相关报道里有这样一段话:“运狗货车司机说,‘一辆奔驰轿车行至高速途中多次别他的车,差点都撞上了。’担心发生意外,他只得停车。”
这就形成了有关“人权”的三角链。一方面,运狗车的很多狗属于私家犬,或偷或盗不得而知,这也成为爱狗人士怒火中烧的几大原因;另一方面,爱狗人士既没有拦截车辆的权利,也会因逼停运狗车而威胁司机的安全;再一方面很多屠宰厂拥有合法执照,爱狗人士的行为涉嫌妨碍他人交易自由。
许多涉狗问题的讨论区,最终都会变成两大族群之间以键盘和鼠标为武器进行血肉拼杀的战场。 “金华湖头狗肉节事件”和 “玉林狗肉节事件”,都最终演化成了两派族群之间的自由搏击。“狗权”之外,人权已经风雨飘摇。
养狗的是人,吃狗的是人
中国出台了很多关于狗的治安条例:出行必须套上狗绳;不得随意大小便;禁止宠物出现的场所。与其说是给狗制定的条例,不如说是给人制定的条例。狗,没有正误意识,一切自在人心。
狗因人进入城市,它是动物族群的一个异类。人宠冲突远没有结束,如何给城市宠物建立福利机制,这不仅涉及主人的幸福感,还波及人与人的社会情绪。
同时对待狗的态度,也是两种生活方式和两种文明观念的争论,说到底是:人应该怎么生存,人为了什么而生存的争论。
电影《狼图腾》驰骋影院80多天,6.97亿的票房足以印证11年前同名小说的畅销盛景。人们掏小狼崽摔死来控制狼的数量、下乡知青圈地建造新的营地、无良商户偷陷在雪洼属于狼的黄羊、用炸弹炸狼……在这部关于狼的记录中,狼是懂知足明进退,刚直贞烈的生物。短视而又利欲熏心的,却是食物链顶端的人类。6年前卖座的《阿凡达》,同样表达着这种思想。
动物和人范文2
二、知识结构图
三、易错点归纳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例1】(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错因分析】误认为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以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不需要能量。
【解析】神经元可进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均需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是由于K+大量外流,K+外流消耗ATP,D项正确。
【答案】B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例2】(2016・全国Ⅱ卷・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_____________ 。
【错因分析】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教材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没有记住“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属于神经递质。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乙酰胆碱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
【例3】(2016・全Ⅲ卷・30)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上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不能对本题的图像进行识别,不能进行图文转化,导致解题语言表述不当。本题第(1)小题考查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主要激素的分泌情况,只要掌握了血糖调节的过程就能够作答。第(2)小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从题目中获取有用信息(如酮体的来源和特点)的能力,只要认真审题,也是不难作答的。
【解析】(1)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在进食后则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升高。(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糖浓度降低,在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为保证机体代谢中所需能量的供应,脂肪代谢会增强,导致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著升高,且酮体的酸性较强,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pH下降。
【答案】(1)高 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在进食后正好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四)水盐平衡调节
【例4】(2016・全国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分析水盐平衡的具体调节过程,从而导致本题选择错误。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A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B项错误;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项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
【答案】B
【知识归纳】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五)免疫调节
【例5】(2016・全国Ⅰ卷・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错因分析】不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不会将这一信息与所学特异性免疫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不能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建立联系,不能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导致答题错误。
【解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据此并结合题干“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免疫功能下降,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大量分泌抗体,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归纳】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四、重难点归纳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知识讲解
(1)图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若神经纤维的中间某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如下图中ab和ac)。
(3)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①局部电流方向:
a.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b.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②兴奋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③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易混提醒
(1)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和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都是顺着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均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膜两侧的零电位出现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
3.典例分析
【例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K+从细胞膜②侧向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向②侧移动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解析】根据糖蛋白可判断出,②为细胞内侧,①为细胞外侧。a点时为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通道开放,不断从内侧向外侧移动,A、B两项正确;bc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C项正确;b点时,电位差为0,膜两侧电位相等,D项错误。
【答案】D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知识讲解
(1)突触类型,如下图所示:
[・] [・] [(轴突―胞体型)][A] [・] [・] [(轴突―树突型)][B]
(2)突触结构,如下图所示:
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内含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
(3)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
(4)鞯萏氐悖旱ハ虼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典例分析
【例2】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B.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C.在b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解析】图中a是突触小体,b是下一神经元,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受体特异性识别的神经递质,A项正确;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项错误;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项错误;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D项错误。
【答案】A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
1.知识讲解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是抑制血糖的来源和促进血糖的去向。
③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但它们只能促进血糖的来源。
(2)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①神经调节:
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感受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
②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能够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级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③反馈调节: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a.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
b.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2.典例分析
【例3】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题图分析可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了血糖调节,A项正确;甲表示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乙表示胰岛A细胞,能产生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B项正确;甲可作为效应器,接受释放的神经递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C项正确;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岛素,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D项错误。
【答案】D
【例4】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缺碘时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B.若③含量低于正常值,则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①和②
C.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D.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解析】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A项正确;若③(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则通过反馈作用,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①和②减少,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C项正确;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D项正确。
【答案】B
(四)体温平衡的调节
1.知识讲解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2)调节过程:
①寒冷环境:
②炎热环境:
2.易混提醒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仅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3.典例分析
【例5】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主要依靠皮肤和汗腺散热,A项错误;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完成对体温的调节,B项正确;d途径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C项正确;体温调节过程除存在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D项正确。
【答案】A
(五)水盐平衡的调节
1.知识讲解
(1)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
(2)水盐平衡的过程分析:
①神经调节:
a.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b.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c.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感觉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②体液调节:
a.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
b.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
c.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2.典例分析
【例6】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后叶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分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水分重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使尿量减少,B项正确、D项错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项正确。
【答案】D
【知识归纳】对机体稳态中下丘脑功能的分析
动物和人范文3
2、 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3、 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
4、 开展资源监测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物的必要步骤;
动物和人范文4
小时候,我们跟父母学习说话。长大后在学校认字,写字,读书和练习编写对自己和他人都已构成完整意思的句子。
千百年以来,这种人类彼此能“沟通”的话语被称为语言。
动物之间也能沟通
过去,大家对动物的习性知之甚少,以为只有人类才能沟通。今天,人们知道许多动物彼此之间也能交流。它们相互呼唤,相互通报险情和转告哪里能找到食物。有的动物发号施令,其余的唯命是从。为此,它们或吼叫和咆哮,或低声嘶鸣和不停地蹦跳,或相互做鬼脸和示意触摸。
动物之间确实存在信号密码,有的还相当复杂。毫无疑问,它们不可能像人类那样使用分音节的单词,它们不会“说话”。然而,你们将了解到它们也需要沟通,它们有完全属于它们自己的交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动物之间怎样沟通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斑马为求生存,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灌木丛在摇曳,一个非同寻常的声音,一丝异常的怪味……这对斑马说来都是信号。领头的斑马严密监护着马群。马群中有一头斑马突然停止吃草,昂首远眺,这标志着危险近在咫尺,大祸即将临头。这时稍有风吹草动,整群斑马就会撒腿飞跑。
其他食草类动物,像非洲大羚羊之一的牛羚,经常同斑马在一起吃草。牛羚和斑马生活习性不尽相同,但它们和睦相处,一有危险征兆,彼此互通情报。
雌狮子们在捕猎斑马时,清楚地知道斑马一刻不停地在警觉地聆听和嗅闻,一旦被它们发觉,马群就逃之夭夭。雌狮子们在接近斑马时,是无法用吼叫声交流情报的,它们必须肚子紧贴地面潜伏在草丛中,不能发出丝毫的声音,也不能让斑马嗅闻到气息。然后,它们瞄准同一只猎物,群起而攻之。
为什么雌狮子们不会搞错猎物呢?道理很简单,它们事先已经悄悄地互通信息了。它们在接近猎物时,彼此用眼神示意,尤其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指挥捕猎的那头老狮子。它的一举一动,它潜伏在地面的姿态和尾巴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向凶猛的猎手们发出的信号密码。因此,一旦老狮子发起攻击,其他雌狮子紧随其后,追捕同一个目标,绝不会张冠李戴。
沟通是为了生存
野生动物必须聚精会神地静听、嗅闻和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这既是为了寻找食物和发现危险信号,也是为了识别其他同类和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
有些动物是离群索居、单独生存的。这些动物的语言往往不太复杂,它们使用语言通常是为了排斥其他动物或寻找伴侣。
成群结队或拉家带口地生活的动物则需要有较好的沟通。因为稍有闪失,就会全体遭殃。这类动物掌握的语言一般较复杂。
五花八门的语言
显而易见,我们人类的语言首先是说出单词,然后组成句子。我们使用嗓子和嘴,也使用耳朵听取他人的叙述。我们用视觉来审阅或观察他人的姿态和表情。有时,我们通过触觉来沟通,如握手和拥抱。而嗅觉和味觉能使我们辨别某种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
动物不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拥有上面所说的5种感觉功能: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和视觉。通过这些感觉功能,动物可以识别同类并与之沟通。
敏锐的听觉
有些动物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听觉来沟通信息,我们称为“声响”的语言。
鲸能在海下相隔数千米处彼此听到。森林中的鸟类通过叫声而彼此相认。蝉是通过爪子摩擦身体而传送语言。有些动物甚至能分辨出我们人类觉察不到的声音。譬如,鱼类能“听到”很远地方的水的颤动声,它们没有耳朵,但全身布满串联成行的探测器,即“侧线”。正是拥有了这套系统,鲨鱼可以确定某条在数千米外挣扎的受伤鲨鱼的位置。
善于嗅闻和品味
嗅觉和味觉是动物惯常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两种感觉器官。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蚂蚁是通过味觉和嗅觉而彼此辨认的。某些蝴蝶在相隔几千米之外就能相互感觉到。鲑鱼是通过品尝水的味道而找到它诞生的河流的。狗在树下撒尿,散发出让其他狗能够辨别的气味的信息。自然界很多动物都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通过气味而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本身即是种语言,我们称它为“化学”语言。
动物的视觉
动物也通过视觉和“动作”语言来交流信息。不过,只有在它们相互对视时,彼此才能发现对方的动作和脸部的表情。大多数情况下,动物使用这种手段是为了赶跑敌人和求爱。你们将了解到,动物还通过动作语言向同类指明寻找食物和贮藏食物的道路。一些色彩斑斓的动物则往往以色彩为有效手段,让对方认出自己或把潜在的敌人吓跑。
动物语言的学习
“声响”语言、“化学”语言、手势及面部表情等,动物是如何学习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呢?多数动物认知同类语言的能力与生俱来,无须在后天进行学习。比如,幼狮天生懂得大声咆哮、亮出利齿去吓唬别人,它们拥有天生的语言,这被称为“先天语言”。你也会在猴子那里见到这样的场景,就像我们人类学习说话一样,小猴子处处模仿它们双亲的行为,循序渐进地掌握表达的方式,这被称为“后天语言”。
动物和人范文5
走着走者,突然听见“呜…呜…”的声音.咦,是谁在哭? 走过去一看,惊讶极了.哦,原来是只会说话的小青蛙在哭. “小青蛙你哭什么呀?”我同情地问道“是不是你的家人被我们人类吃了?”小青蛙“恩”了一声,直诉苦:“你们人类怎么这么残忍,竟把你们的朋友,你们的恩人,当成营养的美食给吃了,真是忘恩负义呀,人类这样做只会得到报应!”我问“青蛙肉不是营养很高吗?吃青蛙肉还可以长高呢! 为什么不能吃?怎么会得到报应呀?”小青蛙说“你们人类把我们吃了,不仅对农作物有害,对自己也不好呢!我们青蛙是食庄稼的天敌为主,我们被你们吃了,害虫们就会非常猖狂的破坏农作物.这样一来,农作物就会被毁,人类也就没有基本食物吃了,这难道不是害处之一吗?还有我们青蛙的冬眠是在泥土里度过的,历时半年多。复苏后,其体内带有多种病毒细菌,虽经烹制也不能完全消除。而且现在庄稼施用农药、化肥较多,我们青蛙常吞食带有化肥农药的害虫。人再食用之,农药残毒又会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再说我们青蛙体内还藏有一种叫双槽蚴虫的寄生虫。人吃了带虫的青蛙后,双槽蚴虫便寄生于你们人的皮下和肾脏周围,产生一种使这些组织局部浮肿或脓肿的液体。如侵入眼球里,可引起角膜溃疡,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导致失明。难道这不是报应吗?”我顿时醒悟,并答应小青蛙把这些知识告诉人类,让人类停止对青蛙家族的伤害.
青蛙的事解决了,我又接着往前走.来到一片森林,看到这森林里的树木被砍掉了许多.一会儿便下起了暴雨,山上因为没有绿色植被的保护,爆发了山洪,我急忙向远处逃去.我终于意识到了人们乱砍乱伐的罪恶,决定从此以后一定要保护绿色植被,多种树,以免再次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我逃呀逃, 终于逃到了海边.此时,天已经转晴了.突然海里传来“咳…咳…”的声音.我疑惑不解,难道水生物也会咳嗽?于是,我朝大海问道:“谁在咳嗽呀,要不要叫医生?”海面上顿时出现了许多的鱼儿,她们痛苦地说道:“唉!我们真是太不幸了,你看我们鱼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被你们人类污染成这样了,还好意思问.”我听了鱼儿说的话,顿时想到了人们污染水源和人们爱吃的生鱼片、烤鱼、泡椒鱼头、酸辣鱼、鱼翅……还有我狂爱的水煮鱼、酸汤鱼,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是不折不扣的“鱼Fans”。可我们吃的鱼难道也是生活在这被水银污染的水里吗? 不会吧,那鱼类本身含有大量非常有益的营养和脂肪,还有它那强化心脏血管系统的好处全都被水银的毒害瓦解了?我们人类岂不是成了罪魁祸首和最大的受害者了,真是自作自受哟!看来真得引起重视咯.不知怎么的,鱼儿竟说:伙伴们,把他拉下来.让他尝尝在这污染后的水里的滋味.”说完,一群鱼儿扑向我.把我吓醒了.
哦,原来是个梦呀.刚才可真把我吓了一跳,总算是有惊无险.我总算是深刻的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了解到了破坏环境的严重性.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保护环境,让那些因环境破坏而发生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人间!
指导老师:郭晟嵩
动物和人范文6
关键词: 《玻璃动物园》 话轮转换 人物性格 框架
一、引言
Simpson(1997:4-5)认为当代文体学通过文本分析探讨语言结构与功能,是对语言应用的研究,对文学批评和语言研究都具有探索性价值。近年来,戏剧文体学将语用学与话语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将其理论应用于戏剧批评中,这一门新兴学科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余东明、杨雪燕将戏剧文体学中语用学与话语分析结合起来所涉及的范围概括为: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前提、指称、话语角色类型及其转换、语用模糊、语语分析的话轮转换等。余东明认为话轮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范畴常常被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本文借助戏剧中分析人物对话的话轮分析框架,经过笔者稍改,从话轮的角度对田纳西的《玻璃动物园》中的三个对话片断进行分析,揭示剧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二、话轮分析框架
有关话轮转换的定义层出不穷,但大致表达了同一意思,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轮流说话。戏剧对话的话轮交替与日常会话虽不同,它是由剧作家预先安排好的,但这并不防碍话轮转换机制对其所起的作用。Herman(1995:91)的观点是:“戏剧艺术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在于人物如何选择对话人,以及在一段戏里如何策略性地安排发言权和分布话轮。”通过话轮转换机制在戏剧中的应用,可以对人物性格作更深入的透视。
李华东、余东明(2001)从定量角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话轮分析框架对戏剧进行研究。这一分析框架大体由五个方面构成,为更适合于文本的分析,本文将他们的分析框架进行了一定的简化:1.话题提出和控制情况。一个剧本中通常包含许多话题,这些话题常常被剧作家用来体现人物性格,一般来讲经常提出话题且一直控制话题者占上风或能引起别人关注。2.话轮长度。话轮的长度不仅在剧外影响着观众的注意力,在剧中剧作家也会用来体现人物性格。余东明从定量角度出发认为由于话轮长度和字数存在着正比关系,因而按照字数计算话轮长度较为科学,可以将话轮长度用话轮字数来显示。3.话轮类型。发话和反应。4.话轮控制策略。①前置语列,②限制话轮长度的语用策略,③利用副语言特征控制话轮,④打断,⑤独白。话轮打断和独白现象在戏剧中的应用很好地突出了剧中人物的关系和性格,往往读者或观众会对独白者抱有一种非常同情的态度。
本文利用修改后的话轮分析框架对《玻璃动物园》中的三个对话片断进行分析。
三、利用修改后的话轮分析框架进行定量分析
《玻璃动物园》这一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温菲尔德一家住在一幢大楼的后部,属于当时美国的中下阶层,父亲温菲尔德先生曾是电话公司的职员,十六年前辞掉工作抛妻别子,远走高飞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母亲阿曼达・温菲尔德太太是一位身材矮小、充满活力、心地善良的南方妇女,独自一人把一双儿女抚养成人。她对过去的一切总是念念不忘,一有机会就要把自己当年在蓝山当姑娘时众人追求的盛况搬出来,唠叨个没完。大女儿劳拉身患残疾,性格敏感、自卑、害羞、孤独,像她收集的玻璃动物一样脆弱不堪。小儿子汤姆在一个在鞋店仓库工作,他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渴望像父亲一样去远方冒险,然而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因为目前家里的日常开销主要都是由汤姆拼命维持、苦苦支撑的,他不忍心抛下苦命的母亲和姐姐,但是又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因而总是陷入焦灼、苦闷、无奈、矛盾、痛苦的旋涡之中,但最后汤姆还是同他父亲一样踏上了一条漫漫无期的不归路。
以下对文本三处地方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列出,以便一目了然。
下面一段话发生在第六场中:
阿曼达:(装出腼腆的微笑,摇晃着她那女孩子式样的卷发)唔,唔,原来这位就是奥康纳先生。
……
阿曼达:亲爱的,你去问姐姐晚饭好了没有?你知道晚饭是你姐姐一手办理的!告诉她,你们两个挨饿的小伙子在等着吃哪。
这段话发生在汤姆在母亲阿曼达为妹妹劳拉物色对象的要求下将吉姆带回家,阿曼达首次见到吉姆时发生的一段话。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这一段话中,阿曼达所说的话几乎占了总数的全部,最后在汤姆的打断下才回到了现实而中断了其独白。话轮数量是控制发言权的一种指标,但并非唯一指标。在会话中有人虽然发言次数很少,但说话时间很长,于是他有可能是最引人注目的。无论是从话轮数量上还是话轮长度上阿曼达都占绝对优势。阿曼达在与吉姆的首次会面时便絮絮叨叨一大堆,尽管是与吉姆讲话却没让吉姆有插足的余地,同样,其讲话期间有两次发问也并没等到他人回答而自顾自地讲下去,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且最后当汤姆提出晚饭话题后,此话题被阿曼达控制了。显然,阿曼达这样做是为了吸引吉姆的注意力,即使她知道吉姆是儿子为女儿所物色的对象,她还是抑制不住怀恋过去那充满鲜花与浪漫的时代,那有着十七位少年在同一个下午向她求爱的时代,这使她又回到了当年,为了令男士赏心悦目,得使出浑身解数,尽量仪态万千,如阿曼达的副语言特征――微笑,摇晃卷发,所有这些都使她陷入了现实与过去的矛盾之中,让读者又不禁对她产生同情之心。
下面一段话发生在第七场中:
阿曼达:灯灭了,先知在哪里?哈哈!奥柯纳先生,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
吉姆:没有,夫人,我看所有的保险丝都是好的。
这段话发生在晚饭刚刚结束,屋子里的灯光突然灭了时。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如上一段对话一样,阿曼达不论是从话轮数量上还是长度上都占绝对优势,独白就有三处,且话题都是由她控制的,阿曼达不断对吉姆提出发问,又不断自答,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可见其在此对话中多么地活跃。
阿曼达,作为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的南方种植园主的女儿,曾享受过生活的悠闲与富裕,有着浪漫与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念。同时,在内心深处她又受到严格道德准则的约束。因此,她认为女性必须举止风雅,谈吐得体,具有仪态万千的大家风范。她的份内职责之一就是令男士赏心悦目,从而使她对男子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然而现实中的阿曼达却无情地被丈夫抛弃,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无奈,她孤身一人将一双子女抚养成人,含辛茹苦,生活的贫困与枯燥使她身心疲惫。于是她不断地怀恋过去,寻找生活的慰藉。那曾是个充满鲜花与舞会的时代,是个有着17位翩翩少年在同一个下午向她求爱的时代,这种对过去岁月的刻骨铭心,无时不刻地融入现实生活的全部,体现在其行为处事的每个瞬间。
下面这段话发生在七场中:
吉姆:劳拉,你好!
……
劳拉:不要,谢谢你!
这段话发生在饭后吉姆进了劳拉的房间与劳拉单独相处的情况下。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吉姆此时的表现与跟阿曼达相处时的表现相反,吉姆控制着整个局面,在话轮数量上和话轮长度上占绝对优势。而劳拉不会主动发话,唯一一次的发话也是在没听清吉姆讲什么,且其话轮长度很短,一次话轮仅数个字,最长也只有六个字。这种说话的能力让人不禁将其与一个刚刚学说话的小孩相提并论。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吉姆多次运用话轮控制策略,如前置语列的运用来引导劳拉开口,又利用副语言特征如两次“笑”缓解劳拉在与陌生人相处时的紧张不安。由此可见劳拉非常内向与自卑,她选择了逃避生活,逃避现实,蜷缩到自己的玻璃世界中。假如劳拉不是那样的顾影自怜,不是那样的消极避世,生活本应充实美好。而性格使然,劳拉是生活的弱者,同其母亲一样是命运不幸者。
四、小结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利用修改后的话轮分析框架对《玻璃动物园》剧中的三个对话片断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剧中两位女主人公――阿曼达和劳拉的性格特征。
这一话轮分析框架并非完美,也并非是用来分析人物性格的唯一途径,其自身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话轮长度的计算只是按照字数来计算,排除了实际情况和一些特殊语境,显得有些牵强。
戏剧作品的分析多种多样,话轮分析只是其中一种,且有待改进。根据戏剧文本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仍是一条长远而崎岖的路。
参考文献:
[1]王虹.戏剧文体分析――话语分析的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虹.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南璐.玻璃动物园[J].当代戏剧,2004,(04).
[4]东秀.玻璃动物园译文.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5]李华东,余东明.戏剧文体学的话轮转换量化分析方法.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6]李华东,余东明.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26-301.
[7]Herman,V.Dramatic dialogue and the systematics of turn-taking. Semiotica,1991.83.1/2: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