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范文1

因为: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个性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是统一的,重要的是,教学时间是统一的。这样,对某些学生来说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目标。因此,让程度、能力、学习速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孔子说,“因材施教。”其“材”不一,其“教”也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为所有的学生制定同一个目标,势必会使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项目一般分为语音、词汇、交际用语以及对课文的要求。教学目标一般为熟练、理解、四会要求等。如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课本第86课中,教学目标为熟练应用词组和交际用语6个,理解、熟悉课文。这些教学目标应在一课时内完成。而英语的特点是熟练和记忆,其过程都需要时间,因此,在45分钟内按此目标来规定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充分利用一课时是可以达到的,对学习能力差些的学生来说,即使完全利用一课时,要完成所有这些目标也相当困难。在达标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因要顾及的东西太多而最终无一能够达标。一旦这些学生忙碌一节课之后无所收获,将会使他们丧失信心,长此以往,将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彻底放弃。

相反,在第89课中,教学目标为四会生词3个,三会生词2个,熟练掌握句型1个。这个目标对能力差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基本可以达到,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就很富余了。长此以往,将产生轻慢心理,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发掘学生的潜力,失去培优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为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并学有所得,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目标。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为依据,将全班分为强、中、弱三组,在课堂上明确告诉三组学生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上述第86课,我要求强组学生完全达到所有目标,中组学生熟悉课文、四会生词6个,弱组学生只要求三会所有生词,理解课文大意。这些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用一课时都可以达到,时间既不局促,也不很宽裕。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明确自已能够达到的目标,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并且会因教师的理解和信任而产生学习动力。第89课,我为强组学生制定的目标不仅是生词和句型,还要求他们能够自已造句,做出类似的句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有所得,努力之后有所收获。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妨按学生的能力适当提高或降低,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耕耘收获的快乐,从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范文2

关键词 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教育目标及相关概念辨析

通过比较《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以及《教育学辞海》等多家看法,归纳其一致之处,教育方针就是由国家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其依据是政治、经济的需要,为的是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等同于狭义的培养目标,即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或培养标准;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即教育想要大大的结果。三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1 三者的区别

教育目的比较抽象,实际上是理论术语,不由国家或政党来规定,而要由理论界探讨以求共识,因而具有不可操作性。

教育方针高度概括,是工作术语,由国家和政党规定,体现国家和政党的意识,直接面向教育实践、面向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但无直接的衡量指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和分解,也是工作术语,由国家规定,并具有更进一步的可操作性,有直接的衡量指标,如人才培养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结构目标等等。

1.2 三者的联系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理论表述,实际上就是确立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直接理论前提,教育目的的任何不科学、不完整必然带来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不科学和不完整。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操作定义,它本身取决于教育目的的深度和广度,而它的实际操作将产生对教育目的的反馈。

教育目标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相对来说是教育方针的操作层面,更是教育目的的操作层面,其具体执行结果有助于直接检验教育方针是否切合实际,判断教育目的是够正确科学。

基于以上辨析,我们认为,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从国家跨度上,对教育方针的比较都比对教育目标的比较更加宏观、有效,更具有反思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2课程目标

2.1 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是现代课程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

2.2不同科目间课程目标的比较(见表1)

分析原因:

(1)生物、物理与化学三门学科都隶属于自然科学,在课程改革后其课程总目的是更加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学科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实验,在科学方法、问题判断、文化素养素质方面得到训练。所以物理和化学的课程目标在三个维度上是: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物科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课程目标或课程目的上当然也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从现象到本质,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所以,生物学课程目标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所以在高中阶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在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和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而非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这点值得注意。

(2)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大都是生物学现象和事实,生物学概念(包括原理法则规律、理论等),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和能力,并形成一些至关重要的观点和态度。所以,对于生物科学的学习时课程标准对于知识这一维度更多的要求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3教学目标

3.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的统称。是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实现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障。

3.2教学目标的功能

其一,导向功能;其二,控制功能;其三,激励作用;其四,中介功能;其五,测度功能。

3.3教学目标表述的方式

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3)行为条件: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

(4)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4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一旦确定后,基本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教学目标要依据学习情景、学生水平及个性差异不断进行调整。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每门具体的课程,而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加具体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宝安.“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区别和联系[J].江苏教育研,1992(4).

[2]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课程标准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走进新课程丛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教学目标范文3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人教版《用字母表示数》在例题安排上具体如下:

例1主要解决用字母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数;

例2解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使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和优越性,并感悟到字母不但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而且可以表示一般的数;

例3则是重点教学怎样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怎样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求值;

例4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

在课时安排上,将例1、2、3划分为第一课时,例4划分为第二课时。

基于此,我将本课第一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如下:

1.知识技能:

(1) 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数;(2)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方法;(4)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过程方法:

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意识,发展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初次实践与质疑:

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我进行了第一次教学。但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孩子们在前半节课还是兴致盎然地体验着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后半节课却发现,在简写及代入求值技能掌握上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教学时间怎么也来不急,以至于到后来变成了赶鸭子上架,练、写,再练,再写,丝毫没有了学习的快乐。到头来,学生非但没能完整地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需要掌握的简写、代入求值的技能也是掌握得一头雾水。

为什么我根据教材的安排制定的教学目标却与实际达成目标相差甚远?学生学得那么着急,那么困难,是不是我的教学目标制定上存在问题,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教材这样划分课时是不是有它的弊端所在?

思 考:

作为《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我要留给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有过用字母表示数的模糊表象,但不完整,更谈不上深刻。作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应该带学生完整地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进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发展符号感。

用字母表示数实现的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重点渲染的;而代入求值,根据公式计算某一具体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则是一个特殊化的过程,这其中还包括一定的书写格式与要求。一会儿要让学生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一会儿又要让学生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对于短短40分钟的数学课堂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显然,我的教学目标看似面面俱到,实际却是纸上谈兵。教材的课时安排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基于以上考虑,我大胆调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在课时安排上,将例1、2、4划分为第一课时,例3划分为第二课时。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经历和理解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般的数——一定范围的数——数量关系一过程上,初步掌握简写方法。

2.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意识,发展符号感。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把理解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和数量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第二课时作为一节练习课,并重点训练代入求值的方法。

再次实践: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再次对第一课时进行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顺着学生的认知,由生活中的字母表示的是缩写的含义迁移到数学中的单位名称的字母也是缩写得来的,话锋一转:字母在数学中的运用更多的体现在其他方面,自然链接到数学中用字母可以表示特定的数、一般的数、一定范围的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量和数量关系的教学中。在学生完整地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重点对于简写方法进行突破与练习。最后对本节课进行综合练习,并对课堂进行挖掘,补充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历史由来。

整节课不再是磕磕碰碰,赶鸭子上架,而是将生活情境贯穿本课始终,把数学与生活巧妙结合,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而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既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更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就是生活的需要。

反思:

教学目标范文4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制定;落实

前言

课程的不断改进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了强烈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教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来大概的对教案进行设计,但是在实际的目标制定和落实环节仍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包括目标制定环节较为多余,目标的制定脱离实际情况等,这就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的主要涵义,来完整的对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和落实。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方向和想要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在本质上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有着较多的共同之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学目标等三个环节,而在这样的三个环节当中,又包含了不一样的内容。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来说,其中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学生的情感价值等方面。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整体质量,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中所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二、小学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当中的主要内容,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教学目标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在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生的整体情感态度,不能采用一种学生与教师相互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强调以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在实际制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知识能力目标,也就是需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另外是过程和方法,主要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而不是只看重教学结果。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这一方面主要是需要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价值观和情感导向来进行,保证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

三、小学科学“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1、从兴趣入手。要想完整的落实教学目标,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小学阶段,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学习兴趣变成学习动力,以此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2、实验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持下,结合学校中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相互结合,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3、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属于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对其中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可能会显得较为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相应的教学资源,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模型和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可以引进大量的资料信息,扩展学生的事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4、适时引导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定之后,需要结合目标的实际内容和整体过程,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和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创造能力的引导需要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合理把握的基础上,来对其创造能力进行引导。5、关注异样声音,培养科学精神。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一些新鲜的知识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阶段当中,可能会提出相应的质疑,而这样的质疑正是科学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这样的质疑声音进行约束,而是需要在进行完整听取之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解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总结:小学科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对其目标进行制定和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从知识技能和学生情感等方面出发,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爱好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宁赞,乐滢滢.课堂教学的“脉络节点”你找准了吗——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环节目标的落实[J].吉林教育:综合,2014(2):67-68.

教学目标范文5

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是从学生行为的角度来表述教学目标,表述结果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那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与教学目标的规定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简言之,教学目标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而非教师去做什么、说什么、会什么。例如:“能概括段落大意”,“能说出这个词用的好在哪里”,“能读出重音”等,这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变化,而非教师,倘如此,教师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表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传统的教学目标表述,通常使用“认识、理解、掌握、领会、把握、培养”等抽象笼统的词语进行表述,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含糊不清。无法操作、无法测量。因此,作为教师应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比如:“说出、指出、写出、找出、解释、默写、背诵、区分、使用”等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由此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例如:“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解释为什么黑暗的地方不长青草《科学》”。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说明学生做出这些行为的条件

行为的条件是什么,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包括时间条件、完成任务的辅助工具等。例如:“能够书写生字”这一目标的表述,就可以说“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范字,按笔顺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就指明了如何书写生字。

四、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应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

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应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包括熟练程度、准确程度、完整程度等。例如:“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能说出四种原因”,“至少答对八题”等。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表述能够清晰地向学生传达教师对学习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也便于评价教学效果。

另外,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把学习分为三个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而最匠发展区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原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年龄同—班级的学生,其思维习惯、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年龄特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设目标。另外,在兼颐全班学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重点突出。

对于每篇课文、每一节课都有多种目标,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避免目标主次不分,影响学习效果。但这也不等于忽略其它目标,因为主要目标需要其它目标的支持。其它目标明确合理,有利于主要目标的实现。

3、教学日标设计应注重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是有层次和顺序的,应按照层次之间的关系设计,使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比如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而在态度领域的目标则表现为接受、反应和评价等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范文6

    有人认为政治课教学传授的是一些社会知识,学习知识是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德育只能渗透其中,既使政治课也不例外,因此,得出政治课的性质是智育课的结论。把政治课划入智育的范畴,这混淆了政治课与其它课的本质区别,片面扩大智力的培养,而忽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看到了政治课智育的次要方面,而忽略了政治课的主要方面。这种观念指导下来确定教学目标,自然把智能目标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德育目标。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独立学科,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只因为政治课地位的确立,才能使其从智育的范畴中脱离开来,成为以智育为入口,德育为目的的特殊课程。

    问题二:重视知识目标,忽略情感目标

    有的教师虽然承认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把德育目标放在核心位置。但又把情感目标从德育中剥离开来,只重视德育理论的灌输,而不大顾学生的情感需求,没有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以理服人,不重视以情动人。

    问题三:重视课时目标,忽略课程目标

    课时目标是短期目标,课程目标是长远目标,每一堂课都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可有的教师根本不管什么课程标准,也不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是什么,只关注课时目标,对照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这种不顾整体目标而抓局部目标的做法,不可能实现长远目标。学生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观念目标的实现不是一堂课能完成的,必须统筹安排,顺序渐进。

    问题四:重视考试目标,忽略素质目标

    考试能力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方面,但学生素质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政治课主要承当发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而考试素质能力强的人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素质好。在考试评价起主导地位的今天,很多人重视了考试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目标。

    问题五: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脱离

    这是政治课教学中最为普遍的问题。表现在备课过程中,选择的教学素材与教学目标并不一致,比如,在教案中虽然写明了课时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三个方面,但教学设计中,没有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教学设计,只有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随意列举一些事例,而没有挖掘素材的情感因素,没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没有结合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教育,因此,能力目标与思想目标往往只是虚设。

    四、目标偏离的原因

    政治课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教学目标的重新调整。实行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育。从现状上看,教学目标应该是怎么样与现在操作中具体是怎么样并不能完全合一,偏离正确目标的现象还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从目前来看,高考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制度,但考试可以考出知识与能力,却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对学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为此,大多数学校、家长、学生最为关心的不是素质提高了多少,而是高考的结果怎样,“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升学率高和班级就是好班级,能教出好分数的教师就是好教师”,这种传统的观念对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师行为起着导向作用,表现在教学目标上自然以考试出成绩为最终目标。

上一篇月球之谜

下一篇四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