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腹膜后肿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范文1

关键词:后腹膜巨大肿瘤 误诊 卵巢肿物

Peritoneum giant tumor error diagnostic swells thing 1 example

Wang Yingjie

Abstract:Although the latter peritoneum swells the thing and the ovary tumor is two different sickness plants,but in front of a technique negligence and disease itself characteristic still might create the error diagnostic,after presently the peritoneum tumor misdiagnoses my courtyard an example report as follows.

Keywords:The latter peritoneum giant tumor Error diagnostic Ovary swells the thing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208-01

后腹膜肿物与卵巢肿瘤虽为两个不同的病种,但术前的一点疏忽及疾病本身的特点仍可造成误诊,现将我院后腹膜肿瘤误诊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8岁,于2009年自觉下腹部肿大,无其他不适,近一年下腹逐渐增大伴下蹲困难。于当地行B超检查提示巨大盆腹腔肿物,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门诊已巨大卵巢囊肿收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脉搏88次/分,神志清,全腹膨隆,如孕足月大小,行彩超检查提示盆腹腔巨大囊实性肿物。各项化验检查及肿瘤筛查无异常,追问病史,无明显消瘦及其他不适史,充分术前准备后于入院后第二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双卵巢已萎缩,卵管无异常。此肿物位于后腹膜,术中诊断后腹膜肿物,打开后腹膜探查肿物上达剑下,下充满整个盆腔表面无明显大血管,请外科医生上台会诊手术,完整剥离肿物,见该肿物无蒂,独立生长有部分血管源自后腹膜腰大肌,后腹膜腔较大,无明显出血,术后病理证实后腹膜纤维脂肪瘤伴部分液化。术后病情平稳,于术后7天复查泌尿系及腹部B超无异常,平稳出院。

腹膜后肿瘤范文2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

9 Cases of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 Diagnosis Analysis.

CHENG Zhang-lin,WANG Guo-feng,LI Yan-hong.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nyang,xinyang46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2006 to 2009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of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 were done in 9 cases,analyzed its ag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uxiliary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 typ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data. Results Starting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almost abdominal bag piece and abdominal pain. Six patients were operated smoothly tumor resection, 2 cases took intraoperative biopsy probe line, 1 case died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Conclusion Msa early lacks the typical symptom, color dopplar ultrasound, CT imaging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is such as the important means. Complete resection is the key and treatment of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 prognosis. For the infringement of viscera apply involving the viscera remoed, unresectable and excision again hair claims exploration biopsy and again removed surgically.

【Key words】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 Diagnosis;Treatment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但一般不包括胰腺、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肿瘤和腹膜后血管瘤。PRT发病率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0%[1]。由于其位置隐蔽,早期大多数无特殊的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患者就诊时多因病变广泛常常致手术无法彻底切除肿瘤,治疗上较为困难。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7例。现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9例,其中男5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1.3∶1.0。年龄52岁~73岁,平均58岁。首发症状:腹部包块5例,腹痛、腹胀2例,邻近脏器压迫症状1例,体检时彩超发现1例。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行彩超检查,阳性率7例(77.7%)术前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率100%,并可明确肿瘤与腹膜后血管的关系。

1.2 手术情况 本组9例单纯瘤体切除4例,瘤体长径分别为8 cm,20 cm。联合小肠切除1例,联合胰尾、脾脏切除1例,瘤体长径分别为18 cm,22 cm。1例女性患者,68岁,瘤于骶前,长径16 cm,切除瘤体后发生骶前静脉大出血,以纱垫填压后关腹,术中、后输血2000 ml,于术后8 h死亡。1例男性患者,52岁,瘤于骶前,长径12 cm,术中探查瘤体完全固定于骶骨前,周围基本无解剖间隙,经与其家属交流沟通后,取一块组织送病理检查后关腹。1例男性患者,65岁,瘤于左肾下极,长径14 cm,活动度差,完全包绕左侧肾蒂,术中判断为恶性淋巴瘤,取组织活检后关腹。

1.3 术后病理 畸胎瘤2例,脂肪瘤2例,恶性胃肠间质细胞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

2 结果

畸胎瘤2例,手术顺利切除,术后随访3年存活。脂肪瘤2例,手术顺利切除,术后随访3年有1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恶性胃肠间质细胞瘤2例,均联合脏器切除,术后给予伊马替尼治疗1年,术后随访1例因复发死于术后18月,1例术后1年存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瘤体顺利切除,但死于围手术期。恶性神经鞘瘤1例,失访。恶性淋巴瘤1例,术后化疗,于术后2年3个月死亡。

3 讨论

3.1 PRT的诊断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由于发生部位深在,腹膜后间隙广泛,肿瘤组织来源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发现时多属中晚期,1/3的病例被误诊并接受不正确的治疗[2]。腹部可触及的包块是表现最多的症状,有报道46.7%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3],提示我们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影像学检查对PRT确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彩超可作为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本组1例就是在体检时经彩超发现。本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超检查,阳性率为77.7 %。腹部CT扫描不单能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数目,还能帮助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更多的有效的资料。MRI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能多层次,多方位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大小,并灵敏地反映流空效应,可显示大血管、输尿管的关系,判断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是目前诊断腹膜后肿瘤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认为彩超及CT扫描是原发性腹腔后肿瘤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对正确判断肿瘤和邻近脏器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管造影(DSA)对定位有重要价值,能根据供养动脉走行、分布及形态改变来判断肿瘤的来源,发现较小的肿瘤,显示血管受侵的程度,以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并能行术前的化疗及栓塞治疗,减少术中出血。总之,我们认为,术前定位诊断中,彩超、CT是首选,必要时做MRI及DSA以进一步定性诊断。

3.2 PRT的外科治疗 目前对于PRT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治疗PRT最有效的方法。广泛切除及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肿瘤的理想术式,手术均应遵循“无瘤操作”原则[4]。首次治疗相当重要,应努力做到彻底切除肿瘤,不能简单作局部切除而遗留肿瘤[3]。本组资料显示,在PRT手术中,肿瘤的长径与切除率无明显相关,只要手术切口足够,显露良好,即使肿瘤体积巨大,对完整切除肿瘤并无影响。而影响肿瘤完整切除的主要原因为肿瘤的性质、大血管或骶前静脉丛受累、多脏器受侵。恶性PRT常累及邻近脏器,致使无法彻底切除,需扩大切除范围,行部分或整个脏器切除。术前应做好肠道准备、血源准备和血管修补或吻合,部分器官切除所需的特殊器械准备。本组1例死亡病例就是因为准备不足,供血不及时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教训深刻。手术中必须有良好的肌松效果使术野充分地显露,便于直视下操作。手术切口以术野能根据手术需要得到充分的显露为原则。术中要探查肿瘤及其与周围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以便正确估计肿瘤能否切除及其切除的范围。分离时应紧贴肿瘤包膜进行游离,出血点彻底止血,大血管结扎。根据情况把肿瘤连同受侵犯的器官及组织一块切除。

3.3 无法切除的肿瘤,应行小块组织切除进行病理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3.4 PRT的术后复发

PRT术后复发率高。影响PRPT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有[5]:(1)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PRPT术后复发的主要确定性因素,因此应做到肿瘤的完整彻底切除;(2)恶性PRPT比良性PRPT易术后复发,因此,正确处理恶性PRPT是控制复发的重要措施;(3)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是极易复发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低恶性的脂肪肉瘤复发多见。术后复发多为局部复发或种植转移,较少有远处转移,多数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手术依然是主要治疗措施。因此,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尚好,没有明显手术禁忌证,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目前,对于再次手术的共识是:对多次复发肿瘤不应放弃手术治疗机会。其具体方法与原发性肿瘤相似。

参 考 文 献

[1] 李澍,冷希圣,王茂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策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8):460-462.

[2] Van Dalus T,Van Geel AN,Coevorden F,et al.Soft tissue carcinoma in the retroperitoneum:an often neglected diagnosis. Eur Jsurg Oncol,2001,27(1):74-79.

[3] 韩锡林,寇昌华,田庆中,等.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0例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4):278-280.

腹膜后肿瘤范文3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软组织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根治性完整切除术;诊断;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067-0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发生于腹后壁,介于壁层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间叶组织、神经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等来源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来源的原发肿瘤以及源于它处的转移性肿瘤。由于腹膜后间隙特殊的解剖学结构和特点,使得肿瘤在发展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确诊时体积往往巨大,且严重侵犯重要血管及脏器,使手术的根治性受到限制。PRT多为软组织肿瘤,约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5%,其发病率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0%,术后复发率高,约占53.7%[1-2]。近年来临床上有增多趋势,如何早期诊断、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仍是目前临床关注和棘手的问题。本文总结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巨大PRT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的PRT巨大肿瘤患者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平均(56.3±4.9)岁。患者就诊时主要以腹部肿块者45例,腹部隐痛不适者37例,有压迫症状者21例,包括腹痛、腹胀11例,下肢乏力、水肿者2例,腰背部疼痛不适者3例,尿频、血尿者3例;以急性腹痛、腹膜炎就诊者2例。

1.1.1术前影像学检查 本组58例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或三维CT或MRI检查,凡肿瘤经影像学测量最大横截面≥10 cm者纳入研究组。影像学上肿瘤最大者40.0 cm×30.0 cm,最小者10.0 cm×2.5 cm。术前三维CT检查58例,阳性57例;MRI检查15例,阳性15例;超声(USG)检查28例,阳性2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4例,4例阳性;静脉肾盂造影(IVP)7例,5例阳性;消化道钡餐(GI)检查5例,4例显示肠道受压移位或梗阻;穿刺活检3例,均与术后病理符合。

1.1.2肿瘤生长部位及病理类型 肿瘤主要位于左上腹22例、右上腹9例、右下腹9例、左下腹4例、中线区3例、盆腔8例、几乎占居全腹腔者3例。本组58例均经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IHC)证实,良性肿瘤20例(34.5%),恶性肿瘤38例(65.5%);其中来源于间叶组织32例,神经组织14例,胚胎残留组织7例,来源不明者5例(表1)。

1.2方法

1.2.1手术原理 对任何肿瘤的合理治疗均应首先分析探索此类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不论哪一类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均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①多呈膨胀性生长,一般不具有浸润性;②肿瘤一般具有完整的包膜;③不易出现远处转移;④易出现局部复发;⑤巨大肿瘤切除后,使瘤负荷降低,减少瘤体封闭因子,提高免疫功能并增强化疗效果[1,3]。基于对上述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巨大的腹膜后肿瘤不应轻易放弃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可能,即使对复发病例也应做再次、多次手术切除的努力。

1.2.2手术方法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常因巨大瘤体侵犯临近重要血管及脏器,且肿瘤基底宽广,病灶巨大,操作空间狭小、术中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这使得手术彻底切除受到限制。随着新理论的提出、数字影像学的发展、外科手术的进步以及多学科协作的普及,使得巨大PRT根治性切除成为可能。一般认为,单纯手术治疗不加辅助治疗,应在肿瘤四周至少1.0 cm范围切除肿瘤,而配合辅助放化疗,可在肿瘤四周0.5 cm范围切除肿瘤[1],其手术方式如下。①R0切除:包括根治性完整切除术(completed resection)和联合脏器切除术(combined multiple organs resection)。前者是切除肉眼可见的整个腹膜后肿瘤病灶及其粘连牢固无法分离的组织(不涉及脏器切除),并清扫临近转移淋巴结,达到肉眼或镜下无残留病灶。后者是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切除整个腹膜后肿瘤病灶,将与其紧密粘连无法分离的脏器或组织一并切除,并重建重要管道系统。②R1切除即准根治性切除术(quasi-radical resection):要求最大程度地清除腹膜后肿瘤病灶,可留置紧贴重要血管及脏器的少量残余病灶,术后联合放、化疗控制病灶发展。③R2切除即姑息性切除术(palliative resection):肿瘤部分切除或减体积手术,仅限于肿瘤晚期,一般情况较差,且出现肠梗阻、穿孔、肿瘤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为解决以上突况者。

1.2.3手术适应证 PRT多数属低度恶性或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远处转移晚,即使肿瘤巨大也多数适用于外科手术治疗。对巨大PRT手术适应证选择,经验是①腹膜后巨大肿瘤无重要血管及脏器侵犯或仅轻度侵犯者;②腹膜后巨大肿瘤导致肠穿孔、肠梗阻、肾积水,甚至肿瘤自身破裂、出血者;③腹膜后肿瘤虽严重侵犯临近血管、脏器,但联合脏器切除或管道重建后,估计患者可高质量生存一年以上者;④全身情况好,心、肺、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尚能耐受手术者;⑤无全身广泛转移且患者经济能力可承受者。

1.2.4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均以电话及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14年8月1日,随访率95%,随访中位时间(26±1.5)个月。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本组58例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腹部肿块及腹部隐痛为主。检查手段主要为腹部彩超(USG)、三维CT(3D-CT)或CT血管成像(CTA)、核磁共振(MRI)、胃肠及泌尿系造影。良性肿瘤20例(34.5%),恶性肿瘤38例(65.5%)。20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R0)。38例恶性肿瘤中7例(18.4%)完整切除(R0),23例(60.5%)联合脏器切除(R0),联合切除脏器包括结肠、小肠、肾脏、脾、胰体尾、膀胱、附件。6例(15.8%)准根治性切除(R1),2例(5.3%)姑息性切除(R2)。恶性肿瘤因局部复发行再次手术15例(50%)。其中2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R0)患者,手术时间为(190±45)min;术中出血量为(420±210)ml,术中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患者均在24~96 h内胃肠功能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5~29 d出院。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随访(26±1.5)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腹腔淋巴漏,1例患者出现胸腹腔积液,全组无围术期死亡。

3讨论

3.1诊断

PRT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不易发现,待发现时肿瘤往往巨大,因此重视腹部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对PRT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USG可作为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腹膜后肿瘤愈小,其定位愈容易,肿瘤愈大,则判断其来源愈困难[5]。目前腹部CT检查是诊断巨大PRT最为理想的方法,其可清晰显示腹膜后邻近脏器的梗阻、移位、变形、血管侵犯等继发改变,并能直观地显示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有无侵犯或血管内瘤栓形成,对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通过多方向扫描以及对组织分辨率高的优势,尚能准确显示肿瘤大小、范围、肿瘤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对判断腹膜后肿瘤来源及良恶性等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6]。DSA可了解腹膜后巨大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病变血供情况,以判断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对肿瘤供血动脉行术前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和提高肿瘤切除率。GI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但对判断肿瘤是否侵及胃肠道本身很有价值,并可协助排除原发于肠道的病变。IVP适用于临近肾脏或输尿管行径的腹膜后肿瘤,可显示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的移位、浸润或尿路本身病变。

3.2手术治疗

3.2.1围术期评估与准备 由于腹膜后肿瘤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术前应做好充分的评估及准备,具体如下。①影像学评估:明确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初步明确肿瘤能否完整切除、是否需要联合脏器或血管切除。②全身状态评估:全面评估脏器功能及营养状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积极纠正脏器功能不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使其做好全面的准备。③综合评估及准备:由于腹膜后间隙解剖关系复杂,血管丰富,多数肿瘤与血管、脏器关系密切,术中大出血及损伤概率较大,术前应有充足的血源的准备,充分的肠道(阴道)准备,合适的人造(自体)血管准备,并制定好手术方案。④某些特殊病理类型肿瘤的准备:某些功能性肿瘤可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术中常出现不可控的血压变化,对此类患者术前给予相关处理,使血压稳定,以免术中盲目被动。⑤某些对放、化疗敏感的腹膜后肿瘤可在术前给予放、化疗,减小肿瘤体积后再行手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术后可根据病理类型给予辅助放化疗对患者的预后是有意义的[7-8]。

3.2.2手术难点和术中对策 外科手术是首选或唯一可能根治肿瘤的方法。研究发现[9],完整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78.4%,不能完整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0%,因此肿瘤能否完全切除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0],而影响肿瘤完全切除的主要因素是重要血管侵袭和重要脏器侵犯。手术操作时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按照无瘤原则,争取根治性完整切除肿瘤,包括肿瘤假包膜和周围受累脏器,努力做到无肿瘤组织残留才是手术的关键。腹膜后肿瘤往往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邻近脏器受到推挤、压迫、粘连、浸润,对于肿瘤未侵犯大血管和脏器者,一般可距肿瘤周围0.5~1.0 cm处解剖、游离,沿假包膜完全切除肿瘤。若肿瘤仅对血管推挤、压迫而无直接浸润,经仔细解剖分离后,多能不损伤血管而切除肿瘤;若粘连较紧密,可打开血管鞘,在鞘内分离,切除肿瘤;若肿瘤浸润、包绕、骑跨血管壁,可采用3种方式处理:①血管受侵1/2周径时,需切除一段病变血管,视缺损长短决定对端吻合、修补或移植重建;③侵犯血管难以处理时可考虑连同脏器一并切除[11]。对于瘤体巨大,肿瘤占满全腹腔,粘连或浸润范围较广,操作空间狭小,不能完全切除时,可采用准根治性切除术,即分次、分块减体积式最大程度切除肿瘤,仅留置紧贴重要血管及脏器的极少量残余病灶,在残留肿瘤边缘放置钛夹作标记,便于术后定位放疗。对于中线区靠近腹部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完全切除肿瘤及包膜后,注意结扎血管、淋巴管,以免术后渗血或淋巴漏。对于盆腔腹膜外巨大肿瘤,肿瘤侵犯膀胱、输尿管时,根据情况行膀胱修补、输尿管对端吻合+内支架管支撑,侵犯子宫、卵巢时可视情况一并切除。对于巨大囊性肿瘤,可先吸出瘤内液体减压后,再完全切除肿瘤。对于复杂的巨大腹膜后肿瘤,且已侵犯邻近脏器和血管,常规手术不能完全切除时,应考虑联合脏器切除+血管处理+管道重建技术,可提高R0根治率,降低肿瘤复发。但对于有区域性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的患者而言,手术的根治性意义不大,此时不宜采用联合脏器切除,可通过姑息性减瘤手术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腹盆腔,以免导致肿瘤种植性播散。

3.3联合脏器切除与多学科协作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常侵犯多系统脏器组织,为确保更彻底的切除肿瘤,常需联合脏器切除。由于联合脏器切除手术难度大,术中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常常已超出普外科的专业范围,在术前应开展多学科讨论,提倡包括肿瘤科、普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泌尿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协作下手术,可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12]。对于腹膜后肿瘤这一个体化差异较大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医疗机构经治此类患者的数量和诊治模式也是一个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推荐腹膜后肿瘤患者到理念先进、经验丰富、团队健全、多学科协作模式成熟的医疗机构接受诊治[13]。本组有2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占本组病例的60.5%(23/38),可见建立完善的MDT模式尤为重要。

3.4 肿瘤的综合辅助治疗

PRT对放、化疗不甚敏感,故一旦确诊,原则上均需外科手术治疗[14]。但对于实在不能完全切除者,术后应辅助放疗或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十分必要和重要。特别提出的是腹膜后恶性淋巴瘤、肿瘤完全切除困难者,不应强求完全切除,术后配合化疗,仍可获得很好的疗效。本组2例患者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给予美罗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与标准的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等方案联合化疗,化疗8周期,病情完全缓解。对于CD117阳性的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患者,术后给予口服格列卫(伊马替尼,Imatinib)分子靶向治疗,可达到完全缓解,且使临床获益[15-16]。对于腹膜后脂肪肉瘤多次手术复发者,肿瘤受侵及广泛无法完全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17]。总之,随着化疗药物的开发,放疗技术设备的进步,巨大腹膜后肿瘤的综合辅助治疗值得期待。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多学科协作的普及,相信不久的将来,PRT手术适应症将进一步拓宽,手术方式将进一步改良,诊疗策略将进一步完善,并针对患者的不同阶段,采用外科手术干预、微创介入、选择性放化疗、生物免疫、分子靶向等个体化、综合的集束化治疗(Bundle)为晚期、复杂,甚至终末期PRT患者带来了希望。

[参考文献]

[1]蒋彦永,罗成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20,63-70.

[2]Li B,Luo CH,Zheng W.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J].JBUON,2013, 18(3): 782-787.

[3]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9-166.

[4]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15)[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1): 1198-1205.

[5]周纯武.肿瘤影像诊断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73-592.

[6]Nishino M,Hayakawa K,Minami M,et al.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s: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with anatomic and pathologic diagnostic clue[J].Radiographics,2003, 23(1):45-57.

[7]陈凛,边识博.重视复杂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处理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0):811-813.

[8]李沛雨,赵旭东,黄晓辉.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的再手术或多次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0):843-845.

[9]李杰华,陆云飞,陈之白.8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预后因素的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3,5(2):154-158.

[10]Virseda Rodriguez JA,Donate Moreno MJ,Pastor Navarro H,et al.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review of our 10-year case series[J].Arch Esp Urol,2010,63(1):13-22.

[11]何晓军,张辉,肖梅.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手术策略[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9):967-970.

[12]Mullinax JE,Zager JS,Gonzalez RJ.Curren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etroperitoneal sarcoma[J].Cancer Control,2011,18(3):177-187.

[13]Gyorki DE,Brennan MF.Management of recurrent retroperitoneal sarcoma[J].J Surg Oncol,2014,109(1):53-59.

[14]Weiss SW, Goldblun. Soft tissue tumors[M].4ed.New York:Health Science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10-15.

[15]Rediti M,Pellegrini E,Molinara E,et plete pathological response in advanced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fter imatinib mesylate therapy:a case report[J].Anticancer Res,2014,34(2):905-907.

[16]Liou LR,Mong FY,Tsao M J.Retroperitoneal extra-gastro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Med Sci,2013,33(4).211-216.

腹膜后肿瘤范文4

关键词:腹膜后途径;腹腔镜手术;肾上腺肿瘤

临床上根据肾上腺肿瘤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根据是否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成功能性肿瘤和非功能性肿瘤,而根据发生部分分,可以分成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等。肾上腺是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器官,因为其位置比较特殊,而且功能复杂,实施手术难度比较大[1]。临床上采用的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对腹腔的伤害小,术后并发症少,近年来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为了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和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到本院分泌外科接受治疗的肾上腺肿瘤患者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他们的年龄为35~65岁,平均年龄为(43.6±9.5)岁,48例患者中,左侧肿瘤26例,右侧肿瘤22例,有8例是皮质醇腺瘤、有7例是醛固酮腺瘤、有10例是嗜铬细胞瘤、有18例是无功能腺瘤、有5例是肾上腺囊肿,均是单侧肾上腺良性肿瘤,直径为0.7~6.1cm,平均为(3.5±1.8)cm。其中24例患者实施开放手术,视为对照组,24例实施腹膜后腹腔镜手术,视为观察组。这些患者在术前都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为肾上腺肿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于醛固酮腺瘤患者要进行补钾,并使用阿尔达克通等一些措施让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对于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手术前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并给予扩容和降低血压治疗,还要让血压保持稳定。对患者气管插管进行全麻,将腰部抬高,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再根据患者肿瘤的大小在腋中线髂嵴上方2.5cm的位置做一个合适的切口,切口长度约在1.5~3cm,采用血管钳将肌层和腰背筋膜进行分离,进入后腹腔,再将自制扩张性空气囊纳入,建立腹膜后空隙,并注入二氧化碳,维持4min左右,等气囊体积稳定,再将气囊拔出,在肋缘下腋前线穿刺5cm Trocar,在腋后线和腋中线线髂嵴2 cm位置各穿刺10cm Trocar[2]。将腹腔镜置入,按照顺序从腰大肌沿头端缓慢将筋膜、后腹膜进行分离,采用超声刀把腹膜旁的间隙脂肪切除,将手术空间扩大,在膈肌处将肾脏周围的筋膜打开,找出肿并切除,立即止血,放置腹膜后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测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P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指标比较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都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尿漏,有1例患者腹膜后出现血肿,有1例周围脏器出现损伤,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3讨论

人体中,肾上腺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肾上腺肿瘤会导致激素水平不正常,从而引发电解质紊乱、血压升高、内分泌异常等症状。治疗肾上腺肿瘤传统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经常采用手术切除进行治疗[3]。近年临床上对肾上腺肿瘤主要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位置比较特殊,和胰、脾、肝脏等器官位置相连,旁边的血管非常丰富,手术难度比较大。在腹腔镜的帮助下,术野更开阔,也更清晰,即使在小空间也能准确找出肿瘤的具置,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术。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是肾上腺肿瘤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但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技术局限性。由于左肾血管非常丰富,而且肿瘤所处的位置和其他脏器紧密相连,在术中要非常注意不要因为操作不当损害到血管、肾脏和其他的脏器[4]。

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虽然都能顺利完成手术,但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述,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比传统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可靠,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厉彦卓,张国华,许崇良.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46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09,(31):577-580.

[2]郑东升,夏强,赖建生.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36,(40):358-360.

腹膜后肿瘤范文5

胰瘘、出血、腹腔感染、应激性溃疡、切口并发症、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等是胰腺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胰瘘、出血、腹腔感染三者之间常互为因果。胰瘘可由于胰液的腐蚀作用蚀破血管引起出血,也极易发生感染形成脓肿。腹腔的感染特别是吻合口周围的感染,使胰液吻合口水肿而愈合不良,易导致胰瘘和出血。腹腔内出血,引起贫血,需大量输血,以及再次手术止血,均降低患者的抵抗力,使愈合不良,引起胰瘘和感染。

胰腺手术导致胰液缓慢渗入腹腔可形成胰性腹水。如果周围组织粘连使胰液局限于某一部位,并与胰管相通,则形成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者形成脓肿,切开引流后胰液流至皮肤外可行成外瘘。胰液经腹膜后途径流至肾脏周围或髂窝,合并感染而形成肾周或髂窝脓肿,切开引流后也形成外瘘。胰液经腹膜后途径也可进入纵隔,形成纵隔假性囊肿,如破入胸腔则是胰性胸水。由于胰液的消化和腐蚀作用穿破胃肠道,可形成胰内瘘,胰内瘘一般不须处理。胰外瘘也称为胰皮肤瘘,是胰液经腹壁流出体外并形成瘘管,须认真处理,胰瘘一般是指胰外瘘,是胰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引流术生存者中胰瘘发生率为20%左右。是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我们采用了经侧腹腹膜后入路引流治疗胰腺脓肿、胰瘘1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2岁。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入院,清创引流术后第7天,出现腹部明显的触痛,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给予常规输液量而仍表现液体量不足。经B超和CT检查可见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积聚。诊断并发胰腺脓肿、胰瘘。脓肿较广泛,波及左肾前方,左侧腹及左髂窝部。病情十分危重。如何手术引流,采取何种术式引流是治疗的关键。常规的方法是再次经腹引流或经后腰部引流,前者手术创伤大,引流途经长、不彻底、并发症多,病人又难以耐受。后者引流直接,但手术打击大,入路复杂。因此我们采用了简单易行,以前没有应用过的侧腹腹膜后入路清创引流术。

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左腰部垫高,待局麻或硬膜外麻醉生效后,手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左髂前上棘前方20cm,斜至左季肋部切口长约12cm。分别切开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壁肌肉或切断部分腹壁肌肉,暴露腹膜,将腹膜推向内侧,直视下探查脓肿,清创整个脓肿。上、中、下后腹各置双套管引流或胶管引流,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术后行冲洗,负压吸引,再经综合治疗,直至脓肿消失,胰瘘闭合,分别拔管,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切口 该侧腹腹膜后切口为一不规则切口,它的优点是:①损伤小,可适应于各种危重病人,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不要求完全肌松,可避免全身麻醉所带来的打击。②不进入腹腔,避免了腹腔污染,脏器损伤及残余脓肿的形成及粘连、梗阻引起的严重后果。③可以上、下分离肌肉或部分切断肌肉,直视下进入脓肿,上、下兼顾引流出其他切口不能解决的广泛性腹膜后巨大脓肿。④引流管放置准确、合理、引流充分,可以冲洗,负压吸引,避免了引流管长期放置引起的并发症。

3.2 剥离脓肿时操作要轻柔,在脓腔内遇有索条状物不要任意撕断,以防损伤肾血管、精索血管、髂血管、腹膜后静脉丛、输尿管及神经等,如发现损伤,应及时修复,要用手指钝性分离,应尽量将坏死组织清除,否则脓块和坏死组织易堵塞引流管,造成引流不畅。

腹膜后肿瘤范文6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 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 研究

The Research of Both Sides of a Small Abdominal Incision Retroperitoneal Drainage on Acute Pancreatitis Fluid Accumulation/ZHONG Ji-hua,WANG Bin,LIU Qin-zh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6):057-059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both sides of a small abdominal incision retroperitoneal drainage research on acute pancreatitis fluid accumulation.Method:66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with fluid accumula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3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laparotomy drainage treatment,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both sides of the abdominal peritoneum incision and drainage treatment,and then the volume of drainage,the extubation time,hospital stay and adverse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The volume of drainag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fluid accumulation; Both sides of a small abdominal incision retroperitoneal drainage;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Humen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9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21

急性液体积聚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极为常见,临床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处理[1]。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66例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行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66例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患者,所有患者发病后均具有显著的腹痛腹胀和较高的血尿淀粉酶,腹部B超及CT检查显示为重症胰腺炎,腹痛在给药治疗后得到有效缓解,但是腹胀现象仍然存在,尿淀粉酶逐渐下降,复查B超及CT显示虽然具有较小的肿胀胰腺,有效控制了胰腺坏死,但是有大量积液存在于胰周腹膜后。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知情同意[2]。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剖腹引流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治疗,具体操作为:让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B超引导下确定胰周积液部位,穿刺抽取液体,确定脓腔部位。在左或右侧作一长度为4~6 cm的直切口,该切口和腋中线或腋后线平行,通常情况下,切口下端和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为3~5 cm。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对肌层到腹膜间隙进行钝性分离,用手指对腹膜积液腔的大小进行探查,将坏死组织清除,给予分隔的小腔隙中坏死组织以充分的重视,尽量避免强行扩创,对出血现象进行有效预防。将1根F16硅胶内套管和F32硅胶胸腔引流管组成的双套管和1根F26腹腔引流管并排放置在腹膜外脓腔最低处,从而使通畅的引流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同时为冲洗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胆瘘、胰瘘、肠瘘、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的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

组别 引流量

(mL) 拔除引流管时间(周) 住院时间

(月)

研究组(n=33) 2600.6±100.3 6.1±1.4 1.8±0.4

对照组(n=33) 1900.6±100.5 8.3±1.5 2.5±0.4

t值 4.303 3.182 2.776

P值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字2=11.14,P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胆瘘 胰瘘 肠瘘 出血 总计

研究组(n=33) 0 1(3.0) 0 2(6.1) 3(9.1)

对照组(n=33) 3(9.1) 4(12.1) 1(3.0) 4(12.1) 12(36.4)

3 讨论

3.1 重症胰腺炎脓肿的分型与引流方法的选择 如果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脓肿为Ⅱ型,则加强对其的抗感染治疗,再对胆汁进行引流,通常情况下该方法就能够治愈患者;如果为Ⅱ型,则应该及时给予其妥当处理,从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其向临床更难处理的Ⅲ型发展。可以给予患者剖腹引流或F管引流,如果患者具有较多且大而广的脓腔,则尽量给予其剖腹置管引流,手术过程中必须对脓腔进行大量反复冲洗,将坏死组织尽量清除掉,给予分开间隔以充分的重视,完成手术后最好将多根乳胶管放置其中,这样一方面能够做到持续冲洗,另一方面还能够做到持续引流,虽然患者具有较长的病程,但可减少肠瘘、出血等并发症。如果该类型患者具有较为完整的包裹,且为单个,则可以给予其F管引流治疗,由于其属于序贯的外、内引流,因此即使有胰瘘,也不会对患者的愈合时间造成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进行2个月的引流后拔管;如果为Ⅲ型,则尽量不给予患者经腹小切口引流,手术过程中在清创时应该给予胰尾及脾脏以充分的重视,不需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只要在最低位引流,同样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当患者具有较小的胰腺坏死范围和局限的积液时,可以给予其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而如果患者具有较大的胰腺坏死范围,则应该避免给予其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近年来,相关医学学者对以内镜作脓肿内引流的方法进行了报道,但是报道说明只有单个脓肿或囊肿继发感染早期才使用该方法。笔者认为,在外科引流中,为脓肿分型并将合适的引流方法选取出来能够促进患者病程的显著缩短、痛苦的极大减轻及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3-5]。

3.2 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行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时机选择及术后注意事项 通常情况下,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在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后3~4周进行,胰腺坏死能够在非手术综合治疗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不会继续发展,但是如果患者有大量积液出现在胰周,具有显著的腹胀,缺乏肠鸣音,同时具有持续较高的体温,尿淀粉酶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无法恢复正常,那么则给予患者切开引流。如果引流时间过早,胰周尚未有局限包裹性积液形成,则缺乏较好的引流效果;如果引流时间过晚,则液体过于黏稠,无法通畅地引流[6]。右侧入路时对下腔静脉、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等受到损伤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左侧入路时,对脾下极、脾门及左半结肠受到损伤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因此,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该认真细致,保证正确的入路,运用轻柔的手法,对粗暴的手法进行积极有效的避免[7]。

3.3 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行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的效果 近年来,相关医学学者不断探索、探讨并改进了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段,使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度过急性反应期[8]。同时,临床发现,近年来,并发胰周及腹膜后间隙液体积聚的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9]。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生急性液体积聚的时间为发病后2~3周,诱发因素为胰腺炎渗出,伴有腹痛腹胀等,一些患者还会发生持续高热现象,有包块出现在上腹部[10]。虽然运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腹膜后积液的过程中70%的患者可吸收好转,但是一些患者液体黏稠并没有吸收,极易继发感染[11]。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因为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症死亡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占总数的80%,因此手术的绝对适应证包括胰腺坏死继发感染[12]。传统剖腹引流术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创伤,患者术后具有较多的并发症,而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间隙置管引流术引流的部位仅位于腹膜外,因此对组织具有较小的损伤,同时能够较为彻底地将囊腔清理干净,具有通畅的引流,术后腹胀可较快的消退,也能够及时恢复肠功能及体温等[13-1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

总之,重症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行两侧腹小切口腹膜后引流术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引流量,极大缩短患者的拔除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729.

[2]周东,张毅,粱道明,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附72例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3):309-311.

[3]李想,雷若庆,许志伟,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11):801-804.

[4]徐东升,孙备,姜洪池,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3):173-175.

[5]陈能志,张克兰,黎有典,等.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9):932-934.

[6]侯俊民,朱家沂,沈洪章,等.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疗效分析[J].胃肠病学,2011,16(12):748-750.

[7]张健,杨正安,李小鹏,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5):3543-3544,3547.

[8]邓跃平.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2(9):34-35.

[9]王基昌.急性重症胰腺炎65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12-14.

[10]王亚钦,李旭飞.含高浓度胶体的液体复苏在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4):79-80.

[11]李建文.ERCP治疗胆石症相关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13):2893-2895.

[12]胡俊杰.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9(18):4274-4275.

[13] Cui M L,Kim K H,Kim H G,et al.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course of 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 in acute pancreatitis[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14,59(5):1055-1062.

[14] Zaheer A,Singh V K,Qureshi R O,et al.The 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 for acute pancreatitis:updates in imaging terminology and guidelines[J].Abdominal Imaging,2013,38(1):12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