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仑公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忠仑公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忠仑公园

忠仑公园范文1

摘要:本文从园林施工项目管理角度出发,对容易出现的普遍性质量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供同行探讨和参考。

关键词:园林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

任何建设项目都离不开“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成本(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与相关单位的组织协调。这个浓缩的纲领,是我们进行项目管理的科学制胜法宝,必须牢牢的掌握好它。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大力推进、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园林行业也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园林工程具有工期短、艺术性强、专业多、交叉施工多、设计变更多、地域性和季节性强等诸多特点,因此给项目的管理带来更多的难度,也容易出现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作者由此整理容易普遍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提出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任何工程产品的形成,都必须全程受控,才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质量。因此工程质量的控制,包括了准备期、施工期、竣工验收以及质量保修期等几个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料、方法等,主要因素是人和材料。

2、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2.1施工准备期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应努力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按期开展生产,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认真研究工程合同和各项技术文件、质量标准。准备材料样板,包含装饰材料样板、苗木样板、灯具样板等,并在进场后尽快完成铺装样板段、绿化样板段,经有关方面验收合格后,才大面积的展开实施。

第二,制订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在任务书上要有全面系统的技术文件,用以指导今后的施工作业,务必使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第三,尽快组织到现场勘察,对“三通一平”情况进行核实,完成临时设施的搭建。

第四,物资以及劳动力,也要准备充足,并留有余额。要尽早安排材料员,到项目所在地和相应地域进行市场调研、材料准备,安排相关施工班组进行人员的准备和调遣。

2.2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要求,制订出可行的进度计划、质量保障计划,对人、机、料等因素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人员素质的控制。园林工程是由园林工作者和施工作业人员所控制和创造的,他们的责任心、质量观、审美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各项技术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2)机具、材料的控制。各种机具设备、原材料、石材,以及土方、树木等材料,是构成工程质量的要素和基础,如果它们不达标,整体质量也就不可能合格,因此必须严控各种材料的质量。

(3)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时,必须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做到工序合理、优质高效。此外,还一定要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这 “三检”,上一工序没有检验合格,决不能进入下道工序。

(4)对质量通病的防控,要重点控制以下几个问题。

基础部分:严格保证道路和广场基础的稳定性,对回填土一定要分层压实。相邻不同地基的处理,需分别按不同的规范措施进行,尽量避免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出现,否则后期极难进行维修。

园建装饰部分:园林道路的边线一定要流畅、自然,此外还要注意广场铺装坡度的控制,坡度太大则不自然,产生倾斜、不稳定感;坡度太小则容易出现积水情况。地面装饰中,要重点控制长距离通缝线,必须始终保持通直。装饰细节收口不美观、不规范,是项目管理者对铺装地块尺寸、材料尺寸模数的控制和预见性不足,所带来的常见问题,也是需重点控制的方面。

水景部分:人工湖、景观水池的防渗漏,需重点关注,一旦漏水严重导致返工,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控制措施是处理好地基,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防水工艺,不能缺省任何工序。

防止水泥返碱方面:台阶、跌级水景饰面、装饰墙面等的水泥返碱问题,是园林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而且很难控制。应做好饰面材料的反碱背涂、材料表面的刷涂封层、改湿贴为干挂工艺、将结构合理分断、科学及时排除地表水,防止水分缓慢渗漏等等措施,这些都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绿化部分:高度注重地形的塑造,防止地形过于平坦甚至出现积水的情况。施工管理人员根据到场乔木的不同形态、体量,要进行合理的现场调整,才能达到很好的搭配效果。

安装部分:要注意管线的及时预埋,注意成品的保护;各种设备、产品应提早调试;关注不同设备完成后的基础面的美观问题。

总体部署方面:必须科学的安排项目整体工序,几个主要分项工程的常用顺序是:土方地形--地下雨污水管线--建构筑物基础及结构--各种管线预埋--道路结构--大树种植--小乔木种植--铺装--灌木及地被种植--设备安装及调试--草坪种植--场地清理--竣工验收。

2.3竣工验收期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主要是对照设计图纸和变更文件,对所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核对和检验,仔细查漏补缺,还要重点对铺装质量、绿化效果等进行最后的检查,对安装的机电和照明等设备进行调试,发现任何质量问题,都要立即进行处理,以确保验收时一次通过。

2.4质量保修期的质量控制

2.4.1园建、安装的质量保修控制。

质量保修期间,要定期对所有竣工项目进行检修维护,出现问题立即处理,尤其是对于锈蚀、掉漆等容易出现的问题,要重点防控。

2.4.2绿化养护管理

俗话说绿化工作是“三分种,七分养”,工程竣工后,进入绿化养护期,养护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移交,以及移交时的景观质量。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1)精心选择经验丰富的养护队伍,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保证。建立业务强、技术优良的专职养护队伍,签订养护责任书,责任到人,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养护工作。

(2)制定科学的养护质量规范、养护效果检查验收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实施,达到真正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目的。

2.5加强组织协调,牢牢控制工程质量

组织协调工作在园林工程施工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组织协调既能排除障碍,又能解决矛盾,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遵循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处理各方面关系,从而努力实现工期短、质量高、成本低的预期目的。

组织协调工作包含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的组织协调,既要做好项目部的日常团队管理,保证沟通渠道畅通,保证团队斗志旺盛、气氛活跃,还要做好与企业内各配合部门的沟通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对外的组织协调,主要是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其它周边单位,如当地各级政府、周边企业等,进行全方位、积极有效的沟通,才能充分了解项目地上地下的各种原始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做好各种工程预案,努力避免各种事故出现,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忠仑公园范文2

关键词:园林绿化,土方地形,准备,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在城市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园林绿化一直是关注的热点问题。营造园林地形的关键在于开放自如,起伏有致。适当的地形处理可以有效地丰富空间层次,对园林景观起到润色作用。地形的起伏有致不仅可以界定自然空间、限制视线行为,还可以改变风向和作为隔音层来阻隔外来噪音,形成局部良好的气候环境。土方地形施工的难度和重点在于如何准确地进行地形测设,并在保证地形位置不偏移的情况下进行土方的填挖和运输,做到就近填挖,节省工程量和工程费用。

一、土方地形施工准备工作

1.场地准备和排水。在土方地形施工前,应根据地形和建筑物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土方填挖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填挖方式以及边坡防护措施,并要提前安排好土方外运场地和土方倒运方式。土方地形应兼顾排水和景观的要求,根据图纸确定大致的地形划分和最高点位,排水是园林工程的技术性要求,而景观则是功能性要求,所以在施工中应以地形排水为主,对地形进行细化整理,使之符合植物配置和设计方案的要求。

在施工区域内,应先清除对工程稳定有影响或妨碍施工的构筑物,排掉地面积水,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在挖湖堆山施工时或园林的低洼处,除将排水沟挖好外,在必要时还应设置防水堤或加筑防水围堰。为保证园林排水畅通,排水沟的沟深及沟底宽度不得小于50cm,边坡坡度为1:1.5,纵坡坡度则不得小于20%。

2.造型前场地的测量及放样。为确定填挖土的标高以及施工区域,应在场地清理完成后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在施工场地用测量仪器进行定点放线工作。为在施工时能够将设计意图充分表达出来,在进行定点放线时应尽量精确,并要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的不同及时对放线方法做相应的调整。

2.1平整场地的放线。平整场地使用经纬仪放线,按照设计图将方格网测设到地面上,并要在方格网的交点处设置桩木,方格网边界的桩木应能满足设计要求,桩上应标出施工标高(填土以“-”表示,挖土则以“+”标号)以及桩号(设计图上方格网的编号)。

2.2自然堆山地形放线。堆山地形的放线首先应确定堆山的边界线,但将自然堆山地形测设到地面上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永久性地面建筑物缺乏的空旷场地上。所以,在进行自然堆山地形的放线时,应先行在施工设计图上划出方格网,再将其测设到地面上,方格网的交点处和设计地形的等高线应将其依次在地面上打桩,并要在桩木上标记施工标高及桩号。在堆山时随着土层的不断升高,地面上的桩木有可能被土层埋没,因此桩木的长度应不小于每层填土的高度。若土山的高度小于5m,标高桩可使用长竹竿代替,待每层填土的高度确定后,可在桩上用不用颜色将不同土层标志出来,这样不仅可节省工程量和施工费用,还易于识别。若堆山的山体高度较高,使用分层放线法设置标高桩较好。

2.3挖湖工程的放线。在挖湖工程的放线过程中,由于池底常年隐没于水下且水体的挖深一般起伏不大,所以放线可以粗放一些,但水体底部的放线应尽可能的整平,不设土丘,这对于养鱼捕鱼十分有利。对岸坡和岸线的定点放线更应该精确,不仅因为这两者都属于水上部分,造型好坏会影响到景观效果,还对水体岸坡的整体稳定有很大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施工准确度,可以使用边坡样板对边坡坡度进行控制。

二、园林土方地形施工技术

园林土方地形施工可大致分为挖、运、填、压四道工序。施工方式既可使用机械化施工也可使用人力施工,具体施工方式可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工程量来决定。

1.土方挖方作业。土方的挖方可采用机械挖土与人工挖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应使用挖土机或推土机根据设计施工图、标高桩、桩位等对土方进行大面积的调整。在挖方过程中,为有助于以后植物的栽植和生长,应注意保护好地表土,一般应先将表层熟土使用机械运至施工区域外,待地形处理完成后再铺回地表熟土。其次是利用人工进行局部的精细调整和整平,特别是所堆的山体、土丘、小河、湖泊等,这样可以使土壤的性质和成分更加有利于植物的栽植和成长。

2.土方运输。园林绿化工程的土方运输一般力求就地平衡,以尽可能的减少土方搬运量以及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工运土一般只适用于短途的搬运,若运输距离过长,则应使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工具运输。在运土工程中,不论是人挑还是车运,都必须确定最优运输路径,明确借弃土坑位置,由施工人员随时引导,避免运输混乱和发生窝工,减少二次搬运。

3.土方的填筑。园林绿化工程土方的填筑应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应根据填方的要求和用途对土壤的质量进行选择。作为建筑用地的土质应以保证将来地基的稳定性为原则,而在绿化区域的用土则应以满足植物的栽植和生长为原则。若山体的堆筑需要借用外来土壤,应在填筑前对土质进行检验,以免受污染的土壤或劣质土壤进入园内,对植物的成长和游客的健康造成危害。

①在斜坡上填土时,应先将斜坡做成台阶状,再进行填方,以防新填土方发生滑落,确保新填土方的稳定性。

②大面积的填方工程应分层进行填筑,每层填筑厚度一般为20~50cm,若条件允许,应分层进行压实。

③辇土或挑土堆山。

土方借弃土点和运输路径的确定,应以设计山体的顶端为中心与来土方向相结合,一般以环形线路为宜。环形线路在人或车辆将土运上山后,卸在道路两侧,可沿路线继续前行,这样人或车辆不需穿行交叉不走回头路,可有效防止发生道路的顶流拥挤。随着山势的不断提升,运土路线也随之不断上升,这样既能有效组织人流,又可使土山分层上升,部分山体的土方可以边卸边进行压实,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山体稳定,又能使山体表面自然美观。若存在若干个借土点,可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几个小环线,路线设计要求车辆人流相互不发生干扰。

4.土方的压实。为有效确保土层的相对稳定,要求必须均匀压实,并要控制土壤含水量,含水量过多或过少对压实都非常不利。若土壤太过干燥,则应先行洒水润湿再进行压实。土方的压实过程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松土压实时,应先轻后重的夯压。

②压实时应由边缘开始依次想中心收拢,以防边缘土方受到挤压发生坍落。

③压实工作应分层进行。

三、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必然会涉及到土方施工,而土方地形技术又会对园林的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土方地形的施工过程以及控制重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且随着对土方地形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会提出更多经济便捷的方法,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钦.浅谈土方地形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C版2010(09)

[2]王所.园林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

[3]姚喆慧 赵旭伟.园林绿化中的土方地形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0(05)

[4]谭斌.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土方整形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4)

忠仑公园范文3

关键字:园林景观 景观工程 水景施工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水空间的安全、美观和高效也成为当今城市建设考虑的重要话题。营造水城市景观,增强人与自然的相连性和亲密性,使相关区域的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积极调节作用越来越突出,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和谐而完美的城市格局。因此水景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城市规划中不能忽视的考虑地位。

一、进行合理的水景观设计的意义

生态意味着多样化、相互依存、历史、反馈、动态平衡等多种概念。在生态层面上,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其与人类的和谐、平衡。它应该具有如下能力,增强一个文化的延续性、增强一个种族的生存本能、激发个体的成长等。人文环境作为外界事物不是片面的与环境相对立,应当顺其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水的生态学意义反映湿地特征。科学家们把湿地称为“ 自然之肾”,可想而知湿地的重要性。形态是从人类的视觉效果出发, 结合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象, 研究如何早就令人和睦的环境形象。形态的不同也会致使营造出的景观特色不同,水空间的独特性, 使其成为营造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和最理想的地段,现代设计的普遍观念要求把建筑和环境以及社会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去设计, 使其在满足当今人们物质和心理上需要的同时,能对未来的发展和前景负责。水空间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 影响和促进人和人以外世界的形态要素之间的联系作用, 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存在感,感受自身生存状况, 进而在精神层面上获得一种归宿。作为人的活动场所, 设计者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个整体秩序,各部分都可以被人感知,而各个部分只有在整体的框架之下才能让人客观形象的了解景观的脉络,以达到全局与部分的合理融合,达到与理想的一致性。

二、园林景观中水景形态的主要特征水景形态主要由喷涌、流变、静态挂四种水景形式。

喷出的水是指水喷出从下到上的形式,水是一种自然的形式,主要是地下泉水喷涌。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水涌出的形式,如人工喷泉水池,水管,比如其他的形式。流变水景水是无形的天然材料,其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人工创建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流变形式,例自上而下流动,自底向上喷出,也会出现管道流,叠水、洪水等等。静态的水面是人们视觉和听觉对水主观感受的判断。静态的水面是没有声音,并保持平静的状态。静态的水面多见于无风的夏季。较有名气的园林静态风景,有杭州的西湖和北京的北海公园,同样人工水面也是如此。受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静态的水景会成为动态。例如在风的影响下,静态水景就会形成韵味十足的动态水景。表现出深藏已久的观赏性、文化性以及象征性等人文内涵。

水景下降也是一种自然状态,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下降,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生态的景象是下雨天的到来。例如,下小雨,暴风雨和其他常见的自然景观人们的反应这些自然景观有很多,例如,有些人喜欢下雨,听下雨的声音,观赏雨帘,在景观中通常可以看到人工水幕下降和瀑布。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生物。但由于人的布局,位置、高差和不同大小、瀑布,会形成各种的姿态。

三、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施工

1、园林景观中的水池边缘施工

首先将周围地面进行必要的夯实,在挖掘土穴工程前,如果铺设区域较池边缘宽的一定的距离,就应在地面铺上一层小的碎的石子,在水池边缘进行铺设的时候,先将叠盖的部位整理出一定的区域,之后将石板铺到土层里,用水泥去浆砌结实,假使采用的石板大小不是很均匀,那么应该将大块石板铺设在经常踩踏的部位,进而减少它倾斜入水的危险性,预塑式水池边缘用石板围建,保证石料的重量使他落在周围的区域而不是落在水池上,进而防止水池的边缘过重从而将材料压翘甚至把材料压裂,池壁与边缘的石板交接的部位应该防止将石板直接的砌到混凝土的水池的边缘进而带来一些比较长期的隐患,在寒冷的季节,周围的土壤内水分的结冰膨胀的程度不同,也会给池壁与边缘石板的交接部位带来很大的压力,在边缘的部位留设出一条缝隙。对放射形排砖在池边缘的部位砌置一圈砖,这些砖呈放射形的,应保证边缘处的水平面和足以支撑砖重量的牢固程度,如果池水漫过了砖壁就应该加大预留的衬垫,进一步的将砖砌置到衬垫上使其紧压在砖的下边,多余的衬垫要剪掉,水池的石头很少与水处在同一个平面,水被围在石头中,石头错落在水上水下的不同层次,重量较大的石头需结实的地基进而能减少池壁倒塌的危险,为保护衬砌的水池不使它受到一定的损伤,在衬垫间要加入聚酯层或者是类似垫子之类的东西。

2、驳岸施工的砌石类的驳岸施工

根据设计的图纸,常水位线的确定要求驳岸的平面位置一定要符合要求,在基础的两侧各20厘米处放线,土方开挖的时候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施工,挖方时应保证放坡的坡度,在开槽后应进行必要的地基夯实,如果遇到软弱的土层,就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基础的浇筑一般是块石混凝土,在浇筑时将块石相互靠紧,不得置于边缘地带,岸墙的砌筑应确保墙面的平整与美观,并且要求砂浆的饱满以及勾缝的严密。

3、园林景观中的溪流施工

在地面上,用石灰、黄砂或者绳子勾画出小溪的轮廓,在轮廓上定点进行打桩,用塑料水管或者水平仪等标注高程,溪道的挖掘最好要挖成 U型,开挖时应保持足够的宽度和深度,进而可以放置岩石和种植的植物,分段的溪流在落入下一段时,应保证它有 7~10厘米的深度,进而保证流水在周围地平面以下,挖好的溪道将溪底的基土夯实、溪壁拍实,溪底可据情况选用混凝土的结构或者是柔性结构。

4、园林景观中的水渠施工

用木棍和线标出水渠的位置,检查线是否绷直了,多角度观察整体的效果,每隔 1.8米就敲入一对木棍,在上面放置一根横跨水渠的木条,在木条上和木条间用水平仪检查确保其水平,水渠的挖掘至设计的深度后应再挖 23厘米深,考虑到选择的底衬材料,铺设10厘米厚的砌块,回填一定的混凝土,首先要将底部的石头与尖锐物体拣出来,然后铺一层园林园艺5厘米厚的砂子使底面保持水平,在底面上放置柔性的池塘进行衬垫和混凝土的砌块,在砌块间抹上一定的砂浆,建造面砖、瓷砖或者块石墙体,砂浆应掺加防水的材料。

5、园林景观中的喷泉水景施工

温差较大地区喷泉水景施工时,管口的交接处在浇完混凝土之后,要对它的周边用堵漏王全部的涂抹一遍,同时进行闭水的试验,进而可以防止漏水,对跌水景墙,贴面的底料应用益胶泥满桨,接缝处用填缝剂填密填实,防止产生吐桨现象,跌水面及跌水台阶应注意水池的形状、出水口的位置以及风向等,调整跌水的水平,先进行试铺试水,使跌水能平顺跌下且流量比较均匀,特别是不等边的水池,有施工条件的可以在水池底喷头处,采用一种架空的方式,不仅可以方便检修而且又可以沉淀杂物,进而便于清洗。

6、园林景观中的瀑布设计

水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下来而形成的水体景观是瀑布。瀑布由山水的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成为具有极大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人工的瀑布景观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水景景观。在营造瀑布景观时,人工瀑布要尽量去理解和发挥水的特性,不同形态的瀑布景观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进而引起共鸣。仿其形在瀑布景观的塑造中,一定要注意模仿其自然的形态,根据水的可塑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瀑布景观,在施工管理措施方面认真的研究地形和地貌以及地势,结合工程的进度,提前的进行施工,进而确保大型机械的设备能顺利的进入,认真做好安全的教育与管理的工作,违规作业是必须要严禁的,据实际的需求,要做好支护和防水的处理工作,做好管线的预留预埋工作,避免外露进而影响美观。

大多数景观都涉及水,水已经成为环境艺术空间创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以各种模式的景观形式,自然的艺术,但在水和其他景观除了水体本身和动植物和气候,以及温度等等,所以水景观建设应考虑当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水景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需要设计和施工人员创新,可以实现水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完美的效果,现代园林水景设计注重人们亲水性需求的实现,设计师应在与园林景物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形式活泼和内涵丰富,且能体现生态理念和现代气息的优秀景观作品。使人们在享受自然乐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小红.谈谈园林中水景的设计和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品,2009(7):88.[2]潘小利.浅析几种水景景观[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3):9-11.

忠仑公园范文4

随着社会大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的要求和期待有明显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公立医院带来的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公立医院的财政经济活动也不断变化。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变化,让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就是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推动医院的高效运营。下文就介绍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面临的问题:

1.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才能有效进行,这也是宏观调控和指导审计工作的依据。但实际上,有很多公立医院在审计工作中并没有明确的制度,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没有确定的规则来指导工作。没有工作依据,很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实际性状况的时候就无从下手,找不到解决方案,最终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公立医院的性质与非公立医院的性质是不同的,它的经济活动直接关系搭配社会公共利益,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工作很难进行。

2.审计工作职能定位不科学

审计工作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到的工作职能很广泛。我国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包括监督、指导和服务,但往往人们看到的、认为重要的内容是监督,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放在了监督职能上,往往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片面认识,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工作的开展会遇到很多情况。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医院的整体运营失去现有的方向,从而做出的规划和计划是不合实际的。因此,进一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工作需要加强,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3.审计手段缺乏创新

审计工作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被称为审计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意识的提高,很多行业都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落后、被淘汰,就目前来说,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很多工作都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很多审计工作是需要借助计算机开展的。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对计算机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简单的登记和数据计算,并没有完全利用好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的应用应该不是只停留在基础功能上,而是挖掘计算的深层功能,在审计工作做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进行数据和统计分析,根据现有的资料制定长远的发展策略等等。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广泛的、深远的,因此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和其他闭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善于创新,丰富审计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遇到很多的问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科学定位审计工作职能、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应该解决目前的组要问题,与医院及其他部门的发展和工作相协调,彼此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运营,作为审计工作着应该走好每一步,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发展。

二、总结

忠仑公园范文5

一、文献综述以及理论介绍

(一)文献综述

公共利益原则并不是与反倾销制度一起出现的,从1904年加拿大颁布第一部反倾销法开始以及1967年GATT肯尼迪回合达成专门的《反倾销守则》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上都没有对公共利益的立法规定。

对公共利益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了在十年的通货膨胀和严重失业后维护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更好地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繁荣发展和持续增长,GATT与OECD各自组织了专家委员会。在经过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后,两个专家委员会都认为经济增长依赖于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以及合理的政策制定程序。对已经采取或将要采取的一切政策性措施,都应该用成本效益法做出评估,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或民众福利的利弊进行权衡,切忌受制于本国某个产业部门,受局部利益驱使。GATT和DECD专家委员会的结论是第一次明确地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问题,从而也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公共利益进行的评价和立法工作。

对于公共利益的定义,由于受到各国贸易,实践和以及对倾销看法的不同而没有形成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明确界定。许多学者对公共利益做过独到的解释,边沁(JeremyBentham)认为共同体的利益是组成共同体的若干成员的利益的总和。阿尔弗莱德・弗得罗斯则认为:公共利益既不是单个个人所欲求的利益的总和,也不是人类整体的利益,而是一个社会通过个人的合作而生产出来的事物价值的总和。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则从个人权利的外部界限角度定义了公共利益,即“意味着在分配和行使个人权利时决不可以超越的外部界限”,“外部界限的意思是:赋子个人权利以实质性的范围本身就是增进公共利益的一个基本条件”。哈耶克(FriedrichA.Hayek)则把公共利益定义为一种抽象的秩序,自由社会的共同福利或公共利益的概念不指向任何特定的具体目标,而是仅仅提供最佳渠道,使无论哪个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知识用于自己的目的。

在《公共政策词典》中,公共利益定义为社会或国家占绝对地位的集体利益,而非某个狭隘或专门行业的利益。根据WTO成员反倾销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公共利益是指包括国内生产者、进口商、工业用户、消费者等利害关系各方利益在内的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利益。在此概念中将“公共利益”被理解为“整体利益”,毫无疑问,“整体利益”涵盖的受益主体要比公共利益广得多,既包括广大公民、消费者的群体利益,又包括国家的利益。从另一个角度看,“整体利益”还可以理解为以政治、经济来划分的公共利益。

国内部分学者对公共利益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赵维田(2000)认为公共利益是在倾销认定、损伤标准以及采取反倾销措施时,不能只考虑到受损伤的国内行业的利益,还要考虑或重视公众的利益,尤其是消费者和用户(包括中间生产人)的利益。刘重(2005)认为公共利益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大众的利益、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朱庆华(2003)认为公共利益是包括国内生产商、进口商、工业用户、消费者等利害关系方利益在内的国家(或地区)整体利益。陆文(2005)从倾销与反倾销的实质关系出发,认为“公共利益”考虑则是出于一种保护本国上下游产业、工业用户和消费者等的利益而向国内反倾销受益者征收补偿性关税的措施,因此公共利益原则是对反倾销利益的国内再分配。

(二)理论介绍

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反倾销措施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干预,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再分配,该分配应当致力于提高社会或国家占绝对地位的集体利益而非某个行业或特殊群体的利益,消费者和关联产业等行业的利益也应该在反倾销中进行考虑。

要正确把握对公共利益理论的理解,必须对反倾销措施的效果以及如何进行反倾销进行探讨。

首先,不少学者认为反倾销措施就其本身而言,可能对进口国福利的改善意义不大,甚至会恶化进口国福利。W.A.Wares(1977)认为由于反倾销可能导致的对方国家的贸易报复行为,会减少进口国的出口,使反倾销措施对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同时,W.A.Wares也认为立足于保证某些行业就业的反倾销行为其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K.Stegemann(1985)认为,掠夺性倾销从长期来看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是所有的证据表明这种倾销行为是很稀少的;国际市场不具备使惟一供给者存在或者促使供给者进行串谋的条件,以使他们通过临时性的倾销来淘汰竞争者。M.Trebilcock和J.Quinn(1979)认为,从消费者利益角度考虑,限制倾销是不明智的,长期倾销进口是应当予以鼓励的。

理论界对反倾销措施对关联产业产生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上下游产业之间关系和福利变化的探讨上,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反倾销使得上游产品价格上升,削弱了下游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力,使他们减少产量和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则这种保护引起的净利益是很小的;但是如果这种对下游产业造成的损害促使下游产业寻求保护并以此抵制进口最终产品,下游产业的产量和对中间产品的需求还会增加,这就是所谓的继发性保护(cascadingcontingentprotection)。

B.Hoekman和M.P.Leidy(1992)也认为,如果下游产业的继发性保护足以补偿损失的话,上游产业的保护实际上对下游产业反过来有益。然而,最终消费者却遭受了价格上涨等带来的损失。R.M.Feinberg和S.Kaplan(1993)对美国化学制品和其下游产业的实证分析证明,确实存在下游产业跟随上游产业提出反倾销的倾向。反过来,下游产业的继发性保护可能会使上游产业提出更多的反倾销诉讼。L.Sleuwagen(1998)等在研究垂直市场结构下的继发性保护问题时指出,当产生继发性保护问题时,将会带来福利的净损失。C.M.Kmpp和S.Skeath(2002)认为,出于保护本国上游中间产品产业的反倾销案件,在限制上游进口产品数量的同时,对下游产品的产量有消极作用。

其次,理论界认为公共利益条款对于遏制反倾销措施的滥用以及平衡各方利益具有现实意义。JacobViner曾在其著作中指出:倾销给国内工业带来的损害大于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时,经济上反对倾销的理由才是成立的。苛刻的贸易保护主义之所以允许反倾销措施的施行是因为它只考虑商品倾销对国内厂商的影响,而不考虑倾销行为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因此,JacobViner认为引入公共利益条款是十分有意义的。Finger(2001)也指出,修改反倾销法是遏制反倾销措施滥用的最有效途径,使在反倾销措施实施过程中受到负面影响的利益方(如消费者)有权主张自己的利益。

二、公共利益原则的立法实践

最早进行公共利益立法的是加拿大,1985年加拿大在《特殊进口措施法》第45节规定:在作出最终损害裁定后,如果有充分的理由表明按确定的倾销幅度征收反倾销税不符合公共利益,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可以自行或依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发起公共利益调查。

日本在《关税定率法》第9条第1款规定,在具备倾销、损害、因果关系三个条件之后,还必须有“维护其产业必要性”的确认,“必要性”实际上就是对公共利益的要求。

韩国《反倾销法》规定,当局从受理申诉到最终征收反倾销税期间,都要重点考虑其行动和保护国内产业的必要性之间的关系。

欧盟第3283/94号《反倾销条例》首次对“欧共体利益”下了定义,指出欧共体利益包括国内工业、消费者和使用者三方的利益,规定各方的代表机构在欧共体反倾销调查中均享有提供情报、要求听证、发表意见的权利。该条例第二十一条公共利益条款明确规定实施反倾销措施要符合欧共体利益。

WTO《反倾销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公共利益标准”,但它鼓励成员方在反倾销调查时给予工业用户和消费者组织提供相关信息的权利以及采取较少征税规则以尽量减少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这为一国主管机关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充分考虑公共利益问题提供了依据。《反倾销协议》第6条第12款规定:主管机关应向被调查产品的工业用户,或在该产品通常为零售的情况下,向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组织提供机会,使其能够提供与关于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的调查有关的信息。第9条第1款就“较少征税规则”进行了规定:在所有征收反倾销税的要求均已满足的情况下是否征税,及征收的反倾销税金额是否应等于或小于倾销幅度,均由进口成员的主管机关决定,如反倾销税小于倾销幅度即足以消除对国内产业的损害,则征税额最好小于倾销幅度。

通过对各国反倾销立法的对比,K.Stegemann(1985)认为,现行的反倾销法规是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来保护进口竞争生产者利益的,公共利益条款只在极少的情况下才具有显著的意义。这说明进口竞争生产者的利益在反倾销实践中仍然被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公共利益的考虑有待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对于倾销的认定标准存在着国别差异的,目前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三要素”论,基本要素包括:①倾销的行为要素,首先要存在产品的出口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出口,这是确定倾销成立的前提要素;②倾销的事实要素,它体现在产品的出口国低价倾销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实质性阻碍,这是确定倾销成立的事实要素;③出口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出口,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实质性阻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是确定倾销成立的因果关系要素。第二类是“四要素”论,具体指在满足“三要素”论的同时还应满足公共利益的条件。

三、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作用

(一)遏制反倾销措施的滥用

作为纠正不公正贸易,保护自由竞争市场秩序的一种有效手段,反倾销法在保护国内工业免遭国外倾销产品冲击方面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对贸易利益的狭隘认识以及经济中的政治因素作用的存在,往往使一些国家出于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动机,在合法的旗号下去实施反倾销措施。近年来,日益增加的反倾销措施,其合理性正在遭到人们的质疑;显然,实施公共利益原则将有助于遏制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对于改良现行反倾销规则,使之最大限度地接近与融进竞争规则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有利于国内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

1.对“产业链条”中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分配的影响

在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产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个产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整个经济由一个庞大复杂的“产业网”构成,一个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为自己提供各种产出,以满足自己的要素需求,同时也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供给,提供给其他产业;在“产业网”和产业之间的过渡形式就是“产业链条”,而反倾销措施的施行对这种以供给和需求关系形成的“产业链条”产生的是一种利益再分配的影响。如钢铁产品,其上游产业有焦炭、能源等产业,下游产业有建筑、机器设备、运输工业、家用电器等产业。上游产业的价格上涨会给下游产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2.对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

反倾销措施实施的背景是十分复杂的,各利益集团不仅相互关联,同时利益也是存在差异的。简单来说,在一次倾销行为中,产品倾销商和产品进口商采取低价措施来占领市场,以获取利润;同类或者相似产品的国内生产商则将抵制这种倾销行为,保障自己的市场份额和产品利润;而对于工业用户和消费者来说则在低价倾销行为中获得廉价材料和产品。如何协调这些利益之间存在的冲突,就必须依靠公共利益原则的建立,从而使各个不同产业的利益在反倾销程序中都得到适当考虑,从而在反倾销中起到一个“安全阀”的作用。

如果忽视公共利益原则,而单纯出于贸易保护考虑而实施反倾销措施,在保护了国内产业免受国外产品的倾销冲击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损害下游产业、消费者、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虽然在福利分析中,不恰当地运用反倾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国内就业机会,但对消费者的利益以及社会福利会造成严重的损害,是以牺牲国内其他商品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保护国内生产商的利益。

四、中国反倾销问题的“公共利益原则”取向

在总结入世以来经验以及当前国情的基础上,我国于2004年3月31日做出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反倾销条例》)的决定。

(一)在《反倾销条例》中增加了“公共利益”条款

新修订的《反倾销条例》第2节第33条规定:“商务部认为出口经营者做出的价格承诺能够接受并符合公共利益的,可以决定中止或者终止反倾销调查,不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或者征收反倾销税。”第2节第37条规定:“终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应当符合公共利益原则”。尽管此条规定只是简单将公共利益原则限定在征税环节;同时就公共利益问题也未做出明确规定;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在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行做法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具体实践中应在坚持《反倾销法》基础上,强化“公共利益”原则在反倾销问题上的实际操作,即在减弱对外反倾销的损害程度、克制外国对我反倾销的实施力度和全球性竞合理念等三方面充分发挥“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作用,使反倾销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反倾销应诉中对公共利益的抗辩力度加强

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反倾销措施最大的特点是各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也是多年来导致中国在应诉反倾销案中大都以最终裁定征收反倾销税而告终。尽管在应诉反倾销案中,中国在倾销、损失、因果关系等方面做出了有理有据的抗辩,但是对公共利益原则的忽视大大弱化了在反倾销应诉中的抗辩力。

一般来说,在反倾销应诉中应充分利用公共利益原则,加强与进口商、消费者的合作和支持。从反倾销行政调查程序到行政复审程序的整体抗辩方式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在损失调查问题上,如果受到直接损失的进口商和消费者能够提供相关证据显示国家整体利益损失超过国内某一产业的损去,将会使最终的裁决更加合理公平。

而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应该鼓励进口商和消费者加入和协助我国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活动,这样必将大大降低我国反倾销诉讼胜诉的难度,从而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

(三)强调保护国内民族产业和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两者的统一

在对外国产品的反倾销问题上,既需要消除来自国外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为本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同时不能忽视本国工业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显而易见,允许外国产品在本国的倾销可使国内的消费者获得廉价的商品,但会使本国的相关产品受到损害;而阻止外国倾销产品的进入虽可使本国的产业得到保护,却需要本国的消费者为此付出代价。所以,必须在保障民族产业发展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之间做出选择,强调保护国内民族业和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两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朱庆华:反倾销中的公共利益问题[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3]JacobViner沈瑶译: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Dumping:AProbleminInternationalTrade)[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杜汶钊张晨郁:国际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廖玫邹超: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的理论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2期.

[6]刘重:论国际反倾销中的公共利益权衡[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7]吴华明:反倾销法公共利益条款析评[J],亚太经济2005年第6期.

忠仑公园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忠诚度;培育

员工忠诚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活力的关键。当前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具有高度忠诚忠诚的企业往往更能赢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由于底子薄,市场面狭窄,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更需要忠诚的员工来保驾护航。

一、中小企业员工忠诚度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人员流失严重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从2000以来,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人员,国有中小企业流失率为64.3%,民营企业为58.5%。这些人大部分流入外企或合资大型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

(二)中小企业员工对企业缺乏信心

中小企业一般所面对的市场都是利基市场。市场面狭窄,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不大。同时企业的资金少,底子薄,这导致许多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前景不看好。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为追求更好的发展,许多员工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断寻求新的职位。

(三)中小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不高

中小企业员工执行本职的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工作中主观能动性不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其位不谋其职,工作懒散被动,没有主人翁精神,工作互相推诿扯皮,“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效率低下。

二、中小企业员工忠诚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从员工的角度分析忠诚度不足原因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没有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的发展就相当于是一句空话,因此分析员工忠诚度的不足原因就要首先考虑到员工这一可变因素。

1.个人追求更丰厚的薪资福利待遇

以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实行的都是工作“终生制”,员工一般都是在一个企业工作直到退休,而当前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良好的福利条件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受其收入水平及经济效益的制约,无法为其员工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好的工作环境,也始终无法真正留住员工的心。因此当外部条件许可时,企业员工就会频繁地跳槽和离职。

2.员工期望值高于现实心态的存在

每一个员工对自己的期望一般都高于现状,因此往往把此企业或岗位看作是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跳板”。越是知识层次高、技能高的员工越是渴望到一个比较高的平台实现自己。很多就业者都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把中小企业当做自己人生事业的起点和跳板,一旦有外部的诱因形成,员工就不会再安于现职工作。

3.员工对中小企业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面狭窄,发展前景不被广大的员工看好。很多员工都只是将其作为跳板,不重视企业利益,只关注个人回报。有些企业的员工虽然想在企业工作,但不为企业的前途和发展考虑,只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工作应付了事,一切向“钱”看,只求回报,不求付出。每天想的不是积极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是不择手段谋取私利,完全忘记了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对企业的忠诚更是无从谈起。

(二)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忠诚度下降原因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也导致其员工忠诚度下降。

1.企业缺乏成熟的员工职业规划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理想,都有实现自我的需要,当他们的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就会对企业产生不满。而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其员工总得不到培训机会和没有较好的职业规划,这使员工感到企业对自己缺乏足够重视,从而心理受挫,对企业的忠诚度随之降低。

2.企业当初许下的承诺没有兑现

中小企业为了吸引人才,在招聘初期总喜欢夸大其福利待遇及发展前景。而这些承诺往往得不到实现,这也导致大量员工的流失及忠诚度的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因为企当初许诺了各种条件后来没有兑现,而对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满和不信任,最终选择了离职。

3.企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如果没有科学的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就会使员工感觉不到应有的尊重,心理上产生反感,挫伤工作积极性,后果就是企业员工的忠诚难以提升。

同时,如果企业提供的个人发展空间不够,一些员工的才能可能就会施展不开,也会导致产生不满情绪或者强烈的失落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忠诚度滑坡。

4.企业文化建设差强人意

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对企业文化的塑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一套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员工与企业的缺乏共同价值观,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缺乏良好的凝聚力。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不能有效地统一,协作起来,甚至产生冲突,最终导致对企业忠诚度的降低。

三、中小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培育

(一)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愿景。企业通过构建共同的愿景和使命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从而无形中也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中小企业不要觉得企业太小,不需要像大企业那样有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其实,企业不在大小,大企业也是从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之所以有的小企业能成长为大企业,恰恰是其前瞻性地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设计。中小企业必须尽早地建立明确而可行的企业文化体系,这种看似务虚的工作,实际上是对员工发展需求的一个答复,让员工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中工作。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凝聚合力,形成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激励员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是对员工精神需求的一个很好回馈。

(二)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中小企业用人方面,首先关注的是根据企业业务的需要来确定用人的标准,做到能位相匹、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使每个相应的业务模块都有合适的人选来担纲,确保业务能够顺利开展。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潜力,把员工安排到能发挥出他最大价值的地方,使他有机会充分展示他的才华。同时,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保障晋升渠道的畅通,为员工提供一个广阔的事业平台。对企业的员工晋升制度也和其在企业的停留时间这一表面的忠诚指标挂钩,加大其离开企业的成本,使其慎重地考虑其离开决策。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充分利用的竞争。在当前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只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才能吸引并留住真正的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的激励方式主要体现在物质利益方面,很少有企业有一套理论完整、体系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这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采用适当的激励方法和手段,使员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合理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

对每个员工来说,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是一件大事,员工可以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明确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轨迹和目标。看到目标和希望,员工才会斗志昂扬的工作,有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小企业应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应该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负责,指导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并不断给予员工帮助,并为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调整其职业生涯规划。

(五)增加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随着技术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换代,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员工的能力能否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将是影响员工忠诚的重要原因。员工只用通过不断学习进步,才能保证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够与时俱进,保证自己适应岗位需要。中小企业必须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使员工提高工作能力,了解现岗位之外的其他工作职能,掌握更多的技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自信心。如有合适的岗位空缺时,就有参加过该岗位培训的员工及时补充,既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也使员工借此展示自己的其他才能。

(六)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愿景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要留住人才,企业发展更才是硬道理。因为中小企业没有大公司那种骄人的发展现状,可以让员工深感自豪,有强烈的归属感,它只有向员工描绘美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并让员工看到公司正在努力朝着目标前进,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心,愿意与企业一起努力,一起成长,这样才能留住员工。没有一个员工愿意留在一个毫无发展前景的小公司。这就要求我们把企业发展放在首位,依靠企业的卓越发展激发员工的自豪感,提升员工的满意度。这也要求企业构建共同愿景,明确企业切实可行、鼓励人心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并将目标具体化,将远景目标细化为阶段目标和岗位目标,以中小企业的美好未来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岗位工作热情,赢得员工的信赖与忠诚。

随着我国经济深入发展,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人才已成为所有行业包括中小企业核心资源。在留住人才的和人才的使用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固然缺乏大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的先天优势,但只要中小企业经营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人才策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定能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祥胜,郭杨.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

2.纪峰.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培育[J].生产力研究,2006(3).

3.李秀兰.杨政军员工忠诚度培育和提升的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2).

4.张黎.浅谈如何培养和提升现代企业员工忠诚度[J].商场现代化,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