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冲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冲击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发展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而且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种"知识经济时代"和"注意力经济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时代,以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博客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充分满足着受众的多样化传媒需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兴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将会同新媒体并存,还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消失,都将取决于传统媒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传统媒体在日后的发展中要保留自己的地位,需要审视自身的优劣势,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
有些学者甚至分析认为传统媒体终将被新媒体取代。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传统媒体经过长久地发展,具有很多核心的竞争力,所以还是存在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的。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经历与经验,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就其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第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泛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且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而且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人们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这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相比较而言,变得越来越小。那么什么是新媒体呢?新媒体其实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从概念的字面表述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新媒体的定义采用的是一种对立式的命题方式,也就是说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的就是新媒体,反之亦然。也因为此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为传播途径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的优势被严重消解,面对新媒体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时,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瞬间好像被大打折扣。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因为中国地域比较广阔,人口总量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等2],使得我国的导致杂志市场失衡[3],大量存在的市场盲点使得传统媒体依然具备相当的市场潜力。事实上,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根本不可能为传统媒体培养出大量的忠实读者,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说是零。其次,社会媒体作为一种主要新媒体形式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个体接入互联网的成本,从而使得广大的民众进入了新媒体的视野。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媒体还是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核心竞争力的。总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各具优势与劣势。本章主要对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为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的提出做铺垫。
(一)新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新媒体之萌芽发展以来,迅速赶超了传统媒体。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首先,现代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做了技术支撑[4]。其次,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吻合度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有技术的支撑,同时市场潜力也比较大。所以,新媒体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的产物。具体来说新媒体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的优势分析
首先,新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在新媒体产生、发展以前,可以说传统媒体几乎垄断了信息传播的话语权。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而不仅仅是政府、专家、记者、编辑等负责信息传播的人才能。这样不仅尊重了人们的话语权,同时也增加社会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民主化氛围的形成。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互动平台。这个优势可以说是新媒体的核心优势,也是新媒体的一个典型的特点。互动平台不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媒介世界,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媒体的关注度。而且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更加关注人们的实际需求,结合人们的现实生活。
再次,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5]。信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传播不及时的话,就会失去信息本身的价值。而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具有及时性、快捷性、海量性等特点。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报纸、期刊等传播方式。而且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打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信息进行自由传播。另外,从信息量来说,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是非常大,这从每天网站上的信息就可以看出,不仅有国际及国内的一些大事,也包含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生活趣事与琐事。可以说信息量非常大。
2、新媒体的劣势分析
任何新生的事物之所以出现都是存在其内在及外在原因的,但是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劣势[6]。对于新媒体来说也一样,其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的质量不是很高。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网络信息中有高达70%的信息是虚假信息。这就要求人们在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要做一个筛选,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第二,新媒体的传播环境比较差。网络环境虽然在不断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一些暴力及黄色信息,不仅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危害,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1、传统媒体的优势分析
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来说拥有较多的权利,对于信息的控制力比较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一些对人们"有益"的东西,而不是"有趣"的东西。尤其是对于一些主流媒体来说更是如此,在短时间内新媒体是无法取代的。其次,传统媒体资源比较丰富,历史积淀比较深厚,而且拥有强大的运营团队,在管理方面相对来说也比较规范。尤其是媒体资源,它对于媒体行业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从整个行业来看大部分的信息,依然是来源于传统媒体。只是传统媒体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所以人们接收到信息的直接途径,大部分都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的。
2、传统媒体的劣势分析
传统媒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方向具有单向性、传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封闭性[7]。一般来说,传统媒体的传播都属于高位传播,宣教的成分远远多于互动的成分。因为有很多都是国家的重要的政策与法规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一些相关的规定。所以,传统媒体常常以真理占有者自居。尤其,是一些期刊更是这样,很多都是相关专家及学者的研究及调研报告等。但是,这些信息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并不高,市场需求的潜力也不大。比如,对于政府的政策、法规来说,基本上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与人们实际生活及其关心的问题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严重缺乏吸引力及感染力。同时,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相对来说非常有限,除了一些比较典型、重要事件的分析,国际国内动态的描述,再加上一些广告等。涉及的信息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够。达不到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三、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什么传统媒体会受到新媒体这么大的冲击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产生于发展以来没有对自己做好正确的定位。为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笔者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提高传统媒体的创新能力。曾近听过一个故事,有3个老人家出门,其中一个带了一把雨伞,一个带了一根拄杖,另外一个什么都没带。出门后,突然下雨了。可是带伞的老人家身上都是雨水,带拄杖的老人扭到了脚,只有那位什么都没带的老人家既没有被雨淋,也没有扭到脚,安全无恙地回来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人或者企业之所以失败,可能不是因为自身劣势的存在,而是败在自身的优势方面。传统媒体也一样,如果为了保持着自身的优势,不进行创新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优势会在不经意间转化成劣势。那样的话,传统媒体的末日才可能真正带来。
传统媒体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可以说现代社会对于知识及创新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知识和思想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也是基本条件。而传统媒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及专业性,应该尽量提供一些可靠的、权威的、前沿的知识和思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在生产和知识创新体系的中关键及媒介,对公众的认知及思想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二)紧密联系社会及时代的主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的都是信息,信息作为一种不具有事物形态的东西,其价值的衡量主要在于其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信息本身必须要满足一类或几类的需要,而这中需求主要集中在高层的需求上。从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来看,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沟通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不存在并存及递进关系。换句话说,对于一个连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的人来说,也可以拥有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说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这五种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体行业满足主要是沟通、尊重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受时代及社会的影响的,也就是说这些需求与社会及时代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所以,传统媒体要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及时代的主题。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与融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存在是不冲突的。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尝试着与新媒体进行战略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一起为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可以利用传统媒介便于阅读的优点,结合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创设电子期刊、报纸、杂志等,从而增强与社会以及相关读者群之间的互动。让更多的人,哪怕是一些业余爱好者参与到传统媒体的创作过程中来。这样既可以打破传统媒体传播路径及方向单一的问题,实现传统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从而最终促进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水平
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样才能保持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及创造力。具体来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素质及水平主要体现在编辑人员的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对于编辑人员来说,其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外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界的国际化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所以编辑人员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思想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总之,在市场导向、信息爆炸、思想民主的时代环境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已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对于期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积极参与到这一传媒革命,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变革与创新中开辟新的发展境界,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在竞争中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且创造出独特的社会价值,争取到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凸显自己存在的意义,既是传统期刊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普及,新媒体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好,自网络平台微博的诞生使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受众信息来源也更加的广泛。而对传统的广播业来说无疑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对于传统的广播媒体而言利用自身优势和新媒体的发展来完善自己已经大势所趋,新闻学作为媒介的学术研究学科,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传统广播媒体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甚至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及大容量性,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及工作习惯,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自身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一些核心优势,或者说没有将相关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传统媒体发展受限的现状。基于此,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紧密结合时代与社会的特点,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传统媒体的健康发展。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文蓉.联姻,并不简单的现在与未来--浅议报纸与新媒体的关系[J].广告人,2011,(4).
[2]安平.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哪里去[J].新远见,2009,(6).
[3]邱君平.文献计量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4]张建星.新媒体带给我们挑战,也有机遇[J].中国记者,2011,(4).
[5]安平.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哪里去[J].经济导刊,2010,(5).
[6]戴晓军.借彼用彼 壮大自己--浅谈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策略[J].新闻战线,2009,(9).
新媒体冲击范文2
关键词 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159-01
1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跟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比较灵活方便。人们若想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那只能等到第二天信息更新后通过报纸报刊或者广播来获得。但新媒体则不同,它的形式多样化,人们可通过论坛、图片、视频及文字获得信息,并且携带方便,操作灵活。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冲击力。例如,图表所显示的,自2005年到2010年传统媒体中的电视收视率与新媒体腾讯网络的收视率相比,具有较大差距。
根据图表的直观显示,我们对影响传统媒体发展的原因试做以下分析。
1.1 传播速度慢、信息量少
信息量的大小及传播速度的快慢,为媒体的运行及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就拿报纸来讲,通常情况下,报纸的销售量一直不是很理想。有时第一天的报纸可能到了第二天还在报摊随处可见。并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为其他信息的传播提供更为方便的有利条件。因此,使得大量的信息在传播途径上,从传统媒体传播途径转向了新媒体传播途径。
1.2 地位降低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的主力地位急剧下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人们越来越偏向于新媒体的传播,并对新媒体的喜爱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例如,广场上随处可见的LED显示屏与报刊庭就具有明显的对比性。人们不管是走路还是坐着,关注最多的还属LED显示屏上的信息图片,对报刊往往不闻不问。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也使得传统媒体的地位悄然发生改变。
1.3 传播方式守旧
随着手机的智能化,网络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偏向于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而传统媒体不仅携带困难,且传播方式单一守旧。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因此,受人们的关注度不高。传统媒体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不应摒弃它,更应在这一冲击力下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寻找良策。
2 传统媒体的应对方式
2.1 借助新媒体发展自身优势
美国的博客与媒体站点有80%的链接都来源于传统媒体公司;内容原创性仅占了14%,而传统媒体的原创性则占了67%。因此,从这一研究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媒体自身具有极大的内容生产力和原创性。21世纪的今天正处于微信时代,微信的传播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传统媒体可借助这一信息传播手段。例如,可借用微信的传播力量使传统媒体的信息在此平台上得以传播,同时,可借助微信的语音功能将消息直接通过语音发送到人们的手机或电脑上,并借用微信的信息量使自身的信息得以完善。
2.2 需搜集大量信息满足人们的需求
由于新媒体它可以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偏向于新媒体。因此,传统媒体可利用新媒体的这一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可大量搜集信息,使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消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新闻媒体的主导者,都可以搜集大量的信息来进行传播。故而,传统媒体要想在市场上立足,需要先搜集大量的来提高自身的信息量。
2.3 建立传播网站
传统媒体可以建立网站,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及时有效的传播出去。这不但是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的靠拢,更是在打造一种新型的、系统化的传播方式,才能使传统媒体得以继续发展。
2.4 提高品质服务,强化内容
传统媒体只需要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精辟言论,则会为发展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需要提高传统媒体的品质服务,《华尔街日报》是没有经受新媒体冲击的典型代表,其原因还应归功于它自身高品质的服务。这也为其他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有一定的榜样性。例如,传统媒体可借助于凤凰媒体它所使用的“优质内容加优秀算法”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抢占市场高地。所以,在发展传统媒体时,不仅要注重强化它的内容,提高它的品质服务,更应学习新媒体“抢占”市场的方法为自身的发展寻找出路。
2.5 多报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现当代,生活信息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且生活信息的来源主要受新媒体的操控。由于新媒体的消息更新速度非常快,它不会受地点与时间的影响。人民大众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获得自己所想要听取信息的方式,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为人们节省了时间。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可借鉴于新媒体对信息报道的这一方式,改变自身对消息采集及报道方式上的方法。多报道收集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原则,使老百姓在听取消息的同时还可体会到社会成员对他们的关心,从而提高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喜爱度,并提高传统媒体的传
播力。
3 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媒体的生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正是这种阻碍力才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机,使传统媒体在冲击中看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改正。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上使自身的优势得以升华,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新媒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人们带来的仅是“消息”,人们在阅读中体会不到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及意境美。而传统媒体则不一样,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消息,更多的是历史的痕迹。因此,传统媒体应结合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及有效措施来克服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问题。这样,它才能在经济时代下继续生存下去,并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新媒体对国外传统媒体的冲击以及对我国传媒的启示[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
[2]邹世虎,徐蕾.借力新媒体谋求新发展―浅谈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3).
新媒体冲击范文3
根据NAA编写的《2012年美国报纸传媒业收入简况》显示,2012年美国报纸传媒业总收入为386亿美元,较2011年的395亿美元下降了2%。在2012年报纸总收入的386亿美元中,印刷广告收入为189亿美元,数字广告收入为34亿美元,非日报/利基/直销的广告收入为29亿美元,发行量收入为104亿美元,新收入来源为30亿美元。
数据显示,广告收入持续下滑,2012年下滑了6%。其他几类报纸媒体收入增长,发行量增长5%;而一系列新收入来源,包括数字/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并不依赖于广告,2012年增长了8%。
根据15家公司提供的数据,2012年报纸收入的整体组成发生了变化,如图1所示。发行量占27%,印刷广告占46%,新收入来源占8%,数字广告占11%,非日报/利基/直销占8%。
其中,根据13家公司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来自发行量、广告、电子商务、数字营销和其他来源而组合的数字收入占2012年总收入的11%。当然,不同公司的情况不同,有的公司其组合数字收入高达29%,而有的公司组合数字收入最低只有8%。
2012年的整体报纸发行量增长了5%,这是自2003年以来的第一次增长。其中数字方式的发行量收入增长了275%,印刷与数字捆绑发行量收入增长了499%。由于更多的公司转向捆绑印刷以及在线联合访问订阅,使印刷方式的发行量收入下降了14%。
2012年新收入来源增长了8%,本地公司的数字咨询机构的收入增长了91%,电子商务收入增长了20%。
将交付外面预印报纸的印刷、数字化、利基组合起来的广告总收入,占2012年总收入的65%。传统的印刷报纸广告下降了9%,占到了总收入的46%,数字广告增长了5%,同比增长了11%,纯粹的数字广告增长了20%。
2012报业媒体收入细分
NAA根据17家公司所提供的详细数据,分析了各类报纸媒体的同比变化率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15家公司提供的详细数据分析,2012年美国印刷日报和周日报纸广告下降了9%,零售广告下降了8%,全国性广告下降了15%,分类广告下降了9%。在分类广告目录中,汽车下跌了9%,房地产下跌12%,招聘下跌8%,而所有其他分类下降5%。
根据7家公司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2012年利基出版物的广告收入较2011年下滑5%,11家公司报道其直接营销下滑1%。
根据17家公司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2012年数字广告上涨了4%。数字广告收入占广告总收入的11%,占广告收入的17%。
根据10家公司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纯粹的数字广告占数字广告总量的36%,增长20%。然而,数据表明,不同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低端市场,1家公司认为纯粹的数字广告收入只占数字广告收入的1%。在高端市场,1家公司认为纯粹的数字广告收入占数字广告收入的67%,这说明管理策略和市场是重要的因素。
数字广告的同比变化率是很明显的。在17家公司的数字广告数据中,1家公司2012年的数字广告收入呈两位数下降,而另1家公司则增长了33%。这种变化表明,不同的方法和市场策略对底线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2012年有13家公司在移动广告中成交金额翻了一番,但其所占的比例不足总收入的1%。
2012年总报业发行量上涨了5%。但是根据7家公司提供的印刷和数字捆绑发行量收入的数据显示,印刷/数字发行量收入自2011年以来上涨了近5倍(499%),2012年上涨了近3倍(275%)。
在数字发行量收人方面,根据12家公司提的供详细数据,总体而言,数字发行量收入占发行量总收入的比例相对较小,只占1%。在线订阅模式对报纸媒体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当消费者开始适应在移动设备上,特别是平板电脑上阅读报纸媒体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印刷和单拷贝的11家公司的数字发行量收入下降了14%。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收入来源是报纸媒体发展的一种新型类别,这在10年前几乎是不存在的。
在数字和营销方面,15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详细报告了从数字和营销活动中获得的收入,通过数字和营销,特别是数字化、社交和移动,帮助当地公司推销他们的产品起了重要作用,使9家公司的收入增长了91%。
在电子商务和交易方面,许多分析家认为,数字领域最大的增长潜能之一不是广告,而是电子商务和交易,或帮助公司与消费者直接联系。2012年电子商务收入上涨了20%。
在事件营销方面,15家公司中有7家提供了详细的事件营销收入,2012年收入下降了9%。
在商业印刷收入方面,11家公司的商业印刷收入在2012年下跌了3%。
在所有其他类别中,许多公司从事有额外收入的工作,虽然规模很小,但一类工作范围较广,如颁发执照、租赁收入、废物及废料销售等。12家公司提供的同比变化率数据表明,2012年这类种收入下降了3%。
2011美国报纸媒体收入
根据美国报纸协会编写的《2012年美国报纸传媒业收入简况》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报纸媒体的总收入为396亿美元。其中,印刷报纸的广告收入为207亿美元,数字广告收入为32亿美元,非日报/利基/直销收入为30亿美元,发行量收入为100亿美元,新收入来源为27亿美元。
新媒体冲击范文4
种好本行业“责任田”
特色就是优势。与都市类报纸做“全都有”新闻相比,本行业相关报道就是行业报的特色,在各行业报上都以不同形式体现着独特魅力,种好这块“责任田”是行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行业报在这方面依旧延续着过去的好方法、好作风,但创新的空间依然很大,随着新形势的发展、随着读者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相关报道和专栏也应不断推陈出新。
行业报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有本系统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播的任务。作为行业报,有责任传播上级的声音,即便是“”通知、“”文件,也同样能起到“新闻纸”的作用,在行业报受众范围内的各级单位可以通过阅读报纸贯彻精神、落实工作。这样的读者群是都市类报纸可望而不可即的,同样是行业报的一大优势。
行业报还可以以开设园地、板块的形式传播本行业知识,报道各地各单位的工作经验,让本系统干部尤其让新近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基层干部加深认识,掌握知识。
强化经济报道
新形势下,传统经济题材报道逐渐遇冷,并在一些媒体的版面上、时段里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和“权重”。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经济题材新闻自身不受公众“待见”之因,更有媒体的社会责任缺失和媒体从业者的“厚此薄彼”之由。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与富强,离不开经济的进步。媒体尤其是行业报理应扛起服务经济发展的重任,理应在舆论导向上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意识,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要注意的是,作好经济报道,应摒弃一些陋习:一是数字的堆砌,这是传统经济新闻报道常用的手法,美其名曰“让数字说话”。笔者认为,读者关心的数字要有,比如一些反映企业进步的数字、产品性能的数字等,但是对于一些技术参数一类的数字就大可不必再详细罗列,这些数字普通读者因看不懂,也就不关心。二是把文章写成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这是传统经济报道中的“重症”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广大读者很讨厌长篇大论的工作计划和成绩总结,这样报道新闻的方法,会削弱媒体在读者中的声誉。三是把报纸办成了宣传企业成绩的“黑板报”,这也是传统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通病,少有亮点,平庸杂乱,没有新闻时效性,更不具指导意义。四是把文章做成政府部门的统计报表,让媒体充当政府部门的“秘书”或“记录员”,反映经济发展的新闻成了事无巨细的流水账单。行业报要克服和力戒这些通病,做有价值的经济新闻。
做强深度重稿
抢抓第一时间新闻、独家新闻,曾成为报人的职业追求。但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及博客、播客等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报纸要抓到第一时间新闻,就相当困难了。
但是,新媒体的过分求新求快,使阅读成为一种碎片化阅读、快阅读、跳跃式阅读、视觉化阅读。一句话,当下新媒体阅读的特征是浅阅读。
相比较而言,纸质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详尽地解读新闻事件,满足读者了解新闻背后故事的欲求。因此,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从网上得消息,在报上得解读”已成为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报纸既没办法也没必要去与新兴媒体拼抢时效,而应在新闻的深度上做文章。
这就是说,对于传统媒体包括行业报而言,不仅要做新闻事件的报道者,还要做新闻事件乃至社会现象的阐释者,以专业素养、媒体责任,把事实厘清,把解读作深,根本就不用担心没眼球没卖点,更不用担心没市场了。
开创行业报的“读图时代”
笔者对“读图时代”的理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读者希望通过欣赏精彩图片来更迅速、更一目了然地知晓世界和了解周围发生的事件。“读图时代”在推动社会提速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快捷化、影像化、贴近化的“红利”。
“读图时代”是展现新闻的一种形式,也为阅读新闻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行业报敢不敢用这种形式、想不想用这种形式,怎样去用这种形式、怎么用好这种形式,过去都有很多探索,今后还需深入分析和研究。
都市类报纸在探索、创新“读图时代”之中有失败教训、有成功经验,行业报可在借鉴基础上研拟适宜于自己的“读图时代”,以便能做活新闻、做精新闻、做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应重新定义“标题党”
不能武断地把“标题党”定性为贬义词。大凡做过文字编辑的人,都不能与“标题党”脱离干系,新闻界都主张编精练的短稿子、起吸引公众的好标题。那么,在我们所起的文章标题中,能保证百分之百都很准确吗?能没有一点夸大或偏离主题的成分吗?如果有之,这不就有悖于我们批判“标题党”的初衷了吗?
有关“标题党”产生于信息爆炸时代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追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香港媒体,都有过类似“标题党”的事实存在。当时社会动荡,变故不断,所以报纸的“号外”也频繁出现。其时每个“号外”的版面大都以特大号字体的醒目标题冲击受众的眼球,而为了吸引读者,有些标题与实际内容并不贴切,那么,这不就是“标题党”吗?
其实除了都市类报纸喜好“标题党”,网络媒体的“标题党”现象更甚,他们就是要用一个抓眼球的标题“引诱”读者,增强对他们的吸引力。
行业报不妨也在“标题党”的问题上有扬弃,有探索,有提高。
打造行业报新媒体系统
现在很多报刊都开设了电子版,有了自己的网页,有的基础好一些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发了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展新媒体,为报纸向数字化过渡先行了一步。报纸与新媒体的互补是明显的,报纸与新兴媒体的对接与融合,以及报网互动能使媒体的触角有效向社会各个层面延伸。但是,不能简单地把纸媒与新媒体技术嫁接,就以为融合大功告成。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进行双向融合,用新媒体对行业报的新闻生产进行改造,反之行业报也必须对新媒体进行改造和创新,使行业报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话语体系等规律中汲取养分,巩固和壮大其话语权和影响力。
不论传播形式如何改变,“内容为王”不会改变,读者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会改变。要以内容为中心,以新媒体思维改造提升传统采编业务,加快形成“市场倒逼采编”的内容生产机制,进一步激发行业报优势采编资源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媒体内容共享、形式互通、形成合力。
新媒体冲击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纸质期刊;冲击;对策
多翻阅几本图书馆里的书,多听几场图书馆里才有的讲座,放慢脚步好好享受精致的慢读时光。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冲击下,传统阅读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遥远。快节奏的新媒体速读时代,对传统纸质期刊所产生的强烈冲击不容小视。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纸质期刊的优越性,给读者带来最宝贵的收益。
一.新媒体对传统纸质期刊的冲击
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短信、微信、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
2.新媒体的优点
新媒体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满足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丰富的海量信息,低成本的全球传播,高速便捷的检索查询,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3.新媒体对传统纸质期刊的冲击
新媒体势不可挡地来袭,对传统纸质期刊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个人观念的转变、网络的普及,新媒体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认,传统的纸质期刊受到一定程度的替代与压缩。
①新媒体资料体积小、信息存储密度高、易于存放管理。电子文献的收藏体积至少比印刷文献收藏体积缩小80%以上。
②检索途径多、方便快捷。电子文件信息可以借助通信网络进行远距离的传递和交流。网上资源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不仅方便、快捷、准确,还能从篇名、作者、关键词、摘要、刊名、出版时间等多个途径进行检索,同时既可随时拷贝、打印,又能使文献的查询准确率较传统纸质期刊提高很多,电子文件发挥着传统文件和手工劳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功能。
③资源不受时空、数量限制,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检索、阅读同样的资料,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
④新媒体能集成多元化信息,在机读系统中,新媒体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做到图、文、声并茂,三维立体显示。
二.传统纸质期刊的发展对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文献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电子文献的崛起打破了纸质文献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与传统纸质文献平分秋色的姿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将各显特色,优势互补,共生共存。
虽然面临新媒体网上查阅资料的便利性的强烈冲击,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传统纸质期刊也有着其独特优势,如:便于携带、权威、经济、易保留等特点。
首先,时效性强,信息传递及时。传统的纸质期刊不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工具,便于携带。同时,纸质期刊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如今其编辑过程已相当完善,从信息采集、审读内容、润色文字,到制作成书,每一流程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其把关。使期刊论文的内容质量有了可靠保证。出版单位根据市场走向,群众需求,特邀相应的专家、学者撰写。此外,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电子化,电子文献的数量,远远不及纸质文献的数量。传统纸质期刊消息准确可靠,保存期长。
虽然新媒体下网上期刊资源相比纸质期刊有一定的优势,但种种限制因素的存在也严重影响着网上电子期刊的普及,这也为纸质期刊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1.调整纸质期刊的订购方案
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纸质中文学术期刊订购数量普遍偏高,因此,应放弃过去全面兼顾的订购方式,转为有选择性、有侧重性的订购。在每年纸质期刊订购前充分调查本馆现有期刊收藏情况,使纸质期刊的配置做到既可以满足读者需求,又可以节省有限的资金。所谓重点性是指突出学术类核心期刊的订购。
2.加强宣传,提高服务水平。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还在沿袭过去等读者上门的老的服务方式,但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时间专程到图书馆学习、查阅资料,信息的传递方式阻碍着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图书馆纸质文献期刊的利用率底往往是由于读者不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内容和分布。要加强对本馆资源的宣传报道。
现代的信息环境,为纸质期刊的宣传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
微信、网络、数字电视等方便快捷的新媒体给予最有利、最快速的宣传。
也要注意提升对读者的服务水平,要搞好纸质期刊的标架和排架工作,要合理分类,分过刊和现刊。在不同阅览室的刊架上贴上架标,做好标引。纸质期刊的排架要有科学性、规律性和实用性。此外,要多开展信息使用方法的培训,使每个读者用户都有能力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技术和条件,搞好期刊文献资源的开发,为读者提供好的信息资源。
3.完善纸质期刊的科学管理
完善纸质期刊的科学化管理,使纸质期刊成为信息传播的火车头。要敢于尝试各种新鲜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纸质期刊也有更快、更全、更方便的展示机会。
首先,要建立图书馆纸质期刊文献数据库,以实现纸质期刊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建库过程中应以期刊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为准则,熟悉图书馆纸质期刊管理系统,并能够熟练运用设置的检索点快速、准确的检索到读者所需要的馆藏期刊文献资源,提高期刊文献的利用率。其次,期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需要,应对新到馆的纸质期刊及时上架。此外,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了解馆内订购期刊的到馆情况,可以将新到馆的期刊目录公布在图书馆网站上,使读者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及时准确地利用图书馆纸质期刊文献资源。最后,要注重纸质过刊的合理化管理。纸质过刊一直是图书馆期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对纸质过刊的管理思维应有所转变,主要是装订要有所取舍,将其重点放在没有上网的过刊和难以复制的过刊,并随着图书馆网络化进程逐渐深化,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网络期刊资源,又可保证图书馆馆藏质量,同时还能节约装订费用和图书馆的有效空间。
4.改善阅读环境
给读者营造一个美观舒适的阅读环境,阅览室的布置要注意采光、温度、绿化这些基础环境的合理安排。采光条件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读者的情绪和阅览效果。最适合阅览室的温度是20―25度,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绿色植物也是阅览室必不可少的,一点绿色不仅能调节读者的用眼疲劳、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为阅览室提供了新鲜的氧气。
5.增加互动平台
图书馆可以定时组织读书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与读者更好的互动。
作为社会认可和正式发表的标志,纸质期刊有着诸多优越性,因此读者的首选方式依然是纸质期刊。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敢于尝试各种新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纸质期刊的优越性,并借助新媒体的便捷传播,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新媒体冲击范文6
一、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
长期以来,广电报业内通行着一种叫“带电作业”的做法,意为广播电视报采编的内容应是广播、电视的播出信息。我国广电报诞生至今,这种做法一直被当作办报理念遵循着,但它犹如“带着镣铐跳舞”,桎梏着广电报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新媒体兴起的新形势下,城市广电报应在保留“带电”属性的同时大力拓展新的内容和空间,否则广电报在信息爆炸时代就只能被动挨打,而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要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
简而言之,读者爱看什么,广告客户需要什么,报纸就配制什么,这就是报纸的市场取向。目前,全国不少广电报社正在进行转换体制的改革,希望以此为契机,真正确立报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并按照市场取向对报纸进行定位,来确定发展模式。
为增强竞争力,笔者主张把传统广电报转型为一份具有新闻报道、影视娱乐、时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的新都市报:(1)加大新闻容量,主要刊登当地、国内的重要民生、社会新闻,也兼顾可看性、趣味性强的国际新闻;(2)开掘深度报道,以当地为主,观照全国各地;(3)直面社会生活,加强对当地不良现象的批评报道;(4)充分利用广电资源,做有特色的独家影视娱闻;(5)把握时风脉搏,构筑引领潮流的时尚平台;(6)围绕 “吃、穿、住、行、医”,做好百姓生活指南。
目前,浙江、江苏等地的城市广电报分别推出了《新壹周》或《新周刊》专刊,内容与形式上分“新闻”、“影视”、“生活”三叠(有的两叠),这种办报思路在实践中显示出了新的生命力。
二、加速与新媒体融合
近年来,我国不少纸媒体都在尝试通过与新媒体的整合、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和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广播电视为实现与互联网的相融,已开始实施三网融合战略。城市广电报只有顺应传播业的发展趋势,在“纸上”下功夫的同时,还必须在“纸外”下功夫,积极拓展自身的内涵与外延。具体做法有:
1.推进“报、台、网”融合工程
目前,全国部分城市正在进行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广电报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及早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与电视、广播媒体相融,提前为三网融合的到来作好准备。
实践中,湖州广播电视台所属湖州广播电视报社和传媒湖州网于2009年1月1日重组成立“报网中心”,对报、网实行统一管理和运作。重组后的“传媒湖州”网进行技术升级和全面改版,使其成为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包括数字广电报)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传播平台,为网友提供湖州台三套电视、三套广播节目的网络直播以及原创电视节目的网络视频在线点播及互动服务。目前,正在传媒湖州网的基础上加紧筹建网络电视台。对广电报来说,报、网重组拓展了报纸内涵与外延,实现了传统纸媒融入新媒体的一次蝶变与跨越,同时实现了二次传播。这项工程实质是“报、台、网”的一次有机融合,而非单纯“报、网”的融合。
“报、台、网”融合两年多来,无论报纸还是网站,无论新闻传播还是经营创收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此举带给我们几点启示:(1)广电报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二次传播,弥补了自身周期长、传递慢、覆盖窄的劣势;(2)互联网的互动性使广电报与受众之间交流的空间迅速扩大,促使报纸进一步聚集人气;(3)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衍生出了数字广电报、手机广电报等新媒体;(4)声、屏、报、网多媒体聚合传播使广电报新闻传播、广告产生了强势效应。“报、台、网”相融的意义还在于,为三网融合后加入大广电网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已经连接互联网的声屏报信息聚合传播平台。
2.与广播电视网络(数字电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按照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要求,全国广播影视正在加快网络整合和城市有线网络升级改造,力争到今年年底实现一省一网(省市县互联互通、全程全网),到2015年所有城市基本完成数字化。城市广播电视报应抓住这一契机,寻求与广电网络(数字电视)公司战略合作,对海量数字电视节目进行分类、筛选,按照不同观众不同口味量身定做,以多种形式满足不同观众阅读需要,发挥好导视功能。目前,仅“华数高清互动电视”每天就为湖州观众提供10万小时在线节目。可以预见,三网融合后新业务会大量增加,节目内容会真正出现“蜂拥”状态,这时候网友观众要在浩繁的内容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节目,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到广电报上查找,这既是受众需要,也是广电报与广电网络(数字电视)公司创收的共同增长点。这种战略合作关系互利双赢,越早建立越好。
今年以来,湖州广播电视台报网中心已经与湖州华数数字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是,报网中心新闻采编人员参与华数公司业务、产品的推介工作;二是,华数公司在《湖州广播电视报》和“传媒湖州”网上开设专版、专页进行集中、强势推介其业务、产品。进行战略合作以来,湖州华数公司的业务量快速增长,由此带动了广电报发行量和广告业务的大幅提升。
积极建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实现二次传播,同时开发数字化内容产品,开拓增值服务业务,把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压力,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三、构建报、台、网互动机制
城市广电报背靠城市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是具有较为丰富的新闻与节目资源。这些资源如何为“我”所用,需要建立一套报、台、网的互动机制。
1.打造“全媒体”记者
要增强某一新闻事件的传播(或宣传)影响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媒体联合报道。城市广播电视台属下有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众多媒体,只要充分发挥其领导和协调功能,完全有条件实现这一传播效果,而前提是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全媒体”记者。“全媒体”记者的职责是同时向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发稿。
湖州广播电视台2010年着手培养“全媒体”记者,打造一支同时会做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络新闻的全能型记者,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派出的“全媒体”记者及时向传媒湖州网、电台和电视新闻栏目、广电报及时发回世博报道,由此提高了时效性,增强了传播的影响力,也使广电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举对广电报来说,更是具备了“新闻直通车”的效果。湖州广播电视台还建立了一个内部“新闻信息平台”,报网中心采编人员可随时从这个平台上获取广播、电视新闻的文字稿(配上电视截图),用于广电报或网上。
2.办好“网上广播电视报”
湖州广播电视台报网中心成立后,传媒湖州网不仅挂上《湖州广播电视报(电子版)》,同时开出了“网上广播电视报”(专页形式)。传统广电报都是周报,受此条件限制,纸质广电报提供的信息相对滞后,为克服这一困难,报网中心提出“周报日报化”的方针,努力办好“网上广播电视报”。
“网上广播电视报”的具体做法是:报社记者采写的稿件第一时间在“网上广播电视报”,并且随时更新,随后再根据需要在广电报上原文发表,或做更深入的报道。这样做既起到了弥补周报信息滞后的不足,又增加了网站的稿源,丰富了网站的信息量。同时提高了采编人员的效率,节约了成本。
3.网报联动以网促报
网络传播虽然具有很大优势,但它与传统纸媒体还是有共性之处的,比如文字和图片仍是它们基本的传播形式。加之,现在网上大量内容都来自于传统媒体报纸,就这一点来说,传统纸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是可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实践表明,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广电报都在利用网络新内容、新元素来激活报纸,比如《柳州广播电视报》开设了“主编微博”、“围脖达人”,《温州广播电视报》开设了“网趣版”,《湖州广播电视报》开设了“湖州社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