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贺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贺卡范文1
卡梅拉・博赫曼来自荷兰,是HOSPER BV公司著名的公共空间艺术与设计师。2010年,卡梅拉・博赫曼和另外一个设计师共同设计的POP-UP升降式公共桌椅,也称弹出式街头休闲桌椅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这种桌椅在人们需要时可以从地面中升起,在人们不需要时可以下降到地面,成为地平面的一部分。在大都市越发拥挤的今天,这种设计的优点不言自明。
“好的公共设计应该能够融入到当地的环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卡梅拉・博赫曼说,“弹出式街头休闲桌椅是公共空间的家具。人们可以控制弹出式街头休闲桌椅使它生出地面,也可以自由决定何时以及怎样使用它,我觉得它非常适合北京的小区,因为我发现北京人喜欢在公共场所打麻将、打扑克,这种桌椅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在使用完之后,可以把它们重新调回路面,使之变为平坦的街道”。
作为一名公共空间设计者,卡梅拉・博赫曼着重将艺术与设计融为一体。她设计的这款公共桌椅之所以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就在于它将作品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为公共场所提供的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在进行艺术设计的同时也强调人地重要性”,卡梅拉・博赫曼说,“我的作品包括长椅、游戏元素、桥梁和栅栏等。我相信细节的力量,讲究从始至终的设计,注重设计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美丽贺卡范文2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20天。对照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1岁,平均44岁;病程最短8小时,最长20天。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根据带状疱疹部位选择合适治疗,用75%酒精消毒,消毒棉球或消毒纱布蘸2%普鲁卡因边用梅花针轻打疱疹至全部疹破水出,擦干血水后,再次对疮面涂擦2%普鲁卡因至创面干燥为止,治疗完毕。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1)抗病毒药:病毒灵0.2 g,每日3次口服,聚肌胞2 mg,每周3次,肌肉注射;(2)止痛剂:消炎痛50 mg,每日3次口服;(3)免疫调 解剂: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4)皮质激素:强的松10 mg,每日3次,口服。7天为一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治疗组30例,3天内痊愈(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10例,占33.3%;3~7天痊愈18例,占60.0%。1个疗程以上显效(皮疹消退,症状减轻)2例,占6.7%。
对照组10例,1个疗程内治愈2例,占20.0%;1个疗程以上显效8例,占80.0%。
两组治愈时间及显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毒副作用比较,治疗组无任何毒副作用,对照组毒副作用较大,尤其止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及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4
体会
美丽贺卡范文3
【关键词】 卡托普利;卡托普利;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是所有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笔者研究了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份至2012年4月份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71例,一组为对照组72例。实验组男40例,女31例,平均年龄(77.3±10.7)岁,平均病程(6.3±1.1)年;对照组男41例,女31例,平均年龄(76.9±11.1)岁,平均病程(6.5±1.0)年,两组慢性心衰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方法:2组慢性心衰患者均予吸氧、扩血管、利尿、强心等治疗,同时均给予12.5 mg卡托普利3次/d口服,根据心功能及血压情况调整每周的剂量。实验组在上诉基本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次6.25 mg,每天服用2次,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情况调整剂量,评估3个月后治疗的效果。
1.3 评价标准 显效:心衰的各项临床体征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心功能在1级以下,2级以上;有效:心衰的各项临床体征及症状消失大部分,心功能提高大于1级;无效:临床体征或症状改善情况尚未到达有效的标准,或者病情反而恶化,心功能无改善或者加重,或者患者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心衰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应用秩和分析,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方法,统计学软件的版本为18.0,统计学意义判定根据P值与0.05的关系。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心衰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 通过比较两组心衰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得出,实验组心衰患者治疗后38例患者显效,25例患者有效,总有效患者63例,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心衰患者治疗后28例患者显效,16例患者有效,总有效患者44例,总有效率为61.1%。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经过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2.2 比较两组心衰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 实验组心衰患者治疗前平均心率为(102.3±2.3)次/分,平均收缩压为(156.2±8.4)mm Hg,平均舒张压为(94.3±7.7)mm Hg,治疗后的平均心率为(82.3±2.1)次/分,平均收缩压为(120.1±6.8)mm Hg,平均舒张压为(66.5±5.4)mm Hg;对照组心衰患者治疗前平均心率为(103.1±3.0)次/分,平均收缩压为(157.1±8.7)mm Hg,平均舒张压为(95.1±7.6)mm Hg,治疗后的平均心率为(90.6±2.4)次/分,平均收缩压为(136.5±6.4)mm Hg,平均舒张压为(78.3±4.9)mm Hg。两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慢性心率衰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主要可以表现为与劳累相关的呼吸困难、疲乏无力、体循环及肺循环淤血等临床表现[1]。美托洛尔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有以下药理作用: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的形成及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状腺激素量,同时能够抑制缓激肽系统的降解,促进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形成;将β受体阻断,将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阻断,有利于增加心肌收缩舒张功能的协调性,将精氨酸加压素的作用抑制,降低水钠潴留,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耗氧量同时将心肌的后负荷降低,降低心率,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心肌血流灌注增加,具备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猝死发生率相应降低[2]。本实验主要探索了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用于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结果充分说明药物连用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患者心率、血压有显著的改善,从各方面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治疗,延缓病情的进展。
参 考 文 献
美丽贺卡范文4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南宣威 655400
[摘要] 目的 评价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性,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86例,因临床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利多卡因联合含镁极化液治疗)4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或单独使用利多卡因治疗)43例,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入院后6、12 h,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为97.67%、100%;对照组分别为53.49%、79.07%,从心律失常消失时间看,时间组平均为5.2 h,对照组平均为19.6 h,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乌头碱中毒的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更好,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利多卡因;含镁极化液;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86例
[中图分类号] R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33-02
[作者简介] 陈琼(1973.11-),女,云南宣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内科急危重症方面,邮箱:820659815@qq.com。
乌头碱(aconitine)是一种生物碱,广泛存在于中草药中(如雪上一枝蒿、附子、草乌、川乌等),可用来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痛[1]等众多疾病。但乌头碱的毒性比较强,口服0.2 mg就能引起中毒,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为此病症患者选择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2010年12月—2013年8月间评价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性,研究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入住该院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86例,因临床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将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43例实验组中毒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1~69岁不等,平均年龄47.2岁,其中29例患者因口服附子中毒,8例患者因口服生草乌中毒,6例患者因饮用一枝蒿药酒中毒;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5~71岁不等,平均年龄48.5岁,其中27例患者因口服附子中毒,9例患者因口服生草乌中毒,7例患者因饮用一枝蒿药酒中毒。两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乏力症状[2],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见表1),确定为乌头碱中毒症状。
1.2 一般方法
入院后,为患者进行基本治疗,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监测电解质、血气分析、心肌酶,心肾功能,积极导泻、催吐、洗胃及补液、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者积极扩容基础上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维持血压等,后利用利多卡因联合含镁极化液治疗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品或单独为患者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对比入院后6、12 h两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以及平均心律失常消失时间。
1.3 疗效标准
若患者心律恢复正常,中毒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若患者前收缩由频发转为偶发,心房颤动及心动过速得到控制[3],为有效;若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无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利用软件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4]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涉及到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书面表达借助%;涉及到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书面表达借助标准差。
2 结果
2.1 入院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对比
入院6 h后,43例实验组患者中,42例心律失常症状有所改善,救治有效率为97.67%,43例对照组患者中,23例心律失常症状有所改善,救治有效率为53.49%;入院12 h后,43例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均有所改善,救治有效率为100%,43例对照组患者中,34例心律失常症状有所改善,救治有效率为79.07%,数据表明实验组急性乌头碱中毒的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更好,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心律失常消失时间为5.2 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心律失常消失时间为19.6 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急性乌头碱中毒的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更好,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患者,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
3 讨论
乌头碱的毒性比较强,服用过量后可迅速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性心律失常是中毒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数据显示,80%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会发生心律失常,低剂量中毒患者会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高剂量中毒患者会出现室颤[5],严重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单形室速、多形性室速,主要临床表现是多源室性期前收缩)。乌头碱可强烈刺激迷走神经,降低患者窦房结的传导性和自律性,增强心肌内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使患者出现能量代谢障碍。乌头碱中毒缺乏有效解毒药,治疗越早越好,且主要是处理心律失常,基本原则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控制心脏异位起搏和消除折返激动。患者中毒时因频繁呕吐,出汗,洗胃后可引起低钾、低镁而使心肌兴奋性增强,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导致心律失常,而低镁还可引起心肌能量产生减少,加重心肌电不稳定性,含镁极化液可补充患者体内的钾和镁,激活心肌细胞钠、钾、三磷腺瞥酶,平衡离子浓度,提高心室颤动阀值以及室性期前收缩[6],补充心肌能量,促使细胞恢复极化状态,促进葡萄糖代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的目的。利多卡因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线药,已在临床上使用多年。因利多卡因属膜稳定剂,对浦氏纤维细胞膜具有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减慢心室传导,消除折返激动,从而抑制心脏自律性,故联合使用含镁极化液与利多卡因,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在实际临床应用前,应给予乌头碱重度患者吸氧、导泻、催吐、洗胃、营养心肌、输液等基本护理,后为患者静脉注射50~100 mg(1~2 mg/kg)利多卡因,必要时每10~30 min重复1次,继之予利多卡因1~3 mg/min,维持静脉滴入维持治疗,同时静脉滴入含镁极化液(其中包括500 mL葡糖糖、10U胰岛素、10 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10 mL浓度为25%的硫酸镁[7]),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心律失常消失停止治疗。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康琪等应用含镁极化液对32例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治疗,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为(1.0±0.6)h,远远短于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为2.2±0.8h),表明含镁极化液治疗乌头碱中毒患者,可改善其生存质量。该研究进一步对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患者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与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或单独使用利多卡因治疗)相比,实验组(利多卡因联合含镁极化液治疗)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更佳(心律失常消失时间更短,相同时间段临床救治有效率更高),经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出现了明显差异,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次证明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泽生,此里扎史.6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5(12):882-883.
[2] 莫北溪,苏月南.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救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0,15(23):137-138.
[3] 王丽娟,吕爱红.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探讨及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11,23(15):141-142.
[4] 吴光宏.治疗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3下半月):40-41.
[5] 杨春燕,段宇珠,陈时.急性乌头碱中毒综合救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9(16):90-92.
[6] 巫爱桃,梁小敏,黄莹,等.救治乌头碱类植物急性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方法与护理[J].现代医院,2013,4(4):81-83.
[7] 佟海锋,王海玲,韩常宝,等.急性乌头碱中毒致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报告[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4(12):422-422.
美丽贺卡范文5
【关键词】 静脉炎; 25%硫酸镁; 高渗糖;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湿敷
胺碘酮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制剂,它使用于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作用时间短,静脉应用时要求持续泵入,而静脉泵入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损伤。轻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静脉血管呈条索状改变伴剧痛,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200810~200906,我院选取静脉泵入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52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25%硫酸镁、高渗糖、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联合持续湿敷,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静脉泵入胺碘酮的患者52例,男47例,女5例, 年龄37~72岁;治疗药品统一使用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胺碘酮(0.15g×10支),用药剂量为5%葡萄糖溶液50ml加胺碘酮300mg静脉泵入,泵入的前6h以10ml/h进行,以后以5ml/h泵入,应用胺碘酮时间为24~72h。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用药情况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5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2组均选用前臂静脉网、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用BD公司生产的22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按静脉操作方法穿刺成功,确保输液无外渗。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后,3M敷贴固定,然后在穿刺点上方2cm处外敷浸有高渗糖、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和25%硫酸镁 (各一支) 混和液的5cm×12cm三层湿纱布,以不滴水为宜,外面用保鲜膜覆盖其上,以保持湿润,每隔6h更换纱布1次,泵入完毕后2h停止湿敷。对照组穿刺成功后直接用3M敷贴固定。整个操作过程需向患者解释清楚其目的、意义,以取得合作。
1.3 静脉炎的观察指标[1] 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2组静脉炎的发生请况,观察组Ⅰ度8例(30.8%),Ⅱ度2例(7.7%);对照组Ⅰ、Ⅱ、Ⅲ度分别为4例(15.4%),8例(30.8%),12例(46.2%);2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 (χ2=27.8),结果见表1。
表1 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略)
注:2组比较,χ2=27.8,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3 讨论
血液正常pH值为7.4,超出此范围,无论输入的药液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制,引起静脉炎。而临床上常用的胺碘酮酸盐,其pH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若配伍后偏离其pH值范围,则可能产生混浊、沉淀或加速分解,更易引起静脉炎。
25%硫酸镁、高渗糖、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联合持续湿敷,有效预防静脉炎的机制。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炎,主要能直接经皮肤吸收至皮下,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疼痛,解除局部炎症;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物,外敷后造成高渗环境,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多卡因是常用于局麻的药物,穿透性好、性质稳定,能阻断注射局部对神经反射的不良刺激,阻断血管内膜的刺激传导,降低血管脆性,从而减轻血管壁损伤,减轻疼痛;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中毒作用,对药物、化学、机械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减轻炎症的渗出、水肿,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因而高渗糖、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和25%硫酸镁联合持续湿敷,通过渗入皮下组织可预防胺碘酮所致的静脉损伤。此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全身及局部有不良反应,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美丽贺卡范文6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卡托普利 美托洛尔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能导致心、脑、肾、视网膜及大动脉等器官损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高血压合并症的产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残废及死亡。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均对高血压有肯定疗效,深受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青睐,但两药单独应用降压效果不够理想,加大剂量副作用又明显增多,为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我们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的分期标准,排除临界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男性109例,女性38例,年龄62~83岁,平均67.9岁;病程为5~32年,平均(11±8)年;均属于I、Ⅱ、Ⅲ期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43例,脑血管病19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者41例,肺心病4例,心功能不全6例。147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9例,三组间在性别、年龄、平均血压、各期分布、病程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47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为单用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组和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组;A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25mg,一日三次,B组口服美托洛尔每次100mg,一日两次,C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25mg,一日三次,同时口服美托洛尔每次25mg,一日两次,治疗期间随时测量血压进行剂量调整,血压稳定后4周左右剂量减至最小有效量,对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的患者更改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1年。
1.3 疗效评价:根据《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 有效+显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A组患者显效22例(44.89%),有效8例(0.082%),无效19例(38.78%),总有效率61.22%;B组显效19例(38.78%),有效9例(18.37%),无效21例(42.86%),总有效率57.14%;C组显效40例(81.63%),有效5例(10.2%),无效4例(8.16%),总有效率91.84%。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
2.2 不良反应:A组有16例出现干咳,其中1例因频繁干咳而更改治疗方案;B组8例出现心动过缓,1例出现全身疲乏无力感;C组1例出现干咳,1例出现心动过缓;A、B、C三组均有头痛症状出现,但不影响治疗,总体副作用发生情况C组明显低于A、B两组。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是,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全身小动脉病变,主要是壁腔比值增加和官腔内径缩小,导致主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组织缺血;长期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该病变主要累及体循环大中动脉。血压升高是血流动力学上的表现,夜晚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从而导致靶器官缺血受损,严重的会诱发缺血性脑卒中[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3.1 卡托普利作为第一代ACEI临床降压效果确切安全,它的降压机制是与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结合,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产,降低其收缩血管的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并通过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轻水、钠潴留,达到降压目的,可用来治疗轻、中、重度高血压,缺点是容易导致干咳。
3.2 β受体阻滞剂作为第一线降压药物广泛用于临床,美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β一肾上腺素受体、抑制或降低心肌对儿茶酚胺及交感神经兴奋的反应,从而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使血压降低,其疗效在临床已经得到充分肯定。
3.3 本研究显示单用美托洛尔和单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并不能收到满意效果,这也与陈雪梅的观点一致[2];卡托普利的主要副作用有干咳、粒细胞减少、血钾升高等,大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更明显,美托洛尔的副作有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传导阻滞等,也与剂量大小相关,而上述两药联用可减少两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收到满意降压效果,本研究显示两药联用总有效率可达91.84%,因此对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建议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