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喜爱的职业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喜爱的职业作文范文1
[关键词] 师德修养 教书育人 关爱学生
前两天学校组织“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活动,随手翻阅了几本学生的作文,看到自己成为文中的主角,感到高兴之余,又觉得有几分惶恐。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看似普通,却都可能受到学生的品头论足。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学校里,我们是学生的知识源和模仿对象,所以要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直接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效,影响着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有可能是终生的。
我是去年接手这个班级,十月份校运会期间,我看到教室里有一些同学在打牌下棋,我兴之所至,就和同学们下了几盘棋。刘尚峰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刚开始,我有一点紧张,总是被周老师打败,他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你不要着急,慢慢来,好好想一想怎么下。”我逐渐平静下来,一步一步仔细思考,终于被我扳回一局。周老师又说,这下棋就跟做题目一样,只要好好审时度势,就会取得成功。
我当时与学生们不是很熟悉,和同学们一起游戏,很快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意棋输一招,激发了学生们挑战老师、挑战权威的兴趣和信心。还有,在学校教学中,艺术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很重要的。
施佳博作文中写道:
有一次家作,一道难题难住了我们,我便等老师第二天的解答,我本以为这道难题老师会用很多时间来讲解,没想到周老师三下五除二,在图上画了几根辅助线再让我们看,有些明白了,之后再经过老师的一番点拨,我终于领悟了其中奥妙,原来从定义出发可以这么简单。老师还当堂改编了几道题让我们练习。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数学的简洁与美妙,遇上难题会分析和解决,不会轻易放弃了。
数学虽然看似枯燥晦涩,但我们教学时力求深入浅出,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对难题及时的举一“返”三,有助于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
陈宇楠作文中写道: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做了一道题,自觉做得很完美。周老师问同学们我的解答有没有错误,大家经过仔细的检查都肯定的说没有,可周老师却发现了一个极小的毛病,没有写“解”字,然后郑重其事地加了上去。同学们一听,都哄堂大笑起来,认为这种算不得错误的错误,太有点拘泥小节了,真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但过后仔细一想,这不正反映周老师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我们的严格认真么,后来我的作业不再马虎了。
的确,我们要让数学学起来有趣,但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语言和格式、逻辑和证明是要很严谨和缜密的,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呢。
一年下来,我和学生们成了好朋友,学生视我为亦师亦友,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却成为好多学生的“我最喜爱的老师”的笔下人物。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当然应该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有着处理本专业问题的技能,还必须了解教育理论,研习教材教法,还要有着专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有时候,大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顽皮的学生非常听话,而有的教师声高言厉,不能让听话的学生心服;有的教师批评教育学生,倍受拥戴,而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却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为人师表的力量,我们一定要遵从的原则。所以我们应成为学生能真正喜欢的为人师表的传道授业者。
先生说过:“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意识,教师应当首先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做老师不简单,要做一名好老师就更难,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不仅要经常研讨治学方法,还要探讨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实际上,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做到爱岗敬业,尽心竭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治学,精业敬业;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廉洁从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明德惟馨。
我们不仅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更要关心和热爱学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在师德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即使教学水平尚有差距,学生也能谅解。反之,无论教师学历、职称多高,只要教学责任心不够、师德修养不强,学生肯定不满意。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爱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爱那些好学生,也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爱能滋润每一颗求知的心灵,感动每一个奋发向上的成长着的少年。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当我们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们滔滔不决讲解的时候,我们心中自有一份责任和热爱。虽然责任重道路修远,而尊重、信任、欣赏、鼓励和关爱学生,能让我们切实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朱小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我喜爱的职业作文范文2
下面选录朋友“喜欢”对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就是轻松自如的语言表达力是怎么形成的问题的回复,原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如行云流水,这里节选几节:
因材而教,是我绝对支持的观点。从开始记事开始,我就被老爸教着开始练字,不记得是几岁,反正从有印象开始,就有练字的回忆。最开始幼儿园,每天回家后就是先练上一页字,才能再出去玩。到了上小学,就是正式开始语文学习之路。每天不论学校的作业有多少,方格本子是一定要写满两页才能算数的。写的是什么内容?呵呵,就是一样,语文课本。没什么废话,就是一课一课地抄下去。抄完了再回头来重新抄过。寒暑假的时候,是每天抄四页,后来年级高一点的时候是抄八页。每天还有要做的家庭功课就是背书,当然,也是背语文课本。短的课文当天就背过,长一点的分两天背。所以很多时候,开学还没两个月,新的语文课本早就被我背完了。仔细分析一下,好像挺苛刻,挺古板的家庭教育。但是于我而言,却真的是非常合适的教育方法。因为性格野,比较像男孩子,从来没有将学校的功课放在眼里,学校的功课对小学时候的我,也的确是小菜一碟。家庭作业,反而是磨炼了我的耐性和细心。因为每天的家庭作业若是被检查出错误来的话,是要被罚重写的。小孩子爱玩,我也不例外,所以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认真地把所有的作业全部写完再玩,即使别的小朋友到家里来坐着等我一起出去玩,也不能马虎,还是要做完,甚至家里都没有大人管的,就是我自己一个人,都可以把电视打开,让别人坐着看,我去写作业。呜呼,真是乖孩子啊,现在的我要是有原来的一半的自觉与细心,就好了。
整个小学的生涯就是那样飞快地过去了。当时肯定是有怨言的,但是逼迫于父亲的权威,只能接受。好在后来慢慢地习惯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倒也没觉得没什么了。现在回想起来,12本的语文课本,背的滚瓜烂熟,一直是我值得夸耀的地方。而且回忆起来还有,傍晚,夕阳西下,站在客厅里背书,落日从窗户里射进来,照在语文课本上,书页金黄金黄的,很漂亮,那一课,背的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小学期间,看的最多的课外书好像就是《故事大王》了。家里是坚决不给我买课外书的。每一学年只买一本作文书,三年级就买四年级的,四年级就买五年级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真是至理名言。家里对于我看课外书,奇怪的是有一种反对的基调,现在倒是理解了。比如正常的上学期间非作文书不能看,所以每次如果同学有什么新书,我都是只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抓紧一切时间拼命的看,回家了再百般无奈的拿起看了千遍万遍的作文书读。暑假期间,可以去图书馆看书的,也是可以借同学的书回家看的。但是,看的书,都是要经过家长的同意。而且不能借多,一个暑假,最多拿回来五本。多了是不行的,“读的多读不烂”这是他们经常说的话。当然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读书的机会,比如在爸妈的带领下去别人家玩,这是最开心的。这个时候,我可以任意地读我愿意看的,平时很难得看到的画报或者小人书之类,在别人家,爸妈自然不好那么管我,狼吞虎咽,每次的阅读都是大餐。
到了开始上初中,家里就不怎么管我的阅读了,抄课本,背课文,也不强迫我一定要去做,一切全靠我自觉。课本是不再抄了,但是语文课本里,自己喜欢的文章,还是会主动地去背下来。课外阅读,也是放的很松,双休,寒暑假,只要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随便自己支配,只是读的书,大部分还是要经过他们的检阅。于是利用零花钱,倒真是买了不少杂志,现在还保存的有《中学生文摘》《人生十六七》《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那个时候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少男少女》我倒不是很喜欢,觉得太花哨,远不如《人生十六七》看的真实,贴近生活。小小说也有很多读的不明白的,但是仍然喜欢,简短的故事反映的人生百态,读来真精妙。一直到初中结束,我都没有读过什么世界名著,大部头。一来好像更愿意读些简单;二来好像心里想着玩的多了,读那些大部头读的不明白还枯燥无味,不读也罢。
高中,学习紧张许多,但是,我却千方百计地读了很多小说,金庸的武侠,倪匡的《卫斯理》系列,还有琼瑶,也都是在学习间隙,背过父母与老师的眼,偷偷的读的。上高中最大的阅读还有读报。读得挺杂的,去报亭,很随意的买,《中国经营者》《21世纪报》《南方周末》《参考消息》《娱乐周刊》……都是我桌上的常客。报纸买回来,往桌上一铺,上面再压上学习用的书,嘿嘿,想看书就看书,想看报就看报,躲避老师的最佳方法。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鼓励我们阅读,他的晚自习,定然是要在三节晚自习中专门抽出一节来给我们读名家散文的。每个星期五下午还有活动时间,也会带我们去阅览室读书,报纸,杂志,任君自选。我那个时候最爱看的就是《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刊。《国家地理杂志》《人民画报》也是我喜欢看的,因为这些杂志上面不仅有精美的图片缓解只看文字的眼睛的疲劳,还给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每每都是看得最上劲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意犹未尽。
大学期间的读书活动,说起来实在丢脸。虽然大学里有了更大的图书馆,有了更多的书,更好的读书环境,反而是静不下心去认真读书了。只读了一些老剧本,比如革命样板戏,翻阅了一些建筑设计,地理风情之类。完全凭一时的兴趣,没有任何目的和追求的去读书。也在每年大学放假回家的时候读一下《红楼梦》《飘》等名著。所以到现在,那些世界名著什么的,我还真没读过多少,和别人说起来,我真是一无所知,也并没有一定非要去读的想法,如果读书不是享乐的事情了,还不如不读。倒是流行小说,因为在寝室的传阅,读了一些,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樱桃之远》《成都、今夜请将我拥抱》等等。
再来,最享受的应该就是实习期间的阅读了。实习的时候我选择了去湖北省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碰巧,该部不仅仅是只管理电子阅览室,还负责中文图书典藏馆的工作,我得以有幸进入一般读者根本不可能进入的典藏书库进行阅读。那个时候图书馆刚经历完内部装修,典藏馆里的部分书籍需要人帮忙整理,我当然是毫不犹豫地请求去帮忙。呵呵,主任很好说话,还把书库的钥匙给我,每天只需帮忙做简单的整理工作就好。高高的书架,一层一层望不到边;发黄的图书,从左向右翻开的版本,厚重的繁体字,从上往下的阅读;甚至需要借助梯子才能爬上去看见上面的书的名字。这些,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读书环境。坐在高高的架子上,随性的翻阅着任意一本书,周围都是书,随便拿起哪本都带着岁月的痕迹,安静的,可以听见空气流动的声音。实习了一个月,至少有20天是混迹于典藏书库的,并没有做多少和我专业相关的事情。偷笑一个的说,因为我在图书馆的“辛勤工作”,还一不小心荣获了“优秀实习生”的光荣称号,嘿嘿。那段时间的阅读,很愉快,因为没有任何压力,随意的读,读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放下,拿起另一本,再随便读一些就换。说起来没有完整的读完哪一本书,但是阅读的心情,却是得到了无比的享受。
以上这些,如果算的话,就是我的语文学习之路了。因为我认为,语文的学习,本就是一个一辈子的事情,看书的时候是学习,思考的时候也是学习。
文章按时间顺序:幼儿园练字――小学抄书――初中背书――大学自由阅读,详细描述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体验,层次清晰,流畅有序,神清气闲,娓娓道来。一个视读书为精神美餐,为最大快乐,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喜欢阅读的“书虫”形象跃然纸上。最令人动情难忘的是文中这样的细节,读过多日,还闪在脑海里,久久难以退去:夕阳下,客厅背书,金灿灿阳光映在书行里,那幅画面很温馨、很美丽。还有图书馆高高的云梯上,读着自己喜爱的一本本典藏书籍,依稀听得见文字流动的声音……那感觉真的好神气,不,简直是神奇。
回头再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用两个字来概括恐怕就是“多读”二字。尽管幼时的抄书背书是在懵然不懂情况下,尽管也可以说是在家长的威逼下,但对语文文字的感悟涵咏能力,已在悄然形成,并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慢慢积淀成一种语文素养。
遍访百家,没有哪一个人良好的语文素养,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只是在语文课堂上形成的。所以,语文课除了体现其“工具性”外,要着力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的火花,采取种种手段和方法,促使他们课下自觉地、主动地、甚至诗意地阅读,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定然会不断提高。而且定然会取得课堂上老师声嘶力竭一言堂,所永远达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