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出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厨师出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厨师出国

厨师出国范文1

一、实习经历

时间:XX年7月6日-9月8日

地点:东京

实习公司:理研机器株式会社

自我拟定课题:日本企业运营模式、管理体制、人际关系,贸易实务

实习内容:第一周,由社长指导,熟悉公司的内部制度、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人际关系等,并初步学习液压原理。第二周,学习接单备货、包装、发送,初步熟悉公司的产品品系。第三、四周,学习产品的组装与维修,初步了解了产品内部构造、性能等,并了解了企业的维修和售后服务体系。第五、六周,贸易实务,初步了企业的营销网络、营销方式等。第八周,参观工场,了解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升级等。

二、在日活动

AIESEC方面:

参加东京各大学AIESEC活动:庆应大学“七夕祭”、“东京见学”;一桥大学“百年经济畅想”等。

参加AIESEC-Japan组织的CHILDSXX活动,为期6天,于京都和大阪举行。

与实习所在公司共同举办的实习报告会。

公司方面:

参观理研机器株式会社、柿崎机器株式会社。

与AIESEC共同举办的实习报告会。

个人方面:

与公司同事、AIESEC成员的交流。

参加Homestay所在日本家庭的家庭活动。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游历,并对自己拟定的小课题,如“以交通网络为纽带的东京零售业”、“日本车检制度一瞥”、“日式性格与日式社会”、“AIESEC_Japan的组织与运作”等进行调查。

三、小感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能在在校期间得到出国实习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我感谢AIESEC成员的辛勤工作以及为我所作的一切,并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能通过AIESEC这座桥梁走出国门,去看一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发一点小小的感想,希望能对渴望得到这样机会的朋友有所帮助。

有句话说得好:机会只倾心于那些有准备的人。AIESEC象一团熊熊的火,它需要更多有思想、有激情的火种,把光亮撒遍世界。如果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都强于别人就可以在面试中胜出,从而得到这个机会;或者只是把AIESEC作为一个能出国看看的跳板,那么,最终的合格者可能不会是你。对自己良好的把握、对未来缜密的计划、国际化意识、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将是你成功的关键。

当你得到这宝贵的机会,能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收获则取决于对实习生活的认识,以及由此作出的各种计划。

我个人认为,在公司里的实习是我们主要目的,但只能占到全部实习生活的50%。如果觉得出去只是简单的外企实习,那么就和在国内没有什么两样了。我们所去的是另一个国度,感受全新的文化、体会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仅仅想到这点,已经会让善于把握生活的人热血沸腾了。用尽一切可用的时间和方法去得到最深的感受,这可能应该是我们对实习生活的定位吧。

厨师出国范文2

一天,澳大利亚向我国签订了一份合同,要大量购买我国的屎壳郎,澳大利亚为什么要购买我国的屎壳郎呢?

原来澳大利亚是个畜牧业非常繁荣的一个国家因为草原上的牛羊的粪便常年积攒草原生态环境环境被破坏所以要购买我国的屎壳郎。

屎壳郎是草原上的清道夫,它会把粪便滚成一个个粪球然后在地上挖一个坑再把粪便滚进坑里又产下了自己的卵这样即孵化了自己的卵又为牧草施了肥,因此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繁荣,还有我国屎壳郎的一份功劳呢!

厨师出国范文3

这家餐厅不过十来张桌子,虽小,但有啤酒牌,很适合工程师们到这里来休闲小憩,吃吃便餐,喝杯啤酒。新张小店,窗明几净,采光良好,一派新气象。唯一的一片粉墙上画着头戴凤凰钗饰的中国古装女子,装潢清雅大方,给食客十足的舒适感。这家店新张不久便门庭若市,口碑极佳,刘昊辰烹调的手艺因此不胫而走。硅谷许多公司都给工程师们很好的福利,为了让他们专心工作,中午多半叫外卖以免工程师们外出奔波。多家公司跟Kumino订购午餐,生意非常兴隆。开张半年来,业务蒸蒸日上。刘昊辰似乎已为他自己的米其林名厨梦,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

工程师背景想当名厨

刘昊辰的经历颇为特殊。他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系。邮电大学在2015中国的排名是第61名。而在理工类大学的排名,则排第26名。他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当电脑工程师。工作一年后,有了些积蓄,他选择出国留学,但跟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进入了美国厨艺学院(简称CIA)去学习烹饪。

他自幼喜欢吃美食,这要归功于他喜欢烹饪的父亲。他说,他父亲若在外面吃到什么好吃的菜或面点,一定回家试做。其父对烹调极具天分,不管任何料理都能做得与餐厅的味道相似,即使无法做到一般无二,也能自己改良而做得非常好吃。他自嘲从小美食吃多了,养成了好吃的习惯,而学烹调的最大动力就是爱吃。

因为爱吃,长大以后,每吃到好吃的食物,他也学着做。但他的要求居然比父亲还要高。他不但要求菜要做得像做得好吃,还一定要做到几可乱真,味道差一点都不满意。爱吃又爱做,于是他对烹饪一道开始下功夫研究。制作美食,除了给家人吃,当然也希望跟朋友分享,进一步地跟大众分享,因此当厨师开餐馆的梦想,开始在他的心中萌生。

2012年,他来到纽约,与在北京邮电大学认识的同学也是女友结婚。太太2011年大学毕业后,即到宾州大学攻读电脑硕士,她不但理解先生的名厨梦,还鼓励帮助他,毅然与他完婚再回宾州继续学业。研究生业后,她顺利在山景城的一家软件公司找到工作,与先生再度远距离地分隔美国东西两岸。

刘昊辰在CIA修习完两年的课程,2014年毕业后顺利进入硅谷米其林二星餐厅Manresa工作。夫妻经过了三年的聚少离多,终于团圆,并在硅谷定居组织小家庭。他在Manresa工作了一年多后,那时妻子已在硅谷工作了两年。夫妻俩有了一些积蓄,刘昊辰便想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妻子不计成败,投下所有积蓄,帮助丈夫筑梦。他们选择在山景城,因为离夫人上班的公司很近,离住家也不过二十来分钟的车程。由于初次创业,他们顶下一家小小的简餐点,用米其林的烹调手艺调理精致的简餐与捞面。由于食物精致,价钱合理,客人到此能吃到高贵但不贵的简餐,还能享受米其林的调理风味,因此大受欢迎。目前夫人有孕在身,他们即将迎接第一个小生命的到来。

到美国名厨校接受训练

CIA是美国首屈一指的烹饪学校,成立于1946年,本校区设在纽约的海德公园,在北加州的纳帕谷、德州的圣安东尼奥及新加坡都有分校。

明星食评家Craig Claiborne曾在纽约时报上写道:凡是专业学校都有出类拔粹的重点培训。军事训练首推西点,音乐学院首推茱丽亚,烹调艺术首推CIA。白宫的国宴大厨,指定要CIA的毕业生。许多有名餐馆聘任厨师亦是非用CIA的毕业生不可,想要成为名厨,进入CIA就读就是成功的一半。

CIA除了教授烹调技艺,并教授餐饮业的经营管理,训练学生的领导能力与发明创造力。他们重视营养与卫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学校期许学生进入餐饮业后,能够本着良心做菜,不卖黑心食品。除了教授法国式的料理及糕饼烘焙外,世界各国的饮食制作亦有专门课程。尤其引导学生研发创新,在基本烹调的基础上去创作与众不同的新菜式。

自CIA毕业的学生95%都可在毕业不久即找到工作,而且多半都受聘于米其林或星级旅馆里的高级餐厅,其次也会受聘于知名的大餐厅如高级牛排馆等。其他5%的学生,或因家境好,一毕业就去开自己的餐厅或开发自己的事业。CIA的校友遍天下,有许多有名的大厨,还有许多出版食谱的美食作家,更有经营连锁餐厅或食品工业的企业家。

去北加名餐馆获取经验

刘昊辰非常幸运,自CIA毕业即进入Manresa当助理厨师。Manresa位于南旧金山湾的小城洛斯加托斯市,距山景城大约半小时车程。那里是硅谷的边缘地带,离工业区有段距离,是观光休闲小镇,餐馆、酒庄、画廊、精品店林立。

两星级以上的米其林餐厅在北加州不到十家,Manresa是南旧金山湾唯一的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厅。这家餐厅以“农场到餐桌”的理念,来标榜食物的新鲜。因此所有食材,皆直接从专属的特约农场送来。而海鲜类,则仅用圣克鲁斯海边捕获的鱼虾贝类,也就是说直接从渔港将活海鲜送进厨房,调理后即刻上桌供食。那里的面包非常有名,开胃小菜及甜点都做得不错。其实有人在那里吃过三道主食,除了摆盘好看外,实在不中吃,而且偏咸。客人到Manresa,醉翁之意不在菜,主要是吃米其林两颗星的气氛。

这家餐馆的服务非常好,他们每上道菜,要来上一连的人。除了送菜的侍者,还伴随一小经理,为客人解说食材与调理方式,两位跑堂分立两旁待命。每用完一道菜,不管有没有用过的器皿,盘碟刀叉汤匙一律全部收走,跑堂立刻上前再摆上乾净的盘碟及整套刀叉(包括一刀两叉两汤匙)。即使有些菜用不到刀或汤匙,他们照样全部摆上。例如点的是套餐共九道餐点,一顿饭器皿要换八趟。服务态度是超级好,只是实在不需要这般费事与浪费。但这是他们米其林二星的服务品质。

新出炉的2016年米其林名单里,Manresa是大赢家,他自二星被提升到三星。米其林给餐厅最高的荣誉即是三星,全美国的三星级餐厅总共只有13家,北加州占了五家。Manresa的食物能上三星榜,是因他们在食物的口味上,有极大的改进。刘昊辰以他调理中国菜色香味俱注重的功底到Manresa工作,想必对他们有极大的帮助。他工作了一年,餐厅就得到升级,或许纯属巧合。

刘昊辰在Manresa一年多的实习,亦得到了许多实际的操作经验。他发现口味好吃与否,不是最大卖点。客人更在乎食材的新鲜、饮食的卫生与健康。

自创品牌走融合路线

刘昊辰决定从小餐馆作起,将米其林式的精致制作,用平价的方式提供给大众。Kumino面条和米饭走的是融合路线,以卖捞面与盖饭为主打。他将中日韩的饮食巧妙融合,做成兼具各家之长的料理。虽然也卖西式沙拉,但亦加入中华料理的元素,如豆腐沙拉以及用酱油调味等。他不可能像Manresa一样拥有自己的专用农场,也不可能请渔获公司送当天捕获的海鲜到店里。但他能做到用节令食材,当天购入的新鲜鱼肉来做料理。他于春夏两季用蘑菇及各种绿叶蔬菜;秋天用南瓜、茄子;冬用橘子系列。所以他春夏秋冬四季,用不同的菜单。

Kumino的菜单非常简单,基本上只有四大类食物,割包,前菜(包括沙拉),捞面及盖饭。割包在中国北方叫肉夹馍,不论南北小吃夹的都是肉。Kumino供应四种割包,有红烧肉、肩胛肉、熏三文鱼及炸茄子素包。四种割包,各有特色样样美味。刘昊辰摒弃华人常用的春卷炸馄饨,改以割包做头台,是非常大胆的尝试。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尝新尝鲜,刘昊辰的创新,大获客人好评,割包成了客人津津乐道的特色菜。

刘昊辰有一道辣味炒年糕,极其美味。年糕用小拇指大小的圆柱形,炸过再用自制的辣椒酱与樱桃小番茄拌炒,上撒炸洋葱、绿葱花、香菜、小豆苗等,似湖南风味亦似韩国口味。年糕脆中带弹性,香辣够味,吃得人人赞不绝口。

还有道非常特殊的温热茄子沙拉。炸过的茄子及洋葱圈、烤过的小甘蓝、烫过的樱桃番茄等拌绿色生菜,酱料是独门秘制。秋冬天寒,吃温热沙拉,非常受用,客人都觉沙拉不但爽口且吃来让脾胃更觉舒服。

厨师出国范文4

不仅酱汤是一种多元杂陈的烩,好多菜式也偏爱“热搅”。

有一次韩国友人请吃饭,吃烤肉,除了铁架上烤的,就是牛肉洋葱粉条一股脑儿混在大浅锅里。韩国饮食里是没有炒菜的概念的。

在大阜岛吃海鲜,煤饼烤炉上,同样架着大浅锅,活生生的章鱼搅着辣酱豆芽洋葱就上来了,看着人发憷。“可能我们的祖先是游牧民族的关系,所以吃东西比较粗糙啊。”韩国友人半是自嘲半是骄傲,“不过这样吃很新鲜的,原汁原味嘛。”说话时手里还提着一根沾了黄酱的生胡萝卜。倒也是,蔬菜肉类浑然一体,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叶酸尽收,也不必先焯后炸再小火炖的,共进共退。

韩国定食中被称为“神仙炉”的火锅,当然更名正言顺地烩了:肉、鱼、蔬菜、蘑菇统统悱恻缠绵,惹得神仙也难罢手。

厨师出国范文5

②中国印――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风格独特,寓意是舞动的北京。

③据北京奥组委介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包含有四项含义:首先,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的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④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础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⑤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⑥其次,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画和韵味有机地带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⑦另外,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第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⑧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也是这枚会徽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⑨由北京工美集团大师们用同一块新疆和田玉精心雕刻的两方“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揭幕仪式后,一方将珍藏在中国有关博物馆,另一件将作为13亿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见证,被送往坐落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珍藏。

⑩“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翩然出世,奥林匹克和中国历史长河里由此再添一抹霞光、一份瑰宝、一段传奇。

(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阅读训练:

1.文章说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所包含的“四项含义”时采用的是由______到_________的顺序,这“四项含义”具体是指: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③~⑤段,回答问题。

(1)北京奥运会会徽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⑤段,说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的运动人形共体现了哪几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模仿第③段中画线句对会徽的解说,对下面的体育会标进行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近乎完美”中的“近乎”可否改为“无比”?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你参加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请结合我国的特点和奥运会的特点,谈谈你的设计理念。

厨师出国范文6

关键词:美食节目;英国电视模式;节目创意研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05-02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一个个精彩的电视节目不仅在英国本土成功播出,向全世界输出节目模式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1],比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X元素》《英国达人》等。英国众多节目模式中,有一类不仅是创意研发的热门,收视也屡创奇迹――这就是美食节目,或者说以美食为切入点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以BBC2《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英国家庭烘焙大赛)为例,这个节目既没有用大量明星客串,也并非体育赛事直播,收视却能超越《达人秀》《x 元素》这类超大型综艺节目。2015年播出的第六季《烤蛋糕》,平均观众竟达到1230多万,还赢得了当年的“国家电视奖”。英国美食节目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仅仅用素人就能牢牢锁住观众?英国同类美食节目还有哪些新模式,值得我们节目研发时借鉴呢?

一、角度新:元素混搭出新意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中心,节目模式研发专家保罗收集了英国目前最流行节目模式,其中美食类竟多达30~40档。这些节目,绝不是普通介绍“哪有好吃的”“教做家常菜”或者“餐馆现场品鉴”,而是通过“美食+历史”“美食+艺术”“美食+风光”的多元搭配,增加节目可看性,唤起观众文化共鸣。

比如BBC一套每晚7U30播出的美食节目《Nigel Slater’s eating together》[2],每集30分钟。在这个节目里,主持人游遍英国,发掘最值得向观众推荐的美食。主持人选择很传统的英国食物(如饺子、炖菜),他首先制作一道英国的这道菜。但恰巧这种食物可能也是其他国家会出现的食物(比如印度),于是主持人走近这个生活在英国的外国人,学习其他国家的制作秘方,通过制作美食、融合美食、交流交谈、制作方式对比等等,跟这些家庭接触、了解,最终通过食品来展示文化的融合。在美食外,涉及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节目不仅画面精致,还拥有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BBC这些美食节目和美国节目模式多追求视觉刺激不同,更善于通过食物展示不同的民族、文化、故事,展示社会各阶层的融合,显得非常温馨。

BBC二套周末档《back in the time 1950s》,则采用了“历史穿越+食物点评”模式。节目虚拟一个家庭进行集体穿越体验,通过6周的时间,每集一个10年的跨度依次穿越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等直至今天,节目场景中家居摆设、食品、用具都跟着变化,通过这些细节的变化,再现当时的人情风俗,勾起观众的怀旧情结。每集配合资深影视评论员及历史学家,进行评估,确保尽可能真实还原。

还有节目模式则加入知识性元素:如BBC 美食旅行类真人秀《A cook abroad》(名厨海外行)[3]。节目由多位英国国宝级的名厨主持,每集去一个国家品尝当地美食并解读如何制作。观众欣赏美食美景之余,还能学到历史、地理知识,体现了节目的文化传播功能。

这类美食节目模式的特点,都是不局限于“做菜”,而是通过美食与历史、地理、艺术的交融,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美食节目,在这里并不只是烹饪之“技”的传播,更是“艺”的载体。它可以成为社会变迁的镜子,成为各行业民众沟通的“桥梁”。这对我们美食节目模式研发也有启迪:比如可以多增加文化元素,介绍各地非遗美食;加入食物的来历典故,与历史名人的渊源;介绍同样做面点不同省、市地区会如何制作等……通过美食节目,来展示中国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收视高:力压综艺傲群雄

英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之一,恰恰是美食节目。以英国最知名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great British bake off》[4](英国家庭烘焙大赛)为例:拍摄场地和灯光的设计可以用“精益求精”、“美不胜收”来形容。这个节目开播收视200万,决赛达到1500万收视,超过了达人秀、x 元素等超大型综艺节目。英国家庭烘焙大赛有2 位主持人,邀请2 位名厨担任评判,选手只是普通人。民间烘焙高手在节目里创意百出,发挥手艺烤蛋糕。每集最后,将有一位最意想不到的民间高手获得冠军。节目原本在BBC2 播出,播出后收视和影响都很大后挪档至BBC1套。节目拍摄场景选择在英国最美丽的乡村,美食+美景的结合,成就了完美的画面。素人、选秀、美食、竞赛、专家……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其高收视也吸引了各国争相购买模式版权。“现在,这档真人秀烘焙节目已成为BBC在海外销售中第三大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模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舞动的国际版本’――《与星共舞》和电视游戏节目《智者为王》”[5]。

从收视率来看,这类美食节目会不会仅仅吸引爱厨艺的女性,失去同样重要的男性受众?英国电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英国节目模式研发专家、BBC娱乐节目研发部前主任大卫・摩根斯坦在一次受众调查中发现了一组有趣数据:英国68%的男子认为自己做家务和他们的妻子一样好。大卫和他的同事们对此的深度解读是:在阴盛阳衰的时代,男性正在进入原来女性擅长的领域。英国的高收视节目《伟大的英国烤蛋糕》的火爆,就有这样深刻的社会背景。[6]”

美食节目摄像十分重要。对比观看英国80年代的美食节目和英国家庭烘焙大赛这类当红美食节目会发现,当今美食类节目明显镜头角度要比之前多得多,切换速度也快得多。80年代的“做菜”节目基本是演播室两个机位对切,而现在做菜节目则有景致很好的室外场地,精致的打光,更多的机位和永远在“动”的镜头。

一般来说,美食节目收视很难与大型真人秀匹敌。但英国电视人却以精致的画面、艺术的镜头、精心的台本设计,从大型综艺《达人秀》那里抢回了观众。节目的选角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国内《星厨驾到》等明星厨艺节目不同,这个节目的主角就是普通人,但一样好看。这里面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选择有个性的素人,通过节目流程设计激发出他们张力的电视表现,这些真实的情感会牢牢吸引观众。“选角”是这类节目成功的关键之一,他们甚至不惜花6个月以上的时间去寻找最适合的“普通人”,找不到就不开播。当然,英国美食节目中也有使用明星选手的。差别在于第一,不是全明星而是“星素结合”;第二是制作时明星没有特别高的出场费。比如BBC竞争对手ITV周间日播下午四点档的明星素人真人秀节目《Who's doing the dishes?》(谁来洗碗),是带明星元素的。这个节目的模式是由明星做饭,请素人“吃货团”品尝并竞猜具体是谁掌勺,猜对了得500英镑并由明星本人洗碗,没猜对的话“吃货团”接受洗碗惩罚。节目组会让明星提前做好宴席并在房间中留下提示线索,素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分享窥探明星的家中八卦、隐私,一周五天每天到不同的明星家,一周作为一个轮回。作为典型的美食题材及猜身份元素的混搭,看点在于美食呈现、满足大众对明星的窥探欲,以及普通人进入明星家的新鲜感。在真人秀讲求“星素结合”的时代,这个节目模式是“明星+素人”做得很好的一个范例。

三、视角新:固定摄像头模式

英国电视在纪录片领域经验丰富。这些纪实风格与美食节目结合后,也带来了全新的节目样式。比如英国人非常擅长使用固定摄像头拍摄纪录片,“固定摄像头”和美食结合,就产生了新的节目样式。

比如Channel 4用固定摄像头拍摄的炸鸡店 《Fried Chicken Shop》。这个是在普通人经常光临的炸鸡店安装了很多固定摄像头,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隐藏拍摄和固定机位拍摄,在众多顾客中找到有趣、好玩或感人故事,经后期剪辑成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样在Channel 4播出的《Burger bar to Goumet Star》(从路边摊师傅到米其林名厨)也同样带有纪实风格。节目组的初始构思比较另类,专门挑选厨艺极其糟糕的路边摊师傅,进行高精尖的厨艺特训,再让其去应聘五星级酒店的主厨甚至是美食界最高资质的挑战;节目后期的结局却有大反转,选手本人选手本人在获得米其林厨师的最高认证后,反而拒绝进入五星级饭店,在经历一系列励志磨练后,心态也开始转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考并规划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非常具备正面意义。因为英国电视纪录片有很好的传统,所以电视制作人员大多具有较好的纪录片拍摄功底,所以对于美食节目的纪录片展现,往往拿捏得当,让节目显示出“真实”的魅力。

四、英国美食节目新模式探索中,也不是每次成功,有失败的模式

失败的模式又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教训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传媒中心节目模式研发专家保罗曾以ITV《BBQ champ》(烧烤冠军)举例:这是个竞技类美食选秀节目,在全英国寻找最棒的烧烤冠军,冠军将获得25000 磅奖金。原创模式在美国的德克萨斯,英国引入了这个节目模式: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表演歌舞、制作美食、参与选秀。因为是户外节目,所以天气成为制约拍摄的重要因素。然而英国的天气多雨,夏季又特别短,尤其烧烤文化在英国不具备广谱性,没有群众基础。所以节目模式推出不久就失败了。

失败模式告诉我们:不同的节目模式各有其适应的文化土壤,即使是最火的节目模式,如果不能做好本土化,一样会失败。虽然创意可以天马行空,但到制作时,必须要考虑到拍摄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综上所述,这些英国美食节目模式,为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研发创新,至少提供了以下几种思路:1.熟悉的节目内容,尝试改变录制环境。比如把演播室的录制选题,搬到户外,搬到某个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景点,或者不同地域观众家庭里;2.熟悉的录制环境,尝试改变拍摄方式。比如固定摄像头;比如在日常节目中,加强镜头的运动,学会用镜头来讲故事;3.讲好故事,才能打动观众。“内容为王”,电视节目的编导要学会讲故事。美食节目同样如此。并不是只有明星厨艺秀才能吸引观众。普通人与食物相关的情感故事,参赛者与食物相关的人生际遇都可以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英国美食节目用素人参赛,就能收视独占鳌头,做出“甜头”,正因为其打动人心的在“人”本身,在于人们共有的经历、情感,在于传播者、选手和受众之间的文化共鸣。

参考文献:

[1] 王钢.英国电视节目的创意方法[J].视听界,2012(2).

[2] Nigel Slater’s eating together[EB/OL].BBC网站http://bbc.co.uk/programmes/b06218st.

[3] A cook abroad[EB/OL].BBC网站 http://bbc.co.uk/programmes/b052hdnr.

[4] great British bake off[EB/OL].BBC网站http://bbc.co.uk/programmes/b013pq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