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林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林业范文1
1紧扣工作重点,提升资源总量
狠抓“造”和“管”两个重要环节,做大森林资源总量,扩大生态环境容量。一是创建“森林宜春”,壮大森林资源总量。以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为抓手,即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着力抓好城市绿化、园区绿化、通道绿化、乡村绿化四大工程。建设“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将城市绿化面积作为“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的硬性考核指标,突出抓好以公园绿化、单位绿化、街道绿化、立体绿化为重点的城市绿化,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48%、39.84%、14.24m2。建设“园林式园区,花园式工厂”,高标准、高品质开展园区绿化,突出道路绿化、公共区域绿化、企业庭院绿化,园区绿化取得了良好效果。建设“绿色景观长廊”,对市域内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要道进行全面绿化美化,高标准构建绿色通道生态网络。建设百个“绿色小康示范村”,以发展“五小园”(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药园、小花园)为重点,兼顾栽植珍贵树种,搞好村民房前屋后绿化,以点带面,达到美村富民的目的。同时,结合生态公益林保护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采取封、改、补、造等措施,改善树种林种结构,改造提升低质低效林,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森林生态功能。截止2011年,宜春市、县、乡三级财政投入林业建设资金高达37.1亿元,共完成造林面积19.91万hm2,绿化里程9514km,活立木蓄积量达5132.36万m3,比“十五”期末增长24.13%。二是以强化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逐步扩大生态公益林保护区面积,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比率达37.38%;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树的若干规定,采取“山上禁伐、路上禁运、企业禁收”的办法,有效保护了天然阔叶林;对生态重点县市区和重点区域,通过控制林木采伐指标这个源头,进一步降低了森林资源采伐量。同时,采取“关、停、转”等手段加大对木材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先后关停171家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加工企业,将林木原料资源向低耗材、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企业集中,培植了飞宇、江桥、康替龙等一批有影响的低碳环保型加工企业。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们将“规范林政管理秩序、促进林区社会和谐”与“化积案、促社会和谐”行动相结合,坚决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等违法行为。通过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全市林木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与有效保护。
2强化产业支撑,发展林业经济
建设“森林宜春”,简单的植树造林绝不是根本之策,而必须建立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为此,宜春市立足资源优势,把油茶产业、毛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的突破口,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一是壮大油茶产业。充分利用宜春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高产油茶。收集种植高产油茶品系(品种)99个,建设种质资源基因库、种苗基地,改造低产油茶林,新造高产油茶林,油茶产业得到持续快速稳步的发展。2011年,全市油茶林面积达14.59万hm2,占全省油茶林面积的21%;高产油茶林基地面积达到2.91万hm2,油茶产业年产值达4.8亿元。全市10个县市区中有8个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县。其中袁州区荣获“中国名特油茶之乡”称号,丰城市荣获全国首个“高产油茶之乡”称号。仅2010年就有7个省市区的15批次考察团来宜春市参观考察油茶产业。二是发展毛竹产业。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大力实施毛竹丰产林培育工程,全市毛竹林面积增加到25.56万hm2,占全省毛竹总面积的25.92%,毛竹产值达到39.96亿元。鼓励毛竹加工企业加快产品自主研发,加大与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技术合作,加速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铜鼓江桥公司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竹键盘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开创了电脑键盘“以竹代塑”的历史。宜丰康替龙公司通过与美国森林毕史公司、德国大象公司开展股份制合作,实现了竹材集成板和竹重组材料的重大技术突破。江西飞宇集团通过靠大联强,打造的“春红”牌竹居家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生产的古典竹家具还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选用为办公家具。三是培育花卉苗木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大户联农户、股份合作经营以及林苗一体化的生产摸式,大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全市花卉苗木种植户达2180户,从业人员达13500人,种植面积达1.09万hm2,生产品种达1000多个。有5个苗木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林木种苗基地”和“全国特色林木种苗基地”。尤其是2011年由浙江客商投资10亿元建设的上高县和谐园林绿化苗木基地,总规划面积达2666.67hm2,已种植苗木面积666.67hm2。第三届江西花博会,投资4亿元高标准打造了宜春花博园,极大提升我市花卉苗木产业品牌效益。四是加快开发旅游产业。抓住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的契机,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以明月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龙头,天柱峰、三爪仑、阁皂山其它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支点,以绿色文化为主体,整合月亮文化、红色文化、禅宗文化等资源,做好生态旅游品牌。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6.5亿元。
3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以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林业自身生动力,增强林业发展的后劲。
一是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完成林业主体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林业产权配套改革。建设6个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规范了林地流转,保护了林农的利益,累计林权流转面积8.21万hm2,流转总金额12亿元;成立林业基层“三防”(防火、防盗、防病虫)协会1466个,管护面积达75.03万hm2,提升林业资源源头管理能力;完善森林资源评估体系,加大与金融机构沟通衔接力度,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拓宽林业投融资平台;全市所有森林实现了森林保险全覆盖,有效降低了林业经营风险。#p#分页标题#e#
二是拓宽林业多元化经营模式。积极推行企业独立经营,即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民营林场,凡是经营面积达到一定标准的,实行采伐计划单列、采育挂钩政策,对运转规范的民营林场给予林业项目资金倾斜等优惠政策,对投资开发油茶的公司,及时列入项目计划,争取油茶项目资金补助;股份合作经营,即林农以山入股组建股份林场、大户联营、“公司+农户”等多种合作形式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经营;统分协作经营,即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分户经营,分户受益”的“三统两分”模式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采取以上三种经营模式,有力促进林业科学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现代林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宜春市民营林场已发展到57家,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78家。
三是探索森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在全国重点林业县(铜鼓)率先试行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实施“三推行、一启动”。即:推行“两类林”分类管理,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推行按林木林龄排序,公开公正,合理分配采伐计划;推行小片皆伐经营,以面积控制为主,简化审批手续;启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引导经营者科学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为实现森林科学化经营管理探索有益经验。
现代林业范文2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产;林业保护 ;关系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75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人们逐渐意识到实现林业生产、林业保护平衡的重要性,林业资源受到破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会不断降低,破坏林业开发、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使彼此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换句话说,林业生产、林业保护之间属于相辅相成、相互依规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1 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的关系
就林业资源而言,森林资源、林地资源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保护大气、土壤等资源具有的生态多样性,充分发挥具有的自然屏障作用。但在现代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资源保护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保护林业资源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森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源,也是人类获取基础性物质保障。但在新时代下,各种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未知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站在长远、可持续的角度来考虑森林资源的发展,要认识到砍伐森林资源的严重后果,破坏生态平衡,也极可能会损坏不同物种的基因材料。为此,在现代林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保护、开发相互协调的原则,在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时,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还要与时俱进,转变错误的传统理念,保护森林资源,要意识到保护才是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
2 林业生产中林业保护策略
2.1 需要加大林业保护法律知识宣传力度
在保护林业资源的过程中,林业部门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比如,媒体、网络,宣传林业法律知识,转变人们已有的理念,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林业法律知识,增强自身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者,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认识林业保护,引起高度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林地使用策略,充分发挥林地使用权在林地保护、开发中的作用。还要以地区特点为媒介,对那些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予以必要的惩罚,使相关人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能够正确使用林地资源。
2.2 健全林业法律机制、评价机制
在森林法、相关法律法规中,林业生产的法律建设充分展现了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但当下我国已有的林业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可以应用到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林业生态保护程度不够,在具体条例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对应的法律责任、履行程序不够严谨,存在很多漏洞,履行条例模糊化。面对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可行的对策,不断优化完善已有的法律制度、评价制度,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正确衡量林业生产、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解决两者间存在的矛盾,使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更具其合法性、长久性、可行性,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作用。
2.3 优化利用科技,促进林业发展
在新时代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林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以林业生态为基点,优化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为我国林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有力的支撑力量。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保护森林资源,使林业生产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科技性。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科技理论研究工作,邀请一些资深专家、教授,对林业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专业的指导,不断提高不同类型林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培育出更多、更具经济价值的林业科技产品,使现代林业生产能够走上更高端层次发展的道路,林业生产、林业保护能够协调发展,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3 结 语
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在保护林业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合理调整两者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遭到人为的破坏,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林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现代林业范文3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平衡;生态发展
目前,加快我国林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脚步,既是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手段,也为促进我国农林业经济进入崭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在全面了解“现代林业”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以可持续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林业经济新结构,能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更多开放、绿色的新思路,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现代特色林业的转型与升级,对提升现代林业管理与治理能力也有积极帮助。
1“现代林业”的内涵
现代林业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方资源积极投入到农林生产与运营当中,旨在实现林业产业的最大化效益,以真正满足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和谐发展成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主旋律,当生态关系与社会关系能够和谐相处时,现代林业就真正走向了文明时代,可以从3个层次来理解现代林业的内涵: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森林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要搞好林业经济,就必须要充分调动林业从业者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提升现代化森林质量,以宝贵的森林资源为契机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要不断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现代林业是一个广阔的、开放的系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林业生产来说,主要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林农在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出现一些功力化的负面问题;人林和谐,这也是现代林业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尊重林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确保生态平衡,通过打造现代生态林业,以确保子孙能共享现代林业盛果,这成为加速我国林业科学化发展的毕经之路
2“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
2.1现代林业的生态特征
林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建设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主动力,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并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营现代林业经济的根本原则,这需要根据各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林业生产规模与种类,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节奏。
2.2现代林业的经济特征
经济是林业生产的功能3大功能之一,现代林业应为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林业生产的经济功能所决定的,只有林农能获取丰富的经济收益,才能更好的推动林业向更强更大目标前进,这也是现代林业最为显著的特点。
2.3现代林业的文化特征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的突出表现,也是构建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特征是现代林业的显著标志。因此,客观认识林业发展规律,有效利用森林资源,是人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体现,以森林文化为出发点,减少各种冲突的发生,有助于人类走向更为和谐、健康的未来。
3加速“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了更好的迎接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改变我国各个林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就需要从林业发展全局谋划入手,坚持经济收益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开拓一条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高层次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科技创新为构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体系提供有力工具,推进我国林业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水准,需要做好林业资源与产品的科技研发,让更多的林业科技发挥其自身强大作用,为现代林业管理与生产体系的树立更为广阔的科技远景,从而能够真正满足科技兴林的需求;促进现代林业的社会化发展进程。通过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的进程,鼓励更多的社会群体与个人参与到我国林业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当中,对林业发展有更为清晰的定位,从而可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这是做好现代林业的重要一步;实现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发展。林业经济要实现绿色增长,就要兼顾林业经济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才是现代林业的真正内涵意义,这就需要加快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建设,以区域为中心着重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立林,真正发挥出生态林业的示范作用。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林业生产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走一条特色化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国的立国之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生产在规模和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只要能够坚定不移的推动林业产业化与生态化进程,赋予林业生产更多的科技感,就能够全面实现现代林业发展目标。
作者:徐杨 郝伟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国有土门林场
现代林业范文4
1.现代林业规划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林权模式简单
林权是法律所确定对森林享有的权利,针对特殊的森林资源,存在以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反映出人们需求森林资源所创造的利益。中国的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这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体现,已然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约。
1.2采育比例失调
近年来,我国意识到森林资源匮乏,所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补救,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我国森林的人均占有率与世界人均水平相差还是很大,部分地区甚至还出现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森林采伐量大于生长量,没有及时对森林进行培育,造成森林采育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
1.3监管制度缺失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对林业的管制力度,不断完善我们的政策,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对于一些少数地区,我们的管理措施没有很好地落实,导致这些地区对环境问题认识的程度不够,对一些针对监管制度的工作没有及时展开,对于一些审批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2.加强现代林业规划的管理的政策
2.1强化组织能力,做好教育宣传
为了加强林区周围农牧民的森林保护意识,组织机构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将林业管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督促、落实每一项相关工作,针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开展教育宣传学习,使员工加强对林业保护的意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针对林业管理做好每一项基本工作,通过对管理机构对企业职员进行相关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统一学习,提高职员对林业管理的认识,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认识,为林业未来的管理打好优秀的基础。
2.2 完善监督制度,增强管理轨制
监督和管理是林业管理工作的两大基准。只有不断完善监督,增强管理,才能做好林业的管理工作。对于森林资源的监督,需要全面落实区域责任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建立全面的全管理机制,明确职工人员的责任,对森林资源限制采伐量达到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施行,林业管理的工作是由林业职员的工作质量决定,所以,为达到林区的监督管理政策,林业的发展必须要完善管理机制,再由管理机制明确职工人员的职责。
2.3加强资源培育和林业保护
对于林业管理,资源的培育和林业的保护是尤为重要的两项。森林是重要的资源,它可以提供木材、生物资源等多种绿色能源的林产品,对于人们群众的生活和国家建设,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国是一个缺少绿色的国家,维护生态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我国的一些地区,水土严重流失,土地沙化日益严重,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加强造林的工作,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一大重要政策。林业保护是一个大范围的管护,森林防火、自然区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等各种森林防护都属于林业保护这一大范围。首先,针对森林防火,职工人员应及时做好防火管理,做好防火道的检查,对森林周边民众做好防火演练,将火灾发生的损伤降至最低;其次,对于自然区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资源规划,将林区的珍贵资源以及野生动物在地图上做好标示,规划区域,为保护自然区和野生动物做好坚实后盾。
3.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对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我们大致从三个方面入手: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和依法加强。首先,针对林业结构,我们应该对一些轮伐期短、丰产用的资源进行大量培育,这样,可以短期满足需求量大的市场,加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新产品的开发,以改造传统产业为目的,实现合理规划林业结构;其次,明确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只有生态环境在循环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经济的最大化,我国应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实现林农结合的方式,建设一种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应共存的发展模式;最后,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健全林业经营的管理制度、森林旅游制度等相关制度,根据行政的相关依据,规范森林企业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4.小结
现代林业范文5
关键词:林业技术;发展;现状
一、林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在一项系统工程下,将整个发展过程融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开发,从而转为现代生产力,并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有效的实现。依据这样的理论改变,从而可以得出林业技术创新的概念,林业技术创新则是将与林业有关的科技成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其商品化,从而转变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仅是实现其社会公益性,还能对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给予很好地保护,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林业技术的意识较薄弱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林业技术得打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在一些地区,人们对于林业技术的意识还相对比较淡薄,尤其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在林业发展经营模式上依旧采取原有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甚至导致该区域的林业发展现状出现了滞后的现象。对于林业技术上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将导致整个林业发展建设技术实力和资金的严重匮乏,使得林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甚至出现亏损等现象,长期恶性循环使得不得不放弃对该区域林业经济建设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创新发展资金不充足
某一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对于林业经济建设发展创新而言也是如此。从整体上来讲,我国林业创新技术严重滞后的又一主要因素就是资金不足,难以对信息新技术加以研究和开发,资金不充足导致林业经济效益难以发挥,这也是目前林业经济发展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三)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林业技术发展创新并不具备雄厚的发展实力,且加强技术创新的能力也较弱,不仅如此,这方面的人才技术储备上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通常情况下都是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在此技术上进行的创新或是二次技术创新活动,整体活动意识上缺乏深刻的认识,而且有些新技术的研发并不是适合我国的林业经济建设发展现状,从而也不产生较好的经济效果,所以,我国林业技术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储备这方面的人才力量,加强技术创新的能力。依据发展现状,对国外新的创新技术加以选择利用,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林业技术创新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
三、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加强技术创新意识
在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首先必须加强人们思想意识上的转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林业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将其很好的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针对林业工程建设,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和思想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建立林业示范园,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新技术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创新作用和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传统林业发展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在带动相关产品建设的同时,推广了新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素质教育
针对于我国目前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林业经验模式,林业产品高科技含量低的现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形成林业产业技术的创新机制,从而为技术发展提供驱动力。遵循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原则,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是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同时,还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发挥市场机制对于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强国家对于林业队伍建设整体上的控制,并且可以在各地区设置相应的林业技术专业或者技术院校等,为林业技术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三)林业技术创新应瞄准市场
新产品的出现必须满足其一定的市场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长久的发展。不仅仅如此,还要依托原有的生产加工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加以辅助创新。对于一项新的产品技术而言,所涉及到的创新技术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由于企业在研究新开发技术的同时要考虑到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还要与投入资源所产生的消耗成正比,才能使得其保障基本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于林业技术创新而言,同样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把握好市场需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对市场需求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审核机制,创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只有掌握了市场需求,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四)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
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是围绕着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一套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林业建设要想实现现代化林业发展机制就必须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导向,不断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林业与农业、林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林业科技站,可以对其推广技术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并予以纠正。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增长,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林业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就是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法规,不断的深化企业改革,更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林业的基础研究为根本以应用研究为中心。只有这样传统林业才能更加有效的转变为现代林业。
参考文献:
现代林业范文6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