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1
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培养儿童参与美的生活、创造美的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使儿童了解美在生活中的不同功能,学会根据生活需要选择美,探索创造美的生活。只有这样,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必然充满火炉,才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儿童生活美术化也必然蕴含美好情愫、智慧光芒,充满着成功和喜悦。在绘画创作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绘画创作,首要的是选择题材。因为学生上创作课,最困难的是不知画什么,很容易使创作一般化、概念化。为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强调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成功的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如《愉快的春游》这一课,通过画面中同学们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学生们丰富的课外生活这一主题;而《生活中的趣事》、《家乡变了样》等课题虽也是以丰富的生活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美好的生活情趣。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从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颗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二、注重创作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都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园生活的题材,就要仔细品味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满怀热情的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从事感人的艺术创作。再如,处理欢庆申奥成功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爱祖国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生活到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反复推敲,不断探索。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思维过程。尽管他们的表现技巧还欠娴熟,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靠艰苦的艺术实践去表现生活的优良品质。
三、在生活中发掘创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培养学生经常化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如《今天我值日》这幅作品,小作者多次在卫生扫除时间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观察、写生人物的不同动作及活动。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的想象,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使学生在观察、感受、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四、体验成功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2
关键词:信息;电脑;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62-01
在教师备课上,表现形式为追求“亮、彩”;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味地以引导传授为主,很少为学生创设良好开放的自主探究环境;在教学评价上,重视知识的运用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的体验等等。殊不知,一不小心,我们反又挖出了一条“文化代沟”,学生在这头,我们在那头……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信息技术课堂文化建设的一些构想:
一、让学生真正在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由于电脑的逐步普及,学生见到的社会上和家庭中的一些电脑主要是用来在游戏和娱乐上的,并且有机会预先接触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现象让学生误以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来娱乐的、来玩的,而不是来学习,不是将电脑作为一种辅助我们学习的工具,作为我们终身学习的最好工具。因此,在每个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时,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要给学生们讲授大量有关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还要结合现实生活当中,现在许多家庭及学生喜欢玩的设备(如MP3、MP4、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真正的体会,这门学科的知识是如此的重要,自己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是新世纪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不然,你就寸步难行,被时代所淘汰,我必须要学好这方面的知识的信念。
二、注重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我们的教学重在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这与他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很多情况下,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孩子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在:
1、在赏识中获得成功。有一位名家说:“孩子都是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在平时教学中我一直遵循着这三条原则:其一、能成功的要促学生成功;其二,难成功的要帮学生成功;其三,暂时成功不了的要盼学生成功。如在教三年级画图的一堂课上,在讲到显示和隐藏“工具栏”时,我设置一个悬念,求助学生来解决。并且不顾全伴同学的蔑视,让一个平时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成功后,我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他,只见他露出自信的微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
2、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中,学会合作、体验成功。在电脑制作活动中, 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与采访,需要学生亲身实验,观察,这种学习形式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 还要通力合作。如:为了迎接我校的第五届校园艺术节,我辅导学生制作了《我爱校园文化》这个网页作品,总共分成“名校风采”、“追寻校史”、“细说校园精神”、“展示校园新貌”、“参与校园节日”五大部分。同学们从日常生活的视角,观察校园生活,利用数码相机记录校园美丽的风景和生活的片段,自己写文章抒写对人生的感悟,对校园生活的赞美,充分合作,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巧妙合理组织版面,完成作品。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从中体会合作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
3、在竞争中获得成功。21世纪将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越加激烈,要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竞争强者,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引用竞争机智,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在比、学、赶、超中体验成功。例如,在指法练习中,当学生有一定的打字基础后,我每节课都在在课的前五分钟举行“打字高手比赛”,用竞赛的方式来消除学习的枯燥感,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比赛都评出优胜奖和进步奖,全班多半学生都能获奖。很多孩子为了能进“高手榜”的排名,在家里反复练习,成绩提高得很快。又如画图的“创意大赛”、“小小设计师”等等。这些比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在竞争环境中表现得很积极、认真,并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锻炼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班级网站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深入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我们学校拥有的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如班班通校园网络系统、学校网站与班级网站、校园电视台、各班教室都配有多媒体电教设备等,可以说信息技术已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自从我校的市级课题《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策略研究》开题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实践研究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研究。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的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提升素质的主阵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而且可以通过下载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孩子们开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应用信息技术引领孩子们走进我们的数学文化。例如,在教学“圆”这一单元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记载,诸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在了解“割圆术”思想的同时又明白了正方形中最大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通过链接网络,通过对数学历史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世界数学宝库中中外数学家令人神往的成就,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数学发展历程,探索先人的数学思想,有助于掌握数学发展的规律。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活动的质量
开展各种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而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提供鲜活生动的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进一步提升活动的质量。
例如,上学期我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这一主题中队活动时,正因为有网络这一快捷途径,队员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家乡的巨大变化、学校的历史发展等;正因为有拍摄技术,队员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点滴表现都能留下来,并指引更多的队员延续做下去。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一位队员在活动中都有颇丰的收获。
三、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现在,大多数学校和我们学校一样,学生在校午餐,这样中午就有较长一段休息时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渡过这段时间?不妨适当利用一下信息技术,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
我们课题组尝试在中午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文化内涵、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如《美丽中国》《乌龟也上网》《浅蓝深蓝》等。其中《美丽中国》是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引领学生走进美的世界,感受文化带给人的享受。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记录收获和感想,有通过画面表达的,有通过文字表达的,也有用PPT、微电影来表达的。《浅蓝深蓝》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贺岁电影,探讨了友谊、竞争、自信等重大的课题,从孩子们的影评中以看出他们与影片中的主人公一起成长,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困难要用自信战胜”等道理。还组织学生欣赏一些名曲等,通过欣赏和对乐曲的相关知识、背景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利用班级网站,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
在信息技术老师的努力下,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创建了班级网站,作为班主任的我如获至宝。班级网站里设置了“班级动态”“班级管理”“群星闪耀”“作品展示”“班级相册”“留言本”“家校桥梁”等栏目,其中“班级动态”及时公布和发表近期班级大小事务;在“童心妙笔”和“作品展示”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可以是文学创作、学期总结、艺术作品等;在“班级相册”中展示班级活动的照片,有运动会、春游、综合实践活动、节日庆祝活动;而在“群星闪耀”中则记录着学生的闪亮点等。总之,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网站上看到。为了让班级网站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网站,我组建了班级网站管理部,各栏目由专人负责,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网站管理中。
利用班级网站,我在班里开展“网上晒”活动,“晒”个人作品、“晒”小集体实践活动、“晒”“星”活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晒”的内容,学生的校园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而有乐趣。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4
关键词:艺术设计;精神生活;来源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10-01
设计 “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看作是同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一样都是处在文化的领域。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设计也同样如此。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
头脑中贮存大量与事实相符的素材,是构成创造思维的基础。生活信息的层出不穷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影响较大,它能开拓人的思路,启发人的设计思维。在生活中,任何事物都能给人一种意象,在比较、判断、选择和想象的活动中完成。这样看来,艺术设计创意离开了生活,就会变得狭窄了。因为生活是创新的基础,大量信息的存贮是进行艺术设计的源泉。设计这一创造性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
二、设计中体现精神生活
李泽厚先生曾经说过:“……吃、穿、用等物质需要都有一定限度,比较起来容易满足。但精神的追求却不是这样,它常常是无限的,不好解决,难以满足。”说得很好理解,也就是说设计在造物的同时,除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层面的需求以外,还必须考虑到其产品对于人们心理和精神需求层面更深层次的满足;也就是说设计要有着其突出的物质应用功能、心理满足功能和精神表达功能,亦可以简称为设计造物的文化。
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看,设计师显然对设计关心的层面更为广阔和深远。设计师有着对改善环境的渴望;有着使大众对艺术及设计品位的提升的自律、使命与责任感;甚至有着宏大的去帮助变革社会与政治的理想主义憧憬与期许……
三、艺术又属于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范围
在形象文艺这种形式中, 艺术的使命是充分利用这种形式的多面性, 紧张的情节和严肃的气氛, 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情实事。人的世界观和道德面貌的形成、内心世界和心中激情的和谐, 在极大程度上都依赖艺术发展的水平。艺术在以文艺的方式反映世界的同时, 扩大了人的生活经验, 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因此,我们要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精神建设。艺术设计与精神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需要在艺术设计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相反,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设计的需要也就会发生转变。
我们国家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由于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复杂的社会观念、思潮猛烈地冲击着校园,使原本稚嫩的艺术设计教育在面临问题时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学生热衷于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有许多学生在“西方化”的影响下,显得盲目和片面。他们经常会追求自己认为很“酷”、很“炫”的表现效果,而轻视设计作品的内涵和本质。这值得我们搞设计教育的人员深思。
艺术作品具有持久不衰的生命活力就在于它包蕴着丰富的生活内涵。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能够深刻、典型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反映大众关注和感兴趣的人与事物的,但现在很多学生反映生活的方式就是以照片来替代生活感受。这里既存在思想的问题,也存在方法的问题。笔者结合谈几点看法:
(1)不能沉醉于自己的生活小圈子,要走出书斋到大千世界去锻炼自己、丰富自己。但这里要特别强调,融入社会,而又不忽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比如校园生活是学生的第一生活,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源”。
(2)“艺术不是生活的照相,不是自然的翻版” ,“只从生活到生活,抓住生活的具体性不放,负担太重,想象就飞展不起来”,艾青关于诗歌创作的论述对美术创作同样有启发。生活中的精彩之处很多,不能无选择地都搬上画面,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分析,寻找那些能表达主题的重要材料。
(3)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练就全面扎实的基本功,这也是创作艺术作品的前提。基本功训练除了临摹学习,另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写生。周思聪经常去矿区、彝乡写生,故她笔下的煤矿工人和彝家妇女才会那般感人,作品才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四、小结
生活不仅给了艺术创作的素材,更带给设计师真情实感。许多大师的艺术都源于他们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深厚感情。只有学会在生活中培养情感,用情感去表现丰富的生活,才能使他们的艺术作品产生出感人的力量。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特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校园美术活动更是催发孩子心灵快乐和引导孩子创新意识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校园美术活动的美丽是我们教育智慧与能力的体现。校园美术活动应该成为孩子校园生活常有的艺术盛宴。那么把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时比较现实的。
首先,小学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以素质教学为重点,以感受美、陶冶美、创造美为宗旨的基础艺术教育思想。如:我在教授学生画蝴蝶时:首先启发学生联想: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的。然后让学生观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绝大多数蝴蝶的翅翼外形可归结为不同角度的三角形,且蝴蝶色彩斑斓,常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似“会飞的花朵”,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使学生感受到了蝴蝶的形体美。另外,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看东西总是看最突出、最生动的地方。因此,作画时总是把他认为重要的地方进行夸张。教小学生绘画,不能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应提示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态度去分析、去感受,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创造美。如有一位同学画了一幅《摘苹果》的画,苹果又圆又大,比人大了好几倍,得好几个人才能摘下。这种夸张的手法使画面非常生动、非常美。同时它们的结合使学生把课堂中学过的美术知识,创造性投射到校园文化这一角,比如我们学校在第一届艺术节时就把学生的美术作品搬到了舞台上:高年级利用废旧物品报纸、塑料等设计制作了衣服并进行了时装表演;低年级利用旧挂历制作头饰进行了头饰表演,即丰富了校园文化也把环保意识渗透到了孩子们的思想中。
第二,小学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使美术技能的训练也由传统的概念化、短时性、被动性转为趣味更高、时效更大,参与范围更宽,创造力更能发挥的情境中。在以往的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案上课。但这种死记硬背的训练方法严重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现在,在生动富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参与更大的游戏式活动中实现和提高。例如我在上二年级下册《奇妙的脚印》一课时,我首先出示课前我收集的很多动物脚印的图片,并且出示每张图片的同时播放这个动物的叫声,然后,同学们根据观察、想象,把动物的脚印添画,使之变成了一幅幅好的作品。
第三,小学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我校硬件校园文化建设汇冠proeduboard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进,使教师有了学习和展示知识的平台。使教学内容中死板的书本知识以精美动态的画面诠释出来。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6
关键词:爱情 青春片 流行元素 时尚景观 多元化
“青春”和“爱情”是相伴相生的亘古话题,也是电影作品必不可少的精神佐料,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两大主题都不会褪色和过期,最多只会因时代的命题不同,而呈现差异化的阶段性特征。这正是青春电影历经漫长岁月后,仍能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青春电影即是那些以处于青春之中的青少年为表现对象的影片,有时候也被称作“成长电影”或者“校园电影”等。青春电影有其自身的特点,经过梳理,大致呈现出三种基本形态:
一是浪漫类青春电影,这类电影往往以浪漫的青春为主要表现内容,也包括一些青春浪漫喜剧,如《蓝色大门》《夏天的尾巴》《盛夏光年》《情书》《美国派》《贱女孩》《律政俏佳人》等。
另一类是以青春的残酷为表现对象,这种残酷总是以暴力行为为终结,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往往是青春的毁灭,这种毁灭是自身的或者是个体所在的整体。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赖小子》《大象》《大逃杀》《青春残酷物语》《香港制造》《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撒玛利亚女孩》等影片。前两种类别的青春电影特别多,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
第三类则是前两个状态的融合,在展现浪漫美好青春之后,主人公(青少年)从一种美好状态向另一种残酷和无奈的状态转变,这种残酷往往也要诉诸暴力并导致自身的毁灭。这种转变以及其在电影现象中的表现是较值得研究的。这类电影比之前两类要少得多,也很难界定,《阳光灿烂的日子》《九降风》《十七岁的单车》等是很典型的将青春的浪漫唯美和现实残酷相结合的影片。这样的影片中都传达着“成长”的主题,从青春浪漫到认识到真正现实的转变就是一种“成长”。
第三类青春电影有别于前两个类别的青春类电影,以表现浪漫青春为内容的似乎过于理想化的青春电影,和以残酷物语为表现对象的青春电影似乎都在言说着非青春所能承受的内容,极端的浪漫和残酷似乎都不是现实中的青春,而只有这类电影所表达的才是真正的青春物语。
国外青春片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影片类型,具有稳定的观众群体、叙事主题、影像风格。相比之下,我国青春片还在不断成型之中。爱情是青春片中必不可少的主题,青春爱情电影中纯美的人物和影像、恬静的爱情、轻松诙谐的格调、时尚靓丽的景观获得青年人的青睐与欣赏。目前,第六代导演在创作青春片上有了不少突破,新锐导演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创作更多贴近当下社会潮流和青年人生活的电影。当前青春爱情电影中,从题材来看,都市爱情类、运动爱情类、校园爱情类是三种比较典型的类型。
一、三大主题:都市、运动和校园
都市爱情是青春爱情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几年来以都市为背景的青春爱情电影在数量和创作质量上都有了增加和提高。都市爱情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主题丰富的各类青春爱情片,如以失恋为主题的《失恋33天》(2011);以职场爱情为背景的《杜拉拉升职记》(2010)、《终极匹配》(2010)、《我的美女老板》 (2010);以相亲为主题的《非诚勿扰》(2008)、《非诚勿扰2》(2010);以探讨爱情中的欺骗与讽刺为主题的《真心话大冒险》(2012);以地下摇滚青年的爱情为题材的《北京乐与路》(2001)等等。都市爱情类青春爱情电影偏重青年人当中的成人市场,其中多结合职场、婚姻等青年人关心的问题,关注多元化的恋爱观冲突、金钱与爱情的矛盾、剩女剩男、大龄婚嫁等都市中的青年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近十年来,以时尚运动为背景乃至主题的运动爱情类青春爱情电影开始涌现。其中包括以极限运动为背景的《无极限之危情速递》(2011)、以赛车为背景的《头文字D》(2005)、以篮球运动为背景的《大灌篮》(2008)、以跑酷运动为背景的《玩酷青春》(2010)。最新上映的有以动力伞极限运动为故事背景的爱情时尚轻喜剧电影《一起飞》,描述了富二代小姐何芊芊,在一次意外中结识了动力伞教练――退伍特种兵许逸凡,并坠入爱河的故事。运动爱情类电影将时尚运动这种典型的青年人文化与爱情主题进行结合,是近年来的有效突破。
从数量上来看,以校园爱情为主题的青春爱情电影在美国、日韩、泰国、台湾等地区有突破性的发展,相比之下内地在校园爱情这个题材上的突破很少。青春片是以青少年的生活为表现对象的电影,校园生活是青年人的重要生活圈,校园爱情难以在银幕上得到表现,也跟内地对于校园爱情的价值观有重要关系。然而从国外的发展来看,美国的《美国派》系列,曰本的《我的初恋情人》(2009)、《恋 空》(2007)、《花样男子》(2008)等,韩国的《珍妮和朱诺》(2005)、《马粥街残酷史》(2004)、《那小子真帅》(2004)等, 泰国的《季节变幻》(2006)、《亲密朋友》(2006)等,都是描述校园爱情同时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影片,甚至于在美国,青春电影发源就是校园电影。国内如何在这一题材上进行突破,还需要深入把握青年人当下的校园生活,寻找合适的角度和题材,巧妙地进行尝试。
二、优势:流行元素和时尚景观
当前的青春爱情电影越来越多地运用各种流行元素,以达到使整体格调充满青春时尚和明快节奏的目的,这些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语言、动漫、时尚电子产品、流行音乐、舞蹈、时尚运动、时尚装扮等等。与此同时,大力启用青年人喜爱以及在青年人当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明星演员,增加了电影票房吸引力。
当代青春爱情电影已经对时尚华丽的画面驾轻就熟。以大都市作为青春爱情片的主要背景景观,都市喧嚣与宁静、高楼林立与人潮涌动、写字楼、咖啡馆、时尚餐厅、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等等都有涉及。同时,空间场景上不限于大都市的水泥森林的流光溢彩,更多增加了野外山林、海边风光、国外美景等等,其中部分电影如同风光纪录片一样充满美感,如《非诚勿扰》中的美景甚至成为了北海道旅游的代言。
三、缺陷:贴近心灵的表达和角色欠缺
对当代青年的心理和生活缺乏了解,导致当前的青春爱情片大多出现内容空洞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为爱情电影的故事性不强且虚浮空洞,题材脱离大部分青年人的日常生活,所表现的爱情矫揉造作,缺乏现实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形式前卫,将爱情阐释为金钱、欲望、性的渴求和暴露,内容以反常规、反主流的策略来试图贴近青年人;或者与大多数青年人生活相脱节,过分强调大都市繁华、富裕生活和小资情调,对现实生活关照不足,青年人的思想、情感的真实追求和思考却没有真正被挖掘。
青春爱情电影,最核心的是要跟青年人的青春体会和爱情认知有碰撞,要吸引和感动青年人,这就不光需要有视觉的享受,更要有心灵的刺激。部分影片试图通过增加网络语言和当今青年人的生活场景来贴近青年人,虽然这种做法产生了亲近感,然而这始终是外在的模仿,能够表达青年人内心状态并让青年人产生心灵共鸣的影片少之又少。
角色是电影的核心,角色的塑造关乎电影成败。当代青春爱情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出现了一批平面模特似的俊男靓女“纸片人”,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性格单薄模糊,缺乏可铭记的青春人物形象。《小时代》通过“明星偶像+奢华造型”等视觉阵容博得了众多观众的注目,但也因其不接地气和拜金炫富之风而饱受诟病。该剧的人物形象和人生价值观过度虚构化、理想化。片中人物拘囿在个人化的情感世界里不能自拔,青春个体围绕三角恋爱和情感游戏喋喋不休,可以说这就是一场几个青年人上演的滑稽闹剧,而对社会问题的涉猎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表层触摸,完全没有将个人命运与集体、社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影片只能算是“自我青春”的宣泄,而非“集体青春”的表达。同时,《小时代》中的人物设计过于单薄,选取的青年人集中于中上阶层,缺少对挣扎于底层社会的青年的写照,其实这个群体才是需要社会关注的对象,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以及在压力面前所秉持的乐观精神,远比《小时代》中的“青春”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样的艺术品留给观众的已不再是肤浅的苦痛,而是难能可贵的人生体验和久久回荡的心灵震撼。其实,“艺术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想象性的友谊,一种新的友谊。以同情的态度接触艺术中所表现的生活,我们就能扩大我们对于一切生活的问题和情况的了解,从而使我们自己的生活得到一个更自由更明智的方向”[1]。一部电影只有首先深入群众心灵,唤起观众的经验同感,才能拥有驾驭世俗的感召力。电影作品倘若不“入乎其内”,就换不来观众的情感共鸣,更起不到“超乎其外”的审美效果。创作者只有用心体悟生活,深入洞察民众的内心世界,才能写出经典永恒的佳作,才能为社会传输向上的正能量。
四、困境:成本受制和受众挑战
青春爱情电影的制作以中小成本为主,在成本压力之下,难以有更多的突破空间。虽然近年来逐步开始有多元化投资的方向,然而也因此屡屡受困于追求商业娱乐效应和受到广告植入的压力。从当前的受众市场来看,80后和90后是青春爱情电影的潜在消费人群。其中,80后已经基本进入工作并开始进入婚姻状态,90后中只有年龄最大的一批人刚大学毕业,更多的都处于在校学生生活状态。当下的青春爱情电影,常游走于尴尬的市场定位之间,缺乏现实生活和可信度的青春爱情片让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主力人群的80后感到偏离现实无法接受;随着80后逐渐成为新兴青春爱情片的主要表达对象,同时校园爱情片的缺失以及缺乏刺激和新颖的爱情题材又让90后远离。
而今,青春文学、动漫作品、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在青年人中间大受欢迎。学习和吸取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对青年特有文化的挖掘和展示,甚至更多采用改编、合作、跨界的方式来激活青春爱情电影的剧本创作灵感,是值得尝试的突破方向之一。近年来,视频网站、手机应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态的发展,对青春爱情电影的营销宣传、市场反馈、与受众市场的互动、衍生产品的开发等等环节都有所助益。青春爱情电影此后应当更多采用深入青年人日常生活的媒体形式,拓宽影片的宣传营销以及加强与青年人群的互动和沟通。
如今我国的青春电影在几代导演们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和规避,尤其是在对青少年的引导作用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青少年在青春电影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票房和市场固然值得追求,但电影的艺术价值才最值得推崇。盲目极端的偶像化,无休止地宣扬浮华的生活极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这样的主题也不易成为青春电影的主要导向。所以,真实的情感和故事,健康的心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才是青春电影应有的走向。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