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学思考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以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践,就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寻找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这将会给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然而语文实践的主阵地仍是课堂,课堂上的一切接触的语文材料的感知、理解、感悟、积累、表达是更经常的语文实践。

一、适量进行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凡是一种能力的形成,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训练。学习游泳必须先下水,这是常识;一种能力的形成必须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这是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应通过更多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来积累语言,领悟语感,探索语言形式。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了。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二、教学是艺术,贵在创新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教学设计时,或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及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行为训练等。同时教师还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操作,来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低年级说话课,老师给学生讲一些启发性、趣味性强的故事,让学生复述、独立讲故事,续编故事,分角色演故事,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自信心、竞争心和注意力。

三、培养敢于怀疑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三为主” 双主体 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13-02

一 “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三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建构主体提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强调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强调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价值取向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传递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为主”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以学生为主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和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习得知识;以学习为主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由传统的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转变,包括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取知识的途径、建构新知识的方法等;以学力为主指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小学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困境

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以教师的讲为中心,以知识的传递为单一的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开展教学的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曾经为普及人们的知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机械记忆上,而是要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语文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是一门基础性强、变化小的课程,它肩负着从识字到认知到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的基础是教会学生字词,之后是运用所学开始理解,这里的理解不单单是理解字面上的、表层的含义,而是感触社会、建立在自我价值观上的一种方式,最终,陪伴大家最久的语文,会内化成一个学生行为处事的方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相应的关联性,教师逐字逐句地教,学生接受的是主体性缺失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沉闷,交流少、反馈少,师生沟通不畅,课堂机动性差,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差。如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参观人民大会堂》的教学,教学目标单一的表现为知识积累一个方面,教学过程以讲授法开展,过程为字的认识、段落的分析、思想的概括。陶行知先生将这样的学校比喻成一座生产罐头的工厂,形象地说明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抹杀,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的关注较少。

三 小学语文“三为主”课堂教学开展的策略

1.以导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语文是关于作者思想的一个表达,而作者的文化范围与读者有许多相似和共通之处。小学生在习得拼音和一定数量汉字的基础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过程。“三为主”高效教学模式的重要起点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导学问题,以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胖乎乎的小手》的课题中吸引学生字眼的一个是“胖乎乎”,一个是“小”。小手大事的对比对于小学一年的学生理解是困难的,学生理解的小手是因为年龄的差别,因此不是一个好的分析点。这时教师首先从“胖乎乎”着手,引发学生思考。通过PPT教师呈现出几只胖乎乎的手,这些小手都非常的可爱,那怎么样才会有这么可爱的手呢?小朋友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要多吃饭,有的是爸爸妈妈做的饭好吃等。在大家畅所欲言后,教师引导学生想文章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们有的说是一个父母爱子的故事,有的说是和小朋友玩的故事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兰兰的爸爸妈妈奶奶喜欢兰兰小手画的原因。通过对中心句的分析和理解,启发学生表达自己读完课文后想到的,学生大多能够明白孝敬父母,结合之前对胖乎乎的分析,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建构,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学会如何搜索资料,如何深入地分析课文,如何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讲解出来,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因此,“三为主”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课程开展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以导学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发现疑难,在小组的互助学习中解决疑难,通过展示环节促进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和吸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伴学习解决疑难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在《和时间赛跑》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读了这篇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故事?(2)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3)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当时心情如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但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包括课程的导入, 课程的讲解以及课堂学习的评价都有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教师只是在学生讲解不清楚或需要补充的地方予以补充。课程的开展由各个小组的轮流讲解,每个小组的问题划分为多个小问题,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有学生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各小组展示的语言、内容的清晰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以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起点。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策略。在语文课文中,需要逐渐将语文学习的策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些策略,并进一步运用于各种形式不同的语文阅读中。语文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固定的定理和推论,但语文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呈现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指导着学生的学习,这些共同的规律就是教师需要交给学生的学习策略。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选择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而说明文、记叙文等都有相对固定的分析方法,说明文的形式、记叙文的事件的描述方法和特征等,都有相对确定的方法和范式,这些方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分析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通过对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说明文、记叙文的文章行为风格、不同类型文章语言的使用,以及在记叙文细节上描述人物外貌的方法和事物发生过程描述书屋细节的方法运用于写作中,培养学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语文课堂是小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掌握小学语文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自主探究 兴趣 实践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教师单纯的教授与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提出来的,在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它包括学生预先自主对课文进行预习,安排和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发扬自主探究和质疑精神,并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课后对知识进行自发式的练习、巩固和思考等等。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呢?

一、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的前提工作和首要任务。教师根据要讲授的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参考书、工具书、报刊资料等对课文展开预习的课文阅读,并让学生在课文预习过程中初步把握课文的段落结构,中心思想,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平著作、写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基本精神和深层次内涵。具体来讲,比如:

1.在生字词方面,做好预习笔记,让学生通过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的查找,掌握生字的写法及涵义,理解字词的使用语境和使用规范,思考关键字词在课文具体段落语句中的应用意义,并由此来做好语言上的积累,学会字词的具体应用,对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2.对课文中用到的各种比喻、拟人、排比等写作手法和具体语句进行重点关注,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规范和感彩,在学生进行课后的写作练笔和作文训练时,能够准确的使用各种手法,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

3.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对于通过工具书的查找还不能理解的字词、语句和段落,学生要对其进行重点标注或记录,在教师课堂的讲解中找出这些疑难问题的答案,或者在课堂上、课后补充上向老师求解。这些以解决疑难问题为主的预习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精神。

由此可以看出,课前预习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起步作用,它是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对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发学习的学习习惯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获得更多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有效地发言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讲到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春天的语言描述,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设置问题:同学们身边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各自用语言或文字书写等方式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2.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强调的就是质疑精神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还要通过启发式的诱导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比如,在讲到许地生的《落花生》时,课文要表达的观念是“虚心将自己的成果隐藏起来”,教师就向学生提问:总是将自己的成果和能力隐藏起来,深藏不露,这样好吗?学生就会联系实际生活,对这种为人处事的方式表示反对,认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情况下,“虚心不一定使人进步,骄傲不一定使人落后”,对于学生这种大胆质疑的反诘问题,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大胆发言,在师生之间做到,和谐共处。

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有效地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学会发问,学会问题探究,比如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设置论题展开小组讨论与辩论等等。在课文《和时间赛跑》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设置各种疑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如果让你和时间赛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会采取哪些办法?这些办法有没有可行性?效率如何?通过这种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利用时间来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和生活效率,更好的把握课文所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

三、具有自主学习性质的课外活动

教师要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等心理特点来展开各种具有自主探究学习性质的教学辅助活动,通过各种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比如:

1.举办诗词朗诵会。由于诗歌具有丰富而充沛的感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的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比赛中学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握各种语调、语速、音节的变化,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来体会作者在文本创作时倾注的各种感情,获得独特的情绪体验。比如在朗诵徐志摩《再别康桥》时,体会作者重回康桥,又不得不离开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朗诵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达出不怕挫折,不畏艰险,积极乐观,奋勇向前的人生态度;朗诵欧阳修《醉翁亭记》时,表现出怡然自得,山水之乐的高雅情趣等等。

2.举办课文意境绘画比赛。由于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散文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意境,教师可以挑选出一些备用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意境展开想象,运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课文中的意境。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荷花图景,作者喝醉了酒,在乱叶繁花中迷失路途,小舟也不能前行,惊起河滩上一群白鹭,画面意境十分美妙。

3.举办作文比赛。作文比赛是一种具有竞赛性质的文笔锻炼,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的词汇积累程度和各种写作手法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让学生描写某一个季节的景色,让学生选好切入点,发挥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在写作角度上另辟蹊径,不遵循以往呆板写作理念,利用开放化的自由发挥来使自己的作文写作区别于其他学生,能够在众多同题目作品中脱颖而出,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四、开放式的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能总是局限于生字词的抄写,大量习题的巩固上,应该采取开放式的,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作业布置,引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比如,教师讲到了歇后语的知识,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搜集一定数目的具有趣味性的歇后语,带到课堂上来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开阔大家的视野,互相促进。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大帮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运祥.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8.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范文4

回到教育原点

2010年9月,深圳市坪山新区为满足全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坪山实验学校。学校坚持高起点定位,回归教育本真,秉承“以人为本,文化关怀,追求卓越,和谐发展”教育理念,实现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幸福、社会认可,跻身于深圳市一流名校的行列为办学目标,全方位关注每一名孩子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学校位于坪山新区行政一路。校园典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规划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5.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81万平方米。目前有59个教学班,学生3050人,教职工214人。学校功能实施齐全,实验楼、教学楼、办公楼、风雨球场、足球场、篮球场一应俱全;教学功能室按照《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配置标准》,设有科学实验室、多媒体网络电脑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综合电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软件制作室,是坪山新区目前规模最大、起点最高的现代化学校。近年来,学校大力推动年级组长和学科组长负责制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能,推动学校走向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校长王君健,先后获首届全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百佳校长、全国中小学十大明星校长、全国专家型校长、全国科研型校长等称号。2010年来到深圳后,立志办一所理想的学校,构筑教育的“桃花源”。他十分崇尚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观点:“真正的儿童教育,应该以活动为中心,观察、激发、发展儿童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基于此,他带领领导班子提出“天性教育”为教育出发点,确立“为智慧生长而教,为生命发展而学”的办学理念。

基于对“天性教育”的解读,坪山实验学校将孩子的天性归纳为“六性”,即:体性、知性、理性、德性、行性、灵性。根据传统的教育智慧,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应分为“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智、青年养德”等阶段。学校尝试将“六三学制”改为“五四学制”,在小学着重开展“童蒙养正”的五正教育;在初中开展“少年养志”的四志教育。与此同时,“天性教育”的两翼――生态德育与生命课堂贯穿始终。

何谓“天性教育”?王君健有着独到的阐释: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教育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天性,顺势而为,让这种优势潜能发扬光大。“天性教育”就是尊崇学生天性、开启天性潜能,回归与释放学习灵性以提升教育效果。其宗旨是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拥有独立人格、卓而不群、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办一所理想的学校,改革与创新是永恒的使命。6年来,坪山实验学校不断适应深圳教育环境,不断更新自己的办学思路,从理念、教改、教师、文化、管理、科研等方面,全面进行学校的顶层设计,以课程与课堂为核心展现出一所实验学校应有的动力。

前不久,深圳市第二批30所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评选出炉,坪山实验学校名列其中;学校萤火创客实践室被评为深圳市第二批学生创客实践室,学校因此获评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试点单位;深圳市首届优秀科技社团评选,学校“麒麟科技社团”榜上有名。九(4)班学生胡书涵说:学校科技活动培养了一个个“科技小能手”,这里的学生人人身有才艺,兴趣爱好广泛;本人实验成功的《带剪刀功能和果实接纳装置的摘果器》获深圳市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申请获得国家专利;2015年6月,参加“深圳市首届学生创客节”,作品获路演展示第一名。六(4)班学生杨可馨除了在各类公益演出中常现身影,还帮助同学、走向社会做义工,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正能量。2016年,她被广东省团委评为“最美南粤少年”。

“三层三类”课程结构

早在2010年,王君健就开始思考“以什么为教改的突破口”。当确立了培养“个性独特、智慧丰富、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后,学校便启动了市级重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整体建设与研究》,逐步构建“三层三类”课程结构。

基础类课程:学校实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顺序调整、内容增减;如将二年级某课内容前置到一年级或后移到三年级,与其他相关内容合并在一起;调整六年级授课内容,使之与初中内容尽快接轨。面对这项工程,各科组开展“解读课标,研读教材”系列活动,形成规范式文本。有人说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王君健却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这可提升国家基础课程品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年轻教师可在短时期内熟悉课标与教材,对小学或初中段课程形成整体思维,是一件利教利学的好事。

拓展类课程:该课程是以“拓宽知识,培养兴趣,主动发展”为宗旨,落实深圳市学生“素养”工程(品德素养、学习素养、国际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创新素养、身心素养)和学校“五个一”工程(会书法、善运动、懂音乐、好口才、美文章)而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课程,学校在所有年级普及“科技探究活动课”,新建大型创客工作室和科技馆,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个性类课程: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特长与学生互动,并要求教师有记录资料,后期可汇总编入校本教材。学校成立麒麟科技社团、英语剧社、文学社、记者团、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社、足球队、篮球队、小小主持人、小小实验家、书虫小队、钢琴、古筝、威风锣鼓等社团。校级社团广泛开展与外界合作,通过社会力量培养学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学校文学社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射箭队曾楚文同学在全国射箭重点学校锦标赛中获得男子甲组全能金牌;击剑队余思铭同学在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夺得两枚金牌。

4月17日,中山市三角中学一行专访坪山实验学校,参加“校际教研交流”与“三层三类”课程实施经验。当天,坪山实验学校推出3堂观摩课,3位教师以不同的角度与教学设计,向三角中学同行展示课程改革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成果。三角中学一行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使他们大开眼界,有许多好做法可以学习与借鉴。

生态体验式德育

王君健说:在坪山约60万人口中,6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学校必须通过德育改变学生的心智和气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教育家长。为此,学校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实验,效果良好。校园建设靠文化,学校要为文化寻找落脚点。坪山是客家人聚居区,客家人将麒麟作为图腾。这种祥瑞象征不正与新学校的追求不谋而合吗!以麒麟命名的麒麟文化院、麒麟科学院、麒麟艺术院、麒麟学生讲坛,与学校活动同步开展;麒麟文化营造了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以“做最好的自己”引导师生自我进步。

生态体验式德育实验包括多项子课题,首先是构建生态德育文化。坪山实验学校一年有六大节日:3月麒麟感恩节;4月麒麟科技节;5月麒麟艺术节;9月麒麟双语节;10月麒麟读书节;11月麒麟体育节。每年元旦前夕,学校还举办素质教育特色课程活动展演,并邀请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来校观摩。如今,学校校风、学风不断优化,小学生和初中生相处融洽,从没有发生以大欺小的现象。一向捣乱、连家长都失去信心的孩子,在学校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展演会上做了主持人;往日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如今成了班级网站的管理员。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他们纷纷提起笔来,给学校写了一封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

基于心理健康的主导作用,学校开展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搜集历史名人素材,组织学生依照主题编写心理故事。学校再将当前中小学生最常见的问题,用案例的形式编写成《心理故事的启示》校本教材。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讲述自己喜爱的心理故事,讨论不健康心理的矫正方法。这种生态体验式德育让学生有了释放自我与改正的机会。英语教师王晶说:我一直坚信,学生只有通过快乐学习,才能健康成长;教师做到亲切热情,课堂才能生动活泼。在我眼里,每名孩子都是天使。2013年,王晶被评为坪山新区中学英语教坛新秀,2015年,参加深圳市中学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获市一等奖。她多次开设市、区观摩课,获得同行一致好评。

在教育的征途上,总有人成为“摘星星的人”。5年来,坪山实验学校从无到有,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教育梦”。学校开展省级课题《生态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和市级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整体构建与实施途经研究》,引领教师快速成长;《天性教育研究学刊》已编辑出版10期。深圳市第八届名师工程评选中,坪山实验学校有4人入选。2015年,王君健被评为“深圳市十佳优秀校长”。

“智慧”是课堂的魂

坪山实验学校利用“移动终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示范课程引领课堂改革,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同时,探索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途径与方法,设计开发大量精品微课。2015年,学校成功举办“全国移动终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研讨会,学校教师基本上掌握了平板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智慧课堂”的魂。

王君健说:一堂课往往有多重元素。如果笼统地抓,很可能一无所获。因此,学校将课堂分成四种,再加上德育生态课堂,形成五大课堂。通过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提出生命性教学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审美性教学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对应于“智慧课堂”,因为人的发展是以思维发展为主线,“智慧课堂”正是以发展思维为主线的一种课堂模式。2012年,坪山实验学校率先聚焦主体性“智慧课堂”,推出“113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中,两个“1”分别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3”即三种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式的引领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展示交流的合作学习;“5”即五个基本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互动展示、总结建构、当堂反馈。随后,学校还推出了导学案,以“引导学生实现高效和充满兴趣的学习前置”为目标,重在“学习引导”,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今,走进坪山实验学校教室,一股新颖活泼的气息扑面而来:上课的方式变了,学生座位拼成6人一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贯穿始终;教师的观念变了,“退居二线”,让学生多讲;班级的管理模式也跟着变了,各班都在争创“幸福班级”。课堂上,同学们大胆提问、自觉展示,质疑与合作能力充分调动起来。语文教师张文突破常规,运用吟唱、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渗透自信自爱、热爱祖国等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境界。2012年,他执教的《欢庆》一课成为深圳市优质课例;2015年,他利用平板技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展示课例《识字6》荣获坪山新区研讨课一等奖;他参与坪山实验学校区级科研课题《平板电脑教学促进教学方式改变的实践研究》,在全国“移动终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及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会”上获展示课一等奖;同年,张文被授予“深圳市名班主任”称号。英语教师石丹在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和平板教学改革中,认真学习与钻研,先后在区教科研中心主办的珠三角地区“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及“移动终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研讨会主讲展示课,多次被评为“科研先进个人”。她说:好老师是用学科情感去感染学生,用教育智慧去激发学生,用生活热情去爱护学生;教师多一份努力,学生就多一份收获。

王君健说:学校通过主体性“智慧课堂”建设,课程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在不断完善“九年一贯制课程整体构建和实施途径研究”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游泳、击剑、围棋、射箭等特色课程;2015年深圳市中小学校好课程评选活动中,学校有5门课程被评为“市级好课程”。

“和时间赛跑”的教育人

坪山实验学校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如何将大家凝聚起来是一大课题。学校帮助年轻教师迅速适应深圳生活,努力营造家的感觉;教师工会组建教师葫芦丝团、拉丁舞团、合唱团,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每当传统节日学校给教师家属或老家父母寄一份礼物,写一封感谢信;食堂饭菜也做到兼顾南北方口味,通过学校网一周菜单,征求教师意见;学校为教师提供上下班班车及公寓房,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王君健说:自办学以来,坪山实验学校就明确提出“教师是第一”的观点和“教师有思想,事业有追求,工作有能力,学习有计划,研究有成果,实践有成效”的教师评价“六有目标”,并不断创新教师培养形式。在实际教学中,王君健发现教师队伍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事情多,压力大,不愿意再额外干活;另一种是能力不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为此,学校选拔了一批对改革有热情、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改先锋队,发挥引领和带路作用。如今,教改先锋队已发展到30人。

2010年11月,坪山实验学校依托教师成长开展校本培训,“教师成长学校”宣告诞生。学校以此为平台,开展理念引领、课程引领、方法引领多层次教师校本培训,比如“学校版”青蓝工程、相约周二沙龙、教学心语、同课异构、优质观摩课、专家型教师成功之路等。学校每年还围绕课改举办大型活动,已成功举办“珠三角地区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讨会”“全国移动终端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研讨会”,王君健带领教师与“教育高人”相约,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教育人。

建立学习共同体,成立名师工作室,打破唯职称论,不以职称选名师。学校已建立区级名师工作室和校级名师工作室20个。学校名师工作室以名师组成团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如吹葫芦丝,从一人会到现在全校人人都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蔚然成风。学校先后有137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大赛获奖。八(3)班班主任万圆梦201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到校一年后就担任班主任。她以探索创建自主管理型特色班集体为课题,通过学生自主互助式小组管理,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在坪山新区班主任培训中,她执教的自主管理班会示范课获得一致好评;她创建的自主管理型特色班集体模式获区级管理创新一等奖。英语教师钟维静说: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如愿以偿走上三尺讲台后,在班主任工作上,静候学生成长。我坚信“每朵花都有花期”。通过家访、微信、谈心等多途径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努力走进学生内心世界。钟维静2014年被评为坪山新区基础教育系统“教坛新秀”,2015年被评为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第四批名师。

2015年,副校长程宏亮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同时获深圳市物理实验操作比赛一等奖;教师庄泳程、戴月、夏丽娟、钟维静被评为市级名师;戴月荣获全国圣陶杯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程宏亮、黄璐、李晗、刘根平、舒晓龙、张文等在深圳市教科院举办的说课比赛、基本功大赛中,均获一等奖;王晶荣获深圳市英语教学竞赛一等奖;汪晓霞获坪山新区说课、上课、微课比赛三个一等奖;夏丽娟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2015年全国教育科研教坛新秀。名师工作室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坪山实验学校经历6年的风雨彩虹,在深圳教育这片沃土上,已根深叶茂,硕果满枝。学校先后被授予“坪山新区德育示范学校”“坪山新区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深圳市规范化建设学校”“深圳市书香校园”“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管乐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全国射箭重点学校”“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单位”等称号。坪山实验学校在“天性教育”探索与实践中,实现了高品位育人的目标,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社会声誉,已成为深圳教育领域一面领军旗帜。

人物对话

《教育》:请您谈谈对“天性教育”的理解。

王君健: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教育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天性,顺势而为,让这种优势潜能发扬光大,并用优势来带动其他非优势潜能。“天性教育”就是尊崇天性、开启天性、发掘潜能、回归天良、释放灵性以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它的宗旨是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独立人格、卓而不群且富有创造才能的人才。

《教育》:您如何理解课程与育人的关系?

王君健:课程是学校的核心,是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课程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尊重特定学生需求和不同的成长方式的针对性。坪山实验学校尽可能地为每一名孩子开辟奔跑的“跑道”,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这也是教学理念最现实的表达。在建设多元课程的同时,学校也形成了多元的评价体系。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认为:让每一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就是好的教育,好的学校。

《教育》:您对未来的教育有何判断?

王君健:未来学校的概念以及班级授课形式会发生何种变化?是不是学生可以在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甚至家里自主学习,有什么问题发信息求教,或同学间互相解决?我估计这个时代不会遥远。“互联网+学校”“互联网+教师”“互联网+学生”“互联网+课程”“互联网+评价”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提前去思考。课改无止境,教育与互联网的“联姻”,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认知应有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