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范文1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建造规模庞大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以丰田公司为代表,在实践中提出丰田生产方式(JIT)。JIT是对二战前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颠覆。JIT的基本哲理是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必要的材料在准确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以保障企业生产消费者需要数量和必要质量的产品,利用“拉式”的计划管理模式和看板、目视管理等工具,努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和浪费。精细管理的思想还主要集中于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

之后,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汽车公司的强大市场压力下向日本学习,并将其上升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P)是对JIT进一步提炼和理论概括,从单因素精细管理发展为多因素的精细管理,其内容范围不仅包括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方法,而且包括从市场预测、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管理、零部件供应系统直至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拓展为一种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其本质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精益生产是一个哲理。它追求零库存、无缺点、无浪费、准时反应等极限目标。

第二,精益生产强调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三,精益生产的核心是通过彻底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赢得最大市场竞争力。

第四,精益求精的思想。

精益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直接表现为,把企业全方位管理的目标量化与定位在极限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不断为自己加压。在企业中,“零”管理目标除了质量上“零次品”、组织形式上“零管理层”、资源利用上“零浪费”外,还有生产上“零制造”、决策上“零失误”、产品上“零库存”、服务上“零死角”、售后服务上“零延时”、“零意见”、“零距离”、“零沟通障碍”等诸多方面,同时也是欧美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做法。这些向管理极限冲刺的做法,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回报。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深入发展、企业的管理从粗放发展转为集约经营的趋势下,我国学者也相继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认为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上强调“细节中求生存,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界在管理实践中应该“管理到方方面面,精细到各个角落”。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提高每个环节中的“质量”。

浙江大学的宝贡敏教授则进一步将精细化管理提升为精细化竞争,认为精细化竞争优势和积累性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他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特殊同类竞争,同类的竞争所进行的策略思维和所能选择的手段具有相似性、局限性,市场中的“末位淘汰”,即基于市场竞争标准的素质最差者被淘汰出局。在成熟市场中,素质提升竞争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从现代竞争的特点来看,现代动态竞争环境有两极化倾向,一方面,“突然”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形成的“巨浪”可能迅速改变企业竞争格局,使新的市场势力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挖掘越来越深、越细,仅凭方向正确、“粗放经营”而取得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少,企业竞争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企业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差距越来越微小化,积小优势为大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建设自己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特别是对于具体的运营企业来说,相对于进行“突然”的、根本性的发明、创新,开展精细化竞争是大多数企业更现实的战略选择。而且,主导的、决定性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精细管理。

二、精细化竞争与精细化财务管理

开展精细化竞争,获得积累性优势,要瞄准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的最高水平,作为一种竞争方向,通过不断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不断超越产业中最好的极限标准,实现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发展。也就是说,精细化竞争是通过取得在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一个动态的极限优势,来最终获得积累性的竞争优势的。

实施精细化竞争,需要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推行标杆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零”的极限管理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从战略竞争的高度认识精细化竞争

精细化竞争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大多数企业都是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环境、或者条件下运行的,优劣之分往往不是取决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或者占有某些优势资源上,而是在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在整个价值链上都趋于某种极限,谁在某一个方面更趋于极限,或者在更多的方面趋于极限,谁就能够胜出。

(二)强调运用价值链的分析

按价值链的研究方法分解企业的价值活动,即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为每一个环节设立动态的极限标准,一个时期的极限被突破,就需要设立更高水平的极限。另外,要注意全价值链的集成及相互协同,单一环节的趋于极限容易做到,但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必须从形成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着手,使每一个环节都趋于极限。同时,还要关注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协同效应,才能够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

鉴于以上两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贯彻精细化思想、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运用价值链分析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竞争的基础。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通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手段、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带动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1.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战略财务管理,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的内部财务管理拓展为宏观的战略联盟的战略财务管理,更加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效益,实现了由内向型信息系统向外向型管理方式的转变,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企业的最优效益。

2.精细化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管理为中心,它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包括了运营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并强调以价值为中心同上下游建立联盟,其中顾客价值增值是价值链管理的导向,同供应商利益共享。

因而,精细化财务管理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联盟整体价值最大化和财权的均衡,超越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最终利润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的评价标准,而不在于使某一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同时,它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界限,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关注整个产业价值链和战略联盟的整体利益,在会计主体和目标方面大胆开拓。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大财务”观念,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细节

结合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分解、再整合,并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相配合。在此基础上,赋予财务部门计划、财务、资金、法律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从财务管理内容、领域和手段三个方面着手,在企业大力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为经营工作提供精确财务信息,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

(二)实施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集成化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费用的适时、及时管理,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财务和物流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管理得到持续化改善和提高。

(三)实现“三个转变”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

精细化管理范文2

中国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的称为精确管理、精准管理、精细管理工程)的企业,可以在网上搜索到400余家;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伊利牛奶、青岛港等大型企业,也有德胜洋楼、金坚制衣等中小企业;研究者有舒化鲁、郑明身、刘先明等。

1、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 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见汪中求等着《精细化管理》)

2、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发展举措。

3、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

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精是精湛、精益求精,细是细节、最小的工作单元,“细”是精细化的必经的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念上的转变。

4、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而不是打乱仗。

这个概念强调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全员管理,精细表现在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企业的活动,其中涉及到岗位职能的定量、复合、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工作效果的最佳化;其二便是全过程管理,“精细”表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疏忽,应该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细节管理。其三便是市场管理和运作。

5、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细、量化,有利于落实到行动中。

6、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7、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概念,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 其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8、企业竞争战略的精细不仅表现在精细的积累性竞争优势上,而且还表现在企业战略方向选择、战略执行的精细化、精确化上。

例如,在市场营销战略上,市场细化、深化、个性化;在操作与运行战略上,精确化、低(无)废化、效率化;在技术开发战略上,范围化、弹性化、柔性化、微化、宏化、大(巨)规模化;在组织战略上,人性化、关怀化、过程化(扁平化)、精干化、网络化(network)、万面化(patching)(动态调整化);在人力资源战略上,知识化、团队化、流动化,如此等等现代企业发展潮流与流行趋势,都以精细为核心,都以更好、更准确、更有效、更适应为核心。

9、精细是一种极限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也是不能完结的企业管理发展过程。精细竞争、精细战略、精细优势的另一个含义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细”、“末”之处见真功。

10、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 从思想概念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从实践活动看,它又是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

11、“精细管理工程”指企业按照“六精五细"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 六精:培养企业精神、运用管理精髓、掌握技术精华、追求质量精品、精通营销之道、精于财务核(预)算;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企业组织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目标、细化企业

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 从思想概念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从实践活动看,它又是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

管理制度、细控成本。

精细化管理范文3

税金,对于企业而言是纯现金流出,是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并且是高风险和高弹性的成本。流转税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营业成本的大小,所得税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到公司投资成本的高低。

企业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可以迅速掌握、正确理解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调节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可以将过去的地下作业转化为阳光作业,塑造良好的税务信用形象;可以博得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与政府的更多信赖,争取到宽松的外部环境,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融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组织行为,是通过依法规范自身业务流程、约束自身涉税行为、优化自身纳税方案等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税务业务活动,是依法降低自身税负的自救,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最有效法宝。“精细化税务管理”可以弥补企业“管理短板”。

“短板”现状

毕马威2003年对互联网在全球的一项调查显示:税收会抵减公司收入,会使费用项目膨胀以至侵蚀1/3的公司利润。通过给客户做税务咨询得出的结果,国内企业整体税负由原来的1%~3%上升为6%~8%,不同的行业税负高低有所不同。中国大多数企业因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不善而导致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重了自身税负。企业的税务问题更多地表现在企业管理层面缺乏科学的纳税意识、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涉税业务过程中的税务管理和监控手段。

企业必须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成本。企业要想既安全又有效地减轻税负,不能单纯地从纳税处理技巧和纳税筹划上去操作,而应从深层次的角度去认识――“精细化税务管理”。然而,目前“精细化税务管理”是国内企业在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具体体现在:

企业税务管理意识差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在财政部开始实施“利改税”以来,由于经济环境与税制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开始涉及税收管理问题。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术界一直侧重于税收征管角度的研究,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的较少,企业税务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管理的指导。具体反映在: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税务事项简单,目前大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更别说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因此职责相对淡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企业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税务信息相对屏蔽。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无视税法尊严,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也有少部分企业已初步形成税务管理意识,但总体管理水平较低。

对企业税务管理认识不全面

一方面,很多企业模糊了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界限,把企业税务筹划等同于企业税务管理,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虽然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不足以包括企业税务管理的全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的事后管理,因此存在轻事前管理、重事后攻关的现象比较普遍。

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

企业税务风险往往表现在财税,其根源在于是否具备有效的管理系统。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税务管理,没有系统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制衡制度,对税务风险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缺乏系统、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

税务管理9则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所实施的分析和研究、筹划、计划、监控和处理、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等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监控的行为,不仅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和运用,依法避税的技巧和方法,事前筹划和计划等实施组织,同时还包括企业涉税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组织,避免违规受罚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综合管理内容。所以,它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宏观税务管理的必要延伸和补充。

企业税务管理有两方面发展方向:一方面建立纳税管理战略思维,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财务、税务;另一方面在战略思维指导下开展精细化财税管理,构建完善的税务管理系统和税务风险控制系统。

1 战略制定 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战略规划包括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税务规划、企业对外投资与重大并购或重组的税务规划、企业重大融资策略的税务规划、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企业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等。

2 组织设置 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管理的要求,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立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及税务总监职位。总分机构的企业,在分子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集团型企业,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

3 制度制定 企业应参照相关法律,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纳税业务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企业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税务风险监督和改进机制、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操作办法、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税务培养制度等。

4 纳税实物 企业纳税实务管理分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包括:一是纳税准备阶段的税务管理:税务登记管理、税务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二是税款缴纳阶段的税务管理:纳税申报(税收减免申报、出口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扣缴义务、非常损失报告、税收保全、担保和强制执行;三是纳税完成后的税务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诉讼和税收国家赔偿;四是税务管理其他问题:关联企业的税收管理、税务。

第二层面是税务会计。我国经过近十年的法制建设,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出现了差异,特别是在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不再适应财务、税法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单独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

以上其中任何一项业务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稍有差错就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或违规受罚。因此,企业纳税实务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5 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风

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手段,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引发的原因,评价税务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出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包含考虑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效益,在企业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6 信息管理 税务信息管理包括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保管,以及分析、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就外部而言,政府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研究对企业科学纳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企业内部税务信息的归集、整理、分析与报告等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企业税负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这些信息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调整和部署都是很有用的。

如果只是办税人员等个别人知道税法的相关规定、纳税实务的程序和要求,而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并不知道,企业涉税业务能不出差错吗?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强调企业全员参与税务管理,这是企业税务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

7 税收筹划 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包括:企业科学纳税、企业重要经营活动或重大项目的税负测算、企业纳税方案的优化和选择、企业年度纳税计划的制订、企业税负成本的分析与控制等。这些对于企业科学制定节税策略、合理安排纳税资金计划以及严格控制税负成本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税负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纯现金流出,缴税必然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如果没有相应的计划安排,在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的情况下,就免不了要么使生产受影响,要么造成延期纳税而违规受罚。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理念是筹划先行、整体协调、预防为主、有计划地管理和控制。

精细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应用

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竞争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很是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暴露了管理中的弊端,这让一些工程建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强化工程建设的管理,让工程建设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一些具有优势竞争的因素产生联动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潜能和协调作用,才能实现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工程精细化管理就能弥补传统管理中的缺点,提升工程管理的管理能力,能实现各种有利因素的协调和统一,从而实现工程建设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更加稳健地发展。

1 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内涵

工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程建设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在工程建设中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因素精确、高效和持续运行。

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工程建设中追求最好的工程标准,不仅把产品做好,也把工程建设中的服务措施和管理做到最好,甚至做成同行业的标杆。

1.2 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在工程建设中,各种建设信息让企业领导者对市场决策及工程进度等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错误的信息或信息不能及时上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1.3 各项操作的细化实施。在工程建设中,对其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细操作,让操作、管理及执行力等各方面都进行精细化管理。

1.4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控制工程偏差。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都要严格执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工程偏差的目的。

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工程岗位的精确定位、工程建设的合理分工、精细化的量化考核等方面。首先,工程精细化管理中采用人本管理的模式,在具体实施精细化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对所管理的员工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在精细化管理的群体中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其次,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让每个参与管理的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确保所有管理层的管理覆盖整个工程,不留有死角,这样能让层层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再次,在工程精细化管理中严格对各个项目进行细化的业绩考核,并以准确的信息数据给予支持等,对考核的成绩进行及时准确的奖惩。另外,在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积极推行以“价值观”为目标的工程全面预算体制,制定相对应的“价值观”人物和目标,从而让实现自我价值和工程目标的双赢。

2 工程精细化管理原则

工程精细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工程精细化管理是以“精、准、细、严”为原则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细化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有着自己的原则,其主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施工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原则

在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工程建设的需求进行工程的分配,对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等进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划分及专项施工设计。同时,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和配置,这样就能对工程建设中的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合理的控制。

2.2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工程建设中施工项目包括:施工及管理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材料及考核机制等诸多因素。在实施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施工项目的每一项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及工程质量的稳定。

2.3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原则

在工程建设的管理中,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是工程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基础和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工程总成本的预测、考核及工程审计等,同时采用工程成本控制原则,让工程成本最低化。

2.4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原则

在工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工程物资及施工队伍管理机制,让工程的进展和控制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加大工程款的催缴及回收,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资金链的衔接;还要处理好债务等其他工作,让工程的完结不留下任何后遗症,致使工程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

总之,在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其根本原则就是让总成本最低化,零事故及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3 工程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传统管理理念阻碍着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在全面实施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在工程管理中真正实施精细化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管理理念进行管理,把工程精细化管理当成了一种形式,所有的制度和措施成了一纸空文,让工程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严重挫伤了施工人员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等,给工程的管理质量和生产效率带来严重的影响。

3.2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数字和效率问题的影响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数字信息是精细化管理所必须的。投入与产出,生产进度的快与慢,盈利及负债等都要有具体的数字信息给予表现。数字信息被随意的放大或缩小,会影响工程制度的制定、奖惩依据缺失、各项检查不能落实等,甚至影响到工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分工协作及良好的业务流程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效率。忽视了业务流程的优化,不仅会让分工协作流于形式,还会引起工程人员的不满意,从而让生产效率降低,致使工程生产力受阻。

3.3 工程精细化管理中的执行、控制问题的影响

在实施从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制度或体制的不完善会导致管理者的约束力下降,导致工程企业领导者协调指挥不到位,执行命令不能有效实施,从而让工程管理者对工程的进度及发展失去控制。

4 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中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合同结算管理,有效控制综合成本。针对工程的需求,运用招投标等方式选择最优秀的承建商,并签订严密的分包合同,以规避风险。同时对分包工程进行工程前科学的预算,并对工程做到及时准确的结算,这样就能达到有效控制综合成本的目的。

第二,强化过程控制与执行,防止效益流失。加强制度执行及指标控制体系,让领导执行力不打折扣,同时对施工项目中的各项指标有目的的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做到每份工程签证和设计变更资料都得以完善等。及时与监理及工程持有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不仅有利于加快各项签证和报价的审批,还能有效地防止效益的流失。

总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工程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工程管理的趋势,在工程精细化管理中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工程精细化管理定才能为工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刘虹.施工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J].交通财会.2009.01

精细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管理;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正在全面推进,学校的办学条件日臻标准化,规范化学校也越来越普及,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否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决定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原因。当下我国教育管理者出言必谈或多谈文化管理、人本化管理。笔者却以为,先慎谈人本化管理,因为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不可逾越的必然阶段,是规范化管理的深化和延续,只有经历相对漫长的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进入以校为本的个性化、文化管理新阶段。

精细化管理的灵魂和核心是人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个性化的校本文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不是遏制师生的发展,而是由“管人”向“育人”、“发展人”转变,最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现在讲人本管理的多,讲制度管理的少,这是管理理论的一大缺陷。人本管理不能代替制度管理。精细化意味着刚性,人本化意味着柔性,精细化与人本化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海尔集团、万科集团以及人大附中等名企名校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精细化管理是人本化、个性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化、文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升华和归宿。没有制度、规则约束的人本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本化,等同于放任自流。只有将精细化管理和人本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刚柔并济,才能相得益彰。一般来说,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初期,人本化应服从制度化,此时若过分考虑人本化,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很难得以顺利实施。精细化在实施之初,应突出一个“严”字,更多的是一种规范和引导。久而久之,管理者给出规则,通过对教师的不断约束训练,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这时精细化管理的成本就会降低,管理效率就会大大提升,人本化管理的作用就会日益彰显。

笔者认为,精细化管理要落到实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好。

一是从转变观念抓起。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全体领导、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成本和效益观。

二是抓好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管理实际是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作用的结果,机制好了,学校管理就能由粗放变为精细。

三是抓准计划和要求。抓好学校各部门各环节计划的健全、切实和落实,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任务。每件事要求越明确具体越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四是抓细管理目标。细化分解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构成一个完整的全面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打造一支协同、务实、向上的团队。

五是抓实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一环不落,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六是抓住管理中的新问题。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及时发现、分析新问题,合理解决新问题是精细化管理流程再造的关键。

七是抓紧评价考核。崔其升说的好:“评价是武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到哪里,评价考核就应跟到哪里,建立科学的全员评价考核体系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精细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现场 精细化 管理

精细化不是什么新东西,作为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提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遗憾的是,这一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精华并没有被中国人很好地传承下来。而当今的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和精细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充分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强化链接协作,提高员工(包括管理者)素质和组织的执行力,控制企业跑冒滴漏,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整体效益的系统性管理方法。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是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和基础,现场管理是基础的基础,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和永恒不变的重点。煤炭企业的现场管理特别是煤炭供电企业的现场管理,更是“唯此为大”的关键所在,因为供电管理的成败,不仅关系到煤矿的生产,而且关系到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以及企业财产安全,所以,煤炭供电企业应把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放在精细化的现场管理上。

多年来,我们从鲜血和生命的教训代价中得出了一个广泛认同的结论:不抓现场管理的干部,不是好干部;抓不好现场管理的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我们一直在大力加强现场管理,在质量标准化、干部跟本作业、走动式管理、不间断的安全检查等方面做出了艰苦努力,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现场管理的粗放问题,一直解决得不够彻底。

所谓精细化现场管理,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现场条件允许范围内,对作业现场的全部要素实放最优化配置。将精细化管理的“精、准、细、严”落实在工作现场,主要体现于:

一、管理理念的精细。就是把确立的宽泛笼统的宏观管理理念,延展到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实现管理理念的全面覆盖与创新。谈到现场管理,我们企业的中层干部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在工作现场转变观念,抛弃以包代管,大而化之的粗放管理。一必须要认识到位。有的管理干部认为目前的工作已经开展的挺好了,没有必要再去精细化;而有的干部认为现场工作条件差、人员少无法开展精细化管理,这些认识都是推进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中的障碍,要克服这些消极思想,就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到先进单位学习,亲身感受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效,开阔视野,认识不足,找出差距,消除自满情绪和畏难情绪,树立推进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决心和信心。二要加强学习。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成为管理高手和本专业的内行,才能在安排工作中做到科学合理,细致周到,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管理责任的精细。就是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责任,每一个管理层次和每一个管理者的责任又不断的细化、量化、具体化。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从单位、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特别是我们的负责现场领导的干部要养成“细心、耐心、细致”和“勤思考、亲自干、敢负责”的习惯,严密控制各个工作环节,理顺工作过程,细分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对每项工作、每个任务,都要安排到人,安排到位,不留任何死角和盲点,做到事事有安排。

三、管理标准的精细。就是实现管理标准由无到有、由粗放到精细、由缺漏到完善的不断转化,使管理标准成为企业管理的可操作、可考核的规范。电务厂在09年对现有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识别、修订、规范和评价,通过规章制度的“废、改、立”活动,有效地整合了各类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在现场管理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管理方法的精细。就是在永无止境的创新中探索对人、对事、对特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从人文的、经济的、技术的等方面探索科学实用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在现场管理中我们有些干部对于一些周期性、重复性工作往往引不起重视,总认为年年都在做同样的事,对现场环境、人员状况都已经了如指掌。其实不然,虽然每一次的工作内容相似但每一次工作的环境、设备状况、人员配备等因素都存在着变化。因此,如何真正做到现场的有效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管理方法上不断的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