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舞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舞蹈范文1
关键词:后背直立;幼儿舞蹈;幼儿基本功;幼儿身心发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97-01
一、后背直立在幼儿舞蹈中的重要性
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肢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情感的。而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情趣,反应的也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状态。后背直立的训练能够让幼儿在特定的幼儿舞蹈动作中,更好的诠释幼儿率真的童心世界。
例如舞蹈《我可喜欢你》中,有一组跪立动作,准备动作要求后背直立,两手扩指张开于耳侧。动作时,身体笔直往上弹起两手随动。透过这个动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拥有愉快的心情。我在教授这个动作中,首先会要求幼儿后背直立,并且运用幼儿语言形象描述后背直立。说:后背不能像乌龟一样弯着,像背着一个重重的龟壳子一样,更不能像蚯蚓一样歪歪扭扭的。通过形象的比喻,孩子们会记得更生动更形象。再进行下一步的手上动作的练习。只有在不泯灭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规范幼儿的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的规范从何而来,那就是规范幼儿的后背直立。所以,后背直立的训练在幼儿舞蹈中尤为重要,它能正确传达幼儿通过舞蹈动作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并带动幼儿舞蹈的积极性。
二、后背直立在幼儿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性
由于幼儿基本功训练属于舞蹈基本功训练最基础阶段,许多训练动作都将简化。在实践教学中,我会把站姿训练放在幼儿基本功训练之前。采用一边训练后背的同时一边调动幼儿训练基本功的积极性。在站姿的同时可以简单的要求一些手位或脚位,配上幼儿教学用语,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力,这样就有利于课堂教学。但是这系列动作仅仅只在后背直立的基础上,这样一来,整个基本功训练课堂就不再单一枯燥。
坐姿训练也是后背直立训练中的一种,只有在坐姿时训练好了后背直立的意识,那么才能够在把杆训练中得到更好的巩固与加强。例如:正部位立半角脚尖的训练。在做这个训练之前,若继续带进自然形态入训练中,在立半脚尖训练时,会出现撅臀、弯膝等不规范的动作,因此这个训练就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后背直立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下一步的训练,经过我不断在教学中的探索发现,幼儿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在这最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幼儿做一件最基础的训练是最有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三、后背直立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不管是有舞蹈基础的还是零基础的,都会把自己的自然形态带入舞蹈课堂。由此我发现,许多幼儿在身体渐渐成长的时候,由于骨骼肌肉较嫩又不刻意训练后背直立意识,渐渐养成了驼背和撅臀的陋习。而后背直立的训练正是在幼儿身体未发育时,经过不间断和反复的训练,能够让幼儿从小养成后背直立的良好习惯。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只有利于幼儿舞蹈,在生活中,幼儿的后背直立习惯也使他们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我曾教过的一名幼儿有着这样的经历,在她刚来舞蹈班的时候,后背直立的状态是最差的一位,后来我发现她有明显的改变。据那名幼儿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说:“以前她是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吃饭的时候姿势最不正确的一个。身体东倒西歪不说,饭也不好好吃。现在慢慢的开始有些改变,甚至有时候后背立得直直的,食欲也比以前好多了。”这个鲜活的例子证明了,后背直立对幼儿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幼儿在写字或者画画时,也将不再抠背,这样也意于幼儿的视力健康。
幼儿舞蹈范文2
摘要: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就要让幼儿知道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宫殿。要在形体美上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这就要求幼儿带有一种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觉自己的眼前多么宽阔,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符,这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以情带舞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的进行训练和舞蹈。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幼儿喜欢和接受,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将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训练,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进一步加强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幼儿舞蹈范文3
关键词:幼儿舞蹈;年龄段;创编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11-02
舞蹈是一门利用人体动作与表情来揭示生活与感情的艺术形式,唯有当人们的情感达到顶峰的时候,任何语言与外在形式均无法宣泄人物内心的情感时,那么舞蹈便成为最有效的抒情工具。幼儿舞蹈也有异曲同工的功效,均是利用幼儿的身体动作戏曲表演与音乐完全融合的手段,来进一步凸显幼儿的生活,幼儿歌舞大致由两种舞蹈形式组成,分别是幼儿娱乐性舞蹈与表演性舞蹈。因为该舞蹈类型舞蹈性较为突出,形象直观且活泼灵动,赢得了幼儿们的认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进行创编
(一)小班幼儿
小班阶段的幼儿的行动特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动作协调性逐渐增强,并自然学会了节奏性的行走,但是无法在某一规定时限内完成动作的持久性,难以有效控制。第二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超强的模仿性是小班幼儿异常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模仿,主要通过模仿的方式获取他人的经验,从而可以获得更优秀的行为习惯。第三比较热衷于唱歌,特别是那些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的曲调,会反复跟从吟唱,但是普遍情况下,节奏并不精准。依照小班幼儿的上述特点,舞蹈创编主要是以自娱性舞蹈为主要形式。例如律动集体舞等等。
(二)中班幼儿
中班幼儿具备以下几点特性:第一这一阶段的幼儿精力较为充沛,且有用良好的身体基础,基本动作相对灵活柔韧,不仅仅可以自由而灵活的攀爬,甚至可以做出更有难度的动作,动作的质量有明显提升,且持续时间较为长久。第二中班的幼儿更加热衷于唱歌,并且能够掌握简易的歌曲节奏。第三 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并且能够坚持从事某一种运动。
(三)大班幼儿
大班阶段的幼儿的特点如下:第一动作协调性明显提升,且动作更加灵活,自身控制力良好,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明显提升,可以初步尝试一些复杂的动作。第二合作意识也有明显改善。逐渐形成了规则意识,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并学会遵守集体中的共同规则。因此在舞蹈作品中可以添加一些队形上的完善,对孩子们的合作精神进一步锻炼。
二、幼儿表演性舞蹈的创编
(一)幼儿表演性舞蹈的题材选择
由于孩子世界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每一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均会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随时可能会成为我们创作一部作品的艺术原始素材。幼儿思维的其特性才是幼儿舞蹈选材的着手点,可以从孩子们的所见所闻获取素材,还应该符合主题的新颖性与教育性。
1、直接从生活中获取原始材料。利用幼儿本身的形象抑或是汲取幼儿本身的生活素材,经过加工锤炼,从而创作出充分反映幼儿主题的作品。
2、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及文学作品中间接获取素材。例如动画片《猫和老鼠》是每一个小朋友熟悉的影片,因此足以有效而深刻地引起小朋友强烈的共鸣,并且在进行创编的过程中拥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变作品的最终结果。
3、依照具体历史事件进行选材编创。例如2008年所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便充分引起了每一位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于是便有了舞蹈作品《我是运动小健将》的诞生。
(二)幼儿舞蹈的表现手法
1、模拟法
对反映生活特点的动作进行加工,从而编创出新兴舞蹈。幼儿舞蹈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便是模拟法,站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模仿才是学习真正的开始。因此利用模拟法可以有效地将舞蹈动作中反映的人物形象及心理稳稳的抓住,以外形模仿为基础,深入而有效地学习舞蹈形式。
2、拟人法
通过借助自然景物来对人的精神意念进行充分表现,在幼儿的精神世界里,所有的动物与植物均是可以由人物代替的,拟人法是在角色分配的幼儿舞蹈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舞蹈《快乐的大森林》,在这部作品里所有的动物,比如娇小可怜的小白兔 威严凶恶的老虎 灵动活泼的小猴子以及友善的大叔爷爷等等均是拟人化的。所有这些均是在与孩子们的对话沟通中获得的人物转化依据,从而让幼儿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美好的憧憬。
3、造型法
利用组织舞蹈的动静结合的造型艺术思想来充分体现思想内容,这种手法可以集中而规律性的出现。比如在舞蹈《葵花朵朵》中,便是由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大的花朵,然后会出现小花瓣,随风飘动,生动形象,对于幼儿那是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
4、对比法
在舞蹈动作中使用节奏性强弱对比手法,来具体表现舞蹈的感染力,杜绝舞蹈内容平铺直叙,从而在对比中获得舞蹈的整体气氛与力度,有效地揭示展现内容及整体形象。比如在《黑猫警长》中便塑造了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猫与一只坏事做尽的老鼠,通过二者的鲜明对比,紧紧地将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心联系在一起。
(三)幼儿表演性舞蹈语汇的来源
众所周知,生活是舞蹈语汇主要来源。舞蹈必须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这便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对这个世界进行细致观察,并能够从孩子们固有的律动中获得舞蹈动作的创编动机。例如舞蹈《我是小小值日生》的创作动机便是来自于值日生给小朋友们端饭的动作,然后围绕这一动作展开联想,小值日生为了不弄洒饭,各种小心翼翼地走动,并且展现了多种端饭动作,在此之中曾出现多次与他人的身体接触,并出现队形的转变,整部作品生动形象。
(四)幼儿表演性舞蹈的结构
作品内部各个局部的组织与排列形式便是结构,也是作品内容进行形象外化的载体,并且结构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大致可以划分为情绪舞与情节舞两种类型。情节舞是在原情节基础上展现出的有关于人物关系 背景 矛盾等元素的艺术形式。正是因为幼儿教育的欣赏习惯是各种有趣的情节,所以以故事情节为基础创作出的舞蹈形式更能够被幼儿接受。
三、创编幼儿舞蹈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一)音乐的选择
在舞蹈创作中,音乐与舞蹈应该处于均衡的位置,应该保持整体的互补性。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创人员,需要对音乐保持强烈的敏感度,唯有利用音乐的启发,才能创造出更加形象丰满的舞蹈动态。幼儿舞蹈的音乐需要满足活泼精悍的特点,并且旋律应该流畅,音乐节奏具有明显的起承转折,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充分激发幼儿的节奏感。
(二)灯光、服饰等背景的映衬
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舞台灯光具体是利用光形 明暗 冷暖的对比,使整幅舞蹈画面保持连贯对比的关系。另外,舞蹈服饰对于舞蹈表演也非常重要。
(三)动作的创编
创编的动作需要精确规范,且充满浓郁的情感与鲜明的节奏感。任何一个动作均需对照旋律完成,在确定主题的前提下,保持动作的连贯性与多变性。比如在舞蹈《摘葡萄》中,幼儿就首先编创出单手挽花的形象动作,然后依照这一动作继续展开联想,编创出双手摘 单手轮换摘与站着摘等具有相似意义的动作,充分发挥了其创造性。
幼儿舞蹈范文4
笔者认为舞蹈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许多益处,这也是家长们让孩子学习舞蹈的原因。
1.强体增质。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让幼儿提高抗疾病能力的最好方法。舞蹈训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头颈、肩、胸、腰、髋、四肢都要活动,身体各个部位的大小肌肉都得到锻炼,有一些动作是需要孩子们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比如,跳跃、跑、跳、下腰、踢腿动作。有时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也会大汗淋漓,这就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
2.提高平衡能力。幼儿学舞蹈时,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互相协调,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比如,踏步动作,需要两条腿的协调,重心在前边的腿上,上身要抬头挺胸,如果姿势不正确,孩子就站不稳。再比如素质训练中的侧卧,虽然很简单,但是手和身体如果配合不好,身体就会歪斜,也不会做出正确的旁抬腿动作。可见进行舞蹈训练,久而久之,幼儿的平衡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让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美。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所蕴含的美都可以用艺术来表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也不例外,它是把生活中个美好事物用动作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来表现。孩子们在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动作是美的,什么样的动作不美,他们会尽量让自己的动作做得美一些,并且还比其他幼儿善发现美,找到合适的舞蹈动作将其表现出来,这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学舞蹈,对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都有好处,并且会终身受用。
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把舞蹈艺术本身的规律同幼儿的身心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长时间的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1.地面练习是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素质练习。幼儿的骨骼较软,胶质较多,容易变形,肌肉纤维细,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差,肌肉的收缩力差。根据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孩子一开始不适合在把杆上练习,他们适合在地面上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素质练习,以锻炼幼儿身体各部分肌肉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一般来说应让幼儿按照脚趾―脚腕―膝盖―腿部―中腰―胸腰的顺序进行素质练习。通过勾绷脚练习,可锻炼幼儿的小腿及踝关节部位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通过直膝练习锻炼幼儿的腿肌力量;让幼儿坐在地上,双手在身后撑地,进行立背练习,以锻炼幼儿的背肌力量;为了伸展髋部韧带肌肉,我会让幼儿坐在地上,伸直双腿,勾脚,然后互握去够脚,要求上身尽可能贴近腿,让幼儿进行双旁分腿,横一字来练习,使他们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锻炼髋的开度、软度等基本力度;在练习肩的开度时,笔者让幼儿坐在地上做直膝绷脚。立背的动作,并让他们抬头平视,寻找头顶的天花板,两只耳朵被挂起来的感觉。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素质练习是幼儿舞蹈的基础,但在幼儿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一些枯燥的素质练习,会让幼儿感到乏味,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也是很关键的。每次教学,笔者一般都分前后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着重于开度、软度的训练,后一部分注重于各种舞蹈的教学。舞蹈的动作根据孩子的年龄由易到难,内容要充满童趣,有教育性。比如,小舞蹈《让座》形象生动,并富有教育意义;《儿童游戏舞》、《玩具进行曲》等融合了儿童喜欢的游戏和动作,具有极强的娱乐性。还有选取各种民族舞素材编程时和幼儿特点的小舞蹈,等等。通过这些舞蹈的学习,可以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幼儿舞蹈范文5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开发智力;身心协调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也是舞蹈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幼儿舞蹈的启蒙教育是基础性的前期教育,因而,启蒙引导的程度如何,将影响艺术幼苗的茁壮成长和幼儿舞蹈事业未来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幼儿舞蹈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的成败。
一、注意培养幼儿爱美爱舞之心
法国的心里学家瓦龙把3岁到6岁的幼儿时期统称为“主观或个性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喜欢看到原来一无所有的地方突然出现某种东西,喜欢以强烈的色彩和瞬间显现的状物来刺激自己的感官,更喜欢摹仿自己在某时某地所看到的景物。他们心灵纯美,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动,兴趣广泛。但是,也单纯、也幼稚、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男孩和女孩在感知力、辨别力、摹仿力、创造力和肌肉伸缩力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并且,即使是同样性别的孩子,由于个性差异,亦会出现不同的外部形象与性格特征。
因此,幼儿舞蹈启蒙教学,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幼儿的舞蹈活动中,要通过幼儿喜爱的自然美,如:初升的太阳,夜晚的星月,河里的小鱼小虾,大海的浪花风帆,蓝天的飞鸽等,开启幼儿的美感,并通过舞蹈活动培养幼儿的舞蹈欣赏力,使幼儿了解舞蹈之美,从而引发幼儿的爱舞之心,对舞蹈产生兴趣。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学舞蹈的兴趣
幼儿,思维活跃,求知欲高,可塑性强,但恒心不足,因此,在幼儿舞蹈启蒙教学中,要扬法度知欲高、可塑性强之长,避恒心不足之短。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配以心理疏导,培养幼儿浓厚兴趣。
1.首先要让幼儿喜欢你――舞蹈老师
要想让幼儿喜欢上老师,老师必须要爱幼儿,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2.其次,要用童趣激活舞蹈
3至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容易见异思迁,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把握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自然形象,激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看谁学得像”的舞蹈活动,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幼儿们开动脑筋,并用形体动作回答:风儿吹来的时候,柳枝是怎样飘动的?花草是怎样摇摆的?河面是怎样泛波的?风筝是怎样飞舞的?幼儿个个争先表演作答。我不断抓住机会,在他们动作的基础上再夸张变形为舞蹈组合动作,再让他们摹仿,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童趣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舞蹈,并立刻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教舞段《小牧民》、《挤奶舞》时,我先搜集适合幼儿特点的民族音乐,按训练课程剪辑成带,先放音乐,再用讲故事的形式,讲棕蒙族小朋友骑马在草原上飞奔以及帮助大人给奶牛挤奶的情景,再放音乐,在轻快活泼而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乐曲中,让孩子们近要求做好准备姿式,依顺序练习。
3.要用舞趣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舞蹈是一项极富表现力的造型艺术,没有表现力的舞蹈,则不是舞蹈。3至6岁的幼儿,有着潜在荣誉感和表现欲。因而,通过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力,是舞蹈启蒙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这一环节的训练。如在舞蹈活动时,我设计了“大雁飞”的游戏,让所有的幼儿排成蛇阵,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分开双腿作“横一字”的游戏,双手展开做大雁飞翔的动作。逐个向前伏下,然后依次起身。接着,我又提示孩子们进入下一个游戏:“小兔子找耳朵”。这个动作实际上是趴在地上,双手前撑,胸腰后弯,双腿曲勾、脚尖靠前的腰部动作,要求脚尖碰到头的人才算找到了“耳朵”。我走到每个孩子面前问:“小兔子耳朵在哪里?”让他们的逐一回答,他们都会迅速地做好动作,并回答:“小兔的耳朵在这里!”有些幼儿软度和开度都不太好,急得直冒汗,我便及时鼓励,让他们回家练习。于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回家在床上让家长帮着练习,几周下来,他们的软度、开度都有了令人惊喜的提高。通过这些训练,幼儿们对舞蹈的兴趣日益浓厚,表现欲日益强烈,舞蹈的表现力不断提高。
4.要把表现欲转换成责任感
当幼儿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有了很强的表现欲时,要引导他们从感性基础上升到理性认识,把表现欲转换为责任感。让他们懂得:要跳好舞,就必须练好基本功;要有吃苦精神,想象叔叔那样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坚强。同时,在选择教材上,要以新鲜、童趣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排列组合与舞段,克服单一、枯燥的训练方法,避免相同、相近、相似的排列组合,要促使孩子对舞蹈求知求难,为进入下阶段的“自觉吃苦”训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注重开展科学的舞蹈训练
幼儿的舞蹈启蒙教学在教学的方法上,要根据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运用适合于他们的教材,更好把握好尺度,进行科学的训练,防止用对成人训练的“老一套”去要求孩子,以至造成幼儿过重的心理负担和肌肉骨骼的畸形发展。
1.先练后讲:“渗透式”
先练后讲,先学后导,在尝试中学,这是以“渗透式”为主要特征的学试教学法。以往的教学是“先讲后学”,“先讲后练”的“填鸭式”、“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我试过效果不好。首先幼儿根本不会有耐心听你讲动作,即使你讲得口干舌燥,带着他们数拍子,分解动作,他们仍是“一头雾水”搞不清,反倒把原来的灵气给“解”没了。我根据幼儿多动好学、摹仿力强的特点,采用“跟我一起跳”的方法:在音乐中做动作,孩子们边看边学跟着跳,等兴致高了动作也有模有样了,再回头来一边讲,分解动作,一边纠正。这样不仅学习动作速度快,而且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提高整体的动作水平。
2.多动少讲:“打哑语”
幼儿舞蹈范文6
【关键词】幼儿舞蹈;童心;夸张;拟人化;创作
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幼儿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
作为一名幼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我认为:幼儿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幼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幼儿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幼儿舞蹈创作者熟悉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幼儿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幼儿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幼儿,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像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个地方看到的景物。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幼儿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幼儿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幼儿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幼儿微妙的心灵内涵,幼儿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幼儿情趣的舞蹈形象来。
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 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拟人化的手法,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会生病,有爸爸、有妈妈。创作者按作品的内容需要,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小鸭子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儿童舞蹈语言的创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
自然天成的童趣,自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指真谆、质朴清新。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得之于精心的选材。如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选取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鸟虫为艺术对象就能有艺术的自然风貌。所谓儿童情趣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生理特点,体现儿童情感,激发其想象力,观察力,能为儿童心领神会的绕有兴趣的事和物,如何寻求儿童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编舞者的“童心”即儿童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儿童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创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参考文献:
[1]陈铁军.《浅析少儿舞蹈“童心”与“童趣”的关系》摘自《舞蹈》,2000年第4期
[2]贾建文.《少儿舞蹈人才的培养》,2005河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