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月亮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月亮的诗句范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使在平时,我们也会思念家人,更何况今天是中秋佳节呢!想必许多人对亲人的怀念,都会比平时多一倍,比平时更加想念与亲人一起的时光。可是,比起与家人一起,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看月亮。
我爱月亮,爱她的纯洁,爱她的永恒,爱她的神秘。月亮越升越高,已经爬上了大楼顶。她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皓月当空,我眯起了双眼,我确确实实看到了明月高悬中模模糊糊的景物。是山?是水?是天空?是云雾?还是我的影子?
望着这皎洁明亮的月光,让我想起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句:“中秋月圆夜,千里寄相思。”“夜风习习,皎月当空,中秋八月,月圆情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露从今月白,月是故乡民。”“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月亮,你是一条溪流,为人们送去感情的水;你是历代文人的孩子,使他们的文字千百年来一直年轻、灿烂。你的纯洁,你的永恒,你的神秘,永远得宠于时空的长河,赢得世人的眷恋与赞美。我爱中秋节,爱月亮,更爱中秋节的圆月。因为:中秋节的圆圆的月亮代表的是团园、幸福与美满。
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初一:至爱雯baby
赞美月亮的诗句范文2
1,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中国人民情感生活中的影响.
2,体会孩子心中的月亮和孩童特点的语言.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1,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月光皎洁的夜晚吗每当你看见大如银盘的月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让生自由回答)那么当你看到月亮时,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
小结:由这些古诗或歌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月亮多被人们寄寓了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随着贾平凹一块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二,整体感知课文:
①快速阅读课文,把你收集到的词语展示出来.
款款倏忽袅袅酥酥掬水面面相觑
②找出本文中寻找月亮的地点,其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明确:镜中――院中――杯中――河中――眼瞳中;寻月
三,研读课文.
1,本文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来写月亮运行之迹.我们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作者详写的是寻月.作者们是在哪里寻月的呢月亮每时每刻都有什么变化呢其中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内容说一说.
板书:
地点踪迹心情
镜中白道-圆-亏-无踪迹失望
院内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羡慕,嫉妒,争执
杯中一人一月,月亮入心人人拥有
河中哪一处水里都有处处都有高兴
眼中哪个人眼瞳里都有竟是这多
2,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标注方法在文中标出.
3,对于不同地点的雨量的景象个不相同,这样不同的景致,你最爱哪一处,找出来读一读,并简要说明你喜爱的原因.
(1)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道白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2)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
(3)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4,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孩童的视觉和触觉来写,想象奇特而又惟妙惟肖,如此高超的创造力,又非得有一颗童心不可,文章有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写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5,齐读最后一部分,说说月亮在"我"眼里究竟是什么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思考:这三种说法各有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
弟弟,妹妹的回答含着喜爱,赞美,热烈渴望之情.稚气的语言,显得拙朴而有诚挚."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很有诗意的回答,运用比喻的修辞,长天为纸月为印,形象贴切,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
6,学了文章之后,可见童心的创造力极为高超,童心的稚气可吞长虹.此刻的我们还争执吗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7,是呀,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寄寓了美好的意愿,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人们把月亮比作什么寄托了什么样的意愿
8,孩子的心是一块净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整篇文章让我们觉得未经成人污染的童稚的可爱.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如何引导孩子发展自己.作者就在文中塑造了这样一个形象――奶奶.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三,总结归纳:
赞美月亮的诗句范文3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谓是咏月诗中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里,何处春洒不月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天一碧,平湖秋月作者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描绘出这融入秋水的月夜,一湖金水欲溶秋的壮观景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深刻的描写到观望着流泻的月光,乡情波动,牵挂故乡的亲人,思乡的情愫一齐涌来,只有如霜的月亮知道诗人内心的乡愁。这一份乡愁让人夜深难寐,遥望远方,惟有情寄明月才慰藉心中的乡思之苦。月是思乡的魂。月是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最永恒的寄托!
咏月诗中要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最多。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秋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挂念、思念、关切同情与这朗朗明月一起,伴随着朋友远行,明月是友爱的使者,友情的见证,也因为这有情的明月,使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情谊达到升华,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
再如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又写出了诗人的另一种心情,就明月下酒,借明月抒情,豪情奔涌,在这样的月夜,不得不显露出诗人郁郁寡欢,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的俗态,那种被政治抛弃,被世界遗忘,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无奈,那种失意悲情与这清冷的明月,一同相映……
李商隐的“晓镜旧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明月象一潭幽静的水,又盛满忧伤的爱情。皎皎的月光照着如霜秋露,冷冷生辉,情人离别,刻骨相思之情无法排解,在月光下徘徊,踯躅夜深不归,为情所困为情所苦,古人用自己独特,丰富、优美、多情的清词丽句,隐晦地表达离别之痛,思念之苦。
今夜,月光如水,到处是闪耀着清澈光辉,多少乡情也便的愈发清晰。此时,在月光下徜徉,水银一样的月光,铺洒在我的身上,是那样的亲切与祥和。思乡的情愫,如同月光长出的翅膀,在月圆的夜晚。向着家乡的方向飞翔。徜徉在月光下,那种魂牵梦萦的乡情愈发的明亮,每当抬头望月,月光里就有一份属于你的心语,那思念经年不改,每当那轮圆月升起,它便踏着月色而来。都说思念是一种温馨的痛苦,那是因为有了痛苦才显得特别温馨。正是有了这挥不尽的想念,才会有今夜明月千里寄相思,思念的人儿泪常流的忧伤;正是有了这挥不尽的的思念,人的感情才对昨日有了悠长的沉湎和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也正是有了这挥不尽的思念,人的心灵才在深深的思念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别一番滋味在心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词句。同样的秋凉,同样的秋月,给人凄惨,给人哀伤,给人以无限的悲苦。每每读到这里,有多少人感时伤怀,涕泪横流。亡国之痛,失国之恨,人生失意,命途多舛,都随一轮清月,漂流而去。
古往今来,人们留下了不知有多少数不清寄语中秋,赞美月亮的绚丽诗文。“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词句几乎成了千古的绝唱。“转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千年一怨,幽怨明月,为何月圆人不圆。月亮本为是没恨事的,却常常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团圆的样子,它是有意嘲弄人,还是同情人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但月圆人未圆,而且连月亮也难以长圆。大自然的事物也有缺陷,人的悲欢离就更不为奇了。人世的悲欢离合,天上的阴晴圆缺,难道一向都是如此,无法两全其美的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无知,明月有情,愿天下有情人共浴明月之光,享受着美丽多情的精魂带给人间最美好的祝福,愿浓浓的乡情,汩汩的友情,绵绵的爱情天长地久。
赞美月亮的诗句范文4
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你真心诚意地爱一个人,就会觉得相貌、仪表、风度、才华都可爱。一颗充满了爱的心,会使你去发现她的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对于那些注意仪表美的姑娘,在情书中应对她的修饰打份乃至服装给予赞美;对于更注意精神生活的姑娘,应多从气质风度方面给赞美。
有许多美好真挚的爱情,发端于一见钟情。一见钟情则常,常是首先被对方的相貌所打动。天下谁不爱美?哪个男子不希望自己的姑娘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所以,因为对方相貌而产生爱慕之情,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这样的感情,这样的情书并没有什么不当。此类情书例子参考
×#215;:
我记不得这是第几次给你写信了,但从来没有寄出去。这封信,当明天旭日东升时我是否有勇气寄出去,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有许多话我不能老憋在心里。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你出现在我的眼前。去年“五四”青年节,在晚会上代表二年级同学朗诵诗。你站在台上,整个阶梯教室都充满了你的光彩、你的声音。你像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漆黑的长发,披在肩后,随着你的动作飘荡;深邃的明眸,有如一汪碧蓝的湖水;颀长婀娜的身姿,随着你的手势伸展、旋转;你的声音,是那样富于感情,甜美、圆润。你的朗诵,是送给我们毕业班的,可是我却觉得,每一行热情的诗句,每一缕祝福的目光,都是为我而发——整个儿的我,被你溶化了!
从此以后,我的脑海中总是不时浮现你的倩影,成为我单调枯燥生活中唯一的寄托和安慰。可是我不敢向你表白。当时我在准备考研究生——请不要嘲笑我,我本来打算考外校的,后来却报了本校的,这在多大程度上是为了还能在你的身边,我自己也不清楚。
不知为什么,我们在一个系里学习了两年左右,我好像没见着你。但是一旦“发现”了你,你就总是在我的身边出现:在校园里早读外语、在图书馆里看书、在公共教室里自习……我远远地看着你,只是看着,像是看着遥远的月亮的星星。在晨曦里,你像一朵跳动的火焰,在草坪和柳荫间闪耀;在图书馆的灯光下,你像一座有生命的大理石雕像,典雅端庄;在公共教室中,你又是那样地活跃,一会儿和同学窃窃私语,像个顽皮的娃娃。
我不知有多少次,想过去和你说话,或是把写好的信当面交给你,可是都没有这个勇气——我在心里痛骂自己没出息!
今天下午,何先生带了三位同学来找我,希望我能帮你们准备明年的毕业论文。当你一下子出现在我又脏又乱的宿舍里时,搞得我真是手忙脚乱。这时我似乎才想到,明年这个时候,你我都毕业了,也许会劳燕分飞,天各一方,那时再要联系,再要表白倾诉,不知是怎样的难!这样我才下决心写这封信。
如果这封信有什么地方使你不愉快,那将使我感到无限的悔恨!
×#215;
×月×日
--------------------------------------------------------------------------------
×#215;,你好:
首先要请你原谅,我如此大胆而冒昧地给你写这封信。我自己都无法理解,你在我的生活中和感情上会产生如此之大的震动!
昨天在图书馆里,你突然出现,坐在我的对面。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一坐在我的对面。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你的美丽,溶化了我的心。
我无法再安心看书,忘记了自己是在什么地力,只是痴痴地望着你!你不施粉黛,却是那样光彩照人;漆黑的头发,俏皮地梳成歪辫;洁白细腻的脸上嵌着一双湖水般澄澈湛蓝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点朱唇;虽然坐着,仍可感到你身材的修长……总之,你全身焕发出春天般少女的气息,清新、迷人。你并不注意周围人们的目光,纤纤玉手捧着本诗集,看得那佯认真——我要说,你就是一首美丽的诗,大自然的绝唱,造物
主的杰作!你走了以后,我仍旧呆呆地坐在那儿。觉得你的影于、你的气息还在那里。直到闭馆的铃声响厂,我才从梦小惊醒!
如果不是今天下午又在图书馆里看到你,如果不足你义无意识地一一但愿不是——坐到了我的对面,也许我还不会写这封信。你今天换了一件翠绿色的上衣,使你更充满青春的活力。我无法控制自己,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我不把自己心里的风暴倾泄出来,我会发疯的!
如果我这种感情是“错误”的,那么你的美丽就是这“错误”的源头。上帝造出了你,就是让我犯这“错误”的!我不能拒绝你的美丽,哪怕世人因此而都嘲笑我!
我不想你能不能看完我的信,我不想你看完信后有什么表示,我不想我这疯狂得近乎傻气的感情会有什么结果,我只想对你喊出我心底的:我爱你,这不是我的惜!
请不要躲避我,请再来图书馆,哪怕你永远不理我甚至嘲笑我,但是让我还能看到你!
你的芳名是我辗转打听到的,请理解我。
赞美月亮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金黄的稻束》;灵感;原型意象;哲思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郑敏《金黄的稻束》
一
初读《金黄的稻束》,是一个深秋,窗外银杏树的叶子,似精灵般片片飘落,温暖明媚的样子晃动窗棂。郑先生诗里的黄昏,我已然去过,童年的日落里总是洋溢着母亲般慈爱的目光,满眼望去那整片整片金黄的稻田在黄昏里,独自美丽安详,我怀揣着丰收的喜悦,一路小跑回家,这是郑先生这首诗当初带给我的惊喜,有家乡,有童年,有回忆,有温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1]
笔者不禁想象先生在作这首诗是怎样的情景,晚年郑敏在创作谈中这样回忆:“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的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后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2]这是诗人灵感的来源,也是诗人创作的动因。
这首《金黄的稻束》,如“出水芙蓉”一般的佳作,正是先生灵感涌现时即目所见的结果。陆机最早在《文赋》里对灵感作了具体形象的描绘:“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3]由此说明了创作中灵感现象的不可捉摸,来去无踪的性质。先生漫步中,金色的黄昏,站立的稻束,脚下的流水,在这开阔的天地间并列存在着,一幅黄昏秋收图,就这样映入作者的眼帘,整个画面,情感静谧,色彩柔和,那些微垂的稻穗,随风摇曳,作者在一瞬间目睹了金黄的黄昏里那些诉不尽的柔情与向往,于是诗思也随之袭来,这也奠定了这首诗的基调,温情般的哲思,如黄昏中的颂歌般庄严肃穆,又似晚风中的牧笛般抚慰人心。就像鲁迅评价雪莱那般“虽然,其独蔚诗人之心者,则尚有天然在焉。人生不可知,社会不可恃,则对天然之不伪,遂寄之无限之温情。” 我国古代之所以把灵感称之为“感兴”,正是说明它是人心有所感的结果。而人心之感,物之使然也。人心受到外物的触动,而这种触动是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如诗里金色黄昏里站立的稻束,和给予作者生命安于奉献的母亲,都是触发作者灵感的来源。我国古代讲诗人兴会无穷,佳作丰硕往往是“江山之助”的结果,都是强调自然景物对艺术家创作灵感的诱发作用。陆机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与芳春。”站立在黄昏里的秋天的稻束,让诗人想起疲倦却又美丽的母亲,也许之于我们普通人,每个人都会在生命里迎接黄昏的到来,虽没有诗人般睿智的哲思和诗性的语言,但一样为之触动,就如当时触动诗人灵感爆发一般,我们也会在细微的生命体验里与金色的黄昏相逢。
二
在西方,柏拉图的“迷狂说”和“灵感说”也许也能为先生在回忆中所谈的:“忽然右手闪M我的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作另一翻注解。柏拉图把诗人的灵感比做某种神力的附着,这一点在荣格看来也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当一个作家创作时,表面看来,他似乎是服从于自己的目的和意图,但实际却仍然受无意识的操纵,仍然是一种自发的创作过程,就像诗人郑敏看到“那一束束收割后的稻束”创作的原动力也随之而来。荣格认为在分析这些作品的创作动因时,指出不应只听取作者本人的一面之辞,还应从心理学角度去考察。为了从心理学角度论证作品的创作动因时,荣格特地提出“自主情绪”这一概念。依他的说法,自主情绪根植于无意识原型,它是心理分裂的一部分,在意识的统治之外独立存在。而这种“自主情绪”的主宰,正是人类灵魂深处的基因--集体无意识原型。[4]
而在这首诗里,重所周知的原型意象便是“母亲”这一原始母题了,从“女娲造人”到中国原始母系社会的形成,“母爱”这一永恒主题在中国有着其丰富的原始经验,也无不充斥在古今中外千万种文艺作品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母亲温柔慈祥,默默无言,诗人用“疲倦”一词,为母亲安于奉献辛勤劳作的形象加入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包含着作者的关爱与怀念,“无数个”母亲,使这一形象往更深的历史空间延伸和更广的社会空间扩展。黄昏路上,母亲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念,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一组具有矛盾的意象组合,使诗句间充满张力,“皱了”每条皱纹都写满苍老和隐忍,“美丽”母爱是人类心底最柔软的港湾,母亲永远光彩熠熠,“美丽”饱含着作者赞美与怜惜的柔情。“金黄的稻束”唤起了我们远古的初民情结,对土地的膜拜,对收获的憧憬,对五谷的珍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何尝不是农耕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月亮这一古老意象在诗句中跳跃感极强却又有迹可循。月光由高处的树巅,弥漫到无边的暮色里,洒落到远处的山峰,最后充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从近到远再到近,由高到低再到高,这一空间的变化既契合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又与满月的形象不谋而合,最终一切都会回到我们心边。画面的色彩由点染到泼墨,一层层深入,金黄的稻束最终在我们心里定格成一座静默的雕像。月亮的贞洁美好为整个画面添了静谧和安宁,为母亲的形象增添了“但愿人长久”的温馨,为“雕像”营造了充满玄学意味的审美意境。诗句下文写到“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小河的意象,对应“流水”这一原始意象,不管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是“流水落花春去也”,都唤起我们对于时间这一概念的重视,于是“金黄的稻束”在时间这一维度里有了参照。“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金黄的稻束”在“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人类的一个思想”之间架起了一座同质的桥,思想在这里有了形而上的思考,无论是人类奉献,生命存在,抑或是时间改变,都让我们为之着魔,激励我们进行着无限的探索。作者正是通过母亲,稻束,月亮,小河,这些带有集体无意识的意象,唤起了我们共有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可以如此说:集体无意识原型既是诗人郑敏创作这首诗的动力,也是《金黄的稻束》这部作品充满绵长生命力的原因。
三
这首诗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时代意义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下有着独特的内涵。这首诗最为人之称道的莫过于它集抒情和知性为一体,这也是九叶派诗歌的特点,它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人类最普世的价值,这种极具特色的哲思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受了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由卞之琳翻译的艾略特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到“一个艺术家的前进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断消灭自己的个性……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5]这是非个性论的主要内容,强调诗人的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郑敏的这首诗在抒情的同时,也更好的融入了对人生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思考。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卞之琳的新诗我从大一就开始读,在冯至先生家也见过他。”学界普遍认为《金黄的稻束》是受里尔克《豹》的那种对于静物客观描摹的影响,但在笔者看来这首诗的哲思意味却也可从卞之琳《断章》的含蓄隽永的意境里可见一斑,都是在自然之景中轻松窥见哲理。袁可嘉在《论新诗现代化》里评价冯至的《十四行集》说到:“冯至作为一个优越的诗人,主要并不得力于观念本身,而在抽象观念能融入想象,透过感觉,感情而得着诗的表现……叶芝在论诗的象征中曾经说过‘诗人应有哲学,但不应表现哲学’。”[6]作为冯至的学生郑敏很好继承了这一表现方法,采用间接熏陶多于直接灌输,让读者在感动中不自觉对诗中所表达的观念进行沉思,进入诗人与哲人的境界。因此《金黄的稻束》这首诗在惬意温情的情境里创造出了一个人类思想者的形象,符合了当下的审美习惯,轻描淡写的诗句,却充满玄机。也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首诗近些年既被选进了高考题目又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原因。
诗人郑敏在谈到中国新诗应该往何处去的方向上,指出从新诗的艺术和审美层面来说,新诗最大的任务,就是寻找具有自己汉语语言特性的当代诗歌艺术。我想先生所f的“具有汉语语言特性的当代诗歌艺术”更多是希望从传统思想和文化中汲取民族的营养。正如这首《金黄的稻束》,老庄哲学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从容大气,魏晋玄学的飘逸洒脱,儒家思想的温柔敦厚,在这首诗里似乎都有着若隐若现的影子。先生曾说:“诗歌需要诗人对生命真诚的揭示。真诚是诗人的第一美德,而任何油滑的玩闹都是对诗的亵渎。”诗人郑敏饱含真诚所作的《金黄的稻束》,在时代的洗礼里越发显示出其迷人的光彩,伟大的作品总是有着超越个体生命的艺术情感,伴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
参考文献:
[1]陈漱渝主编.《鲁迅文选》第四卷[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9.
[2]郑敏.〈金黄的稻束〉和它的诞生[J].名作欣赏,2004(4).
[3]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31.
[4]常言松.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81.
赞美月亮的诗句范文6
shāo wēi wān yán shàn lián jiān yìn zhēn chá
zhàn ài xí uàn cuī mián zàn shǎn zhuó zhuàn
二、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5分)
塞sāi( )sài( )sè ( ) 着zhe ( )zháo( )zhuó( ) 吁yù( )xū( ) 扁biǎn( )piān( )
三、找伙伴。(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起来)(4分)
维持 利益 新鲜的 曲线
维护 房屋 蒙蒙的 蔬菜
维修 人心 诧异的 细雨
维系 生活 优美的 目光
四、我会填。(在括号里填写带点词的反义词)(4分)
1.全世界人民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 )。
2.他是个( )的孩子,可今天却显得很懦弱。
3.通过这件事,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但没有疏远,反而更加( )了。
4.花坛里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 )
五、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成语)(4分)
1.平庸,没有特殊能力,没有什么作为。( )
2.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 )
3.指伟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 )
4.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指使人不可理解,摸不着头脑。( )
六、想一想,用“望”字可以组成多少个词语,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望:
自从爸爸去执行维和任务那天起,我就日日( )他早日归来。我( )爸爸实现诺言,给我带回一顶“蓝盔”。可是,现在这顶蓝盔却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全家泣不成声,我原有的( )化为乌有,我( )了。
七、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分类。(12分)
翠( )欲滴 坚韧不( ) 风( )雨顺 心惊( )战 恩将仇( )
坚强不( ) 风和日( ) 聚( )会神 眉( )眼笑 五彩( )纷
一丝不( ) 多( )多彩 全( )贯注 助人为( ) 神( )十足
(1)描写自然景物的: (1.5分)
(2)描写人物神态的: (1.5分)
(3)描写人物品质的: (1.5分)
八、按要求写句子。(3分)
1.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
2.描写月亮的诗句:
3.描写落日的诗句:
九、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6分)
1.他的家乡是湖南人。
2.我们要明确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3.在公园的长椅上,我们吹着笛子和手风琴。
4.小红虽然被评为“金星”少年,只是他一点也不骄傲。
5.看了精彩的表演,许多大部分观众都发出赞叹。
6.他崇高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十、阅读直通车。(共28分)
(一)神奇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大海的“呼吸”指的是 。(2分)
2.大海的“呼吸”的特点是什么?(2分)
3.“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分)
4.“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把这句话中的“如果”去掉行吗?为什么?(2分)
5.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分)
①“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这句话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②地球上的潮汐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 )
(二)南海上的明珠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等,在不同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南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田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积累词语。(3分)
气候( )人 四季( )青 天( )海角
一( )无( ) 景色( )人 果实(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8分)
①海南岛的两大特点分别是 、 。
②在写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一部分时,作者分别介绍了海南岛的 、
、 、 。
③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 、
、 四处景观。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4.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①文章第1自然段采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 )
②“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不是比喻句。 ( )
③“闪闪发光”和“椰林风光”的“光”意思相同。 ( )
5.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把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2分)
6.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如果你面对着这秀丽的海南风光,你会做些什么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