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1
关键词:有机化学;传道;环境教育;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陈震(1976-),男,安徽和县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曹晓群(1965-),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教授。(山东?泰安?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GG3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90-02
一、“传道”思想概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1200年前,韩愈老先生就已为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三个根本职责。授业,一般指专业知识的传授,是教师之基本。解惑的概念也很明确,唯有传道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韩愈所说之道就是儒家之道,即传“先王之道”,宣“圣人之教”,也有人认为是仁义之道,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道”按照现在学术界的解释就是自然规律。“传道”,就是传给人们通往自由世界的真理,也可以理解为老师传给学生一个方向,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在“五四”时期的中,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当时的“传道”主要就是对民众的启蒙工作。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则认为“传道”不是居高临下的启蒙,而是一种分享精神,把自己知道的新的科学理论、思维方法、案例报道等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听众,让他们学会从中选择。
不管在中国的哪一个时代,传道都被认为是教师最为重要的职责,中国许多传统的人文知识分子也有着强烈的“道”的承载意识。但在目前专业化教育中,这种“传道”的意识已经被很多教师忽视了,尤其是理工科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有意识的传道。[1]但学生毕业后往往记得最深刻的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无意识的传道教育,而忘记了教师在课堂上所灌输的大量专业知识。
专业化教育也可以进行传道,也非常有必要进行传道。[2,3]这里的“道”不仅仅是指思想品德和政治思想教育,还应当有更广泛的内容,如法制观念、科学观念、环境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4]这些看起来似乎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大的课堂“题外话”,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仅有可能因此而喜爱上这门课程,甚至会对他们人生中的一些重大选择产生影响。在笔者看来,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这些课堂“题外话”就是比授业更为重要的“传道”!笔者就“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理想教育
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化学史的有关材料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介绍一些优秀学者的事迹促使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向上。在格氏试剂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其发明人格利雅是如何由花花公子成为优秀学者的;讲甘油三硝酸酯时可以介绍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对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讲羰基的还原时可以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黄鸣龙做Kishner-Wokff还原反应时因为对实验的严谨态度而有了创造性的改进;讲碳碳偶联反应时,把201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机合成中钯催化交叉偶联介绍给学生。这些介绍只需要只言片语就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甚至能使一部分学生热爱有机化学。如果有学生因此而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工作,那可以说是教师的“道”有了传承。
三、“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道德与法制教育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也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很多化学教材中都提到了,新闻中也常看到有人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合成。必须要提醒学生给别人提供有机合成服务时不可不查阅相关法规,否则就可能成为毒贩的帮凶,自己也身陷囹圄。一位有机化学博士因为不懂法,在留学前指导别人合成精神类药品氯胺酮而判刑八年就是一个例证。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化学品被滥用的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像三聚氰胺掺到蛋白粉中提高含氮量,苏丹红掺到辣椒产品中增加红色,二甘醇被误用作药用辅料这些都与生产者的道德品质低下、法制意识淡薄以及生产监管不严有关。将上述事例介绍给学生,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的沦丧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切不可为蝇头小利而昧良知。上述案例在蛋白质、偶氮化合物和醇等章节中给学生进行介绍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教育
很多学生虽然有了一些科学知识,但仍然缺乏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观念。在讲解有机碱奎宁时,可以教育学生奎宁是从天然产物金鸡纳树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但并非没有副作用,服用奎宁量超过4克时就可能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现在治疗疟疾的药物还有青蒿素,也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其毒性比奎宁要小得多,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于中国传统的中药也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决不能认为天然的就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在氨基酸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昂贵的蛋白粉是否真的具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在糖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些低聚糖可以缓解便秘实际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在“有机化学”的实验课上,教师自己要规范操作,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一定要让学生记录真实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绝不可以编造数据。对于实验结果不理想,但进行了认真分析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较好的实验成绩;而对伪造实验数据的学生则进行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学风。
五、“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环境和安全教育
很多有机化学品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毒性。在教学中列举事例可以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在醚类化合物教学时,笔者列举了自己经历的四氢呋喃溶剂未检验过氧化物加干燥剂后发生爆炸的事例,这可以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在酚类化合物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人们在食用一些鱼类时,时常感觉到有煤油味是因为水体受到酚类物质的污染,污染物在鱼中富集导致的结果。在芳香化合物教学时,可以见缝插针地介绍吉林联苯厂爆炸的例子。2005年11月13日,吉林联苯厂发生爆炸,由于指挥消防的失误和相关器材缺乏造成大量芳香类化合物如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污染了江水,俄罗斯提出索赔,负责指挥消防的副市长也因压力过大而自杀。这些典型的事例可以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要注意化学品的环境安全。
上述的传道,可以看成是一种渗透教育。这种渗透教育并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把有关道德、理想等方面的教育自然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之中,使三者成为统一的整体,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受到这些教育。这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住教学重难点,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每一个可以用于教学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把这些传道的素材在很短的时间内恰当地运用。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前提,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神圣感和使命感,也就是教师必需自己心中有道。只有自己心中有道,才能做好对学生的传道![5]
参考文献:
[1]张春生.刍议科任教师在“授业解惑”中的传道功能[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1,(21):15-16.
[2]沈华岚.新时期高校教师角色调整探析——论“传道、授业、解惑”的新内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25-27.
[3]顾永才,何佰洲.专业课教师也要注意“传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79-180.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2
冠军导师选择沉默
在现行体制下,尽管大多数运动员从小就脱离了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但专业运动员学历不断升高却是趋势。资料显示,1984:年至今,奥运冠军中专科、本科以上学历者约占81.95%,硕士以上学历者约占28%。
2006年4月,世界体操冠军杨威在成为华中科太研究生后曾表示:“读研和训练都是不断学习吸收新东西的过程。我希望能深造下去,相信自己能把两方面的事情都做好。”杨威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时,曾许下承诺,力争北京奥运冲金的同时,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合格硕士。
2008年,当杨威和他的同伴们站在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比赛的最高领奖台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了整场比赛的栾丽霞,谈起这位冠军学焦丝毫不吝惜溢美之辞:“杨威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由于备战奥运会,杨威学习时间有限,他与导师栾丽霞之间,主要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联系。为此,栾丽霞制订了特殊的培养模式,把学习所需课件、资料寄过去,杨威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与她联系。
“他学习很认真,也很想学习。”栾丽霞说,入学后,杨威每天坚持学习英语,一周学三次,现在他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用英语交流已没有什么障碍。
2010年8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网上公布,将对“超学时”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按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应超过4年,博士生最长不超过8年。学生如对退学有异议,可提出申诉。
而在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的307名“超学时”研究生名单中,除出现该校管理学院党总支周姓副书记的名字外,奥运冠军杨威、高峻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近日,记者在联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栾丽霞教授时,作为高峻、杨威的导师,她对两位奥运冠军的学业情况选择了沉默。
各方不一致的说法
不止华中科大,其他湖北省内高校都会清退超年限学生。据《长江日报》9月7日报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年曾按规定一次性清退9名“超学时”博士生。
按照华中科大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清退超学时研究生并不是个“新鲜的做法”,近年来校方每年都会依规清退各类不合规范的研究生,而且这种做法在国内其他院校也属平常之事。
“只不过这次(名单)被挂到了网上,人数众多,还有两名奥运冠军。可能问题恰巧出在这里。”华中科大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应该不会清退,毕竟还留了后路。”
9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对媒体公布了相关事件的“四步走”,而这也正是上述人士所说的“后路”:第一步,告知学生及相关导师与院系并核实信息,听取意见;第二步,依规将拟清理退学的研究生名单报主管校领导或校长办公会审批;第三步,向学生送达学校决定;第四步,学生有异议可以申诉,学校接受申诉并调查、决定。
华中科大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布的拟清退研究生名单,只是从数据库里把“超学时”部分的学生筛选出来,希望他们看到名单后尽快与院系和导师联系,督促学生及时注册。
目前正在北京养胎待产的高峻,先是表示自己已经修完了全部学分,并完成了论文设计。由于预产期在10月,答辩将在稍晚一些时候进行。接着,在接受武汉当地媒体采访时,高峻又表示:“我毕业了,这事应该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也搞不清楚,我的名字会被学校登出来,毕竟我已经拿到了毕业证,可以说已经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
杨威的情况则给外界更大的想象空间: “我的学分早已修完了,毕业论文也交到学校了,下一步就是参加lO月份的答辩,如果一切顺利,很快就能毕业。”
有消息称,杨威将于最近人读北体大读研,北体大也予以证实。这就意味着,尚未在华中科大拿到毕业证完成学业的杨威只能以“转学”的方式进入北体太。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明确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到3年,最长不超过4年。资料显示,高峻和杨威分别为该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5级和2006级硕士生,分别超时2年和1年。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两位奥运冠军均称自己巳修完了全部学分。记者注意到,按照规定,研究生所修学分被承认的前提必须是及时完成了注册。
在该校公共管理学院网站上看到,高峻、杨威曾先后4次出现在“未注册研究生名单”中,学院督促其及时注册。“5年4次未注册,他们就算修了1万分,按规定也是不被承认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一名研究生说。
这就意味着,名义上2005年入学、编号分别为2005614070066、2005614070109的高峻和杨威,截至今年学习年限已经超过了该校规定的最高学习年限,且5年4次未注册,当予以退学,且不享有“四步走”的权利。
校方对记者三缄其口
“清退事件”最初公布时,华中科技大学校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清退工作会依规进行、一视同仁。随着清退研究生事件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似乎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记者在华中科技大学采访时,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对此事都三缄其口。
面对采访,记者未曾开口,华中科大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处处长李震彪便称知道记者来意,并笑言此事他已不能表态,已全部转交学校宣传部,统一由宣传部对外表态。
面对媒体对清退事件的采访,该校宣传部负责外宣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员却称学校已经不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这已经严重干扰了我们的工作。”
“在清退这件事上,学校是进退维谷,进了一个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套。”内部人士说。
“能让奥运冠军来读书不容易,大家都有难言之隐。”一所体育院校的教师告诉记者。
近些年来,包括众多奥运冠军在内的优秀运动员进入各大高校求学,曾一度被视为是运动员退役后职业转型的最佳出路。
然而,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冠军学生”无法正常上课、无法按时毕业甚至是被提前退学的尴尬,却不得不让我们去重新审视运动员的“上学热”。
运动员就业亟须多元化
实际上,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上学热”,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早在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便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
《意见》中还专门指出“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学习”,此后又将保送范围扩大到了现役运动员。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名以上的运动员退役。建国以来,我国累计退役运动员已超过30万。《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表明,在湖南等8个省区,处于待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如何在退役后尽快适应社会,如何进行职业人生规划,这是每个运动员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正因如此,优秀运动员特别是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求学”,已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种“时尚”。
对于此次“清退”事件所引发的种种争论,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认为,奥运冠军上大学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国内运动员特别是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选择面较窄,使得外界产生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被“低标准”利用的争议。
虽然有关部门已将进入高校学习明确作为安置退役运动员的渠道,但运动员“求学”促就业的效果究竟如何却值得商榷。在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学历近年来不断提升的趋势背后,人们所期待的高校与优秀运动员“赛而优则学”的双赢局面却并未如期出现。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3
英文名称: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英文版)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英语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10-1979
国内刊号:42-1654/R
邮发代号:38-12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4
对,都出现了镜子。从本质上说,都和光学有关。
大到探月的嫦娥卫星,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单反相机、CD光盘,无论是国家进步,还是你我的生活质量,都与光学工程息息相关。由于光学工程的应用实践要求十分严格,相关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无力承担与光学工程科学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工作。因此,每年有大量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
由于光学工程是一门高层次、高门槛的学科,相较于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并不多。总体看来,光学工程专业的考研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在一些光学工程名校之中,2012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的报录比就曾高达17∶1。
目前,我国具有光学工程博士一级授予资格的高校共38所。具有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共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9所,具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有上海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具有博士培养资格的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主要有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所、安徽光机所、成都光电所等6所。
我们如何在为数不多的顶级名校或科研院所中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呢?
第一,重视院校综合实力,避免依赖单一数据。
各种评估结果中的得分、排名等数据往往只能反映院校的宏观指标,且不同机构均有不一样的标准,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院校的全部情况。各院校的研究方向独具特色,互有长短,具体到每个研究方向,实力强弱更不相同,比如,光学设计这一领域,普遍认为实力强弱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同样的道理,单纯地看重院校的院士、长江学者数量、实验室规模、研究经费等指标也是不科学的。院校研究水平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院校的导师构成、地理区位与就业环境、同学本科来源的层次与学术氛围等软实力也不是量化指标可以衡量的,然而这些因素对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成就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往往比宏观数据具备更大的影响,万万不可忽视。
第二,光学工程不是什么院校都能“玩得转”。
在考生中广泛存在“211高校未必比985高校差”的思想,从而选择考研难度相对较小的“211工程”院校深造。不可否认,一些“211工程”院校在其传统优势学科上的确不比“985院校”差,甚至更有优势。但是,光学工程是一门“高富帅”的学科,只有高层次的院校才能承载光学工程这门学科,而优秀的光学工程人才往往也出自优秀的院校。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光学工程精密程度非常高,对实验仪器设备和资金的依赖性比较强,缺少国家重视和资金上的倾斜,院校很难承担昂贵的实验仪器设备,从而限制研究生的发展;第二,“985”院校导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更加严格、培养目标更高,甚至某些院校的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也能在诸如Optical Letters等国际顶级光学期刊上。此外,高层次的院校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出国深造、就业等方面也具备更大的优势。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光学工程相关院校及其考研情况进行深度解读。本文将以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上海光机所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浙江大学:为强者而生
学科地位: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设立于光电信息工程学系内,该系前身为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是中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具有雄厚的学科实力。在2007―2009年、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
学科特色: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目前设置有光学工程研究所、光电信息及检测技术研究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光电显示技术研究所、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和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光学惯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
研究领域: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包括微纳光学与介观光学与器件、光学光电子薄膜、光电显示技术、高精度光纤传感、光电成像技术、微纳米精密检测技术、生物光子学、新型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光电子集成器件与系统,光通信技术与系统和新颖人工光电介质等。
师资力量: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以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何赛灵为领军人物,大部分导师均为杰出“海归”或外籍教授,在光子学和电磁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
地理区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规模庞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具有国际化、起点高的特点,相较于珠三角地区以封装、为主的光电―半导体产业而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竞争情况:浙江大学就读光学工程的研究生中超过半数来自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推免生。考研竞争极为激烈,从近年报录比便可见一斑。
考试特色:浙江大学光学工程考研参考书为郁道银、谈恒英著的《工程光学》。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的专业课考试较其他学校包括的内容更多,报考的同学需要复习几何像差、傅里叶光学等本科阶段较为薄弱的知识板块。此外,也会考查一定的激光原理知识。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传奇
学科地位: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近年来发展迅速,实力雄厚。尤其是在筹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几个国家实验室之一,学科地位非同一般。华中科技大学在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一。
学科特色: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激光加工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B类)、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同组建,已投入4亿多元建立了12个科学研究平台以及1个光电公共测试平台。
研究领域:华中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测控技术、光电信息存储、光通信技术、基础光子学、激光科学与工程、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纳米光电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能源光子学、太赫兹技术。
地理区位:华中科技大学地处著名的武汉光谷,当地产业集群形成的产学研体系研究水平很高,产业价值巨大,尤其在光通信、激光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竞争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复试分数线2013年为330分、2012年为340分、2011年为330分。招生人数60人左右,随当年推免生比例有所波动。
考试特色: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课考试偏向物理光学、电子学、激光原理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单位可以接收光学工程的硕士生,分别是光电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天津大学:精益求精
学科地位: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设立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是我国较早设立光学工程的高校之一。天津大学光学工程在2007―2009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三。此外,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也是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的15个全国试点学院之一。
学科特色:所在学院设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仪器中心、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子研究中心、传感工程研究所、照明技术研究所、光电测控技术研究所、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生物光学研究所、安全防伪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和开发机构。
研究方向:超快激光理论与应用研究、光学信息处理及其应用、光学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光学传感器技术、先进固体激光及非线性频率变化技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应用技术等。
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4人。天津大学光学工程的师资队伍配置十分合理,老中青年教师比例合理。老年教授如姚建铨院士、王清月教授等可以保证该学科的顶级实力,中年学科骨干如刘铁根教授近年来在光纤传感领域硕果累累,超快激光实验室的胡明列教授是天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学术前景十分光明。
地理区位:既紧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天津滨海新区,又毗邻首都北京,就业环境较为优越。
竞争情况:就读于天津大学的研究生中,本校生源占有较大比例。天津大学工学复试分数线2013年为330分,2012年为335分,2009―2011光学工程报录比如下:
考试特色:天津大学考研参考书目为郁道银、谈恒英著的《工程光学》和周炳著的《激光原理》,建议欲报考的同学参考天津大学蔡怀宇教授编写的《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南开大学:虽小而精
学科地位: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设立于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内,隶属于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由光学工程元老母国光院士创建,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取得光学和光学工程两个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在2010―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名列第五。
学科特色:设有教育部光电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规模较小,共有教师28人,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8人,其中有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但导师队伍水平相当优秀,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欧美名校留学、访问研究的经历非常普遍,近年来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最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令国内同行为之拜服。较为出色的是青年教师刘海涛教授,在Nature发表两篇论文,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两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等离子体等微纳光学的相关理论。
培养模式:南开大学光学工程招生规模较小,几乎与导师人数平齐,每个研究生均能得到导师的大量指导,研究生教育接近于精英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专业型硕士培养计划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计划基本相同,这与其他学校的培养模式有所区别。
研究领域:相比其他高校,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研究方向的理论特色较为明显,其研究领域主要有:光学/数字图象处理科学与技术、光学处理与光计算技术、激光与非线性光学科学与技术、现代光通信技术、光波电子学、光子技术、眼视觉光学和共焦显微技术、飞秒激光技术、微纳光学。
地理区位:与天津大学相同。
竞争情况:南开大学近年来考研报录情况如下所示,可见相较于其他院校,南开大学光学工程的性价比较高。
考试特色: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往年专业课参考书是赵凯华、钟锡华编著的《光学》,专业课考试风格自2013年起有所变化,并且2014年考研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需要考生注意。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卧虎藏龙
学科地位: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
学科特色:上海光机所现设8个研究室,分别是: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空间激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含:中科院空间激光通信及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高密度光存储技术实验室、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光机所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神光”系列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系统、超短超强激光系统、激光原子冷却装置、空间全固态激光器研制平台。在各种新型、高性能激光器件、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制方面,也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现代光学和激光与光电子领域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
研究领域: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显而易见的是,上海光机所的研究方向非常偏向于理论研究,因而十分适合于光学工程理论方向的深造。
地理区位:地处长三角的核心上海,地理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竞争情况:每年有许多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毕业生通过推免进入上海光机所,研究所人才济济。近年来上海光机所光学工程的复试分数线为:2013年320分,2012年325分,2011年330分。每年招生人数在40―50人,随当年推免比例有所浮动。
培养模式:上海光机所的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计划相近,且第一年是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5
评论理论在创新中发展
近年来新闻评论工作的发展态势如何?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发展弱项?新闻评论进一步生长发展的空间在哪里?这是都是与会代表十分关心、重点讨论的问题。
全国高校首家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作了“今天,我们怎样教学评论?”的发言。他认为,高校评论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应既重政治思想素质,又求社会道德良心,还要求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积淀丰富并呈现出开放、递增、创新的状态;在培养方式上,要做到夯实基础、课题教学、强化实践、联系媒体、分阶段推进;在课程设置上,应涉及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时政、社会调查、思维训练以及研究方法等诸多课程,把课堂变成启发思想、训练思维、增长才识的互动练场。(赵振宇教授的报告中汇集了全国新闻评论学专家为青年学子开列的阅读书目及殷殷寄语。因篇幅所限,报告全文刊登在本刊网络版。――编者)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学院田大宪副教授谈到当前城市党报评论的三重困惑:地方背景下的言论失调,片面认识“保持一致”的要求,以单一视点观照复杂的社会问题,反而以对舆论导向的消极认识,失去了党报评论应有的精神内核;不当干预下的功能错位,由于地方本位主义而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相悖;竞争压力下的变革乏力,在都市报评论以犀利话语取胜、网络评论以互联网载体见长、电视评论以声画优势得宠的情势下,城市党报评论变革乏术,应对无力,陷入低迷。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讲师顾建明对中美新闻评论的立论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他提出:中国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多在“纲”上下功夫,即着眼“大局”,讨论精神、原则与方针;而且多以政治尺度来评价对象,正面阐扬精神、方针与反面批评不良倾向并行。美国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多在“目”上下功夫,即关注个体事件,批评具体行为、措施与方案;而且多以人性尺度来评价对象,以指摘为主。两种立论方法的分野,根源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传统下不同的新闻评论观念。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广电系主任何志武副教授从新闻评论参与构建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提出“正方对反方”的模式已经被媒体广泛采用,这一模式将冲突性的言论同时登出,还原了冲突性的言论景象,是我国媒体公共意见平台成熟的标志。
《新闻战线》总编辑杨良化对于评论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思考,认为在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的阶段,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通过媒体言论进行交流、探讨,新闻评论对于启发民智尤为重要。在引导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评论也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居于舆论引导体系的核心。
评论实践在探索中进行
当下新闻评论整体繁荣的形势,得益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外交流,得益于中国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也得益于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与不懈实践。今日看似水到渠成的新闻评论盛景,是由新闻评论学术界与实务界闯出来、干出来的。
嘉兴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今年3月份开全国新闻媒体风气之先,以高薪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追求“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开始了探索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的历程。嘉兴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张扣林介绍,该报对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期盼:第一,“让评论走出书斋”,积极实践“三贴近”要求,重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优良传统。第二,以采访调查的深度成就评论的高度,振兴党报新闻评论真正的权威性,使党报新闻评论成为“有价值的独家思想”。第三,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新的评论写作方式,一种新的部门工作方式。为此采取了四种策略―――本地化策略、“调查式评论”策略、跨文体写作策略、跨部门联动策略。
《佛山日报》时评版《观察》主编田继贤介绍了该报追求职业化的专业化写作的发展路径。“职业化的专业化写作”首先体现为主体作者的职业性。《观察》强调版面主体文章主要由本报自己的专职评论员撰写,本报评论员撰写的文章占到了《观察》所发主要文章的半数以上,构成了《观察》的核心主体。所谓的“专业化”并非意指诸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等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专业化,而是指“时评写作”本身的专业化。这种专业化可以说是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即引入观点竞争理念,追求不仅追问法理的当然,而且关注历史的实然的价值判断。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助理王卫明认为,《法制晚报》评论版是我国都市报评论版近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都市报评论版的当前走向―――继续稳健,走向多元,更加贴近读者。多元体现在栏目设置、观点声音、作者来源等三个方面,为了做到稳健则走起了“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的技术型评论路线,为了贴近市民主要诉诸两个途径,一是话题本身贴近―――讲都市话题,二是话题本身虽不是纯粹的都市题材、市民话题,但评论角度贴近市民读者,为市民利益鼓与呼。
香港的媒体也高度重视新闻评论,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观点,当然香港特区政府也会实施舆论引导。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的介绍开拓了与会者的视野,引起了大家对评论实践走向的思考。
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改革发展进程中来
当前新闻评论工作还有哪些不足?中国新闻评论工作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哪里?与会代表对此进行了交流探讨。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指出,新闻评论工作者不是自由撰稿人,也不是只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够了,而是要集思广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来,反映更多人的意见和呼声。评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观察社会,研究问题,使评论真正起到引领舆论、启发心智、鼓舞人心的作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凯教授提出,新闻评论要谨防评多论少,新闻评论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判断,而更需要用足评与论结合中呈现出来的巨大逻辑力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芝晓教授谈到,提升党报评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首先需要坚持评论的准确性,进行深入的调查;其次要重视群众对问题的意见,比如要重视网络上的民意。另外,评论员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为理性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提出,要破解当前新闻评论中存在的选题雷同、质量良莠不齐、失实风险和写作模式化问题,走出贩卖观点的误区,追求独到的观点,开创出媒体评论的“原创性作品+跨媒体作品”、“随动式交锋+报网互动式争鸣”、“原媒体生存+跨媒体生存”的局面。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吴廷俊教授指出,作为当代的新闻评论人,首先是要有责任感,要有对社会、人民、历史负责的精神,必须是有感而发,否则写不好言论。另外,新闻评论人要有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见别人所未见,言别人所未言,言别人所不敢言,言别人所不能言。他也提出,不要过低地估计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敢言,同时也要善言。
党报的新闻评论是政治话语、严肃风格,如何体现出评论的灵动?南方周末评论版主编鄢烈山的答案是:兼容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党委政府要传达立场、精神,但也不希望是生硬灌输,语言要生动活泼。在能够完成职务行为的同时,又能融汇个人见解,保持个性风格,这是比较难的,但也是一个优秀党报评论员应该达到的目标。现在的评论空间比以前已经大了很多,评论的范围更加宽广,但还需要进一步去拓宽。
北京青年报评论部主任张天蔚谈到,评论如果不能真正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能告诉受众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提供不了受众需要的最硬的观点,那么评论将变成可有可无的需求。前一个问题,随着专业人士不断补充进来,问题将得到解决。解决后一个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评论界的更多努力。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6
中国高校在文化、科技、学术等诸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不断增加,因而高校校名的英译要慎重选择语言基本规则、并且能展现本校特点的英文校名。笔者认真查阅了湖北招生信息网上刊载的2013年招生院校,以其中的35所高校的英文校名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高校网页并与国际名校的命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湖北省高校校名翻译中还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影响了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二、高校校名翻译的理论依据
大部分的高校校名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文化内涵及精神宗旨,因此在对这类高校校名英译时,要注意它们的特殊文化因素。当翻译涉及跨文化差异时,选择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比较合适。前者指用现成的表达方式方便译语读者,使译人语本土化,比如沿用一些经过西方人译介过的中国大学校名,如“Pekjng University”中的“Peking”衍生于洋人对北京的前称“北平”的音译。相反,异化式翻译则不顾译入语文化中存在的表达方式,追求新颖的、具有陌生感的语言表达方式,给译名带上异域风情,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拼音化英文名。
三、湖北高校校名结构分析
接下来从35所湖北高校中分析一下他们的命名特点:
高校英文名高校中文名
University of Wuhan武汉大学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Chin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中国地质大学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华中农业大学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华中师范大学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中南民族大学
Yangtze University 长江大学
Jianghan University 江汉大学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三峡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武汉科技大学
Hubei University 湖北大学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湖北文理学院
(襄樊学院)
Huanggang Nomal University 黄冈师范学院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湖北工业大学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武汉工程大学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武汉纺织大学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武汉轻工大学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湖北中医大学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湖北经济学院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湖北理工学院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武汉体育学院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湖北警官学院
Wuhan Polytechnic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Enshi Polytechnic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Hu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HuBei MinZu University 湖北民族学院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湖北师范学院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Branch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s of Jianghan University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湖北工程学院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武汉商学院
从以上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湖北各大高校基本是以其所在省、市或其办学特色,擅长领域来命名的。由此可归纳出湖北高校英文翻译具有以下几种结构:
1.采取“地名+University/College”的结构
采用此结构的有4所学校,如: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等。该类型院校名称较为简单,翻译效果直观。
2.采取“地名+专业名+University/Institute”的结构
采用此结构的有14所学校,如: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华中农业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华中师范大学)等。该结构在结构1中“学校”前增加了定语修饰,说明了学院特色专业方向,符合中国人的一般阅读方式。
3.采取“地名+University/Institute/Colloge+of+专业名”结构
采用此结构的有14所学校,如: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Chin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等。该结构也是为结构1中“学校”增加了定语修饰,但更加符合英语阅读方式。
4.采用“地名+Polytechnic”
采用此结构的学校有2所:Wuhan Polytechnic(武汉职业技术学院)Enshi Polytechnic(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5.采用“University+of+地名”
采用此结构的学校有一所:University of Wuhan(武汉大学)。
四、湖北高校校名翻译问题分析与建议
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参考国际名校的英文名称来给国内的高校命名。例如在第二章中总结的名校命名来历,我们就可将其与国内校名对应,相同命名来历的可依照国外的校名翻译。
从国际校名的命名上可看出由历史文化名城或高校所在省市来冠名的学校采用第二章中的第1,5结构较多,如:New York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Oxford、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如果校名是以以各自擅长的领域来命名多采用第3种结构,如: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湖北省这35所高校中大部分高校英文名的结构是基本符合英语习惯的,但是第2种结构英文中使用较少,建议都采用第3种结构。
另外,从选词上来说,对“大学”“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翻译缺乏科学性,存在分歧。―般说来,“大学”对应“university”,“学院”对应的可以是“college”,指大学中的二级学院或独立的可以颁发学士学位的学院。“学院”也可以是“institute”,通常用以指以理工、技术类学科为主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学校”之类则相当于“polytechnic”、“college”。而湖北高校中除了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湖北职业技术学院)、College of Arts & Sciences of Jianghan University(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等六所高校在翻译“学院
一词上实事求是外,其他三类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均使用的“university”一词。
其次,对“民族”一词的翻译,中南民族大学采用的是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而湖北民族学院采用的是HuBei MinZu University。这里的民族一词实际上相对于少数民族而言。“nationality”一词,但在英美人眼中大多与国籍关系密切,而要表示少数民族则要在“nationality”前加上“minority”。另外在有对应词的前提下,就没有使用拼音“min zu”的必要了。
再者,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都采用了“Radio & TV University”如,HuBei Radio & TV University(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而其正确译名应为“University/College of the Air”或者“Open University/College”。
地名属于专有名词,按照规范译法,应译成汉语拼音,或在必要时采用意译或者方位译法。例如: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华中师范大学)。同时在对地名的书写规范上对湖北(Hubei)的书写不应将其分开或分别大写。例如: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湖北职业技术学院)、HuBei Radio & TV University(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等。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大学校名翻译时,应该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实事求是,克服虚荣心,在确认译出与译人语的涵义后,应该意译的先意译,应该归化的先归化,当发现意译/归化不可取时采用音译,异化策略,实践“文化自觉”,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规范译名。(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参考文献:
[1]Gove P B.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Z].Springfield:Merriam Company,1976:1226.
[2]成佳模.浅谈中国高校名称英译规范化[J].海外英语,2003,(12).
[3]陈向红.中国高校英文校名现状存疑[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