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小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伽利略的小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伽利略的小故事

伽利略的小故事范文1

关于这一堂课,我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构思:

一、悬念式实验引入课题,点明“物理学研究什么?”(5分钟)

开场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做几个小实验.

演示:

(1)手抓粉笔,松开手,粉笔落下.问: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去而要往地下掉呢?

(2)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这里面的像是谁?为什么镜子里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像呢?

(3)手扇扇子.今天天气热,扇扇子有何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4)出示电铃,接通电源,电铃发声.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也许从未想过“为什么?”当然也不要求学生回答.但可问学生: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接着自然地导入课题:(板书)物理学研究什么?(力、热、光、电)

为巩固知识,我接着打出四张幻灯片:(1)杠杆撬石头;(2)水中倒影;(3)烫瘪了的乒乓球;(4)雷电现象.进一步问学生:这各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

二、趣味性实验深化主题,说明“为什么要学物理?”(20分钟)

“为什么要学物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1.物理是有趣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设计了四个趣味实验:(1)杯子“倒”提水;(2)“巧”打鸡蛋;(3)冷水“烧”开水;(4)室内“雷电现象”.对于这四个实验,(2)和(3)是教材上有的,(1)和(4)是我补充的,不过我给每个实验都取了个新奇的名子.将“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改名为“杯子‘倒’提水”,将“惯性演示实验”改名为“‘巧’打鸡蛋”,将“冷水使热水沸腾的实验”改名为“冷水‘烧’开水”,将“感应起电现象”改名为“室内雷电现象”.这样做为的是很快抓住学生心理,造成一种神秘而紧张的课堂气氛.然后老师魔术般地完成演示实验,使新课达到,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必然大增,可趁学生余味未尽之时问学生:物理有不有趣?然后板书论点:物理是有趣的.

过渡:有趣“吃”不得,我们之所以要学物理不仅因为它是有趣的,更重要的在于——(板书)

2.物理是有用的

举例说明: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都离不开物理.

(1)吃饭用筷子(外国人不会用)——要用物理;假设没有摩擦力,你将寸步难行.

(2)假设停了电,工厂停工,电影、电视看不到,也用不上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多不方便.

(3)假设没有物理,哪来今天的电脑、电话?哪来今天的原子弹、氢弹?人类又怎能登上月球?人造卫星又怎能上天?

(4)演示实验:将一个放大镜放在眼前,让学生看到老师放大的眼睛.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放大镜.你还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吗?照相机需要它,幻灯机、电影机、望远镜、显微镜需要它,你爷爷、奶奶用的老花镜就是它!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辅之以简短、明快而富有气势的语言,使学生确信——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进一步提出:那么,要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板书)

三、小故事与实验相结合,启发“怎样才能学好物理?”(15分钟)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先用小故事导入:

小故事: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通过实验发现摆的等时性.

演示:单摆的等时性

板书:1.重视观察和实验

小故事: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思考推理万有引力.

板书:2.勤于思考,注重理解

学物理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知道“为什么”?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板书:3.重视应用知识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后人应用它制成了古老的钟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利用它成功地解释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的原因,也是人造卫星发射的理论依据.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利用它才有了今天的电气化.

学生学了物理以后,要能利用它解释身边的有关现象,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小结:物理并不难学,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一定能学好.

物理学好了,会使你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可爱!

伽利略的小故事范文2

1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探究意识

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

例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创设探索情景: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其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会产生思维撞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进行新课教学,效果相当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2 经历认识过程,重视探究启迪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月光下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卫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都是本质相同、规律也相同的力,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借助实验演示,引导探究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

如在学习电场、电场线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各种电场线的分布的印象,电场线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模拟:用自制的验电羽(绝缘支架上固定金属小球,在小球上粘贴多根细棉线或小纸条)接感应起电机,使验电羽带电,小球上棉线由于受库仑斥力的作用而排斥开,其形状似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若用两个验电羽彼此靠近,使它们带同种或异种电荷,则可清晰模拟同种或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的分布;还可以采用花生油与碎大米的混合物作为电介质,放入到装有电极的平底玻璃容器中,使电极带电,同样可模拟演示各种电场线的分布情况。

4 重视主客体,发展探究思维

伽利略的小故事范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呢?调查和研究发现,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度会比较高.例如,在和学生学习“圆周运动”、“摩擦力”、“曲线运动”等章节内容时,都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汽车的漂移视频”,透过这个现象,学生自然很好奇想知道其中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这种生活中本来就很惊叹的镜头搬到课堂上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度被有效激发,探究自然很积极.

2将教材中的信息化为任务式问题

有时候,具体的任务让学生的探究有目的性,同时也有利于自我检查学习的效果.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必修二中的“行星的运动”这节内容时,从教材分析来看,这节课主要是介绍“天体物理”的发展.如果课堂上直接和学生照本宣科式地进行物理学史讲解,学生的印象不深,下课了说不定就忘了,为此,笔者提前布置了任务式问题,让学生课前自主准备:(1)简述哥白尼之前对行星运动的描述哥白尼对行星运动的描述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2)自主收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与行星运动研究有关的小故事;(3)通过上网、查资料,收集并打印太阳系行星运动的真实规律的图片.通过这几个任务的布置将原本信息介绍,转变为学生对信息的自我搜索和探究,学习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来自于《中学物理》杂志。中学物理杂志简介详见

3将规律探究性内容转化为可操作性问题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倡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知,那么,这里面也就涉及到探究什么、怎么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将探究性内容转化为可操作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指引,学生能够自主实验,在实验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感悟研究的过程.而且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理论性强的物理规律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问题,简化难点,重点也在探究过程中得以有效突破.

伽利略的小故事范文4

【关键词】激发 运用 传授 构建兴趣 思维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99-01

青少年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他们学习物理知识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小学阶段,从自然常识课本中获得部分物理知识;初中阶段,开始接受较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内容更广泛,理论较为严密的物理知识。在这三个阶段中又交织着学生自己主动地从生活、生产实践、课外书籍、影视传媒以及科技制作等众多渠道感知的零星物理知识。这里,明显地存在两个非常关键的过渡,即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和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前一过渡,直接关系到物理学的启蒙教育是否学有兴趣,愿意学与否的根本问题。那种照本宣科式的讲授,易把本来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变得枯燥乏味,有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危险;而深入浅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一开始就能在学生幼小心灵里播下兴趣的种子,引导他们去扣开物理知识之门。对于后一过渡,因教师所面临的学习对象年龄增长,知识渐开,普遍有勤学好问,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自觉要求,需要的不再是满堂灌式的讲授,渴望的则是引人入胜的启迪。有的教师,因教法单调呆板,常常在高一开讲力学不久就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视弱畏途;而有的教师,对同类教材的处理,则善于从生活实际中的大量力学现象入手,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辅之以必要的演示和实验,尤其能在教材承上启下之时,或难点突现之处,恰入其分地插入一些物理小故事和科学趣闻,导之以兴,授之以趣,故而受到随手拈来,自成妙谛的效果。由此可见,作为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不在于单纯地传授书本上的物理内容,而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藉以引导他们尔后进行深入学习和展开积极的物理思维的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很多,而运用物理学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少年学生最富于幻想,很少有保守思想。物理学家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所特有的那种好奇心,好胜心和怀疑精神在学生中比比皆是。他们不愿意让现成的书本束缚住自己想象的双翼,而喜欢使自己的思想在书本之外的广阔天地里“上穷碧落下黄泉”,纵横驰骋。例如,教师在课堂做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关心的不全是得出课本上理所当然的结果,感兴趣的倒是要看着教师搞出面目全非的结论。一提到某位物理学家年轻时代的伟大发现,有些学生会激起一种“假如我也在那个时代又会怎样”之类的遐想。对于刚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师在讲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后,可有意安排同学们阅读课本上从《关于托勒米和哥白尼两个体系的对话》一书中摘录的一段精彩论述。有的学生读罢便理直气壮地对教师说“这不可能!”。对于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关于“重轻不同的物体先后落地”。“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原因”等说法,未经认真思考的学生往往以为言之有理,甚至一下课便迫不及待地置轻重不同的两物体或用手推动静止的书本做起所谓“论证实验”来。这些生动的事例表明,学生的物理思维正是从类似的疑问或被问题触动而开始的。

伽利略的小故事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动机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9-01

对于物理学困生而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别是班级中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其身心达到充分发展。让物理学困生不畏学、不“掉队”,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展现其自身的活力,真正提高其自我效能。

1.进行富有激励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被称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通过提问,教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提问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来,积极地寻求答案。而对物理学困生的课堂提问更需要注意提问的节点和方式,在保护其学习自信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学困生的提问应该适时启发、循循善诱,努力扫除认识过程中的障碍。如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时,学生按照电路图连接好仪器后,闭合开关,有几组发现电灯不亮。有学困生马上举手说“老师,电灯怎么不亮啊”,教师故意回答“你们能否自己先找找原因呢”;有一组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一段距离,发现电灯还是不亮,反复检查后显得很焦急,教师及时提问点拨“你们的接法对吗,滑动变阻器的型号观察了吗?”对学困生的提问要有反思余地,并及时进行反馈,在“问题-解决,再问题-再解决”的模式下,扫除思维障碍,调动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兴趣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新奇的实验会让初中学困生兴趣盎然,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好奇心。例如,小实验“纸杯烧水”。实验前,由于生活经验的原因,许多学生觉得用纸杯怎么能把水烧开呢?然而实验时看到水烧至沸腾而纸杯未燃烧。学生在惊讶之余,必然想探索其中的奥妙。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又如,让学生实时同步观看“神十”太空实验。太空实验精彩有趣,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学困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不只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面,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实验是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会产生想自己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动手实验,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愿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探索知识和规律的兴趣,进而提高学困生的认知兴趣。当学困生对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中会感到愉快,从而有利于形成主动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地体验科学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利用科学家小故事引导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很多丰富的物理学史,教师应该巧妙处理这些内容。对于物理学困生而言,仅仅给他们传授书本物理知识会显得枯燥乏味。他们可能并不是很关心物理规律、原理的具有内容,而对知识背后的科学发现过程倒是很感兴趣,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阐述科学规律发现的来龙去脉,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后,许多科学家猜想,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有一位叫法拉第的科学家经过 10 年不懈的努力,虽屡屡失败仍痴心不改,终于在 1831 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又如,学生初次学习电流、电压时,感觉这些内容很抽象,教师可以结合书本阅读材料“伽伐尼和伏打对电流的探究”讲述伏打电池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池的起源,使其感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科学发明带给人类的进步和贡献。

物理学上还有很多小故事耐人寻味,非常具有吸引力。如阿基米德受洗澡时水从澡盆中溢出现象的启发,解决了鉴定纯金王冠真伪的难题。牛顿被掉落的苹果砸中脑袋,引起他的深思,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等等。物理小故事的引入能给课堂带来一丝新鲜感,调动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感受物理学通贯古今的魅力。当然,科学家发明家小故事的课堂引入作为正常教学的“调味剂”,教师要掌握好内容、时机,以此调动学困生的学习“胃口”,使他们听后兴趣盎然,回味无穷,产生求知欲望。

总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学习动机的激发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应努力创造积极鼓励、适度批评的学习氛围。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落实好学困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责任。

参考文献:

伽利略的小故事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 物理教学 愉快情境

“愉快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和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溶入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进行传授知识和接受物理信息。本人经过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现就如何创设物理教学中的“愉快情境”,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 利用物理史实创设“愉快情境”

引入物理史,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提高创新的素质。

比如,伽利略对落体的研究,是用逻辑推理与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得到落体运动规律,从而否定了统治人们上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库仑定律是在借鉴了万有引力定律,事先有了平方反比的概念后采用类比方法得以建立的;欧姆用水流和电流进行类比的方法总结出欧姆定律。富兰克林电的同一性的实验论证是比较性推理和实验性比较的一个典型例子。海王星的发现则是理论预言在前,观察实践在后,演绎推理指导观察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确立,是从个别的理论和实验,通过个性(即特殊性)揭示出自然界最一般规律(即共性)的,是归纳推理的具体应用。中微子的发现又是泡利成功地应用演绎推理的结果。我们将这些方法灵活机动地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利用趣味实验创设“愉快情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维,并且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如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在班里找了两个大力士,做自制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半球没拉开,学生感到很惊奇,顿时哗然,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再如讲“摩擦”时,我拿一根光滑的金属棒,让班内公认的“大力士”和“小力士”进行拉力比赛,结果“小力士”获胜,此时学生迷惑不解,于是我说“他失败的原因是我悄悄地在他这端涂上了剂。”此时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获得新知。

例如在教学“显微镜和望远镜”时,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自己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这样的物理情境既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又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它们的构成及作用,可以在课堂中花点时间做此实验。又如教学“电流的强弱”时可以安排在实验室上课,边学边做实验,有了电流表这一实物这种物理情境可以使学习使用电流表的能力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创设物理情境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三、 利用趣味小品创设“愉快情境”

物理小品一般短而精,占时二、三分钟,适合穿插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如物理科技、史料、人物轶事、小故事、小游戏等,多种形式的物理小品,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实践证明:这些物理小品能引起学生的大脑神经兴奋,强化并活化抽象难理解的知识。

又如讲到“运动和静止”这一节,我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德国的飞行的子弹的故事。讲到“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时,讲述了伦敦修建泰晤士河水下隧道时发生地“肚子里的爆炸声”的故事等等。

每当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些物理小品时,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愉悦的情感下轻松地理解和消化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

四、 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愉快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涵义已从狭义的教室扩展到课室以外的社区,因此学生的学习便可以在课室以外的地方进行,从而使学习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这对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和生活中提供了有意义的背景,具有积极的迁移意义。

如在操场上测学生爬竿的功率,步行或跑步的平均速度,用三棱镜或水槽在室外研究光的色散等等。

又如在学习能源时,可以利用当地的水电站进行教学;学习噪音时,可以利用社区的不同地点进行教学。

五、 利用第二课堂创设“愉快情境”

首先,我们利用黑板报开展“请驻足一分钟”活动,进行环境渲染,内容短而精,一般一分钟左右就能看完,定期刊出,辟开物理谜语,风趣与幽默,笑话中的物理,物理学史料、科学家轶事,物理小故事,物理应用,智力测验等,很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学生必看的内容,每到课余饭后,黑板周围都有很多学生,他们在笑声中求得知识,扩大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迁移到物理课堂之中,带着良好的心情来听课,给愉快情境的创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次,利用课余时间举行小制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和研究一些物理现象,如,在学过杠杆知识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去制作一个脚踏自动开盖式垃圾桶,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废弃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他们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学生处于视觉、听觉、触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综合情境中,手、脑、眼、耳相配合,使学习知识成了一种乐趣,学生会愉快地接受知识,巩固知识,创造性地去运用物理知识。

总之,物理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远不止我所说的几点,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环境因素进行创设,只要教师常教常新,富有新鲜感,学生才有兴趣,在愉快的情境中传播物理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理解、消化物理信息,其教学效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物理新课程标准》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

3、《沪粤版物理教学参考书》 上海科技出版社

4、《物理学方法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