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手抄报简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手抄报简单范文1
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3、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来源:文章屋网 )
清明手抄报简单范文2
清明节黑板报的图片欣赏
清明节黑板报的图片1
清明节黑板报的图片2
清明节黑板报的图片3
清明节黑板报的资料: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黑板报的资料:清明节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看了清明节黑板报的人还看
1.小学清明节黑板报图片大全
2.清明黑板报标题怎么写
3.清明节黑板报插画
4.清明节黑板报材料
5.手绘清明黑板报花边纹样
清明手抄报简单范文3
“班主任,肩负着班级成长和进步的重任,是辛苦的;班主任,分享着孩子们更多的喜怒哀乐,又是幸福的。”这是我担任班主任以来最大的感受,当然在“累但却快乐着”的同时,也收获了几许个人见解,很乐意与大家分享。
一、结合时代特点,创建“个性”班级
“70后想加班,80后厌加班,90后不想上班”不同的时代造就人不同的特点。我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强调自我,崇尚个性。那我就将计就计,号召学生和我共创“个性班”。
实例一:周一早晨坚持跑步。学校安排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所以跑步锻炼就取消了,但为了证明“我们是个性的”,每次,当别的班带离操场后,我班同学还要坚持锻炼。当然这除了显示“个性”外,还向孩子们灌输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也许是巧合,在冬季的一次"发烧集中期",我班请假人数最少。
实例二:科代表接送老师。同一个老师,很有可能同时代好几个平行班的课,尤其是物理,政治,地理,历史等。那么与代课老师搞好关系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选择了“接送”这一个性的方式去加深感情,去赢得科任老师的喜爱,而且我发现,这种方式的确能降低学生和老师的“摩擦发生率”。一个同事曾和我分享过这样一个细节:“本来心情不好,看到学生来接我上课,顿感烟消云散。”当然我觉得这个方法还可以改进,为了加大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频率,可以安排学生轮流接送老师,比如,同桌两个,一人负责值日,一人负责接送老师,无形中师生就多了沟通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实例三:学生是“班会”的主人,我是客人。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场宴会,宾客操心着什么装,送什么礼就够了,但主人呢?所以我把班会交给学生,让学生为班级付出,有付出,才有爱,付出越多,越爱。而且学生主持班会这一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正顺应了学生喜欢“凸显自我”的特点。当然作为“客人”的我,要在结束后分享自己客观而诚恳的“个人评价”,仅供大家参考。
二、做到“超前化”
1.思想教育超前化。在与学生交谈时发现,90后的思想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必须超前化。要通过事例早早地让孩子感受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
2.活动安排超前化。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它要求时效性,那么必须培养孩子早计划,早安排的观念。
实例一:离国庆还有一周时,我安排学生设计迎国庆手抄报一张,撰写爱国名言一句。大家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所以大家的手抄报和名言质量都很高。请欣赏五位小名人的杰作。
祖国,在我心中最伟大,最神圣。
――李晨
要治国,先要爱国。――刘夏梦
今日只读圣贤书,明日为国展宏图。
――樊康
人小不敢忘爱国,人大不敢忘忧国。古有将领文天祥,今有航天杨利伟。――李艺湛
祖国,我的母亲,我在你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我该怎样报答你呢?唯有勤奋。
――仇丽
实例二:刚进入12月份,我就提醒大家准备元旦节目。这样有两个好处:一、让大家觉得学校的生活有意思,有“盼”的感觉;二、大家提前准备,节目才能保质保量。有了这样超前的准备,我们的元旦庆祝会才敢邀请家长,才能圆满举行。
实例三:作为教师,都有一个同感,每到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就会出现浮躁情绪,那就得提前预防。这学期我们班在元旦收假后就采取了每早7点进行期末宣誓的形式,用誓词的内容鼓励和约束学生。与您共享我们的誓词:“在这神圣的时刻,在这庄严的殿堂,我们用青春的名义,用火焰般的激情告诉世界:我们是最棒的,我们班是最棒的。我们要用勤奋书写青春,我们要用刻苦描绘未来。我要做到:坚持早到,认真听讲,及时高效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文明话,做文明人。我们承诺:群马加鞭,全力以赴,冲刺期末检测,争取优异成绩回报自己,回报师长和社会。八年级二班,加油吧。”
三、保持“圆桌会议”的心态
以前中外会议,尤其是那些正式的会议或宴会,非常讲究主宾的席位座次,一般都是让主、尊、长者居中而坐,宾客则根据其身份、地位、辈分,一左一右,依次安排在主位的两面;但如果碰巧客人都是显贵尊长,就不好办了。公元5世纪时,英国的亚瑟王想出了一个办法,即他和他的骑士们举行会议时,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这样就避免了与会者因席位而引起的纠纷。于是便形成了“圆桌会议”。圆桌会议不分上下尊卑,含有与会者“一律平等”和“协商”的意思。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坚持:
1.学生一律平等。无论是班干部还是班里普通的一员,班主任的平等对待,不姑息迁就,不,手握同一把标尺,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一点自己做得很到位,在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好几个同学描述到:My English teacher treats us fairly.
2.多分享。生活中的新鲜事,只要可以,我都能第一时间和我的学生分享,时间久了,他们也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生活的点滴,这就又劈开了一条沟通的渠道,学生愿意走近我,最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3.多协商。学生是“班级”这个集团的最大股东。班主任的“一意孤行”,或者“军令如山倒”都只能在短时间奏效。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想给世界证明自己长大了”的时候,他们非常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制定班级制度时,大家认为哪一条该放在首要位置?一个学生犯错误了,怎样帮助这个学生承认并改正错误?教师节到了,同学能帮老师干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做哪些事老师更喜欢?母亲节到了,父亲节到了,做哪些事父母会更欣慰?带着商量的心态和口吻,班里再大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清明手抄报简单范文4
【关键词】职业学校 美术教育 兴趣 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9-01
一 讲究课堂导入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创设适合学生情感思维发展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良好的情境带动下发展和延伸。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自主学习。因此,美术课开始就应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进入角色,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的思维迅速集中到课堂中,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个环节抓好了,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美术课中,我把平时所画的一些速写展示给学生,学生用羡慕和敬佩的目光看着我的画,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画得真好啊!”“哇!真漂亮!”“怎么画的?”此时的学生,最想了解的是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有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是怎么画的,快教我们画画。”接下来,我拿出铅笔在纸上快速地画了一个自己的卡通形象,这时候,全班鸦雀无声,学生伸长脖子,高度地集中在教师的示范动作上,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太有意思了!”这样,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想自己一试身手。在老师的简单示范下,学生都不自觉地开始在纸上画起来,而且是那样地认真和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互动中。课堂导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完成一堂高质量的美术教学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精心拓展美术第二课堂
职业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也觉得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因此,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美术知识讲座,美术、书法比赛,学生美术作品展、班级校报评比、个人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课的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要让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有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在课程内容安排时,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及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学生对家乡增进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他们学会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增设了野外写生、电脑美术等课程。例如我所在的地区有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福建土楼。2011年2月20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创作中心与南靖县人民政府合作创建福建土楼・南靖客家土楼写生基地的签约仪式,标志着“艺术实践基地”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土楼“写生基地”正式成立。我时常带领学生去土楼写生,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写生技巧,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让学生们领略到客家土楼的神奇壮美,为学生写生采风、交流创作、展览研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交流平台。通过写生教学的熏陶和培养,使学生更加贴近自然、热爱世界、热爱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认识、表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变化无穷,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对物、对景和对人的亲切感。因此,精心拓展美术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拘束,可以自由驰骋想象,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环境
清明手抄报简单范文5
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抓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主动性,开启了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品德优良、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为最终目标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夯实德育教育主阵地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班主任的确定上,学校将那些有较强责任心、事业心,富有班级管理经验、爱岗敬业的老师聘为班主任,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1 始终坚持每学期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主题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
1.2 定期举行班主任培训讲座、班主任工作论坛,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1.3 学校建立了班级、学生及班主任考核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坚持每天检查监督学生入校、离校红领巾佩带、班级及个人卫生、学生纪律等小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情况,其结果在学期结束纳入对班级的综合考核,并作为量化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我校还建立健全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机制,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2.1 加强德育阵地建设,是我校一直十分重视的工作。多年来,学校围绕德育工作的开展,建立了高标准的少先队活动室。加强对"红领巾广播台"、墙报、黑板报、宣传栏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要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内容常换常新。我们在教室的墙上悬挂了名人名言、励志格言,还有很多温馨提示语言,充分利用各班级的墙报和黑板报为载体,要求各班在充分发挥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文化园地,如"每周一星"、"谁的星星最最多"、"佳作园地"、"手工角"、"书海拾贝"等。老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园地设计和装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2 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发挥校园景点的宣传作用,增强师生的爱校意识,发挥静态环境的启迪作用。教学楼大门的两侧,我们悬挂了"小学生日常三字歌"、"小学生养成教育达标内容"、"养成即教育、习惯即命运"等内容;教学楼的走廊内墙上挂满了学生的作品、桌子上摆满了学生的手抄报、古诗配画等材料;除每个教室有图书角之外,每层楼还设置了图书区,让学生随手就可以捡到"知识的金钥匙";每个教室的门上都张贴着"请讲普通话"等温馨提示,力求让每一处景点、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无声的语言,随时提醒学生"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
3.以活动为载体,拓展德育工作实施平台
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靠说教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寓目标于活动中,亲身参与并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1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从养成教育入手,从每一天的常规入手,进一步完善了《小学生一日常规》,进行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并开展了《小学生守则》的知识竞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不断提高了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开展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使者""捡起的是品质,扔下的是垃圾"等主题教育活动,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日常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2 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了"我是绿色小天使"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红领巾养护林"的社会公益劳动。结合清明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开展"革命诗歌会"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利用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捡拾白色垃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学雷锋之歌。
3.3 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道德品质教育。组织"我爱我家"活动。结合"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身边的变化,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孝亲敬老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4.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关注与参与,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网络,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4.1 学校选拨了部分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优秀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委员会档案。每学年召开一至两次家长委员会议,听取委员会成员的合理化建议,商讨学校发展的方向等。为了更好地密切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学校设计了真诚服务卡,把学校各部门的电话号码印制并发到每位家长的手中。学校还设立了校长信箱、生活信箱、知心信箱;根据家庭电脑普及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设立了网上信箱,通过这些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不定期开展"家长经验交流活动",使家长的教育经验得到有效的推广,也拓宽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渠道,使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4.2 我们学校不定期的举办亲子活动,如"亲子共读",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下发给学生,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
清明手抄报简单范文6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学生 道德教育
现在情人节、圣诞节在商家大力宣传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被淡化。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一种吃的节日。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节日都不了解,没有感情,那意味着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中断。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向孩子传播节日文化,让孩子们在节日文化的熏陶中了解历史、了解祖国的文化传统,养成良好的美德。
一、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众多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一般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的。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这些传统的风俗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等。历代的文人墨客们,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了太多的人文内涵。人们格外珍重这些节日的到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加强对学生传统情感教育的前提。
三、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学生存在着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学习懒惰,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有的学生“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攀比成风;有的学生不注重言行举止,把粗鲁无礼当作个性等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思想道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下面谈谈我校是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
1.营造节日的校园氛围
每当传统节日快要来临之际,我们学校都会针对传统节日文化展开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再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台和教学楼门厅里的橱窗等在校内进行宣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
在校内举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文诵读活动,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
2.利用课堂渗透节日人文教育
在《国学》课上通过对杜甫的《登高》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象征意义、重阳节的节庆活动,让学生知道敬老日的由来,感受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逐步养成尊敬和关爱老人的好习惯。
3.在实践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由于许多传统节日小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在节前学校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人们的年俗庆祝活动异常丰富多彩。春节不仅仅是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那么简单。它更是人们对过去的一年,一家人劳动和生活的总结回顾,以及做出对来年的计划和打算。人们还要利用春节的闲暇走亲访友,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亲情、友情和乡情,这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可近些年来,“年”味却越来越淡。因此,我校在寒假来临之际,让学生在家里和长辈们学着做馒头、包饺子,让学生感受到春节的饮食文化;学剪窗花体验民间艺术文化;收集春联,张贴春联了解春节的诗词文化;学生将一系列的活动拍摄成照片、录像,写体验日记。再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了解春节的由来及习俗,在开学后与全班学生分享春节的传说,朗读、背诵有关春节的诗歌。这些活动,使学生更深地领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再如例如端午节,利用班会活动课,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带领学生包粽子、缝香袋透过碧绿的粽叶,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演一演端午的传说: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报国无门,他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故事的演绎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