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小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寓言小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寓言小故事

寓言小故事范文1

寓言,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平常提到“寓言”的时候,常常说“寓言故事”,可见,寓言一般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的。与一般的故事有所不同的是,寓言故事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并且还常常有一定的范式――即大多会在故事结束时,点明这一故事揭示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意”。

既然寓言是故事,它就具有故事的基本要素,有故事情节。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中的其他东西和现象。寓者喻也,寓言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目的在于表现对某种社会现象、心理或行为的批评,或提供某种经验教训,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所以,寓言故事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这些故事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这就是寓言。

寓言表现方式有多种,用散文的方式写故事,也就是我们说的寓言故事;用诗歌的形式来写寓言,即是我们常说的寓言诗。但不管用何种形式,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即人格化的动植物等)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一说到用拟人的手法讲故事,我们就会联想到童话。有时候,我们也把童话叫作“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与寓言故事有什么异同呢?相同的是,两者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不同的是,寓言着重体现故事的教育意义,其目的性更直接,故事更简洁,所反映的生活一般是点而不是面,并且常常在故事结束时点明其意义,比较单一。而童话更着重讲故事,更接近小说,要把故事写得曲折动人,重点在塑造故事中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植物形象,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想要表达的教育意义也较为全面。

我们还是拿实例来说明吧――童话故事篇幅比较长,我们在这里就不举例了。我们重点来学一学怎样写寓言。

寓言小故事范文2

1.1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涵研究

施嘉平提出:故事式教学方法就是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故事这一文本体裁,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整体理解,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很多好处。薛莲花认为故事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借助针对性的故事来串联教学过程,从而顺利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积极性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看出,研究者认为故事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

1.2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研究

卢信瑜认为,故事教学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科融合。张青,王佳琪认为,故事教学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故事教学能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故事教学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故事教学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周梦瑜还提出了,故事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故事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研究

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故事教学法是由厦门大学纪玉华教授所创立的三文治故事英语教学法。有研究者还探讨了某种具体的方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运用“衔接与连贯”的手段进行故事教学。张小琴则从教学前、中、后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小学中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策略。针对已有教材,有研究者从授课环节上研究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授课模式。从故事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pre-reading”(阅读前)、“while-reading”(阅读中)和“post-reading”(阅读后)进行了详细分析。还有研究者提出了故事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情境(Contextualizedsetting);图片环游(Picture-reading);故事重复(Story-imitation);故事表演/复述(Story-retelling);故事重组/新编/续写(Newstorymaking)。

1.4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问题研究

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会出现一个误区:过分强调故事课的阅读功用,只考虑到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一系列阅读理解的活动,而忽略了故事的完整性与趣味性,故事课仿佛成了一种阅读操练课。范慧生提出故事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不能从语篇层面理解故事教学的目的和价值;二是对故事教学中培养哪些能力认识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能够体现语篇理念和特点的故事教学方法。

2文献梳理的思考与总结

第一,从兴趣性上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的不足。只有有效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第二,从故事整体性上讨论故事教学法的文献较少。已有研究大都提取故事教学中的要点加以总结和论述,较为局限、零散,缺乏从整体性上对小学英语故事进行教学策略研究的宏观透视。

第三,有关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具体、可操作性步骤的讨论较少,一线教师难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寓言小故事范文3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理论视角;评估有效性

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绩效评估便被认为在所有人力资源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Landy,Barnes & Murphy,1978)。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绩效评估涉及到许多相关问题。 从管理决策的角度来看,与绩效评估相关的关键决策一般认为有五个,包括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估周期、评估方法,以及结果应用。从实施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估过程跨越整个绩效周期,包括绩效标准的确定、绩效相关信息的获取、进行绩效评估,以及将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并运用于其他人力资源相关决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从绩效评估向绩效管理模式的演变,人力资源专家日益强调从绩效管理系统的角度来看待绩效评估在其中的角色(加里·戴斯勒,2003)。在国内,有关如何运用MBO、BSC、KPI、EVA等绩效管理工具建立战略性绩效指标体系的问题,以及绩效薪酬问题等备受关注。但对于绩效评估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的研究则不多见。近十多年来国内这方面有关研究主要包括蔡永红、林崇德(2001),吴诤、孙建敏(2006),张伶、张大伟、谢晋宇(2006),以及文鹏,廖建桥(2010)等。本文的目的从总体的角度回顾国外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脉络,并探讨其对于绩效评估实践的启示。

一、 绩效评估概念的界定

从最一般的角度来讲,评估是对人或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是一个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做出判断的过程(方振邦,2010)。绩效评估指的是组织管理情境下,评估者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绩效进行观察、回忆和做出判断的过程(Landy&Farr,1980)。Landy和Farr(1980)认为最好的做法是将绩效评估看做是一个系统。如图1所示,这个系统包含下列种类的变量:(1)角色(评估者和被评估者);(2)工具(评估工具);(3)评估环境(组织类型,评定目的,等等);(4)评估过程(管理方面的约束,评估者个人的策略,等等);(5)评估结果(原始的和处理后的绩效信息,根据信息所采取的行动,等等)。尽管这个概念图没有从理论方面对绩效评估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阐明,但它对于理解西方绩效评估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

二、 国外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阶段

1. 心理测量视角下的绩效评估研究: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

心理学家对于产业组织中的绩效测量的注意最早可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Landy & Farr,1980)。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的半个世纪可以看做是绩效评估研究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绩效评估主要被看成是一个类似于心理测量的过程。成功的绩效评估就是技术娴熟地使用科学的绩效评估工具。受这种理论观念的影响,这一阶段绩效评估研究的重点是各种评价量表形式的开发及其测量特征的分析。作为提高绩效评估准确性的手段(Schwab,Heneman & Decottis,1975),良好的绩效评估工具被认为应当可靠地测量出真实绩效,避免晕轮效应、宽大倾向等测量偏差(Ronan & Prien,1971)。例如,行为锚定量表,以及行为观察量表等评估量表形式的开发和使用就是建立在如下观念的基础上,即如果评估者只对可以量化的行为打分则绩效评估结果将更加客观。此外,对评估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观察技巧并减少评估误差也是这一阶段关注的重要内容。

对于这一时期绩效评估的研究状况,Wherry(1950)、Landy和Farr(1980)分别进行过回顾。总体来说,Wherry(1952)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绩效评估由于不像心理测验或者心理量表那样具备一个理论体系,有关绩效评估的研究多是些陈词滥调和各种经验法则,以及零零碎碎的实证研究。尽管Wherry(1952)根据其对评估过程的分析以及古典心理测量理论提出了一个绩效评估理论,并提出了各种定理和推论,希望它们可以为绩效评估研究者提供可以检验的假设。但是他的理论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六篇左右的文章提到了该研究成果。因此,在50年代到80年代的30年中,绩效评估研究仍然缺少一个系统的理论模型。不同的研究者局限于绩效评估的不同侧面,彼此之间相互隔绝的现象比较突出(Landy & Farr,1980)。另一方面,尽管在绩效评估量表的有效特征方面取得了很多进步,然而,研究却表明在绩效评估量表方面所做的改进,通常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Landy&Farr(1980)呼吁,要能够提高绩效评估的有效性,绩效评估领域的研究者应该暂停与评估形式相关的研究,转而关注评估者的认知过程。为此,他们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评估者认知过程的模型。

寓言小故事范文4

首先,教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事先准备一些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出来,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迅速运转大脑,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扮演寓言中的人物,这也是情景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学生自己当了主人公,这样他的体会与感悟就会更多一些;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多运用一些简笔画,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到该事物,简笔画与板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顺寓言的脉络,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寓言所阐释的道理。

二、引导情感的释放,深刻感悟寓言中的意义

要想真正了解寓言的含义,我们就要把寓言总的角色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好比说寓言中狡猾的狐狸我们要把它人格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跟它性格类似的人,把这件事嫁接到现实生活中去。我们要想感悟寓意,可以从故事情节、中心句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现实等四方面去深入分析继而感悟寓言中的讽刺、夸张的寓意。寓言的感悟可以说是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时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情感的释放,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阅读,逐渐对寓言中所讲的故事产生共鸣。寓言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带有鲜明的对比特征的艺术形象,他们都含有作家的主观情感。被人格化的动物会更加容易的引导学生学习,儿童的兴趣也比面对一般文学样式要强得多。对此,小学寓言教学的难度就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释放其情感,在释放情感的过程中能不能与寓言中的角色达到共鸣。

三、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形成自我教育的局面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发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主要是根据虚拟的人、事、物的艺术形象来进行精炼的语言描写,继而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道理。我们教师就是要深入发掘这一道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样的道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来学会这一道理,并培养起自身的审美观、道德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诙谐幽默地把这一道理浅显易懂地传达给学生们,我们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后也要展开联想,最终可以自己进行寓言的仿写、改写、创造等等。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美———童话世界,小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在无意识的海洋中畅游,编制更加多彩的情节,孩子们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寓言小故事范文5

我国公司属于典型的“一股独大”式的股权结构,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司空见惯,而我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更使得控股股东的侵害行为无法得到很好的抑制。在我国,中小股东保护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需要密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John Cubbin和Dennis Leech(1983)基于概率投票模型的控制度法,在控制权研究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整个公司治理研究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后,国内外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广泛研究及应用。本文试图将此模型作为基础,分析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的关系,进而分析股权结构对中小股东保护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John Cubbin和Dennis Leech(1983)给出的控制度定义为:概率投票模型假设下,确保控股股东实现绝对支持的概率。在此记最大股东的控制度为α,于是:

,将

带入上式,由于w1≥w2,因此,当其他股东的股权越集中α值越小,其他股东的股权越分散α 值越大。可以推定:最大股东的控制度与其他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又因为最大股东的控制度与中小股东保护负相关,从而中小股东保护与其他股东的持股集中度正相关。

在现有的文献中,控制权多指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国泰安数据库给出的也是按照La Porta等人(1999)所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出的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可以认为将最大股东控制度替换为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上述结论同样具有合理性。另外,实证研究中用其他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代表其他股东的持股集中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其他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小股东保护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主板市场上1365家上市公司全部A股作为研究样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剔除:1.剔除148家被ST的公司;2.剔除34家金融保险类公司;3.剔除6家无控制股权公司;4.剔除13家两个或以上实际控制人的公司;5.剔除50家数据缺失的公司;6.剔除13家控制权小于10%的公司(通常认可的最终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标准是10%以上),最后得到的有效样本为1101家。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对照上市公司年报在前十大股东出股比例基础上剔除了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得到实证研究所需的其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二)指标选取

其中, M'表示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投票结果占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票数的比例, m表示某一预先设定比例, Pi表示股东i的持股比例, P0表示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N表示全部股东数量, N1表示除最大股东外的大股东数量, w1表示除最大股东外的大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概率, w2表示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概率, ω 表示某股东参加投票的概率。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表1描述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观察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较大,平均值为38.6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情况是“一股独大”,实际控制人牢牢控制着上市公司。

此外,根据统计结果,protect取值为5的公司为153家,占样本总量的13.90%;取值为4的公司为174家,占样本总量的15.80%;取值为3的公司为412家,占样本总量的37.42%;取值为2的公司为248家,占样本总量的22.52%;取值为1的公司为114家,占样本总量的10.36%。可见,我国中小股东保护情况还较差,公司法、证券法还应该加强中小股东保护方面的立法,从而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验证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应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2描述了本文所选取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2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表

注:1**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显著性概率。

观察表2,可以看出,中小股东保护变量与实际控制人股份流通性因素、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与实际控制人所有权比例、公司规模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负相关。本文所提假设得到验证。

关于表征中小股东保护的指标,本文参考了张人骥、刘春江(2005)研究中的方法,并进行了微小修改。当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大于或等于50%时,实际控制人绝对持股比例因素取1,当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大于20%,小于50%时该因素取2,当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小于20%时该因素取3;当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大于或等于其他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时,实际控制人相对持股比例因素取0,否则取1;当实际控制人的股份性质为国有,实际控制人股份性质因素取0,否则取1。

(三)回归分析

由于相关性分析在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时未考虑其他变量的影响,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方法对中小股东保护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假设,设计以下模型:Protect=α+β1Conper+β2Shacon+β3Circulate+β4Size+ε

表3 描述了中小股东保护变量的回归结果

观察表3,首先该模型调整的R2值较大,并且Sig.值为0.000,因此该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另外,最后一列共线性容差均较大(大于20%),从而很好地降低了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该模型有很好的解释效果。

进一步观察,β2β3为正,β1β4为负,说明中小股东保护与其他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实际控制人股份流通性因素正相关,与实际控制人控制权比例、公司规模负相关,假设得到验证。各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因此自变量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能够很好地解释因变量。

五、结论

寓言小故事范文6

一、两只黄雀

“你为何这样拼死拼活?”一只黄雀对另一只说,“在笼子里可比在田野里快活得多。”“是呵,”那一个说,“你生来就是笼中雀,而我,却深知自由的快乐,因此我决不罢休,要把这牢笼摆脱!”

二、牡蛎和两个行人

两位行人路过海边,忽然看见一只牡蛎躺在沙滩上面。“瞧,牡蛎!”一位行人把腰弯下,伸手正要把那牡蛎拿。那一位一把推开了他,开口说话:

“不用劳您的驾,我自己的牡蛎我自己来拣吧!”

“呵哈,怎么成了你的啦?”

“是我把它……”

“什么话!你胆敢划个十字架。”

“当然啦,是我首先看见它……”

“得了吧!老兄,我的眼力不比你的差。”

“就算是你眼睛看得见,我的鼻子早就闻见了它。”

如果不是法官及时前来调解,他俩还要继续争吵不息。法官威严高傲,按程序开庭审理,他抓起牡蛎,把壳打开,一口气把肉吸进肚里。吃罢牡蛎法官开口言道:“好,你们听着,现在我把判决宣告:牡蛎壳你们理应一人一半都分到。二人言归于好,各自回家莫懊恼。”

三、两只猫

万卡和瓦西卡两只猫是一对亲兄弟,它们俩生在一屋,住在一起。万卡瘦成了骨头架,看它一眼都可怕。瓦西卡却胖得像管家,肥肉满身挂,难把步来跨,身上的毛像缎子一样又亮又光滑。“虽然我俩是一母所生,却不是同等的福份,”干骨头架对兄弟吐诉悲声,“你从来不知愁闷,一年到头,肉食不缺一顿。我完全吃素,你常年吃荤。你百事不问,就知道打盹,而我却日夜睡不成,提防大小老鼠进家门。尽管我忙得筋疲力尽,却总是饥肠辘辘,饿得昏昏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