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范文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渗透 生命教育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呼唤生命教育,正是呼唤教育的本质回归。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呵护关爱,培育生命教育的氛围
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而在学校环境里,只有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性、人情、人道氛围的课堂才能够让生命教育成为可能。这就必须要求施教者有关爱之心。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作为教师,对成绩优秀者要鞭策其更上层楼,对学习浮躁者要提醒其降低重心,对处于低谷者要激励其走过坎坷,对学习困难者要帮助其建立信心,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热爱、关心、包容学生,让学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成长。让学生不仅爱上语文课,更要爱上学习,爱上自己拥有的生命。
当然,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语文教师本身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身传言教”,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学生受到教师榜样无穷的力量。同时作为学校,应该努力建设优良的校风;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有责任营造充满团结友爱、轻松快乐、积极向上的班风,让每一个生活在校园大氛围、班级小环境的学子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与美丽。
二、依托文本,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现在的语文教材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比如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就以“认识自我”作为第一单元。在这个单元里,朱光潜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告诉学生生命越是艰辛越能够显示价值;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告诉学生我们每一个个体在世界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所以我们要热爱和珍惜生命;王海桐《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告诉大家,生命因拥有理想而可贵,因奋斗而生辉。除此之外,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鲜活的历史生命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美好。例如:“庄生晓梦迷糊蝶”(李商隐)的淡雅梦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的闲适自在,“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庄子)的潇洒快乐。还有那“仰天大笑出门去”并且连呼“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那个不断被贬却依旧充满生命豪情“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苏轼,那个北海牧羊,誓死不屈,坚贞不渝的苏武……这些伟大的古人无不用他们的诗文唤起后人对生命的赞美与热爱。“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者,孝之文也”。生命的价值在于学会感恩,让学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至爱亲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热爱自己和他人生命。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让人垂泪的父子深情;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表达了一个残疾孩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老舍的《我的母亲》写尽世间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我们在讲解分析这些课文的时候,更应深挖课文内涵,勿忘生命教育。
三、运用手段,点燃生命教育的火花
要想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运用各种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火花。这些火花就是希望,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下爱与感动,帮助他们去遮挡成长的风雨。主要手段有:读、议、悟,多元感知。
1.让学生“读”,在读中品味感情,读出认识。对于那些语言优美、富有情韵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情感与人物精神,在读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乔榛、丁建华等朗诵家的作品,一定会给学生带来非同寻常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2.让学生“议”,在议中领会主旨,议出精神。让学生“议”是体现学生本体意识的重要环节。如教《孔雀东南飞》时,我让学生思考并议论“当爱情与亲情冲突、当生命遭遇痛苦的抉择,我们该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正确认识了爱情、亲情对于生命的意义。
3.让学生“悟”,在悟中感受人生,悟出深意。如在教老舍《我的母亲》一文中,我抓住文中的母亲“三哭”和我的“三哭”的细节,感悟作者母子之间的深情,然后以“说说你和母亲之间的故事”为话题,让学生感悟自己平时的生活,当时那节课“说者流泪,听者动情”。不少学生从此与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变得更加热爱家庭和生命。
4.让学生“写”,在写中表达感受,写出体验。如在学习了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以《假如还有三天生命》为题写作文,以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拿破仑传》《约翰克里斯多夫》等名著都值得中学生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在当前教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我们呼吁重视生命教育,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理性教育,忽略人文教育的不足。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也让自己“与语文共舞,让生命更美”。当然这并非易事,但,这也正是语文教师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