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科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教科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教科书

高中数学教科书范文1

课程教材研究所 张劲松

-、数学及其应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当代数学能够处理科学中的数据和观测资料,进行推理、演绎、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的基础;它在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9年5月,华罗庚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精彩地叙述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的应用;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王梓坤执笔)一文中,对数学及其应用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论述。正如该文的第一句话:“本文的目的是双重的和互补的:一是论述数学在国富民强中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近年来数学在我国的许多应用来证实这种意义的真实性,从而希望提高人们对数学的认识。”

数学科学的发展对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近年来,数学教育界内的“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无一例外地把应用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因此,正确理解“应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问题解决”、“大众数学”、“数学建模”、 “应用”等等,对于使数学课程“贴近”实际,历史上已作了许多讨论。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两千多年前,数学教育就存在着着眼于实用和训练思维的两大目标。今天数学的内容大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实际应用和训练思维的涵义也大大拓展了。归根到底,数学教育的目的除思想教育方针之外,仍然是这两个目标的结合。数学就自身发展来说,始终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一门科学。

综观数学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学总是具有很强职业成分,只是随着中学和大学的学院化,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才被忽视,但是如何人教“应用”和运用“现实生活”例子为数学教学服务仍有待研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有许多解释,有些人为的,非现实生活的例子,也可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养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不能一概否定;还有一类传统的例子是过分“现实”的,是直接从职业中拿出来的,如储蓄、税收等,这就有一个谁的“现实”的问题。这些例子只是社会的一些特殊需要,不足取。就算排除了这类实例,还会有多种形式体现“应用”。比如,守门员如何占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门角度?这些问题把数学与实际情境联系在一起,对一些学生有吸引力,但并不是真用数学解决问题,没有哪个球员会这样去计算他们站立的位置。数学的应用主要不在于这样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系”不可能总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的,正如卡尔松说的“现实是主体和时间的函数,对我是现实的,对别人未必是现实的,在过去是现实的,现在不一定再是现实的了”。可见要使课程有“应用”性是既复杂,又有待长期解决的问题。

前面说的都是用来为数学教学服务的“现实”例子,当数学为现实服务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例子,它是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学生熟悉的社会现实问题,这种问题不仅有社会意义,而且不局限于单一的数学,还要用到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对数学教学表示了忧虑,他认为,数学教学应讲授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这些结构的数学发现过程。学习是指形成这种系统化的数学活动过程,而不是系统化的最后结果。因为系统化的最后结果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漂亮的封闭系统,甚至封闭到没有入口和出口……学生所要学习的不是作为一个封闭系统的数学,而是作为一项人类活动的数学,即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数学化过程。如果需要,也可以包括从数学本身出发的数学化过程。学生应该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至少是一个既有入口又有出口的封闭系统。

“问题解决”恰恰反映了“入口”和“出口”问题,即从现实情景(“入口”)出发,这里所说的现实情景,既包括客观的世界和现实的生活,又包括学生的数学现实。事实上,这是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谓“出口”,是指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情景中去。我们所说的应用,不仅仅是解决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入口问题,即从现实情景引入数学,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我国的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掐头去尾烧中段”与“入口”和“出口” 的观点可以说不谋而和,他们都强调数学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要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

强调数学应用现已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共同特点,在数学课程、教科书中更加重视应用。在处理数学内容时,更多地遵循“实际问题数学概念实际问题”这个模式来展开。许多教科书面向现实,数学知识的引入以阅读材料的方式出现。这些材料内容广泛,形式各异,图文并茂,有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有让人着迷的数学史,有发人深思的悬念,也有尚未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还有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的最新发展等。教科书中每节后,还安排大量与现实世界结合并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和实践,并对每一问题在题首注明数学知识被应用的领域(例如天文、建筑、管理、经济、物理、化学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和科学之间的联系。

总之,数学教育改革中对于应让学生认识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已形成共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进一步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是高中数学的教目的之一。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

《大纲》在“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处,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做了原则性的说明。《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教科书、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多种渠道来体现,教科书如何更好地贯彻大纲中的“应用”,对编者来说,有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我们认为,数学应用不仅包括人们常讲的用数学的结论,用数学的方法,用数学的思想,还包括用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观念,用数学的精神。因此,强调数学课程教材中的应用,并不是仅仅通过“增加一些有用的数学内容”,,“在例题和习题中增加一些应用题”,而是要在教材设计、编排体系等方面做更深层次的考虑。

三、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应用”

下面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一册(上)为例》,对“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1.教学内容的选取

知识点:函数的应用举例。实习作业。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研究性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习作业已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毋庸讳言,现在的数学教科书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为中心,进行教材的设计;数学的组织基本上以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为主线。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 正文:“2.2函数一节中”

例5  在国内投寄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g付邮资80分,超过20g而不超过40g 付邮资160分,依此类推,试建立平信应付邮资(单位:分)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图象。

这是几乎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即现实情境(问题情境),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学模型):

当邮寄35g的外埠平信时,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应付160分的邮资(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建模”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建模”使应用更现实化。学生看到数学如何才能应用到真正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并且渴望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会自然地寻找“数学建模”的机会。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自然经历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函数关系式)、图形语言(函数图象)相互转化的过程。

(2)阅读材料 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该阅读材料结合典型事例,详细地介绍了数学模型的概念、数学模型建立过程,以及利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高中数学教科书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

实施新课改之后,高中数学课本内容含量减少,虽然课本知识变得更简单,但是考试内容依然不变,甚至在某些考试中加大了难度。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反映高中数学太难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数学成绩却总是提不上去。为此,教师更应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来弥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弱点与缺陷,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只有拥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这门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学习这门课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面对越来越简单的数学教材,教师在教学方面却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教师应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而是要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反复阅读课本,查阅多方面的资料,以强化他们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然后与学过的知识链接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这也是对学生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此外,在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思考过后,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总结,以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二、应对教材进行拓展,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比以往简单,但是教学要求依然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拘泥于教科书,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好数学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应拓展书本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拓展的数学知识不能太难,而是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内,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知识的拓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和思维策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了解学生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关心与鼓励,多鼓励他们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用于发言,善于表达,当然,无论学生回答的结果错与对,教师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回答正确,应多加鼓励和奖赏,回答错误,应耐心向其说明错误所在,并详细解答,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也应对其进行不断的鼓励与表扬,同时要提高对这些学习优秀学生的期望,适当地给予他们压力,在学生完成教师要求完成的任务后,教师应为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指导他们拓展学习与探索,以更好地发展其自身学习数学的才能。

三、适当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科书上每一章的学习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问题探究,即由问题引入本章学习的内容,这一问题探究环节的设置,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有多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数学知识概念、定理等来设计情境模式,让学生在自我理解上阐述即将学习的数学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引入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可以将书本中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世界的空间得以展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可以探索出更多的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目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都只关注书本上存在的概念、理论和公式,有些理论和公式书本上已经给予其由来的过程,但是有些定理和公式是要求学生自行推理的,然而大多数学生在遇到要求自行推理的公式时,只是一带而过,根本不去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重视这些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反思知识形成过程是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只有掌握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才能利用这一规律更方便、更有效地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问题,帮助学生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就能让学生养成反思数学知识和问题的习惯。

总而言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想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首先教师就应转变教育观念,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适当地拓展书本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其次应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春雷.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3).

高中数学教科书范文3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应及时接受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改革传流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初探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还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

一、造成学生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

1、丧失学习的兴趣

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学习不主动。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另一方面,学法不得当。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录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学习缺乏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创新意识,照搬教科书和老师的方法学习,致使学习呆板,乏味。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策略

1、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例如,可采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也可采用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还可采用阅读理解、讨论交流、撰写论文等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对有关课题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2、注重章节间的相互联系

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发展既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有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导数等知识直接解决其他教学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也可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实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4、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高中数学教科书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是目前高中数学老师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不断提高应用水平,开创教学的新形势,创造高中数学教学的好成绩。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作用

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侧重于老师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在临近考试时讲究题海战术,认为数学就是练习做题,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也没有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练习中去,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较薄弱,甚至有学生厌恶数学,认为数学是没有用的,数学课程是比较乏味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的一切东西,唯独忘记了一种东西――幸福。数学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用自身的数学情感去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会学、乐学,浓厚学习数学的兴趣,品尝数学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学习中温馨、和谐、协作、互助的情趣。如果一个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东西毫无兴趣,不管他有多聪明,无论老师采取何种方法加以引导,启发,学生都听不进去。教师做得再好,再认真负责也无济于事,这是一种失败。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想真正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的有效性,高中数学老师就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系数比较大,在学习中遇到的好多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单独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来解答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原有的教学活动中,一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会在第一时间去问老师,然后老师就会给学生进行解答,按照一贯的思路来解答这类难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就找老师,自己不去思考问题,也不去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要真正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在遇到难题时一般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合作的精神。合作教学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了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实验性合作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之间较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发现了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

三、科学的评价体系,树立学生自信心

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拥有它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这样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一个学生拥有自信就会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不惧怕任何困难,不害怕任何挫折,从而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奋斗、去拼搏,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比较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高中数学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不足,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不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仁智.高中数学知识拓展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浙江教学研究,2013(14).

2.何永龙.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J].甘肃教育,2013(5).

高中数学教科书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和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相比,新课程理念有着突破性的改革。为适应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将新课程理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对比,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开展

学生仅仅依赖模仿与死记硬背,这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是研究、发现和动手实践的结合。教师将问题或疑难情境呈现给学生后,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分析、不断探究、与教师或同学交流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积累学习资料,从自我探究中找到答案,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教学中,只有先呈现问题或问题情境,才有之后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若学生不能确定自己和同伴得来的“猜想”是否有依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想法找证据去验证,而不是直接给予肯定或否定。若学生对教师或是教科书产生疑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就算他们的想法是错的,教师也应该肯定他们敢于挑战、不惧权威、遵循事实的意识。

二、数学教学应以情境为线索拓展

新课程理念中,高中数学学习的支撑是靠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和以情境化方式来实现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但其设计又需要情境来支撑。没有情境,就没有思考问题之说,而教学课程资源的基本成分也是情境。数学问题的情境用数学模型可以表现出来,而数学模型就是参考某种事物的特征,将数学语言形式化地概括或近似地表现出来。像数学中的公式、方程以及算法系统等都属于数学模型,将问题情境化也属于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新式的数学教学改革将重要强调“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拓广应用与发展”的基本过程,将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让数学更有情调,使之完全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并理解数学,自觉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应注意在观察、动手、讨论、思考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使之成为基本的实践能力。

三、改善教学方式,重视探究导向的过程化教学

新课程理念中,教师被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要从实际出发,在与同伴合作中获得理解,而不是靠别人告知。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肯定,并给出积极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取知识经验。首先,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世界,促进思考和理解能力;其次,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最后,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应,鼓励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与人合作。

高中课程追求的理念是丰富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方法。数学学习不是只靠记忆模仿概念、结论而完成的。自主思考、探索、实践、合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评讲依然是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学生更要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互动。在教育理念、学科内容等方面,高中数学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理念和目标,积极探索师生都适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感受这个过程,通过直观感受,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拓展和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让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众不同。

四、强调教学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

新改革非常重视评价方法的改革,强调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题和手段多标准化,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让教师变成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明确新的教学评价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的差异,平等看待,让学生扬长避短。传统的评价方法就是考试测验,新的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自我报告、记录表现等多种有效的简单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小论文或是研究性学习成果,然后由教师给予评价等。

五、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新式的多媒体教学新颖奇特,可以通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无意识间学到知识。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既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又能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渴望。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运用多媒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未来,在新课程发展的路上还会有更多难题,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学生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研究,充分利用目前的教学条件,应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新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金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浅谈[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09(9).

高中数学教科书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角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49-01

1.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浅析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无论人们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要通过想,这里的想就是思维。思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学生的学习活动、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活动等,所以,学习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教学观念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来,并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其次,调整教材内容结构。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科体系是否完整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对教学的结构与内容进行调整,不断增强函数模型的背景与应用的要求,多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知识间的联系更密切,并满足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

2.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非常重要。其一,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思想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教师单向地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讲授,这种理念导致教师对钻研教材非常崇尚,把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作为教学的艺术,这与学生实际需求并不相符。教师应转变观念,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拥有更多发挥的机会。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多发现、多思考、多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其二,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非常封闭的,太过于预设,导致课堂的教学非常机械式,也非常沉闷,没有生气与乐趣,学生没有学习的乐趣,并且一直是处于从属的地位,成为教师强制灌输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精神不集中,表现出倦怠的状态,对教学与作业都是应付了事,无缘于创造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上都焕发不出生命的活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3.对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首先,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能够留有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谈到圆的直观图,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以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随后再请刚才的两名学生按照相同的要求进行作图。学生通过对两次作图的详细过程的观察,会得出很多经验与教训。教师因势利导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椭圆的定义。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定义的印象就更加深刻,并且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对标准方程进行要求时,经常会遇到化简出现错误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对含有根号的式子进行化简时,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学生会回答用两边平方。教师再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好。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会感觉到这个方程,如果运用直接平方是不利于化简的,而整理后再平方,就会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一来,椭圆方程化简的问题就很快得到解决。其次,要善于把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应用到教学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教师掌握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有:其一,能快速增加每一堂课的课容量,原本需要45分钟的内容压缩在40分钟解决;其二,使教师板书的工作量得到减轻,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举例中,这样能提高讲解的效率;其三,较强的直观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四,对整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非常有帮助。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再把本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同时通过投影仪,让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内容有更深一步的掌握与理解。在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把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在对新课程进行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对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地完善,通过借助现代化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之间的关系,讲好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要从根本出发,不但要认真学好专业课程知识,还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通过参加社会的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束必祥. 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探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10:6.

[2]王浩. 优化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10:46.

[3]付慧,王睿.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华章,2013,2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