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美术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美术课程

少儿美术课程范文1

(一)社会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在发达国家,美术课程是与其他文化课程同等重要的科目,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80年代初,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厅悬起一块横匾:“一个国家的根基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在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全美国的重视。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开始在深层次上改变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状况。而在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经常成为其它科目剥夺的对象,学校的美术教师也常是由其它科目教师兼职上课,在这样一种趋势下,美术课程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科目。

(二)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送孩子去学画画,就是要孩子学会各种物体造型画法,以画的像不像、涂颜色是否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等来判断孩子美术作品的好坏。其实,造型、色彩只是绘画内容的一小部分,对于初学绘画的少儿,最重要的应该是丰富的想象力,用绘画这种表现方式大胆的描述自己的想法。家长不应该以功力的思想认为,孩子能够画出一幅构图完整,线条流畅,色彩合理的作品才叫做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这样要求,会使孩子思维受到局限,最后失去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少儿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学校改变教育方法

在教育观念上,我国大多学校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观念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极大的制约了儿童的发展空间,应该转变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培养幼儿教师系统上,应该重视美术理论知识的培养,要求教师掌握系统美术理论知识,在教授课程时不只是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几个图形,而是用有趣、富有鼓励性的语言,让儿童更加清楚的明白图形创造的更深含义,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教学方面,首先,幼儿教师应该避免填鸭式教师,用积极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知识。避免使用枯燥、乏味的语言,尝试用具体、形象、生动的词语引导儿童学习,将偏僻、难懂的事物转化为日常生活中通俗易懂、更加直观的形象,使得幼儿尽快学会所需知识。其次,教师要学会用积极、鼓励的话语,激发儿童创造的自信心。儿童的智力是有所差别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师正确的引导鼓励能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极大的激发儿童创造性活动,使得学生热爱创造、善于创造。再次,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美术素质和能力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

(二)社会加大对教育关注度

教育是国家的根基,是民族荣辱兴衰的关键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创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应该落实美术教学的实施,将美术课程摆到与其它文化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国家加强重视程度,才能逐步提高学校、教师、家长对美术课程的重视。鼓励民间艺术家到学校传授民间艺术瑰宝,让儿童了解更多有趣有意义的美术内容,引导启发儿童,不断挖掘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并将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在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探索中寻求新的形式与内容。

(三)家长学习美术教育的作用

少儿美术课程范文2

小学美术 水墨画教学 教学方法

在当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中,低、中、高年级均有“水墨游戏”课程,在新课标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学生的要求有如下解析: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而具体到阶段目标,低、中、高学段在“造型·表现”一栏分别提到“……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的“水墨画”课程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更不可能也不应是成人水墨画技法的“传授教学”。对比过去的教学,新课标的要求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

一、传统水墨画教学弊端及思考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所注重的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学习表现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不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跟随教师一笔一画的“依葫芦画瓢”,在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表现空间、个性发展受到局限,他们得到的仅是“像与不像”、“对与不对”、“行与不行”、“好与不好”这样的评价。水墨画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水墨画基本功的舞台,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他们看着老师的表演,既赞叹又望尘莫及,当他们自己拿起画笔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能跟着教师临摹,一旦离开教师的牵引,他们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对学习水墨画失去了兴趣。

因此,作为今天的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两个问题:“水墨游戏”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如何上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体现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水墨游戏”课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创新。笔者认为改革创新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学生,体察他们的所思所想;二是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掌控课堂;三是启发学生,变僵硬的程式化构图为个性化布局;四是鼓励激发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多元评价。上述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们的独特思考力和创造力,使教与学的关系充满着灵动、活跃、和谐、个性,使水墨画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是想象”。试想,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有了想象力便有了思维的最大空间。如何让水墨画真正的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何让少儿的独特创意(写意)通过水墨画的构想去呈现他们的真情实感?如何以更多的物质材料和创新策略的介入成为探索少儿水墨画教学新路的艺术手段?教师通过水墨画的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发散思维,给予水墨画想象的天空、创造的灵感、表现的激情。水墨画既有高雅、深奥的一面,又有自由、游戏的一面。儿童的感觉是很直观很真诚的。

二、水墨画教学的理性认识

每一位从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老师都应该清楚的知道,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某种专业技能技法的培训教育,水墨画教学正是如此。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水墨画课常以“水墨游戏”这样的课题呈现,目的是想让水墨画教学与学生之间更加贴近,并且,游戏的形式更能唤起儿童的兴趣。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更能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有意识的注意。与其他少儿美术门类的学习相比,水墨画对少儿的吸引力显得较弱,究其原因有如下几项。

1.工具的差异

水墨画传统的技法,要求“笔、墨、纸、砚”等一应俱全,如果再备足水、色、盘、印等工具,要摆满整张课桌,学生作画的空间只能小了又小,课前准备繁琐,课后收拾亦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其他画种的学习,对于工具的要求,显然会精简许多,

2.认识的差异

持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态度的教师,往往将“临摹”看成是水墨画教学的常用模式,认为临摹走的是一条“捷径”。殊不知,“临摹”会误导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只会画临摹过的画,除此以外,便无从下手。因此,对水墨画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3.观念的差异

有些教师认为,今天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诸如“水墨画”这样老套的画种对儿童来说已是可有可无,因此不认真对待水墨画教学。长此以往,儿童也对水墨画兴趣不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不禁要问:儿童水墨画教学,路在何方?“水墨游戏”教学,路在何方?

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和中国京剧一样是国粹。正是为了推动我国少儿学国传统艺术,增进儿童对我国水墨画的了解,提高兴趣,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少儿的创新能力,水墨画教学因此被编入美术课本,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训,特别是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问题。正如美术评议家陈履生提到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使中国人的水墨感退化,对于儿童来说,那种感觉可能仅存于血缘之中”。可见,要让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率真与程式很强、规范很严格而且积淀又很深厚的这么一个文化遗产来相互碰撞,就是要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与我国的传统艺术靠得近一些,同时将自己幼小稚嫩的感情融入笔墨之中,将水墨画的高雅、深奥与儿童的童趣、游戏结合在一起,在这样激起的火花中,我们会看到儿童的天性得到了尊重,传统艺术得到了拓展。

三、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与策略

既然说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怎样才能探寻出在一条少儿水墨画教学的新路呢?

1.引导孩子从认识自己的生活入手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要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孩子对散步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端,也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反而会产生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2.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取舍、学会表现

每个孩子都对周围世界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要让他们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教师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要表现的对象或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多媒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被观察对象的影像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找出事物的大体特征并且大胆地进行整理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时期正是手、眼、脑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动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观察力特别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并适当进行范画演示,鼓励他们乘兴而作,勇敢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相信孩子们会放下思想包袱,在水墨世界里自由驰骋,也一定会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

四、水墨画教学应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级体的团结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要让水墨画课堂生动起来,要让水墨画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教师还要作更多的思考。

1.作画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只能使用毛笔,儿童水墨游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毛笔的替代工具。比如:棉棒、鹅毛、柔软的树枝,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直接用手指去画。儿童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首先是惊讶和好奇,然后便急着想去尝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工具和毛笔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别,在表现物体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2.独立作画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新课标理念中,也十分提倡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帮助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水墨游戏课堂里,小组合作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过家家”一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你画动物,我加森林……孩子们在合作中游戏,在合作中快乐,在合作中寻找感觉,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小学段的水墨游戏课程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上,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看、画、玩融为一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兴趣跟随、体验、感受、发现,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水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张扬个性。

五、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对于儿童水墨画,或者说水墨游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应是他或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天真和灵感,更不能强迫他们过早的按成人的标准临摹名家的画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激发创造的潜能”应成为包括水墨游戏课在内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儿童水墨游戏有别于成人水墨画。这是因为儿童幼稚,单纯,心灵纯净,他们的画不受绘画“程式”的限制,因而形成了儿童画独特的稚拙美。他们在用水,墨,色表现物体的时候,往往没有细节刻画,也看不到透视变化,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所限制的。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人物只有眼睛、鼻子、嘴,而没有耳朵和眉毛;如果我们看到他们画的汽车只有车身和轮子,而没有车窗;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把人物的腿画得上细下粗且没有脚……我们只能说,这时的孩子还处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初期,这是他们思维活跃,大胆的童真的表现。重视水墨游戏教学,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创造。一幅水墨游戏作品就是一颗童心,就是一个纯真的童年的影子,还是一片情感的净土的写照。我们能从一幅幅水墨游戏作品中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色彩的赞美,感受到画面中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正是在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儿童自己用心灵绘制出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水墨画。

对于水墨游戏教学方法的探索,路还很长。在师生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中,相信我们会迈出更具创造性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少儿美术课程范文3

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运用自然材料的过程中,感受求异思维带来的创造力,并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感受美术活动的精彩和快乐的能力。现在的美术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取了有趣的名字。编者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去寻求美术及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只有针对具体问题产生的视觉表达才是真实生动的。

小学美术课堂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就是要明确把握本课涉及到的美术学科的独特语言。只有自己先进入美术的语境,了解视觉传达的规则,把握语言,把握本课知识要点才能合理确定课时训练目标。然后分解目标,确立常规性训练指标。传统美术教学内容以画为主,其内容无非是经典临摹,改画.以技巧的提升替代人性的张扬,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而新课标却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肯定技能训练作用的基础上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的培养要求。这也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任何教材内容所不能包容、代替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把美术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标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研究价值:通过课堂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使得教师更善于根据学习类型进行训练目标的分类,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技能练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规则,演绎规则,应用规则的能力。

通过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寻求美术语境转化为视觉传达的规则。研究内容是常规性训练的操作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后,如何巧妙设置训练内容。将学习活动抛锚在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实践,构建形成对技能的新认识。由此可明显看出常规性训练具有预设性、启发性、生成性,挑战性。其创新之处在于:①规模很小,在短时间内能有效解决本课作业中的技法问题;②启示性强,能反映问题情境,又隐含浅显规则概念;③交互性强,训练过程具有动态生成性。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确定训练的进度。

1.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少儿美术教育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4.选择审美情趣层次不同的少儿进行跟踪分析,辅以必要的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少儿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中得到发展,并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存入档案袋。明确研究目的,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研究结果、以验证假设。

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控。经常对研究做系统全面的总结,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专家对实验的成果做出科学的鉴定。以学生素质提升,作品发表得奖,教师相关论文获奖、发表,课题报告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永恒的世界之一,它美好、快乐,我们不仅能够而且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了与我们同在的和在我们之后所将生活的其中的人,把它改造的更加美好更加快乐”(列夫・托尔斯泰)。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及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荣景.《动手智慧的教育艺术》

少儿美术课程范文4

关键词:少儿;创作;引导;自由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在绘画的领域中提高少儿的绘画创作水平,是绘画的重中之重,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气质、特点,激励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大师般的自信。

传统的少儿美术的教育侧重于让幼儿临摹范画,训练少儿的绘画的技能,把形象是够逼真,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的标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过多地突出出来教师的灌输作用,而忽视了孩子们的主动地学习,影响了孩子们的创造力的培养,显然是和当代美术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很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证明:美术教育是培养少儿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老师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孩子引入更专业的绘画创作中来,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创作能力、艺术兴趣和志向,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增强绘画表现手法,同时全面提高艺术修养。这是当下少儿美术教育的重点。

少儿绘画的创作的过程,其实是与成年人搞绘画创作的过程大同小异的,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熟视无睹其意义就是看惯了的东西,如果是漫不经心的,也像没有看见一样,在脑子里没有印象,没有记忆,所以要学生学会观察、记忆、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收集所需的各种形象,并可以通过画速写或画记忆画来收集有关的素材。例如:“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观察美丽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店等等。通过感受和记忆家乡的美来体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画的兴趣。对有关科幻题材的主题创作,不能到实地或实景观察就让学生通过收集有关的书本的材料,或者观看有关的电视、录像、电影等等。二是自由的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需要鼓励学生在平日生活里善于观察,留心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就是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感而发的。

尽管少儿的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但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与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有了充分地”感知材料”并能展开想象,接下来就是进入画面构图的阶段,这一阶段很关键。构思好的画面,画好构图,最后当然是完成作品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因为有了好的构图,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品,画面效果主要看完成作品的阶段。如果用笔用色不当,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不了好的作品。

我认为在辅导孩子们的作品完成时,首先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1)因“画”制宜,即使根据绘画创作的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有的内容宜用画,有的内容宜用水彩或者水粉,有的宜用纸板画制作等等。这种”事宜”,只是从画面的效果考虑而已,例如画有关雨天的题材内容的画,选用水彩或者国画的画法,容易表达出水迹淋漓的感觉;(2)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喜欢画国画,还有的学生喜欢制作纸版画。少儿绘画创作辅导,应围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展开,并要细心的辅导。作画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出不了好的效果。

孩子们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孩子们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画往往造型考张,构图出格,想想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飞鸟、白云画在地面上,对于这样的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否则会大大挫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扑灭了求异思维的火花。

这些大多在使用周边特色资源,这有助月少儿美术创作的辅导。少儿美术创作的辅导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波和学生能够内在的体验,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生动活波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万紫千红春满园”,激发学生的知、情、意、行,把校园变成学生美术学习的乐土。

经过多年的尝试,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地喜欢上美术课,每当拿到自己的绘画本子的时候,各个喜形于色,很少听到“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画的对不对啊!”之类的话,孩子们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构图,添加涂色,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也正在形成之中,新的作品不断地涌向。我相信只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课程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特点,进行渗透,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地开展当地特色化美术教学,才能使得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学生才会喜欢美术课,欣赏美、感受美、创作美的能力才能很大地提高。这对少儿的美术创作辅导的全面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少儿美术的创作过程中更多地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的发挥,其创作出来的作品直接表现出孩子们此时此刻的心理、生活的状态,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不要过度的参与到孩子们正在进行的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于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地主体会出现不同地感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老师的讲评也是极为重要的,而美术的创作欣赏离不开孩子们情绪的调动,没有了充满感彩的欣赏的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除此还要尽可能的创作一些能够激发少儿创作的教学的环境,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在欣赏的过程当中,由于孩子们对于体验有着不同地反应,情绪的调动有快有慢,视觉和听觉的共同的冲击,少儿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就会得到升华。就会创作出不同地作品,得到不一样的创作效果。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当然,我们可以教会孩子们不一样的创作手段,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以上的几种教学的方法综合起来上美术欣赏课,引导孩子们运用感知、记忆、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判断,从而获得感性合理性的知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从而达到开拓创作思路的作用。

少儿绘画通过眼睛观察到的色彩,,要从色彩的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地丰富,譬如利用游戏、网络这些媒体的手段。在少儿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更加地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设计和合理运用创设宽松的愉悦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的激发少儿的探究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

参考文献:

少儿美术课程范文5

关键词: 农村美术教育 现状 新思路

我躬身于农村美术教学的基层第一线,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认识与理解的现状让我无法乐观,理想与现实的不和谐引发了我的深思。面对美术教学工作在农村学校的极低普及率,我们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改变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呢?对此,我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一)教育观念保守

素质教育虽已推行多年,但受农村学校师资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落到实处。很多教师还把它当副课,有的只排课,但实际上一个学期都没上过。美术课被打入农村教育教学的“冷宫”,长时间地封冻起来,给农村的教育事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二)教学方法守旧

临摹成为教学的基本模式,导致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进入误区,甚至导致学生不懂审美和不具备审美能力。而另外一种现象就更让美术教育者哭笑不得,有的学校根本不设美术课,有时为了应付检查就赶紧找几个懂一点儿美术知识的人“操作”一下,掩人耳目。

(三)客观条件制约

课堂上,孩子们仅仅拥有一本美术课本及一摞附带的16开作业纸,大多数同学用的绘画工具只是一盒水彩笔。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缺少足够的绘画资料,拥有太少的绘画信息。当然,大自然是美好的,世界是快乐的,艺术要到生活中去寻找,要到生活中感悟,这些我都不否认。但事实上,农村地区的美术教师又有多少能够突破教材的局限,教室的羁绊,把学生带到室外上美术课呢?

二、平衡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客观的现实总能够引发人们的深思。这首先要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与现实存在多大的差距,然后思考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缩小这样的距离,使两方面达到和谐。

(一)与农村现状相结合,就地取材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上美术课要预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彩笔、卡纸、剪刀等,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假如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进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没有卡纸,作业本纸也可以代替;家家户户都有的绿豆、黄豆、大米,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

(二)让农村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

第一,降低难度,不专业化。教师不要以成人的观点看学生,如主题、构思、表现手段、绘画语言等,暂且不要过多地讲解,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画,甚至是随意地涂鸦,而不要轻易批评、指责,这时画好与画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打消“不会画”的畏难情绪,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完成作业。

第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巧用故事,创设情境。小学生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诱导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则会有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跃然纸上,显露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例如在教三年级《快乐卡通》一课时,我就利用故事形式,让学生们听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导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向同学讲述他们所知道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作品更形象,也更具魅力。

第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和美术能力提高的快慢,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要在确定的教学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如:魔术演示法、造型游戏法、集体合作法、实现作业意义法等。

第四,习作评价进课堂。小学美术课并不是培养小画家,对于学生的作品适时地予以一两句简单评语:“真棒!”“真漂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强绘画的信心和热情,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又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总之,要让农村小学美术课生动而且形式多样地开展下去,就要灵活、大胆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创作,创作的成功会促其对美术学习有更浓的兴趣。

三、加深理解和沟通,成就美好未来

未来的展望来源于踏实、勤恳地工作,当然这首先需要定准目标,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职能,加强责任感,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融洽相处,保持高效率运作,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的少儿美术教育。

首先,以人为本,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本,以教师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本,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为本。学校领导需营造制度与机制等多方面的氛围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是有价值的,树立起教学的自信心。主动地教的教学效果一定要优于被动地教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要在活动中体现出与孩子结伴成长共欢笑的理念,将学生的美术课进化为学生的美术生活,使每周固定的课表课时安排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学生随时随地的绘画休闲活动,让绘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融为学生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令学生感到头痛的课程。

最后,与学校、家长、同事协调沟通。在学生爱好但学校条件有限的局面下,先要争取学校对美术课的理解和帮助,加大对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让教师有示范,学生能跟上的基本条件。然后与家长沟通,让他们认同你的教学。最后是同事的支持,我们不能给同事增加麻烦,要给班级文化添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少儿美术课程范文6

关键词:校外儿童培训机构 美术教育 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很多家长都热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去学习美术。那么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如何发挥校外培训机构的优势,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提高广大儿童的绘画能力,已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学校儿童美术教育与校外美术教育共存之现状

美术课程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学校美术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首先学校美术教育对于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欠缺相关的机制;其次学校儿童美术教育固定的教学内容往往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而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却能弥补以上缺陷。因此,民办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已如雨后春笋大面积存在。形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家对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非常重视,在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四十八条有明文规定:政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贷款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含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由此可见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正是因为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之和学校美术教育比较起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才逐渐壮大起来的。

二、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有一定优势,并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的肯定,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校外美术培训教育的方式和现行美术新课标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而当前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新课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支持,仍然还是实施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且教学内容共性化的知识过多,缺乏对学生美术个性的培养;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追求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对学生的辅导方法缺乏新颖性,压抑了学生的绘画天性。当前这些美术机构都是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去辅导,而这些“师父”们对学生的绘画都做出了统一、严格的要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能随便改变,这种方式钳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意识,往往过分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以上三条都是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和现行美术课标相冲突之处,有待改善。

2.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少家长的关注,但其现有教育资源却非常有限,既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具体有如下表现:一方面培训机构的美术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虽然绘画水平较高,但教学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培训机构缺乏稳定的师资,流动性比较大,对学生的教学有较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因为美术培训机构大都是民办的,部分民办培训学校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注重学校建设的投入,在设备上能简化的就尽量简化。很多培训机构尚未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电化教学,有的甚至连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都没有。教学设施可谓简陋至极,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三、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应和学校美术教育有机整合

从国家当前的政策来看,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对培养特殊型的艺术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广大儿童在美术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实施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还要把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没有固定教材,教学灵活机动,但缺乏系统性,而学校美术教育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灵活性不够。因此作为校外的美术培训机构就可借鉴学校美术教育的经验,根据学生兴趣选择系统化的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让教师根据大纲和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使教师的教学既具有灵活性,又具有系统性。而学校美术教育则可借鉴校外美术教育教学灵活之模式,允许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传授教学大纲之外的美术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美术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2.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较为简陋。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钳制了美术教育,进而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由于资金缺乏,加之又是私人性质,以经济效益为主,所以教学设备不能随时更新。而学校美术教育是国家投资,资金雄厚,在教学设施上相对校外培训机构有较大优势。因此,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儿童美术机构联合办学,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服务,从而弥补其设施简陋、师资不够稳定的缺陷,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充实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民办美术机构为稳定师资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3.如能把校外美术机构培养尖子生的特长和学校美术教育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质的优势融为一体,无论是对校外少儿美术教育还是学校美术教育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可借鉴学校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经验,让孩子们既能提高绘画水平,又能提升在美术方面的艺术修养,成为全面的美术人才。学校美术教育则可借鉴校外美术机构培养美术尖子生的模式,加强对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双向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为艺术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如果国家能够根据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再针对学校美术教育的优势,实施有效措施从以上角度入手,则可有效促使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和学校美术教育优势的融合,最终让二者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红专.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喜与忧[J].中国美术教育,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