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装饰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装饰文化

建筑装饰文化范文1

[关键词]装饰纹样;建筑文化;历史境遇;成因;功能;手段;象征意义

建筑装饰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说,艺术的内容就是观念。建筑装饰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基本的纯化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而反映出一定的观念。装饰纹样的象征意义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它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生的各种需要和方方面面。

1 建筑装饰的历史境遇

建筑装饰是一个广泛、普遍的文化艺术现象。建筑中的雕刻、纹饰、色彩、线脚以及构件排列、组合的秩序等等,都成为我们判断和理解建筑风格、类型和文化内涵的至关重要的信息,人们的社会意识、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这种形式而得到显现。然而,建筑装饰的历史遭遇却随着社会变革和时尚的变迁,经历着褒、贬、扬、抑的不同命运。

自18世纪以来,人们对装饰的抨击多于对它的赞扬,象卢斯、拉斯金等人就是激烈的反对者。在20世纪初的抽象派画家那里,更是把“装饰”视为最令人讨厌的字眼,将它看成是寒酸的行当。这当然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装饰的价值在洛可可时代已日渐式微,在功能主义和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装饰和手工业制品已成为机械化大生产的阻碍,因此,人们要求变革这样的现实,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潮流。但是,“装饰的罪恶”不应归咎于装饰本身。我们应当把目的与手段加以区分,装饰失败的原因不应当在手段中去寻找,而应当在认识中去寻找,装饰仅仅是在目的驱使下被选择和使用的“工具”。19世纪中叶,在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两地兴起的低俗的装饰之风,完全是由于设计者低级趣味的目标而导致的。在现代建筑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传统的装饰被当作“破烂货”在人们的意识中清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纯静的形式。然而,我们在那些简洁的形式中依然看到装饰在顽强地发挥着作用。

2 建筑装饰的成因

2.1 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装饰。大约公元前7世纪,希腊建筑正处于由木构建筑向石砌建筑过渡时期,当时希腊的制陶业已有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柱廊的额枋以上部分――檐部,采用陶片贴面。陶片在成坯过程中便于制作装饰线脚,因此,线脚便被引进到建筑中,同时也把陶器中的彩绘引入了建筑,使檐部覆满了色彩鲜艳的装饰。陶片用模具成批预制,为了适应这种生产艺术,就必须有统一的规格尺寸和样式。这样就在客观上促进了建筑构件的定型化和规范化,对希腊建筑艺术中柱式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埃及的陵墓建筑中,柱子上也有凹圆线脚,与希腊柱式上的几乎相同,米勒解释说:“这种柱子是从原来的木桩演变而来的,刻有凹槽的柱子可能是吸取了一种弯刃斧加工松柏木桩的经验。”

2.2 由功能构件演化而形成的装饰。建筑中的某些形式或装饰在它产生时往往具有实际的功能,并与它的建造手段和结构逻辑紧密相关,但这些功能并不构成对形式的制约,换句话说,功能的改变或消褪,并不影响原有形式作为一种纯粹的装饰语言而在其他的建筑结构中得到保存。例如:阿尔贝蒂设计的马拉泰斯塔教堂,就套用了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形式和装饰,原来在凯旋门中起承重作用的四个分立柱,在教堂的立面上成了退到墙体中的扶壁柱,柱子原有的物理功能消失了。布拉曼特于1500―1504年设计的罗马和平圣马利亚教堂的回廊,对罗马大斗兽场建筑主题的“套装”就更加明显;爱奥尼亚柱式的形式和功能都被减化成一种纯粹的形式符号,使这种经典的建筑形式成为真正的装饰。同样的情形也反映在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佛罗伦萨――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的立面中,柱子和窗都成了非功能性的装饰语言。

2.3 由宗教文化衍生的装饰。由图腾崇拜和而产生的装饰,是这种行为最古老最深远的原因之一,几乎所有史前的装饰艺术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我们从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确知建筑装饰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渗入了宗教的因素。从古亚述人、乌尔图人的建筑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建筑历史来看,宗教建筑的发展无论在形式还是规模上都远远超越了其他类型建筑的发展,这可以说明宗教文化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个民族被另一个民族所征服,一种文明被中一种文明所取代,这的确需要群体的意志和力量,而能将此凝聚起来的事物,除了在那个时代聚集起来的之外还能有别的东西吗?因此,建筑以恰当的形式为体现这种信仰和信仰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建筑中的装饰则成了表达这种信仰、标秉君王业绩的有力工具。对宗教和神灵的崇拜始终对古埃及的建筑形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在上、下埃及的传统之间徘徊。我们熟悉的金字塔,方尖碑和卡纳克阿蒙神庙的柱式都有着确定的宗教含义。

3 建筑装饰的功能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建筑中的装饰大多是非功能性的,它的目标是创造审美价值。在现代主义者眼中,装饰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多余的东西。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在建筑中使用装饰。事实上,装饰对建筑而言,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始终没有摆脱装饰对建筑的影响,它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我们把建筑同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装饰的因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所谓“纯净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抽象形态的装饰。况且对这种形式的美学价值在今天来看也大大打了折扣。装饰既有结构上的功能,也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和审美方面的功能。我们对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之解读,都不可能将装饰的因素排除在外,因为装饰与建筑的空间、构造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题。装饰总是和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没有功能的装饰,也不存在没有装饰的功能,步行街上的盲道,既是一种功能,也是一种装饰,它丰富了铺装的表现力。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柱式,既提供了构造上的功能,也是一种标准的装饰语汇。我们对功能的表达不可能是空洞的、抽象的,总要通过具体的材料、结构方式和加工手段使用之成为可见的形式。

建筑装饰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审美功能。自从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之后,人们使用装饰的目的首先就是创造审美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这本身就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功能;

②调节功能。装饰在建筑的构造和形式中,可以起到调整比例、协调局部与整体关系的作用。无论是古典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我们都充分发挥了装饰的这种功能,利用线脚、装饰性的构件调整和划分建筑的比例关系,并通过这些装饰,对材料和形式的转换起到过渡的作用;

③突出与强调功能。装饰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可以使建筑的主题或某种文化的涵义凸现出来,形成视觉

上的显著点,而这些显著点往往就构成了建筑中的“点睛”之笔,产生深刻的感染力;

④符号与标志的功能。建筑中的装饰常常是历史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人们之所以把建筑称为用石头和钢铁铸就的历史,就在于透过那些建筑和装饰,人们可以阅读到一个时代的全部信息――人们的信仰、道德、技术和情感。用符号学的理论来阐释装饰的功能是恰当的,因为建筑中的许多装饰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代码,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人与建筑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解读这些代码而获得对建筑含义的把握。按照卡西尔的解释,符号是人对外界信息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它包含着事件的内在意义。体现装饰的符号功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纪念性的建筑物,虽然它们在本质上不是一种独立的装饰艺术,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装饰性的,并且它们的功能是纯粹精神性的。如古埃及墓地圣区中的方尖碑、古罗马人的图拉真纪功柱和凯旋门以及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人们为纪念某些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等等。

4 建筑装饰的手段

装饰是一种造型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又有着丰富的实现形式。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阐述“手段”的概念。考察装饰的历史,就不能不涉及实现这些装饰的手段。它们在内容与形式、材料与制作工艺等方面为丰富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1 以图案、纹饰构成的装饰。这类装饰多运用在古典建筑中,尤其是在神庙、教堂、陵墓和纪念性建筑中使用的较为普遍,其主题大多数与宗教有关。教堂中的装饰物从本质上说不是为了满足教徒们的审美愿望而创作的,它们是对宗教教义的图示。这类装饰手段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用浮雕和绘画的手段来塑造装饰的主题;②在希腊罗马建筑文脉中,古典装饰的表现对象多数是具象的形式;③适形造型,具有较强的程式化、风格化的倾向;④与建筑的构造不直接发生联系,是对构造外部的装饰。

4.2 利用构件、线脚、门、窗等形成装饰。这类装饰常常成为某种建筑类型或风格的核心因素,由于它与建筑的构造直接发生联系,因而,是建筑形式中的基本成分,所谓建筑的“语言”、“词汇”指的正是这些内容,如以标准手段制做的五种柱式,以标准手法处理的门窗及山墙端部,还有用于这些构件上的标准类型的线脚。这些标准的构件和装饰可以成为某种建筑类型的符号,无论我们在哪个时代、哪种环境下对其进行“复制”,它们都能准确地传达出确定的历史含义。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常常以简化、抽象或夸张的手法对古典建筑语言加以运用,以此来隐喻它们的历史性,或是以纯粹抽象的手法,采用新的材料和工艺来增强建筑的表现力,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结构形式本身就构成了优美的装饰。

4.3 利用材料的对比形成装饰效果。建筑装饰的美感来源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利用材质的对比形成的艺术效果是人们从古至今不肯放弃的嗜好。粗面石工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渐成时尚,与米开朗基罗同时代的建筑师赛利奥在他的《建筑四书》中专门对粗石工的加工和排料形式做过认真的研究;正是由于粗石工表面上的粗砺、厚重和质朴,才使得它带有了人的劳动痕迹,而这一点恰好被拉斯金认为是艺术中最宝贵的东西――“人的情感的注入”和“生命的迹象”。在现代建筑中,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我们到处可以感受到材质的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5 建筑装饰的象征意义

总体而言,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因此,任何装饰都必定会注入设计者的意志和情感。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应该在构造上是必要的、形式上必须的地方使用装饰。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指代的功能,使用一种装饰就可能会让观赏者阅读出“被指”的意义(如果他使用的手法是恰当的、明确的)。当然,观赏者解读到的意义未必就是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但这并不妨碍它存在着意义,只要人们尊重它的文化背景,正确地领悟到它的含义是可能的。这种功能可以加深人们对建筑主题的认识,使建筑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中得到升华。例如:在东西方的宗教建筑中都大量使用了装饰,这些装饰的形式和主题对于构成特定的文化语境,增进人们对宗教世界的认识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埃洛。沙里宁设计的麻省理工学院小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建筑,但它的主题却是历史的、宗教性的。为了表达宗教的神圣,为圣徒的灵魂营造一种静穆、虚幻的环境之目的,他只在教堂的顶部开了一个天窗(这一手法给人以古罗马建筑的意象),正对着天窗的下方,是一个与其相呼应的圆形阶梯状的祭坛。在祭坛与天窗之问,他巧妙地使用了一种独具创造性的装饰――“无数的金属片由细若蚕丝的金属线悬吊在一起,象雪花一般在自然光下发亮。祭坛被这一束光照得如玉石般温润,如冰雪般清凌,这就是众生向往的人生理想彼岸”。

建筑装饰的象征意义不仅表明了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又以寓意的方式表征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即使建筑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的一面,它还是具有其现实意义的,那火红的对联门笺、五彩丝缕、桃符艾人,其深层的装饰动机是创造一个吉祥化的世界,表达一种对安定、和谐、康富生活的企盼。

建筑装饰文化范文2

建筑装饰艺术并非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装饰在当代却仍是备受关注的产业,使得建筑装饰艺术也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而且当代的建筑装饰艺术发生了新的转变,加大了对文化元素的继承和传播,呈现出这一转变的原因,必然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总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综合所有的因素来看,无非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首先,从外部影响元素,分析建筑装饰艺术对文化进行传承的原因。从小处着眼,装饰艺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审美功能,而说到审美功能必然要和观赏者产生联系,也就是建筑装饰艺术注重传承文化的首要的外部因素———人们的审美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审美上的锻炼,审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自然而言的审美需求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在当代审美影响下的建筑装饰艺术,必然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第二个外部因素,受艺术环境的影响,建筑装饰艺术建筑装饰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其发展变化必然受到整个艺术界环境的影响。由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文化战略的实施,整个国家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重要的指南针,投射到艺术领域,就是艺术的发展要加大对文化的传承,所以,当代审美影响下的建筑装饰艺术加大对文化的传承,受整个艺术环境的影响,受时展趋势的影响。其次,从建筑装饰艺术自身方面出发,分析其加强对文化进行传承的原因。纵观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整体上呈现发展缓慢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比较单一化,这主要是由于装饰艺术没有与其他艺术或其他学科相联系,内容的表现形式比较匮乏,缺乏多种元素的融合,单一性的发展必然导致形式的单一化。第二,建筑装饰艺术表现力和张力不够,当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受消费型经济的影响,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夸张性,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达,使得艺术作品只是一种视觉上的表现,没有文化底蕴。最后,建筑装饰艺术缺乏个性化和民族性。所谓的个性化和民族性,就是要求建筑装饰艺术,在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需求的同时,要保证民族性的东西,使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自己的个性,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个性化和民族性的缺失导致建筑装饰艺术作品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仅不能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建筑装饰艺术整个产业的发展,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传承的表现

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政治思想、宗教思想,各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古代文化传统等属于文化的外延,而且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汉字、国画、陶瓷、雕塑等都是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把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应用到建筑装饰艺术的设计之中,不仅增添了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丰富了装饰艺术的内涵,提升了整个艺术设计的品味,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首先,建筑装饰艺术的色彩对文化的传承。色彩是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当代的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中,注重对色彩的应用,成为决定设计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文化的发展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设计中,对色彩的使用更是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在中国古代,黄色、金色、红色一般应用在皇家建筑装饰的设计上,这些颜色能够体现出皇家的威严与气派,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普通的民居装饰只能用一些朴素的颜色,一方面与皇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二者的阶级差别,另一方面也便于与周边的环境相映衬,更能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颜色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文化内涵,而把这些颜色应用到当代的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中,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既增添了现代建筑物的美感,提升了建筑整体的品味,而且还传播弘扬了民族文化。例如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场馆,就大量使用了红色这一元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意义,这就是对文化进行传承的表现。再如,北京香山饭店的色彩设计,使用黑白灰色的组合,这是苏州民居色彩的典型表现,同样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其次,建筑装饰艺术的图案也表现出了对文化的传承。图案和色彩在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不相上下,在设计过程中,图案和色彩的结合基本上就决定了整个建筑装饰艺术的风格。在当代审美影响下的建筑装饰艺术,善于在建筑物上雕刻各种图案,或具有某种文化意蕴的纹理来进行装饰,这些富有文化底蕴的图案、图形或纹理,不仅增添了建筑物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感,而且对文化的传承,丰富了文化本身的内涵,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在当代审美影响下,很多建筑物的装饰图案都注重对文化的传承,例如,在苏州博物园的一些建筑装饰上,采用了镶嵌吉祥的纹样的手法,这些纹样往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某种吉祥的寓意,把这些吉祥的纹样应用于供人们观赏的建筑的装饰设计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且,有些纹样不是具备某种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而是某一地区文化的表现,例如在苏州万科第五园的装饰设计上,就使用了冰裂纹这一图案元素,冰裂纹就是江南地区文化的产物。此外,在当代审美影响下,建筑装饰艺术在造型、构图、雕塑等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对文化传承的特点,就不一一进行举例说明了。

三、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传承的意义

从整个人类环境来说,建筑装饰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小的组成部分,而且,相对于整个人类进程来说,建筑装饰艺术对文化传承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纵观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建筑装饰艺术在美化环境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功能日渐凸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建筑装饰艺术对文化进行传承,推动了当代建筑装饰艺术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所以其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出现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的局面。而把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融入到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设计之中,为应对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策略。文化因素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能够弥补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单一化的缺陷,充分发挥装饰艺术的审美功能。而且某一文化因素往往具有深厚的底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提高建筑物的文化品位,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当代建筑装饰艺术还面临着模式化、全球化的趋势,一旦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必然会被西化,从而失去自己的个性,在国际市场上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恶劣影响。注重建筑装饰艺术对文化的传承,可以阻止建筑装饰艺术模式化、西化的进程,保证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民族性,保证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国际竞争力。可见,加强建筑装饰艺术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其次,在当代审美影响下的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建筑装饰艺术作为文化形式的载体,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形式,例如雕塑、陶艺、国画、剪纸以及地方文化等多种表现形式,应用到建筑装饰艺术的设计之中,能够使这些文化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承。而且,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文化理念的逐渐渗透要求我国的文化观念和艺术设计必须要保持自身的个性,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传统文化最能展现我国的个性和独特魅力,所以,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建筑装饰艺术相结合,有利于摆脱西方建筑设计观念的束缚,在设计上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在文化领域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四、结语

建筑装饰文化范文3

一、广西的信仰情况

中国广西的信仰情况相较之老挝更为复杂。首先,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为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彝、回、水、仡佬,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独特且复杂的信仰。如壮族信仰布洛陀,研究界认为这原是一种对麽教主神———布洛陀和米洛甲的信仰。由于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布洛陀信仰的外缘逐渐扩大,成为包含以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为主,以观音、佛三宝、太上老君、彭祖、张天师、八仙等佛教、道教信仰为辅的原生性民族民间,信仰又因各地区习俗不同而产生差异。[7]广西其他少数民族信仰亦都有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的影子,譬如,临山而居有山神,沿河而居则有河神,等等,不一而足。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修建灵渠,打通中原至广西水路通道,汉族文化便长驱直入,而汉族地区的信仰也随着移民传入广西各地。道教约在魏晋时期传入广西,据传葛洪在今北流县境内勾漏山设坛修炼,后来逐渐传布广西各地。[8(]p166)佛教约于唐代传入广西。位于广西全州西隅湘山之麓,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名刹”之雅称的湘山寺,便于756年由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创建。佛教在广西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特别是清朝末期,广西境内社会动乱频繁,各族人民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人们往往希望通过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渡过难关,故大乘佛教在此时一度兴盛。除了上述两种源自汉族的信仰,汉民族更多庞杂的民间信仰也在广西生根发芽。汉民族自古信仰各类神仙,如商人信财神、关公,读书人尊文曲星,广大市民则崇拜城隍、天后,各路神仙均以庙宇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广西境内。清代宁明地区仅关帝庙就有4处,城隍庙更多达5处,其他如北帝庙有2处,医灵庙、龙神庙、龙母庙、天后宫等各1处,[9]再加上各类祠堂,足见当地人信仰之丰富。

二、老挝与中国广西祭祀建筑的装饰特色及影响因素

(一)老挝祭祀建筑装饰特色及影响因素从前述可知,老挝信仰较单一,代表性的祭祀建筑为小乘佛教寺院。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老挝寺院建筑从结构上可分为川圹式、琅勃拉邦式、万象式几大类,但建筑装饰手法大同小异。

1.装饰手法(1)木雕老挝建筑为木构干栏式建筑,木雕为老挝建筑中最为常见的装饰手法。老挝木雕与泰国类似但亦有区别,常出现在建筑入口立面,屋檐檐板,柱头及柱础,窗、门扉,以及被称为“象耳”或“玉臂”的老挝特有的屋檐支撑构件中(图1),喜用贴金的方式进行装饰。其中建筑入口木立面最为华美,如琅勃拉邦皇宫寺院的木质立面(图2),四块大型金漆浮雕装饰板雕刻有人物、动物20余个,其余部分满布老挝独特的羽翎卷草纹。主入口门扇为金漆木雕阳刻的人物、动物,衬托以曼妙的羽翎卷草纹底纹,而同样以金漆羽翎卷草纹雕刻装饰的“象耳”(“玉臂”)罗列于建筑两侧。(2)石雕老挝的石雕工艺源于柬埔寨。在14世纪老挝形成统一王国之前,这片土地上的众多部族长期受柬埔寨统治,文化深受其影响。特别是1~12世纪喜好石构建筑的吴哥王朝对中南半岛建筑发展影响至深。老挝占巴塞省的瓦普寺便是石构建筑(图3),装饰重点在屋顶、檐口、门扉、窗等部位,均为石雕,风格极为精细繁缛,纹饰、人物形象与柬埔寨寺院建筑无异,带有印度教特征。石雕手法在之后的老挝经典式样的木构建筑中极为少见,往往为泥灰雕塑所替代。(3)泥灰雕塑泥灰雕塑手法在老挝十分常见,常用于屋顶、屋脊及檐边,主入口门框装饰及台阶两侧扶手,塔类建筑,甚至部分门扉亦是用泥灰雕塑而非木雕装饰(图4)。这种装饰手法也来自泰国,据说工匠最初之所以用泥灰塑造建筑的装饰造型,是想达到高棉建筑完美的立面细节,却又缺乏足够的石材如砂岩,于是就以泥灰雕塑替代石雕,用于装饰建筑构件。这种装饰常以手工雕刻,也有用模具铸造的。方法是把碎的石灰岩放入窑中烧制,混入沙、桐树油和甘蔗汁,有时候也加一些普通纤维如稻草或芦苇杆来做粘合剂。在20世纪,优质木材的稀缺与高成本使得灰泥与水泥浮雕被广泛使用。(4)漆画及贴金漆画是一种独特的用漆和金箔绘制图案的建筑装饰。老挝的此种工艺来自泰国及缅甸,但其源头可能来自中国。此手法经常用于装饰窗、门、天花板等木构件部分。制作工艺是先将四层黑漆涂于木质的表面如门板,每一层需用木炭磨光。之后将绘制了图案的纸沿图案打孔,将这张纸铺在上过黑漆的木质表面,撒灰于细孔,将图案拓印其上。在黑色区域刷一层水溶性涂料后,把金箔贴于表面,待水湿润后慢慢剥离,露出黑漆背景,闪闪发光的金色图案便呈现在眼前。相较于泰国的漆画,老挝的图案更为古朴,图案带有高棉艺术的影子(图5)。在佛塔等建筑中,则直接用漆将整张金箔贴满建筑表面,无任何图案,如万象塔銮寺(图6)。此种手法则更接近于缅甸装饰手法。(5)镜片镶嵌镜片装饰是一种源于泰国的极为华丽的建筑装饰手法,而其源头来自更远的中东地区,疑为泰国大城王朝晚期到曼谷王朝早期,结合来自中国及泰国本土的文化形式而形成的独特建筑装饰技法。这种技法出现早期材料造价昂贵,故仅运用于皇家建筑。琅勃拉邦使用此种手法的寺院建筑均与皇族有关。老挝的镜片镶嵌有两大类型,一种是将镜片切割成1~2cm大小的方块拼接画面或作为装饰性衬底,手法如粘贴马赛克。如香通寺主殿西南立面山墙上的镶嵌画“生命树”(图7),以及琅勃拉邦与皇族相关的几座小塔,便运用了此种更类似于泰国的手法。另一种镜片镶嵌手法与泰国完全不同,是将镜片根据装饰对象切割成不规则形,手法更为灵活。香通寺(WatXiengThong)红色小殿外立面的镶嵌壁画即用此种手法,其复杂的人物造型由头部、躯干、腰带、四肢组成,四肢又分上下肢及手和脚,头部又细分为两至三片的头发、脸部、下颌、鼻子、上唇,正面脸部甚至镂刻出五官。(图8)

2.装饰主题中南半岛的小乘佛教受印度教影响至深,故老挝佛教寺院建筑的装饰一般涉及两大主题,一是印度教母题,如毗湿奴、仙女、纳伽神;还有佛教主题,如佛本生故事。两大主题常常在一个建筑立面交织出现,无所顾忌。以琅勃拉邦皇宫寺院正立面为例,在四片大型金漆木雕中,最上面一片是印度教仙女主题。下三片为佛教“四相”主题,正中为“说法”,即佛主讲经的场景,佛主端坐中间,五名弟子合十听教,左右分别有一只代表吉祥的鹿及莲花;左侧似为“诞生”,描绘佛主出生,一步一莲花;右侧为“涅槃”,五位弟子拜于榻前。此外,屋檐的檐边以印度教纳伽神形象为装饰,入口台阶两侧亦是纳伽神的形象(图9)。最有意思的是主入口,两片门扉装饰着佛教题材的浮雕,但整个门的款式却是印度教吴哥式的———两片门扉中间以一排方格装饰———这种款式在吴哥城随处可见(图10)。此外,老挝部分佛教建筑装饰亦有民间传说题材出现。如香通寺西南面红色小殿的立面镜片镶嵌画,刻画人物、动物、植物、建筑数量近千。这一繁复而精致,艺术性极高的壁画描绘的是老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西约•萨瓦的故事(图11)。从以上装饰手法及主题可知,老挝的建筑装饰深受周边国家,特别是柬埔寨、泰国和缅甸的风格影响,来源十分丰富,但却可以被老挝文化吸收消化,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成为具有老挝特色的建筑装饰风格。

(二)广西祭祀建筑装饰特色及影响因素广西民间祭祀建筑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本土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祭祀建筑,另一种为汉族地区信仰传入本地的祭祀建筑。广西的信仰情况十分复杂,少数民族信仰万物有灵,每物即神。但第一种类型,即民间信仰的祭祀建筑情况却并不复杂。虽信仰丰富,但绝大多数神祇不设庙堂,仅为露天祭坛或在屋舍内设龛,只为极少数最为重要的神祇建造祭祀建筑。如柳州、来宾、贺州、桂平等地常见的盘瓠庙,祭祀的是苗族和瑶族众多神祇中唯一的主神“盘王”,亦称“盘瓠”。值得注意的是,盘瓠庙建筑基本为汉式(图12),并非苗族及瑶族传统的干栏建筑———这种情况在广西其他少数民族祭祀建筑中亦十分普遍,即祭祀建筑并非本民族传统建筑风格样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少数民族原本并无设庙堂祭祀的习惯,受汉文化影响产生祭祀行为后,建造庙堂时便参照了汉式建筑的形制。此外,历代重修也是原因之一。少数民族建筑或汉式建筑均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局限于其耐用程度,历代均会重修,建筑形式随着汉文化的深入而逐步汉化亦在情理之中。汉族地区信仰传入本地的祭祀建筑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宗祠,这种建筑是以中华民族宗族观念为核心的祭祀场所;第二种是有关汉族民间信仰的祠庙,如柳宗元、关羽、伏羲等古代名人或传说人物;第三种是宗教场所,包括佛教、道教或儒教的寺观。这三类建筑都为汉族式样,相互间各有区别,受样式的来源地区影响。如广西横县的伏波庙(图13),虽祭祀的是东汉时期平定南疆的“伏波将军”马援———此为广西特有的地方信仰,但建筑式样却与岭南建筑中的宗祠式样无二。故而虽然广西民间传统祭祀建筑种类丰富,但实际上建筑形制大同小异,装饰亦是如此,都带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特征。

1.装饰手法(1)木雕中国传统建筑大都为木构建筑,木雕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广西各类祭祀建筑亦是如此。广西受各种外来文化影响的本土民间建筑装饰中,木雕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占比例最大的装饰手法,常分布于大木作的梁、柱、檐板、雀替及小木作的窗、门等部位。广西祭祀建筑中的木雕以桂东北的手法最为技艺精湛,桂西及桂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手法则更为古朴。部分受岭南文化影响的木雕喜用金漆涂饰(图14)。(2)砖雕广西传统建筑中的砖雕(图15、16)为岭南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多出现于广府建筑中,祭祀建筑则为祠堂。如百色市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1年)的粤东会馆,正立面两端墙侧面装饰即为砖雕。这种源自广东的技法以纤巧、玲珑见长,亦被称为“挂线砖雕”,在上好的青砖上手工雕刻而成,小则单块,大则数十上百块逐一雕琢再拼合起来。精细者可在一块青砖内透雕七八层,造成极精致而深远的视觉效果。砖雕的装饰部分一般位于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等处。(3)石雕中国华南气候湿热多雨,木质建筑极易腐烂,故建筑中的柱础、门框、房基多以石材制作,为石雕留出了空间。此外,汉式建筑入口两侧的石抱鼓或石狮等装饰性构件也是石雕。部分岭南式样的建筑则干脆以石材代替局部木材构件,如建筑正立面的柱、梁、雀替等,更是使石雕工艺大放异彩。(图17)(4)灰塑广西民间建筑中的灰塑也源于岭南建筑,常用于装饰屋脊檐角(图18)。它是先以生石灰、纸筋或稻草及少量红糖为主要原料,经反复锤炼,成为草根灰或纸根灰待用;再将钢钉、铜线捆绑成所需的造型骨架,固定于建筑上;然后用制好的草根灰或纸根灰层层塑造形象,每次不能超过5cm厚,并需放置一天时间,每制一层必须压紧实,直至造型完成;最后用矿物质颜料上色。据记载,灰塑工艺早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就已经存在,而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5)陶塑陶塑常见于建筑的屋顶,如屋脊的螭吻、脊兽等,恭城县的文庙大成殿屋脊陶龙是其中代表。汉式建筑特别是岭南建筑屋脊的陶塑运用特别丰富,亭台楼阁花卉人物,极尽精细繁复之能事。陶塑以石湾地区最为有名,广西境内许多祠庙屋脊陶塑均从石湾运来,如横县的伏波庙屋脊便保留有“石湾奇玉造”字样(图19)。陶塑工艺从明代兴起,以低温烧制,坯厚釉重,人物皮肤部分不施釉彩,形态生动传神,称为“石湾公仔”。图17百色粤东会馆正立面图18百色粤东会馆屋脊中部的灰塑狮子(6)彩画彩画无论在汉族或少数民族建筑中均十分常见。广西民间祭祀建筑梁枋部分的彩画并不多见,而常见绘制于青砖批白灰墙面的彩画。这种彩画多以传统国画手法绘制,装饰于重要场所的墙壁上沿(图20)。

2.装饰主题广西传统祭祀建筑装饰中最常见的题材是寓意吉祥、祈福辟邪,或象征文人气质的吉祥图案,以及传达忠孝节义观念、具有教化功能的历史故事。如以牡丹插技瓶花寓意“花开富贵”或“富贵平安”,以蝙蝠口衔铜钱寓意“福到眼前”,喜鹊立于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以及祥云、麒麟、骏马等等。象征文人气质的如“梅兰竹菊”等。也有代表宗教思想的吉祥符号,如佛教的、佛家八宝,道教的“暗八仙”等。窗棱是重要的建筑装饰部位,除具象的图案,还有抽象图案,如寓意福寿双全的“万寿纹“”步步锦”,寓意寒窗苦读的“梅花冰裂纹”等。传达忠孝节义观念、具有教化功能的故事传说如白蛇传水淹金山寺、三国演义、封神榜、花木兰从军等等。百色粤东会馆内院就有以三国演义、西厢记、水浒等故事人物绘成的壁画,教化作用明显。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装饰就是书法,包括匾额、对联和窗花,这是一种十分汉族化的装饰主题。百色粤东会馆至今还藏有15块珍贵的铁木牌匾,包括“东渐西被”“同声堂“”天地正气”等。也有部分传统祭祀建筑的装饰涉及历史题材。龙州县的陈勇烈祠,又名“追忠祠”,为纪念的名将陈嘉而建。其中的壁画记录了陈嘉奋战沙场,身先士卒的场景,彰显其保家卫国、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上述装饰主题中以吉祥图案运用最为广泛,无论在汉族信仰还是少数民族信仰的祭祀建筑中均普遍存在。值得留意的是其中与少数民族信仰有关的装饰细节,富川瑶族自治县福溪村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马殷庙,为当地瑶族独特信仰的祭祀建筑,庙内大量装饰都是汉族式的,如石雕柱础为莲花、兰花、麒麟、龙凤祥云造型,庙宇的屋脊正中点缀蝙蝠,两旁屋背各立麒麟一只;同时还有一些独特的装饰题材,如祭台正中阳刻一个太阳,上书“日”字,是瑶族太阳崇拜的表现。同时,广西传统祭祀建筑装饰展现出地域性风格的多样化。如北海市郊建于明初的大士阁为闽南建筑样貌,飞檐极为高挑;以百色粤东会馆为代表的宗祠,大多为岭南广府建筑,屋脊饰以精致繁琐的陶塑;广西北部恭城县的文庙,则既有广府建筑的瓦脊、锅耳山墙,又有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来自各地的建筑装饰风格“杂居”于此,和谐共存。

三、老挝与中国广西建筑装饰的差异

建筑装饰文化范文4

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民俗文化;特征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lso let peopl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radi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material, the scholar's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ts modelling art and each has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type at its beautiful appearance also contains ric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lk custom and social ethics conno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folk cul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features are discussed below.

Key word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Folk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国的传统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演变,其积累的历史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这也使得传统建筑等同过于一个艺术品。在这些品种多样的传统建筑物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得以展现,其包含的社会伦理、社会文化、时代观念和民俗文化等也成为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1、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建筑装饰是一种艺术文化的表现,其自身也与民俗文化联系密切。例如一些农舍门户上面的雕刻着的细致精美的砖雕,这样的作品当然可以堪称为艺术品。然而,在这些艺术品的背后,却蕴含了中国传统时代的伦理道德和民俗文化,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诸如“桃园结义”、“二十四孝”、“福禄寿”、“八仙过海”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些都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有所体现。一些建筑装饰品还表达除了对家宅的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景,因此饰有蝙蝠、双鱼和如意等的建筑装饰品也有很多。其中“蝙蝠”的谐音为“变福”,双鱼和如意更是象征了家族的和谐美满,这些传统装饰品将民间的传统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建筑装饰的艺术性也有所体现,例如蝙蝠在外貌形态上都是较为丑陋的,而应用于建筑装饰中却被美化; “八仙”装饰图案中,经常以八位仙人的八种神器作为暗示,也一点也是建筑装饰艺术性的体现。

建筑色彩本身也属于建筑装饰中的一个环节,建筑物的自身色彩更是具有伦理性和民俗性的特点。中国的建筑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得十分紧密。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法则。所谓“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后来“五行”所表示的内涵也开始被人们赋予。比如五脏、五音、五色、五味、五方等等,这些都对应与“五行”元素有所联系,例如五脏的肝、脾、肾、肺、心;五音的商、角、羽、徽、宫和五色的白、青、黑、赤、黄等等,这些都与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一一对应。元素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开始出现,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木……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等一些说法也开始盛行开来,这种五种自然元素也渐渐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中。例如一般传统建筑的屋顶经常以黑瓦进行砌筑,这是因为黑色象征着五种自然元素中的水元素,水能克掉火,所以是处于对建筑的安全性着想。

2、建筑装饰中象征手法的体现

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象征手法在其中的应用更是十分广泛和常见。例如动物中的龙和狮子,这两种动物在传统的建筑装饰中经常可以见到,龙在这之中象征着帝王,狮子则象征威武和力量。在民宅的建筑装饰中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威武和力量的狮子也成为了驱邪避灾的重要装饰物。植物在传统建筑装饰中也是经常见到的,例如荷花、竹子、松树、梅花、牡丹、桃子等。其中,荷花代表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思想品质,松梅竹则象征了高洁的人品;牡丹则代表了高贵的气质。一些建筑装饰中还将多种植物进行了组合搭配,将两种植物的象征内涵融合一体。例如将象征长寿的松树和仙鹤搭配在一起,象征“松鹤长寿”;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象征长寿的桃子结合搭配,则象征了“富贵长寿”。

除了这些动植物形象象征之外,建筑装饰中对于谐音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例如狮与“事”、鱼和“余”、蝙蝠和“变福”等。这些形象在建筑装饰中有着各自应用,例如装饰图案上有两只狮子,则是代表了“事事如意”的意思,狮子与长绶搭配则是象征“好事不断”的意思,加配钱纹则是象征“财事不断”的意思。在这之中,鱼的象征意思极为丰富。首先,因为鱼与龙都在水中生存,而龙象征神兽,鱼象征为凡物,因此鱼的第一种象征是表示凡物进入朝门之后福禄兼得的意思。另外,鱼是一种卵生生物,产仔数量多,因此也有子孙满堂的象征意思。鱼还与汉字“余”发音相同,因此蕴含多余的意思,象征人们多福多财多寿的愿景。由此也可以知道,鱼在建筑装饰中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

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中,“八宝图”更是体现了象征手法的应用。所谓“八宝”,指的是和盒、玉鱼、鼓板、磐、龙门、灵芝、松和鹤八种,这些八宝也经常在建筑物的门楣、门扇、厅堂和屏风上得到应用。八宝中,每一样都有着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和盒,其实是一种六角形的盒子,图形中有两个仙童,一个手拿荷花,另一个则手拿和盒,其代表是指财源滚滚的意思,也有象征夫妻和睦的意义。玉鱼则是指双鱼,在之前,玉鱼代表的是丰收和兴盛的意思,到了后来,又表示成夫妻和睦和子孙满堂的意思。鼓板即拍板,一般用来表示生活节奏协调,生活平安顺利的意思。磐是一种打击乐器,一般表示男女老少相处和睦,家庭和谐平安的意思。龙门在古人眼里是一种超度化生神功的灵物,代表了一种对仕途和地位的追求的精神。灵芝是一种名贵药材,在古人眼里更是一种仙药,因此它表示的是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松是一种长青树,因此是表示长寿的意思,也有严肃庄重的涵义。鹤也是表示长寿安康的意思。由此可见,八宝图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中和盒、玉鱼、鼓板、磐代表了夫妻和睦、家庭好合、子孙满堂、财多常乐的意思,龙门则表示工作顺利、功成名就的意思,灵芝、松、鹤则表示了长寿安康、飞黄腾达的意思。八宝图的装饰物也经常应用在居室和家用器具上,是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3、建筑部件装饰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中,屋顶、门窗、铺地等建筑部件都是需要加以研究分析的,当中蕴含的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例如屋脊两端的走兽都是民俗文化的体现,一般龙的形象较为广泛应用,龙能喷水,是祈求消除火灾的意思。而在传统的门窗中,门窗隔扇上也经常有以格心棂花图进行装饰,图中一般以动植物和天地为主要内容,其中一些象征太阳、月亮,一些则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也有象征整个天体宇宙的意思。铺地的装饰一般有乱石地、冰裂地等各种图案纹络,冰裂地在视觉效果较具美感,同时以自身形体象征了纯洁的心灵,表示不追求繁华富丽和迷信的意思。

建筑装饰文化范文5

 

关键词:皖南; 建筑装饰;以人为本

置身于徽州古村落中,那里风光秀美,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它们采用了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了幽雅的生活环境,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一般在皖南古村落的村子入口,祠堂前的广场,建筑的大门,室内的厅堂等,这些人们的视线最易停留的地方都作重点装饰。如款县棠越的7 座牌坊群,径县茂林的14 座牌坊群等,它们都以赫然醒目的姿态立于村口,形成独特的村口标志,同时也张扬着本村曾有的荣耀。另一些则利用门楼、古村及其特有的自然风貌来构筑村口空间。如径县桃花潭镇的万村,以“义门”门楼、彩虹桥和溪边古杨树,形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还未进村,以浓浓感受到家的气息,村的灵秀顿显无遗;而水东翟村的“踏歌岸阁”门楼屹立于桃花潭东岸,与古道石阶、大夫第和银杏古树相拥而成的空间则气势磅礴,异常突出。牌坊群、门楼这些具有装饰性的建筑物所营造的各种氛围的空间不单纯是为了界定村落的起始点,更重要的还是村落个性最好的反映。

逢时过节,祠堂前的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人最多,人们逗留的时间也最长。所以皖南的祠前广场常设有高大的旗杆石、万年台(古戏台)。人们在古树的浓荫下看戏聊天,形成一个较开阔的集会场所。万年台是广场的中心建筑,多用重檐翘角,相当耀眼醒目。舞台又是戏台的中心,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都采用各式的藻井装饰,来突出演员的活动空间。如祁门珠林余庆堂的戏台,正中为弯隆式藻井,台面前檐斗拱、额仿上精刻有人物、花卉图案,装饰性极强。还有则在梁仿和檐拄撑拱上雕刻戏曲图文。

大门是出入的咽喉,它对宅第的规模、气势起着不可忽略的暗示作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贫富,大门都是装饰的重点。皖南民居喜在门洞上方饰以立体的砖雕门罩。门罩雕饰繁富,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历史故事、地方风情等,但都突出吉祥寓意的主旋律。它不仅美化了大门,而且表现了主人的情趣;同时,门罩本身又是一幅奇妙的艺术品。还有一些地区喜用满饰有纹理的磨砖贴面来装饰门墙,以衬托门头所镶的反映不同门第的嵌方。这种简洁的装饰手法更突出了大门的雄丽、威严。作为集会的重要场所— 祠堂,它的大门是采用石鼓、阀阅、铺首和匾额来装饰。

皖南居民的厅堂,是接待亲朋好友和办红白喜事的场所,也是人来人往最多的地方,作为居住空间序列的,更是重点装饰的对象。用屏风、匾联和天棚界定了一个面对大门、天井的半开长敞空间,是其大而敞,堂而正。在屏风前八仙桌坐定的宾主目及的地方,如厅堂大门的墙背面和天井左右的侧墙,讲究的都用磨砖拼花贴面。如径县茂林的滋树堂其天井即采用有暗八仙纹理的花砖侧墙。稍次的也用砖墙粉白,再饰以墨线彩画。厅内的柱础、石墙裙和石踢脚通风口,都有表达主人情趣的雕刻。花好月圆、五富捧寿、松鼠葡萄等表达美好生活寓意的是寻常人家喜用的装饰。而文人雅士则多用能表达自己情操、气节的图案,如琴棋书画、鱼樵耕读、梅兰竹菊等。每户带堂名的挂匾,更是主人的家风和志向的直接表露。今天,一些厅堂条案上还摆着“老三样”:东瓶西镜,中间自鸣钟,寄寓着家人对外经商亲人“永远平平静静”的希望。

交通性质的街巷,辅质的廊厢,从属性质的边屋杂院,在装饰及加工上都大大减化至适用的程度。如街巷铺地的石材,只是中间推独轮车的一条,选用较大的条石或卵石,根本不像天井铺地那样割拐拼缝;廊厢的石柱础也是最简单的复盆础或方形刻线础;厨房边屋的梁架,更见不到月梁和雀替,就是檐口撑拱,也是形式最简单的,绝对不会使用复杂精美的木雕;杂院围墙更不见装饰性的檐口砖雕或墨线彩画……正是由于这些辅装饰的简化,衬托出主体空间中重点装饰的细密与精致。如街巷平铺的卵石,与民居前有各种吉样图案的卵石铺地形成对比,使得人口更加突出。主次空间的不同装饰,不仅加强了空间性质的区分,也在加工时省工省时,节约了开支,真正做到了装饰的有的放矢、恰倒好处。

人们的视线容易停留和挑剔的地方是传统建筑中空间的转换处。如径县桃花潭镇“踏歌岸阁”门楼,既是渡口的交通要道,又是接连村内外空间的人口标志。它高大的体量形态在宽广的水面显得格外醒目,透过二层明间的雕格漏窗观桃潭风光,碧波烟云,如临仙境。每户厅堂和卧室厢房之间的天井横门,如今门头上还存有垂挂珠帘用的桃形吊钩或石雕的凤颈钩眼,这种今日看来装饰性极强的横门,过去十分有效地界定了每户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进一步是闺中绣房,退一步是会客厅堂。不论是主体的屋顶、屋身和台基,还是地面局部的梁、柱、拎;抑或是檐口、门窗洞及墙的转角,都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如屋顶与屋身之间用雕刻精致的撑拱和柱间坐斗作过渡;屋身与台基地面则以石雕柱础和浮雕墙裙来连接;室内地面和窗洞四周都饰以圈边。屋面檐口的瓦则做成云头和滴水状。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所作的装饰处理,其细微考虑更是令人叹服,如木柱落在石柱础上的柱脚底端,其垂直交叉的中心线上,都挖了一个如意头形的孔槽,看上去十分好看。实际上每个柱脚底端垂直交叉的四个孔槽,是施工时校正柱子垂直度用的标记,同时也是防止柱脚受潮腐烂的通风孔。只是匠人们将其艺术化了而已。这种兼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装饰处理,很值得现在借鉴和学习。

建筑装饰文化范文6

关键词:现代建筑 装饰设计 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世界大同的趋势下,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愈加可贵,人们的审美深受民族文化内蕴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是舒适、安全,还要建筑装饰美观大方,这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指明了其发展方向。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使其具有中国文化的寓意,不仅能充分体现我们神秘的东方色彩,使中国的艺术设计更具本土化,也能更好的让世界去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扩展其内涵辐射面,创造视觉新感受。

二、现代建筑装饰

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中古老、广泛、含义深刻的部分,它不仅仅是附加在建筑表面的东西,更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符号。它表达了空间环境的性质、目的和用途,也显示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审美趣味。现代建筑装饰不仅给人带来审美上的震撼,而且由于这些装饰所产生的特定形式和秩序,揭示了建筑的风格和类型上的特征,对我们的文化环境、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筑装饰在我国的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是根植于我国璀璨的宗教艺术和民间艺术土壤之上的,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1]。

1. 建筑装饰的涵义

建筑装饰广义上是指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的所有设计和陈设;狭义上指具体品类或个别的装饰物以及图案、纹饰形态等装饰现象。建筑装饰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建筑设计的内容,起到了表现建筑美感、提高建筑内涵的重要作用。

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任何装饰都包含着设计者的理念和情感,欣赏者不一定能感受到设计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但这不妨碍它存在的意义,只要尊重它的文化背景,正确地领悟到它的含义是可能的。

2. 现代建筑装饰的功能和手段

装饰具有审美与调节的功能,使用装饰不仅能布置建筑、装扮室内,更主要的是能够凸显建筑的主题和文化内涵,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使人们感受到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另外装饰还有符号与标志的功能,现代建筑中的装饰常常是历史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透过建筑和装饰可以读到一个时代的全部信息,包括人们的信仰、道德、技术和情感等[2]。

装饰也是一种造型手段,它有很多的表现方式。每一种装饰都有特定的含义,选择了一种装饰就确定了建筑的主题。以图形、纹饰等装饰就是其中一种,这类装饰在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很广泛,无论是室外设计还是室内装饰,简约路线还是复古风格,小到庭院一角大至整个客厅,都可以运用纹饰进行装饰。另一种装饰手段是利用建筑构件的抽象组合形成装饰效果,它常常成为建筑类型或风格的核心因素,是建筑的“语言”、“词汇”。还有就是利用材料的对比形成装饰效果,通过恰当的组织和改变材料表面的肌理效果,从而改变材料的视觉特性。

三、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文化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中国是较早出现设计探索的国家,从原始时期的彩陶文化开始,中国的装饰设计艺术已经迸射出东方文明的神光异彩,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不朽贡献。中国建筑装饰设计的融入文化寓意的特点是在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中形成的。

在建筑中,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在建筑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建筑主体共同构成了建筑的主题。装饰设计是建筑灵魂和精髓的点缀烘托以及升华。将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这是建筑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相互融合,也是我国建筑艺术的传承和进步。而将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寓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图案、纹饰的应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许多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装饰手段一直流传到今天,其中很多都具有特定时代和地域的不同的味道。比如,汉代建筑的装饰刚直浓重,到唐代则浑放开朗;宋代建筑的装饰流畅典雅,至明清则严谨雅丽。南方偏重于雕饰,砖木石雕丰富,手法细致;北方侧重于彩绘,木构表面彩画浓艳,砖雕质朴,多做重点处理。

朱雀、玄武、太极、八卦、龙凤等图腾,山水、花鸟虫鱼等图案,祥云、回纹、水纹、动物纹、瑞兽纹、植物纹、几何纹等纹饰,还有寓意美好的迎客松、石榴图等众多吉祥事物一般不是对自然属性的描摹,更强调理性观念的形体,具有特定的象征寓意。当然这些传统的图案、纹饰要在设计时将其构成简化、几何化,与现代特点结合,以避免它们与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形式形成矛盾,产生违和感,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2. 建筑材料的应用

建筑离不开材料,没有材料一切设计都是空谈。如果采用不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组合方式,或许会使得体块结构相似的建筑产生很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对选择材料及其组合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想将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中国文件寓意首先是要选择中国本土材料,或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运用的材料:木材、砖石、竹等。其中,竹是很特别的,竹不仅视觉上雅致、美观,并且造价低,有较好的支撑力和很强的韧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中,它被借以指代君子高尚的气节,具有节节高升等美好的寓意,也让建筑具有了淡淡的禅意。

3. 建筑雕塑的应用

我国的雕塑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十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按材料的不同,我国雕塑工艺主要有:玉雕、石雕、砖雕、象牙雕、木雕、竹刻、骨刻、刻砚以及其他雕刻等[3]。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批的古建、园林、景点以及涉外的宾馆、餐馆和商业建筑都广泛应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雕塑雕饰进行建筑的装饰处理,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采[4]。我国的建筑装饰中的雕刻装饰工艺也必须去研究和重视其创新问题,做到推陈出新,使建筑雕塑艺术作品与现代建筑的内外环境相协调,适应时展的需要。

最后,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中国文化的寓意表达和意境的设计应注重几点:注重空间序列在功能与观赏上的统一,使之相协调;利用文化本身的特征突出设计的形式,保持建筑环境的纯净;文化元素要应用的体,不可滥用,必须保持与建筑整体相融合;在表达民俗风情、地域特征时需要通过象征性的设计符合来表现,在设计上要控制统一的风格,可用几何图像、形制和色彩等来象征。

四、结语

现代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一个时代在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反映。现代建筑应在中国文化中吸取其精华的同时,将中国文化的寓意包含其中,在发扬中国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化设计。使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体现更高的艺术水平,满足更高的建筑审美需求,以形成适合中国特色的独特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产禅. 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运用[J]. 金田(励志),2012(10)

[2] 张峰. 试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D]. 山西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