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象之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象之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象之年范文1

见面地点在一家欧陆装修风格的四星级大酒店。入口处,站着两位穿着入时、烫鬈发的“中年阿姨”,看上去有一种“事业单位的威严”。她们的任务是督促每位来宾填写一张巴掌大的卡片。上面的问题简单极了:哪里工作?有没有北京户口?月收入多少?

作为交换,袁妮可以从中年阿姨手里获得一个红底黄字的号码牌——将号码牌挂在胸前,才能进入相亲现场。

袁妮坐在舞台下,打量着轮番上台的单身汉们。按照规则,他们要先在舞台上走一段“猫步”,虽然看上去更像是“几根柱子在眼前挪动”。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头像与似乎永远不变的“硕士、有房、有车”等个人信息构成了某种稳定的结构。

在中国当代相亲市场里,袁妮只是成千上万年轻人中的一个。每天都有单身男女在婚恋网站注册,而相亲机构中的翘楚甚至拥有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的实力,一档相亲节目曾一度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

一名今年26岁的女记者3年前刚到北京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与相亲对象见面前,对方的父亲要求先见一见她。在一个洗浴中心的大厅,大叔穿着体面的西服,脚上却套着一双蓝色拖鞋,露出里面大红色的袜子。

谈话开门见山,大叔毫不兜圈地问了“买没买车、有没有北京户口”这样的问题。

“那么,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大叔继续追问。

“2000块。”为了结束这场“糟心”的对话,女记者给出了一个令大叔“糟心”的回答。

果然,相亲到此为止,大叔的儿子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

无论是在上海的人民公园还是北京的中山公园,都不难找到蜂拥而至的家长。他们捧着印有子女照片的征婚简历,在几百张并排的征婚海报前反复挑选,而每一张海报顶部所列明的条件或要求中,都会清楚地表明,判断合不合适的首要标准,往往是收入、财产或户口这样的外部条件。

“在中国,浪漫往往输给现实,相亲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商业变易。”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这洋评价中国式的相亲热潮。

这场机关鹊桥联谊会有将近100人参加,但袁妮并没有打算从中带走一个如意郎君。她从英国硕士毕业后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看上去仍然像是个留着蘑菇头的大学生。当在体制内工作的叔婆郑重其事地把入场券交给她时,她只是觉得“搞笑”和“好玩儿”。

她甚至大大咧咧地穿着T恤走进了相亲现场。然而,大堂里光亮得像镜子一样的大理石地面与会场里踩上去很有厚度的高级地毯,都让她觉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袁妮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个“优质银行男”,比她大五六岁,在相亲领域颇为老练。一顿饭时间,他旁敲侧击地询问了袁妮在老家住城区还是乡下,平时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工作状况等问题。

“我有一种被默默估价的感觉,特别不爽。”袁妮说。

而袁妮关心的问题恰恰相反,她想与对方分享关于旅行和读书的事情,但说起这些,“银行男”的回答大多只是“嘿嘿嘿”的笑。

在整个饭局中,惟一令袁妮眼前一亮的瞬间是,“银行男”说自己一辈子都很顺利,读书成绩好、工作好,但有时候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是我唯一觉得他有个性的一句话。”袁妮回忆。

在她的单位里,同事刘畅的相亲经历更具有典型意义。她是名校毕业的知识女性,对爱情有着美好憧憬。从23岁算起,她已经有了将近3年的相亲史。

在刘畅的印象里,大部分相亲过程都大同小异:先讲家庭条件,再谈单位收入,如果有北京户口或者是党员,也会被当成重要的比较优势。“前三脚”踢开后,偶尔会有介绍者补充一句“人挺好的”或者“相貌如何”,结束语则是“他也多大多大了,挺着急结婚的”。

在刘畅看来,大部分时候,相亲对象从见面到确定关系的“忍耐时间”是三顿饭,“见了三次,你还对他没有明确表示,他会觉得你好过分啊”。着急了,就发来短信:“我觉得你条件挺适合结婚的,行不行?”

“我特别受不了‘适合结婚’这个词,就像做拼图一样。你可以说不喜欢我或对我没感觉,但什么叫行不行,行就行,不行就拉倒,你这是议价呢?”刘畅觉得,相亲这事儿被物化得“挺可怕”。

“婚姻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积累资源的方式。”在一本研究中国“剩女现象”的书中,作者罗珊娜·雷克指出。这似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相亲时代,与爱不爱相比,能不能通过两个家庭的结合达到某种理想的生活水平,似乎才更加重要。

舞象之年范文2

上世纪90年代末,页岩气革命肇始于美国。短短十来年的时间,美国页岩气产量从2007年的366亿立方米提高至2012年的2400亿立方米左右。预计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占到本国天然气总产量的45%。随着页岩气产量的爆发式增长,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的价差越来越大,其间的套利空间也随之增长。

根据日本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日本进口LNG价格平均达到16.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同期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天然气的平均交易价格仅2.8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即便考虑到液化和运输成本(根据牛津能源研究所相关研究资料,每百万英热单位天然气的液化成本约3美元、运输至亚洲的成本约3美元、运输至欧洲的成本约1.3美元、再气化的成本约0.4美元),对于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来说,如此比例的价差都意味着巨大的套利空间。

今年5月中旬,美国能源部批准了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LNG出口许可,允许其向与美国签订了贸易协定的国家(即非自由贸易协定FTA签署国)出口天然气。这也是奥巴马政府继任两年内再一次批准类似项目,意味着美国在天然气出口管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也正因为此,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页岩气出口,将会改变世界能源市场的格局。

尽管如此,但从国际贸易动态、市场平衡机制等技术细节综合来看,北美页岩气出口在未来十年内,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将更多停留在心理层面。

套利者的“三大死结”

首先,北美页岩气大规模出口仍需克服诸多国内政治障碍。尽管业界呼声很高,但迄今为止美、加两国共计仅批准了三个出口项目(美国除前述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LNG项目外,另有德克萨斯州的萨宾·帕斯(Sabine Pass)项目,加拿大则只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卡提玛特(Kitimat)项目)。

弗里波特项目之后,美国尚有15个项目等待能源部的审批,倘若全部建成投运,其年出口能力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美国之所以对天然气出口项目审批极其慎重,核心原因乃在于他们必须全面考虑LNG出口对其国内市场可能产生的冲击:一是大规模出口可能拉高国内市场天然气价格,对美国经济复苏、再制造业化构成不利影响;二是大规模出口可能导致业界加大页岩气开采力度,由此带来的环境风险有待进一步评估;三是一些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巨头,如陶氏化学等,也在极力游说政府严控LNG出口。为了系统评估页岩气出口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美国能源部曾委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协会经济咨询公司(NERA Economic Consulting)就此开展研究,并于2012年12月出具了评估报告。

报告认为,综合来看,出口LNG对美国整体经济来说利大于弊——尽管出口可能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上涨,但因此增加的天然气开采、输配等中上游市场机会将会对冲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于美国经济整体利好。即便如此,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国能源部会对申报的项目打包审批,轻易放行,而仍然会执行一事一议的方式,审慎操作。

其次,未来几年美国页岩气价格呈上涨趋势,其价格优势对于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来说逐步收窄。美国现行天然气价格对于上游企业来说无利可图,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根据牛津能源研究所2012年10月的一份题为《北美LNG出口的潜在影响》的报告,未来美国天然气的价格位于4-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间,更大的可能是位于5-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间。如果按照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测算,则其出口至欧洲的到岸价将达到10.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出口至亚洲的到岸价将达到12.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相比较于欧、亚市场2012年的价格,美国天然气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是,如果将其与2013年早些时候的价格比较来看,则其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2013年1月英国NBP(Notional Balancing Point)价格仅略高于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美国出口LNG价格只有在低于5.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情况下才有竞争力,意味着即便美国LNG会出口欧洲,也不会达到足以对市场构成冲击的规模。亚洲市场方面,2013年1月的LNG现货价格为17.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看起来美国出口LNG竞争力异常强劲,但反观2012年9月,亚洲市场的现货LNG仅为12.8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则美国LNG的优势非常微弱。

第三,北美市场的动态平衡机制将直接导致可供出口的LNG非常有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2013年度能源展望》中就指出了这一问题。报告指出,美国页岩气产量不断增长,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势必导致美国内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7610亿立方米。而仅仅一年前,EIA对美国2025年的天然气需求量的预测还是7210亿立方米,足足上调了400亿立方米。美国市场天然气需求增长无疑会推高本土天然气价格。

如果计划中的美国所有出口LNG终端均获批并投运,那么2020年将有2300亿立方米的美国页岩气进入国际市场,是现有国际LNG市场规模近三分之二,其对全球LNG市场的冲击将极其巨大。此外,美国LNG出口计划绝非全球仅有,实际上澳大利亚、东非、东地中海区域、俄罗斯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和区域均有类似出口计划,加上印尼、马来西亚等传统LNG出口国,世界LNG市场将很可能进入买方市场。

从整个价格分布来看,美国5-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价格仅位于中等水平。国际市场LNG供求动态平衡机制将会形成一个市场均衡价格,市场机制作用的最终结果将是美国15个出口LNG终端将不可能全部投运。

实际上,这15个LNG终端,均是2000年左右建设作为进口LNG接收、气化终端,只是美国天然气市场风云变幻,页岩气异军突起,才导致它们产能过剩,躺在海滩边晒太阳。经历过这一轮市场洗礼的项目投资方,也绝不可能一哄而上,让自己再次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摇摆的加拿大

或许不少业内人士会认为,2012年美国天然气进口量占比12%左右,其中大部分来自北方邻国加拿大。随着国内页岩气产量不断提升,进口天然气将会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加拿大的天然气进入国际市场,而亚洲市场无疑是加拿大的当然之选。

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

加拿大政府目前正大力扶持在靠近亚洲的西海岸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建设一个LNG出口终端,并打算设立四个液化装置,年总液化能力到达400亿立方米。如果一切按计划推进,2020年将可开展出口,气源主要来自非传统产区霍恩河谷(Horn River)和利亚德盆地(Liard Basins),首先通过800公里管道输送至西海岸,再出口至亚洲市场。

但加拿大的LNG出口项目面临诸多障碍。其一是加拿大政府对其亚洲邻居收购其能源资产心存忌惮。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尽管获批,马石油竞购进步能源公司(Progress Energy)却遭否。加拿大国内有种声音,认为类似收购不应该是一个逗号,而应该是一个句号,不能任由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其二,环境问题。数百公里的管道建设,将需要穿越大量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上面生活着世代居住于此的原居民。按照加拿大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的谈判工作将异常艰辛,工期遥遥无期。其三,加拿大所有与出口LNG项目相关的工程均有极高的生态保护要求,投入高昂。因此,加拿大出口LNG至亚洲尽管会因为运输距离较短而价格稍低,但远非市场上价格最低的气源。

此外,卡提玛特项目的合作方坚持按照与原油挂钩的方式确定价格,使得加拿大的出口LNG价格几乎与市场最高价持平。所以,从商业逻辑来看,加拿大天然气出口亚洲的驱动力非常强大,而且也确实吸引了壳牌、雪佛龙等行业巨擘的参与,但亚洲潜在的买家,诸如中石油、韩国天然气公司等则并不那么着急。

总而言之,北美市场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市场存在的价差让很多市场参与者蠢蠢欲动。尽管迄今为止美、加仅有三个出口终端获批,但正在等候审批的项目数量可观,对全球LNG市场潜在冲击不可小觑。但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不必过度担心,也不必过于兴奋。天然气上、下游市场终会找到一个均衡价格。实际上,大多数评论人士认为,5-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价格是确保美国页岩气生产者有利可图的最低价格,而这一价格反过来又会使得美国LNG出口欧洲无利可图,因为按此测算,美国出口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将高于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

鉴于亚洲市场进口LNG的采购合同基本上按照与原油挂钩的方式确定价格,北美天然气价格即便达到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依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就意味着,北美天然气出口亚洲市场将会有效拉低该区域的LNG进口价。但情况远非如此简单,比如,价格走低会拉动消费需求,本地天然气产量增加以及原计划出口美国的卡塔尔LNG将转而供应亚洲其他市场等,均可能影响美国LNG最终的出口规模,抑制其对国际市场构成的冲击。

舞象之年范文3

“坚定理想信念、纯洁党的队伍”专项整治活动总结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我校党支部以县委组织部的文件(建组发【2019】19号)精神为指导,以转变作风、严肃党纪、坚定信念为主线,按照深入整治的要求,进行了全面排查,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为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纪律作风优良,理想信念坚定,立教于本的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整治活动的开展,真正让每个党员感受到保持党的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意义的重大,以真查实改取信于民,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下面就本次活动作如下两点总结:

一、可以肯定,我支部全体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党性原则、法制观念强,道德行为高尚,组织生活规范。

二、今后努力方向

我校党支部将继续以县委组织部的文件(建组发【2019】19号)精神为指导,以转变作风、严肃党纪、坚定信念为主线,贯彻专项整治内容的要求,继续进行全面排查不放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纪律作风优良,理想信念坚定,立教于本的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舞象之年范文4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英语课程 教学质量 新方法

一、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多方面对课程做出系统的设计,进而实现教学最优化,它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却较为混乱,存在的问题较多。

1.课程体系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开设学期数不统一,对学生英语各项能力的培养不连贯,课程体系内部不衔接。同时,教学目标不明确,有的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增加额外学时以准备过级考试,有的学校人为降低教学标准要求,使英语不达标的学生也能正常毕业。

2.教材选用不合适,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

由于五年一贯制各专业的学制长,时间跨度大,导致有些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要么重复,要么出现断档或脱节现象。有些学校直接将高中英语的教材作为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教材。且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话题仍以日常生活为主,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意义。[1]

3. 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五年一贯制英语课堂教学仍旧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知识的重复来达到学生接受的目的,缺乏灵活性、综合性。课堂中网络自主学习程度不高,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不充分。

二、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所论述的问题,在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能力本位出发

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要遵守能力本位的原则,注重能力本位教育的渗透和体现,在分析学生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着重解决学生未来工作可能遇到的英语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体现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理念,必须使学生感觉到有用。只有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缩短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的距离,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2.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项目教学法在英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它以完成一个实践性的工作活动为主题来创设情境,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几个工作任务,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单独或协作完成。与传统教学设计“教师的统一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相比,这种教学设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3.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展开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五年一贯制学生会抱怨“上英语课跟以后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多学英语也没有用”。这样的评价反映出我们目前的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的授课内容存在着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脱钩的问题。由此可见,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把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教学内容应满足解决职业领域问题的需求。

三、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1.课程的整体设计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共包括三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三个专业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被编排在同一班级授课。我们从能力本位出发,根据三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项目化整体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细化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以项目贯穿整个教学,每个学期设置了4-6个项目,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与专业活动有机融合。下面以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第四学期英语课程“项目一 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为例,具体的教学设计为:

2.项目设计实施案例

下面以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类专业第四学期英语课程“项目二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用英文版光盘安装windows 7”的教学实践为例来说明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步:创设项目场景。我院第七机房刚刚购入30台计算机用于信息工程系的专业课教学,机器配置为:CPU:主频1.0GHz;内存:1GB;硬盘:20GB;显卡:1GB;光驱:DVD光驱。现需要对30台机器安装英文版的操作系统。第二步:组建项目小组,并分析具体工作任务,根据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项目组长,并对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以确保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组内部对项目进行分析得出的具体任务。第三步: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案。小组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和解决流程,教师根据学生准备和提交的材料进行指导,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第四步:实施方案。各小组现场完成工作任务。第五步:总结评价。教师对项目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点评。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第六步:拓展训练。用GHOST克隆安装操作系统。[3]

四、结语

从能力本位出发,对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能够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结合起来,改变目前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真正的实现职业教育中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舞象之年范文5

前言阿尔多李奥帕德的《沙郡年记》是来自荒野的心灵反思。他在荒野中徜徉、体验、思考,升华凝结出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生态伦理思想。其生态伦理思想是美国生态学发展史上较早自觉而系统地阐发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思想体系,其中包含着许多富有诗意性和哲学性的智性启悟,具体分析如下:

一、生态悲悯意识的形成

阿尔多李奥帕德主张我们对自然应该怀有感知、触摸、理解、热爱、信任的态度,应该融入道德关怀的因素,的确,世界上少了一种生物,就少了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我们也就少了一种诗意想象和智性思考的源泉。

生态时代的悲悯意识和道德原则应该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性,面向自然界的所有物种,阿尔多李奥帕德的生态悲悯意识是建立在人们对自然热爱、尊敬、欣赏的情怀之上的,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人文主义。

阿尔多李奥帕德认为人对自然应该保持一种生态良心,对待自然,我们不应该只顾及经济利益,同时还要顾及道德的维护与审美的需要。正是在这种生态悲悯意识的指导下,他提出了大地共同体概念,指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物种都应该在这个共同体内享有同等权利。他曾感叹1000 粒橡子当中,只有 1 粒能抵挡住兔子的戕害茁壮成长,其余的在生命处于萌发状态时,便湮没在茫茫草原之中了。阿尔多李奥帕德这种感同身受的生态悲悯意识体现了一种更高的文明与精神境界。

二、生态历史责任的构筑

阿尔多李奥帕德终身都保持着记录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的习惯,为后世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史料,他在记录与认知的过程中逐渐构筑起了对自然的生态历史责任感。

《沙郡年记》里有这样一些记载: 1866 年,维斯康辛最后一只土生土长的赤鹿被猎杀;1871 年,一列列火车满载着被猎鸽者杀死的鸽子,奔向东部或南部的城市;1872 年,威斯康州最后一只野生的火鸡被猎杀;1873 年,芝加哥的榛鸡交易数量达到了 60 万只; 1877年,俩兄弟在一天之内便猎获了 210 只蓝翅鸭。面对这些记录,我们不仅惊叹于人类的贪婪和麻木,更强烈地意识到树立生态历史责任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阿尔多李奥帕德认为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历史的沉淀与见证,在面对一种生物时,他会不由得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和继承性,当他看到一只只飞鹤在沼泽地上鸣叫觅食时,他想到早在冰河时代,同样的场景就已经开始轮番上演了,他感叹道: 眼下的一只只飞鹤,与其说是站在沼泽地上觅食,不如说是站在它们同类遗骸堆积成的历史书卷中寻找过去的回忆。出于对物种延绵的历史责任感与强烈的生命意识,阿尔多李奥帕德提出人类应该自觉建立起对自然的伦理道德意识,担负起构建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正是在这种生态责任的感召下,阿尔多李奥帕德实施了一系列可行有效的生态防护措施。

三、生态诗意想象力的孕育

自然是人类的母体,我们不得不承认: 不管是从个人成长还是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自然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资源,还有诗性的富有哲学意义的生命启悟。正如野花成就了约翰缪尔充满喜悦和温馨的少年时光一样,大自然的诚挚与生机,与人类所向往的自由境界是同体同源的。

面对自然,我们应该拥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态诗意想象力,这是人类能够在自然中获得诗性体验的必备因素。在《沙郡年记》中,阿尔多李奥帕德面对一棵历经沧桑、生命逝去的橡树产生了历史性、生态性的诗意遐想,他感觉橡树那些细碎的木屑蕴含着历史的芳香,凝聚了一个世纪以来的缩影,穿过那些古老的年轮,他逐渐读懂了这棵橡树一生的意义。在生态诗意想象力的推动下,阿尔多李奥波德意识到这棵橡树从生到死所呈现的全部过程和内容,也恰恰生动地证明了纷繁复杂的历史所具有的有机性。

可以说,生态诗意的想象力是促使人类对自然产生敬畏、崇尚心理和获得诗意感悟的催化剂,人类由此产生了诗意栖息的憧憬与修养性灵、天人合一的愿望。

四、生态换位思维的建构

阿尔多李奥帕德认为人类不应该把自然仅仅当作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生命的存在状态。他提出人类要像大山一样思考,要倾听隐含在狼的哀号背后的深层含义。阿尔多李奥帕德运用生态换位思维认识到: 只有大山才有沧海桑田的岁月与见识,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号叫所隐藏的深意。在他看来,人类应该突破自然工具化的思维局限,赋予自然独立的主体地位和独特的生命意义。

阿尔多李奥帕德的生态换位思维往往将审美想象、求证精神、生态关怀、科学态度并举融合,当他看到雪地里的臭鼬时,不禁感叹道: 我想弄明白它究竟在想什么? 是什么原因让它离开卧榻? 它的雪地之旅是否怀有浪漫的动机这种思维更容易让阿尔多李奥帕德走近自然、融入自然、获得自然的灵性启悟。

生态换位思维的运用打破了个人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对唯发展论欲望动力说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试着用生态换位思维从一只动物或一棵植物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生态思想中互为主体观的意义所在。

五、生态整体主义的启示

生态整体主义是生态思想的核心,一直以来阿尔多李奥帕德都被视为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首倡者,他的生态伦理观很早就呈现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主旨,也被称作是整体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阿尔多李奥帕德的生态伦理观反对人们人为地、想当然地破坏生物链,他认为人只是自然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任何特权和优越性。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永恒的斗争是自然界和生共荣的保障。

阿尔多李奥帕德的整体主义生态伦理思想是注重联系、开放、多元、系统、宏观、和谐的世界观,作为生态思想的核心,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认知方法,更是一种态度。《沙郡年记》为我们呈现的物种多达 340 种,阿尔多李奥帕德运用整体主义视角,怀着敬畏虔诚的态度呈现了它们存在的内在价值,反思了野生动物的管理政策、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不同物种在自然界的地位。

作为生态伦理之父,阿尔多李奥帕德的生态伦理思想触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内部关系,真正践行和扩充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六、生态精神品格的养成

阿尔多李奥帕德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态伦理的思想瑰宝,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博大的生态精神品格,其中蕴藏着来自荒野的包容性与多样性,悲悯、大度、敬畏、和谐是其主旨。

这种生态精神品格一经养成就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够形成强大的内驱力。事实证明,阿尔多李奥帕德一生都在这种生态精神的驱动下不断地完善和践行着他的生态伦理思想,并从中体悟到了大自然对塑造一个丰富的、完整的人的意义。

在阿尔多李奥帕德看来,自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对人类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他的生态精神品格就是在体悟自然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凝结升华而成的,呈现了更为博大、仁爱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阿尔多李奥帕德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措施只有在可以保持生态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及美好性时才是正确的,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措施都是错误的、有违生态和谐的。生态危机的紧迫现状需要生态精神品格,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类精神成长的必要阶段。

七、荒野生态价值的体认

荒野( wildness) ,即荒蛮的野地,具体指没有人或虽有人到过、干预过,但仍然是自然规律起主导作用的非人工的陆地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湿地、草原和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的基地等。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阿尔多李奥帕德就成立了专门的荒野协会,在继承梭罗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荒野的价值,这也构成了他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阿尔多李奥帕德认为荒野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荒野的价值要远远超过政治与经济的价值,他认为接近荒野就接近了最具原始艺术的殿堂,阿尔多李奥帕德在他的《沙郡年记》中提出: 能否洞察荒野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学术人格是否谦卑的问题也只有学者才明白,为什么原汁原味的荒野才能给出对于人类最佳的定义和诠释。

舞象之年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新理念;领悟;措施

Abstract: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er wants to comprehen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onnotation profoundly, the transformation education idea, sets up “humanist” thought. In the high school thought politics curriculum teaching, must build the harmonious classroom atmosphere positively, arouses enthusiasm which the student explores on own initiative, lets the student cooperate the inquisition in the loose atmosphere, and can utilize studies in the knowledge solution life the question, can enable each students to obtain the full sca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ought politics curriculum new idea; comprehension; measure

要很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理念,从根本上讲,必须要有适合其生长的新鲜土壤——“人本化”教学理念。“人本化”教学理念的提出是以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为思想基础的。这里的“人本”不仅意味着人是世界及其历史的根本和主体,而且还意味着人本身是人的根本、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因而人本身就是自己独立人格的主体。“人本化”教学理念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基点,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潜能的充分发展为主要特征,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有人曾勾画了“人本化”教学理念的情形:教师走在学生的前面,手里举着一面旗帜引导学生往前走,这面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字“人”。这个比喻概括出“人本化”教学理念的实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最终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张扬。“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强调学生的尊严、价值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主张教学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把教学活动的重心引向学生自身的发展。

罗杰斯认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地形成,充分地形成。”要形成这种“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就需要立足于“人本化”教学理念,调整教与学两主体之间的关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其中,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本意识、学生个性意识。具体措施有:

1适当设疑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源泉,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2积极互动,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政治课堂是一个微型的“联合体”,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政治思想的场所。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多数都像一个发射塔,而学生就像接收知识“讯号”的接收站,他们极少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于是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思维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成功,在逆境探索中体验交流的乐趣,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而真实的经历。

3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让学生有操作实践的机会,从而使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性材料,实现知识的学有所用。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