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1
君子当如竹出自《君子如竹》:“风过不折,雨过不污。躯有节而少蔓枝,数丈傲骨通透。叶似剑锋而不外露,微垂亦不自卑。任而东西南北风,屹立不摇,纵使古今万世愁,一肩担尽。千击万磨仍坚韧,君当如竹。”
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虽不是四君子之首,但中国人历来与竹的感情都十分特殊,不曾逊色于梅、兰、菊三花,“梅兰竹菊”中,梅之孤傲,兰之脱尘,菊之情殇,唯有竹之品性,挺拔的傲骨,还有谦虚的禀性,无不和中国的君子相吻合。
(来源:文章屋网 )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2
甘肃省通渭县是一块培育书画家的风水宝地。崇尚耕读传家的通渭人,日出稼穑,日落不息,在方寸砚田间开始另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耕耘。如此浓郁的丹青墨韵,陶冶熏染了数以千计的书画爱好者,形成了令人神往的通渭现象。何飞鸿便是通渭这块宝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位很有灵气的优秀画家。
何飞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画家。他自己开着画廊,结交的朋友,都是书画中人。其中有驰名全国的书画名家,有地方书画界的前辈名流,也有初涉画艺的青年新秀。他们构成了何飞鸿艺术生活的基本环境,何飞鸿在与他们的交流切磋中学习绘画技法,积累绘画心得,更雕琢着一颗玲珑的慧心。这种远离世俗烦扰的纯粹的艺术生活,给了他心灵的宁静与淡泊,体现在画作中时,便是一种闲雅,一种清逸,一份澄澈。
何飞鸿结缘丹青,除去通渭书画风气的熏染,还得益于老画家魏岳嵩的教诲。在魏岳嵩先生的教导下,何飞鸿开始由对书画的爱好转向创作。从艺术追求的方向上来看,何飞鸿是属于传统型的画家。他的国画创作深深地烙上了中国传统国画的印痕,尤其是他的写意花鸟画中的精品――梅兰竹菊,更是体现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承续与发扬。在中国古典文化语境中,梅兰竹菊以其独特的精神内蕴赢得了花中“四君子”的美誉。梅花傲雪凌霜的风姿,昭示的是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兰草清幽淡雅的倩影,标举着一种出尘脱俗的清逸;竹子劲节凌云的意象,象征着一种刚直清正的气节;菊以“花之隐逸者”的形象,高扬着一种洁身自好的逸气。因此,画梅兰竹菊,难的不是写其形,而在张其神,难在通过形神兼备的意象传达出它们内在的精神气韵。可喜的是,何飞鸿做到了这一点。他笔下的梅花,枝干苍劲如铁、遒劲挺拔,力感十足,有很强的书写意味,墨色浓淡相宜,依稀有吴昌硕遗风,花朵疏而淡,颜色清雅,构图疏朗有致,画面干净素雅,清气溢于画幅。何飞鸿的兰草,注重清幽意境的营造,一峰山石,数茎幽兰,弱质临风,飘逸出尘。何飞鸿的,以红、黄等热烈的色彩渲染花朵,以展现其粲然亮丽,又以浓淡结合的墨色写其枝叶,并辅以清冷的淡蓝,来营造冷寂清幽的画境,以凸现秋菊傲霜怒放的风骨和逸致高情。读何飞鸿的梅兰竹菊,便是接受一次传统文化精神的洗礼,让人在古典的诗意里沉醉。
花鸟之外,何飞鸿还涉足山水画领域。其山水画师法石涛、黄宾虹,注重气势和意境的营造,画面意境幽寂、清静,自有一种灵性的清韵。
多年的艺海耕耘,何飞鸿已然硕果累累。如今,何飞鸿已经是甘肃省美协会员,作品多次入展省市美协组织的展览,2007年还获得了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办的“盛世中华”书画展优秀奖和第三届全国“梅兰竹菊书画展”优秀奖,多幅作品入编《当代艺术家梅兰竹菊精品鉴赏》。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3
关 键 词 :元代画家 审美意境 花鸟画 水墨
在元代花鸟画中,继承宋工笔重彩花鸟画一路的作品很少,而水墨花鸟画却形式多样,大有勃兴之势,随后在画坛上占主流地位。无论是兴盛至极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还是原本色彩艳丽的牡丹、锦鸡等都用水墨来表现,呈现出一派“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的绘画风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画家社会经济地位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元代统治者对汉人有极其强烈的戒备之心,不仅取消了科举取士,而且从日常生活到政治文化等都有一系列的限制。两宋所设的画院是历史上画院最隆盛的时期,画家可以通过考试进入画院,朝廷给予固定的俸禄和一定的官衔使他们衣食无忧,专门从事绘画创作。到徽宗时“画学”的兴盛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更是空前绝后,画院的画家们待遇和地位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绘画甚至成为科举的一部分。而元代却废除了画院制度,画家们不仅丧失了原先优厚的待遇,经济上必须自谋出路,而且社会地位空前降落,蒙古人的入主中原使他们变得穷苦贫贱,一落千丈。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异,任何一个受过“士穷乃见节”“臣忠子孝”的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士子在江山易主的时候更要显示其“忠君报国”的忠义和坚持“匹夫不可夺其志”的民族气节。国破家亡而回天无力,大多数人采取了逃避现实的态度,对时世超脱冷漠,隐居山林,但心情的压抑和苦闷可想而知。文人“学而优则仕”美梦的破灭使他们在心理上倍感屈辱与失落,而不得不在现实之外寻找摆脱精神困境的出路,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自身的价值,审美的精神趋向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此灰暗沉闷、悲凉颓唐的精神状态,需要体现的是闲散无奈的心境,是“萧条淡泊”有着“闲和严静、趣远之心”的思想情感的美。
二、社会审美思想的变化
由于画家社会经济地位的巨大落差,导致了他们审美精神趣味上的变化。宋代画家通过体现皇家审美价值和统治者审美趣味的画院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这时候强调形象逼真、精丽富贵,反映最高统治者审美标准的院体画就理所当然地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而元代画家们却要面对统治者的无情打击,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和社会矛盾,使大多数画家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画家消极避世,充满隐逸思想,只能把绘画作为一种抒发感情的工具。宋代那种色彩缤纷、富丽堂皇的院体画已经不适合表达他们郁闷屈辱的情怀,更无法承载他们痛失江山的悲苦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肯定和认识。也就是在这时,由于赵宋画院的衰落和消失,引导大众绘画审美趣味的权力以及对绘画审美价值确认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元代在野知识分子画家即文人士大夫的手中。由于没有宫廷画院的存在和束缚,士大夫画家作画不需像宋代院体画家那样要体仰皇家鼻息,他们自由放逸,要“聊写胸中逸气”,抒写个性;他们寄情抒志,强调坚定的民族气节,表达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社会的审美趣味也就从宋代的细腻绚丽转向了简率淡泊,追求“以素净为贵”“疏淡”“冷寂”“清逸”“幽雅”的境界,绘画成了一种心灵和个性张扬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一个个体理想和追求最明了的宣扬场所。
三、画家绘画风格的变化
这种对心灵和个性的张扬导致了花鸟画风格的明显变化。
首先,是题材上的变更。宋院体画中珍禽瑞鸟、名花奇石的题材在此时明显的不合时宜。相反,体现消极避世思想的枯木竹石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等题材却广为流行。由于它注入画家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情操以及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元代的花鸟画家几乎都画这类题材,而且名家辈出,如王冕的墨梅,管道升、郑思肖的兰花,李士衍、柯九思的竹子,钱选的,曹知白的松树,倪瓒的秀石等。在历朝历代里,画竹在元代是最空前兴盛的,几乎所有的画家都善画竹。赏菊、咏菊、画菊之风也是到了元代才开始浓厚,热衷于画菊的画家逐渐多起来。在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宝鉴》里我们可以看到,收录的元代画家共178人,其中记载善画竹者就高达76人,接近二分之一,擅长或兼能梅兰竹菊者,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其次,是手法上的变革。宋代院体画刻意求工、注重形似的特点,“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的风格逐渐被摒弃,而最能体现对心灵和个性张扬的莫过于“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的水墨画,不假雕饰的审美趣味和追求“以素静为贵”的艺术境界与当时文人画家的审美趣味和心境一拍即合,水墨画以它那种简淡沉静的笔墨、闲散飘逸的神态、萧疏素雅的意境、清远醇厚的韵味很快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同时题材的变化特别是“四君子”题材的新兴又进一步推动水墨画的流行,譬如,柯九思用水墨画出墨菊之后,就大受“元四家”之一吴镇的赞赏,认为“出新意”,这种作画方式最能“传秋香”体现傲霜凌秋的品格。风气一开,趋之若鹜,形成了中国花鸟画史上很别致的一格并历久不衰,当时大家都普遍认为用清淡的水墨写意表现方法画出的梅兰竹菊等花鸟画最能体现画家的气节情操,也最能表达画家超脱灵动、俗寄荒寒的审美趣味,于是“墨写千花”成为一股时代的绘画潮流席卷整个画坛。
再次,是思想感情的依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当宋代富贵堂皇的院体花鸟画其色彩艳丽得无以复加之时,淡雅得没有鲜艳度可谈的水墨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它的纯净和高贵,更能吻合作者孤高傲岸的情怀。清淡简雅的墨色能传达社会荒疏俏拔的审美需求,能隐寓士大夫退避高逸的精神运动,能吻合画家隐逸超脱的心境趣味,能体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文人思想,能秉承儒家传统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的爱国情感,更能弘扬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这其中当属郑思肖的墨兰最为有名。郑思肖,号所南,是因南宋灭亡后,他坐行必向南以思故国;所画兰花皆浮在空中,从不画根,问其故,答曰:“土为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由此可见,画家们正是通过水墨的清雅峻逸来寄托自己高洁的情趣和理想,表达自我的人格追求和价值观念,达到托物言志、寓兴自我的绘画目的。
综上所叙,元代花鸟画“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必然,它冶铸了简淡闲和、隐逸超脱的时代人文精神,宣扬了放逸萧散、明洁素雅的文人审美意境。
参考文献 :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4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大都崇尚简洁明快的装饰风格。因此,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应用于地板设计中,要严格控制其装饰面积,避免观者产生繁芜多余的感受。从装饰环境上讲,将中国传统纹样应用于家庭地面时无需进行过多的额外装饰,只需借助平整素洁的石材或板材进行铺装即可。只有应用于餐厅、酒店等商务场合时,才需要进行进一步修饰或采用特殊材料、特殊手法进行表现。从吉祥纹样的种类上看,组合形态简洁、结构对称、规律性强的几何纹、花草纹、文字纹、器物法宝纹等都非常适合作为地板装饰纹样。以上海嘉定区某快捷酒店的大厅走廊为例,设计师选择了几何纹样中的拐子龙纹对地面进行装饰——曲折、回环而又极富对称感的拐子龙纹向走廊两端呈二方连续排列,这不仅使走廊地板具有了极强的视觉引导性与美观性,更提升了酒店的整体文化品位,可谓一举两得。
二、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顶面中的应用
从具体应用位置上讲,室内顶面作为空间高度和空间体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尽可能按照开敞、简约的风格进行设计,避免过分复杂的装饰给人们造成压抑感。因此,设计师可以在边角木条、天花吊顶边缘以及中心、镶板天花、结构梁等位置小面积使用传统吉祥纹样。从纹样种类上来看,团块状纹样可作为顶面中心位置的装饰元素,如植物纹中的宝相花、长春花、莲花等,以及文字纹中的圆寿纹、回纹等;而可构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简约纹样则可作为横梁或边角的装饰花边,如几何纹样中的方胜纹、龟背纹、连钱纹、联珠纹等,以及植物纹样中的卷草纹、缠枝纹等。从处理手法上讲,设计师需要针对室内的整体风格及材质选择适当的方式对纹样进行刻画,如古典风格浓厚的场所可选择木雕手法,符合简约现代风格的场所可选择手绘、涂漆等手法。以上海功德林某餐厅为例,设计师为了突出餐厅的中式古典风格,选择了传统的卷草纹对天花雕版进行装饰——精美的雕工、细致的金描使得餐厅更显高雅大气、璀璨夺目。
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墙面中的应用
室内立面是传统吉祥纹样大展身手的主要场所,设计师可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用途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寓意以及不同表现形式的吉祥纹样进行装饰。具体来讲,雷纹、夔龙纹、夔凤纹、螭虎纹、饕餮纹、兽面纹、窃曲纹、朱雀纹等上古时期吉祥图案可做成壁画形式用于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酒店大厅等挑高较大、空间较为开放的环境;八骏图、龙凤图等动物纹样,福禄寿三仙、八仙过海、竹林七贤等人物纹样以及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等植物纹样可制作成建筑版画、木雕版画等形式,装饰于公寓玄关、别墅等面积较大的人居环境中;回纹、缠枝纹、卷草纹、云纹等气质清新、简约的纹样可制作成挂屏图案,用于普通居室内或是直接作为立面整体及边框装饰。以北京日坛会馆为例,设计师选择了木雕形式的冰裂纹作为墙体饰面——传统的红黑色彩搭配精细的雕刻工艺,既符合会馆低调、沉静的文化内涵,又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种简洁明快而又典雅古朴的气息。
四、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隔断中的应用
隔断是一种依据空间功能和特点对室内进行区域划分的半实体界面,其主要形式有隔墙、隔断、帷幔、屏风等。在将吉祥纹样应用于隔断时,设计师可以根据隔断的具体形态、大小、材质以及空间的使用性质选择适合的纹样种类。譬如,空间范围较小的人居环境中的屏风、帷幔部分,可以选择简洁明快、无繁杂琐碎之感的几何纹样,如方胜纹、冰裂纹、连钱纹、龟背纹、棋格纹、锁子纹等;空间范围较大的公共环境或商务场所中的隔墙、整体式屏风,可选择龙凤纹、人物纹等;折叠式多块屏风则可选择福禄寿三仙、八仙过海、竹林七贤等人物纹样,或者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等植物纹样。以苏州吴宫某五星级酒店为例,设计师采用了龟背纹装饰的传统木质通透隔断,对休息区和就餐区进行划分,这既提升了空间的层次感,使区域过渡更为柔和,又增添了一丝中式情调与传统韵味。
五、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家具中的应用
从装饰手法上讲,在将传统吉祥纹样应用于家具设计时,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人崇尚简约与适度的审美取向,尽量以最为合理的纹样装饰方式适应现代化的家装及家具风格。譬如,在传统家具中应用吉祥纹样时,设计师为了避免繁缛装饰影响家具本身的优雅造型,要对素材进行适当简化;而在现代家具中应用吉祥纹样时,设计师则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强调与突出,以平衡家具造型的单薄感,同时提升现代家具的内涵与品位。从应用位置与纹样种类搭配的角度上讲,家具的床屏、顶饰等块面较大的位置可采用单独纹样进行装饰,如龙、风、麒麟等祥禽瑞兽纹,岁寒三友、宝相花等植物纹等;而椅背、帽头、线脚等造型曲折、块面较小的部位,则可选择回纹、缠枝纹、卷草纹等线条流畅、简约的纹样。以上海天香楼为例,设计师选择了镂刻工艺的回纹对椅背进行拼接,这既符合现代人倾向简约的时尚品味,又体现了天香楼通、透、慧、静的文化风格,构思十分精巧。
六、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陈设中的应用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5
学习中国画,一般遵循师法古人已有的技法程式,然后师造化,从大自然获取灵感进行创作的顺序。写意花鸟画尤其是这样,必须遵循由临摹到仿作再到创作的规律。这是前人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写意花鸟画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画写意的旨归在于神韵,即以意为之的意象手法。元代汤垕在《画鉴》中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卉之至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又说:“盖其妙处在于笔法气韵神采,形似末也。”这就决定了写意花鸟画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并由此独特性而创造的一整套精熟完备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经验。
写意花鸟画表现着画家多方面的修养,它不仅体现画家熟练的笔墨与精湛的表现技巧,而且蕴含着画家对社会乃至人生的深入思考与体察。中国绘画以笔墨为主,笔墨是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表现语言,也是表现物象以至表达作者情感的基本语汇。写意花鸟画的基本功是笔墨技法的练习,而要掌握笔墨的基本技法,可以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梅、兰、竹、菊作为训练写意花鸟画笔墨的基础有其共性的规律,学画梅花是解决木本花卉枝干交搭的基础训练;学习长叶草本的典范则是写兰;而通过对写竹的学习,可掌握画面遮挡和短叶交搭重叠的前后关系;习得画谱对花叶的概括归纳、花头的陈置布势,也是画好花卉的基础。通过梅、兰、竹、菊这4种花卉的技法练习,能更好地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基本功,然后融会贯通,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花卉打好基础。
前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并以此寓托自己高尚的品格。历代许多画家喜爱画梅、兰、竹、菊,托物言志,以笔墨抒发思想感情,其作品正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认识及追求的集中展现。而历代流传的优秀画谱正是对审美规律和基本法则的概括,早在宋代就有梅花谱传习,之后更有各种梅谱、竹谱等“课徒”“示儿”画稿流传。发展到明清,形成了一套精熟完备的程式语言系统,成为写意花鸟画入门的圭臬。清代王概编印的《芥子园画谱》,几乎集中了中国画语言的全部法则和程式,其中的梅兰竹菊画谱对绘画语言法式进行绝妙概括,以及详述了画法源流、风格、技法特征、历代名家画稿等,使学者有轨可行,有规律可循,是学习写意花鸟画规律性的基础范本,影响至今已成经典。许多成就斐然的大家就是从临摹古典大师的作品及画谱开始,继而进行创造形成自家气象。
二
梅、兰、竹、菊作为写意花鸟画笔墨基础训练的有效门径,已是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及各个层次的写意花鸟画教学的普遍共识。目前,选读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中国画的认知普遍较低,这对于中国画的教学效果来说无疑增加了沟通的障碍,而也正是这个较低的基础,对学生这张“白纸”便能更好作系统安排。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视野的开拓等有赖于学习期间课程安排,高的起点、高的要求和高的标准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写意花鸟画的基础,梅兰竹菊课程是本科花鸟画专业二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个意笔课程,每年学生约16人,学时为4周(64学时),使用教材为元、明、清和近现代部分名家的高精复制品、画册画页、画谱及本院授课教师原作。具体有元代如吴镇墨竹谱、王冕梅花;明清如文征明、石涛和郑板桥、金农等扬州画派画家;近现代如吴昌硕、蒲华等海派名家以及齐白石、潘天寿等的画册画页;画谱则以《芥子园画谱》的梅兰竹菊画谱为主,兼及画史画论的研读。对画册及复制品、原作重在做笔墨风格技巧的学习研究,而画谱则侧重于程式图式及口诀的研究。
课程学习紧紧围绕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笔墨技法,通过对梅兰竹菊画法的详述,对史论、画家、作品及技法特征进行系统论述,相互参证,旨在梳理画法源流,着重画理与画法的相互参证。并对梅兰竹菊做植物学的物理分析,从而与画法、画理相参照,理解传统的笔墨造型方法与其写意精神,加深对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及作为技法的“写意”的理解,形象而浅显地释疑与解难。
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第1周以画竹法为主;第2周为画兰法;第3周在基本掌握笔、墨、宣纸、水的性能的基础上,学习画梅法和画菊法;第4周则根据学生的爱好交替进行练习。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理解和疑惑,灵活给予指导与讲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
临摹的方法包括对临、背临和意临,可同时反复进行,如此无非要于精研之后,根据其用笔、用墨规律大胆发挥。要求学生临摹之前应认真观察、深入研究摹本的风格特点,寻找规律,研究作者是如何观察生活,如何转换物理与画理的关系。对范本的用笔用墨特点与章法处理作深入研究、重点突破,切忌浅尝辄止。遇有佳作则精研不辍,取得经验自能触类旁通。对待各家各派的作品同此法,正如清代秦永祖《桐阴画诀》所说:“博览诸家,然后专宗一二。临摹观玩,熟习久之,自能另出手眼,不为前人蹊径所拘。”
初学临摹要注意形似,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体现神似,进而在理解摹本的基础上抛开借鉴作画,或借其章法变化题材,或仿其笔法自画感受,或借题材章法而改变构图形式,这是学习写意花鸟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一环。画无定法,但有一定的规律和步骤,不论学习何种画法,都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着色落墨都要以韵取胜。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点和爱好进行练习,所谓“活用之妙,非心手熟习不能”。一是要勤学苦练,不断下功夫;二是要灵活掌握前人的技法,不断探索新路,从成法中创新法,才能妙诣独得。
下面笔者将分类简述梅兰竹菊的基本画法和一般规律。
(一)画竹法
文人写竹伊始皆借写竹以抒怀。郑板桥题《竹石图轴》中:“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写神、亦写竹为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这集中概括了文人写竹的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
画竹先画竿,再发细枝,最后生叶。画竿和枝用淡墨,画叶和节用浓墨。画竿留节,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一竿接一竿,要中锋运笔,每竿有顿挫,笔意要贯穿。根梢稍短,至中渐长。画竿画枝要劲挺有力,竹枝要注意正、斜、横、卧,粗、细不等的变化,枝杈画就之后,接着添叶。竹叶须着枝,笔笔有法度,须注意统一中有变化,层次丰富,要得密而不乱,疏不嫌简。墨色应有浓、淡、干、湿的变化,竹叶变化为画竹之难点所在。《芥子园画传》在画叶法中说:“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钝厚不铦利矣。”又“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说得很确切形象。画竹叶一般以焦墨、浓墨、重墨着笔,务求前后层次有变化,并用浓淡相间的墨色,以一笔到三、五笔为一组,互相结合而成章法。其表现不外乎 “个”字、“介”字、“分”字、燕尾、惊鸦、落雁、飞燕等形式。然后将浓淡、大小的叶子,参差相间,前后交叉,疏疏密密,表现出“离离竹影”之妙境。这些表现方法,是前人在艺术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也非一成不变的程式。只有灵活运用,独立思考,注重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画兰法
传统写意画兰一般以草兰、蕙兰为主。画兰以画叶难度最大。作画要意在笔先,一般先画叶,后画花、点心,再以淡墨添茎加苞。画叶的墨色较浓,有长短、疏密、粗细、浓淡、干湿之分。初习时,以顺笔为度,要注意疏密、长短的穿插和交搭关系,画叶起笔略带尖细,顺笔撇去,切忌编篱、打结、井字形、平行线等。画花则用点厾法,花有正、侧、偃、仰、含苞、全放各种姿态。画花瓣的墨色,宜淡不宜浓,要滋润透明。花心一般以三点浓墨点就。画茎须用淡墨,蕙兰发茎要劲挺,可先画花发茎,也可先发茎后着花,视画面布叶情况和个人习惯而定。画丛兰撇叶宜纵横交错,疏密有致,折叶当以劲折取势,不宜过多。着花宜出叶外,插茎叶中,花后衬叶,叶中藏花,使花和叶有隐、现、藏、露之美。丛兰应分组画成,可分两组或三组,要有主有宾,互相照应。画兰叶,可自左至右,也可自右而左,但要有主势,切忌左右交叉,无趋向,不得势。前人有“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之说,言下之意务求画兰笔笔潇洒恬雅,笔势飞舞生动有姿,花蕊舒吐如喜形于色之感,是谓“喜气写兰”。
(三)画梅法
画梅先画干,再著花。枝干是画梅的关键,尤其是画梅的构图及布势的难度所在。画枝干一般遵循从左至右、由上而下原则,以中锋或侧锋出笔,先画粗干,再发细枝。画枝干需预留空隙,以备画花。老梅粗干和古梅老根,可以中、侧锋灵活双勾或阔笔没骨法写出,再用焦墨皴擦、点苔,以丰富画面的墨色和增加层次变化。画干时须注意梅枝的生长规律和交叉关系,如“女”字、“丁”字形的交叉等。梅花有正、侧、偃、仰、背等朝向及盛开、初放、含蕊、花蕾、开残等变化。一般画花以单瓣为主,梅花为五瓣,一般先用淡墨画花瓣,以定疏密和位置,然后用浓墨点花心、花萼和花托。画梅有疏体和密体两种体格,初学画花宜习稀疏,以精谨为务。圈花出笔要随意,宜圆中带方,要求有劲健、凝练、坚韧、深厚的意味。总之,要画出遒劲、苍老、古拙的意趣,宁简勿繁、宁粗勿细、宁硬勿软、宁老勿嫩、宁刚勿柔。
(四)画菊法
的外形结构复杂,造型难度较大,品种多样且色彩丰富,可用浓墨重彩或直接以色彩为之。画菊一般先画花,后生枝,再发叶,加点苔,最后补景及点缀物。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花头的位置、趋势要先安排妥当。的外形大而复杂,画花时,一般从内到外,自浓渐淡逐步向外展开。要画出花头外形的层次变化,注意透视关系和体块感。用笔要轻快自如,花瓣画完后根据花形的变化点心和花萼。两朵以上的花头,应有大小、正侧之别,并有疏密欹正的变化。画叶须避免雷同,要以浓淡变化的墨色画出长短、阔窄以及向上、下垂、折叶、卷叶的变化,并在将干未干时,用浓墨勾出叶筋,以求水墨淋漓、气韵生动的笔墨情趣。一般而言,花头周围叶宜茂密,叶承花下以衬托花的情致。枝干上端的叶子,宜浑厚而色深润,枝干下端的叶子,宜苍老而色枯黄。叶子的浓淡、枯湿力求生动有变化。画完花和叶之后,添枝加梗要注意穿插和交叉,应根据花和叶的定向画出,而趋势和位置的安排是与花、叶紧密联系的。同时注意用笔的变化,枝梗上端劲而柔,枝梗下端老而劲,主梗宜劲,旁枝宜嫩,偃而不垂,仰而不直,画出带露傲霜之姿。
画梅兰竹菊少不了要配景,通常配合主体画坡石、杂草、苔点及其他的辅助景物。一般画配景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宜虚不宜实,宜淡不宜浓,一点一划,既马虎不得,又须随意着墨,处处要照顾全局。所画配景力求和主体协调。
题款与钤印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画中怎样题句加款、盖章乃至书体、字数,盖章的位置、数量、朱白文印章的配搭等,都要全面安排。题款与钤印作为画家的全面修养要加以重视,初学者不外乎多看、多记录和多思考,持之以恒,自能合乎此道。
梅兰竹菊四君子范文6
竹,又叫竹子。竹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是森林资源之一,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在我家乡屋前也有几棵竹,每次我见到她,她都是着一身绿衣裳,直挺挺地站在那。她有松树那挺拔的竹杆,有柳树那样多的枝叶,还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有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有一年夏天,刮台风,有十级之强烈,当时我想:如此强的风,老家门口的那些竹子会不会被他们折了腰,断了骨?她会因此而变得一蹶不振吗?台风过后的一个星期,我回到了老家,果然他们抵挡不住台风压倒性的力量,但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只是弯了腰,并没有被折断。竹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她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刮台风的第二年,我再去看她时,她又穿上绿衣裳屹立在我面前。
虽然一年四季他都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我爱竹子,爱它的顽强。每当狂风暴雨来临,它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畏惧。即使狂风吹落它们的枝叶,暴雨折断了它们的“脊梁”,它们仍然不肯向暴风雨低头,高高地挺立着,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它们像一排排坚强不屈的士兵一样,不肯向敌人投降屈服。
啊,竹子,你是生命的象征,是坚贞不屈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