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袁隆平爷爷说的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袁隆平爷爷说的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袁隆平爷爷说的话范文1

一、创设情境 感悟真情

情感是儿童道德成长的纽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长期以来,德育多是一种唯理性的教育。针对一种道德现象,学生往往只是运用道德知识加以解释、判断,说得头头是道,但这些道德知识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行为。其实,对于道德价值的学习我们应该以情感性或体验性思维和态度加以把握,并在道德交往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获得道德经验和体会,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能触及灵魂的教育。正像歌德所说的那样:“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越深刻,越难忘。”

如教学《我长大了》这课时,我从三岁的儿子身上受到了启发,课前让学生搜集了小时候穿过的衣物和鞋帽。接着在课堂上让学生试穿。学生满脸喜悦地拿出只有一截长的衣裤、几寸的鞋子,拼命地在自己的身上试穿,不断发出笑声,学生兴趣盎然。在试穿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真的长大了。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把小时候用过的衣物引入课堂,用实物来展现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重温旧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记忆大门缓缓打开。此时,老师让学生回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难忘的事情。一件件小事、一滴滴父母爱,像一股暖流,再现学生眼前。避免了说教式教学,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品德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关注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在体验中指导其行为,并挖掘其内心的宝藏,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巧用活动 激发兴趣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思品课教材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儿童生活较远;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有些虽近在身边,但儿童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得他们对所讲内容没有兴趣,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观点不易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施“活动化教学”策略,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形式活泼的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生活的世界联系起来,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其活动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故事游戏活动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在饶有兴趣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公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故事完整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给学生,创造性地反映出教材中的情感。在故事讲述中,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都会引发儿童情感上的共鸣。如在教学《小伙伴之间》一课时,为配合主题教学,笔者自编了《金龟子和它的朋友》这一故事。上课一开始,笔者就绘声绘色地配乐讲述了这个故事,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表情描摹出了金龟子和小蚂蚁、蜜蜂做朋友的不同情形,同时适时提问:“小伙伴为什么离开了金龟子?”把儿童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儿童产生了和小蚂蚁、小蜜蜂一样的讨厌金龟子的情感,从而体会到好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真诚关心。

游戏是思品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教师利用这种形式可以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趣味的活动中,以活跃儿童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它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如教完《注意交通安全》一课后,组织学生玩交通安全棋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中进一步受到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特别高涨。

2.移情表演活动

针对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形象的、具体的感性思维阶段,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扮演角色和观看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事半功倍。

应尽量给儿童创造各种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实战演习”,无疑能润物无声。如教学《关心父母》一课,通过小品表演《下班以后》,让学生边演边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在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这一道德认知也不知不觉地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而外显出来。再如教学《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即时表演《小玛尼来我家做客》,使儿童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另外,每篇课文后“评一评”、“想一想”、“让一让”、“比一比”、“做一做”等几栏,都可让学生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直接体验。

3.欣赏体验活动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欣赏体验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儿童喜欢和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可以是收集的照片、录像,也可以是关于同学的优点或自己的成长。如在教学《关心父母》一课时,利用课前拍下的录像,向学生展示本班的杨春同学帮下班回家的妈妈拿菜、放鞋,给爸爸递报纸、端茶的情景。通过这段录像,给全班同学起了榜样示范作用;再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课,在学生交流课余收集到的众多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后,教师饱含深情地说“是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多少像竺可桢爷爷一样的科学家,一曲《共和国之恋》唱出了这些科学家共同的心声”。在深情的歌声中,大屏幕上依次出现竺可桢、邓稼先、李四光、袁隆平等十多位科学家的照片和简介,不少学生的眼中涌出了泪花,科学家们刻苦钻研、热爱祖国的形象深印在他们的心中。

4.讨论辨析活动

创造心理学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的教学格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儿童运用已学的道德认知去分析判断事物,从而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如《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教师在导入时,用课件出示三个片断(片断一:一位红领巾在擦电话亭;片断二:高个子男孩在墙上写骂人的话;片断三:两个小朋友用扫帚和畚箕在战斗。)然后提问:看了这些镜头,你觉得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学生们通过小组间的合作,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辨析中,爱护公共设施的道德情感,已深入学生们的心里,积极的道德信念得以初步形成。

此外,还可以通过自我展示、信息交流、模拟操作等活动,营造实践的平台,为儿童实施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实践中学习、提供更多的时空。

三、融入生活 放手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开放、多样、富有变化发展的活动环境,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的整体建构。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从课程的性质来看,应尤其关注行为规范的养成。所以,教师虽然通过课堂上40分钟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确了生活中的正确做法,但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实践。必须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

1.课后的活动舞台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关注

拓展活动空间,必须“红线穿珠”,不能脱离教材“另辟蹊径”,否则就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分析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拓展教材。如教学《我与学校》一课时,笔者根据本班学生活动和组织能力强的特点,结合课文开发了《我爱桥下小学》一课。让学生分组自由组织,从“学校荣誉”、“学校男子篮球队”、“学校的寄宿生活”、“校园一景”等几方面去校园探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采访、调查、拍照……收集了非常多的资料,他们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既有个体的交流,又有互动的补充;既有体验感悟,又有探究发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课后的活动舞台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课后实践活动更离不开家庭、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毕竟学生每天的大多时间还是在家庭和社会上度过的。家庭学校实施互联互动:既有益于沟通信息,优化育人基础,又能发挥各自优势,取得“双赢”的育人效果。如《明天会更好》一课的教学活动进入到尾声时,我们可布置学生和家长共同填写记录每天生活学习情况的表格,每周评出“生活小明星”,并持续教育,促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过上愉快、积极的生活。

课后的实践活动是品德教学的延伸,成为一个“灵动的音符”,“弹奏”好这个“音符”必将使品德教育更富实效,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开发德育资源,拓展实践活动的空间,逐渐达到挚爱无垠的境界。

四、有效评价 建立通道

心理学研究指出,课堂学习中有三种学习需要在发挥作用:成就的需要、被赏识的需要和认知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使他们被赏识的需要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进一步产生认知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教师优化教学评价语言,让每位学生都愿意与之沟通,感受学习的快乐。

1.鼓励性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奇特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那么将会压抑学生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激发学习热情。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应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即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用 “你的回答很有道理、很独特”、“你很聪明”、“你的潜力很大,将来很有希望,一定要把它挖掘出来”、“谢谢你的参与”之类的话予以鼓励,教师由衷地高兴加之欣赏的表情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时刻注意他们的表情与反应。学生羞怯时,要多给予鼓励和理解;学生愿意接受学习任务跃跃欲试时,要及时给他们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平时不愿表现和很少表现的学生;学生回答出错或遇到挫折时,要给予宽容和帮助,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实践、参与。

2.赏识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