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管理论文

内部管理论文范文1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单位内部科学高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按《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逐步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不容乐观,有许多负待解决的问题。

1医晚内部审计现状的不足

1.1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目前很多医院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是由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比如,创“三甲”医院就必须要设有审计部门),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而内都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

1.2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医院大部分内审人员就是一个人,有的甚至是兼职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及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是不能完全胜任。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安于现状,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充实。这种情况,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1.3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做出规定,致使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1.4内部审计面窄,审计方法简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日常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范围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要求。

2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

2.1建立合理有效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规范医院的基本建设活动审计意见要得到有效的执行,内审部门必须树立枫威性。零星维修工程的执行程序:工程预算及合同必须经内审部门审核后才可以施工,结算由审计部门审核后才可付款招标工程的执行程序:内审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在立项、招标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审计后,才可开展项目的招标、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基建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进度款、总价及综合单价跟价等都必须经内审部门审计,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付款都必须经内审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才能付款。

2.2对于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控制基本建设项目的造价,是基建项目审计工作的重点对较大的建设项目,在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都要进行招标。

2.2.1项目立项、决策及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确定项目的投资估算,内审部门以投资估算作为基建项目造价的控制限额。设计阶段,要采用限额设计,内审部门要审核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是否在投资估算内,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超出投资估算,医院应及时调整材料或建设标准。

2.2.2项目招标前期审核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的条款对投标报价、台同条款、变更部分的结算方法等有很大的约束力,招标文件中的评标方法的选择对评标、中标也有影响;工程量清单和材料清单的准确性会影响投标报价及限价的准确性。这些条款对工程造价都有影响,所以。内审部门要在招标文件前详细审核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和材料清单。

2.2.3在开标前对招标工程设置总价限价及综合单价最高限价施工招标时。在开标前由招标公司编制总价限价及综合单价最高限价,内审部门审核总价限价及综合单价最高限价,对控制招标项目的价格水平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2.4注重合同条款的审核严密的合同条款,可以全面地制约承包商,防止承包商以各种借口增加工程费用。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下,施工合同多为单价包干合同工程量按实结算,工程量的变动使工程结算造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风险由招标人承担。在签订合同时,可与施工单位协商,把一些在总造价中所占比例比较小的费用实行总价包干,这样既可以节约工程费用,又可以减少工程量变动引起工程费用增加的风险。

3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3.1切实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我认为医院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并明确其职能、权限、隶属关系等,确保内审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直接对话渠道畅通,以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3.2健立健全内部审计内控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医院内审也不例外。医院内审工作要干好,首先磐须建立健全内审内控制度,全方位控制、考核、评价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工作组织实施的程序、内审报告的质量等。

3.3建立“服务主导型”医院内部审计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新的“服务主导型”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必须建立。审计人员应积极转变在审计思想、方法、对象上的传统观念,不断引入先进的审计方法,实行监督与服务并举,使内部审计融入服务之中,融入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医院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之中。

3.4更新审计观念,拓展内审范围一要树立新的审计理念,丰富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首先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审计为主,由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和风险管理。

内部管理论文范文2

因此,从企业内部管理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前提上来看,会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不足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改变现行企业会计管理对企业的影响,企事业会计的积极作用,然而,从企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利害关系构成上来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与会计管理信息相关会计在行使权力与义务相关,能够有效地及时准确处理会计相关的工作可以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高效的管理和具体任务与目标的实现。如果不能完整准确有效地进行会计业务的事情,则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营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出现相对发展缓慢,责任混乱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的优先化与最佳发展,导致目标的实现难以完成。通过对现行企业会计管理的观察,发现企业与会计处于相互影响的地位。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期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多元性新旧体制交换的特殊时期,企业缺少专业性会计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失调,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会计业务相对混乱,效率相对久的难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违规进行一系列财务经济的操作。

2.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会计的管理,在近年来才走向正轨。会计管理混乱导致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收到损伤部分会计出现私设金库账务混乱甚至影响到高层领导的管理。对政府进行参与,容易导致公司财务报告失策,种种行为使得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受损的同时,也使得国家法律条文难以宏观的调控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内部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会计核算成为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会计进行规范以及相关信息的强化,相关会计对财务知识的认知以及会计对所执行业务的合理准确有效,对会计的业务操作进行有效的实现。

会计真正的为企业内部发展而服务。因此,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内部经济的发展与企业会计的管理。企业通常要建立有效合理的管控机制。到企业会计进行规范性操作,会计经验主义和习惯操作方式进行会计相关业务,会计相关业务的处理使得企业资产失去完整安全性企业的经营方针,同时,容易受到会计管理混乱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的评价控制与规划失去有力的保障。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要注重强化会计不到,严格会计在日常操作的规范性,使得财政与物资信息进行详细的划分,对于会计的管理要进行证件与操作流程和认知能力三方面进行,通常对会计控制进行管理。

现行企业内部对会计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大多数管理层人员及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下层管理,忽视了负责财政金融相关业务的会计管理,通常会计管理应当在高层,高层管理的范围之内,由于现行企业进行转轨自主经营,以自我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相对较多。如果缺乏对会计管理,那么一系列的企业条例和文件将会由于会计管理的,会计管理的不规范而失去其实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甚至导致财务信息泄露内部成本的混乱,竞争者和同行商家获取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危险。

因此,企业会计管理规章条例的制定,但是规则的制定相对操作环节的管控,则是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管理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办事效率,企业会计有章可循,遵照流程对会计和金融相关的业务获得落实到具体操作中,把会计的财务能力与人员素质提高。对于会计相关的管理层要及时给予重视,对会计经营管理要从企业根本立场出发,进行企业合理结构的改造,但是要突出企业会计的合理地位。

人员素质强成为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方面,不相关的企业人员和不专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则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坚决杜绝不专业的会计人员上岗,从事相关财务人员在进行工作负责的过程中,用更为专业的眼光和能力,并且在合适的时机给予会计相对的轮换岗位。适当的提高会计的薪资,然而,最根本的方式和方法是进行会计人员素质的定期培训,会计在执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运用其专业的水准财务的知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在环境适应和自身能力的不断发掘提高其财务管理的能力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发挥其企业中的作用。

3.结语

内部管理论文范文3

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关键和重点业务的控制,对实施效果监督评价,构建符合实际、业务规范的内控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资金的内部控制,在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上实现良性的运作,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的各环节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岗位分离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和评价资金活动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企业财会部门负责资金活动的日常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二、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几个主要方面

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的全过程管理,严禁资金的体外循环,切实防范资金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一)资金的授权管理

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应该明确支出款项的用途、金额等内容,实行资金分级授权管理,重大资金使用由单位领导层集体决策,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方可安排资金支出,未经有权审批人批准的,财务部门不得办理付款业务。

(二)资金管理岗位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资金管理岗位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监督的原则,出纳岗位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务的登记工作,复核岗、支付审批岗不能由一人兼任,银行预留印签和空白银行票据不得由同一人保管,通过电汇、票据方式付款应当至少实行三人操作、两级审核,严禁一人保管同一账户的两枚以上(含两枚)银行预留印签。

(三)加强信息系统的控制

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系统是依附于单位的具体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所以建立及符合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系统的控制程序尤为重要,进行流程再造、岗位重塑,减少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相关信息的保密性,企业采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资金管控,进一步提高资金的管控水平。

(四)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

企业应当结合当年工作任务对资金的需求,编制资金收支计划。根据次月资金收支情况,编制资金月度计划,对资金计划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发现是否为异常偏差,规避不符合公司规定的风险支出,保障公司资金运行的安全。

(五)加强资金的监督检查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资金的安全检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监督检查中可以发现并纠正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错误违法违规现象,从而做出及时处理,企业还应当定期对本单位的资金控制情况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问题予以整改。

三、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来说,其存在的问题是多样性的。

1.对企业从事资金管理的人员监督执行力不够强

在一些企业当中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资金管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和贯彻上力度还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2.有些企业使用的是会计电算化软件

实行电子支付的企业,不同的权限有不同的操作功能,系统操作岗位人员不注意自己的密码保密工作,被不法人员盗用,致使一笔资金业务按内部控制要求应该由不同岗位的几个人来完成的工作,结果由一人操作完成,存在资金的非法支付或挪用的风险。

3.在资金管理控制方面

没有进行定期地自查和整改,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这样不能及时发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办理违法违规的会计事项。

(二)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议

1.根据自身的需要

企业应制定统一资金管理的实施细则,具体包括岗位设置、流程控制、监督检查等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各项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加强对从事资金管理的人员进行检查和抽查,对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进行严格考核,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2.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企业

财务软件操作权限进行分级设置,并分别设置密码,系统操作岗位人员要注意自己的密码保密工作,从事资金管理的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业务素质,对每笔经济业务支出心中有数,对不相容岗位要明确区分责任,提高自身的电算化水平,更好地适应网络化的、规范化的按内控流程运行的资金管理工作。

3.在资金管理控制方面进行定期地自查和整改

及时发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漏洞,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设计有效、执行有力,操作员工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心和胜任能力,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进行更新,补充完善不适合企业实际的部分,制度设计缺陷,及时消除,制度执行缺陷,通过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考核消除,只有把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的执行偏差纳入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中,才能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内部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一、内部控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回溯

20世纪40年代以后,内部控制实践与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突飞猛进的发展,内部控制完成了其主体内容的构建,其各项构成要素和控制措施也零星可见,散布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实务中,但未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把内部控制当作管理的附属。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特别报告中,承认内部控制超越了与财务部门直接相关的事项。1958年10月,该委员会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对内部控制的定义重新进行了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西方学术界在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研究时,亦已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不可分割性和相互联系性,但重点逐步从一般含义向具体内容深化。这一变化的标志是1988年4月AICPA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文告取代1972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公告的颁布和实施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它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一词代替原有的“内部控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明确解释了内部控制结构的三要素,即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及它们的具体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简称为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全面接受COSO报告的内容,并从1997年1月起取代1988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公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一个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等目标提供保证。将内部控制结构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5个要素。

纵观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轨迹,其理论和概念的演变就本质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形成阶段和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源于内部牵制的理论假设,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程序和方法,基本上形成了业务处理程序化、业务分工标准化、企业员工间协作与制约制度化,以及与经营目标关联化的理论格局。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一理论在于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重点集中在如何防弊纠错上,使内部控制在面对企业管理实际时显得过于消极和狭窄。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的影响,以及90年代信息产业和高风险行业兴起的冲击,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两种观点。虽然二者存在有一定的差异,但这一阶段的理论特点则反映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研究重点的转移,即逐步从一般向具体深化,并将内部控制“要素化”,体现了内部控制源于管理阶层的经营方式与管理过程相结合的特点。

二、内部控制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根源

(一)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方法论

20世纪4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生产技术的空前提高,其结果导致了生产迅速增长。一方面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形成了跨越地域的经济垄断集团;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内部职能部门增加,更需要从企业内部进行协调,以达到节约资源、防止差错和舞弊、提高经营效率等经营目标。因此,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包括组织机构、业务程序等在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机制。而此时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的形成恰好为内部控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支持。就控制论而言,它是一种研究由各种耦合元素组成的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尤其是以研究系统和经济过程如何发挥其功能、如何控制经济过程为目的的经济控制论,成为内部控制的理论依据之一。这是因为内部控制理论在研究每个具体组织的内部经营管理过程,研究每个单位如何发挥它们应有的管理功能及如何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时所设立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机制和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正是依照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信息论也是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控制实质上就是一个通过收集、筛选、加工、传输的信息反馈的过程,以指导物流和资金流,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有效调控机制,其中信息是控制的源泉和依据。它的真实性、及时性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系统论的诞生,不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且给人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引起了管理方式的巨大变化。依照这一理论观点,把企业当作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而内部控制则是这一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二)委托理论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和完善的内在根源

按委托理论涉及的领域来分析,它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人根据委托人的委托,在其授权范围内,以人的名义进行相应的活动。从这一理论形成的现实背景可以看出,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企业从个体业主形式转向合伙制,最后变成公司制形式,是委托———这一问题产生的源头;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资本高度聚集和经营职能的高度专业化为其产生创造了条件;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该理论最终形成的内在原因。从企业总体发展的趋势及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公司制企业是一种最高的企业组织形式,即,投资人或股东将企业资产的经营活动权交由经营管理阶层承担,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特别是它们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委托———关系存在成为必然。可见,企业作为一张由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组织,是多种委托———关系的集合,为使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解决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内部机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也证实了委托理论是其发展和完善的内在根源。

(三)审计方法的改变和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增强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推进器

在审计发展的初期,审计方法主要采取详细审查,详细检查企业全部会计凭证,计算复核所有账户余额,进行账证、账账核对。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业务活动日趋繁杂,无疑于对传统的审计方法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抽样审计的方法便应运而生。抽样审计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益增加的审计任务带来的难以进行详细审计的问题,但却带来了由于审计人员主观判断而形成的审计结论可信度下降的现实情况。另外,如前所述,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净资产的拥有者(投资者和债权人)迫切要求企业管理阶层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为此,许多国家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来督促企业外部审计人员更加注重内部控制的审查,一系列案件的发生和有关法令的颁布,在增强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同时,也使企业注重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尽量避免注册会计师拒绝接受委托审计或提出保留性的审计意见。

(四)政府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从内部控制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之所以如此迅速,除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一系列因素外,政府是推动其发展的一种主要外部力量。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如1977年的《反国外行贿法案》中规定了每个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针对8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招致了国会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提出了质疑,其中所关注之一,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恰当性。为此,成立了“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内部控制标准和指南,其工作成果就是著名的COSO报告。从报告的内容来看,既对以往内部控制定义进行了修正,又为设计更广泛的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指南。我国政府于1996年12月,由财政部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以及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一系列规定和通知,在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实践的同时,也大大地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高建兵。委托关系与会计控制权浅论[J].财会月刊,2000(4)。

[2]马崇明,贾成。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完善[J].当代财经,2000(12)。

[3]史金平。现代企业的委托[J].经济史,2000(2)。

[4]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0(9)。

[5]李风鸣,韩晓梅。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7)。

[6]周晓蓉。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7)。

[7]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5(2)。

内部管理论文范文5

在电力企业中有很多的企业存在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比如,电力企业中有的一些职位的薪酬要高于市场的薪酬,有的相对来说比较关键、重要的岗位薪酬却相对来说薪酬低一些。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电力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的不合理。电力企业内部薪酬制度不合理,就极其不利于电力企业吸引人才,促进企业发展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的威胁,然而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忧患意识,仍然没有认清现阶段的情势,在电力企业中,很多高智商、高学历的人才没有充分的体现重要地位来。

二、电力企业如何加强薪酬管理,完善内部员工激励制度

1.电力企业要逐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薪酬管理分配体系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分配体系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进一步的保障员工工作的热情。电力企业在建立完善的薪酬分配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能够让电力企业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分配制度及分配模式。一名员工的薪酬要与其多项挂钩,要与其岗位性质、出勤到不到位、对公司的业绩奉献等多种挂钩,要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各个方面。所以,我们电力企业在构建完善的薪酬管理分配体系的时候要能够考虑充分。

2.电力企业在发放员工工资,要以员工业绩为基础的工资发放制度电力企业将员工工资和员工的业绩挂钩并且以此为基础,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者多得,业绩高的员工相对来说能获得较高的工资。所以,电力企业在发放工资时,要以员工所在岗位业绩为基础,对公司奉献多少为辅来发放员工工资。这样就会使得电力企业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能够促进员工业绩的提高,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电力企业在发放工资保持这一标准,能够有效的拉开员工内部的差距,突出对企业卓越奉献的人,打破了长期以来平衡的工资制度,进一步的对员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调整。

3.电力企业要保持薪酬的公开、透明在电力企业中,不管什么职务的薪酬,我们都应该公开透明化,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员工明白自己与他人在薪酬上存在差距的原因,还能够激励员工进一步的努力工作。保持薪酬的公开透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还能够让电力企业员工内部进行监督,能够有效的制止的现象出现。

4.电力企业都会有一个总的领导者对于领导者,电力企业也要建立一些能够约束领导者的制度,这样才能杜绝一人独大的现象产生。如果,电力企业对领导者没有约束,那么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很有可能影响着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进步,对于电力领导者没有约束,领导者也极有可能会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而对企业造成伤害打击。

5.电力企业注重个人和团体激励相结合,注重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在企业中,我们每一位员工是独立工作的个体,但是以整个企业去看,又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电力企业在员工激励制度上,除了要注重员工个人的激励,还要注重工作团体的激励。这样才能不断的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电力企业完善内部员工激励制度,除了要注重员工在物质金钱上的满足,更应该注重员工精神上的不断发展进步。所以,电力企业要想完善员工内部的激励制度,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不能只满足单方面的需求,还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三、总结

内部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突破口与核心,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

1.内部控制给财务管理资金的使用提供保证。进行内部控制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率地把管理和监督权力分开,这有利于对银行账户进行规范管理。为贯彻提出的及浪费行为,在对银行账户进行内部控制时,还应着重控制消费性支出,尽可能做到究其来源。通过内部控制管理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保障。

2.内部控制给会计的信息质量提供保证。内部控制要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一方面能够从原始凭证入手,仔细核查会计信息的来源,并且能够准确识别虚假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敢于支出并且纠正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中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拒绝把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入账,拒绝做假账。通过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薄弱且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因此,内部控制对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有些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觉得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无所谓,这一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为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多障碍。最主要问题就是监管未彻底分离降低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其次即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于两个层次:第一,单位根本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很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第二,单位本身虽有内控制度,但是并不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例如,笔者曾多次提到的监管分离,职责分工标准化透明化是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软肋。

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财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安排财务岗位时,对财务工作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并不高,部分从业人员所学专业与财务无关,没有系统的财务专业知识,对应有的内部控制更是不知所从。另一方面,即使是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的。对于执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来说,一流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今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并不积极地进行内部控制和实施监督职责,违背了其职业道德。而事业单位中的浪费行为,甚至挪用公款也是屡见不鲜。这跟财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有必然联系的。

4.内部外部的监督工作不足。完善的内部控制建设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从内部监督来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事业单位没有设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是名义上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收到单位各部门的重视。从外部监督来看,与企业的政府与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事业单位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形式,工作内容和职责得到了大众的信任,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是政府以及社会略显忽视的。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1.增强内控认识,完善内控制度。缺乏内控意识是事业单位现阶段存在问题的根源。而要想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应该从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开始。政府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进行内部控制培训,通过介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各单位领导在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后,应在本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组织员工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所指定的内控制度。在实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问题并改正,逐步进行内部控制建设。

2.使用并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收入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直接缴入国库;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单位或收款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及去向进行了有效控制,这无疑减少了资金在事业单位内部违规运作的可能性,防止了挪用资金、事件的发生,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简化了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

3.切实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内部控制制度有无效果,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与自身要求是关键。必须对具体工作人员及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与道德水平,加大继续强化教育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及综合道德素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财会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准、法制观念和业务能力的高低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弱的关键环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工作人员队伍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的重要保证。

4.加强内外监督工作。从内部监督看,事业单位应当设立有效运行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其工作能得到单位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的重要部门。单位领导与其他财务工作者都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同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有效地内部控制提供保障。从外部监督看,事业单位应将其信息通过媒体的透明化公开化,积极接受上级监管部门及社会大众的监督。同时政府和社会公众也对重视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使其在公开合理的监督环境下运营和发展。

四、结语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有条不紊、健康地进行,还能够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给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