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就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就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就业

会计就业范文1

现在的会计学职业,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高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还很大。会计的层次很分明,拿到了含金量较大的证书,比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样很快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当然,拥有名牌院校的学历证书,对就业而言,如虎添翼。

会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一、国企或外企 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自己又比较愿意适应那种较为忙碌的生活,就业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单位。在这些企业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但压力也会变成继续努力的动力。

三、公务员 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对那些从小就有治国理想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感觉能忍受公务员的清贫生活,并且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

四、高校教师 教师每年有至少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还可以享受稳定的福利待遇。如果你从小就有教书育人的志向那就更合适不过了。在选择高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前景,而不要只看重暂时提供的某些条件。建议选择那些在学术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学校,即使待遇稍微差一点。女孩子做教师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会计经验的积累

一般读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出来了,如果没有关系的话,很难找到会计类的工作。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泛。在工厂可做跟单,仓管,出纳、会计、财务、可以进银行做柜台,可以去会计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当实习生等…

会计就业范文2

【关键字】高职会计 就业压力 应用型会计

又到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高度关注。高职会计专业在2012年因为就业形势不错被很多人认为是热门专业之一,也是不少高中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2013年该专业的就业形势怎样?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学校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哪些知识、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需要?高职学校如何能继续办好这个专业?

1.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现状

据2012年就业蓝皮书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销售(13.6%)和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0.5%)。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最多的职业类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就业比例降低最多的职业类为销售。从三届的就业趋势中可以看出,在就业比例较高的职业类中,大学毕业生从事财务/审计/税务/统计、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等职业类的比例在增加。2013年,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却不容乐观。

1.1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增长放缓

2013年,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市场经济放缓,许多私营企业暂时停产,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交织在一起,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碰头,将共同增加就业压力。

1.2就业压力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已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能够从事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还要懂得融资理财等。对于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生来讲,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较低,对口就业压力较大。

1.3直接上岗难

由于刚办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一般很难找到会计类工作,并直接上岗。

1.4毕业生离校前的工作能力较低

根据麦可思调查报告显示,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离校前的工作能力不足50%,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有待加强。

2.原因分析

2.1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生供给多

近些年来很多本科类、 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会计及其相关专业,例如财务会计统计、会计学、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专业。虽然专业名称不同,但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基本一致,导致专业不同,大量人才趋同。 会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共同指向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各岗位以及会计事务所的各岗位,造成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不仅如此,2011、2012连续两年会计及其相关专业高考志愿填报爆满,会计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2014-2015年会计专业就业压力将会更大。

2.2供给与需求不均衡

专科层次的会计专业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为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许多大企业培养了中、基层会计岗位对会计人才。但是通过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调查,截至2009年底,高级为9.4万人,中级为127万人,初级为256万人,高、中、初级比例为1:13.5:27(或2.5:32.5:65)。呈现出初级人才供过于求,中级人才相对不足,高级人才严重紧缺的不合理结构。这一现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另一方面是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甚至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主要是具有基本操作能力的普通初级会计人员,这就是人才培养过程与市场变化过程的不能达到动态吻合,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供给和需求不均衡,带来就业难和就业压力大等现象。

2.3工作能力低下

由于过去的教育模式单一化,在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实践中,以院校为主体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会计人才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创新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会计人员表现出工作能力差,工作任务无法完成现象,直接导致企业要求以后的应聘者要有工作经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很难直接到会计岗位工作。

2.4对会计专业从业人员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对会计从业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其掌握会计核算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市场预测、分析的能力,能在筹资理财等方面为单位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信息。根据麦可思调查显示,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的28种知识中,经济学与会计、教育与培训以及销售与营销是需要掌握的三项核心知识。

为了避免出现将来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教育部以及各院校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3.策略

3.1控制专业盲目扩张,控制专业扩招

全国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的现状应该引起教育部的重视,重视全国各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和新专业的申报,避免专业盲目扩张,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院校出现。

根据教育部4月3日在其网站公布的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258个专业将不得安排招生。同时,建议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设置进行严格审查和详细论证,并给予高职院校以指导。通过社会对会计专业就业供求的反馈,教育部指导高职院校对就业饱和的专业进行预警并指导其做出调整。专业的设置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除了要求专业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外,更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于预警专业,在专业招生人数上应严格控制,才能从总量上控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供给。

3.2合理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多数高职会计专业以培养具有基本操作能力的普通会计人员为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太过于单一,缺乏特色,只强调专业技能,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只考虑到学历层次方面专科较低,没有从横向方面拓展。大量同质人才充斥就业市场。目前全国会计人才市场中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倘若选择该专业就业,就只能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或实习期无工资)和不同岗位薪酬落差较大的现状。因此,长远来看该目标缺乏竞争力。

因此,教育部应该总量上控制普通会计人员供给的,并有阶段、有层次的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合理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得到有效实施,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得以实现?

(1)认清高职教育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定位,着重强调实践性

“十二五”会计行业人才规划纲要指出,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将要稳步提高。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

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战略性思考,定位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从专业特色和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多学科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努力培养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职业,也是广泛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职业。会计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变化,需要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并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基于上述分析,专科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结合行业规划,产学研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方式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以及主要措施来制定人才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等内容。

《人才规划纲要》要求:要以高校为基础、以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重要参与力量,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做好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要强调“学即用、用中学、以用为目的、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注重创新”,通过以用为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建立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队伍。

应用型会计人才使用的主阵地在企业。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就应该深入现场,这也是人才供求不平衡“按需制造人才”的特殊要求,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要求。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种“服务发展、以用为本、活学活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单独完成的,需要产学研各方相互配合、密切合作,通过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形式,共同努力,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产、学、研结合办学是生产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模式,坚持与企业紧密联系,将生产实际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培养企业认可的会计人才。

(3)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效的实施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①理论与实践有机结,进行一讲一练,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要有所了解,掌握供、产、销各个环节;对工商、税务、银行业务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工作能力等。

③进行轮岗学习,要切合实际情况重点放在出纳、会计核算、会计软件应用、审计等岗位,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学习。如:出纳岗位,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点钞、单证填写,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财经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会计核算岗位,主要是专项会计、总帐会计、纳税会计、涉外会计、成本会计等能满足用工单位需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会计技能;审计,具有查帐、调帐、审计能力。

(4)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更重要的教师应具有双师能力 。

(5)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建立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机制,并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通过获得准确的信息来帮助院校及时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只要找到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准确的修正,那么方向明确,大家积极努力, 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也将会更广阔。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2010

会计就业范文3

笔者在此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谈谈在实践教学中应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实践的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的入门课程,在核算上重点向学生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及其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需要在具体业务中得到运用,也就是要在以后的《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得到更详尽、更具体的应用。所以对《基础会计》,无论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应重点掌握的是基本环节下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这也是这门课程与其他后续课程有显著区别的知识点。

会计实践的内容要选择基本、简单的典型经济业务,这是由于《基础会计》的实践是学生接受会计实践的第一步,实践的效果直接影响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会计实践,学生才能对会计专业产生兴趣和信心。笔者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会计实践可以分成以下两个层次:

1.1 分项实践

分项实践指为了阐述某种会计理论而进行的操作。这种实践可以采用学生个体实物操作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教师引导集体操作的方式来完成。例如讲解会计凭证的内容、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账簿的分类等内容时可以由教师引导集体完成,而在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这些章节时则可以由学生自己操作,结合经济业务核算中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熟悉所学内容,在操作中掌握理论概念,在操作中养成灵活运用的习惯,从而对这些实物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该实践属于基本实践,虽然也是由一系列前后联系的经济业务形成的,但是因为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时间较长(视课时安排的长短而定),所以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方式来完成。当这一项目完成后,学生对日常会计核算的工作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比较容易产生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

分项实践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初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的能力,培养学生敬业、务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进行专业会计模拟实习奠定基础。

1.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通常具有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的特点。《基础会计》课程的综合实践主要是在分项实践的基础上,再设计一整套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用原始凭证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然后分别选定某种会计核算程序,让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审核、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开始,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错账更正、编制余额调节表、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等,直至编制会计报表,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从而既熟练掌握某一会计核算程序,又对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流程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写出实践报告,得出实践结论,从而使分项实践的零散操作变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过程。该实践一般通过专门集中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所以可以安排在《基础会计》课程全部讲授结束以后进行,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本课程的思路。这个过程的完成能够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分项实践还是综合实践,都要精心选择较好的模拟实习教材,实践用材料包括凭证、账表等必须与实际相同,以增强实践的真实感,使学生容易进入角色。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原则进行仿真操作演练。综合会计实践与《基础会计》中账务处理程序实践相比,学生接触到的不是抽象化的一般业务,而是一个真实企业复杂的具体实际业务;与单项实践比较,学生不是仅仅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一个部分进行处理,而是对企业方方面面的全部业务进行处理。

2.应按照会计职业岗位的设置要求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如果条件允许,在实践性教学中应尽量按照现代企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专门设置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会计等职业岗位,让学生分别担任出纳、会计、审计和企业办税,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消除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

3.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相互结合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学生仅仅熟悉手工会计模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相互结合。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的“一次输入,数据共享”的特点,决定了各类账簿和报表的数据都来源于键盘输入的会计信息,并且不存在账户间的核对功能,各账表都是同一会计信息输出打印的结果。鉴于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的上述特点,学生进行会计实践的主要工作是将会计原始信息依据电算化所特有的内控程序正确地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因此,实践时可要求学生将手工会计实践的原始资料、数据等录入计算机,在计算机运行中得到验证,从而使得手工记账、编制报表与计算机记账、生成报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开放,我们还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某些内容教学中注重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即有意识地将会计领域中一些理论和方法移作实践内容,让学生采用社会实践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探索,从而建立一定的概念知识结构,找出一定的联系,得出一定的规律或结论。例如在讲述会计核算程序时,对于汇总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两种核算程序,让学生自己去企业调查、进行网络调查,清楚这两种核算方法的实质区别。该实践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分散的时间来实现,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实施,最终每组学生可以论文或者小结的形式完成实践报告。

5.利用好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仅仅立足于指导学生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室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给学生提供较好的校外实习条件。学校可以有选择地与当地企业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委派一批业务素质较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进行财务诊断,提供管理建议和决策方案等,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同时学校可以把合作单位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在开始《基础会计》教学时的第一节课,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习,可以去实习基地参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而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再安排学生去顶岗实习。这些实践锻炼无疑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

另外,由于目前会计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众多,受各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所限,学校很难为所有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为了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除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外,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参与社会实践。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会计人才奠定基础。

6.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学生,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无疑是必要的。专业教师应加强自己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力争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设法安排教师到工厂企业去做兼职或脱产会计,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急需。此外,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些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理财高手或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承担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也是缓解会计实践教师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并可同时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去听课、观摩,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能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交流。

总之,会计实践课程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使用多种媒体让学生对会计有多方面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财务室与教室的场地合二为一、学生与学徒身份的合二为一、教师与师傅角色的合二为一、理论与实践的合二为一,进一步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加大实践力度,使理论能更好地转化到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促进会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学军.谈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2.

[2]时向志.成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个问题.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1.

会计就业范文4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专业 就业能力

会计专业是财经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专业,也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往往成了“老大难”问题。据统计,现在会计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不足5%,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以此来促进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是本文要和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探讨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目前会计教育的层次从中职到高职、专本科直至研究生博士,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是所有层次中最底部的教育层次。许多高薪的财务职位在招聘录用时,往往都设置了专科以上的学历要求。这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首先,就被学历设置的就业门坎挡在了外面。其次,中小企业虽然是中职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的主要方向,但中小企业多是私营企业,他们多半不愿花时间培养财会人员,往往需要能熟练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会计职业技术能力较全面,能独挡一面,最好还能帮助业主解决合理避税等现实问题的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财会人员。而目前中职学生毕业时大多只有十八九岁,社会阅历少,而且只是具备会计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需要通过工作实践的历练提升业务能力。所以,就业时,也很难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最后,由于中职学校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得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操作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灵活性差、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差等,这些因素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策略

如前所述,会计专业每况愈下的就业水平,使得“以就业促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招生数量也逐年减少。如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避免会计专业萎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效

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从学科派生出来。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这种课程体系在过去的“中专”学历教育体制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现在的“中职”教育强调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能教学,因此,要依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在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时,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作为职业学校,首先,要进行会计职业分类,制定出会计职业标准,并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媒体。其次,要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为学生就业做好硬件准备。另外,职业学校还应积极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课程的编制,这样有利于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

2.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更要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中职学校要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加大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加强学生了解、接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在日常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学使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演示教学方式增强直观效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广泛开展交互探讨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性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和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体现典型性、生动性、学生的可参与性;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点评案例重难点,从而取得最佳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建好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会计模拟环境,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体验解决实践问题的乐趣;在仿真的环境中认识会计工作,掌握会计方法。学生通过模拟实习,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不仅加深了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会计行业的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应尽快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素质准备。学校要在常规的教学管理中,同步地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并从严要求、正确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成才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会计就业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就业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的现状分析

会计系毕业生人数多!去年将近 1000 人! 共有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但是社会相关专业就业岗位少,就业分散,就业门槛高!这就给总体就业造成一定困难。面对上述困难,会计系领导及教职员工树立信心,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良心! 踏实工作!坚持不懈!较好地完成了班级就业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 会计系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达 90%以上!签约率达 50%以上。

二、会计电算化就业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2012 年就业蓝皮书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销售(13.6%)和财务 / 审计 / 税务 / 统计(10.5%)。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最多的职业类为财务 / 审计 / 税务/ 统计,就业比例降低最多的职业类为销售。从三届的就业趋势中可以看出,在就业比例较高的职业类中,大学毕业生从事财务 / 审计 / 税务 / 统计、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等职业类的比例在增加。2013年,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却不容乐观。

1.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增长放缓

2013 年,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市场经济放缓,许多私营企业暂时停产,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交织在一起,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碰头,将共同增加就业压力。

2.就业压力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已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能够从事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还要懂得融资理财等。对于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生来讲,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较低,对口就业压力较大。

3.直接上岗难

由于刚办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一般很难找到会计类工作,并直接上岗。

4.毕业生离校前的工作能力较低

根据麦可思调查报告显示,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离校前的工作能力不足 50%,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有待加强。

三、针对会计电算化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1.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及时

只有思想上重视,才能具体付诸于行动。 思想上重视!要求系领导牵头广泛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就业信息与咨询要求毕业班班主任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放下自己的事情!多考虑学生就业!把就业工作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完成。

2.在校期间抓好同学们的素质培养工作

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是顺利就业的前提。从大一开始很多班主任就定 期或不定期到班里开各种不同主题的班会!从思想道德,为人处事,专业知识,学自身素质!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信息化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 只有认清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3.做好学生离校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1)在学生离校前的一个学期里!多次召开就业指导专题班会。分析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就业方向!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告诫同学们面对现实!处理好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2)统计好学生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生源地,就业意向和就业区域意向,家庭电话,家庭地址,手机号,电子信箱等等。 同时,建立每位同学的就业台帐。随时跟踪记录更新每位同学的就业情况!

4.做好学生离校实习后的就业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率

通过给同学们打电话询问了解其就业情况,并提供意见和帮助。从2008年4月班主任反复地给每一个还未签约的同学打电话,通过电话反复不断地与同学们沟通,大大地提升了就业签约率。

5.控制专业盲目扩张,控制专业扩招

全国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的现状应该引起教育部的重视,重视全国各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和新专业的申报,避免专业盲目扩张,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院校出现。 根据教育部 4 月 3 日在其网站公布的 2012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258 个专业将不得安排招生。同时,建议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设置进行严格审查和详细论证,并给予高职院校以指导。通过社会对会计专业就业供求的反馈,教育部指导高职院校对就业饱和的专业进行预警并指导其做出调整。专业的设置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除了要求专业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外,更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预警专业,在专业招生人数上应严格控制,才能从总量上控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供给。

6.合理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多数高职会计专业以培养具有基本操作能力的普通会计人员为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太过于单一,缺乏特色,只强调专业技能,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只考虑到学历层次方面专科较低,没有从横向方面拓展。大量同质人才充斥就业市场。目前全国会计人才市场中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倘若选择该专业就业,就只能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或实习期无工资)和不同岗位薪酬落差较大的现状。因此,长远来看该目标缺乏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 2010

会计就业范文6

会计学专业课程

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近代史、马哲、思修、毛概等;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统计学等。专业课核心课: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

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需求量巨大,凡是企业必须需要会计。大企业会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小型企业可能不设有会计岗位,但也需要会计机构记账、报税等。可以说会计是万金油的行业,必不可少。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们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会计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毕业生们将来可以在各大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的职位。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话,相信日后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前景也是比较理想的。

会计从业职务海纳百川:会计、出纳、审计、税务、金融机构从业、教育培训、统计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用不到的。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做账、报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是一项全能的工作,越是经验丰富的会计,越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当然工资收入也相当可观。

拓展阅读:会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大企业、银行、酒店、学校等等地方工作。可从事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贸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贸易/进出口;

4、金融/投资/证券;

5、建筑/建材/工程;

6、其他行业;

7、房地产;

8、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会计;

2、出纳;

3、财务经理;

4、财务主管;

5、财务总监;

6、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