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济管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经济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经济管理学

医院经济管理学范文1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自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以来,所聘请的83名外籍教师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学历外籍教师18名,占22%,博士学历外籍教师5名,占6%。学历的金字塔式分布表明,多数外籍教师在国内获得本科学历教育后,会选择来中国从事相对稳定的教育工作,且这样的工作机遇相对容易得到。但是,这一类外籍教师较年轻,学历不高,且经验不足。因此,民办高校不能只着眼于外籍教师的数量,而缺乏对质量的重视。当务之急是要在高度重视中国教师学历提升的同时,更加关注外籍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这样才能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且教学和研究能力较强师资队伍。

二、外籍教师年龄构成分析

在纳入统计的83名外籍教师中,按间隔10年的年龄段进行划分,年龄在24岁至34岁的外籍教师占35%,年龄在35岁至45岁的外籍教师占15%,年龄在46岁至56岁的外籍教师占12%,年龄在57岁至67岁的外籍教师占37%,年龄在68岁以上的占1%。不难看出,年龄在24岁至34岁的,和年龄在57岁至67岁的两个年龄段的外籍教师居多。年龄在24岁至34岁的外籍教师占35%,约占群体总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外籍教师多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太多的负担,对职业生涯和生活有着丰富多彩的设想。中国近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些刚毕业的外籍教师牵挂较少、经历充沛,能更加主动地融入新的国家和环境,他们的年龄及阅历和国内在校大学生差距更小,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更为融洽。年龄在57岁至67岁的外籍教师占37%,也是外籍教师构成中的主力军。这些外籍教师大多在国内有过丰富的教育从业经历,在退休后有着不错的福利待遇,而且他们身体还比较健康,在余生中能在日新月异的中国继续外语教学,感受另一个国度文化风情的同时体验它国工作生活的乐趣,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三、外籍教师的国别构成分析

从外籍教师的国别构成来看,欧美国家外籍教师人数最多,共70人,来自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占外籍教师总数的84.3%,菲律宾、越南、日本、泰国、韩国等国的外籍教师共13名,只占总人数的15.7%,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外籍教师人数远高于中国周边国家的外籍教师人数,对这一结果的分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英语已成为各国间交流的主要语言。英语已经成为各种国际会议、国际交流的官方用语,掌握了英语走遍世界都不怕。在中国,英语已被确认为第一外语,从小学到大学、博士研究生都需要学习英语。因此,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外籍教师的需求大幅增加。

第二,欧美国家与亚洲国家外籍教师价值观存在差异。西方国家外籍教师从小就具有冒险精神,到不同的国家,感受不同的文化对他们来说很具有吸引力,而亚洲国家的人更多地愿意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

第三,欧美国家外籍教师本身的体貌特征具有宣传效应。作为民办高校的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生命力。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外籍教师的引进除了提升外语教学环境外,还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

第四,除英语外的小语种教学起步较晚。究其原因,是对其它小语种的学习需求在云南相对较少,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在1999年就获得了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外国专家证,同年引进了第一名澳大利亚籍外教,后期随着云南外贸经济的不断繁荣,为迎合市场需求,学院从2007年开始陆续聘请了来自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国的外籍教师,进行语言教学工作。

医院经济管理学范文2

一、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

1.计量监管意识淡薄

首先,作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主体的医院缺乏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许多医院单纯注重硬件建设,添置大型医疗设备时只注重采购和使用, 忽视设备的维护及内部管理,对医疗设备的计量准确和规范化管理不够重视。即使一些医院认识到医学计量的重要性,也因为没有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和检测的统一标准,缺少检测设备和专业人才而进退两难。

其次,计量监督部门检测手段落后及人员素质滞后。一些计量检测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对医用设备的性能特点不熟悉,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和技术依据, 其计量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很难使临床医务人员信服,这也影响了计量监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外,数额不菲的计量检定费用对大多数中小医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压力,而有负担能力的大医院也要质疑这笔费用是否划算。所以,不接受计量检定、逃避检测、匿藏和瞒报等现象已司空见惯。

最后,缺乏健全的计量组织机构。在医院内,计量工作大都在设备部门或医学工程科设一名计量员,大医院由工程技术人员兼任,而大多小医院的计量员多由护士或其他专业人员担任。普遍的做法是:首先,临床医技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每天开机时,对设备的一些主要参数进行校准并做好记录,然后开始设备的正常使用;其次,对于分散在各临床科室的大量医用设备,由医生或护士根据临床使用经验来实时了解设备的状态。这一方面弱化了专业计量监管的作用,也为计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2.在用医疗设备监管失控

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的医用计量器具大多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小到温度计、血压计,大到超声诊断仪(B超)、断层扫描仪(CT)、核磁共振仪(MRI),几乎涵盖了医院的大部分设备, 但实际受检率却很低。逃检、漏检、超周期使用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计量监管不力,使一些在用医疗设备长期得不到检定,导致使用计量不准的医疗设备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目前,医院中的大型医疗设备在保修期满后多采取与生产厂家续签保修合同的方式来延续对设备的质量保证, 而大部分中高档设备在保修期满后设备的维护及计量检测就落在了院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及属地化管理的质监计量部门的身上。

高水平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屈指可数。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的不足及分管设备数量种类的繁多导致了现有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只能忙于应付设备的事后维护和管理, 忽略了设备的预防性保养及管理。而按属地化管理的质监计量部门受检测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只能承担与计量有关的部分内容,对CT、B超、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大型设备还不具备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 从而使这部分在用设备的计量检测形成了责任空白区。

3.医院内部计量管理的缺位

医院通常接受对在用医疗设备的强制计量检定, 但对于新购的设备大都认为出厂时有检验合格证,普遍忽略了重新进行计量检定。其实出厂检验是生产厂家为了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在出厂前按一定的抽样检验方法对产品进行的检验, 对符合企业标准质量水平的合格批次开出的合格证明, 但不具备法律效力,更不能替代计量检定。

此外, 对新购设备的安装验收也仅仅是对设备的外观是否损坏、附件是否齐全做定性的检查, 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 不能对设备的测试量值或输出量值的准确度进行定量检查, 也就无法从源头上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医院。

由于对医疗设备的有效性缺乏技术认可能力, 医疗设备的报废无法可依。医院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尽快收回投资成本,致使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 维护和保养跟不上, 一些价格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常常处于“超期服役”的状态。这一方面暴露出一些医院对病患生命安危的漠视, 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设备计量监管还存在很大漏洞。

二、医学计量工作对医院管理的警示

1.提高计量法律意识

临床诊断的正确性除了依靠医生的经验外, 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医用诊断治疗设备的测量准确和测试方法的正确。如果计量器具失准,就不能正确反映患者客观病情,就可能造成误诊、漏诊和治疗失误。医院计量管理客观性评价的两个基本指标是一次检定合格率和受检率,这两个现代医院质量控制指标反映了医疗设备具有良好质量特性的一贯性程度及医疗设备的受检程度,对其评价的本质是对医疗服务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质量监控,避免不完全质量管理导致的误诊、误治现象的发生。

2.完善医学计量组织机构

医学计量的时效性非常明显,如何做好实时动态的计量是解决医疗器械计量工作的关键。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设立医学计量室,配备专职计量员,通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在获得相关计量资质的条件下开展院内的常用计量器具的自校准工作,建立医务人员、院内计量管理人员和专业计量检测人员合作的平台, 有效控制医疗器械使用的全过程, 真正把自觉送检实施质量保证变成医院的自主行为。严格遵守国家的医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规定,与计量主管部门通力合作,把强检和非强检的医疗器械都纳入医学计量的动态监管范围内。

3.强化医院的内控监管

医院经济管理学范文3

关键词:工科院校;经济管理;创新

经济管理是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该专业既具有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丰富的理论内容,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许多人以为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都是“万金油”,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也多是销售、文秘、人事管理等对专业性要求不强的工作。究其原因,除人们对经济管理的认识误区以外,主要还是因为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使得毕业生专业特点不突出,特色不强。尤其对于工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更成了一个相对“弱势”的专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体现工科特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办学的特点

工科院校主要以涉及理工科学科为主要的发展发向,经济管理专业设置也是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开设的。因此,其培养模式应有别于其他高校,具有自身的特点:

1.依托工科背景,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有工科优势

工科院校的学科发展重点在工科等学科方面,而工程技术、工业技术、电子技术等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也需要管理学科和专业乃至相关人才的支持。因此,发展带有工科特色的管理专业具有现实需求。同时,在这些高校中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工科的发展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以至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国家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具有工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1世纪是经济全面迅速发展的新世纪,建设良性循环的工业开发体系,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现代工业开发活动在迅速展现其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业管理成为实现工业事业发展目标和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具有工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成为工科院校开办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任务。

3.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需要适应这种需要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领城宽泛,除了工业经济之外,各省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城也需要具有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经济管理人才。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尤其需要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经济管理学生在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方面是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因素。

二、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客观地说,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相对较低。由于教师大都是从政治学和社科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其知识结构中政治理论知识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知识相对欠缺。另外,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够,实践能力相对于理论来说也有严重缺陷。这就使得教师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比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教出来的学生也不可能使知识得到更新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一般工科院校是以专业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计划,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实践训练少,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忽略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课程体系设计缺乏规范性和前瞻性,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时过多与课堂信息量小大并存、选修课少等显著缺陷。

3.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由于缺乏互动,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教学效果不佳,因为课程基本上为文字描述,学生自己可以通读整本书的内容。但是,文字背后的实际内涵,学生则无法掌握,也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和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4.知识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在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考核上,考核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许多课程的成绩主要通过卷面考试成绩来反映,考核内容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案例分析较为缺乏。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过程考核、课程论文答辩考核、小组评价等评价方法还很少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不能活用所学知识,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能力要求脱节严重。

三、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

1.创新教学师资队伍

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可面向社会和兄弟院校,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新路子,建设一支以专职任课教师为主体、兼职和聘请客座教授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兼职教师应当聘请那些在国有、私营或外资企业单位工作的资深管理人员、企业家。他们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且具备较高水平的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学术水平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1]因此,应当侧重聘请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创业者举办学术讲座,讲授市场经济中生动的真实的经济管理案例,启发学生的实践思考,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

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应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目标定位。既要改变目前培养对象所适应的工作领域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层次,对培养对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不够具体,没有专业特点的情况;又要改变在定位上攀高,盲目要求培养对象成为“万金油”,各行各业无所不通的急躁心理。这就需要经济管理专业必须创新教学内容,以工科特色完善教学内容。工科院校在以理工科学科为主导的学科背景的条件下,相对于文科为主的大学来说,又有自己自身的优势,就是有一些较有特色的理工科专业,且又适合本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在考虑文理知识兼容型、双专业交叉型、综合能力培养型模式的基础上,可开设如科技概论、工业管理学、工业法律等课程,并且把这些课程进行模块设计。在高校课程学分制度改革的前提下,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学分,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体现经济管理专业的工业特色。

3.创新教学方法

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更应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有助于学生就业。在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要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规律,通过研究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切实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等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方法有: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以经济管理领域的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案例材料的选择(写作)和使用的方法,它具有多类型、多层次、灵活性的优势。[2]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探寻并试用适合自己的案例教学方式。比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试用以理论为主线贯穿案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案例为主线阐述理论。第二,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是在国外经济管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工作情境,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这样,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第三,实践教学法。实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在经济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通过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实际的管理经验。目前,可采用如下几种形式:一是“双循环”教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入学时专业目的明确,毕业时就业选择思路清晰。任课教师走出校门作专题调研,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活教案”,丰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经济岗位管理,带着管理疑问又回到经济管理理论上来。二是基地实习。让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企事业单位的运营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基地实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途径。三是实践调查。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企事业单位的热点问题,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

4.创新教学考核模式

要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培养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就要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经济管理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反思和改革。一是改进考试方法,适当进行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给予奖励,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二是改进考试内容。要尽量减少经济管理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理论方面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探讨性的问题,学生必须经过充分而深入的思考才能作出解答和完成;或者是一些综合性的试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仔细的分析思考后才能作出回答。通过考试方法的改进,更加符合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五一,等.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医院经济管理学范文4

关键词 柔性管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就业指导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柔性管理理念

所谓的“柔性”管理是针对“刚性”管理而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刚性管理是一种强制执行的说教式管理方式,而柔性管理则不同,它不以强制性的发号施令为手段,注重隐性教育、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内在的认同,通过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当前的高职院学生大多是90后,是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崇尚自由的一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只能在表面上达到管理效果,不能深入学生内心,使其自觉的去接受和遵循,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管理失效。针对90后高职院学生的特点,在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通过交流沟通,关心理解,感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使管理由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又可以提高管理效果,所以高职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柔性管理理念。

2 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现状与原因分析

2.1 择业观念相对落后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出身“寒门”, 受“教育摆脱贫困”思想的影响大。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择业观念相对落后,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就业期望值较高,希望岗位体面,工作轻松,待遇丰厚。这部分学生择业时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工作,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由此带来“理想的工作找不到,苦累的工作不想干”的局面,造成就业危机。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急于摆脱目前家庭经济困境,择业注重眼前利益。这一部分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择业时只注重尽快就业,不考虑以后的个人发展。这部分学生择业的标准就是易于就业,不考虑是不是专业对口,是不是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样的择业观念容易导致对职位的认同度不高,没有热情,工作不稳定,跳槽现象频发。

2.2 就业竞争力相对欠缺

就业竞争力是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获得就业机会,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质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三个方面。高职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自身性格的影响,大多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特色意识,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增加了就业难度。高职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因为家庭经济的限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能力参加各种不同的招聘会,就业面相对较窄,求职成功率降低。因为经济的原因参加培训获得技能证书的机会降低,对自己的外在形象及简历的包装欠缺,这些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当前激烈地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素质能力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进入高职院,要么学着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目标不明确,无一技之长,坐等毕业。要么是单纯追求学习成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剩不多的课余时间用来做兼职,不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担任学生干部,导致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不强,降低了就业竞争的筹码。

2.3 就业心理压力较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特质的形成受家庭经济的影响较大,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表现之一是部分学生不能理性对待家庭经济状况,认为家庭的贫困让其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同时这部分学生非常敏感,平时不喜欢与人交流,不参与集体活动,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畏首畏尾,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不敢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造成求职失败。表现之二,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爱慕虚荣,喜欢攀比。在求职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岗位,有着强烈的功利思想,过分追求理想的工作,导致就业中屡屡受挫,产生抑郁、焦虑、偏执等消极情绪。

3 以柔性管理理念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

因家庭经济原因带来的就业择业观念相对落后、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心理压力较大等因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相对困难,就业困难加重了他们复杂的心理情绪,带来其它的负面影响。怎样正确的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理性就业,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充分就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3.1 以生为本,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

目前,高职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停留在集体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就业与创业实务的授课,就业信息的、就业资料的填写指导等方面,没有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缺乏实效性。要改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应该从改变他们的择业观念入手,根据他们的实际量身定做职业生涯规划,着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力,通过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打造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求职者。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开始,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全面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自我定位,集体授课与“一对一”辅导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发展情况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修正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提升职业竞争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素质能力各有不同,传统的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导致指导效果不佳。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能力素质培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一方面注重优秀人格品质的培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精神、乐观自信等品质。另一方面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的说教模式,变被动提高为主动改进,充分利用实践实训训练,通过情景体验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模拟体验中培养就业需要的综合能力。

(3)提高求职面试技巧。求职面试是就业的必经环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在求职面试时表现出焦虑和不自信,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职的成功率,就需要针对他们的个人和家庭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通过简历制作培训、面试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推销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容面对面试,轻松就业。

3.2 结合特点,进行全程性就业心理辅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的困难或者家庭成员的不和谐关系,导致学生存在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体现在择业就业中出现心理恐慌、择业焦虑、盲目急躁等心理倾向,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集体辅导与个别谈心相结合,被动谈心与主动倾诉相结合,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消除就业负面情绪,端正就业态度,理性对待就业;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学会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同时通过困难学生成才典型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加困难学生的就业信心;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提高抗挫能力。

3.3 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就业创业帮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社会关系少,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只能依靠自己,而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制约了他们的就业,因此学校需要提供一系列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方面要畅通信息通道,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推荐工作。利用各种资源吸引用人单位来学校召开招聘会,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推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前去实习就业。完善网上就业服务体系,从职业生涯规划到素质能力培养,从招聘信息到面试洽谈,从就业资料准备到毕业生派遣,围绕就业的方方面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创业项目,发挥学生的优势,进行专业的创业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创业。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职院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就业问题是高职院学生就业的突出问题,作为高职院的辅导员或就业管理部门要转变思路,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就业指导,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确立健康的就业心理,多渠道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鼓励学生创业,实现学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刘丽琴.高职院校柔性管理模式新探[J].柳州师专学报,2010(10):94-96.

[2] 尤莉娟.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J].黑河学刊,2011(5):156-158.

医院经济管理学范文5

关键词 学生作品 保存与使用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32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Work Management System

HONG Juncan

Abstract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establish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practice it is to develop a high level of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talent the important part. Outstanding stud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ction left the Art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demonstration teaching is focused on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teaching, is the main form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To do good works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election to rema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the Art Institute.

Key words students' work; Preservation and use; management system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作设计几方面进行,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基本采用实际项目、留校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直观地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在环境艺术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作品是环境艺术教学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如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作品进行挑选,如何进行管理、使用和分类保存,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作品的类别

(1)基础类临摹作业和写生作业,比如造型基础、钢笔画、马克笔绘画、考察写生作业等,这类作业基本以单张形式呈现。

(2)专业类创作课程的优秀作业,比如室内住宅设计、酒店设计、展馆设计、小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卖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文本形式呈现,部分有较小的展示类的模型。

(3)毕业设计的作业,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审美感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复归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作品,不同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类教学总结和环境艺术年会都会组织环艺课程的作业展览和比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作业,在没有被专业老师定为优秀作业的时候,也应列入优秀作业的范畴。

(5)模型、实物等设计作品,环艺专业教学中模型表达的训练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并注重对模型制作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不同的年级及不同的课程主要训练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不仅用模型表现设计,同时会用模型推敲和推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模型表达与课程学习目标结合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不同的材料与技术表达不同类型的模型。选取优秀的模型留存。使低年级的同学在设计训练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三维立体空间,结合自己动手的制作和多角度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充分理解和表达空间及造型。

2 优秀学生设计作品选取体系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学生作业,良莠不齐,如何在诸多的作业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使所选作业既能满足参赛、参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教学示范的需要,是对整个教学团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为原创(技法临摹类除外),具备的独特创意,符合形式美法则。其次,作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规范;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室内、景观、展示还是其他各方面,都具有当前行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再次,学生设计作品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环境艺术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掌握每一门课,每个阶段专业学习上需要学会的技能,学生作业只有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作为优秀作业留存。

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单一个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才能保证留校优秀作品的教学需求性和行业规范的执行性。如图1所示。

3 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保管体系的建设

当前美术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存放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放空间吃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有多种形式,文本、展板、模型及手绘稿等等,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前高校存放此类作业空间上严重不足,制约了优秀作品的留存。二是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由于房屋潮湿,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导致作品腐烂、虫蛀等严重后果,对留存作品的展示和使用造成了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就是学生成绩的见证,是进行教学再使用和展览展示的必要基础,如果任其在不达标的存放环境中被毁损,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合理地保存。如图2所示。

首先是选择存放的方式,从优秀学生作业的类型上我们就可以大致将存放方式分为:纸本、展板、文本、电子图片和模型几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也可以统一作品,采用多种存放方式。

其次是选择存放的地点,存放的地点可以分为学校统一存放和任课教师单独保管存放,对于任课教师保管存放的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先到学校备案登记,领用出后才能使用和保管。

再次是保管人员的确定,从存放地点上可以明确,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的管理人员为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领用出存放的管理人员为领用教师本人。

4 优秀学生作业的使用体系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专研和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优秀的学生留校作品是教学成果的展现,是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留存作品是进行循环教学的必要前提;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参加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比赛,既能检验教学是否符合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程,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度的一种全方位考量。

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与行业紧密接触的过程,是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环境艺术教学能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人才。校企合作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来说,能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与市场的接轨能力,促进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4.2 优秀学生留校作业的使用方法

优秀学生留校的重要性,及易损坏、易丢失的特性,决定其使用过程必须保证保持作业的完整、整洁,保证不丢失,损坏。

(1)保存于院系的优秀留校作业,在教学、展览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必须由专人签领,注明用处并及时归还;(2)保存于专业教师办公室和工作室的优秀留校作业,院系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留校作业使用管理是否得当。(3)学生不得擅自借用优秀留校作业。

5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进行再教学,展览展示,教学总结和参加各类比赛的基础,是检验教学是否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和总结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邱杰.浅谈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模型表达与训练.艺术教育,2012(4).

[2] 苏梅.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作品保存的问题与对策.兰台世界,2009(4上).

[3] 张善龙.“学生作品”案例化教学的实践.教育科学,2012(9).

医院经济管理学范文6

过去的几年,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学校开启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和实现高水平创新性全国高职名校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愿望、教师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面临严峻的挑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规模和布局分布不均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紧跟市场潮流,教师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教材内容和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和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数量不足,教学科研团队有待进一步培育,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质量不高、特色不特、合作的程度不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故在工业4.0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高职院校专业校企共建模式,对高职院校专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有效指导校企合作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校企共建专业模式

根据以上的不足,在国家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秉承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校训,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和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如下:

1、要明确把握学校教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凸出顶层设计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来把握,从企业需求、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就业发展三方面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五年、三年、年度的节点进行系统的谋划,明确重点开展的任务清单,理清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路。

2、采取措施营造浓厚干事创业的科研学术氛围提高积极性和浓厚氛围,应做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尊重教师的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要尊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老师,使他们得到认可,有种自豪感和归宿感。

(2)要定期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工作交流,形成常规性的文昌论坛活动。

(3)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学院建立教学团队,同时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使它们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利用教学团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浓厚学术科研氛围。

3、要建特色、树品牌、凸内涵,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工作,以适应学校的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目标和培养名专业、名课程、名教师、名学生、名企业、名文化的要求,做到内涵提升,外延拓展。

(1)加强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二级学院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

(2)重视孝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的育人特色,营造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育人氛围。

(3)积极提升专业层次和课程转型升级:积极把国家精品课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公开课程,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知名度。

4、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动态优化机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工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创新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教学管理办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构建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五表联审制度

这五个表分别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的教学计划进程表、每个学期有相应的教学安排表、每门课有对应的授课计划、每个班有一个课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节课有一个授课登记表,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改进。

(2)深化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促进专业建设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种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方式,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紧跟市场潮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通过校企共建把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传递给学校,专业教师可由此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进而转变教学,并加大对行业信息的收集用于指导教学工作,大胆抛弃滞后的教材,与企业技术人员编写适合校企共同发展需求的专业教材,不仅优化了教材,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4)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节约资金,解决学校专业教学场地和设备不足问题,实现办学的创新学校的教育资源(设备、技术等)往往落后于企业生产一线,许多学校花巨资购置实习和生产设备,但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因此使用率普遍降低,如果不添置设施设备,又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校企合作化解了这个矛盾,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

(5)建立以学院为主体、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

(6)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融、以老带新、技能竞赛等措施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企业实践、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国外培训等途径,培养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骨干教师,并完善兼职教师的选聘、培训、使用、考核制度。

(7)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共同发展企业通过签订学生培养订单协议,协助学校制定教学课程和授课计划,使学生在校即可接受企业文化,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达到熟练。企业不仅免除了社会上招工的麻烦,避免了招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不利因素,同时还省去了对新职工的入厂教育和培训等工作。

(8)校企共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在数控实训基地内,与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校中厂。与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武汉神龙汽车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和厂中校。

三、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的建议

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为促进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专业技能水平。

(1)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我们要综合运用激励方式,构建一种价值激励、情感激励、发展激励等柔性激励和薪酬激励、考核激励、制度激励等刚性激励的立体激励措施来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上一篇哥哥加油

下一篇上海租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