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1

[关键词]武山民谣; 腊八祭;腊八粥;抢银水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0-0051-02

一、武山民{与“腊八祭”

“腊月八,腊月八,米饭熬(武山方言读gǎn,即水、汤等液态物体烧开时翻滚的一种状态)得E嗒嗒(拟声词,武山方言读轻声 kua ta ta),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把娃打得吱哇哇……”这是一首武山广泛流传、极具代表性的关于腊八节的民间歌谣。歌谣形象地反映了民众对腊八节的参与和重视,“没猪的把娃打得吱哇哇”则体现了长久以来下层民众生活的窘迫和辛酸。

腊八节起源很早,源于古代腊日祭祀。腊日,是远古先民们在年终岁末祭祀百神和祖先神灵盛大庆典的日子。在远古时代,劳碌了一年的先民,经历了秋收冬藏之后,利用年终岁末的农闲期,为庆丰收也为犒劳自己,选择一年之中最后一个月的几天,宰杀牲畜,用以祭祀各种神灵和祖先,报答收获的恩赐,腊日的这种仪式称之“腊祭”。武山长期流传的腊八民谣正是对这一祭祀仪式的形象诠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腊,冬至后第三个戌腊祭百神。”古代岁终祭先祖于庙叫“腊”,祭百神于郊称“蜡”。秦汉时将二者合称“腊”,并称一年最后一月为腊月,举行“腊祭”之日称“腊日”。汉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固定为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此后,历代相沿至今,武山乡民更是直接明了地称之为“腊月八”。

由此可见,腊八节源于远古祭祀,由最初的腊日祭祀演化而来。因后固定在腊月初八,故“腊祭”也叫“腊八祭”,后演变为节日,成为今日的腊八节。腊月八处于年终岁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节点。所谓“腊八腊八,冻掉下巴”,足见此时的寒冷程度。同时,作为“年”的开始,向盼年的人们传递着进入年关的信息。民谣唱曰:“小孩小孩你别吵,过了腊八就吃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这是辛劳一年之后人们准备享受生活,休养生息,调节身心(过年,即春节)开始的一个典礼,是准备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仪式,折射了民众祈求五谷丰登、饮食充足的朴素愿望,寄托了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武山腊八节民俗及其祈福寓意

古时,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即驱鬼治疾。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驱鬼避疫仪式),实则是史前时代的医疗水平低下的一种体现。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天多已沉寂于历史的云烟。而盛行于武山大地的许多腊八民俗,如“熬着的腊八粥”,虽经岁月流逝,王朝更迭,依然历久弥新,且蕴藏着大量的祈福深意。

其一是熬腊八粥,寓意“惜福感恩”。它是腊八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也最能体现“腊祭”感恩、酬谢主题。节日当天,村民用小米或大米辅之土豆、南瓜等蔬菜熬制成腊八粥,供人食用之余,还会给庭院果木树上涂抹一点,寓意来年五谷丰登、瓜果累累。除此之外,在许多农家,腊月八的这锅米饭,其锅底剩余锅巴一定要特别留着,冷冻或风干后,置于墙角保存好,留待大年初一迎喜神之际给家中大耕畜(牛、马、骡子)喂、食。常年在土里刨食的农民,粒米必珍,轻易不会浪费糟蹋一粒粮食,将精细之粮特别是旧时代北方十分稀有的大米喂给牲口,足见农人对耕畜的重视和爱护。究其根源,耕畜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地位特别重要,农家视耕畜几乎若家庭成员一般,对一年来陪着主人下苦的牛马骡驴天然地怀有极深的感情,享受幸福时也不能忘记其恩德,折射着村民有恩必报的感恩意识和朴素情感。

其二是“抢银水”,又称“抢头水”,寓意“担水进财”。这种习俗主要盛行于乡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在过去挑水吃的年代,全村共用一眼泉水,谁挑水去得早谁就有更充足干净的水。水在传统观念中是财源的象征,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把 水与勤劳、财福联系起来,在腊月八这天清晨早早起来去挑回一担清滟滟的水,寓意挑回财福,图个吉利。同时,这种满怀虔诚的、仪式感浓重的行为,其实也是老百姓要求自己及其家人要以勤奋求富求福的自我教化与自我激励。勤能生财,勤能守福,“抢头水”的习俗在家乡端午节、正月初一也存在。正所谓“腊月初八起五更,迎喜接福敬三星,抢得一担金银水,一年兴旺不受穷”。近年来,尽管生活条件改善,自来水接入家家户户庭院厨房,但许多乡村“抢头水”的习俗依然浓厚。

其三是“冻冰预测年成”,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在腊月八的前夜,村民会盛一盆水于夜间放置在庭院中央敬奉天爷的地方(也是土地爷宝座所在,马力、鸳鸯等地的乡亲将该位置称之为“中国”,是逢年过节时给土地爷上香敬茶的地方)。历经一夜腊月风,一盆水会冻得结结实实,第二天清早起来,主人通过敲打盆中之冰,从冰块的气泡、硬度、裂纹等方面,结合往年经验预测、判断来年庄稼的“年成”(即庄稼的丰收与欠收程度,以及哪一类庄稼会丰收,哪一类会欠收)。看来貌似荒唐好笑,但其中也不无道理。一方面,这是长期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水的结冰状态肯定与冬季的寒冷程度有关系,而冬季的寒冷程度对来年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其四是请扫帚星君(即扎笤帚、扫帚,或是专门去买),准备春节大扫除,寓意“除旧迎新”。在武山民俗中,笤帚、扫帚是一样令人既爱又不喜的物件,乡民给它赋予了某种人的秉性,认为这物件上附带着某种吉祥或不吉利的神明,它既可以往家门里扫来财福,也可能把家里财福扫出门外。如有关俗言俚语中有个骂人词儿“扫把星”和大年初一忌讳扫院子,即使万不得已非扫不可时只能从门往院子里的方向扫,而不能朝大门的方向往外扫,以及平日里家中来客客人尚未离开之时不能扫等禁忌,都是出于有关笤帚的这种特殊观念。因此,比较迷信的人们若有加工了笤帚的亲戚朋友向其赠送了笤帚的时候,决不能白拿,一定要象征性地给一两毛钱,寓意此乃尊贵之灵物,是花钱请来的,而非自找上门的下贱之“臊器”。另外,扎笤帚也要专门看好日子。腊月八自然是百邪不侵、大吉大利的好日子,这天专门扎几把笤帚、扫把或买上几把以供来年使用,特别是放到祭灶节之后“扫房”时用(注:武山人“官扫”之时一定得用全新的笤帚、扫把),寄寓用其扫尘扫陈扫去家中的晦气,扫金扫银扫来富贵福财。

三、武山腊八节习俗思考

我国是一个很早就进入农业社会的国家。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无忧、吃饱肚子就是平民百姓最大最基本的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祈福”是个永恒的主题。何为“福”?“福”,左边偏旁是一个“衣仆”,右边从上而下为:一横,一口,又一个“田”字。对于农人来说,有衣服穿,有饭吃,有田种,这就是福。好多传统节日中都隐含着祈福的寄寓,往往都与“食之福”有所瓜葛,就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当然腊八节也不例外。

腊八粥起源于古代祭祀食俗,系冬至粥的演变。“古人冬至以糜粥祭神”,又“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冬至日与腊八节接近,冬至粥转为腊八粥也在情理之中。民间认为,冬季喝粥保健养胃,冬日活动少,体力耗费也少,人们为了节约粮食,喝粥度日,实为古人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时代的无奈之举。今日的腊月八,祭祀的色彩已经渐渐褪色,而祝福的氛围愈加浓厚。每逢腊月八,乡亲们总会相互调侃:“腊月八的‘迷糊汤’喝了,咱现在就啥都不在乎了哦,该吃就吃,该花就花,好好准备过年,好好享一哈福,来年再苦……”于是,老百姓适度放下肩膀和心头的负担,把一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资财消费消费,让一年来辛苦操劳的身心获得适度的放松修养,其实,这也是乡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种社会调节和生命调适的周期性过程。

在武山,还流传着一个关于 腊八粥的说法:腊月八,米饭熬(gǎn,家乡方言读音,意思是水、汤烧的滚开的那种状态)得E嗒嗒(拟声词,家乡方言读轻声 kua ta ta),没米饭,打老汉,老汉急得搅脚儿转(家乡方言意思“脚底下失去方寸乱动作”),打发老阿婆馓馓饭(馓sàn,动词,即搅动、做;饭,一种一般由玉米等杂粮面做成的粥状特色饮食”)”。别人吃肉喝八宝粥,我们喝一碗粘糊状的米粥,甚至“馓饭”“搅团”等可替代节日饮食,喝的是一种心态,也是淳朴善良的家乡民众的享受生活、善待自己的生活感悟。

[参考文献]

[1]许明堂.春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2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3

2、注意了啊!从今天开始:元宝砸着你、好运缠着你、病痛躲着你、佳人追着你、快乐绊着你、幸福追着你。还有腊八蜜粥黏住你。

3、腊八节到了,送你一碗腊八粥。愿你把热情留在眼里,把温暖握在手上,把幸福喝进肚里,把快乐安在心上。祝你一生无忧!

4、一碗腊八粥,是指引心回家的路,是亲情热烈的潮涌;一碗腊八粥,是情谊粒粒的沉淀,是祝福切切的惦念。无论距离远近,心儿永远相拥。祝你腊八节快乐!

5、福州到,吉安来,伊春攀枝看花开,安顺府,安康宅,玉林珠海任你采。贵阳天天头上照,酒泉入口乐逍遥。腊八快乐。

6、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腊八快乐!

7、值此腊八来临之际,祝您: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爱人、亲人、友人,人人平安。

8、吃了腊八粥,都把年来盼,历史记载中,腊八自西方,印度腊八粥,释迦牟尼创,生老病死痛,次粥可缓解,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节喝腊八粥,短信腊八我送到,阿弥陀佛念你好!

9、秒秒快快乐乐,分分平平安安,时时和和睦睦,天天龙马精神,月月身体健康,年年财源广进。腊八快乐!

10、勺勺如意糖,粒粒福运米,颗颗温馨豆,份份健康果,浓浓祝福心,点点关怀意,滴滴友情水,烈烈幸福火,煮出一碗美美香香的腊八粥,祝你腊八快乐!

11、腊八节到了,我用幸运米,开心果,美丽豆,发财枣,美满仁,如意蜜,健康糖,无忧水做一碗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每天都快乐!

12、腊八了,我想为你亲手送上,迄今为止,历史上已经消失灭迹,不为人知的最给力的一碗八宝粥。它是用我的内心苦苦熬制了365天才成的,喝下它你会幸福一辈子的!

13、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记忆!腊八节请勿忘我!

14、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祝吾友腊八节快乐,多吃腊八蒜,多喝腊八醋,祝君喜气洋洋!

15、远方的你是否无恙?在这个思念的季节里,改变的是我的容颜,不变的是永远牵挂你的心!真心愿你佳节快乐!

16、今天是腊八节,送你八气,愿你长得很有灵气,个人很有才气,家庭总是和气,经常会有喜气,天天充满朝气,做人很有福气,身上满是财气,时时有好运气。

17、最新天气预报:腊八节前后大面积会下钞票,东北华北美钞,西北卢布,华中华南英钞,东南部分地区有支票,局部地区有金条!

18、一日一月一新年,辞旧迎新过新年,腊八粥了腊八蒜,过完腊八是小年,腊八节日短信发,祝福不断好运连。祝腊八天天甜蜜,月月幸福,年年安康。

19、腊八粥,好温暖,让你冬天不再寒;腊八粥,很甘甜,愿你好运福连绵;腊八粥,真新鲜,朋友情谊永不变;腊八节到了,送你腊八粥,祝你天天开心!

20、一颗二颗腊八豆,颗颗如元宝金灿灿,一瓣二瓣腊八蒜,瓣瓣似翡翠绿莹莹,一口二口腊八酒,口口舒心情暖洋洋,一次二次腊八节,次次送祝福情深深,愿你腊八节开心快乐!祝你这一年幸福美满!

21、腊八粥,香又香,甜又甜;腊八酒,美又美,醉又醉。腊八的朋友情深义重;腊八的情人幸福温馨爱意浓;祝你腊八节快乐,万事如意!

22、我用幸福米、甜蜜枣、快乐豆、无忧果、还有健康密做一碗粥送给你,希望你从粥中喝出幸福,喝出长寿。腊八节快乐!

23、腊八腊八,来发来发,让幸福出发,让快乐出发,让健康出发,让平安出发,让梦想出发,让信心出发,让我们的好日子像腊八粥一样香甜美好,愿大家腊八节快乐哦!

24、我的信息来啦:收到的人春风得意,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储存的人爱情甜蜜,转发的人大吉大利,删除的人依然好运气!愿好运永远缠上你!祝你腊八节愉快!

25、腊八节到了,我用幸运米、开心果、美丽豆、发财枣、美满仁、如意蜜、健康糖、无忧水做一碗腊八粥送给你:愿秒秒快快乐乐,分分平平安安,时时和和睦睦,天天龙马精神,月月身体健康,年年财源广进,腊八快乐!

26、腊八节,对着神圣的腊八粥许个心愿:愿你与快乐牵手,与幸福拥抱,与吉祥碰头,与幸运常伴,与我友谊长存。腊八到,祝你霉运跑跑,好事常到。

27、八种素材,八方之财,腊八,愿你生活天天精彩,八种食物,八种祝福,腊八,祝你吃得好,喝的好,玩得好,睡的好,身体好,奖金多多工作好,福气多多运到好,收到我的短信一生都好。

28、腊八节到,送你一碗腊八粥,用吉祥如意拖走,用好运平安押运,用健康快乐护卫,直达你的樱桃小嘴,用幸福当勺子,轻轻一送,温暖由心而生。愿你腊八节快乐!

29、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了你能准时回家,建议你提前买车票,还站在那傻看短信笑什么,还不快去买票,要是回不来,我就画个圈圈诅咒你。

30、中原地区有用腊八粥喂枣树的风俗,用刀或斧看破树皮,将腊八粥倒在砍痕处叫做喂枣树。这样来年枣树就会多长果实,民谣曰:砍一斧,结石五,砍一刀,结十稍。

31、熬一碗真诚的八宝粥,为你加入八颗心,一勺开心,一勺顺心,一勺舒心,一勺真心,一勺爱心,一勺倾心,一勺细心,一勺安心,在腊八节里,祝你事事顺心,永远开心!

32、红豆,豆豆传情;桂圆肉、白果肉,肉肉见味;大米、粘黄米,米米传香;白粥、腊八粥,粥粥祝福:腊八节快乐!

33、每天我都会为你祈祷,愿的是你幸福,每时我都会为你祝福,愿的是你平安,每刻我都会为你许愿,愿的是你健康,腊八到了,我决定今天每秒都为你祈求,愿你快乐。

34、细细的关心火苗舔舐锅底,甜甜的思念蜜枣裹满相依,黏黏稠稠的糯米缠绵不离,熬一碗醇香的腊八粥给你,祝愿你腊八节快乐。

35、红红的粥汁映吉祥,辣辣的粥饭身体康。香香的味道飘四溢,圆圆的梦想来实现。满满的辣粥耀幸福,美美的腊节喜笑颜。愿你腊节好身体,威风凛然度节日!

36、腊八粥,周周精彩,腊八蒜,算算好运,腊八节,节节高升,今日腊八,希望你不要烦恼,不要疲惫,幸幸福福一生不变。

37、融春来时蓬勃生机,裁夏临时快乐炽热,集秋凉时好运月华,采冬到时健康白雪,在寒冷腊八节时,为你熬一碗幸福腊八粥,保佑你身体安康心情好。

38、一日一月一新年,旧的过去新的接;一朝一夕迷人眼,忙里偷闲清粥甜;今月昨昔是何年,腊八节来祝福年。祝你腊八节快乐!

39、腊八之日,为你倾情烹制腊八粥,把工作放在粥里煮煮,蒸蒸日上;把事业放在粥里搅搅,如鱼得水;把生活放在粥里融融,幸福美满;把友情放在粥里暖暖,地久天长。腊八之日,请品尝!祝你愉快!

40、腊八到,集一筐健康,两箩快乐,三瓢富贵,四盘平安,五袋好运,六包甜蜜,七份真诚,八勺温馨,用我火火的心意,熬成一锅幸福的腊八粥送给你,腊八节快乐,愿你拥有这一切!

41、腊八节,送出祝福,送出多福,送出福音,腊八粥,喝出幸福,喝出福气,喝出福禄安康,腊八到了,借此机会祝大家快快乐乐,幸福美满。

42、一碗腊八粥,是父亲的情,是母亲的爱,一碗腊八粥,是对亲人的思念,是对家乡的眷恋;一碗腊八粥,是童年不灭的记忆,是长大离开家的足迹。腊八节,漂泊在外,愿一切安好。

43、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冲着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镜子算是扯平了。所以,别在乎那些烦恼,祝腊八节快乐。

44、上一碗腊八粥,驱除寒冷倍温暖,欢天喜地庆元旦,家家户户喜团圆,元旦腊八同一天,一条短信双祝愿,一祝家人永平安!二祝快乐每一天!

45、腊八节到了,亲爱的我将对你所有的爱熬成一碗八宝粥,祝愿你更加的健康和美丽。虽不能给你香车宝马,但我们的生活会如同粥一般温暖而甜蜜。

46、腊八家家煮粥多,五谷杂粮浸豆果。曾为佛粥济众生,代代相传至今朝。子孙后代不忘本,铭记祖先勤俭美。俯首农桑民安泰,丰衣足食好年景。

47、腊八腊八,盼你事业成功又大发;腊八腊八,祝你生活多彩美如画;腊八腊八,愿你每天快乐笑哈哈!祝你腊八节愉快!

48、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看明白否,看明白了就给朕煮粥吧!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4

  北京的春节主题作文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拥有说不尽的有趣典故;北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它拥有令全世界瞩目的科技产品和现代化街道。北京虽然古老,但是它充满了朝气与激情,北京有一种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风情。

  北京有着“舍我其谁”的霸气。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天安门城楼——每一片琉璃瓦都是辉煌的,它们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城楼是端庄的古代建筑,鲜红的楼体在蔚蓝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天安门的一切一切,都带着皇家的富贵气息;天安门的一切一切,都在向世界招手,它们是不可替代的。

  北京也有着令人魂牵梦萦的温情。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你到后海去散散步,一种令人舒服的温情会慢慢地、轻轻地爬满你的全身。

  北京有着热闹繁华的部分。华灯初上的傍晚,走在王府井的步行街上,你会发现,霓虹灯会一个接一个亮起来,把整条街点缀得像一条闪着亮光的宝石项链。街道两旁的餐馆传出饭菜的香味,人们便纷纷进去品尝一下王府井的美味。街上的人们有说有笑,给整条步行街添上热闹与欢乐的气息。

  北京也有着小巧别致的地方。走进南锣鼓巷,你会被深深地吸引——这里的所有店铺都是那么小,但都不乏味。每一家店铺都是满满的,每一家店铺都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这里,绝不可以走马观花,一定要细细品味。

  北京是风情万种的。它从上千年的历史中走来,又向着未来飞速前进。在北京这个神奇的地方,没有一点点矛盾与冲突,只有和谐并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乐章里面,它仿佛将鼓与箫一同奏响,既铿锵有力,又清脆悠扬。

  北京的春节主题作文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短小的篇幅,质朴的文风,却原汁原味地反映出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怎能不让读者于新春佳节同喜同乐呢?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5

追溯西汉《太初历》

辉煌灿烂的人文积淀着“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山水阆中,如今更像一场场充满励志与温暖的电影,让人深入其中,叹为观止。历史证明西汉落下闳《太初历》的问世,对阆中人的生活以及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这里春节文化的影响,功不可没。

在《太初历》中,其规定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年之始,把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还按照天干地支排列,将每岁末腊月最后一天与新年第一天称呼为“年”。然因春为岁首,故又称为“春节”。

然而“过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远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有了岁首这一节庆,只是时间各有不同。中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在民间还有着动物过节的传说,给中国的传统春节增添了一笔浓郁的文化色彩。汉朝东方朔的《占书》上,便已有“岁正月一日占鸡”的记载。而古时《农家杂事》上也记载有“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之说,其后再是“蚕、龙、虎、猫、老鼠、壁虎、跳蚤和臭虫”,这一系列一直排到农历十五。其民间也有“正月十二敲柱脚,老鼠抱儿连窝逃;正月十三插柏香,壁虎闻后见阎王;正月十四屋圈灰,跳蚤见后把命催;正月十五扫卫生,臭虫无处可藏身”之说法。

这十五个“节日”的习俗,千百年来相承相袭,在年文化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其排序中的天气好坏都与对应之物有着重要关系,据说其日阳,所主之物该年则育;其日阴,所住之物该年则灾,具有着浓厚的民间俗语色彩。在落下闳的深远影响下,阆中的春节更是多姿多彩,过年风俗尤为独特。在这里过春节时间较长,讲究颇多。

传承至今的民俗

阆中人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记得每到这天,乡亲们都会家家熬一锅“杂粮粥”给孩子们吃,并讲诉关于吃粥这一习俗的有趣民间故事。经世代相传,这一故事在阆中人们的脑海里已扎根。

相传阆中垭口有户秦姓人家,老来得子,名叫宝儿。夫妻早出晚归,宝儿却好吃懒做。等两位老人去世后,直至家里所有粮食都已吃完,在腊七腊八这天,小两口身上衣服单薄,屋里也无柴无火,饥饿的他们只有蜷缩在凉席上面“筛糠”,并满屋子搜索着囤子缝隙里面的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等,最终筹齐一把,熬成了一锅杂七杂八的粥。可正当小两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吹倒年久失修的房屋,小两生生被压死于房屋底下。自此以后,每到腊八这天,当地人都要给孩子们熬粥,教育他们要勤劳节俭。现在人们也加些肉粒和香料于粥里,以此祝福来年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

而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则是民间的祭灶日。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差不多家家灶房都有着“灶王爷”的神位,人们尊其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阆中的祭灶仪式十分讲究,有着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等级之分。一般灶王爷神龛大都设在灶房北面或者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有些人家还会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人平安无事。在阆中的祭灶日里,最重要的便是送灶神爷了,这一仪式一般多在黄昏入夜后进行。人们为灶王爷准备糖瓜和用竹编扎成的芝麻杆和喂马的草料,并用糖涂抹于灶王爷嘴的四周。相传灶王爷会在这天上天庭回报每家每户的状况,涂糖则是为了甜灶王爷的嘴,为自家多说几句好话。晚上时,每家每户就在院子里堆上芝麻杆和松树枝,将灶君请出神龛,与纸马和草料一起焚烧,以表示送灶君。每年除夕这天,人们再在灶前烧香点灯进贡果,进行“接灶”,将新的灶神爷像放上神龛,以求给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千百年后,如今这习俗韵味丝毫不减当年,就像人们一直以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持之以恒。

在祭灶之后,人们就要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直到除夕,民间把这段时间称作为“迎春日”或者“扫尘日”。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按照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是谐音,扫尘有着“除尘布新”之含义,其用意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全部扫出门去。

而真正的除夕之夜,则成为过年里最期待的重要部分。在古代,人们也将过除夕称之为“守岁”。这一习俗最早始于唐朝,在诗人孟浩然的诗里便有提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游走于古城,阆中人认为只有过了二月二春节才算过完的。因为二月二时正处于惊蛰前后,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相传这天,人们曾用玉米炒成玉米花救出了被玉皇大帝惩罚的玉龙,使得大地又开始被春雨滋润,而这一习俗一直被延续下来,每年二月二,人们都要炒玉米花来孝敬玉龙,“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这一民谣一直流传至今。

浓浓年味

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着时间与历史的发展,有春节发源地一说的阆中,更显得神圣与隆重,源远流长的春节文化缩影处处可见。

每到春节,整个阆中古城都高高挂着大红灯笼,每家每户都贴春联,并在古城的东、南、西、北四方扎牌坊,川东北的民风民俗与古城的三国文化相互结合,体现出一派独一无二的春节气息。而其独具特色的舞狮、舞龙、放河灯以及秀才赶考、张飞巡城、古城婚嫁、迎銮出銮、击鼓飘香、请火姑娘、亮花鞋、打钱棍、送丝蚕、打春牛、逗幺妹、游百病等大型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无不形象体现着阆中的春节元素、春节风采与春节味道。游玩于其中,才知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的幸福安康、快乐吉祥。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6

关键词:商洛 春节 传统习俗 特色

Abstract: The special mountainous area of Shangluo city makes its 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parts in China.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 of Shangluo city is a miniature among Shangluo city's customs. It consists of getting ready early, having family reunion dinner on the lunar New Year's Eve, observing the sky and so on. It reflects the featur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 in Shangluo.

Key word: Shangluo city; the 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al custom; features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由民间创造并在民间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会形成和流衍各具特色的民俗及民俗文化。处于秦巴山区的商洛,昔日交通不畅,山壑纵横,构成了众多相对独立的村落与民俗小单元,形成了具有秦巴山地特征的民间节日风俗及其文化,其集大成者便是春节传统习俗。

一、商洛概况

商洛是“陕西省境内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一个庞大山地,它位于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之间的秦岭、巴山地区”,原名商县,古称商州。《史记•殷本纪》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商,国名也。又因境内有商山洛水,故而得名。随着朝代的更替,该地称谓不一,隶属各异。后,设立陕南行署商洛分区,后改为商洛专区、商洛地区,2002年升格为地级市。全市面积19292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36%,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1区6县,总人口235.78万,非农业人口22.73万。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0千米。

历史上,商洛受地壳构造运动影响强烈,境内山稠岭密,群峰阻隔,汉、回、满、蒙、壮、侗、土家、苗、藏、布依、朝鲜、瑶、白、哈尼等14个民族散居其间;河流密布,山川迤逦,形成大小不一的若干山间盆地和崎岖山谷,构成众多相对独立的村落和民俗小单元。商洛地处秦头楚尾,其风土民情、春节习俗,既受秦晋、关中文化之砥砺,有北国秦风之粗犷;又受巫楚文化之影响,有南国楚韵之灵秀。

二、春节习俗

所谓“节”,是对一年的气候变化而言的。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总结寒来暑往的规律,将一年分为“四时八节”,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为元旦,亦即正月初一。元旦作为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农历节日,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又因其为岁之首、季之首、月之首,俗称“三元”,是春节中至为重要的一天。春节作为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内涵博大丰富:春节前夕,人们要扫污除垢,祛病防灾;年三十要贴门神,张对联,放鞭炮,吃饺子,除夕守夜,初一拜年,长辈给小孩压岁钱等。居于秦巴腹地的商洛民众,其春节习俗却同中有异。

1.准备。在商洛,正月初一至初五为春节,俗称“过年”,民众对之十分重视。一般从上年腊月初开始,家家户户就忙着置年货、迎新春。当地普遍流行着“过了五豆(腊月初五),糊里糊涂;过了腊八,见啥买啥”的俗说。二十以后,男人们歇住地里农活,聚集在一起,总结、交流一年的生产、生活经验与体会,享受丰收的喜悦,播种来年的希望。家庭主妇们则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期,她们既要做豆腐、熬菜,又要煮肉、蒸馍,还要择日洗涤衣褥,置办过年服饰,直忙到腊月三十。过年便从这一天正式开始。

腊月三十日中午前,当地还有一种“扫尘”习俗,士庶人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庭,去尘秽、净门户,以祈新岁之安。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洁,贴好大红对联(丧服人家贴蓝色春联)、窗花、门神;客厅、卧室、灶房、大门内外、牛栏猪圈等处,均要贴上用红纸条写就的诸如“千祥云集”、“春光满院”、“粮堆如山”、“人畜平安”等祝愿、祈福的“贤条”。此一风俗反映了商洛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2.吃年饭。一切准备就绪,户主便开始点燃红烛,烧香献祭,祀祖敬神。事毕,全家大小共聚一桌,海吃山喝,谓之“过年",俗称吃“团圆饭”,取一家人团圆之意。商洛人吃年饭多在大年夜开始,往往时间较长,个别地方一直吃到天亮,以示“越吃越亮堂”、“新年财源广”之意。主食常为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一家人在吃饺子时,每人要先咬一口生萝卜,叫“咬春”。有些地方饺子里面包有硬币、糖果、花生之类东西,若吃到硬币,意味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吃到糖果,则意味着日子越过越甜;吃到花生就会延年益寿。此顿年饭是一年中级别最高的饭食,当地民谣“宁穷一年,不穷一餐”即为佐证。

在大部分人酒足饭饱之时,商洛仍有一部分人“有家不能归”,这就是山阳的“黄州人”。在商洛,山阳县黄州人年俗独异,大年早举家外出,日暮才归,入夜才进午餐。可能是其先辈初来商时甚贫,大年三十无奈外出躲债,后沿袭成习,意在富不忘本。

3.守岁。腊月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炭红灯明,全家大小彻底不眠,俗称“守岁”。商洛民间认为,除夕晚上如果通宵不睡,“高堂摆长宴,红烛照通宵”,欢乐达旦,即可预兆来年家兴业旺,万事如意。又因习惯在正月初一不打水、不扫地、不动刀,故在守岁之时,家庭成员还要再扫一遍地,再挑一次水,切好菜肴,备足酒食。诸事就绪,最后才洗漱、沐浴,更换新衣,喜气洋洋,迎接新春。是夜11时至凌晨1时,即春节的首个时辰――子时,家家燃放炮竹,老幼穿戴齐整,神情肃穆,在长者安排下,迎喜神、接财神及上界诸仙下凡,并在庭院摆好供桌,跪点香烛,叩拜四方,先祭天地,后敬祖先,人称“出天方”,意在慎终追远,寄望后裔繁昌。敬神活动结束后,小孩们依辈次给大人们磕头拜年,长辈们将事先准备好的钱币赏赐给孩子们,并让他们把钱压于枕头底下,是为“压岁钱”,意味年年有余钱。接下来便是吃水饺,辅以米饭,食毕,即可自行活动。

4.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一种极富人情味的和谐礼仪习俗,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差异,各地拜年习俗不尽相同。在湘、鄂、浙、赣等江南地区,盛行“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团坊”之说,即大年初一全家依次由晚辈向长辈们拜年;初二女、婿领着儿女去岳父母家探望;初三起亲友、邻居街坊交相走动,互贺新春。而商洛拜年习俗有所不同,正月初一,各家掩门闭户,人们则在自家过年,少有到别人家去。若遇天公作美,城里人则领上自家孩子到城外沐浴新春阳光,乡下人则走上山岗或来到川道,尽情游享,回家时还不忘捎带些柴薪或柏树之叶,图个“招财进宝,四季常青”之吉。初二开始,方走动亲戚,先岳父,后舅家,再姑姨。去时须带上各色礼品,一般为点心、蒸馍、挂面及酿酒,俗称“四色礼”。此即当地民俗“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访老邻”。“过了初四、五,少肉没豆腐”,拜年活动基本结束。

历史上,“湖广填陕西”,清代康、乾年间,江南人稠地少的广东、湖北、安徽、江西等地贫苦民众,受政府“招垦”政策的吸引,不远千里,辗转播迁,来到商洛,多分布于商洛的边远山区,如今之商州黑龙口、油磨河、牧护关、北宽坪。他们垦荒、落户、定居,成为商洛的“下户人”。“下户人”恐年代久远,子孙“数典忘宗”,仍世代沿用江南旧俗。逢年过节吃自产的香米,喝自酿的玉米酒。正月初一,“下户人”由德高望重者(一般为族长)执族谱率领族人轮流到族中某家吃年饭,讲家史,传礼仪,增强凝聚力,颇有南国遗风。以至移民历史数百年过去,迄今多数商洛客民仍乡音不改,风俗依旧。

5.“破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取“破土动工”之意。百姓人家是日早上高悬红灯,燃放鞭炮,吃顿圆形面叶馄饨,以示年节过毕,各司其事。同日官府也开印上班,店铺次第开门,营做生意,农家也开始下地干活,各行各业又重新开始了一年的活路。

6.“观天象”。商洛偏居秦岭南隅,长期有农无工,人们靠天吃饭,天象的好坏决定一年的收成。正月初一至初十,当地人要天天观察天气的好坏以定农事。相传这十天天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年中家禽、家畜及果菜的丰欠与否。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豕,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初九观果,初十观菜。人是百灵之长,过(初七)人日时,当地要剪彩人,互赠华胜,这是一种当地妇女头饰,戴在头上象征人入新年,面目一新;还要吃七菜羹、长面条,祝愿人寿年丰。据当地一些老人讲,如果这十天天象纯正,是年则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正月二十三,多数人家会用金纸剪成的耕牛图案,粘在大红纸上,贴于大门、二门之上。“牛”旁写有“新正二十三,老君去炼丹;门上贴金牛,四季保平安”等词句。到了正月三十,人们谓之“年尽月满”,又要吃一顿美味佳肴,以示集民间百俗之大成的综合性传统节日――春节(“过年”)完全结束。

参考文献:

[1]陈桂芝:《中国传统文化教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陈良学:《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三秦出版社,1998.2。

[3]商洛市志编委会:《商洛地区志》,方志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