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观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乱世佳人观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乱世佳人观后感范文1

一、听力训练活动

英语电影作为英语学习的手段,并不是简单的播放和观看。首要目的就是要学生听懂,借此发展和提高英语听力。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训练。

(一)准备阶段一选择合适电影,查找资料,了解剧情

精选英语经典电影或动画电影很必要。像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Gone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The WaterlooBridge《魂断蓝桥》Erave Heart勇敢的心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提前准备和查找参考资料,包括与影片有关的文字和图片及电影脚本等,以帮助了解剧情,看脚本时还要标注难词难句。

(二)观看电影,进行学习

1,第一遍:欣赏剧情,找出语言对白难点

第一次看片要注意听和看,由于有画面配合,可以直观看到角色说话以及手势和活动等,有助于理解语言。一边观看,一边进行“影子练习”即跟着角色说话。并随时写下有用的口语对白。在初次观看时,不容易听懂的语言对白难点有三个:生词和习语、语速快的地方、角色所在环境嘈杂时。这些都会阻碍对片中人物语言的充分理解。

2,查看电影脚本,促进理解

在看完第一遍之后,记住自己比较难听懂的段落,查看脚本,仔细研读并朗读出来。例如,在《音乐之声》里Maria和孩子们划船从湖里上岸后看到上校,Maria和上校争吵,这段对白说得很快,很难听懂。在看完影片之后,应马上查看脚本中的对白。大声朗读并记忆。

3,第二遍:欣赏语言。模仿练习

在对电影有了细致的研究并弄清了所有难听懂的对白之后,进行第二遍观看。检验一下对电影及人物语言的理解比第一遍是否有长进,这种成就感可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欣赏语言,进行“影子练习”。继续写下更多有用的口语对白。

(三)效果评价和总结

看完第二遍之后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即分析自己的学习效果,包括习得了哪些语言点、听力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没听懂等。

二、口语训练活动

英语电影中有丰富和自然、地道的英语口语,学生可以学习人物说话的方式,包括发音、语调、节奏和速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口语技能。看完影片后可以围绕人物性格特点、情节、主题、观后感等展开训练活动,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具体且具有操作性的形式有。

(一)模仿和复述。选择比较精彩的电影人物或角色。模仿其发音、语调、节奏和速度。这样的练习必须进行很多次,才有助于习得准确且流利的口语。复述是指观看完电影之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逻辑表达能力。

(二)集体讨论或自我讨论。针对电影情节、人物特点、语言、文化甚至某句给人印象深刻的台词等展开自由评说。可以是自问自答,想象对面有倾听者: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运用电影中人物的语言特点、表情及手势等。

(三)配音。配音是一种最吸引人、最有挑战性、也很有趣的活动。教师选几个场景让学生来配音。画面静音播放,学生替演员配音。这项活动要求很高,首先要把人物对白准确地记下来,之后要模仿演员的腔调和语言说话,做到惟妙惟肖,这样才能符合电影表现的特定情景。为了配得好,须做大量准备工作,最后达到发音地道,感情饱满。笔者曾选取《音乐之声》的一些片断让学生进行配音。例如:Maria和Captain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表现了Maria的不卑不亢与正直真诚以及Captain的严肃的军人性格。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如背诵对白、反复模仿等。通过配音练习,还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口语表达方式。

(四)角色表演。选取影片情景,由学生扮演其中人物,并在课上表演。为了演得好,学生必须得进行大量的听和模仿,一遍一遍地重复演练。

三、适当的写作练习能辅助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英语电影不仅适合听说训练,也可用来进行写作活动,写作活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做如下训练:

(一)写观后感。不限定题目,学生可从剧情、人物、文化差异或口语句型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电影,回忆和加深印象。课堂上的讨论也很容易写进观后感中。

(二)复述。即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故事的梗概,让同学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完。

(三)逆向思维写作。即给电影设想不同的结局,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同时也可检验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乱世佳人观后感范文2

[关键词] 英文电影 文化 语言能力

一、引言

Lyons提到:语言既是生物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要全面正确理解由语法词汇表现出来的话语的含义,必须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知识,所以语言的学习应该同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外语学习者应尽可能去了解学习、参与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或活动。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优秀的英文影片是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它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了英语民族的文化。是英美国家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最直观、最集中、最生动的反映。欣赏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学习语言知识,同时可以获取文化知识,而后者对前者至关重要。影视欣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是进行文化和语言教学的重要媒介。看电影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电影课不应该是电影放映一结束就随之结束的观摩活动,而应针对某一教学目的进行观后活动。”即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内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达到语言和文化双收益。

二、使用英文电影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1 有效导入英美国家文化,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美国学者Hanvy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分为四个阶段,电影教学对培养学生任一阶段的文化敏感性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理解西方的文化才会形成西方的思维方式,对西方文化感同身受。

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受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民族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英语教学中,单纯传授语言不足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应尽可能得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减少双方的分歧或误会。而英文影片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西方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包括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一部电影中反映了多方面的背景知识,比如在《阿甘正传》中,越南战争、反战浪潮、中美建交、水门事件、种族歧视,等诸多代表性的历史事件都得到了体现;通过影片《乱世佳人》可以深刻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

2 了解风土人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尤其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的非语言交际系统之间的差异很大且很少进行非语言交际手段方面的实践,双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所表达的意义被忽略、误解而影响交际的效果。比如,外国游客在询问“CanI go somewhere?”时,得到的回答竟然是“Yes,you can go anywhere”。因此,应有意识地对英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系统进行全面了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东西方文化差异会很大程度地体现在电影语言中。如《碰撞》、《卢旺达饭店》、《通天塔》和《刮痧》等一系列以文化冲突为主题的影片。置身于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学生通过英语电影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可以更好的了解与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外国的文化,用心体会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从而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语境化教学,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语言必须在情景中呈现和练习”是情景教学法的主体特征,它强调使用语言不能离开真实的社会情景。Krashen“输入假说”中提到“语言及语言习得环境因素”,揭示了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信息语境丰富,提供了丰富的情景化语言、超语言和真实的跨文化信息,把社交技巧、商业策略、文化知识等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并通过影像和声音还原逼真的再现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调、语速隐含的其他意义,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自然地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语言。形成言语技能,最终发展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真实语言运用能力。研究发现带有描述性画面的电影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极大帮助。在同等听力材料下,那些在课堂上观看电影的学生,比以声音为媒介来提高听力的学生理解力更好。

语言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演变形成的,形成历史条件和环境不同。其文化背景和内涵自然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因此有必要有意识地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英语电影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词汇、成语的文化内涵。

三、使用英文电影虚注意的问题

1、合理的选择英文电影

英文电影的选择将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选择电影要以教学目标,学生语言水平为准绳,看语言文化信息含量,看情节内容是否健康,是否贴近生活,看语音语调是否清晰地道。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选择电影的时候主要以题材轻松、内容简单为原则,如《音乐之声》、《狮子王》等;中级水平的学生除学习语言本身外,更要提高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此选择一些如《阿甘正传》、《勇敢的心》等历史题材的影片来学习:对自己的水平比较有信心的学生可以选择《纳米亚传奇》等影片,学习一些比较地道的口语表达。选择影片是还应遵守精泛结合原则。

2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英文电影欣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活动。

3 加强观片之前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教师应简要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激活学生脑中的图式知识,帮助其更好的接受新知识。也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鼓励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

4 观片之后的语言知识的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惯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而习惯形成需要不断强化进行刺激-反应。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根据输入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从输入、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被称作“孵化期”。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缩短孵化期。

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如复述故事情节、角色扮演、问题讨论、写观后感、背诵经典对白,给电影角色配音等。让学生将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要讨论与写作中,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防止学生刚从电影中学到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