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松鼠找花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松鼠找花生范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9题;共46分)
1.
(3分)看拼音写汉字
páng
biān
lǜ
yóu
yóu
jié
gu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3分)按笔画写字,填空
①旁边中“旁”字共________笔;
②言语中“言”字共________笔;
③结果中“结”字共________笔
3.
________绿油油
________黄灿灿
A小花
B叶子
4.
(9分)照样子写词语。
例:(黄灿灿)的(小花)
________的头发
________的太阳
绿油油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例:(摘)(花生)
睁________
登________
________果子
________
5.
(6分)我会比(比一比,再组词)
直________
流________
结________
真________
留________
节________
6.
(2分)根据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填空
①大树的________长了一些小草
②土地上铺满了________的小草
7.
(6分)我会读(选择正确的读音)
松鼠________(sǔ
shǔ
)
灿烂________(
càn
chàn)
蚯蚓________(yǐn
yǐng)
睁眼________(zhēn
zhēng)
古怪________(guài
gài)
钻出________(zhuān
zuān)
8.
(12分)写出有下面组成部分的字
再组词。
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
(3分)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
树
松
蚯
蚓
花
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能力提升题
(共2题;共6分)
10.
(5分)抄句子,体味情感
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
11.
(1分)我会猜
尾巴长、毛茸茸、体型娇小爱上树。
打一动物: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9题;共46分)
1-1、
2-1、
3-1、
3-2、
4-1、
4-2、
5-1、
5-2、
6-1、
6-2、
7-1、
8-1、
9-1、
二、能力提升题
(共2题;共6分)
小松鼠找花生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5-0067-01
许久没听一年级的课了,今天听的是苏教版一下《小松鼠找花生果》,短短一百多字的课文,竟能翻来覆去地念上一节课。先不管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只觉得自己的心如池边的烟柳,想随着春风轻舞飞扬了。
1.文本的柔软。
一只呆萌可爱的小松鼠,无意间被那绿油油的叶子和黄灿灿的小花吸引了,问蚯蚓:“这是什么呀?”热心肠的蚯蚓告诉它:“这是花生。”小松鼠自然而然地开始幻想吃花生果,于是天天来守护花生。花谢了却不见果实,小松鼠犯迷糊了:“花生果被谁摘走了?”小蚯蚓又出来解答:“谁也没有摘,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
这样的文本,简单极了,单看两个小动物间的一问一答,没有多余的寒暄,直白得让我们总想再给它加点什么。可是如果我们听听孩子的对话就会发现他们真的就是这样对话的,不造作,不迂回。课文是给孩子读的,孩子喜欢的语言就是好文本。
教师解读文本,当然知道块根块茎,也知道小松鼠很执着,小蚯蚓很热心,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带着孩子反复读这些干净的文字,让孩子铭记于心:课文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话,把我们的语言记录下来就是故事。
2.语言的柔软。
听一些语文公开课,孩子们经过训练的发言,会有这样一板一眼的句式“我来解答”“我来补充”,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规范语言的形式,反而让人觉得老气横秋,失去了孩子的清新自然。
一年级的孩子是未经打磨的璞玉,他们会一字一句地问:“这是什么呀?”这时,我们甚至都不用告诉他读问句要上扬,他们拖长的尾音里都是满满的好奇,这是一年级才有的柔软。
孩子的朗读听上去也许很平淡,甚至拖拖拉拉,可是这也是孩子费劲心力才读出来的。他能把这单个的字组合成句子连起来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此时我们应该满怀喜悦地看着他,如同看待蹒跚走路的孩子。各年级都提出朗读要求,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却没有更细致的规定。“有感情”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做教师的最喜欢说:“如果带着微笑读就更好了。”“如果把这个词强调出来就更棒了。”这些说法是否真的更好,值得商榷。朗读应该是配合着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抒感,而不是拿腔拿调地刻意为之。回想我们的课堂,但凡要孩子读出感情来的,他们就不自然了。笑,应该是理解之后的会心一笑。
3.动作的柔软。
几乎每个孩子都爱演戏,女孩子都爱玩过家家,男孩子都爱打仗,他们的道具就地取材,他们在戏中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课堂上表演小蚯蚓从泥土里钻出来,我很好奇孩子会怎样撅着小屁股,顶着脑袋往上用力。一个小男孩儿双手合掌,从胸前开始,慢慢地把两只手如小蛇蠕动般地摆到头顶去了。太形象了,我竟想伸出手去跟着他一起扭动。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一个孩子的灵机一动,多少创造发明,不都来自这灵机一动吗?
课堂中教师带着孩子变身小松鼠,是这样引导的:“来,孩子们,我们现在就是小松鼠了,摇摇我们毛茸茸的大尾巴。”说着,教师就轻轻晃动身子,于是,孩子们也跟着扭动身子,好像身后真的竖了条大尾巴。小小的动作,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让这些坐不住的孩子瞬间回到课堂。小动作里有大智慧,这样组织低年级教学真称得上艺术了。
小松鼠找花生范文3
新理念教学自主学习小学语文随着山东省组织的教师研修工作的推进,我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充分利用研修得来的经验,结合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进行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研修中,新理念陪伴着丰富多彩的新知识进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理念进行新形势下的教学,是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源泉。语文服务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知识是不可估量的。有一句话说得好:知识源于生活,学习于生活。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课文上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大自然。以教本为圆心,向生活拓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归生活,在情境中呼唤真情实感,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勤于观察的情感。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观念,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我在教《阳光》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先讨论一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因为这是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因此学生们的反应也很积极。有的说:“阳光能帮我们晒湿东西(衣服)、晒做饭用的草,还能使我们屋里很明亮。”有的说:“天冷的时候,在阳光下,会让我们觉得很暖和。”有的说:“有了太阳,我们就能玩踩影子的游戏。”有的说:“阳光照着太阳能,能让我们希到热水澡。”还有的说:“前面老师讲过,阳光能使植物生长、开花”……所有这些答案是多么单纯,多么朴实啊!就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学生就有话讲,还能激发学生收集知识、观察问题的积极性。课后延伸部分我设计时,我采取形式多样,以有利于激发想象,发展思维,便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如《阳光》这一课,我设计了: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太阳,失去了阳光,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孩子们有的联系阴雨天的情况,有的询问家长,有的查阅资料,想象出了各种不同的情况,有的甚至是我们成人都想不到的。由此可见,只要接近于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爆发出惊人的效果。又如,学习《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课文读到最后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我设计了“谁能帮小松鼠解决这个疑问呢?因为我们深处农村,对农业知识都有初步的了解,这是城市的儿童所没有的经验财富,学生很容易就能答出小松鼠找不到花生的原因。紧接着我又设计了续编故事:想一想小松鼠又会干些什么呢?有的同学根据自己遇到困难时的生活体验,想到小松鼠可能会去问鼹鼠,问明白之后再去找花生,找到后非常高兴;有的想:松鼠一看气极了,把花生都拔了,结果发现了花生原来在地里;有的想:松鼠回去问妈妈,问明白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太少了,得向大家好好学习;还有的想,松鼠没发现花生,可他认为鼹鼠不会骗它,就仔细观察,终于找到了花生……课的拓展延伸部分我又设计了:“你还知道有哪些食物或蔬菜是在地里生长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能很快说出地瓜、土豆、藕等少数食物,我又根据学生爱表现、好求知的特点,发动学生回家查阅、询问,看谁知道得多,结果又发现了许多,连他们自己都非常高兴。这样学生不再把作业看作一种负担,反而变成了一种享受,成了快乐的源泉,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也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学生作为教师的附庸,要将过去那种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扬民主,放飞学生的想象。因此学生必须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和学习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护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做到乐学、会学。
如在初读课文时,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读书的形式,有的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共同读,共同指错,共同纠正,然后单独检测;有的学生与同桌互读、互查、互改;还有的自己边读边划出生字、难记字、读不好的地方,然后找同伴或老师请教。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自主的快乐。
在精读时,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可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自由与同桌交流朗读的方法,抓住重点词,突出重语气;进行不同效果的朗读,然后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更优美的读法。如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我选择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读书,看谁读得美,然后根据自愿起来读,请其他学生评价优缺点,说出好在哪里,结果学生读得很优美,其他学生评得也很正确,使这篇本来很优美的课文锦上添花。
小松鼠找花生范文4
一、课前自主学习,方法指导在先
孩子身上的潜能无限。为了使课前开放学习更加有效,我首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自主识字主要分四步,第一步,大声读课文,进行随文识字,随文识字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第二步,给生字标注拼音,在标注拼音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读音;第三步,金点子,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第四步,进行口头组词。这一点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并进一步巩固识字。在掌握了这一方法之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才真正展开。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如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冬眠”知识。怎样去了解这些知识,也应该教给孩子方法:看课外书,向爸爸妈妈请教。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前开放学习的途径会更多,例如网上查阅资料等。
二、课堂合作学习,以学定教效率高
有了学生充分自主的课前学习,课堂教学就不再是教师想当然的讲授。教师要了解孩子课前开放学习的成果,哪些内容孩子已经掌握,教师就不必再多费唇舌;哪些内容孩子掌握起来有困难,教师就应该重点解决。例如,“识字”在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开放学习之后,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学生不容易识记的生字上,而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学生,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金点子”。孩子的思维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有时老师教的“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并不是“金点子”,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相同通的,他们想出的办法其他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认识“好”这个字,有一个孩子说:“我妈妈要生小宝宝了,妈妈说:‘我已经有了你这一个儿子,要是再有一个女儿就好了。’所以‘好’就是又有儿子又有女儿。”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但也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个字。
在课堂开放学习中一个很好的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建立起小组。小组的建立必须精心安排。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习成绩、性格脾气不同,要使这些不同的个体达到最佳组合效果,需要动动脑筋。一般4人为一小组(个别组5人),这4个人里有一名成绩优秀,并且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主要起组织大家共同开展合作学习的作用,一名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是其他组员帮助的对象,如果他在学习上有困难,组员有义务帮助他,督促他;另外两名学生成绩相对稳定。除了考虑这4名同学的学习情况和组织能力外,组员之间的个性也要考虑。例如,小组长比较弱势的,组员安排则要相对强势一些,以提高这个小组的整体实力。
三、课后拓展学习,开阔学生视野
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引向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第一,由课堂学习引向的课后拓展学习。例如教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观察两种水果或蔬菜,比较他们的不同,并尝试着写一写。有的学生写道:“苹果挂在枝上,西瓜躺在地上。”这是很明显的模仿课文“茄子挂在枝上,冬瓜躺在地上。”再如教授《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后,让学生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有的写小松鼠去问妈妈,有的写小松鼠去找鼹鼠,有的写小松鼠从书中找答案,学生写妙趣横生。不管怎样写,学生们都写出了花生独特的生长特点。这就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三个阶段有机结合了起来。
小松鼠找花生范文5
一、小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分散现状
小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些小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与其他小学生说话、玩耍,在座位上相互做一些小动作,而部分学生间的互动,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小学生,进而导致大家的注意力都开始出现分散。受到影响的小学生不再认真听课,而是出现了分神,或者是被某一事物吸引,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听教师讲课。当然,随着教改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开启了自主性的教学模式,部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注意力分散情况也有了改善。同时,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的非常感兴趣,有的不怎么感兴趣,也就是说,“针对教师教学内容的不同,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情况也不相同”。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分散控制策略
1.借助生动的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多媒体呈现出的充满童趣的声音、生动有趣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能带领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教师设计的语文教学情境中,愉快、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小学生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表现特点,“由语文课本上的无声到有声,由静态变为动态等,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课本一年级语文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课文中小松鼠与鼹鼠之间的对话,并展示最后小松鼠等的花生的花瓣都已经脱落了,还是没有找到花生的动画视频,给学生构建一个逼真的情境,让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寻找花生的下落,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达到了文本知识的学习。
2.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比如在课堂中采用游戏或比赛的方式,让小学生在轻松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学到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进行找朋友,或者是看谁记得最快、读得最好的游戏和比赛。再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时,课文插图是最先吸引学生的地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插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观察所得,这样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
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一种有效途径。倾听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
一个学生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每节语文课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学习用品整理好;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应大胆地举手向老师询问;对于需要做笔记的地方,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备注,听课要仔细认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回答,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以后,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要教给小学生基本的倾听技巧,让小学生学会倾听。在大家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小学生不仅只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倾听的技巧就是先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然后迅速理解其发言的内容,并作出思考,记住发言的要点内容;倾听时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等发言结束再质疑;并学会用眼睛“倾听”,注意发言人的手势,面部表情等,以加深对发言内容的理解。
结束语:
小松鼠找花生范文6
今天,我就谈谈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有关有效提问的几点做法:
一、个性在和谐中生存
低年级的孩子是鲜活的生命体,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性格,当我们在课堂上提出有个性的问题时,他们敢想、敢说、敢干。想法、说法与众不同,这就是孩子的个性的表现。我们教师能扼杀他们这种敢想、敢说、敢干的劲头吗?不,反而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个性,让个性在共性中健康地生存。
比如我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文中这样写道:小鸟看见了驯鹿,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吗?”读到这里我们要预设学生会不会产生疑问:“它应该站着,为什么说‘坐一坐’?”有了这个预设,我就抓住一个“坐”字来设计问题:“小鸟为什么说‘坐一坐’呢?”。从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之中,学生知道小鸟小时候和他们小时候一样:不会走路,也站不住,更不会飞。孩子们从而知道了世上万物都是由生命的,都是在生长的,燃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紧接着我又问:“那它为什么要到驯鹿身上坐一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孩子说:“这棵树会走路,它很好奇,它觉得好玩,它想坐坐。”有的孩子说:“它想找他的爸爸、妈妈。”有的孩子说:“它饿了,想找吃的。”有的孩子说:“因为春天来了,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虽然答案多样,但都有一定的到来,因为这就是孩子自己的见解。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用孩子的眼睛来读童话,会读到特有的个性见解。可见,我们创设自然、和谐、民主、平等、愉快的语文课堂,与学生进行生命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就是一种阅读的享受。
二、个性在质疑中生成
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提问也就是师生互动的,学生要问,会问是学生个性的表现,也是思维的活跃,这些都能体现了他们的自信心,那他们就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所以,我们老师就要打破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让学生来问是我们要倡导的问题设计的方法,有的老师会问:“低年级的孩子会问吗?”这些担心是不必的,只要是孩子,他都有思维,有思维,就有问题。我们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可以从题目着手,激发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题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例如每次要学习新的课文,我总是以课题质疑导入新课,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我会让学生在题目旁边打个问号,这是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尝试的一种做法,习惯养成了,只要新课题一出,他们的小手举得老高。
如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孩子质疑:“读到课题你的小脑袋里会产生哪些小问号?”孩子们提的问题都是很有价值的,如“月亮湾在哪儿?”,“月亮湾是什么样的?”……这个过程就是孩子质疑课题的过程,因为孩子有了好奇心才会去观察、探索、思考,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孩子们质疑的这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我们不要以为问题这么简单谁不会问呢。问题虽然简单,但我们注重的是过程,是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给了学生知识的财富。你看这两个简单的问题直触课文中心,为更好的理解课文作了铺垫。有了这两个问题,就有了指引的方向。孩子们带着疑问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很快就进入了探究学习之中,语文课堂充满了趣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这样就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个性在创新中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是创造的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示思维创新的过程。课堂适时地延伸,学生在拓展中发展个性。这样我们就做到了时时“以生为本”,处处跳跃生命的个性,使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学习成长的生命气息。
我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生长在泥土里的植物,我设计了拓展性的问题:“今天我们帮小松鼠找到了花生果,让我们帮小松鼠找找看,还有什么也生长在泥土里呢?”我们来与这个问题比较一下: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东西长在泥土里呢?首先第一个问题适合儿童的口吻,也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那么他就愿意帮小松鼠找,找得有滋有味。而第二个问题就牵着孩子硬生生地去找,学生的兴趣会高吗?同样是拓展性的问题留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不一样,激起的兴致也不一样。
这样创新的问题才使孩子们有话可说,更好地创造。带着成就感去学习,创造不就是个性的展示吗?孩子们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者结合起来,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活,不断领悟到“生活处处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