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零起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零起点范文1
2006年9月的一天,刚刚开学,一份调研报告――《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的报告》及时地呈现在校长的办公桌上。这份调研报告缘于学校当时发展中碰到的一个“无奈”的现状:尽管学校地处于繁华的打浦商业区,但是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就读人数越来越多,比例直线上升。这是一份涵盖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学生学业能力等多维度的家长、学生、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其中显示出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是困扰教师、家长、学生的主要问题。
这份调查报告出台后,学校立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报告内容。通过多次思想沟通、认真解读,广大教师逐渐清楚地认识到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关注差异,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因此,无论是沪籍学生,还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要把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当做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每一个走进瞿溪路小学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思想的统一,为课程与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行动基础。
策略:来自教师的一份责任
2006年9月,在市、区教研员的共同参与、指导下,学校语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了“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性实证研究”课题研究。这项课题研究,就是聚焦于这样一群“零起点”的学生――入学前没有经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或因家长忙于生计、自身文化水平等因素造成学前教育不完整的学生,或因教材、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不同造成学习困难的插班生。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学校以语文学科的研究为突破,通过几年的努力,找到了一条发展的通道――立足校情,严格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零起点”教学,动态研究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
第一,保持教学“五环节”的一致性。
我们从教学“五环节”一致性的整体设计入手,要求教师设定分年级、分阶段的目标内容,围绕目标内容的定位保持教学“五环节”的一致性,即目标内容与备课方案一致,与课堂教学实践一致,与作业练习设计一致,与评价反馈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们把课堂、作业、评价(练习或测试)的功能不仅仅定位在衡量好与坏、对与错、会与不会上,而是更多地用其结果来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寻找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目的。关注点发生的变化,使课堂“教”与“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为教师心里有了课程标准的“底”而教得更加从容,学生因为得到针对性教学策略的关照而学得更加有效。
第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校生源的“零起点”的特点,给学校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教师探索教学变革的一种资源。因此,学校提出要把知识、习惯、能力的“教”与“学”在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上聚焦,从而使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运用的策略方法更具适切性与准确性。如低年级语文教学尽管以识字为主,但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识字的规律,关注字词在文本中的意思,同时也关注学生表达的完整性、规范性、流畅性。就这样,教师通过教学的整体设计,将知识点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系统地、创造性地组合起来,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使之成为课堂的一种常态。
因为是面对“学习起点”的教学,教师就必须基于了解学生,不随意拔高教学目标,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认准一点:“教,就必须教会;教,就必须教扎实。”开学第二周才入学的学生小A,在100个常用字的测试中,仅认识2个汉字。之后,在课堂上,凡是读拼音、写笔画、读短语、寻找识字规律这些基础的学习环节,常常可以看到教师刻意地给她更多的机会。而那些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则成为了“小老师”,小组学习时常常一本正经地教起小伙伴,既帮助了他人,也巩固了知识。慢慢地,学生小A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教师也常常给她开“小灶”,辅导她每天的作业,并常常在学生面前表扬她。到了二年级,学生小A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三,开展多样化的个别化教学。
学生因入学时间、基础、能力、家长辅导能力不一样而造成的学习差异,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我们感到,如果这种关乎许多学生成长利益的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掉队。因此,学校提出了“尊重差异、分层教学”的要求,即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让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分层、分段地达标,从而实现逐步缩短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的目的。
如备课用ABC标注分层的教学目标,或用基础要求、提高要求来显示不同学生应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又如,“作业”除了对数量、批改、反馈、完成的时间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外,根据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目标,把内容相当、数量相当但难度不同的练习用不同形式加以体现,用“”“”“”加以标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并鼓励学生向高于自己能力水平的练习挑战。语文学科根据学生学习起点低、家长指导能力不强的现状,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有导学特点的作业。2010学年起,非考试学科也尝试了每周的长作业,体育与健身学科的健身自锻记录与评价单、自然学科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探究小实验或小观察等,都逐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质量。再如,“圆桌学习”式的个别化教学与辅导,要求前三分之一时间为学困生补上所缺的知识点,中间三分之一时间给学生答疑、纠错,后三分之一时间让学生完成回家作业。这些措施,都较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质量。
成效:感受学生的一天天“变化”
通过几年的努力,教师们看到了“零起点”的学生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学生小H三年级从河北转入我校,他性格外向,课堂上能与教师积极互动,但他的书面表达能力明显弱于口头交流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先是寻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他布置了一项特别作业――阅读报纸和图书。为充分发挥他爱说爱动的性格特长,教师还推荐他参加各种朗诵、写作比赛,参加电子拼版、搜救机器人等科技兴趣小组,还参加了学校男子排球队。两年过去了,小H在上海市“魅力汉语”朗诵、“生活准则”作文等比赛中获得了良好的奖项,在市、区科技比赛中也屡屡获奖。小H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得到了提高。
基础型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诸多“小H”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空间,走进学校为他们创设的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学校“巧手坊”“七彩剧社”“聚焦中华面道”等丰富多彩的课程,给学生们开辟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成长营造的“赏识、自信、快乐、成功”的校园氛围,让每一个走进瞿溪路小学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点评
上海市杨浦小学原校长、特级校长 张治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融合、发展,已经是上海教育绕不开的话题了。瞿溪路小学面对这个事实,不是消极应付,而是积极跟进,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的“零起点”教学的研究。当然,“零起点”不可能是真的“零起点”,但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原点”起步,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均衡,是瞿溪路小学追求的教育新目标。
零起点范文2
关键词:俄语零起点学生; 外语学习策略;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296-02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终生学习已成为每个人面临的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俄语专业招收的都是零起点学生,这些学生在初、高中都是学习英语,没有接触过俄语。俄语学习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习策略的操练过程。俄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俄语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具体的俄语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外语学习策略及其训练理论为指导,根据俄语零起点学生的特点,注重对其进行学习策略使用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提高俄语学习效率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一、外语学习策略理论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已成为应用语言学及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但有关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却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如斯顾认为,“策略用于泛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征,技巧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温斯坦和梅耶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这些做法或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如宾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语言系统发展策略,这些策略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1] 。我国学者认为,学习策略使学习者分析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计划,这个计划针对当前任务提出了一个执行程序,学习者在执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还要对学习任务是否可以达到目标进行监控,并及时调整计划和目标,最终达到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2]。
有关学习策略的分类也有各类观点。奥·玛莉和凯默特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奥克斯福德根据语言学习策略与学习材料关系把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科亨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将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尽管研究者们对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观点不同,但都认为应该根据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策略,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外语学习策略训练模式在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奥克斯福德的训练模式,即:评估学习者的需要和训练可获得的资源;选择受训策略;整体考虑训练;考虑动机因素;准备材料和设计活动;评价修订策略训练。奥·玛莉和凯默特的计划、监控、解决问题、评估四步训练模式及科亨提出的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
二、俄语零起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及意义
(一) 学生特点
当前,俄语专业招收的绝大多数都是零起点学生。这些学生在刚接触俄语时一般都有很高的热情和信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接触到俄语复杂的语法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语言焦虑感增强,影响学习效果。尤其是以前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更容易受英语不好的自卑心理影响而过早认为自己没有语言天赋,学习信心不足甚至逐渐放弃。也有一小部分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自恃语言天赋高,对俄语学习的难度重视不够,入门阶段努力不足,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准确、不牢固,影响后续学习及俄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零起点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普遍较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布置什么任务就做什么,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俄语零起点学生虽然没学过俄语,但都有至少6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习策略,大部分学生能将这种策略迁移到俄语学习中。但俄语毕竟与英语有很多不同之处:名词有性、数的区分及格的变化,动词有时、体、式、人称的变化;句子当中涉及到人称、性、数、格的变化和对应等。这些差异导致有些学习策略使用效果不明显或无效。
(二) 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俄语零起点学生的特点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意义较为重大,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克服面对俄语入门难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积极主动地迎接俄语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交际策略等,以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成果,不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在准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选择最适合的学习策略,并能通过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以保证达成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策略的训练可以让零起点学生更快入门,并在入门之后能减少对老师的依赖,独立地规划、实施及调控自己的俄语学习过程,尤其是课堂之外的学习,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通过举一反三将这种自主学习能力迁移到其他各类学习中,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三、俄语零起点学生学习策略训练方法
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方式有很多,如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显性训练和隐性训练。在俄语教学中要针对零起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心里特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将学习策略训练以显性形式与俄语教学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整个教学及学习过程,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会到某种策略及其适用的学习环境,强化策略意识,提高策略运用水平。学习策略训练融于日常俄语教学并不排斥集中训练的方式,可以在正常的语言教学任务之外通过讲座、讨论或讲习班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策略使用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策略意识,如通过讲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指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评价和反思策略使用情况等。不同课型可以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策略,如口语课侧重交际策略训练、听力课侧重听力认知策略训练等。
下面以阅读认知策略的指导为例来简要说明俄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1.指定教材中的课文为阅读内容(适用于要进行的策略训练),限时阅读,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
2.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他是怎么做的,回忆所选策略是如何帮助其完成学习过程的,同学间展开讨论,分享已有的策略,评价有用的策略及他们使用时的想法。
3.对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建议和演示其他有用的策略(预测、推理、找关键词、段落主题句、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等策略),讲解学习策略使用的理由,使其了解目前未使用的策略及其适用情况,丰富其学习策略。
4.根据阅读内容设计新的任务,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新策略。
5.补充额外的阅读材料,布置可促使学生运用所学新策略的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6.指导学生对整个策略培训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策略运用对阅读理解的有效性以激发学生自觉使用阅读策略的积极性。
以上俄语阅读策略训练只是俄语学习策略训练的一个方面,更有效的训练方法还需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如训练零起点学生在俄语学习初期没有前期知识帮助理解其新语言材料时多使用复述策略,在俄语词汇学习中使用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为学习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以达到加深对学习材料记忆的学习策略 [3],如利用构词法、主题词群、词形变化规则来记忆、理解单词,并辨析最基本的同义词、反义词和易混词等。
四、零起点俄语学生学习策略训练须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策略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果受多方面影响。在对零起点俄语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重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动机、俄语水平、学习风格、接受能力等都会影响学习策略训练的效果。学习策略训练要在教师充分认识和研究俄语零起点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前提。学习俄语的意愿和热情是学生接受学习策略训练的最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特征等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朗诵、唱俄语歌、对话表演、情节复述、游戏等来提高学生学俄语的兴趣,依靠肯定、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学习策略的强烈愿望。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教师要在了解学习策略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俄语教学及学生学习特点选择最适宜的学习策略,并确定训练步骤和顺序,使策略训练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教师要在俄语学习策略训练中逐渐转换自身角色,成为学生俄语学习的促进者。
(三)正确认识学习策略训练
策略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几堂课、几次训练就能达到目标的。训练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策略,更是要使学生通过策略的学习和训练,提高策略意识,能自我总结、反思,乃至生成新的策略。另外,俄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学习策略训练能帮助学生提高俄语学习效率,但不能替代俄语学习过程本身,勤奋加策略才能达到掌握俄语的目的。
零起点范文3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 教学实践 零起点
(一)引言
专业课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拓展知识、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扩招引起师资力量缺乏及学生素质下降,使很多高校教育陷入了困境中。就大学的专业课程而言,突出表现在工科类专业课内容枯燥,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由于课程学习的主体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了初入高校时新奇感、成就感及激情学习的阶段,专业课完全是新生的事物,尽管面临研究生扩招的大好形势,但把考研作为学习支持动力的为数不多,更多的学生必须面对就业的双向选择。据此,面对“零起点”的大学专业课,该如何发挥“教”的最佳魅力呢?
(二)改变专业课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普遍采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如下尝试:
1.兴趣引导式教学。叶圣陶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如在教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中有关力传感相关内容时,首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有关PUMA560的实验操作视频,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在播放过程中,适当串讲利用腕力传感器及指力传感器的信息构建整个控制系统的内容,之后针对视频中相关力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号间转换、传递的来龙去脉,增强知识的贯穿性,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通过以上教学,在讲解其它类型的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时,从学生眼神与表情中可以发现热情较高,产生了在“激情”中接收相关知识的效果。
2.激励式教学。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创新思想。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激发学习的成功感。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说:“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教师应适时抓住机会,通过适中的课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摆脱一些消极情绪,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转贴于 3.案例教学。在专业理论的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案例内容,以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并通过挑选适中的案例,提出相关的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思路,提升求知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避免专业课与生产实践完全脱节的错误倾向。
4.发散式教学。众所周知,专业课偏重于理论,但又与现实生产、生活及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如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绪论一节中,通过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能把特定的被测量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在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随即向学生提出类似“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装置符合感器的概念”的问题,他们七嘴八舌地提到水表、煤气表、烟雾报警器和电表等,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并对人体感官与工程传感器作了相应的比较,使传感器的概念与功能更直观、形象。
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专业课的教授不应以“点”为主,应适当扩展到“面”的层次。如在解释利用静压式检测方法测量液位时,通过改变某些初始条件,便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明白,大学更注重方法的学习、重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由此及彼,是非“点”而“面”的学习。
5.通俗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口头语言不同于教材语言,也不同于板书语言。由于专业课中专业术语过多,若照本宣科,将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索然无味,教者“滔滔不绝”,听者“不知所云”,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情,当初的学习热情消耗殆尽。如在讲授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能力时,教师可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普遍熟悉的例子:手机利用其附近的基站完成信息的收发,形象地把基站比作传感器网络中的结点,手机比喻成工程传感器,传感器可以利用不同的节点进行数据的收发、通话等,如同手机在不同的区域可以通过与其邻近的基站实现正常工作。此例既通俗又贴切,使专业知识通俗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外,专业课的教学也应结合人文学知识,提高综合知识水平。随着教学条件地不断完善,随着学生自我进取心的不断增强,“教”与“学”将能进一步得到和谐推进。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零起点范文4
【关键词】零起点;语言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分级教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及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该要求同时也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现状分析
以此《课程要求》为依据,我校制定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方案,即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及评价分层,希望用多层次的教学覆盖多层次的学生,以期提高教学效果。目前,我校根据学生入校后的英语测试成绩把学生划分为三个级别。三级为快班,二级为中班,一级为慢班。这种分级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本能够满足英语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需要,解决了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局面,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4739名学生组成的一级慢班中一律采取统一的教法,学习统一的内容,保持同样的教学进度,依旧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差生消化不良的老问题。尤其是以下四类学生,他们的英语起点远远低于同级的其他同学:从边远地区如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招生的学生;艺术、体育类的大部分学生;中学阶段英语一直很薄弱的学生;非洲、越南等地的留学生。这些学生目前被划分为一级水平,但据任课教师反映,由于底子薄,他们并不能跟上为一级学生所设置的教学进程,上课听不懂,课上不敢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即使有兴趣也有可能由于长期无法跟上课程进程而打算放弃,尤其在平时课堂测试中经常会受挫,在期末测试中经常会挂科或有挂科的危险,致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抵触、畏惧和焦虑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从Stephen D.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出发,探讨这类“零起点”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案。
二、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那么学习者就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不是太难理解不了,就是太容易,这样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1”层次(Krashen 1982)。这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学习者便会在理解语言输入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Krashen同时也认为,尽管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很有必要,学习者同样需要在情感上吸入已经理解的语言输入。
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三方面。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以排除心理障碍,降低情感过滤程度,作为输入的前提和输入效果的保证。
三、分级教学
上文谈到的“零起点”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信心不足、热情不够、焦虑紧张等问题究其根源是这类学生不适应为一级学生设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他们获得的语言输入为“i+2”型,教师输入的语言、课本输入的信息对这类学生而言太难,远远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学生因此失去自信心、产生焦虑感,加大加厚情感过滤层,使输入难以通过,从而进不了语言习得机制进行内化处理,最终导致测试评估中的失败。测试中的失败又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和排斥,这种心理障碍反过来又阻碍了他们对输入语言的有效吸收,影响了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
改变目前状况的唯一途径就是为这些学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使语言输入从过去的“i+2”转变为“i+1”。但目前一级学生占所有学生的比例为91.9%,“零起点”学生所占比例约为9%,所以授课教师不可能为了顾及少数“零起点”学生降低目前语言输入的难度,以至于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质量。鉴于此,笔者认为考虑到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有必要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要求,把这类学生重新划级,在三个级别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零级以满足这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设置符合他们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测试评估方法,从而使他们能够获得可以理解的处于“i+1”水平的语言输入。
教学内容:“零起点”学生的教材可与一级学生使用同一版本教材,但进度要慢,或者使用再简单一些的教材,以学生掌握为宜。
教学目标:“零起点”学生普遍存在不认识音标的问题,这给听说及自主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所以首先应从单词发音抓起,帮助学生扫除语音障碍,为听力理解及口语表达打好基础。语法知识也应作为这部分学生掌握的重点。强化语法训练,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语法进行系统补习,这有利于他们阅读、翻译水平的提高,对减少口头、笔头表达中的错误也有很大帮助。此外,还应着手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借助所给句型译写、套写相关内容,并将学生在中学阶段应掌握但尚未完全掌握的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融入训练学生学习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过程中,达到“补课”和“交际”兼而有之的目的。
教学方法:要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同时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清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营造轻松愉快而又专心致志的课堂气氛。因此要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因为课堂是教师提供语言输入、启发学生情感因素、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授课,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提供适量的语言信息和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输入的信息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也可借助多媒体授课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有关联的语言输入。教师应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授课模式,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出为了真正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口语实践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使学生在这个话语群体里接触到多种可听懂的语言输入。总之,教师应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体验进步、体验成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最终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降低情感过滤程度,保证输入效果。
教学评估:分层评估是分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零起点”学生可采用与一级一样的评估方式,即形成性评估(30%)和终结性评估(70%)相结合。但期末课程考试试卷难度和考察重点应与一级不同。这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分层次评估会使更多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结语
在三个学习层次上的第四级的划分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我校实施的具体体现,是完全符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方针的,学生分布也符合正态分布规律。零级的划分可以为“零起点”学生提供大量优化的、有效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也可以降低情感过滤程度,从而为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有效平台,有利于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Pergamon Press. 1981.
[2]krashen S. D.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M]. Pergamon Press. 198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4]罗立胜.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外语教学[J].清华大学学报,2001,4.
[5]梅德明.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零起点范文5
存钱“只进不出” 3年前本科毕业后,我来到目前就职的这家公司工作,实习期半年。记得,第一次发工资是2个月的工资一起发的,7000多元,收到入账的短信高兴疯了,带着爸爸到附近的ATM机查余额给他显摆。老爸说:你把工资卡给我吧,不然你就花光了。为了表示自己有支配收入的能力,我当场把5000元转入一张0余额的卡中,命其名为“只进不出”卡。实习期结束时,“只进不出”里面有9000多元,虽然对这样的成绩不满意,但是我不管有多穷都没有动过那张卡里面的钱。
转正之后的工资就多多了,一般我都花工资存奖金。有的时候有额外奖励或年终奖之类的,我就直接存起来,当作没发生过。很快我的“只进不出”就有了几万块存款。
存款不再“睡大觉” 工作第一年年底,我听说了“银行理财产品”这样东西。当时同事说有一个理财产品,14天,年化收益6.5%,10万元起卖。我马上说服家人做一次试试,拿着家人和自己的存款做了第一次理财。也是从这次开始,我的钱再也没有躺在银行的活期里睡大觉。
还有一种理财产品,像活期储蓄一样,工作日内每天都可以申购和赎回,我一般会把生活费放在这种理财产品里,需要用钱了就临时赎回一点点,1000元起步。
第一年工作结束(按过农历年算,15个月),我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万元,纯粹是攒下来的。
入股朋友公司 工作到第二年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花销变大了,感到不开源不行了。就在这时朋友来找我入股他的旅游公司。看过他的策划书,一起谈了无数次之后,我大胆地用自己所有的存款入股了。一年下来,分红三四万元。后来,我用3万元给自己报了一个在职研究生的课程。
工作第二年结束,存款20万元。
零起点范文6
关键词: 留学生 短期内 零起点 汉语交际能力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汉语,我国也加快了汉语推广的步伐。如何让更多的外国人学好汉语成为对外汉语教师新的课题。目前学界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与透彻,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落实到学习者个人,就得考虑其学习汉语的具体目的,其所处的环境对学习汉语有什么要求,等等。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学习汉语的目的就可能不同,这些不同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很多细小的、特殊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必须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从更细微的角度,更加细致、有针对性地研究汉语教学。笔者参加了泉州师范学院第二届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文夏令营教学工作,参加了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留学生(来自孟加拉国、韩国、科特迪瓦等国家)辅助教学工作近两年,并在校外兼职了土耳其汉语教师半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个课题亟待研究,即:如何在短期内提高零起点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笔者就此以泉州留学生为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泉州的留学生大多没有汉语基础,需要系统地,从零起点来学习汉语。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民俗民风,等等,在交际过程中存在很多语言障碍和冲突。初到异乡难以与周围人群沟通、自身文化得不到认同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正常生活,所以他们迫切希望能通过学习在短期内提高日常生活交际能力,以适应陌生的语言和生活、工作环境。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训三个方面入手,帮助留学生在短期内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一、课程设计生活化,重组适应学生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市面上有各种版本的汉语教学教材。大部分的汉语课本都是从语音、生词、语法点这些方面进行编排的,这样的系统性教学对整体长期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很有效用,但是对于零起点留学生,短期内提高汉语交际水平不是特别适用。而且有些教材由于较多考虑语法点的分布,使得人物的语言对话过于书面化,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很大,更缺少了生动语言的活泼与得体,显得过于僵化和死板,使得留学生没有很大兴趣学习。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必须进行适当的取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来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语音教学内容的选择。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1]。在语音的学习中,留学生是否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及一定的语音知识,直接决定着留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听得懂周围人群的汉语,以及能否说出较为标准的汉语而不是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洋腔洋调。对于零起点的泉州留学生(来自孟加拉国、韩国、科特迪瓦、菲律宾等国家)来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语言交流。他们来中国之前大多只会说母语,有一部分会说母语和英语,相当部分的人与汉语是零接触的,一些留学生只会说“你好”、“我”、“谢谢”等最为简单的交际用语,和有过一定汉语基础的其他留学生比起来,这一类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更大,对汉语学习在心理上也显得更为急躁。所以对于这一类学生的语音教学要求,外汉语教师应更加注意。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抓住学生的语音死角。所谓的语音死角,就是留学生母语中所没有的,难以发出的或者纠正带读了多遍仍难以改正的语音。而且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又呈现出不同的语音死角,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国家学生的语音死角问题进行不同的研究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学。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许多汉语教材都把语音教学课时拉得很长。如《汉语教程》(杨寄洲)第一册(上)共十五课,专门讲语音的有十课,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内容。[2]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就用如此多的时间来集中教学语音内容,不适于想要短期内提高汉语水平的零起点留学生,会削弱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因为语言具有民族性,而思维却是全人类所共有的。[3]不论哪国的留学生,他们都有自己母语的基础,语言方面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非常难以掌握和容易混淆的语音数量只是占少数,并不太多。笔者认为对于零起点的学生,精华的十多个课时已然足够。但语言的学习过程是日积月累的,不论语音、词汇还是汉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师在心理应该有个长期训练巩固的准备。可以在启蒙教学阶段的每次课上都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语音的复习与训练,有利于学生发音的规范与提高。
在纠正留学生平时的发音语调时,教师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注意使用一定的方法。比如,在发现学生读音错误,连续纠正了5、6遍之后,学生的读音仍存在错误,就不应该一如既往地严厉纠正,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减弱其对汉语的学习热情。应该记录下这一类学生的发音偏误,在以后的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比如,韩国留学生往往会把ü发成üe,纠正带读了很多遍也收效甚微,那就采用一定的方法,让他先发i,然后把嘴唇变成圆形,舌头不动,这样就比较容易正确地发音了。在纠正的过程中,记录下这个语音易错点,在以后的课堂中有意无意地让他重复发音,反复纠正,就可以慢慢地巩固好这个发音了。
2.汉字教学内容的选择。现代通用汉字共有7000个,常用汉字大约3500个[4],数量非常多。德国的柯彼德先生指出,“学习汉语最大的难关就是中国的传统汉字”。[5]所以,汉字是对外汉语中比较艰巨的一项任务。而就泉州零起点留学生而言,相比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学习汉字有更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
万事开头难,如果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花大量课时让零起点的留学生体会这个难度,无异于给留学生学汉语添加了一头“拦路虎”。而且在泉州的这类学生,他们只要和中国人进行简单的会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际生活中的“马路语言”,不需要会阅读汉语书籍,对汉字在短期内暂时没有特别的需求。所以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初期阶段可以弱化汉字教学,甚至完全放弃汉字教学,而是通过拼音和英语翻译来取而代之。
当然,汉字是汉语语言和汉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出汉族人民的生活、社会意识、民俗民风,等等。要真正深入地学好汉语,汉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拼音替代汉字的学习只是短期内的策略,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我们在教学后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应高度重视汉字教学。
3.语法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汉语语法概括了汉语语言的结构规律、组合规律、运用规律。掌握好了汉语语法,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汉语。陆俭明先生曾指出:“语法教学,从总的方面说,当然很重要,因为通过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6]
在学界,关于理论方面的语法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显著的研究成果,对汉语语言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实际上,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特别是对于泉州留学生来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我们需要找到一些适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交流需要的教学语法方法。况且,汉语语法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有自己独特的系统和特点,即使是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也很少能把汉语语法分析得条条是路,头头是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汉人教汉语,往往有些彼此都知道,不成问题,就是不知道也不去深究。可教外国学生就是个问题了,就得逼着我们去研究。”[7]
对于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说,要系统地掌握汉语比较困难。所以笔者认为要弱化复杂的语法教学,选取一些简单的模式让学生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倾向于采用一些公式法,让学生去套用,用一些简易的符号,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句型,变成多个句子。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推荐”这个词时,就交给他们两个句型。(1)推荐某人去做某事可变换为:推荐+sb+去+v+sth,并结合他们生活中雇佣阿姨的情况举例:我推荐这个阿姨去帮你干活。(2)推荐某人去某地做某事可变换为:推荐+sb+去+place+v+sth。例句为:我推荐这个阿姨去你家帮你干活。在讲解之后,让学生根据归纳的基本句型公式去造句,教师从学生所造的句子中发现问题并纠正,有一个固定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套用并举一反三,就将复杂的语法简单化,降低语法的学习难度,也对学生的实际语言学习起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创立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手法,学界已经提出了相当多的很好的方法。比如: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等。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个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根据两年来教泉州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以下教学方法是适合零起点留学生短期内提高交际水平的。
1.运用归类教学,便于学生比较记忆。
对于这一类短期内想快速提高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来说,教师不要按照教材顺序、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可能使学生感觉进步缓慢,每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少,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也可能导致学生机械地把课文内容搬到大脑中,机械地强行记忆,而实际上并没有理解和消化,更不能很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该在备课时重新组织编排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和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归类法。认知心理学认为,组织就是将信息进行整理,从而使信息建立一个有序的知识结构。[8]利用组块原理将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便于留学生的联想记忆。比如在教授时间地点状语句子时,将这一系列的句子进行归类:
①time+subject+verb?摇?摇今天我们去公园。
subject+time+verb?摇?摇我们今天去公园。
②subject+time+where+verb?摇?摇我们明天八点半在你们宿舍门口见面。
time+subject+where+verb?摇?摇明天八点半我们在你们宿舍门口见面。
③verb+time+none?摇?摇读了一个小时书;排半个小时队。
将这一类别有涉及时间、地点、动词的句子进行整理归类,并结合公式的用法让学生学习,便于他们对知识点的区分,不易混淆。这样根据课文学习的体系内容和实际教学环境调整归类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大效益化。
2.运用辅助语言教学,便于师生沟通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最大可能地说汉语,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完整而纯粹的汉语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我们应该尽量让其多说汉语,尽可能地少使用母语或者其他语言。对于零起点留学生,我们首先要解决沟通问题。当然,世界各地语言不同,我们不能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掌握所有留学生的母语来进行沟通,所以适当地借用第三方语言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例如英语就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用英语交流,采用英语书写备注的方式用于记录。笔者在家教兼职过程中,就从初级英语学习的刊物中寻找教学内容片段。例如在《英语口语900句》中有以下片段:(1)你想要哪种口味的?——What kind of flavor do you like?(2)加冰/牛奶/糖的咖啡——coffee with ice/milk/sugar,(3)自制咖啡/冰淇淋——self-made icecream/coffee。[9]有关英语入门口语资料这一类的书籍,有一些比较好的优点是:它们一般都是选取生活中的小对话做内容,比较有交际实用性;它们的句子比较简单,短语分类归纳,便于学习。所以对于零起点留学生,小课时情景片段教学可以从这一类书籍中选取一些内容,转换为汉语学习的内容。
但是使用这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第三方语言的使用要适当,不能过度,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3.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人都喜欢游戏与玩闹,我们也要注重寓教于乐。语言的学习过程是比较冗长而枯燥的,神经的放松和学习的热情,可以促进大脑开发,增强记忆,焕发精神,更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青少年留学生,他们比较爱玩,在讲课中结合知识点穿插一些小游戏,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零起点的成人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语言上的“孩童”,他们的语言接受方式和青少年儿童有相似之处,所以在汉语教学的启蒙初期阶段融入一些游戏,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例如,笔者在给科特迪瓦的小学生们讲解方位的知识点时,结合知识点设计了一个非常简易的游戏:由老师根据班上同学的座位快速提问,A同学的东北方是?(假设为B),那么B同学必须快速地站起来。接着慢慢加大难度提问:C同学的东北方同学的西北方是谁?那么被指到的同学也要马上站起来,如果反应正确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反应错误的同学必须回答其他问题当做惩罚。这样不仅考查了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还锻炼了他们的应变能力,给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如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是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考验。
游戏加入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设计游戏时也必须注意,游戏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在一节课中的比例上不能占太重,以免喧宾夺主了。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任何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绝对好的方法,也不能机械地要求统一。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
三、实践训练场景化,形成学习与习得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实践训练都是学以致用的必经过程,也是认知和开发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语言学科,实践训练是获得目的语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转化为语言输出的关键性阶段,是检测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的重要环节。陶健敏提出了“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倡导在最大限度上关注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和支配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张由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理解,即所具备的教学理念、风格和经验,构建一个由下至上(down-top)适应具体教学场景、立足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者自身的教学理论体系。[10]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语言大场景和改善课堂语言小场景,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种既有利于语言学习又有利于语言习得的新的教学体系。
1.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使学生零距离接触汉语。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训练方法:一是在教学中把课堂完全拉到现实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积极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实践训练活动,使学生步入真正的场景,零距离接触汉语。例如我们会带领留学生进行集体旅游,比如去泉州清源山、闽台缘博物馆及武夷山等景点游玩,在旅途中指导学生如何问路、买东西等,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将语言知识付诸实践进行运用的机会,不断地进行实景实践训练。二是我们在课余与学生一起做中国菜,品中国茶,看中国电影,练中国功夫,等等,并进行各级各、丰富多彩的实践拓展训练。如此一来,使得整个教学和活动场所中国化,更多地为学习者创造运用汉语的机会,利用自然、社会语言环境促进语言的自然习得,形成学习与习得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2.将生活情景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实战演练。
教师们要善于创造语言环境,采用情景教学。即是通过课堂来模拟一生活中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训练模式。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将汉语中最常用、最基本的部分展现给留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景交际活动缩影到课堂上。努力使学生通过交际训练,懂得用符合情境的合适得体的话语帮助自己实现交际功能。
笔者在辅助韩国留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就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让四个韩国太太两人分组进行分角色对话训练。以下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对话:
A:老板,我买啤酒。
B:你买几瓶?
A:多少钱一瓶?
B:四块五。
A:好的,我买两瓶,再买一瓶矿泉水。一共多少钱?
B:一共九块五。
老师可以从以上对话中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讲解巩固其中的语法点。(1)多少钱+量词(个、瓶、件、袋等);(2)一共多少钱?随即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替换与扩展练习,扩充交际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口率,引导学生进行一种开放式的对话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汉语的思维、从汉语的角度来表达思想,从而实现能与中国人进行日常对话的交际效果。
总而言之,让学生在特定场景进行实践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巩固检查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避免“死读书”现象,弥补了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真实交际的缺憾,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短期内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感悟,关于短期内提高零起点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探索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2]丁蒙迪.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M].上海:学林出版社.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现代汉语通用字表[K].1998.
[5]张德鑫.从词本位到字本位[J].汉语学报,2006(2).
[6]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7]吕叔湘.浅谈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几点思考[J].对外汉语教学,2001(1).
[8]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9]Brandon Soloski.《英语口语900句》[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