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属材料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属材料课件范文1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实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其特点是课程内容庞杂、抽象、枯燥、系统性强,和其他课程关系密切,名词解释多,相关理论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对几乎没有任何机械知识及机械基础的技校学生来说,要学好用好确非易事。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或实践导向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德国,其实质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内涵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强调的是对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它的核心是在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与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这种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目前,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想而发展的教学技术有下列几种: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大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工作中,老师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具体的教学技术,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二、完善五个步骤,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实际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对象,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学生成为准技术工人,通过查找资料、做出计划、沟通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该模式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般分为五个步骤:设计任务——任务分析——计划决策——任务实施——检查评估。
例如:金属材料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主要工程结构材料,材料的合理选用并配合适当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善和提高零件的各种性能。典型的机械零件主要有:齿轮、机床主轴、传动轴、曲轴、机床床身、箱体.弹簧和刀具等。在进行热处理教学时,可以选择其中某个工件来制定其热处理工艺。步骤一:设计任务- - -根据工件要求制定热处理工艺。
步骤二:任务分析- - -零件材料、用途、所需性能、组织。步骤三:计划决策- -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提问的顺序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强调教学重点,促进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自学获取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知识,图纸、教材、CAI课件、计算机网络、和操作指南等多种教学资源可以作为信息来源;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各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根据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不断遇到的新问题,学生首先要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不断与同组成员及指导教师共同探讨。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最后各小组展示所制定工艺,师生共同比较优劣形成决策。
步骤四:任务实施- - -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热处理工艺操作。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实践中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相互合作、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步骤五:检查评估- - -学生根据热处理后性能测定结果进行汇报总结,讨论在热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查资料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的评估是与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小组评价,不是单纯给出成绩,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出现的问题、检验决策方案的优 劣及 每个学生在下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注意四个要点,构建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归纳整理、数据统计、个案写作等得出一定结论,最后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在实际实施中,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第一,确立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确立,应该围绕着如何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一定要来源于生产实际。如拧紧螺母时,螺栓受到拉伸,当外力超过其本身抗力时,导致螺栓发生变形甚至断裂。第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将工作任务发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问题进行金属的力学性能知识点的讲解后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搜集必要信息,经过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得出结论—螺栓的强度低或塑性差造成的。第三、专业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同时得到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并做出决策的能力,完整、清晰地表达能力,善于交流、合作的能力。第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和伴随者。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是行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涉猎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深刻感受到,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是“职业人、准企业工人”的课堂,是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课堂,是提升现代职业能力的课堂,行动导向教学法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金属材料课件范文2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金属材料工程 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迅速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趋高标准和多样化,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复合知识结构,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导师制具有很强的师生互动性,因此很适合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 [1-3]。随着北京大学等高校纷纷在本科生中进行导师制度的探索,特别是南开大学泰达学院获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首批试点学院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以来,不少高校在部分专业也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4-7],给我校试行导师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2. 目前我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本科生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学生管理主要推行的是辅导员加班主任制度。在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接触最直接的主要是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这三者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与教育分离,教育与管理脱节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难以体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和育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它贯穿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但是很多教师上完课之后,很少再与学生见面接触。有些教师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教学是硬任务,看得见、摸得着;育人是软任务,没有硬指标,可抓可不抓。故有些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学校缺乏具体措施来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积极性。其次,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尴尬。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中,受多方面的限制,班主任只是履行了一些表面化的班级管理职能。班主任工作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一种辅助,班主任基本是由专职教师兼任,很多老师居住在校外,学生很难见到。学生日常工作直接由辅导员布置。对专职教师而言,能给教师带来成绩的是显性的教学及科成果,比如公开的级别、数量,获批科研项目的层次、数量等。而班主任的工作效果是隐性的,在短期内很难用合适的指标来量化评判。在待遇上尽管学校按每班每月发放了班主任津贴或计入一定工作量,但仍然很难吸引大量优秀教师来做班主任工作。
3.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导师制的建立与实施
3.1 早期探索。
我校材料与化工学院早在2007年已认识到在高校扩招、师生比降低的形势下,本科生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尝试建立了具有导师制雏形的"导师负责制",并将其作为一项特色活动进行了初步的实施与总结。自金属材料工程2005级学生开始,由学院牵头,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每位教师分配了五名左右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老师们在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科学研究,考取硕士研究生、职业就业及学生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服务。在初期的实践阶段,主要依靠各位老师的自觉性和责任心,通过不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各方面动态,同学生交流,解答学生问题,实现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的目的。近三年来,金属材料工程的就业率及考研率均居全校前列;各导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学研究活动,所指导的大学生多次获得陕西省挑战杯赛奖项。这些成绩表明,尽管已经实施的 "导师负责制"还缺乏规范性(诸如导师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等关键性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但它在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职能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方面,已经显示出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团队导师制的提出。
早在2004年,教育部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明确提出"高校应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在上述背景下,由高校各级专家和学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型科研团队应运而生。因此高校科研团队是一个具有共同愿景、知识共享、团结协作的群体。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金属材料工程全日制本科招生始于1979年,属国家第一批本科录取专业。2003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金属材料工程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在科研方面,西安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拥有众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红外玻璃和晶体材料、铁电氧化物材料等,覆盖了多晶、单晶、非晶、纳米、薄膜等材料及器件等广泛的研究领域。目前已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小组八个,在轻合金复合材料、智能材料与特种钢技术、凝固理论与技术、金属单晶生长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明显优势。与此同时,自2009级开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每年也在大幅度递增,2009级为151人,2010级为184人,2011级则达到了279人。学生人数的激增必然给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工作都带来了严峻考验。如何将这已有的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师资源直接、高效地用于本科生人才培养,必须寻找出一个良好界面。
在早期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学院又提出了"团队生导师制"的构想和实施办法。"团队"是指是指导教师和被指导的学生各自构成一个团队。指导教师队的人员以当前的科研小组为基础而组建,由1-2名教授或副教授带领1-2名讲师或助教。学生队由2个学生宿舍组成,两个宿舍最好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这种模式的导师制中,各个指导教师队可以直接以当前的科研小组为基础进行组建,不需要重新分配教师;因此每个小组内的教师彼此之间非常熟悉,沟通效率高。青年教师侧重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业计划指导,老教师则侧重于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协助指导。师队对学生队的"多对多"模式,可以避免传统导师制中"一对一"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如发生矛盾需要更换导师的问题;同时多个教师,多种性格,科研与教学侧重点也不同,便于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进行"学术导师"的选择。
3.3 逐步完善。
在继续推进实施团队导师制的过程中,将逐步建立一套适合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特点的、完善的导师制体系,具体包括: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其科学、稳定运行。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培养计划、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方面。这些制度包括导师制的目的、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与安排、考核与待遇等;还包括导师工作规程、导师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导师工作日志、导师活动调查表以及导师考核档案等有关材料。
(2)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对导师队伍的建设既包括数量上的建设,也包括质量上的建设从数量上来看要盘活导师资源。可以考虑聘任优秀硕士生担任副导师;聘导师从质量上来看,导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品人格,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3)同时还要实施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定量研究评估。导师制的教学效果评估必须要和学生的学习业绩相结合,如能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定量评估体系,则不但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成绩,而且实施中也会便于实际操作。学生的学习业绩评比可考虑使用就业率、考研率、毕业证与学位证授予率、英语四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比率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估。
4.小结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本科高等教育的导师制。金属材料工程作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优势专业建设专业,也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建设的重点依托专业,如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学分制为主导的导师制体系,探索出适于金属材料工程一本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新渠道,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必将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和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尉建文,陆凝峰. 默会知识与本科生导师制. 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1):78-84.
[2] 杨沈斌,赵小艳,景元书. 学分制下应用气象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12,29(1):22-24.
[3] 付八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4-26.
[4] 高春华. 论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33(1):76-80.
[5] 王建方,吴文建,满亚辉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 ( 1) :44 -46.
金属材料课件范文3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建设;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79-02
在大连交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源自大连交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优化“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课程体系,拓宽就业渠道》的教改探索与实践。多年来学生的就业数据表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就业的去向主要为各中铁局,从事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性能及相关研究工作。例如,2010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从事混凝土行业的就业率达该专业总就业率的84.6%,2011届学生从事混凝土行业的就业率达该专业总就业率的79%。由此可见,开展《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服务于混凝土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关键作用。只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方能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水平混凝土技术人才的需求。2010年大连市混凝土行业共完成混凝土销售量1600万立方米(包括建筑、交通、市政、港口用量),实际产值48亿多元人民币(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同年,大连市重点项目“地铁”工程全面开工,预计2013年底竣工。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研发、检测人才的大量短缺,对《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出专业知识水平高、理论基础扎实、能够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工程与技术》的课程建设,一方面使学生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另一方面需要增强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从各个环节进行完善。
一、课程建设
《混凝土工程与技术》是一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课,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混凝土材料涉及面广,行业范围宽,通过《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的建设,可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熟悉业务,成为混凝土质检、研发或监理部门的工作技术骨干。在授课时系统阐述了混凝土行业最新的国家标准,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使学生全面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内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混凝土工程与技术的先进理念与标准。同时,课程在教学内容更新、课件制作、网络教学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采取了措施,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1.教学内容更新。作为应用型专业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原则为“理论够用,重在应用”,因此,对《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做了如下调整:主要介绍混凝土材料组成,混凝土结构及基本性能,混凝土生产技术,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预拌混凝土生产工艺、预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包括模板工程、混凝土的浇注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制品生产工艺及特殊混凝土技术,混凝土结构维修与加固,混凝土的检测与测试等内容。其中,在混凝土结构及基本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内容上加大理论知识的深度,特别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本课程的核心及重点,因此应当深入介绍公式的理论推导及例题计算演示。其他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大的,进行略讲或删减。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需使用大量的钢筋材料,当混凝土发生劣化时,钢筋锈蚀的危害也较为严重。
2.课件制作。《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施工工具、混凝土制品与施工现场的内容,通过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合理编排课件内容及添加图片等方式尽可能把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一些视频资料,使学生全方位理解课程内容,并在以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尽快熟悉业务,胜任相关工作。
3.网络教学建设。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课程的电子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等。同时,在课程的教学博客中发表了大量与课程相关的行业知识介绍等,学生通过浏览网络课程,可大大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督促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专业课的知识,灵活地学以致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①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激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实践表明,通过学生自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往往会使他们印象深刻而加深记忆。采取启发式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注意力集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②采用互动式教学。在混凝土配合比章节涉及大量的计算,通过计算方能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抗压强度等。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采取互动式教学,通过随机提问学生、让学生来黑板前做题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各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牢固掌握知识点。③采用案例式教学。在讲授混凝土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和剖析,加强学生对规范施工的重视。例如,在介绍混凝土结构维修与加固部分内容时,通过对某楼发生的严重混凝土质量事故进行分析,针对事故产生原因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处理。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质量事故,有的甚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通过案例的陈述,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深刻理解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重要意义,将各孤立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④鼓励学生自学。对于教材中单纯描述性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学,并通过提交作业的方式进行检查。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内容最新的动态。通过自学,可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总结能力。
2.考核方式改革。为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认真复习、归纳总结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加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采用口试、课程论文、文献综述等综合考核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课程已形成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结合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优秀的混凝土技术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属材料课件范文4
【论文摘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职高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对于初中刚毕业即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从未接触过生产实际,学习起来普遍感到比较困难。文章通过自身实践,探索了学好该课程的一些策略.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职高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多数学生都会感到比较难。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具体方法,兹介绍如下: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是授课开始叙述课程内容要点的部分。它概括总结了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基本内容、发展史、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及学习方法,因此对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这堂课,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听课、愿意听课、想学好课的良好状态。对如何讲好绪论这部分,笔者设计的第一堂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举例说明学习该课程的目的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属材料,合理地确定不同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教材只做了文字叙述,没有举例说明,学生对此没有感性认识。为使学生较好理解此目的,可通过实物举例说明。教师课前准备好锉刀、锯条、卡尺、自行车主轴和滚动轴承,上课时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考虑这些实物在加工生产时,是否可以选用同样的材料?加工工艺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根据使用情况很容易回答材料不同,但对具体如何选材及加工工艺过程就了解的很少。教师以滚动轴承为例来说明其选材与加工工艺过程:根据轴承必须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高的弹性极限和接触疲劳强度以及足够的韧性和一定的耐腐蚀性的要求,在备料选材时应选用含碳量较高,含硫、磷及非金属夹杂物较少的高级优质钢,并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为降低硬度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前要进行正火与退回处理,切削后为提高表面硬度要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再用粗磨纠正淬火变形,最后用精磨消除总的变形。通过上述处理过程保证轴承的质量。这样,用生产中的实例,直观地说明了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及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2.根据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举著名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举例单一,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多举几个例子。笔者上课时给同学们补充了以下几个例子:春秋末年干将、莫邪铸剑的传说;铸造精湛、千年不锈的越王剑的故事;中国封建社会的炼丹(金)术等等。特别是越王勾践剑,1965年刚出土的时候,仍然寒光闪烁、锋利无比,20余层纸一划而破,表面文饰清晰、精美,尾部有11个同心圆刻纹,其间隔仅有0.2mm,就是现代的加工技术也很难做到。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大增。 二、通过提问和演示强化教学效果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教师最高明的教学艺术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在平常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创设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金属材料的性能”中,可提问:“自行车的中轴和链盒所用的材料,哪种需要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哪种需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为什么?”在介绍“碳素钢”时,可提问:“家用电器上用于连接的螺钉、螺母和汽车轮子上用的螺钉、螺母可以选用相同的材料吗?为什么?,这些与日常生活既接近又切合实际应用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
而恰当的课堂演示,则可把一些深奥难懂的问题直观的反映出来,使学生通过获得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时,可以用兵乓球演示变形过程。在讲授“钢的热处理方法”时,可以用钢丝和锯条演示“正火”和“淬火”过程.
金属材料课件范文5
关键词:《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38-03
Abstract:With teaching thoughtfulness of“Technology of Metals”and teaching experience about undergraduate,the paper discusses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from activiz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multimedia teaching,explaining abstract theor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reasonable enhancing frontier knowledge of the textbook.Finally,teach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ing foreground about mechanical discipline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technology of metals;instructional approach;innovation;practice
一、引言
《金属工艺学》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或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学习,该课程包括的概念和理论内容很多,有铸造、锻造、焊接、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常见金属成型工艺[1]。《金属工艺学》是联系其他专业课程的纽带,其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具有指导作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矛盾,如学时数相应减少与知识信息量迅速增加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授课方法与多媒体创新教学之间的矛盾等。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革教师的教书育人方法,提高课堂利用率已迫在眉睫,尤其是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与创新的思路,让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2]。笔者经过几年来的教学积累与亲身体会,对《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大胆尝试,下面略作介绍。
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分析
1.学生专业激情的激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报考专业时存在盲目性,不知道具体该报什么。大学学习阶段专业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这种求知的欲望一旦产生,对后续的课程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来激发学生的专业激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上好绪论课,让学生知道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身边实例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就学生宿舍中常见的暖气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暖气片使用金属材料而不用非金属材料?②为什么有的暖气片使用铸造方法而不使用压力加工方法?③为什么高档暖气片采用有色金属材料而常用暖气片采用铸铁材料?④复杂的暖气片系统是如何连接的?⑤如何优化暖气片的结构使其散热效果更佳?随着这些专业问题的提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很多学生求知心切,想马上知道答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金属工艺学》的章节知识,通俗易懂的做出解释。相信大多数学生会茅塞顿开,感慨小小暖气片有这么多专业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随之产生。
以上仅是生活方面的小常识,这个实例中涵盖了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金属材料的铸造与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的导热效果及其腐蚀性能、材料的焊接工艺与方法、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知识,从而引出导热率、铸造、压力加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焊接、腐蚀性能及结构设计等重要专业术语,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学习《金属工艺学》的情趣。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的实例,我们不妨在绪论课上列举出来,让学生思考,如铸造应力引起的腐蚀问题、纯铜水管的优良性能、金属导热性能与导电性能的区别与联系、纯金属与合金的强韧性比较等,都将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启发,为《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教学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创新教育模式,它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如声音、模拟动画、图像视频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粉笔)相比,多媒体教学把枯燥无味的文字理论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在讲述较为抽象的专业知识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3]。多媒体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科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大多数课程教学中倍受青睐,但与传统教学模式并不矛盾,如果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结合《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讲述砂型铸造、焊接过程、切削加工等知识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加明了,可以直观的看到金属的流动或变形,最终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在讲述铸件的特性及性能、合金热处理分析、各种公式推导等内容时,采用传统板书较为合理,通过环环紧扣的推导过程与分析,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容量大、课堂效率高,传统黑板模式几个小时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原因在于传统板书占据了许多时间,而多媒体的图文切换几乎不占用时间。当今本科教学的任务较重、知识点丰富、教学信息量猛增,而课堂学时较少,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多媒体教学无疑让教师从烦琐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观点剖析上,更好地缓解了教学矛盾,但要切忌贪大求多、重点不突出、速度过快等现象的发生。
就《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而言,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排斥传统黑板模式,本着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改善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找到两种模式的最佳结合点,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相信教学效果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多角度解释抽象理论。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抽象的,能够合理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学生基本功的根本途径。《金属工艺学》属于专业技能课程,相关章节的实践性较强,我们在讲述这些内容时不妨结合生产实例,列举一些技术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用间接的理论指导直接的生产,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讲述“热处理”章节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说明应力腐蚀的危害性,可列举一战时期弹壳开裂的例子,原来经过深冲成型的黄铜弹壳,放置一段时间后自动发生开裂(季裂),其原因在于残余内应力和外界腐蚀的联合作用,要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只需要将加工后弹壳进行260℃去应力退火,开裂现象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个典型例子,我们可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加工应力及应力腐蚀讲解的明明白白,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冷加工产品容易产生残余应力,而且清楚了消除应力腐蚀的途径。再如讲解“物理化学性能”章节时,为了说明导电性与密度的问题,可举例说明空中输电一般使用铝线,而地下电缆输电则采用铜线,虽然铜的导电性能优于铝,并不是所有导线都使用铜,原因在于铜的密度较大(铝的三倍多),鉴于稳定性方面的考虑,只适合地下使用,不适合空中输电。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运用现场实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宽了专业知识范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抽象理论[4],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正确的分析,巧妙的运用。
4.合理拔高学科前沿知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以教科书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因为专业教材具有一定的出版周期,往往滞后于学科前沿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注重积累各类教学素材,特别是注意吸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例如在讲述《金属工艺学》课程“铁碳合金”章节时,要适当补充钢的热处理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清楚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之间的关系,知道如何正确运用热处理工艺,告诉学生钢的热处理不仅适用于钢件,同样适用于其他金属材料,并告诉退火与正火的区别和材料淬火后回火的必要性。而回火又包括高温回火、中温回火、低温回火三种工艺,不同淬火制度的材料回火制度也不相同,关键在于根据性能要求合理制定淬火和回火工艺,力求材料经久耐用。要告诉学生材料组织性能的重要性,它是掌握这些知识的主线,例如退火后材料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加,淬火后材料强硬度增加,而塑性降低,为了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淬火后的材料应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影响。相对于书本内容,“钢的热处理”章节讲解较为详细,并且有的地方提高了难度,这是机械类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部分求知欲旺盛的学生需要,相信不少学生就业后会有亲身体会。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拔高课本前沿知识要注意“度”的问题,既要注重吸收新知识,又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避免喧宾夺主。一方面,适当补充相关知识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做铺垫;另一方面,拔高教材知识,可以给精力充沛的学生留下思考余地,进一步激发他们向纵深发展的信心。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提高本科教学的综合效果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势在必行。以上讨论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尝试,仅供高校教师参考,旨在抛砖引玉。教学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总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注重分析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从自身实践中改进教学思路,找出一条适合本科教学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l]邓文英,郭晓鹏.金属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郭国林,徐正亚,浦文禹,等.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金属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90-91.
[3]姜英,陈宗民,高军,等.《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群的构建[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3,(4):55-57.
[4]王晓媛.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实践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103-104.
金属材料课件范文6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机械工程材料》是我院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及改性方法等,具备正确选材和工艺分析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包含工程力学、金属学、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课程特点是概念多且比较抽象,内容广且比较分散,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在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设计方面,还是成型、制造、工艺方面,无不涉及到“材料”这一实际对象。《机械工程材料》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然而,不论培养计划制定得多么规范,教学大纲编制得多么合理,教材选择得多么适当,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课堂学多数是被动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被动性,主要是因为课程学习过程不是为有了问题寻找答案,而是为了将来遇到问题能够找到答案。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会因为没有动力而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了承担课程的每一位老师面对的实际问题。我总结该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心得,与同仁讨论。
二、关键的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必须交代清楚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对于《机械工程材料》,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在设计中合理地选材,能够针对设计对象的材料合理地安排成型工艺或加工工艺。正如课文前言中所描述的:机械工程材料是用于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构件的材料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材料。合理选择材料或合理安排材料工艺的基础就是必须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纵观机械工程材料所囊括的内容,可知该课程具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概念定义多(涉及概念定义300多个),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内容头绪多(含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理论计算少(除相对量计算外,基本没有计算的内容),另外该课程大量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繁杂。[1]目标清晰,内容繁杂,要求我们必须提出学习要求和方法,要求一:课后必须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必须预习,这样老师在讲课时会避免一味“灌”,多数时间可以用来解疑;要求二:课后必须独立完成布置的思考题,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要求三:课后要结合前期所学的课程或生活中的实际机械来思考问题。第一节课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急迫性或学习兴趣,而不是让学生感觉课程繁难、复杂。所以在交代上述相关事宜时不要就一个问题说得太多。可以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突出课程在创造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突出课程在个人成才方面的重要性,突出课程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课程的冲动。另外,利用“第一堂课”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最后,通过提出明确的要求,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三、精心调整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和指导为辅”的教学课堂。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对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课堂中单一应用上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不好。讲授法和演示法均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时间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实践中证明课堂教学效果不良;提问法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知识效率不高,知识的系统性及完整性传授不易实现。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都应该有呈示—对话—指导这样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自觉接受新领域的新概念、新术语,理解性地记忆某些原理及原则条例,结合实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己找答案或符合原则的理由。对于知识背景、难点、重点、特殊的技巧、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指导。但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学习者自觉接受新知识,掌握并学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分析和总结了以前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之特点和效果,归纳出一种“演示—再阅读—提问—讨论—启发—归纳”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旨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便捷效果,展示相关知识点,节约板书时间,让位于学生快速再阅读课文中有关内容,最后通过教师引导,提出问题,讨论概念或新术语的关键词或知识点,进而进行互动、启发、解释,以接受、消化、理解和记忆知识,利用课件展示实例应用知识,然后归纳总结,以达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该方法的设立,延续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但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快速阅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启发进行互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有效掌握当堂课的内容。
四、精心设计教案
上述综合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关键在于课程教案的设计。设计教案时,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的形式。对于概念或术语之内容,教案设计如图1所示的“凝固”。学生阅读课文,提问概念的关键词,启发、讨论、归纳。譬如不同结构的物质:晶体在凝固时为何称其为“结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晶体类物质和非晶体类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对上诉问题进行思考,以形成急于寻找答案的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五、其他措施
(一)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人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温故而知新,注意课程知识的前后连贯,以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知识消化的重要性,知识的熟练对实际问题的关键,等等。基本知识不熟练,面对实际问题可能就无从下手。另外,还应结合适当的工程实践来串联知识,应用知识。
(二)适当的激励和批评
大学生仍然是学生,对于学习态度(包括上课迟到早退,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不好的学生,必须予以恰当适度的批评,并关注他们。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提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激励。“关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