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秋天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秋天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诗歌教学;情感;意象;诵读;感悟;鉴赏
现当代的经典诗歌如同古典诗歌一样,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诵读优秀的诗歌能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获得真、善、美的启迪,进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歌,无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与智慧,彰显着深刻的寓意与哲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见,教材中的经典诗歌承载着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通过现当代诗歌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鉴赏能力呢?
一、加强吟诵,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吟诵,注重的是涵泳、体悟和意会,这是一种传统的但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至今在课堂教学中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诗歌教学不能离开吟诵。恰到好处的吟诵能够促使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诗歌的音乐效果上,有助于唤起学生对诗歌内涵的初步感知。
“诗贵言志”,古今中外的诗人借助了诗歌这一美好形式抒发了世间美好的情绪与思想。情绪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情绪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情绪所沾染,也体验到这些情绪。”托尔斯泰这番话告诉我们情绪具有感染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通过自己的激情范读,传达诗歌中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诗情,以情怡情。
教学诗歌倘若只是一节诗、一节诗地按部就班地进行生硬而枯燥的讲解,必定会使学生深感厌烦;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则是理解、感悟的一计良策,倍受学生欢迎。教师要善于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细腻的诗歌诵读指导和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其次,要读得抑扬顿挫,要通过语调及轻重音的变化去表现丰富的情感;第三,要善于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读的方式应不拘一格,如可以采取自由读、配乐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含英咀华,让学生从诗歌文字的奇妙组合中感知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如教学诗人何其芳的《秋天》,笔者就指导学生用喜悦的语气、舒缓的节奏,去传达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与热爱。读着读着,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独到发现,对这首诗歌的美有了整体上的感知,获得了对诗歌情感深层次的理解。
二、借助想象,感受意象,鉴赏语言
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它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借助形象来思维,反映诗人心目中的世界。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欣赏诗歌需要凭借想象和联想。“茶道在品,诗道在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以读促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凭借想象和联想引领学生感知诗歌的美好意境。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或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饱含诗人感情、带有主观色彩的物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诗歌最易打动人的东西是情感,而情感是依赖诗歌的“意象”来表现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感受诗歌的意象,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如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笔者就启发学生想象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子的?街市上的人儿有哪些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想象时空,也点燃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何其芳的《秋天》,语言极具凝练性和跳跃性,其中的每一句诗都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图画,三节诗又巧妙组合成了三幅复合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笔者教学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启发学生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锁定诗歌中出现的形象,先在头脑中构筑画面、放映画面,再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把画面内容和意境描摹出来,以达成视觉再现的效果。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教学现代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作品的审美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比较分析,领悟特点,品味理趣
赞美秋天的诗歌范文2
诗,是美的享受;诗,是快乐的体验;诗,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里面有我们想要的知识……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 ,白居易……在他们的笔下,一首首优美的诗诞生人间,陶醉着每个人的心灵。
打开记忆的大门,进入诗歌的殿堂,搜寻着一首首诗。其间,有一首诗令我十分喜欢,这就是出自于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写的——《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全文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惧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喜欢这首诗中所赞美的这场春物,更喜欢这场春雨过后给大地留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场春雨,不仅给人们带来无比的喜悦,人们还可以在这个时候播下带来丰收的种子。春雨滋润着种子,使它们茁壮成长。春雨,不像夏天的雨,轰轰烈烈,倾盆直下;春雨,不像秋天的雨,愁愁绵绵,萋萋凉凉;不像冬天的雨,夹着瑟瑟寒风,冰冷刺骨。春雨,是有着自己一番独特的美,。它的美是悄然的,就是在夜深人静,万家灯火熄灭的时候,它飘洒下来了,夹着和风,夹着温暖,轻抚着大地。当人们早上醒来的时候,花朵、小草上,都捧着晶莹剔透的雨珠。啊!好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啊!
漫步在古诗宝库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赞美秋天的诗歌范文3
《大地的声音》以作者在秋夜里听到蟋蟀的鸣叫声为题材,采用以情带叙的手法,尺水兴波,情愫表达一波三折。
作者对传统的秋虫鸣叫赋予新意。中国诗歌有个传统的主题是“悲秋”,秋天的绝大部分物象都被写作者赋予悲愁的寓意和象征。如白居易的《秋虫》:“切切暗窗下,深草里。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思妇本来在秋天已经倍觉哀愁,更加上秋虫在雨夜的鸣叫,更强化了思妇的悲愁情愫,更觉长夜漫漫,孤寂难忍。另如开启一代文风的欧阳修,面对秋虫的鸣叫也产生共同的哀叹:“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这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
而作者面对秋虫的鸣叫,也有“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的怅惘情感的表达,但这根本不是作者的本意所在,作者的本意在于对秋虫鸣叫的讴歌和赞美,比如写道,“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这样写,是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份情愫。作者采用尺水兴波的手法,让文章情感表达波澜起伏,极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对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赋予了新意。人无论是在最初的敬畏自然时代、还是达尔文主义般的肆意掠夺自然时代,甚至是今天提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都深刻地明白“自然永恒,人生短暂”这个道理。这种觉醒常常让人产生还未建功立业而韶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无奈情怀。这样的感慨,在唐朝诗歌先行者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有,在达观者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也有。在其他古人的诗歌文章里也屡屡出现。这样一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感慨,几乎成为中国古人的共同哀愁和集体挽歌。
在文章中,作者也谈到了生命短暂与永恒的问题,无论鸣虫的声音多么动听,它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仅止于夏秋两季”,“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作者与古人的不同就在于,对于生命的短暂,作者产生的不是叹息和悲愁,而是为生命之花曾经尽情地绽放过而感到无怨无悔。这种激昂情绪一扫古人的颓废,对生命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赞美秋天的诗歌范文4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饶有趣味
1.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集形、声、色、光于一身的多媒体情景交融,突破时空限制,备受小学生的青睐,实现了真正的寓教于乐。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课件展示里,忽而美国,忽而朝鲜,忽而火车长啸驰去,忽而飞机翱翔飞来;忽而歌声阵阵,忽而流水潺潺,忽而大象漫步,忽而袋鼠飞奔,忽而群狼狩猎,忽而孔雀独舞,忽而千里冰封,忽而桃花烂漫……多媒体让课堂趣味浓浓,让课程清晰明了,语文课堂得到优化,变得活力四射。学生们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下课铃声响起仍然意犹未尽。教学效率明显提升,每次测试,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都良好。
2.想方设法突破课文重点
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课时,我向同学们介绍这篇文章重在写景,细致地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旖旎风光和丰收景象,赞美了北大荒的富饶美丽,此文文字洗练、清词丽句,全篇流畅优美,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原野热闹非凡”。我让学生们找出关于“热闹”的句子,学生们马上划出诸如“乐呵呵地演唱”“哗啦啦的笑声”,我给予鼓励以后,发现“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没有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这是因为学生们感性认识比较薄弱,所以人们的喜悦之情无法感染他们。
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成片豆荚、高粱成熟时发出的声响,人们在田地里欢快的收割”的兴奋之情,体会到了“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的意境,使得教学高效,突破课文重点,轻松地理解了难点。学生们静静地上课,没有喧闹,没有心神不定,下课了,还沉浸在课件的美丽画面中。
二、让学生从小就关注语文
生活中无处不有语文,语文和生活如影随形。我告诉学生们,语文,分析这个语字的构成,就能知其意义,就是我说话,就是“吾运用讠(言字旁)”,语言最大的功能是交际,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巧,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这百分之八十五中,语文的综合素养是其核心,由此可见语文对于人生的成败来说举足轻重,它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小学语文教学对孩子们一生的教育尤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小学是学习的起点。教小学生语文要懂得心理学,要遵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孩子们的持久力不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潜质都有差别,教学要因材施教,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语文课的重要。交际、沟通、表达思想是语文的重任,也只有语文的成绩优秀,才会是一个现代化社会合格的人才。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情景的创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教师创设情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适当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教师可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热点问题设置情境;也可以选用一些精彩动人的笑话、趣闻轶事来进行教学,必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乐的笑声中观察问题、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学生创设情景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布置收集有关资料的任务,并使其在课堂上竞相发言,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文本的、图片的、动画的;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观察力,课堂气氛活跃,在热烈的思辨中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四、语文教师重视师生关系的维系
1.期待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若要学生热爱学习、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做到敬岗爱业和关心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容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赞美,学习差者鼓励。
2.遵循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规律
《教育论》中谈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每一个教师都应牢记于心。
3.对学生充满爱心
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五、通过阅读诗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诗歌来源于生活,但是已经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生活经过了诗人的加工,便成了一个具体的诗人的产品,所以阅读一个诗人的诗,就是和这个诗人进行沟通,就是和这个诗人进行情感交流,就是要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仔细阅读的结果,就是在整个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完美地让诗人的情感再现,让诗人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在这个阅读诗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达到让诗人笔下的诗作和学生朗读的文字,二者合一。这就要求阅读诗歌的人,不仅仅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有一定的心理感知,以此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内涵,品味出高层次的、优美的诗情画意。
说到这里就涉及一个关键的环节:想象和联想。这就要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质,进行丰富的想象,甚至是创造,通过头颅中形成的画面,来感受诗歌的文字。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感悟的加深,创造力也得到了增强。
赞美秋天的诗歌范文5
关键词: 张枣 诗歌 古典传统 现代演绎
作为一个以古典气质而闻名的诗人,张枣的诗歌作品中对于古典汉诗传统的继承可谓俯拾皆是。张枣的代表作之一,《何人斯》,构思源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本是《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之中第九首诗“毫无疑问,张枣一定是被‘何人斯’这三个字闪电般击中”[1]18;而《镜中》里对应反复出现的梅花,本身即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张枣的这种意象运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杜甫所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但张枣并不拘泥于古典传统,而是充分运用其天赋和才学,分别从意象、形式、主题等方面入手,对于古典汉诗传统进行了一番卓有成效的现代演绎。
(一)意象的复写与开掘
意象,是构成一首诗歌的基本要素,也是诗歌整体风格的具体承载物。张枣诗歌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很大程度上由意象选择和处理为支撑。张枣诗歌中的古典意象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这些意象本身意义的继承,即所谓意象的复写;一类是对于这些意象的创新使用,不再拘泥于其本身的实体意义或者象征意义,即所谓意象的开掘。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即复写是构成张枣诗歌意象系统的基础,而开掘则是立足于复写之上、对于古典意象更深层次的一番升华,也是张枣诗歌在古典传统之中富于深刻现代性的关键所在。
从意象的复写方面来看,张枣的诗歌中大量出现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往往和其原本的意义有一定程度的关联。《镜中》开头一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其中梅花意象的使用,很容易使读者将其与古代的一些诗词联系起来。梅花在古典诗词中往往用来表达一种低徊的情感,比如王维《杂诗三首・其二》中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再如陆游著名的《卜算子・咏梅》等等。《镜中》里的梅花意象继承了这一历来已久的传统。虽然这里的“梅花”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附着了一层现代色彩,但其意义以及情感的根基,仍然来自对于古典诗词“梅花”意象的复写。
张枣诗歌中的许多意象虽然是复写自古典诗词,但这种复写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套用,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意象的本身实现了一番超越。这种超越使意象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是注入了现代内涵或者诗人的独特体验。张枣的诗歌之所以不落于照搬古典的窠臼而富有独特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对于古典意象的个人性开掘。
以张枣的《西湖梦》为例。西湖,在古代诗词中更多的是一种美的体现,是心旷神怡之地,是超然物外之所。前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后有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到了张枣这里,“西湖”这一意象已然改头换面:“西湖,三三两两的/逻辑从景点走了出来,像找回的零X”。西湖周围的人也早已经不是什么文人墨客:“而在你的城市定居的人,围拢你/像围拢一餐火锅。一条鲤鱼跃起,/给自己添一些醋/官员在风中,/响亮地抽着谁的耳光”。在这首诗中,张枣对于传统的“西湖”意象进行了深入的开掘,经过现代演绎的“西湖”,不再是传统的美的寄托,转而成了反映现代社会丑陋的一面镜子。由此可见,对于古典意象的开掘,往往会突破甚至背叛其原有的模式;而这一番开掘之后,古典意象才能“旧貌换新颜”,真正成为现代内涵的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张枣对于古典意象的复写和开掘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相反,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往往紧密联系。《历史与欲望》组诗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均来自古老的爱情传说,而且也用来表达爱情相关的意义,在这一重意义上,算是对古典意象的复写;但全诗所想表达的,又并非对于这一爱情故事的全文复述,而是试图表达一种现代的情感观念。因此,对于古典意象的开掘也就必不可少。所以在这首诗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深入彼此,震悚花的血脉”。实际上这一句是关于性的隐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不再是因为悲剧而化蝶、命运不能自主的古老传说,而是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甚至灵肉一致的现代男女。而这两者之间的转换,是通过对于古典意象的复写和开掘共同实现的。
(二)形式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的古典诗词,向来在形式上有所讲究。从诗到词,往往都是字数确定,格律严谨,故而读之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形式,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张枣的诗歌扎根于古典汉诗传统,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古典汉诗的形式。
首先,张枣的诗歌继承了古典汉诗注重音韵的特点。根据诗人柏桦的回忆:“在我与他交往中,我常常见他为这个或那个汉字词语沉醉入迷,他甚至说要亲手称一下这个或那个(写入某些诗的)字的重量,以确定一首诗中字与字之间搭配后产生的轻重缓急之精确度。”[3]柏桦的话体现出张枣对于诗歌内在音韵完美的追求。
张枣在诗歌的内在节奏上向古典汉诗看齐,继承了古典汉诗的音乐性的特点。实际上,这一特点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也有所体现,即为诗歌的韵脚。韵脚的设置在张枣的诗歌中大量存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楚王梦雨》的最后一节:
请你不要再聆听我了,莫名的人。
我知道你在某处,隔风嬉戏。
空白地的梦中之梦,假的荷花,
令我彻夜难眠的住址。
如果雨滴有你,火焰岂不是我?
人神道殊,而殊途同归,
我要,我要,爱上你神的热泪。[4]69
在这一节中,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尾字,“戏”和“址”,是押韵的;最后一句的内部,“归”和“泪”,也是押韵的。实际上,如果去掉中间为了强化情感而引入的问句,这一节诗可以视作是每两句押一韵的情况。而每两句押一韵的情况,不论是是先秦的《诗经》,还是唐宋的诗词,都是普遍存在。张枣在诗歌音韵方面中对于古典汉诗形式的继承,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除了内在的音韵方面,张枣在外在结构方面对于古典汉诗的形式传统也有所继承。在具体的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戏剧化结构”。
仍然以《镜中》为例。《镜中》一开始的抒情形象,实际上应该是一位男性。除了长久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使我们容易把男性视角作为阅读的最初视角之外,“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这一句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到了后来,从“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开始,抒情形象开始向一位女性转化:“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如此一来,这首诗便形成了一种双向抒情的结构,即抒情、回忆是双方互动的,一面镜子是这种双向抒情最好的载体。这种双向抒情结构即是“戏剧化结构”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核心要义在于人称的变换,而人称变换在张枣的其他各时期作品中同样常见。最典型的莫过于《秋天的戏剧》。在这首诗里,“我”、“你”、“她”、“你们”、“他们”,各种人称的变换,使得全诗巧妙地呼应诗题,演绎了一出完美“戏剧”。
虽然“戏剧化结构”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西方文艺理论的名词,但实际上它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早已存在,最早则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卷耳》一诗内容如下:
采采卷耳,不盈顷框。嗟我怀人,彼周行。
陟彼崔巍,我马虺P。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矣,我马矣。我仆j矣,云何吁矣![5]5
这首诗从“征夫”、“思妇”两个方面分别抒发了思怀之情,可以视作“戏剧化结构”的早期萌芽。
如前文中提到的,张枣对于古典意象的开掘首先立足于对这些意象的复写,二者不可割裂来看;同样地,张枣对于古典汉诗形式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也立足于对这些形式的继承,二者同样是紧密结合的。上文中主要从音韵和“戏剧化结构”两个方面论述了其继承性,而创新性也自然地寓于其中。
在音韵方面,张枣对于古典汉诗形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严格甚至刻板地追求韵脚工整,没有因噎废食,为了音韵而废弃诗歌的内容。张枣诗歌追求音韵和谐,更多的是依靠诗歌内在节奏而形成独特韵律的自由体诗作。类似的,张枣对于古典汉诗“戏剧化结构”的继承,也是经过现代演绎的继承,有其创新之处。古典汉诗中的“戏剧化结构”,涉及的人称变换,一般来说只有诗人和“代思之人”两位,而在张枣的诗歌中则不仅仅如此。《秋天的戏剧》中前后变换了不下五种人称,《灯芯绒幸福的舞蹈》里面也涉及了“我”、“他”、“她”、“它”等多种人称。古典汉诗往往因为字数和句式限制难以塑造更多的抒情形象,变换更多的人称,而到了张枣这里,这一切都成为了可能。这也是在继承之后的创新,是张枣对于古典汉诗传统在形式层面上的现代演绎。
(三)主题的延续与替换
古典汉诗中,某几类主题往往相对固定,并且频繁出现在不同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之中,比如爱国之思、流离之痛等。张枣在其诗歌作品中主动延续古典汉诗的主题,这使他的诗歌古典意趣愈加浓烈。但不同的时代与环境决定了张枣必然会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注入现代人所特有的主题。这意味着张枣在诗歌创作中会使用某些古典汉诗传统的主题模式作为切入点,但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则会进行某些替换,使诗歌成为现代内涵或特体验的载体。由于诗人的情与思往往是多源并进的,因此对于张枣主题的解读不能分行并置,而是应该作为同一个过程来看,即在同样的内容里面既要看到对于古典汉诗主题的延续,也要看到有所替换的地方。
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诗为例,这首诗既有对于传统的继承,也有进行现代演绎之后的替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们每天
读书猜谜,形影不离亲同手足
他没料到她的里面美如花烛
也没想过抚摸那太细腻的脸[6]109
这里很容易读出古典汉诗传统中所具有的一些内容:对于天真、合礼的爱情的赞美,“把英台娇小、可爱、含蓄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也强烈地渲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性:以含蓄、柔美为上,对女子的审美尤其如此。”[7]这些都可以视为对于古典汉诗传统主题模式的一种延续。而到了后面,这种延续更多地被一种现代爱情观念所替换:
这是蝴蝶腾空了自己的存在,
以便容纳他俩最芬芳的夜晚;
他们深入彼此,震悚花的血脉。[8]109
在这些诗句中,梁、祝二人仿佛化身为现代青年男女。因为这种绚烂而激情的情感体验,更像是现代都市男女所具有的。张枣分别用了两节的诗句,对于传统的爱情诗歌主题进行了延续和替换。
除了在延续之后有所替换之外,张枣的部分诗歌则直接进行了主题的替换,虽然形式上看起来依然是古典的。比如《吴刚的怨诉》这首诗,直接地否定了传统的追求长生不死的主题,把吴刚塑造成一个渴望死亡的形象:“无尽的盈缺,无尽的恶心,/上天何时赐我死的荣幸?”。这里的吴刚和传说中的吴刚,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形象。
由此可见,对于传统主题模式的延续和替换,在张枣的诗歌中有时齐头并进,有时有所侧重,而这些,都是张枣对于古典汉诗传统主题进行现代演绎的某一个侧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汉语诗坛呈现出一种略显混乱的状态,但总体的趋势是世俗化、口语化、琐碎化。古典汉诗传统在这时往往受到轻视。在这种情况下,张枣扛起了古典汉诗的旗帜,用自己的创作实际呼吁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此同时,他也积极主动地向古典汉诗传统中注入一些现代的内容,并且巧妙地寻找到了两者的结合点。张枣古典与现代并存的诗作,为当代汉语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柏桦,宋琳.亲爱的张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王沛然.张枣诗歌的古典意蕴[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
[3]柏桦.张枣:镜中的诗艺[J].东吴学术,2010(3).
[4][6][8]张枣.张枣的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赞美秋天的诗歌范文6
【关键词】语言 想象 情感 格调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用诗这种文学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地上的一棵小草、天空的一朵白云、春天的一湾清水、秋天的一片落叶,都可能让我们感情涌动、诗性大发。那么怎么才能写好诗歌呢?牢记以下“五要”,将对初写诗歌者很有帮助。
一、语言要凝练、优美
美的语言不一定是诗,但诗的语言一定是美的。一首好诗不仅意思隽永,而且语音和谐,节奏鲜明。
例如的《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巧用比喻。“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跑。“舞”、“驰”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于静态的“山”“原”以动态美,使之生机勃勃。“欲与天公试比高”,此句表现了“山”“原”与天相连,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一个“欲”字更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的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这几句语言凝练、优美,韵味无穷。
又如我国当代诗人风亮的诗歌《当我想你的时候》最后一段是整首诗的精彩篇章,也是作者情感的又一次升华。作者用优美、凝练的文字,告诉我们:“珍视一种时空心视一种建筑在水一方相识/不经意的回首引起不经意的欣赏……”让我们看到:“在诗的雨里湿了你的睫毛湿了我的心结,一种情绪已经黎明而另一种情绪却点燃了今后的夜……”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我想你的时候不论是什么时候,总是要点击你的地址斟酌你回眸里的注解……”诗歌的语言美在这里展现出来,那是作者用心写就的诗作。特别是最后一句,那是一种怎样的想念,作者在诠释这一份想念的时候,含蓄而委婉,他只是用一句:“点击你的地址斟酌你回眸里的注解”,就让我们清晰地读到了一颗真挚的淳朴而又高洁的心灵。这是多美多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这样的诗歌,每一个字符都是一道风景、每一字符都是那么清新而绚丽,读来朗朗上口,犹如一颗甘香无比的橄榄,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我们在写作诗歌时,要反复推敲语言,使诗歌更美、更动听。
二、想象要大胆、丰富
诗是靠想象力飞翔的,想象丰富是诗歌重要灵魂所在,合理且大胆的想象能使诗歌增强韵味,展现一种时代的美感。
何其芳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因为只有想象才能把社会与自然、现实与理想、平凡与神奇、天上与人间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让诗人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而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果没有想象,作者再怎么“情动于中”,也无法在有限的诗句里容纳丰富的内容。想象是创造诗歌的主要手段,作者只有凭着大胆、丰富的想象,“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打破上下古今的限制,把自己最感动、最钟情的生活素材熔炼为诗歌的意象,创造出动人的意境,既感动自己,也感动读者。
想象是诗人特有的一种本领。在创作时,作者总是浮想联翩,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如李白的《蜀道难》,诗人就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蜀道的险峻和人性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使诗歌的境界达到高度的完美。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诗歌离开了想象,诗歌的生命就枯萎了。所以,诗歌只有插上想象的双翅,才能展示它无限的魅力。
三、情感要真实、具体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学写诗歌,常常会犯并无感情而空发感慨的毛病,如我们常常引以为笑料的:“啊!长城长啊!黄河黄啊!……”让人忍俊不禁的“诗句”。这样的句子让人读了觉得味同嚼蜡。因此,学写诗歌,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所写的人,所写的事,所写的景,都应该是自己所熟悉的、曾经给自己留有深刻印象的、自己觉得有较深情感的。只有选取了这样的素材,才能在写作时有真实的情感流露。
如,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而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便是感情闸门轰然打开,感情洪流冲激而下。作者以炽烈的感情抒发了“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四、格调要高洁、雅致
格调高雅,即要求学写的语句立意境界高,语言有文采,有一定的神韵趣味,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当代诗人梁庭华的爱情诗写得非常纯净,格调既高,又有鲜明的现代意识,读过之后,让人感动,引人遐思。究其原因,是梁庭华的爱情诗传达了崭新的爱情观念。即爱情的双方不问对方的门第、出身,也不管对方是否拥有权势与金钱,而是把对方作为自己的“另一半”,能够同甘苦共患难,相濡以沫,一起走过人生的旅程。双方都把爱情建立在互相依恋、相互扶持的基础上,共同浇灌、培育自己的爱情之花。
如《雨中两朵莲》:“雨/心亦/雨中开绽了两朵莲/一朵白?一朵红//红是绰约的你/白是惶怵的我/走在青青莲梗路/只是走不拢”。《雨中两朵莲》与舒婷的《致橡树》有异曲同工之妙,传达了相似的情感,如果你是一朵红莲花,我就做你身旁的一朵白莲花,彼此尊重,互相呵护,共同面对生活,一起承担苦难,一起享受幸福,既全身心地爱着对方,但又不一味地迁就对方。这才是理想的爱情,诗中传达的是崭新的爱情观念,其格调是高雅的。
五、意象要独特、新颖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如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很难表达。古人有用“春水”来比喻“愁思”的,有用“梅子黄时雨”来形容的。然而,余光中在《乡愁》中,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绪“乡愁”的客观对应物,从而避免了抽象、枯燥,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前面三节抒发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更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独特的意象,让我们的情能更好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