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幸福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幸福的文章范文1
你院关于季素梅、张勇诉泰兴县人民医院确认血亲关系一案执行问题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意见。即根据医院发生的错换手牌的事实以及血液足印鉴定结论,可以认定季素梅现抚养的孩子是马兆霞的,而马兆霞现抚养之子不是马兆霞的,所以马兆霞应当将她抚养的孩子交出来。如果马兆霞不交出孩子,对其拒不交出孩子的行为,则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如果有刑法一百五十七条规定的行为,也可适用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但要充分做好当地党政等有关部门的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以防矛盾激化。
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季素梅、张勇诉泰兴县人民医院(第三人马兆霞、生炳林)确认血亲关系一案执行问题的请示报告
〔1988〕苏法民字第189号
最高人民法院:
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季素梅诉泰兴县人民医院(第三人马兆霞、生炳林)确认血亲关系一案的执行问题已多次向我院请示。该案在当地影响很大,拖得时间久。经我院审判委员会讨论,提出了倾向性的处理意见,但政策上没有把握,特向你院请示。现将案情及处理意见报告如下:
一、案情事实上诉人(原审第三人):马兆霞,女,28岁,汉族,泰兴县人,泰兴县十里甸乡三太村二队农民。
上诉人(原审第三人):生炳林(系马兆霞之夫),男,33岁,汉族,泰兴县人,泰兴县十里甸乡三太村二队农民。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季素梅,女,28岁,汉族,泰兴县人,泰兴县邮电局职工。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勇(系季素梅之夫),男,29岁,汉族,泰兴县人,泰兴县生资服务公司职工。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泰兴县人民医院。
法定代表人:程建民,院长。
1985年1月24日,马兆霞、季素梅先后于2时45分和15时40分在泰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各生一男婴。同年1月28日上午9时许季素梅在医院给小孩喂奶时发现露在襁褓外的小孩左手腕上,系着“马兆霞之子”字样的布牌,当即向医院提出。当班的助产士周红珠未按医院的规定认真查对,错误地作出了判断,并换了小孩手牌。季素梅出院后一直有质疑,便向泰兴县人民医院领导作了反映,并于1986年9月20日向泰兴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血亲关系。县法院受理后于1986年12月9日,委托泰兴县工农兵医院对季素梅、张勇夫妇及其所抚养的小孩的血型进行检验。结论是:季素梅、张勇夫妇的血型均为B型,小孩则为A型。同年12月17日,县法院委托泰兴县公安局提取了季素梅现抚养之小孩的左足印,连同县人民医院所存马兆霞、季素梅所生小孩出生时的左足印,送江苏省公安厅进行痕迹鉴定,鉴定结论是:季素梅现抚养的小孩左足印与马兆霞分娩时住院病历中的新生儿左足印同一。
审理中由于马兆霞、生炳林未配合法院对其所抚养的小孩提取血液、足迹进行鉴定,第一审法院虽做了大量工作,马兆霞夫妇也不肯承认小孩领错,使问题处于僵局。其间,季素梅夫妇及其家人多次上访县法院、县人民医院及县委,以致影响了县法院和县人民医院的正常工作。针对此情,第一审法院经向上级法院请示后,于1987年1月26日去马兆霞家准备强行取证,又因马兆霞有意逃避而未成功,反而致前去的承办人受围攻,三人受轻伤,棉大衣、照相机、帽子等物被抢(后经县委组织了调查组,追回了所抢去的东西,但未能查出为首肇事者)。
1987年3月4日,第一审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关于“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的规定,公开了审理了此案,并当庭作出判决:一、季素梅、张勇现抚养的小孩系马兆霞、生炳林亲生。马兆霞、生炳林应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将小孩领回抚养,不得虐待、遗弃。二、马兆霞、生炳林应将现抚养的小孩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送交泰兴县人民医院代为抚养,直至全案审理终结。在此期间的抚养费用由人民医院负担。三、诉讼费30元由泰兴县人民医院负担。马兆霞、生炳林不服,以双方所生小孩未有错牌之事。小孩没有搞错,现作出的检验、鉴定依据不足为由提起上诉。第二审法院于1987年9月3日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如何执行终审判决后,由于马兆霞、生炳林未能自动履行,季素梅、张勇夫妇便于1987年9月18日向第一审法院申请执行。1988年3月26日泰兴县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咨询,督促第一审法院尽快执行。群众对此案至今没能执行也很关注。第一审法院于1988年6月上旬曾试图请所在乡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出面作马兆霞、生炳林的疏导工作。但马、生坚持无理要求,一要保留小孩居民户口;二要赔偿其人民币一万元。对此,第一审法院认为,再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马兆霞、生炳林夫妇及其亲属的思想疏导工作,敦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若经多层次思想教育无效,即依法发出执行通知书和张贴执行公告,限定时间,责令马兆霞、生炳林夫妇接受亲生小孩,同时交出身边抚养的小孩。若马兆霞、生炳林夫妇在公告限定的期限内拒不交出小孩,甚至将小孩藏匿起来,将首先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之规定,对马兆霞、生炳林实行司法拘留,在拘留期满后,马兆霞、生炳林若仍不交出小孩,就适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二审法院审判委员会同意第一审法院的意见。
三、我院审判委员会意见该案自立案迄今已两年之久,为了避免孩子越大越难执行,在审理过程中,承办人已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均无效,以致法院干警被打,东西被抢。现原审第三人马兆霞、生炳林在法院终审判决后,不仅没主动交出身边他人的孩子,亦没领回自己亲生子,甚至还提出无理要求,拒不执行已生效的法院判决。鉴于该案影响之大,同时还涉及到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之规定,参照全国法院业大民诉法教材关于子女抚育的执行问题的精神,为使本案判决切实得到执行,我们将继续会同县、乡、村的有关部门,充分做好第三人的思想工作,让其主动执行判决;如第三人仍拒不执行判决,同意第一、二审人民法院倾向性的意见,按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之规定强制执行。若拘留后仍不执行判决,可按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于幸福的文章范文2
关键词:费尔巴哈 幸福 生命 生活 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引言
西方伦理史上,关于幸福问题的探讨从未停止,从古希腊开始,至德国古典时期前,对于“什么是幸福?”,由于历经时间长,研究流派众多,众说纷纭,导致对幸福的认识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有的认为幸福就是物质欲望的满足,有的认为幸福是精神的安宁,也有的认为幸福就是上帝……可大多理论都是从唯心主义的角度来认识幸福,而费尔巴哈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在幸福论方面,他也坚持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宗教神学虚幻的幸福论,从而提出了有名的“生命本身就是幸福”,“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以及“道德的原则就是幸福”等重要观点。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生命本身就是幸福
生命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是费尔巴哈《幸福论》中的一大论点,《幸福论》里,他认为,对幸福的追求是一切生物最基本、最原始的活动,这点在人的身上尤为突出。
在费尔巴哈之前的宗教神学中,彻底否决了人的生命与幸福的关系,并认为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无区别,那些神学家们认为幸福只存在于天堂,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的,只有在人的灵魂与上帝结合起来,才是最高的幸福;而费尔巴哈则认为幸福就是生命本身,所以他反对宗教神学,并认为它阻碍了人们获得幸福,必须予以铲除。在《幸福论》里,费尔巴哈说到,人进行的一切意志活动,所有的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对此,费尔巴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加以证明。
例如,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都是为了获得幸福。“食物和饮料实质上是追求幸福的对象,实质上是与幸福和健康有关的”,表明了身体健康对于幸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看来,人之所以要注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因为人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健的身体,只有这样,人才可能存活下来,进而感受到幸福――生命是感受幸福的最基本的条件,由此可见,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命与幸福不仅是紧密相联的,某种程度上可把二者视为一体,因为,费尔巴哈认为人若失去了生命,同时也就失去了幸福;没有幸福,空留身躯也毫无意义。所以,费尔巴哈强烈要求人们从宗教神学的虚幻的世界中回到现实的生活,从“神”和“神的幸福”转到“人”和“人的幸福”,以现实的人为中心,这也是费尔巴哈的学说被称作“人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费尔巴哈曾写到,“生命分界的地方和生命分界的东西,也就是追求幸福分界的地方和追求幸福分界的东西”,由此可见,生命本身就是幸福。
同时,他还认为自杀也是为了追求幸福,人们不禁要怀疑了,这似乎与前面所阐述的观点自相矛盾,其实不然。关于自杀,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这种行为和幸福的追求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若人的生命都没了,还何来人的幸福。可是,费尔巴哈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人之所以想要抛弃自身的生命,是因为这是追求幸福的最后表现,因为自杀而带来的死亡可以终结那些阻碍他们获得幸福的不幸和祸害,因此,自杀只是人们为了追求幸福进而采取的一种与追求幸福不符合的矛盾的、极端的行为,但是,不可否认,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追求幸福。
二、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
生活与幸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费尔巴哈在《幸福论》探讨的第二大论点,他认为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这是由“生命本身就是幸福”所推演出来的,在费尔巴哈看来,“什么是幸福的东西?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因为生活(自然是无匮乏的生活、健康的和正常的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彩,都是源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如人对宗教的信仰。费尔巴哈把它与佛教的涅与寂灭进行了论述,在他看来,追求涅和寂灭是佛教最高的思想与愿望,而幸福也是人类思想中最高的、最美好的追求。
但是,费尔巴哈也提到,通过佛教追求幸福“不是健康的、自然而强有力的、直率的和合乎理性的追求幸福的启示,而是病态的、疯人的和幻想追求幸福的启示”。所以,从根本上来看,费尔巴哈并不绝对地要求废除宗教,而是期望宗教能够得到完善,进而达到对幸福最完满的追求。这也是他的局限之处。
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是我们生活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类生活内容的实质与核心。幸福源于生活,是对宗教神学强有力的打击。但同时,智德我们注意的是,费尔巴哈在强调了物质生活对于幸福的重要性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精神生活对于幸福的重要作用,尽管宗教神学的精神幸福才是唯一的幸福的理论是不可取的,但是,不能因为否定宗教神学就忽视了精神生活对幸福的巨大作用,因为只有获得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赢才可以获得更大的、更多的幸福。
三、道德原则是幸福
西方哲人对于幸福与道德关系的研讨由来已久,费尔巴哈认为还不够,他在对以往的道德学家们关于道德与幸福的认识进行批判时,提出了“由道德中抹消了一切幸福主义,即实际上抹消了道德的一切内容”。据此,费尔巴哈阐述了道德原则和利己主义、义务、良心、等道德规范与幸福的关系。
在他看来,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人都是社会中的成员,没有孤立存在的个体,使用法律、等强制手段并不能保证人们一定获得幸福,这时,就需要通过人们内心的自觉来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而道德正好起着如此的作用。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因而,人最基本、最原始的追求就是追求个人幸福的追求。同时,他也强调,“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但不是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的那种幸福,而是分布在各个人(包括我和你)身上的幸福,因而,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或各个方面的。”
此外,良心与幸福的关系问题也不容忽视。费尔巴哈认为良心与个人追求幸福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在他看来,他人身上呈现着我们自身的影子,这也是“自我”存在的一种方式,所以,如若自我对“他我”做了不好的行为,实际上,这种行为也是在对自我的迫害。费尔巴哈把良心称作“他人幸福的者”,就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实行健康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在尊重他人的额幸福中来满足自身对幸福的需求。否则,就会破坏他人的幸福,遭受良心的谴责以及精神的折磨,进而也会阻碍自身对幸福的追求。
关于幸福的文章范文3
摘 要:要加强幸福教育,让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幸福的学习生活,幸福的人际关系。文章从明确幸福教育的内涵、建构教师的幸福教学、创设学生的幸福学习等方面,研究幸福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幸福教育;人文教育;学校管理;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12;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26-01
幸福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传统教育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而幸福教育则是教师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幸福,并培养学生感悟幸福、享受幸福以及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的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的未来走向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幸福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一、明确幸福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个体的人性得到肯定之后,产生的一种美妙的主观感觉。幸福的范围很大,人的一生遇到的所有困惑和不解,都可以归到幸福问题中来。人活着便有欲望和追求,友情、爱情、健康、钱财、名誉都是人们追求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包含着一个本质性的因素,那便是幸福。人生活的缘由便是教育的缘由,教育是为人早日实现其活着的缘由而存在的。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当学习离开自己的情感需求时,便产生矛盾。部分学校错把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当成教育目的,例如将分数、作业当成教育目的而盲目追求,甚至导致学生这个主体单纯地为分数服务,致使学生被压抑、控,失去享受幸福教育的机会。
学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也是对积极的事物追求的过程。幸福教育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是学生具有幸福的学习生活,幸福的人际关系,让幸福飘满校园。在进行幸福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利于教师的幸福教学,利于学生的幸福成长。
二、建教师的幸福教学
幸福教育不仅面向学生,还与教师有关,幸福教育贯穿师生双方共同的学习生活。正因为教师幸福地教学,学生才能幸福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才能向学生传递幸福,教师的人生才能幸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获得幸福呢?首先,教师要把单调枯燥的教材丰盈起来,使教材内容更丰富,使知识点以创造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次,幸福教学是教师把自己的目的与学生的目的相统一,这样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再者,教师建构幸福教学,需要处理好自身个性与角色的关系,创设幸福的体验。教师的自身个性应该保持,但不能因此排斥角色自我,好的教师在角色自我的基础上展现自身个性,这样的幸福教育更受学生欢迎。幸福教育是师生共同创设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每位学生内心深处独自品味的感觉,同时又通过学生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来。教师充满幸福地进行教学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表情体会到幸福的感觉,学生感悟到这种感觉之后,又会通过自己的表情传达给教师,师生在幸福的体验中反复强化幸福的感觉。这时,师生可以摒除杂念,忘记一切干扰,沉浸在知识的乐园。
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幸福教学的前提是感受到幸福。为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学校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教师没有了物质生活方面的顾虑和担忧,才会专心致志、快乐幸福地进行教学。其次,注重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使教师的精神得到幸福。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要让教师的心灵得到幸福,只有心灵幸福的教师,才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三、创设学生的幸福学习
学校应是带给学生快乐幸福的地方,如果一所学校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注重为学生创设幸福的学习环境。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校。可以在教室或学校走廊挂上与幸福教育相关的壁画,或者关于文明礼仪、感恩、宽容等主题的图画和文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设计教室布局,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课堂中幸福地学习。其次,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把学生变成只知学习的工具,使得学生失去创新能力、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的乐园。
为了促进学生幸福地学习,学校要组织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教师在检查学生作业时看到错误如果画“×”,学生就会比较失落,而以“?”代替,则能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感到轻松,这也是在践行幸福教学。
四、结束语
国家重视教育,对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一直着力探索和改革。学校的硬件设备越来越齐全,校园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如果缺少了幸福教育,这些反而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幸福教育既关注学生未来幸福,又关心师生当下幸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当前要加强幸福教育,让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让学生幸福学习、幸福成长,让师生共同成为教育的主人。
参考文献:
关于幸福的文章范文4
一杯淡水,一杯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
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
一间陋室,一卷书册,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
一句问候,一个行动,可以欲知幸福的未来。
幸福不仅在于物质的丰裕,幸福更在于精神的追求与心灵的充实,幸福是一种感受,一种意识,是柔风拂面的惬意,是玫瑰盛开的芳香,是远外掠过湖面传来的小夜曲。
我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你这个人;更不知道,你会不会耐心地听我讲话。但是,我知道,我要把我的幸福告诉你,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存不存在,不管你是不是愿意听我说。
因为,幸福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我们与周围的人一起分享,否则,幸福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要把我的幸福告诉你。
淡水,清茶
“书恒,喝杯水吧!写了那么久了。”妈妈笑眯眯地拿着一杯水走过来,放到我的面前。我抬起头,不耐烦地应了声“哦”。随即又埋头于厚厚的诗篇中。
“毕业是一扇玻璃,我们要敲碎它,擦着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地开始完全不同的人生。”当我又抄下一句自认为不错的句子时,停下了笔,正打算让妈妈倒杯水来,却发现了眼前那个装满液体的玻璃杯。我拿起它,轻轻摇了摇,仰头喝下——是清茶。淡淡的味道,是我喜欢的,不会太香,不会太浓,不会太苦,只有淡淡的一缕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淡水,清茶,幸福的滋味。
鲜花,绿叶
中山公园,绿草茵茵,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春风轻拂脸颊,老人在锻炼身体,小孩在嬉戏玩耍,如画般的美丽。
三月里的风,暖洋洋的,带点潮湿味儿,吹在脸上,却有点像棉花絮拂着脸上的味道。春天到来,万物皆醒,大地上一片生机勃勃。
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小草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
我躺在草坪上,看着蓝天白云,还有远处的鲜花、绿叶。
鲜花,绿叶,幸福的气息。
陋室,书册
书城里轻缓的音乐飘荡着,给每个沉迷于书中的人带去一点愉悦。
我抱着一叠厚厚的小说,走向休闲区。
“如果有一天,我爱的人不在了,我会怎样?他们都是天使,那我也要是天使。我会努力活得很快乐,不让自己的眼睛看到悲伤。快乐地活着,然后,永远也不忘记他们……”我将思绪投入到书中,脸上显现出淡淡的微笑。
我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只要有书,我就能活得下去。或许,我真的是很喜欢看书吧,即使我永远也不可能写出那样的文章。
陋室,书册,幸福的风景。
行走在空旷的街道上,看见彩云在天空飘飞,彩云飞,我心飞扬!
这是一个美丽的日子,虽然要告别过往,但我知道,明天,幸福在挥手,而我招摇地路过,迎面而来是欣喜的目光。
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笑容荡漾,从心底盛开的是一串又一串关于自由的向往!
真想大笑三声,我总是相信一切都有预兆,而也一定是不是明天好时光开始的先兆。
走过千山万水的路,看见姹紫嫣红的花。我才明白我的生命要开始新的篇章,经过漫长的等待和抉择,我终于要看见岁月如花般绽放,是的,我看见了岁月如花绽放!
让我们一起分享幸福!
关于幸福的文章范文5
总理说:“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可能人们都有不同,我也曾经讲过关于如何使人有尊严和幸福,我不想再重复过去的话,我只是说如何让人民群众过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二、 多维解读
温总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如何让人民群众得到幸福。这段话一共有五个短句,每个短句所包含的内容都很丰富。我们可以根据短句的内容逐句理解材料的内涵。
(一) 幸福的理解和标准
幸福是什么?怎样衡量幸福呢?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善待生活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有的人把有一份安逸的工作、固定的收入理解成是幸福;有的人把老婆孩子热炕头看成是幸福;有的人把事业有成当作幸福;有的人认为健康是福……可见不同的人对幸福是有不同的理解、要求和标准的。
也许我们在平时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也许我们有很多关于幸福的故事,那么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文体,可以畅所欲言,写出个性化的散文来。正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所以在表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具体事件、具体描述来阐释幸福的含义。如果将“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写成议论文的话反而无法深入,这就提醒我们面对这种范围较大较广的题目,要善于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象,日记、小说、游记、传记等记叙文的方式更容易表达主题。
如果非要将这个话题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但谨记:切入点要小。我们可以将幸福定义出来,然后做具体论述。比如,夏洛特・凯瑟琳曾说:“一个人的激情与理想越多,越有可能幸福。”你可以据此总结幸福的定义是寻找各种各样的激情,根据这样的观点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探究。乔治・桑塔耶那曾说:“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来源于自我约束。”这种“磨炼自己的意志力是幸福的基础”的理解,也可以作为“如何获得幸福”的理论论据。着眼点小反而能以小见大。
(二) 如何使人有尊严和幸福
如何使人有尊严和幸福,这个话题可以从政治、历史、哲学、经济等多角度来写,如写政论文、哲理散文、文化散文、历史散文,只要围绕“获得尊严和幸福的方法”即可。
比如《如何让中国人生活得幸福和有尊严》这样的文章,从题目上看,就是典型的政论文。这样的政论文要求我们对国家制度、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要有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操作难度比较大。
如果对“尊严”和“幸福”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根据生活积累和文化积淀,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写成哲理散文也未尝不可。如果文化知识丰富、历史资料准确,也可以根据这些积淀,整理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关于“人的尊严和幸福”方面的材料,运用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 幸福是过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舒心,安心,放心,有信心,这些是生理的满足和心理的感受。可以从其中一点出发阐述幸福的含义,也可以综合成看待幸福的标准。
其实,温总理提出的幸福的标准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要在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加强创业创收,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和个人生存水平,加快民众自我保障的步伐;一方面,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要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时,正确对待“得”与“失”,学会体谅、理解和珍惜,凡事都要客观观察,理性思考和判断,当有良知的公民。
对于话题的理解,角度可以见证思想的深刻程度。
(四) 政府要让百姓幸福,工作要讲求实际
材料中总理所言的四个方面是要求政府工作讲求实际,从老百姓所需出发。
只有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人们生活才会更加舒心;控制物价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公平配置,让收入分配更加合理,让大多数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人们在谈到养老时不会有“老无所依”的顾虑,这些问题解决好,人们才能生活得安心。政府需要诚信,单位、企业需要诚信,每个人都说真话,每个人都能听到真话,这可能是人们放心生活、享受幸福的最起码要求。另外,让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前途有信心,还需要各种制度建设的健全来保障。
总之,要深刻理解材料,我们不仅要联系生活,更要关注时事。
三、 佳作阅读
论 幸 福
周国平
灵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经历必须有灵魂参与才成其为幸福。
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此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
苦与乐不但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苦与乐的数量取决于他的遭遇,苦与乐的品质取决于他的灵魂。
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没有欢乐,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未经欢乐滋润的心灵太硬,它缺乏爱和宽容。
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幸福的和不幸的人呵,仔细想想,这世界上有谁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谁是绝对不幸的?!
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有限。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
幸福属于天国,快乐才属于人间。
幸福是一个抽象概念,从来不是一个事实。相反,痛苦和不幸却常常具有事实的坚硬性。
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已经拥有的东西。
幸福和上帝差不多,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
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寻找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把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寻找它。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者都不承认现实中有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是一个心思诡谲的女神,但她的眼光并不势利。权力能支配一切,却支配不了命运。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
一切灾祸都有一个微小的起因,一切幸福都有一个平庸的结尾。
自己未曾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权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自己已经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意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
我爱人世的不幸胜过爱天堂的幸福。我爱我的不幸胜过爱他人的幸福。
(选自《青年博览》2011年第5期)
四、 新闻链接
1. 媒体报道说我的幸福感不如员工,我想有点误会。我的意思是我的消费和享受不如员工,但我很幸福,因为我觉得生活很充实、有价值。
(宗庆后微博2012年3月10日)
2. 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说,他觉得“最幸福、最像百万富翁”的时候是在1986年,“那时候刚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80块钱”“虽然数字很小,但却感觉总是花不完”。那么,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找回幸福感呢?崔永元认为,政府不能只用给钱的方式,而应该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果我们上学不要钱,看病不要钱,住房不要钱,那我们要那么多工资干什么呢”?
(《大连日报》2012年3月16日)
3. 近日,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老师应邀来到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为全校教师做主题为“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的报告,讲述了成为幸福教师需要进行的三项修炼:人格高尚、心灵和谐和持续发展。陶老师认为,富有良知、一心向善、心存感恩、充满爱心是人格高尚的四个特征,而心灵和谐则需要宠辱不惊、优化情绪、宽容大度、知足常乐来悉心维护;要想拥有更高层次的幸福,还必须做到持续发展,还需要决不放弃、形成习惯、文化升值和走进审美。
(2012年3月19日大连新闻网)
关于幸福的文章范文6
——楼道上只有灯还在发着昏暗的光
我提着作业下楼,这时的楼道给我的也只有静,死寂一般的静。在我转过身下楼的时候,灯,突然亮了。是我惊着它了吧。第一秒,是幸福。在这个黑暗的楼道中也只有它在陪着我,没有丢弃我,不会丢弃我,更不肯丢弃我。第二秒,是失落。幸福留给我的也仅仅只有长长的影子而已,幸福的灯也总是在我转身之后才亮起。如果我可以晚一秒转身,幸福会不会被我留下?第三秒,是回忆。我总是习惯于急匆匆地穿梭在校园中,学校里的幸福也总是被我遗落在身后,而我却从来不会把它捡起。第四秒,是失望。这一节楼梯我已经走完了。再次转过身的时候,灯已经倔强地不肯再次亮起。我居然希望它会在我下某个台阶的时候再次给我留下一个,长长的身影就够了。
我是个留不住幸福的小孩。幸福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耽搁一秒钟把它捡起,只是任由它躺在落叶缤纷的池塘边。所以我没有资格留住幸福,就算是一个身影对我来说也是奢侈。如果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算不算太晚?
关于走路
走路是种幸福。我常常会在要不要披上外套的幸福之间摇摆不定。
——犹豫不决会失去更多吧
我居然愿意在就要上课时从家里出发,然后上学。这也仅仅为了走路踏着飞快的步子而已。
忽然想起小学走路时,总觉得路漫长得一辈子都走不完,直到与同学分别,才发现路已经走了一大半。小学6年的时间,足以让我厌烦走路吧。我以为我不会再怀念它了,可是现在我居然愿意用学习的时间来走路。仅仅为了走路而已。
人真是种奇怪的动物,常常会犯一些只有模糊的记忆的错误。我再一次体会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可是,我想要珍惜的东西却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偶尔会转过身子对着我招手,然后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这种感觉就像是被时光抛弃的孩子看着那列时光的列车轰隆轰隆地向前跑去,然后就呆着那里,想要挽留却总是犹豫不决。
想要珍惜的东西常常披上了外套。于是,我总是会在挽留与丢弃之间犹豫不决;然后,幸福坐上时光的列车轰隆隆地前行;再然后,我也只有呆在原地。
关于微笑
微笑对我来说是种幸福,可它也是种奢侈。可望却不可及的幸福。
——我在怀念的秋季怀念微笑
突然发现,久了不笑就会忘记微笑的姿势。就像如果幸福一直在远方,久了,就会遗忘幸福的感觉。就算是嘴角上扬这么简单的姿势,也会僵化;祈祷可以在黑暗中微笑,因为那样就没有会察觉嘴角的僵硬;害怕站在灯光的前方,所以倔强地不肯再向前走一步。
老师说,微笑可以给人温暖的感觉。我不知道微笑是否真的可以给人温暖的感觉,但微笑对于我,也只有感动跟回忆了。为了久违的微笑而感动,因为感动而忆起过去。
我的微笑是属于过去的。所以现在,微笑对于我是种奢侈。扬起嘴角的奢侈对于遗忘了微笑的姿势的人是种不可代替的幸福。
关于阳光
阳光又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
——操场上在阳光下奔跑的人已经大汗淋漓,回忆 自己……
不知道秋天怎么会有如此热烈的阳光,是否为了迎接这个秋季盛大的繁华?于是,我看到了在阳光下奔跑的人,看到了阳光下的摩天轮,看到了她用45度角仰望的天空。想到小时侯还可以坐小车车到处玩;现在也只能在繁忙的人群中扬起脸,看着车车一点一点地开着。心里面酸酸的(不想再用哭这个字眼,因为我要坚强起来。)。然后我看到阳光热烈透明的碎片从天而降,我看到了童话中那片玻璃掉进的那双眼睛,干净、纯粹;就像猫的那双眼睛,有如火般的热烈,也一样地干净、纯粹,还有一点无奈。
突然发现教室窗外的松树居然也是张牙舞爪地长着,只是它用了大把大把的松针把自己伪装起来了。我的视线正在游离于窗外,模糊。我发现我其实也只是个孩子。我也会写一些只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一点都不希望老师说我的作文有多好多好;我只是想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是故意把文章写得好漂亮好漂亮,然后老师把它当成范文在全班念,同学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只是想记录下一切,而不是把自己的感觉跟大家(不懂得我的感受的人)分享;就像小孩子不希望跟别人分糖果。我会鄙视抄袭的人,如果有人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宁愿相信那只是一个误会;就像小孩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是纯洁的。我也会嫉妒比我优秀的人,就像小孩子失败了也总是高高地扬起头,倔强地不肯落泪、不肯认输。我只是个孩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