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加工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加工技术

食品加工技术范文1

一、番茄冰

1.配方:1千克番茄,0.3千克白糖。

2.制作方法:选用优质番茄,去皮切碎后加入白糖浸渍2小时,用纱布压滤,把滤液盛入清洁的容器中,置于冰箱中冻结即为番茄冰。

二、番茄露

1.配方:1千克番茄,1.5千克水,0.2千克白糖,少许食用香精。

2.制作方法:选择优质番茄,洗净切碎,加入水和白糖,搅匀后放在锅内煮15分钟。待凉后用纱布过滤,取其汁液加入食用香精少许即为番茄露。也可在其中放几只冰糕,装瓶即为清凉饮料。

三、咸番茄

1.配方:1千克番茄,0.14千克食盐,0.2千克酱油,少许大料(八角),0.02千克生姜,0.01千克大蒜,少许味精。

2.制作方法:将番茄洗净,切成若干瓣,放入晾凉的盐开水中腌制20天,加入配料可食用。

四、原味番茄

1.配方:1千克番茄,0.05千克食盐,0.002千克苯甲酸,0.3千克凉开水。

2.制作方法:选择优质无破损的番茄,洗净并晾干水分,放入坛中。将食盐和苯甲酸溶于凉开水中,倒入坛内,每天翻倒1次,3~4天后密封坛口,1个月后即成。

五、番茄酱

将洗净去皮的番茄切碎,装入葡萄糖瓶中,放入高压锅中处理15~20分钟,也可放在蒸笼中蒸20~30分钟,密封保存。也可在蒸煮时用针头插入密封的瓶内排气,蒸完后拔下针头。

六、番茄辣酱

1.配方:1千克番茄,0.5千克红辣椒,0.1千克红糖,适量食盐。

2.制作方法:选择成熟的番茄用开水烫漂一下,去皮切碎,在铝锅中煮沸片刻,加入切碎的红辣椒,并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食盐和红糖,拌匀后趁热装瓶密封。

七、番茄脯

食品加工技术范文2

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使学生认识自然规律、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错位,培养出的大学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探索符合现代教学特色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食品加工技术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加工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者对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教学改革的意义

食品加工技术是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极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测试、新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单元操作在现代食品工程中的作用、高新技术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其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学生是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否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均与实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食品加工技术实验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更能培养食品专业学生开发新产品、改进加工工艺等创新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和实验设施条件的限制,实验课常常附属于专业课而被忽视。实验室只能进行传统食品加工工艺及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落后,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学生无法通过实验这个实践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厂生产问题相融合,很难达到培养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改革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教学对为社会培养具有真才实学以及工程创新能力的食品专业人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内容陈旧,缺乏理论深度 为了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根据仪器设备条件、实验经费等因素,主要安排有罐头、面包、蛋糕、果蔬饮料、酸乳、肉制品等的制作。应该说,这些实验包括了罐藏食品、焙烤食品、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主要食品门类,通过这些实验的教学,学生亲手体验了常规食品的制作技术,受到了食品加工基本技能的训练。由于经费、仪器设备等原因,实验教学不能反映日新月异的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大部分实验主要采取简单原始的手工操作。实验过程中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忽视了对产品主要质量指标的检测,不能将食品化学理论知识与食品分析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实践,使学生失去了食品生产中质量控制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做完实验后,学生普遍感到食品实验的技术含量不高,实验课上学到的、看到的与工厂实际相差太远,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实验课教学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造性思维、自我发展等能力,更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2.2仅有验证性实验,无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以前食品加工技术开设的实验课,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学生仅能根据教材上的工艺流程模拟加工出一些产品,而无法涉及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配方设计、工艺参数的制定、产品品质分析、保质期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和企业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要求,使毕业生就业受到一定影响。

2.3考核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 以往的食品加工技术实验课考核方法过于简单,将该生所有实验报告评阅分数之和除以实验次数即得到该门课程的成绩。老师仅从实验报告评分作为食品加工技术实验课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该生上课的参与情况、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是否独立完成等,难免有失公允。往往有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但由于实验报告写得比较简略或字迹不够工整而得分不高,而有的学生参与实验表现一般,却照抄他人的实验报告而获得高分。这种抄袭的情况多了以后,教师无法给出公正的成绩,这不仅助长了小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也会抹杀认真参与实验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法避免这种情况的蔓延。

3改革措施

3.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改革应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开设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削减以验证理论为主且内容单一的实验。针对实验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可把实验分为必做的基本实验、选做的验证性实验、教师指导下的综合研究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的开放型探索性试验等。综合性的研究试验相当于让学生做一个小的项目研究。这样设计不仅能起到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后的食品加工技术实验课程无论是基础实验还是综合实验在教学模式上都不同于以往,改变了只进行呆板的实验教学操作的传统模式。基础性实验中同一实验内容会尽量给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原料和配方,每一小组的工艺参数也不是固定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设定参数的梯度,这样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实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结果,学生在获得产品的同时学习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并考查不同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综合性实验则是对学生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3~4个人组成1个小组,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或确定1个课题,资料查阅、实验方案制定、实验研究、数据整理、研究报告的撰写均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老师负责提供药品和设备,并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启发和提出建议。 改革实践证明,食品工艺实验课程面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是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工艺实验的每个环节中贯穿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基本技能、工艺技术,增强了学生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和科研意识,提高了学生开发新产品和工艺创新及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食品配方的能力,达到满足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3增加考核层面,力求全面公正 将考核改进为包括3个层面:第1个层面考查学生平时的表现,占总分的30%,包括课堂表现和技能考核(各占50%),其中技能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第2个层面是考查实验报告撰写情况,占总分的30%,规定学生每次必须独立完成并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发现雷同无论是抄袭者或被抄者均判以低分;第3个层面是实验理论考查(基础性实验)或交流讨论(综合性实验),占总分的40%。实验理论考查是在基础性实验最后一次实验课时以书面或口头回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由几位任课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共同组织题目和参考答案,力求覆盖所有实验。由于摒弃了传统的单一考试模式,不仅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还使得学生不再只关心实验报告,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次实验,并有意识地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4结语

通过对食品工艺综合实验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探索,表明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中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理论课学习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收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对教学实验条件和指导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模式。新世纪对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进一步提高食品工艺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为食品行业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刚.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构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大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9,(6):20-22.

[2]周丽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94-96.

食品加工技术范文3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60-02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食品企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化的加深,食品行业需要越来越多地受过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综合培训的高技能人才。然而企业对每年的毕业生并不持有太乐观的态度,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1 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培养定位不准,高职成为本科的压缩型

通过分析一些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多数不能很好的体现高职教学特点,高职院校应以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我们的培养方案从学制的设置、课程的分配、实践教学安排上只能说是本科的压缩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注重的只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注重的是培养学术研究以及技术开发综合型人才,两种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自然培养的模式与途径也有所不同。要想实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要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实践与知识的紧密结合,而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就在于它的应用与实践性,这些内容应该在培养方案中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而不是简单的缩减学时。

1.2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少长效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赢得质量和社会认同,才能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格局。然而,校企合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高校传统的习惯、自身的惯性和惰性,在校企合作的内涵上仍显肤浅,其合作方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流于形式,在实质上没有较大的突破性进展。二是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没真正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等目的。三是校企双方对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深层次的研究。

1.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双师型教师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特殊性。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既要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的一般要求,也要符合高职教育对技术型人才的特殊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还应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企业的生产经验,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目前表现则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有待加强,个别教师尚未具备“双师”素质,应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尽快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应加快教学团队建设步伐。

1.4 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起不到支撑作用,缺少内涵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按照专业方向来整合教学内容与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理实一体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它是把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打破原有的“学科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这种教学设计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保证了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目前在课程建设中,高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没有真正的实施,学科体系色彩浓重。

2 解决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问题的主要对策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以食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2 依托校企合作开发以食品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资源

基于高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推行岗位项目现场教学。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现场教学模式。总结、完善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专业技术课、基础课、选修课等不同功能、不同类型课程的授课方式。完善适应学习领域教学的学材、校内外实训设施等教学条件。建设核心课程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社会共享。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2.3 注重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提高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研究与合作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项目和实践锻炼等途径,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型大师工作室,为企业优秀的管理和技能人才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平台和教学载体,搭建高层次人才成长平台和教学团队培养阵地。实施双带头人制度,通过选择企业急切需要的生产技术问题立项研究、编写适合企业需要的培训教材、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培养专业带头人。

2.4 建设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联合行业企业,加强标准建设。按照与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社会用人标准的全面对接的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完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基地建设标准、教学管理标准等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和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5 改革实践教学形式,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与合作企业实施干部交叉任职,形成校企共建共管、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长效机制。利用各实训室,充分发挥区域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

3 结语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必须面向现代化食品企业的需求,通过各项的教学模式改革,比如专门设计一些人才方案,校企合作等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转变培养方式,加强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各个方面的对接,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杜鹃.强化实验室建设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5):78-80.

[2]贾学芳.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07(45):86-87.

[3]韩勇.高职应用型人才绩效评价的学校标准与市场标准[J].成都大学学报,2006(3):45-47.

[4]林晓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6.

食品加工技术范文4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 实践教学 ; 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32-02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医学科知识为一体,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的专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综合性行业,是以大众农产品包括粮、油、菜、肉、蛋、奶、水产、果蔬等初级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行业,有食品原料的收购、储藏、加土、销售等多个业务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必须适应食品加工业不同领域、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故加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尤为重要。

1.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1指导思想

加强实践教学,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是忽视理论教学,更不是削弱理论教学,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绝不是主体与从属的关系,必须根据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摆正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位置。

1.2基本思路

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是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以实践技能训练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完善作保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整体优化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扩招和在校学生规模的剧增,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矛盾凸显:①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有所缩水,有的采取裁减、演示、以讲代练,甚至有些实验项目停开。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受到影响。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高职的实践教学带来了冲击,以往长期形成的行业办学优势逐渐淡化,出现了“学生实习难,企业接收难”的现象。③学校奖励措施更多倾向课堂理论教学及科研,存在着实践教学地位偏低,实践教师待遇相对较差,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扶植,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未能跟上。④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等。

3.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与手段

3.1修订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为了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进行,设置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模块。这种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占主要地位,实践教学可以说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物,是为验证理论服务的,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很难办出高职特色。其实,在高职教育中,可将课程设置为三大类。一类是公共课,包括政治、外语、计算机等;一类是职业技能理论课,既包括各门专业课本身,又包括直接、间接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课程;一类是实践教学课,既包括教学性实践,也包括生产性实践。

3.2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3.2.1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方案,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制定出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和理论教学方案,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和要求,便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真正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必须对教学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最少要达到1:1。通过参观实验室、标本室、听有关教师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性质、特点及重要性,进而了解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及所涉及的知识、能力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2.2加大实验课比率。实验课是初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联系实际的过程。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核心技术课与技术支撑课应加大实验课比率,使各课程实验学时占其理论教学时数的1/4-1/3,随理论教学进度而进行。

3.2.3设置实训周。在课程实训和综合训练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从实验的准备工作开始,基本依靠自己去完成整个实验。教师只需起引导启发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食品加工技术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食品专业《粮油加工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是永城职业学院食品化工系食品加工专业的骨干课程,课程内容多、实践应用性强,针对食品加工专业的特点及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食品加工专业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长期以来,“理论教学枯燥,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脱节”这两大难题一直困扰着任课教师。考核采用期末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基本能反映出学生的掌握程度,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此类课程的理论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较差,理论考核成绩一直偏低。实训课仅局限于某一技能的模仿操作,与实际岗位距离较大,不能反映职业岗位的岗位要求,很难体现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是针对职业素质的考核,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宗旨[1]。

《粮油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专业主要的专业课,是阐述各种粮油食品的加工工艺及相关技术的科学,它涉及有机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21世纪,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粮油食品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将不断涌现[2]。这对高校粮油加工技术实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局限于验证粮油食品工艺中的工艺技术。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应用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把考核内容、标准、方法整合到每个项目中,按照完成项目的能力、水平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对学生整体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3]。

一、改革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基本概念、理论和操作原理,再布置课堂练习,现场指导、检查,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对没有掌握的随时辅导,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2.直观教学。利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示范,使学生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知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3.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同一实训项目给出不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加适合,从而掌握在不同条件下该选用什么实训方法。

4.团队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组,明确任务,强调组内合作,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功共享。如:蛋糕的综合实训项目,要求每个组的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对照国家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感官、理化及卫生方面的检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4]。

二、完善教学条件

1.修订教学计划、大纲。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因此,在修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理论上以够用、实用为指导思想。

2.精选教材。近年来,《粮油加工技术》除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外,结合粮油加工技术考证要求编写补充讲义、实验指导书,适应本专业的特点。

3.认真制订授课计划。授课计划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落实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执行性文件。任课教师在进行本课程教学前必须制订出符合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授课计划。

4.完善实训设施。实训设施是实训操作的基本条件,而《粮油加工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性操作为主的课程,对此,近几年不断完善实训设施,使与课程相适应的焙烤实训室、油脂检验实验室更加完善。

三、改革教学手段

1.运用现场教学。食品化工系现有粮食检验、油脂检验、理化检验等实验实训室,所以,在课程教学中,采取现场教学方法。学生身处实训环境,听看结合,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实训室现场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浓,掌握知识的速度更快,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

2.充分利用习题库。《粮油加工技术》课程建有完整的习题库,教师可以利用习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测试,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较多练习。在课堂上利用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5]。

四、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1.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不定期地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如目前的蛋糕加工兴趣小组,共有成员10名,做到每周开展1次活动。每次活动由指导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学生分组完成相应任务;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示范。

2.业余开放实训室。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开放的实训室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每个实训室在开放期间安排一名教师和几名学生共同管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项目具有很大的益处。

五、改革考试形式

多年实践表明,实训考核与评定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重视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粮油加工技术》课程的考试模式是:平时考核+操作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平时操作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的作风和操作技能,占总分的10%,操作考核是对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实训操作技能的考核,占总分的40%,期末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综合考核,占总分的50%。

综上所述,《粮油加工技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极强并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增强了工作能力。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今后的实践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2]刘靖,展跃平,张伟,等.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2):48-51.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食品加工技术范文6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管理办法》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古老的食品添加剂

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品,如,在豆浆中加入卤水或石膏制成豆腐等豆制品在面粉中加入白矾做油条、油饼;在肉中加亚硝酸盐制成香肠等等。

知道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只要留心,您就会发现许多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例如皮蛋、粉丝,酱豆腐、卤肉等等,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餐桌将会多么单调。

现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功能

每个添加剂在食品中常常具有一种或多种技术作用。分别简述如下。

1 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如用于固体饮料的己二酸。

2 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如用于乳粉、速溶咖啡、固体饮料,孕产妇(乳母配方食品)的二氧化硅。

3 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如在啤酒、肉制品、豆制品加工过程中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4 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如用于方便面、糕点、发酵肉制品类、油炸肉制品、腌肉制品、西式火腿、预制水产品、熟制水产品、复合调味料、油炸食品等食品的茶多酚。

5 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如用于苹果干、蜜饯凉果、干制蔬菜、腐竹、粉丝粉条、葡萄酒、果酒的二氧化硫、亚硫酸钠。

6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如用于小麦粉及其制品、焙烤食品的酒石酸氢钾。

7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如用于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胶姆糖基础剂硬脂酸。

8 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如用于糖果、糕点(上彩)、果蔬汁饮料的茶黄色素和茶绿色素。用于冷冻饮品、调制乳、果酱的红曲红。

9 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的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如用于熏、烧、烤肉类;酱卤类肉制品的硝酸钾、硝酸钠。

10 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如用于生湿面制品(饺子、面条)、生干面制品、糖浆、稀奶油,果蔬汁的果胶。

11 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是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

12 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如用于调味品的琥珀酸二钠。

13 面粉处理剂: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如用于小麦粉的过氧化苯甲酰。

14 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如用于鲜蛋和凝胶糖果的白蜡,又叫液体石蜡。

15 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如用于面包、饼干的焦磷酸二氢二钠。

16 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物质。

17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如广泛应用于食品(酱油、醋、饮料、酒、果汁)的苯甲酸,用于面包、糕点的丙酸。

18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黏性固形物的物质,如用于淡炼乳、冰激凌类、氢化植物油的稳定剂海藻酸丙二醇酯,用于豆类制品的稳定剂和凝固剂硫酸钙(石膏)。

19 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如用于可可制品、巧克力制品、糕点,饮料的赤藓糖醇。

20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如用于乳酸菌饮料中的甲壳素,用于冷冻饮品、果酱的淀粉磷酸酯钠。

21 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2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23 其他: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如婴儿配方食品、粮食和粮食制品的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以及用于婴儿配方食品的乳铁蛋白。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有着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用量。

我国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我国还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就有一系列的规定。例如:

第二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中第一类就包含了“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第三十六条规定了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生产合格证明文件,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还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第四十二条规定在食品的标签上所标注的食品添加剂应是国家标准中通用的名称。

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第四十四条规定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

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对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依法决定准予许可并予以公布: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决定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五条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

第四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四十七条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求载明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第四十八条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的内容负责。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第六十二条规定进口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六十三条规定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进口商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严格管理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还规定,对于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者,视情况处以相应经济罚款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单,也有一些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卫生部公告的形式的,在标准和公告中,规定了所列举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如果所要生产经营或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中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或者是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中的品种,但需要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必须获得卫生部批准后方可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我国还制定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该规范从选址、设计与设施卫生要求,生产过程卫生要求,贮存与运输的卫生要求,到从业人员卫生要求,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谁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

我国食品添加剂有一套非常有规矩的管理程序,上面有《食品安全法》,中间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下面还有国家标准,即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我国有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政府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有关方面选派的专家组成。组成方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委员会委员不少于25人,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设若干通讯成员,由本专业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代表组成,经委员会批准。每届技术委员会委员任期五年。

该委员会设立卫生组、质量规格标准组、香精香料组三个标准工作组。分别承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和香精香料标准制修订的具体工作。

该委员会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提出食品添加剂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按照国家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提出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建议,负责组织制定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和复审工作;组织食品添加剂专业国家标准送审稿的审查工作,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采用国际标准情况等提出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我国还是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具体负责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香料、加工助剂的使用安全研究,并制定协调一致、科学可行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

为什么对食品添加剂反感

按理说我国对食品添加剂有一整套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也有很多优点,但食品添加剂却为什么会使人们那么反感呢?这主要是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的。市场经济使一部分见利忘义者为了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不惜以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在牛奶中使用三聚氰胺,在成鸭蛋,辣椒酱中添加苏丹红。在水产品养殖中添加孔雀绿,在火腿中加敌敌畏,火锅中的黄喉、百叶等材料用甲醛溶液处理。而一些人认为,这些物质都是食品添加剂,都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

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绿、敌敌畏、甲醛溶液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到目前为止,我国所有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化学物质,没有一样是卫生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造成的。而一些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使一些人对市面上的食品心怀疑惧,觉得无所适从,误认为没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才是安全的食品。

有那么多的科学家研发食品添加剂,有那么多的科学家研究它的安全性,说明食品添加剂有着无比的生命力。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种类、增加食品风味、延长保质期、减少疾病。减少粮食的损失。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就吃不到豆腐: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就吃不到今天这样松软的面包;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就会吃霉变的粮食、面包、酱油,其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癌症;没有食品添加剂粮食会因为霉变而不能食用,造成巨大的浪费。

但因为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专业性,所以消费者很难对食品添加剂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主要靠政府。作为消费者,最好到大超市、购买大厂家的产品,从而减少受危害的几率(安全没有绝对的)。同类食品尽量选择食品添加剂少的。对那些超乎寻常的色彩艳丽、味道香甜、口感滑嫩的食品要十分注意。

食品添加剂个案举例分析

某复合果汁饮料成分:水、白砂糖、浓缩柚子汁、浓缩苹果汁、酸度调节剂、维生素C、维果灵、抗氧化剂、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安塞蜜、叶黄素、食用香精、蜂蜜、食用盐。

维果灵:防腐剂;阿斯巴甜、安塞蜜:甜味剂;叶黄素:着色剂。

某火腿肠 成分:鸡肉、猪肉、水、淀粉、蘑菇、水分保持剂、食用香精、增味剂、增稠剂、山梨酸钾,D-异抗坏血酸钠、乳酸链球菌素、胭脂虫红、诱惑红、饴糖、食用盐、白砂糖,植物蛋白。

山梨酸钾:防腐剂;D-异抗坏

血酸钠:抗氧化剂:乳酸链球菌素:防腐剂;胭脂虫红、诱惑红:着色剂。

某巧克力饼干 成分:小麦粉、水、白砂糖、全脂奶粉、植物油、蛋黄粉、葡萄糖粉、食盐、可可粉、乳清粉、膨松剂、脱氢醋酸钠、乳化剂、丙酸钙、香料、抗氧化剂。

脱氢醋酸钠、丙酸钙:防腐剂。

问答

关于防腐剂

问:据说食用防腐剂会加速人衰老,这是真的吗?

答:衰老的成因非常复杂,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单一因素会加速人的衰老:更没有证据证明,食品添加剂会加速人的衰老。

问:如果说在酱油等调料里也有防腐剂,那么每天吃的食品里有很多种都是含防腐剂的,这样防腐剂的量会不会超标?另外,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可以经常食用吗?会对健康有害吗?

答:在进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时,专家已经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一个全新的物质如果要作为食品添加剂一般要进行4个阶段的实验。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不仅如此,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时,专家们还要考虑到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高摄入量人群,人类种族之间的差异、个体之间的差异,动物实验、体外实验、人体之间的差异。在受试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其可能的有益作用之间来进行权衡。评价的依据不仅是科学试验资料,而且与当时的科学水平、技术条件以及社会因素有关。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结论也不同。随着情况的不断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还会对已通过评价的化学物质进行重新评价,作出新的结论。

有关专家委员会根据对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综合其所可应用于食物品种和所食用的食物品种的量,制定出该物质的每日最大允许摄入量。再根据每日最大允许摄入量制定该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量。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公告对允许在我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一一做了规定(香料、香精为特殊的添加剂,大概有1500种,不需要规定用量和使用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