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农业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农业园

生态农业园范文1

1.1发展生态农业符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已经严重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2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现代农业新跨越的有效载体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化运作为动力,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目的。在现有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为各级政府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必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

2.1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保护环境的示范区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农业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桔杆还田、畜牧粪便和生活污水沼气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使园区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2.2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要以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使园区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试验基地,实用技术示范基地,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2.3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优质种子、种苗、种畜繁育基地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要积极开展优质种子、种苗、种畜引进,试验工作,筛选出适合当地种养的新品种,使园区成为优质种子、种苗、种畜的繁育中心和供应基地。

2.4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基地

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技术开发,以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农改超”为契机,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改进农产品包装,抢占市场份额,使园区成为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2.5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城市居民农业观光旅游景点

园区要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开阔视野,加大农业观光旅游设施建设,把园区建成集生产、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载体,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生活,寓教于乐的需求。

3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生产条件

园区首先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具备道路畅通、土地平整、田块成方、沟渠配套、排灌自如、用电便捷、安全,有一定的大棚配套,生产管理用房配置合理,加工检测设备齐全,污水处理系统完备并运行正常。

3.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园区科技含量

园区必须在科技应用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结合点,最新科技成果的试验点,高新适用农业技术应用的示范点,科技创新和高效农业的模式点。

3.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园区内的主要农产品以及加工产品都要有自己的商标和生产标准,所有食用农产品必须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积极参加各级农展会、农博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3.4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园区要按照企业化模式运行,主要农产品都必须实施产业化经营,经加工包装后上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园区要逐步建成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

4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4.1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扶持生态农业发展

在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决策下,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为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制定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扶持办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参与生态科技园区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参与农业发展等。

4.2加大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鼓励农业企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对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食品证书的企业给予奖励,严厉打击农业违法行为,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保护生产者利益。

生态农业园范文2

关键词:生态休闲;农业;宝鸡

1休闲农业概述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旅游休闲已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农业新模式[1],是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为一体的新产业[2]。发展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转移就业[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同时,可以开发农业资源,修复农业环境,还可以促进城乡信息、科技等多领域的交流。以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生态园的规划为例,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既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探索,也有规划设计的实践。

2宝鸡市新育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现状

2.1新育生态园概况

新育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隶属宝鸡新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计划共投资28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67hm2,目前是省级生态园区,有新打机井2眼,1台变压器。生态园主要提供园林绿化,农业种植,家畜禽、淡水鱼养殖,农产品销售,垂钓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等。现在,园区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将生态园的种养殖基地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聘请山东寿光资深技术员全程全面指导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园区品位。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正在建设家禽饲养基地,日光温室、垂钓、种植、养殖已出具规模。游人可自行采摘、喂养、垂钓、健身和娱乐等,是集有机食品和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以观赏农村风光、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家生活、进行农业教育、品尝农家餐饮为主要内容,将自然景观与农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休闲度假需求的一种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是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拓展农业功能的有效平台。新育庄园向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机会,游客通过交流沟通、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业生产等亲身感受融入到农村中去[4]。

2.2生态园的发展目标和宗旨

生态园区建设追求生态、绿色、环保,以无公害有机蔬菜、绿色生态果园、生态循环养殖为目标,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建设生态观光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兴农、富农、健民、强民”为宗旨,依托北坡森林公园的生态优势和运粮寺的人气优势,努力建设集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围绕“陈仓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后花园”的定位,拟建设提供设施种养殖、农家山庄、垂钓休闲、自由采摘、QQ农场体验、苗林观光等服务项目。

2.3休闲产业规划布局

2.3.1农业种植区建有QQ体验农场,提供100多块免费地块,并为游客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农耕工具。

2.3.2生态养殖区建设猪舍7座,羊舍1座,占地6.7hm2存栏生猪1100头,为关中黑猪,主要喂草料和玉米,55kg左右出栏。羊180只,有山羊和绵羊等。

2.3.3绿色采摘园在生态园北部建成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26座,采用一面坡冬暖式下挖式温室大棚,后墙和侧墙均为土墙,保温效果好。种植黄瓜、小乳瓜、西红柿、茄子、豇豆、小礼品西瓜等8个品种,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在生态园南部建成占地11hm2的樱桃、葡萄、沙桃、猕猴桃、黑巨李等优质果品基地。

2.3.4休闲娱乐区建设8000m2的接待建设中心1处,餐饮部的所有食材从养殖、种植、采集加工到销售均为自主经营生产,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保障,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和绿色食品。黑猪肉是纯粮食喂养,富含多种营养,具有延缓衰老、降低胆固脂、改善续页循环等普通猪肉没有的营养价值;羊肉品类齐全,绿色环境无污染,营养价值高,食疗药疗效果明显;地下深水井养的特色鱼肉,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羊肉泡、四季烤肉、农家菜等地方特色小吃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建有标准运动体育场、台球桌、篮球场等,配套有星级宾馆住宿,冬季取暖采用原始火墙。

2.3.5自然风光引进合欢、国槐、油松、雪松、樱花等名贵树种建造8hm2景观林区,蔬菜、水果无农药、化肥污染残留。建成面积0.7hm2的垂钓池1座,让游客在宁静、清新的大自然环境中低消费、高享受。

2.3.6有机肥料利用采用了在沤粪池发酵有机肥。在宝鸡市农技中心的帮助下建成50m3沼气池。动物粪便通过管道排入沼气池,利用沼气做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和沼液浇地种菜、养鱼,实现了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养殖厂的猪粪、鸡粪,在沤粪池里沤发一段时间后,用作有机肥,沼渣肥浇地,达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与化学肥料相比,这些肥料具有营养全、肥效高等特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4休闲旅游与农民就业

示范园建成后,长期雇佣村组80余名农民入园务工,使周边群众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既能辐射带动当地就业[5],增加国家税收,带动相关行业,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老百姓菜篮子市场长期稳定,通过雇佣劳动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推动农产品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方向发展。

3生态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羊舍空间较小,换气设备不能满足需要,排气不顺利。计划投资扩建羊舍,更新换气设备。(2)沼渣、沼液主要用做肥料,但沼气利用不理想。因生态园离住宅区远、资金不足等原因,沼气利用存在困难。希望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提高沼气利用率。

4今后发展的方向

将增加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玉米)面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经济消费产品。新育生态园的休闲农业发展不但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环境净化与生态保护,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在生态园内部合理安排物质循环,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料的输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产品输出,达到生产发展、生态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提高。

作者:刘紫垠 梁宏卫 刘景辉 徐乃林 张雪玲 王敏 单位: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邱佳,史亚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214~317.

[2]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2):72-78.

[3]许艺娜.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初探[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5):104-107.

生态农业园范文3

一、多模式建设,努力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新途径

滨州市在培育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中,围绕高效生态,争取“吃干榨净”,初步形成了富有滨州特色,具有良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产业模式。

一是农作物秸秆-食用菌-休闲农业-菌渣-生物菌肥-盐碱地改造循环模式。这个模式的工艺流程是,将农作物秸秆经过处理加工,制成食用菌培养基。食用菌采摘后,再将培养基加工成生物菌肥。经测算,每吨秸秆可生产食用菌1000斤,产生生物菌肥1700斤,可实现产值4500多元,实现利润1880元。目前,这种模式在滨州呈普及态势,惠民、邹平、滨城、沾化四县区培育了20个食用菌种植乡镇,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5家,年消化秸秆26.3万吨,蘑菇年产量达到23.67万吨,品种涉及香菇、平菇、金针菇、双孢菇、黑木耳等近二十个品种,“魁星阁”、“淄翠”、“菇仙”等食用菌产品先后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品牌农产品,全市食用菌产业年收入近20亿元,并能解决5万多人就业。

二是农作物秸秆-青贮-养殖-沼气-农户集中供气-沼液、沼渣-有机肥-果蔬种植-生态农业观光循环模式。该模式把畜牧养殖与秸秆综合利用融为一个产业,形成“农作物秸秆-青贮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沼气-农户集中供气-沼渣沼液-有机肥-农作物生产-生态农业观光”的循环式产业链条。推行该模式,1亩玉米秸秆可生产青贮饲料1.5吨,生产125斤牛肉,可实现产值2100元,实现利润650元。这个模式启动较早,目前全市六县一区全部为国家级秸杆养畜示范县。截止2011年底,永久青贮池总数达7615个,总容积达到150万立方,可容纳秸杆青贮93万吨,解决近10万劳动力就业。

三是农作物秸秆-沼气-沼渣沼液-有机肥循环模式。滨州市把沼气建设作为解决农村新能源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方式,大力推广秸秆制造沼气模式,每年都建设沼气池5000个以上。在推广方式上,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在蔬菜区重点推广“四位一体”模式,种养结合形成了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的生态链条。在果树(苹果、梨、桃、枣)种植区重点推广了“猪-沼-果”生态模式,以果园为依托,为果品生产提供优质无公害肥料。实践证明,一个沼气池可保障农户70%的燃气用量,可省电220度,可生产沼渣、沼液15吨,满足3亩瓜、菜、果的用肥需求,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500元。

四是农作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有机肥循环模式。近两年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成为滨州秸秆还田新的亮点。这种技术是以玉米等作物秸秆和微生物为基料,在一定设施条件下发生链锁式反应,产生巨大的生物能和生物能效应,进而极大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亩生物反应堆可有效转化秸秆10吨左右,可使农民增收节支2000元。目前全市有生物反应堆5万亩,年可有效转化利用秸秆50万吨。

二、多措并举,努力开创循环型农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引导、科技创新驱动、典型示范引领、龙头企业带动等措施,全市循环型农业开始破题上路,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初具规模。

一是党委政府积极推动。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发展。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关键。近几年,滨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滨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的意见》、《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任务目标、发展路径、扶持政策、工作考核等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为协调推动面上工作,滨州市建立了各农口部门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发展循环型农业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分工,形成了协调的推进机制。

二是完善政策扶持引导。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滨州市各级政府“舍得投入”,出台了一些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建立了政府扶持、金融贷款、企业投资和社会投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制。首先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将秸秆利用的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近年来市、县财政预算安排2300多万元,用于大型拖拉机、打捆机、大型秸杆还田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购置;安排4200多万元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市、县两级财政共补助支出1665万元,建立专项资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新品种研发、关键技术给予补助;对永久性青贮氨化池按每平方米300元的标准每年补贴;对购置铡草机的养牛大户按每台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其次是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争取力度。2008年以来,全市共争取沼气建设资金1.3亿元,沼气服务网点补助资金1005万元,秸秆利用资金600万元;争取农机补贴1.95亿元,其中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补贴1.2亿元;争取秸秆养畜资金2920万元、食用菌产业发展资金4300万元。再次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支持,落实各项扶持中小企业金融政策,2011年争取亚行贷款5620万元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进入秸秆综合利用领域。

生态农业园范文4

在万物萧疏的数九季节,记者前往长垣采访。虽然对长垣农业的蓬勃发展有所了解,然而此时前来,还是觉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到后发现,这样的顾虑完全多余。长垣“山寺桃花始盛开”,那翠绿欲滴的蔬菜,吐露芬芳的花草,活蹦乱跳的绵羊,碧波荡漾的湖面……展现于眼前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精彩纷呈的田园风光。

“目前,长垣的农业正按照生态的模式来进行发展规划。”说起长垣农业的亮点,县农业局局长朱国喜如数家珍,“你可以看看‘茗东’的绿色蔬菜,‘三阳’的生态畜牧,还可以看看‘月亮湾’和‘天鹅湖’的观光农业。鸿志的蔬菜、宏力的葡萄等几家你上次已经看过了,这次带你看几个新的。”

绿色蔬菜进军高端市场

沿着柏油马路出县城不远,就来到了位于长垣县南蒲办事处的河南茗东农业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茗东)。这是一家以蔬菜种植和销售为主的农业公司。站在公司大门前放眼院内,笔直的水泥路两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蔬菜温室大棚正沐浴在冬日阳光之中。

公司负责人傅鸿儒告诉记者,河南茗东目前拥有员工80多人,仅技术人员就有5人,现有高标准蔬菜温室大棚100多座,占地面积400多亩,这里水、电、路配套齐全。按照规划,河南茗东将在接下来建设苗选育区、标准化种植区、贮运销售区、办公服务区四大功能区,总面积将达到53万平方米。

在公司几位负责人的陪同下,记者走进蔬菜温室大棚。虽然外面寒气袭人,但大棚内空气湿润,温暖如春。里面种植的彩椒、番茄、紫茄、西葫芦等蔬菜硕果累累,正是采摘的好时候。

“我们的蔬菜,不但色泽鲜艳,口感也很好,比如番茄是沙瓤的,酸甜可口。现在,蔬菜价格每斤都在10元左右。”傅鸿儒说。“前两天,刚有一家公司买走了几百箱。”

大棚里,一张张黄色的粘虫板格外显眼。负责技术的张经理告诉记者:“公司一开始就按照绿色的标准进行规划,杜绝一切农药、化肥等。在防虫方面,我们主要使用粘虫板、防虫网、杀虫灯等,根本不用农药;此外,蔬菜使用的肥料是鸡粪等有机肥;除草全人工,坚决不用除草剂;就连灌溉用的水,也是来自120米的深水井。”

对于成立刚刚3年的河南茗东来说,市场还不太成熟,虽然蔬菜品质优良,但还没有成功进驻高端市场。“现在,我们正在申请绿色认证,预计很快就能下来,到时候,就能和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超市形成‘农超对接’,而后,我们还要进行有机认证。”傅鸿儒信心满满地说。

奇花异草汇聚“月亮湾”

月亮湾生态农业示范区(简称月亮湾)位于长垣县魏庄办事处,柏油马路环绕公司四周。

魏庄办事处副主任魏炜告诉记者,月亮湾总体规划面积4000亩,投资1.2亿元致力于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和美丽的名字一样,“月亮湾”展现的景象处处让人感到新奇。

走进办公室,迎面一面别致的透明玻璃墙引人注目。玻璃墙壁外侧,是一片碧绿的植物园,园内花木繁茂,郁郁葱葱。出了办公室向右跨过一扇门,一片绿色便豁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月亮湾的植物观光园。园内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小桥流水,别有风情。

“这是文心兰,我们种植的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这是茶花树,树龄超过100岁;那颗是红豆杉,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那是被称为水果皇后的菠萝蜜。”魏炜一边走一边介绍,在这个面积5000平方米的观光园内,全国各地100多种果树、花木汇聚于此。

走出植物观光园,迎面出现20座鳞次栉比的日光温室大棚。魏炜说,这些温室大棚都是高标准建设的,里面种植的各种蔬菜,主要供人们采摘。“明年,我们将把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比如小葫芦、小南瓜、小黄瓜等都种植到这里。”

“除了采摘蔬菜,‘上班族’还可以在大棚里承包一两分地,自己种植蔬菜,亲身体验一下农耕生活带来的乐趣。”魏炜说。“我们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农业上,在大棚内安装芯片,承包菜园者,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时刻监控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可以随时看到自己菜园里蔬菜的长势。”

温室大棚南侧是200亩葡萄园,葡萄园旁边的规划图显示,一年后,眼前的一片空地上将建起一栋葡萄酒堡。与此同时,葡萄园东南侧,一个名为“月亮湾”的人工湖也将建成。

“到那时,来‘月亮湾’的人们,可以垂钓,可以种植蔬菜,可以采摘新鲜的蔬菜水果,玩累了还可以到酒堡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魏炜说,“月亮湾”的发展理念就是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这样的模式是否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相适应呢?对于这个问题,魏炜说他们早就考察过了。“长垣近年来发展很快,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成问题;另外,长垣本地及其周边缺少青山绿水,没有游玩的好去处。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前景不用担心。”

“洋博士”进滩养羊

从长垣出发,顺着蜿蜒的黄河大堤东行大约20公里,再南行5公里,就来到了马拴林的种羊养殖基地,这里是一片广阔的黄河滩区。

2007年,马拴林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他成了河南三阳畜牧有限公司(简称河南三阳)的总经理,这一年他32岁。从此,老家在陕西宝鸡的马拴林落脚于河南长垣。在这里,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洋博士”。

夕阳余晖之下,这个占地568亩的养殖场显得颇为壮观。“养殖场地处黄河腹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安静。”在马拴林眼里,这里是得天独厚的生态种羊养殖场。

“现在,河南三阳共有10个养殖区,存养山羊和绵羊共计6000多只。按照规划,我们将建设胚胎移植中心、人工授精中心、肉羊肉品研发中心、疾病防控中心、育肥屠宰厂及有机肥厂等。”马拴林介绍说,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建立了优质紫花苜蓿、东牧70黑冬麦草、高蛋白饲料玉米等优质牧草基地。“这样一来,公司的整个生态养殖链条就能实现完整循环。”

沿着厂区里的柏油路向前走,记者一行首先来到养殖区。“你看,每个养殖区被合理隔开成50个小区间,小区间又分成羊的生活区、食草区和休息区。此外,粪道口和饲道口全部分开,羊粪经刮粪机收集后进行有机发酵,然后制成有机肥用于牧草或者周边菜田。”马拴林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提倡生态养殖,这样的养殖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羊的养殖品质,还能实现废物的利用。”

现在,年轻的马拴林已是长垣县农牧业的佼佼者。他告诉记者:“羊的养殖是一个服务于民的产业。比如我们把农民种植的玉米和玉米秸秆一并收购过来作饲料,每亩地可帮助他们增收400元;另外,我们将外地品质好的羊进行杂交改良后,培育出适合当地养殖的品种,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致富。”

黄河险滩变身“天鹅湖”

“一定要到‘天鹅湖’看一看,那里是长垣县最生态的地方。”采访中,朱国喜特别推荐。“天鹅湖”全称长垣县鲁豫(天鹅湖)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听其名字就让人神往。

“天鹅湖”位于长垣县武邱乡滩丘村,紧邻黄河,是本次采访最远的地方。本以为,从县城前往那里,道路一定是颠簸曲折。然而恰好相反,整个路程,全是新修的柏油路。特别是从滩丘村通往“天鹅湖”的那一段,平坦、宽阔、笔直。

“这段路是县政府花了几百万元专门为‘天鹅湖’修的。”刚刚走到滩丘村,朱国喜就开始了介绍,“前面就是‘天鹅湖’了,半年前,那里还是无水、无路、无电的‘三无’之地。”

过了滩丘村,再经过一片杨树林,广阔的黄河滩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如果不是看到路边青青的麦苗,一定会认为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前方白色闪现的地方就是“天鹅湖”。

“天鹅湖”成立于2013年4月,注册资金1.5亿元,规划建设珍禽养殖、高端蔬菜、林果采摘、休闲观光四大板块。

公司负责人王怀珍兴奋地说:“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黄河风情度假村,供人们休闲观光。”

在王怀珍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片波光潋滟的人工湖,“天鹅湖”因此湖而得名。岸边,成群的天鹅在栖息;湖中,数十只天鹅自由地游来游去,三个小岛清晰可见。“现在,这里养殖有黑、白、灰三种天鹅,共500多只,3年内打算发展到5000只。除了天鹅,湖中还养有黄河鲤鱼、白鲢、花鲢、螃蟹等。此外,湖的周边种植了中华寿桃、浆水苹果、赵县红梨、日本樱桃等特色果树。3年后,这里将是一个种类繁多的大果园。”

生态农业园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设农业生态园的必要性

1.1 建设农业生态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建设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设此生态园可加快青海循化花卉、瓜果蔬菜、林果业、中藏药材生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花卉、瓜果蔬菜生产是高投入、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栽培和繁育技术水平高。花卉、瓜果蔬菜产品是高新技术的物化,其本身具有承载与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而林果业、中藏药材生产是树立循化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利用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新技术,如种苗的繁育、科技产业孵化、精品生产等项目的实施,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动循化林果业、中藏药材业的健康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生态养殖结合生态链、食物链形成产业链,强调整体发展的协调、高效益以及能源的可循环利用。加快花卉、瓜果蔬菜栽培、林果业及中藏药材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提高花卉、瓜果蔬菜栽培、林果业及中藏药材业技术水平获取高效益的关键。

1.2建设该生态园是丰富循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建设该农业生态园,将会为循化人民提供劳动康体、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为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花卉、瓜果蔬菜产品、中藏药材资源、牛羊鸡鸭等禽畜,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原无公害农产品消费需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3建设该生态园是优化调整该区农业结构的需要

在种植业中,花卉、瓜果蔬菜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藏药材是经济效益很高的高效产业,也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瓜果蔬菜业、林果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中藏药材种植业又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宝贵资源,牛羊鸡鸭等禽畜又是青藏高原另一种特色养殖,高原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消费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依据人多地少的国情,对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前瞻性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又有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区,集约化规模发展无污染农产品具有资源环境条件优势。因此,该生态园的建设,是对当地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环境优势有机结合,对促进项目区结构优化,加快特色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1.4该农业生态园建设是发挥区域优势,培育无公害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的需要

循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园区属半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同时该区域紧邻循化县城,城市化水平高,经济较发达,花卉、瓜果蔬菜、中藏药材、牛羊鸡鸭等禽畜无公害农产品等的消费需求潜力大,尤其是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中藏药材国内国外发展前景广,发展此特色农产品产业具有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市场优势。因此,建设该农业生态园,发挥当地农业区域优势,促进花卉、瓜果蔬菜、中藏药材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1.5建设该生态园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需要

在我国农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农产品供需平衡,又面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民增收致富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用现代物质与技术装备农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科技含量,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建设集约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对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规划性质本生态园既为产业规划,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将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花卉、瓜果蔬菜、林果树及中藏药材等品种结合起来,搭配生态养殖,采用立体经营的模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来本地区旅游的游客提供生态游览和郊野观光等活动,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陶冶游客情操、发展当地经济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

三、 规划目标

历史上的青海循化及生态园周边地区,曾是土地平衍、清流纵横、山林环绕,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现在的循化主要以经营农业、畜牧业及园林业为主,将循化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为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特色鲜明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不仅可以促进循化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为游人提供一处环境优雅、远离喧哗的田园度假胜地。

四、市场定位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四大生态产品:

4.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旅馆,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己采摘);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驯化逗趣)。

4.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化、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和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申办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提高附加值。

4.3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特色禽畜和中藏药材等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拳头产品;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

青海循化县田园风光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热点。兴建此生态园将成为青海循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用本园特有的田园风光特色来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旅游为主业的园区,促进了青海旅游市场的快速开发。

参考文献:

[1]朱祯.走向21世纪的植物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1

[2]姚时章.城市绿化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OO0

生态农业园范文6

关键词:武陵源区;旅游;农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78-02

引言

武陵源区域的风景资源不仅具有雄奇、诡橘、秀逸、幽深、险峻、妖媚、狂野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还具备物种多型态的生态价值,其中的武陵源景区的面积只占据397km2,却显得整体宏大,植物垂直分带鲜明,群落显得特别完整,生态也很稳定。区域地貌海拔相对高差近千米,气候反差也很明显,因此被誉为“科学的世界,艺术的世界,童话的世界,神秘的世界”,同时,武陵源区复杂的地形和多型态的生物种群,也被誉为“自然博物馆和天然植物园”。本文首先对旅游产业融合理论进行梳理与发挥,然后再对武陵源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的多型态优势进行分析,以实现武陵源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现状

关于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理论层面,如张海燕、王忠云(2010)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产业边界及其互动机制,提出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的关系[1]。本文就是针对生态农业这以具体的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通过对他们之间的融合过程进行研究,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利互惠,共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武陵源区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过程研究

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生态农业的合理性规划与开发,可以说武陵源区域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一个非常复杂过程,第一,要动态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与市场对接,才能够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第二,要从市场供给能力出发,利用先天优势来激活产业;最后,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相关利益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导作用。因此,武陵源区域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需要从消费市场需求与产业供给等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武陵源区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过程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旅游需求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特征[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消费需求多样化;第二,消费结构得复杂化;第三,旅游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因此,需求结构和消费模式的改变推动了旅游产业融合趋势的发展,促进了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同时在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利诱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供给开始不断的完善,并向适合消费需求的主流方向进行发展,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多型态原则,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开发“武陵源山水休闲生态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武陵源区旅游产业应该市场需求出发,借助于成熟生态农业技术与完善的产业制度作为两大产业融合基础与保障,通过以旅游企业为主体进行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和以农业旅游产品为载体的旅游项目开发,将武陵源区域生态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完美地展现给旅游消费人群,以便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基于产品供给能力的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过程研究

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产业供给能力是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源泉,也是实现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的本质属性。武陵源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是其发展旅游产业的根本,没有古老悠久的开发历史,没有帝王祭祀、历代圣贤题留的碑刻铭文,它却具有另一种原始的野性美和自然美,正是这种独有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让武陵源成为人类科研宝地、览美天堂、生态旅游的乐园 [3]。因此,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在融合过程中一些先行产业组织与机构,首先应该对武陵山区与旅游资源与生态农业资源的旅游经济开发功能进行识,鉴器别优势互补之处;然后对两者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创新,为两者的融合找到突破口,消除两者之间的障碍进而淡化原有的产业边界;最后再结合两之间的内部功能所发挥的市场价值活动,进行市场的开发,在价值链与市场价值探索上达到共识。

三、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过程模型构建

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产生之前,有各自特定的技术、产品、企业及市场等共同构成的产业边界 [4],且他们之间是不相关的。随着产业之间的开放性不断的增强,对于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管制放松、产业管理改革等方面也出现有所突破,于是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也就开始出现,并通过产业制度、技术、产品、企业以及市场方面的研究来分析两大产业之间融合成的不同类型。

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产生之前,都是以单纯的自然资源旅游项目为主,借助其独特的地势地貌来吸引游客的眼球,但是几乎相同的景色容易旅游消费人群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导致对旅游产品评价不高,但是如果在产业系统要素的互动作用影响下,从产业制度、技术、产品以及市场层面来实现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以便建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过程模型,使产业融合得以最终实现,因此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过程模型是建立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现已开放的条件下,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开始在制度、观念上开始改变,并在技术扩散、产品、企业以及市场的推动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开始相互渗透,并开始从事多元化的旅游活动;在产业观念的引导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开始出现融合,并且两大产业中的相关企业突破产业束缚实现渗透性的开发与发展,在产业融合大势所趋的背景与产业技术的推动下,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融合现象;当融合型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具有良好旅游消费市场前景时,就会促进从事融合型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成立,这即实现企业融合。当然,旅游企业多元化行为会受到市场管制限制,当管制放松即制度融合后,又会更有助于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企业的融合(见下图,其中A为旅游产业,B为生态农业;白色三角形代表旅游产品,黑色三角形代表生态农业产品)。

从上述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过程模型可以看出,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是一个过程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有宏观方面的因素的变化,如政策改变、制度支持等,导致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业与生态农业这两大产业突破产业边界开始走向融合;中观方面的因素,如产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导致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与生态农业产品开始突破产业边界,相互融入到产业的发展当中;微观方面的因素,如技术、产品以及市场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因素使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与生态农业产品在两大产业营造的环境下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两大产业的和谐发展,这些因素在民族村寨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民族村寨旅游要进行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与生态农业融合需要这些子系统的共同促进才能实现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4).

[2] 张功让.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时光

下一篇宝宝爬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