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捐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捐钱范文1

既然不图出名,富人“投资”于慈善事业,是持怎样一种心理呢。从记者接触的几位富人身上,依稀可以看到不同的答案。

慈善心为求安心

张缘之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末在一座省会城市投资房地产生意“发家”,他的慈善行为主要集中在寺庙里。他刚刚为一座在全国佛教界知名的寺院出资百万,捐建一座颇为宏伟的“万佛阁”。按照这个捐款数字,张缘之有跻身中国富豪慈善榜的资格了,但显然他对于佛家的“出世”更有兴趣。

应记者要求,张缘之带记者去他捐款的寺中参观。这座寺庙相当幽静,也是张的“修行”场所,他在寺内被称做“居士”,经常抛下繁忙工作来这里诵经。张见到寺庙住持后,先谈起了自己最近的学佛心得“总感到有障碍,难以突破”,住持讲解了一阵佛理之后,双方谈起了“万佛阁”修建工程的进展。当住持提到资金仍然紧张时,张缘之当即提出,只要需要,他还可以再捐助。

张缘之告诉记者,在这座城市里,像他一样捐助寺庙的有钱人不少。据他介绍,最开始,只是为了“求平安”去寺里烧烧香,但后来就逐渐产生了学佛“遁世”的心理。被问起为什么不直接捐钱给需要的人,张认为“捐款给寺庙,效果是一样的”,捐善款给寺里能起到“今世求安心,来世求福报”的效果。

颇有意味的是,令张不安心的一件事是其作为主要开发商开发的离寺院很近的一个商业工程,因为拆迁问题,被当地居民告上法庭。

捐款为“拉关系”

王军在一座资源型城市从事矿产的开挖和运输生意,近年来矿产生意红火,令他“日进斗金”。据介绍,王军最得意的事情之一是在儿子结婚那天,组织了5辆美国“悍马”吉普作为送行车队,让婚礼“颇有面子”。

王军的捐助面也颇广,其中捐助比较多的是道路工程,城市里的几条新路都有他的捐助,很得路政机关领导好评,称王军为市里的建设“出了力,帮了忙”。

王军并不想介绍自己的捐款情况,还很奇怪记者“怎么知道捐款的事”。经再三询问,他介绍,捐款的原因是自己富了,要给家乡的建设出点力。但是,他身边的人的说法和他截然不同,“捐款和他的生意有关系”。

不过,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接受捐款和职能机关行使职能无关,也就是说,如果王军捐款是出于和有关部门“拉关系”的目的,那恐怕打错了算盘。

捐款为广告效应

孙伟是山东省某城市一个私营IT公司的老总,这家公司自建立以来,在他的辛勤工作下成长很快,孙伟的个人身家也已经颇为不菲。孙伟的“善举”是捐助了价值数额很大的办公器材给希望小学,捐助当天,这家城市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通通到场,捐助交接过程全程直播,相关部门领导授牌,很是风光。

捐钱范文2

企业家带动全民完成了对“股捐”一词的普盲。早在2003年,大部分人对慈善的概念只停留在捐款捐物,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就提出,等公司上市后,他就捐出股份,成立“老牛专项基金”。很多人对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一场秀。

因为1993版公司法第147条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这意味着时任蒙牛董事长兼总裁的牛根生并不具备捐股的法律条件。直到2005年新公司法出台后,股权捐赠才解禁。

2005年,牛根生兑现诺言,将自己在蒙牛所占的10%左右的股份全部捐出,以每年25%的比例悉数转入老牛基金会。这部分股份在2010年7月捐赠完毕。

然而,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理,钱要落入口袋才安心,捐赠也是一样,所以“股捐”总有无数双眼睛盯着。2009年媒体爆出,“老牛基金会”成立后将已捐出的一部分股份(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4.5%)抵押给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以融资,用途亦未公开;同时,基金会下又设“老牛投资”,别名“尚心投资”,期间的资金流转含混不清。

另一位股捐先驱也质疑不断。2009年3月,曹德旺公开宣布要把家族持有70%的福耀玻璃股份捐赠,并且成立慈善基金会。但按照现行《基金会管理条例》,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于是曹德旺转折用了一条先注册基金会,后进行股权捐赠的路径。

然而,让曹德旺没有料及的是,他刚宣布捐出股份就挨了不少板砖。有媒体指出,曹德旺高调搞股份慈善的同时,不对投资者分红,家族成员薪酬却逆势上涨。按照曹德旺的规划,基金会收益来源于股票的年底分红和在一定比例内通过高抛低吸运作投资股票。这也就意味着基金会将会从事一些股票投资。他强调为了保证福耀玻璃股价稳定,基金会章程上将规定基金会所持的股份比例必须是入股时的股份上下浮动10%,即该股权最大套现金额不到4亿元,而4亿元的股权投资收益更难有稳定保证,实际可用于慈善的资金并不多。

外界质疑风起云涌之际,2009年9月,随着中粮集团入股蒙牛,牛根生宣布了一件震惊世人的决定:由他掌控的老牛基金会3.48%的股权全部抛售,套现为9.55亿港元,全部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2010年10月20日,财政部出台《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企业捐赠后,必须办理股权变更手续,不再对已捐赠股权行使股东权利。该《通知》的出台意味着财政部打开了股捐大门。

2010年底,牛根生讲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在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而在这次捐献给Hengxin信托的资产中,主要有牛根生持有的蒙牛乳业3.96%股份,根据蒙牛乳业公开资料,这部分股份总额为6878万股。至此,牛根生终于完成捐献所有名下股权。

捐钱范文3

厄运袭来,是好心人点燃他们生的希望

2008年5月13日,笔者到大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采访。李志强作为穷帮穷的典型,被办公室干部送到笔者面前。

这一天,是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许多人把捐款送到了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李志强却像之前的每个月那样,仍旧将所捐的1116元送到希望工程办公室。他说,他要把捐款都用在孩子身上。

然而,见到笔者,李志强却失态地转身向门外跑去。笔者一下子认出:他不是林卓青吗?怎么改名李志强了?“林卓青,你别跑!”笔者大叫。

林卓青颓然蹲在地上,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四年不见,他老了有10岁,56岁的他看上去更像是65岁。只是他脸上那份绝望无助的表情恍若当年――四年前的春天,他接到儿子学校的通知,从山东烟台郊外的农村赶到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得知上大学的儿子林立志患上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唯一的治疗办法是骨髓移植,移植费用要35万元时,作为父亲,林卓青就是这样的表情。

2003年,18岁的林立志以县文科状元、高出大连某大学录取分数线42分的成绩考入该校的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他酷爱文学,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后,听他背诵世界名著是寝室同学最为期待的时光。他热爱体育运动,刚到大连读书,便报名参加了大连每年一度的马拉松比赛,并以顽强的毅力跑完了全程。他总是能记得全班每一个同学的生日,没有钱,他便写一张纸条,将他最得意的原创名言写在上面,这种用心,让他的同学非常感动。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大一学生,在2004年4月7日突然晕倒在学校的篮球场上……

“癌症”二字带给林卓青的是绝望。他小学都没有念完,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无论别人如何宽慰,他心中始终认定,人得了癌症只有死路一条。在医院的每一天,除了照顾儿子,很多时候,他都是躲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流泪。

立志的同学和老师们都动员起来,有的来医院陪他,有的组织各种活动,为他募捐。接着,大连的各家媒体闻讯纷纷呼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来拯救这名大一男生。

仅仅一个星期,各种渠道捐来的善款达8万余元。每天,林卓青父子都被爱心包围着,林卓青哪里见过如此场面,只知道不停地向好心的人们鞠躬。

一位叫魏然的电视制片人来到病房,对立志说:“林立志,咱们共同努力,写一本书,写下你与疾病抗争的经历,我来义卖这本书,然后用卖书的钱为你治病,这叫自救,好吗?”

魏然的提议,燃起了立志巨大的求生欲望。仅仅一个月,立志克服病痛的折磨,边治疗边写作,与白血病抗争的心路历程变成了10万文字。魏然为文稿取名《我的生命宣言》,并联系出版社出版,在大连市各个公共场所义卖。立志写道:“医生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大概为10万分之一,我突然想到,因为我分担了那个之一,就至少有99999个人可以过得健康快乐,我便再也没有什么可抱怨可灰心的了。”看到林立志的这句话,许多人哭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35万元手术费,在慷慨的爱心传递中,凑齐了。

狭隘作祟:他带着救命善款一走了之

2004年6月3日上午,主治医生把林卓青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们高兴地通知你,立志各项指标恢复得非常好,癌细胞也没有扩散。如果找到合适的骨髓,就可以为他做手术了。而且,我们刚刚知道立志还有一个同胞弟弟,一般来讲,直系的兄弟姐妹骨髓更容易配型成功。希望你能尽快让立志的弟弟来大连,一旦配型成功,我们会尽快为立志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争取让立志早日重返校园。”

“你是说,拿我小儿子的命来救我的大儿子?”林卓青操着浓重的山东烟台口音,怯怯地问医生。医生笑着说:“你理解错了,只是抽弟弟的一点骨髓移植到哥哥体内,这样,立志就可能得救了,对弟弟的身体不会有什么伤害。”

林卓青敏感地捕捉到医生的一组词――“可能得救”,他问:“是不是也有可能救不活立志?”医生回答他:“任何的手术都存在风险,这是毫无疑问的。”“那立志活下来的希望有几成?”“50%。”

林卓青回到立志病房,告诉儿子他出去办点事,拜托他同学帮忙照顾立志一天。他去了海边,在那儿坐了一个下午,心里反复掂量着医生的话。无论怎么想,他都觉得用二儿子立强的骨髓去救立志,就是拿一个健康孩子的命去换一个病孩子的命,而且还不知道救活救不活,病的救不活,还要搭进去一个健康的,结果就是人财两空。

那张存有35万元捐款的银行卡被林卓青紧紧地攥在手里,他脑子飞快地转着:35万呢,就算自己种上十辈子的地,最终也攒不下这些钱哪;有了35万,可以拿出8万,盖一座像村长家那样装铝合金窗的房子;然后,等立强初中毕业了,如果不能像哥哥立志那样考上重点高中,就在镇上花15万左右给他买套房子,做点小生意;就算这样,手头还剩12万左右的积蓄,再也不用逢年过节才喝上二两烧酒了,就算每天喝一瓶崂山啤酒也不至于喝穷了……就是那个坐在海边的下午,林卓青作出了放弃立志的决定,他觉得不能为一个其实根本就没得治的儿子,搭进去另外一个儿子,白白让35万元打了水漂儿。

晚上回到医院,他对立志说:“今天我给你妈打电话了,她和立强都很惦记你。你妈希望你能回山东治病,这样她也能守着你,摸得着,看得见。”立志也很想念母亲和弟弟,便同意了。

林卓青又对立志说:“我这就去跟医生说,这边的床位给咱留着,一旦那边治不了,或者不如这边条件好,咱还可以回来。”

走出病房后,林卓青径直去医院对面的宾馆定了第二天一大早去烟台的船票。这一切都落在敏感的立志眼里,从父亲这些天微妙的变化里,他已经明白了什么。

6月4日早晨5点,天还未亮,林卓青便带着立志离开了医院,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包括立志的老师和同学。6点10分,轮船启航。立志哭了,他对父亲说:“我再也回不来了。”林卓青也很难过,对儿子说:“别瞎说,你肯定还能回来上学。”“爸,您别骗自己了,老家的人都知道得了癌症哪儿能治好啊,活一天就赚一天呗。”林卓青从儿子眼睛里看到了绝望。

在家的那段日子,立志很少跟父亲说话,父子俩都在小心地回避与对方单独相处。他们都没有把在大连发生的事告诉立志的母亲郭芬。

半个月后,立志病情复发,但他拒绝去医院。

8月17日,郭芬从田里回家,刚

进屋便闻到一股恶臭,接着看到立志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大小便失禁,再一摸,儿子已经没有了呼吸。郭芬当场昏死过去。林卓青怀揣着心中的秘密,默默流下悲痛的眼泪。

8月18日,是立志出殡的日子,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立志曾是这个村子的骄傲,他走了,村里的老人们说,立志把村里的灵气都带走了。

报应不断:妻儿先后离他而去

立志走后,林卓青和妻子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立强身上。2006年7月,17岁的立强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县一中,那是全县的重点高中。

为了鼓励立强,林卓青花6000元给立强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车。这在贫穷的村子里引起极大的轰动。郭芬几次逼问钱从哪儿来,林卓青这才告诉她是当初大连好心人给立志治病的钱,他说一共有1万元。

立强学了不到10天,就开着摩托车风一般地在村道上穿来穿去,引来无数同龄人羡慕的眼光。

8月16日晚,经不起同村青年林某的请求,立强载着他去邻村见他的女朋友。农村路窄不说,又没有路灯,立强车速又超快,在一个叫转山头的地方出了车祸,撞他们的司机当场逃逸……

立强被送进县医院,抢救了13个小时后,医生语气沉重地对林卓青和郭芬说:“我们已经尽力了,患者脑损伤非常严重,最好的结果也是植物人,请你们作好思想准备。”

林卓青被这个消息震晕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他飞快地起身追上医生,从兜里掏出一张银行卡,塞到医生手里,呓语着:“这里有30多万,只要你能救活我儿子,这些钱全给你,全给你,全给你……”医生说:“我们尽力了,请你不要这样。”话未说完,林卓青把银行卡摔在地上,大喊着:“谁救我儿子,我就给他30万!……”

看着立强浑身插满了各种管子,鼻青脸肿看不出模样,林卓青快崩溃了,呼喊着:“报应啊,报应……”

林卓青找到主治医生,提出把儿子转到省医院去。医生委婉地对他说:“目前来看,病人苏醒的希望只有1%,到哪儿都无济于事。”林卓青十分坚定:“我已经没了一个儿子,哪怕是0.1%的希望,我也不能放弃。”医生被感动了,亲自护送立强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医院请来全国的专家多次会诊,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立强目前已经是脑死亡状态,任何治疗都毫无意义。

即便这样,林卓青还是不放弃,每天早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主治医生的办公室,哭着求人家给立强开药输液,好像不把大儿子那35万元救命钱花完就不甘心。郭芬劝他:“他爸,你这又是何苦呢?”“这本来就是儿子的救命钱。”林卓青悲痛难耐,向郭芬坦白了立志得病前前后后发生的事。

“你还我儿子,还我儿子!我可怜的志儿……”从此,郭芬再也没理过林卓青。

2006年10月23日,立强所有的生命体征全部消失。郭芬将立强的骨灰与立志的葬在一起。10月26日,她与林卓青办理了离婚手续。

孤独赎罪:活着只为拯救其他孩子

林卓青家破人亡了。他再也无颜在村里待下去。他万念俱灰地在县城的自动提款机上查账,发现为抢救立强,银行卡里的30多万元几乎用光了,仅剩下3500元。他全部取了出来,给和儿子一起出事、还在县医院里治疗的林某送去。

出了医院,他往护城河方向走去:他想自杀。他知道像他这样的人,没有资格活在世上。他快走到护城河边时,迎面走过来一对夫妻,好像正在讨论什么电视剧,女的非常气愤地说:“那男的真是死有余辜,就这么让他死了真是太便宜他了!”

“让他死了太便宜他了!”这句话像一把尖刀深深地刺痛了林卓青的心。我作了那么多孽,哪有脸就这么一死了之?如果死后碰见两个青春年少的儿子,我能说什么?突然,他脑子里萌生出一个念头……

2006年10月30日,林卓青花光兜里所有钱,买了一张烟台到大连的船票。他想通了,从此以后隐姓埋名,回到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城市,每挣一分钱都捐出去。活着,赎罪。

到大连的第二天,他在马路边的劳动力市场找到了活。一名刚装修完房子的业主找人抬家具。两张沙发一张床,别人要60元,林卓青说他30元就干。等他拾完又回马路市场找活时,几个民工把他拉到小巷里暴打了一顿……

就这样,他靠卖苦力攒下了钱。一个多月后,林卓青偷偷上厕所点了点贴身口袋里的钱:289元,带着他浓重的体味。出了厕所,他在马路上等了很长时间,终于鼓足勇气问一个看上去十分斯文的中年男子:“大哥,我能不能闻一下,你们大连哪儿收捐款,把钱都用在孩子身上那种?”中年男子看了林卓青好几眼,然后走了,走了几步又转回来问:“你想干吗?”“我想捐钱。”“为啥?你偷人家钱过意不去了?”“不是,我就想捐,求求你告诉我吧。我是从山东农村来的。”

最后,这个叫赵军的中年男子打车把林卓青送到了大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他想看看,这个看上去穷困潦倒的男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在赵军带领下,林卓青交了钱,领了收据,并被要求在登记本上写下名字。签名时,他犹豫了两秒钟,然后写下仨字――李志强。姓改了,名用的是两个儿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

出了希望工程办公室大门,林卓青问赵军:“我下次来这地方怎么走?”赵军说:“你下次还来?你哪有那么多钱,我看你自己都活得挺难的。”林卓青苦涩地一笑:“我一个人,有什么难的。”

赵军觉得他有意思,就把他介绍到开发区一家家政公司,是他朋友开的。

在家政公司,林卓青是最卖命的一个。他给所有同事留下的印象是,他巴不得每一秒钟都在干活,好像闲下来,他就不会活了一样。

没有人知道林卓青内心的痛苦。他最害怕的就是睡觉,每次累得不能再累,一闭上眼睛就是两个儿子在叫他,不是立志说“爸,你让我再学一会儿吧,就快要考试了”,就是立强跟在他屁股后,求他救救哥哥……有时晚上没活,他就到街上去捡破烂,实在困得不行了,就站着靠在电线杆上睡:他发现如果睡姿难受,就不会梦见两个生龙活虎的儿子。

每个月18日开工资,19号林卓青必请假,去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每次去都得一天:他舍不得花钱坐车,就照着老板跟他说的路线,先跟着开发区到市区的小客车走,这至少得三个小时;然后再打听708车站,再沿着708的路线找到市政协站,再走一段路就到了,捐了款,再走回去。有好几次都迷路了,他不急不慌地对自己说,死都不怕,迷路能咋的?

2007年12月29日傍晚,林卓青翻看单位的报纸,无意间看到一则消息,8岁的白血病女孩急需16万元手术费。林卓青坐不住了,当晚就赶到女孩所在的医院。他怕自己的样子吓着人家,就隔着病房的门玻璃,小心地向里面张望。他看到孩子倚在妈妈怀里睡得很熟,爸爸支着头,慈爱地看着母女俩,仿佛害怕女儿随时会离他而去。

出了医院,林卓青放声悲哭。他觉得老天让他看到这些,简直是对他最大的惩罚:看看人家的父母不离不弃,再对比自己,贪婪、自私和愚蠢,他对自己愤恨交加!

大概有两个月,林卓青没按时去希望工程办公室,他把两个月工资都悄悄交给了报道小女孩遭遇的报社。2008年3月lO日,小女孩骨髓移植手术成功。那天,林卓青买了两瓶啤酒,到海边把自己灌醉了,说不清心里是高兴还是辛酸:如果当初立志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现在,他应该已经工作大半年了……

捐钱范文4

关键词:书卷气;文人;文化修养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54-01

书卷气又称士气、士夫气、卷轴气,是指士族文人书家在书迹中自然流露的一种高雅的气息和风度。对于书卷气的认识始于北宋,苏轼诗:“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把从读书提炼到的文化修养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而显示出来的书卷气,被黄庭坚发现:东坡之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未能及尔。显然,要有书卷气必先有学问文章之气,要发自内心的气质与胸襟和气度,行笔墨之间而无刻意为之。学者文人才可以或有可能形成书卷之气的书风,古代书家就是以文人身份来担当的,他们学识富足,胸罗万有,并常聚在一起抚琴作诗,游山玩水,那么那种山林气、灵气、静气就自然而然溢于行间,书法作品中的优雅之气、斯文之气、温和之气也会在书家的平常显像出来了。可以看出书卷气是书法作品中所显露出书写者的文化修养、精神气骨的艺术气息。它高度结合了书家的文化修养与个人精神面貌。

书卷气是一种高雅的气息,这种高雅的形成,是文人内在的文化修养的提高而得到。刘安认为: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书卷之气来自书卷,读书才是本。我觉得要提高书家内在的文化修养。首先,一个书家在追求书卷气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书家内涵有多深,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善于反思,静坐常思,重修养,读书养心修德,很容易变成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也会是一个有修养的读书人。而且饱读诗书的人,讲起话或者做起文章来旁征博引,思路也比较开阔,能够帮助从多方面,多视角透彻地理解人间万象,艺术现象等等。这样书家的理解的范围包容性就广阔,使得无论是在书家内在的修养和道德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的,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也就近一步了。其次,书卷气的形成是跟文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的,性格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学识修养是渐修、渐悟,读书扩充知识是一个过程,形成书卷气是目标亦是一个过程。在读书的过程,要注意观察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加以顿悟,所以在这期间就要培养内心的静气,静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学习书法,有宁静之气了,方可以静下心来在艺术追求中养心养性。静气就要抛弃浮躁,放弃功利性的艺术追求,比如山人、弘一、谢无量等书家的作品,皆是在静心之时的自然状态创作出来的,他们有常人可比拟的书卷知识,却有常人所没有的静态。

胸襟的宽广和非凡的气度,也是提高文化修养的一方面,这种就是精神气格上的修养了。善书者,往往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气度和胸襟,而这种气度和胸襟是不能局限在人际交往上的,它更多的是对万物的包容,坦荡面对生活的精神状态,而且在这时是没有道德的局限,往往是对文化上的态度和个人的思想,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他们有的可以苟且偷生,有的怕受污浊风气污染而归隐山林。在这些书家文人的书法作品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山林之气、泱泱大气、高贵气、自在气。这些的形成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他们往往是受前人的洗礼或者在读书当中得到升华的而慢慢培养起来的。所以这种文人是拥有独立自由的自己的世界,心静如水,知取舍,明进退,与天地精神相来往的大气度,是发自内在所追求的道义。因此要有书卷气,有圣哲之学外,还要胸中有道义也。

书卷气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之表现,但并非所有的士大夫所书皆有书卷之气,即使很多文人具备学识、见广、胸中有道义。毕竟形成书卷气个性是一个漫长修炼过程,而且书卷气是要通过书法作品来体现的,那么就要求文人把自己所具备的学识与道义充分融合在一起有如血浓于水,这就涉及到了书法创作技巧了。我们常说一件书法作品能够掌握一般的技巧与才能的称之为能品,技巧是表现在书写过程中,大部分书家能够抓住表达技巧,通变古今书法名作的特点和技巧,但创作是另外一个世界了。黄庭坚说:“凡书要拙多于巧。”“拙”就是不做作,“巧”就是做作,在技巧上走形式化的直白,使线条没出现那种韵味,可能就会走上图式,这样是无法抵达到内在精神世界。书卷气是一个书家长期文化精神积累而沉淀的,是一个书家刊尽铅华,达到绚烂之极后,复归平淡的产物,它要求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尚意的同时要在创作技巧上,不温补火,不激不厉,尽量做到自然的创作,达到简练、平淡的特点,就单这点上,古今大部分书家是无法做到的。在古代文人书法没做到,是很大的原因是个人气质欠佳或者个人能力,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但是在学习前人的书迹,很多是学书深入却无法形成个性风格。然而在当代,除上之外,在书法界常带有功利性创作,目的性很强,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很多书家的理想是追求这一最高境界,但迫于生计,不能够以之守一,而跟风,越走越远了。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0.

摘 要:书卷气是书法艺术中重要的审美内涵,它高度结合了书家的文化修养与个人精神面貌。书卷气主要是在文人这个范围内出现,文雅之气是文人最主要的特征,如果一个书家是文人,那么他已经具备首要条件——内在文化修养层次之高。

关键词:书卷气;文人;文化修养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54-01

书卷气又称士气、士夫气、卷轴气,是指士族文人书家在书迹中自然流露的一种高雅的气息和风度。对于书卷气的认识始于北宋,苏轼诗:“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把从读书提炼到的文化修养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而显示出来的书卷气,被黄庭坚发现:东坡之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未能及尔。显然,要有书卷气必先有学问文章之气,要发自内心的气质与胸襟和气度,行笔墨之间而无刻意为之。学者文人才可以或有可能形成书卷之气的书风,古代书家就是以文人身份来担当的,他们学识富足,胸罗万有,并常聚在一起抚琴作诗,游山玩水,那么那种山林气、灵气、静气就自然而然溢于行间,书法作品中的优雅之气、斯文之气、温和之气也会在书家的平常显像出来了。可以看出书卷气是书法作品中所显露出书写者的文化修养、精神气骨的艺术气息。它高度结合了书家的文化修养与个人精神面貌。

书卷气是一种高雅的气息,这种高雅的形成,是文人内在的文化修养的提高而得到。刘安认为: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书卷之气来自书卷,读书才是本。我觉得要提高书家内在的文化修养。首先,一个书家在追求书卷气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书家内涵有多深,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善于反思,静坐常思,重修养,读书养心修德,很容易变成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也会是一个有修养的读书人。而且饱读诗书的人,讲起话或者做起文章来旁征博引,思路也比较开阔,能够帮助从多方面,多视角透彻地理解人间万象,艺术现象等等。这样书家的理解的范围包容性就广阔,使得无论是在书家内在的修养和道德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的,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也就近一步了。其次,书卷气的形成是跟文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的,性格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学识修养是渐修、渐悟,读书扩充知识是一个过程,形成书卷气是目标亦是一个过程。在读书的过程,要注意观察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加以顿悟,所以在这期间就要培养内心的静气,静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学习书法,有宁静之气了,方可以静下心来在艺术追求中养心养性。静气就要抛弃浮躁,放弃功利性的艺术追求,比如山人、弘一、谢无量等书家的作品,皆是在静心之时的自然状态创作出来的,他们有常人可比拟的书卷知识,却有常人所没有的静态。

胸襟的宽广和非凡的气度,也是提高文化修养的一方面,这种就是精神气格上的修养了。善书者,往往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气度和胸襟,而这种气度和胸襟是不能局限在人际交往上的,它更多的是对万物的包容,坦荡面对生活的精神状态,而且在这时是没有道德的局限,往往是对文化上的态度和个人的思想,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他们有的可以苟且偷生,有的怕受污浊风气污染而归隐山林。在这些书家文人的书法作品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山林之气、泱泱大气、高贵气、自在气。这些的形成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他们往往是受前人的洗礼或者在读书当中得到升华的而慢慢培养起来的。所以这种文人是拥有独立自由的自己的世界,心静如水,知取舍,明进退,与天地精神相来往的大气度,是发自内在所追求的道义。因此要有书卷气,有圣哲之学外,还要胸中有道义也。

书卷气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之表现,但并非所有的士大夫所书皆有书卷之气,即使很多文人具备学识、见广、胸中有道义。毕竟形成书卷气个性是一个漫长修炼过程,而且书卷气是要通过书法作品来体现的,那么就要求文人把自己所具备的学识与道义充分融合在一起有如血浓于水,这就涉及到了书法创作技巧了。我们常说一件书法作品能够掌握一般的技巧与才能的称之为能品,技巧是表现在书写过程中,大部分书家能够抓住表达技巧,通变古今书法名作的特点和技巧,但创作是另外一个世界了。黄庭坚说:“凡书要拙多于巧。”“拙”就是不做作,“巧”就是做作,在技巧上走形式化的直白,使线条没出现那种韵味,可能就会走上图式,这样是无法抵达到内在精神世界。书卷气是一个书家长期文化精神积累而沉淀的,是一个书家刊尽铅华,达到绚烂之极后,复归平淡的产物,它要求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尚意的同时要在创作技巧上,不温补火,不激不厉,尽量做到自然的创作,达到简练、平淡的特点,就单这点上,古今大部分书家是无法做到的。在古代文人书法没做到,是很大的原因是个人气质欠佳或者个人能力,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但是在学习前人的书迹,很多是学书深入却无法形成个性风格。然而在当代,除上之外,在书法界常带有功利性创作,目的性很强,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很多书家的理想是追求这一最高境界,但迫于生计,不能够以之守一,而跟风,越走越远了。

参考文献:

捐钱范文5

9月22日,日本最大的银行集团――株式会社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Inc.,东京交易所代码:8306,下称三菱日联)宣布,将出资收购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纽约交易所代码:MS)10%至20%的普通股。

之后,由于摩根士丹利的股价大跌,三菱日联改变了收购条件,通过此举避免了在摩根士丹利股价大跌的情况下蒙受巨额损失。

10月13日,三菱日联宣布,该集团放弃了原先部分资金购买普通股的计划,转为全部购买优先股,并已在此条件下完成了注资。

为避免市场发生动荡,注资日期也较原计划提前了一天。投资分两部分,一是78亿美元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一旦实行转换,该集团对摩根士丹利的出资比例将达到21%(以拥有表决权基准为据)。二是斥资12亿美元购买了摩根士丹利拥有偿还权(买回股票偿还股金权利)的优先股。

与三菱日联一道,9月22日,日本最大证券集团――野村控股株式会社(Nomura Holdings Inc.,东京交易所代码:8604,下称野村控股)宣布,该公司已经成功竞得日前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在亚太地区的资产。

一位日本资本市场人士认为,两项收购意味着“金融危机的白夜”,提高了市场对日本企业的期望,此举与20年前三菱地所收购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时,人们对“Japan Money”(日本钱)的恶评已不可同日而语。

摩根谈判

从9月19日到22日,仅仅用了四天的时间,一向决策缓慢的三菱日联创下了日本金融机构进行海外并购的新纪录。

9月19日,美国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找到三菱日联洽谈出资,此时摩根士丹利的股价已从每股40多美元降至10多美元。当时中投亦是摩根士丹利接触的对象之一,但在最后的生死关头,摩根士丹利与三菱日联走到了一起。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后,日资银行首次以大股东身份参与欧美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

三菱日联人士当时对媒体表示,摩根士丹利所受的次贷损失巨大,但其资产构成中,跌幅剧烈的商用不动产的证券化商品少,因此美国政府公布了救市方案后,股价已经见底。

三菱日联认为,“出资摩根士丹利,可以使该行大举进入只有欧美金融机构唱独角戏的全球投行业务。”

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金融经济研究所分析师守山启辅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大型金融集团中,三菱日联是最有余力增强对外投资的金融集团。

三菱日联2008年6月底的风险资产为110万亿日元,自有资本比率达到10.7%。但对于收购摩根士丹利的股权,守山表示,对于三菱日联来说,“不仅要甘受降低自有资本比率的挑战,还要承担高额投资的风险”。

一位日本证券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在投行业务中,倾斜于投资次贷相关的证券化产品来取得收益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海外企业的并购、重组业务可能又将得势。这对苦于经济恶化,而不能扩展国内融资的日本金融机构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因为大部分日资金融机构的动作慢,所以在次贷危机中所受的损失较少”,“此次出巨资的目的还是为了学习新的投行技术和打入欧美市场”,该人士表示。

一位接近三菱日联的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摩根士丹利日本公司的法人代表已被猎头选为三菱UFJ证券的投行业务负责人。今后,摩根士丹利的日本法人可能会与三菱UFJ证券合并,这会增强三菱UFJ证券的投行业务。“这是三菱日联收购摩根士丹利的最大利好所在。”该人士表示。

野村企图

与三菱日联同日宣布的并购案,还包括野村控股收购雷曼兄弟的亚太资产。

9月22日,野村控股宣布收购包括雷曼日本、香港、新加坡、印度、泰国和澳大利亚的分公司,并将保留雷曼兄弟在上述地区的所有3000名员工。

第二天,野村控股又宣布收购雷曼兄弟的欧洲地区和中东地区的业务。据悉,野村控股对美国雷曼兄弟欧洲部门的收购额仅为2美元。

捐钱范文6

——题记

钟爱濂溪笔下青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醉心林逋心中落梅的“横斜疏影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酷爱梦得所吟“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欣赏忆翁所述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相信,世间种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但凡有生命的东西,皆有情,难怪都那么惹人怜爱。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只愿为云。

闲暇时、落寞时、欢愉时,总是情不自禁的仰望蓝天。其实,不为看天,只为醉云。于云,一见钟情。

最爱不过一卷云,想那千年前,或许我只是一卷小小的晴云,恋上了某位古韵女子。从此,沉醉于她的世界,无法自拔。多少次,流转于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时代;多少次,惋惜一个个温婉如玉的女子;多少次,为那些斜倚熏笼坐到明的后妃而悄然泪下。今生,爱上古典女子。

如若一卷云尚可以穿越千年,涉水而来,那么,请捎走我最深最深的祝福,愿所有女子,皆温和从容,灿烂绽放。如若一卷云尚可以行走红尘,泰然自若,那么,请期许我最远最远的目光,愿行走尘世,还不忘初心,安之若素。如若一卷云尚可以明白,有些事的不尽如意是时代使然,有些人的悄然离去是无可奈何,那么愿所有人都能且行且珍惜。

最爱不过一卷云。于四季中无声走过,却留下倩影;于岁月中波澜不惊,却留下回音。喜欢素色女子,如云般,无论天气如何诡异,永远都只是或散或现的一卷云。喜欢一种女子,无论人生如何无常,世事如何多变,永远温润如初。在有风的日子里,她会与一朵花呓语;在日光倾城时,她会与一米阳光共浴;在斜风细雨时,她会挽一掌春水,与雨交声;在浅秋叶落时,她会握住那一瞬间的绚烂;在素雪纷飞时,她会拈一朵雪花,暖心。在她眼里,四季静美,岁月安好。

最爱不过一卷云。从山水间嫣然而来,带来婉约;从生活中诗意走过,不失本真。喜欢本真女子,如云般,有云淡风轻,有诗情画意,亦有大雨瓢盆。她是烟火女子,有三分明媚,三分忧伤,三分善良,剩下的便是骨子里的傲气。

她如云般,有时依着蓝天,相信风和日丽的日子不会走;有时,她念着雨,期盼一场梅雨的到来;有时,她善良无比,会为荫庇大地而遮挡毒日;碰上她傲的时候,即使日光倾城还夹杂着丝丝细雨。如她,宁可做最差的自己,绝不效仿最好的别人。

那一卷云,常在山水间流连忘返,也曾想过,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某个幽谷中,与山水为伴,与花蝶为伍,清晨,只要睁开惺忪的睡眼,便有花香扑鼻而来;只要愿意,可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拘无束;待到暮色四合,炊烟袅袅之时,携一篮蔬菜野果,洗手作羹汤,任它浮世流年,山长水阔。

可这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终究是理想境界中的“桃花源”。其实,只与山水为伴未免太过单调,只吃瓜果蔬菜,未免太过乏味,不喜不悲,不诉离殇,未免太过虚假。这岁岁年年,如一卷云,有云卷云舒,或张或扬,浅阴深晴,极尽静美,方是本真。

最爱不过一卷云。于天空中,任心事流淌,任季节的风抚平伤感,最终留下淡淡情愫。喜欢睿智的女子,不张不扬。她从不会憎恨时光太过匆匆,亦不会埋怨谁放了谁的手。走过了沧海桑田,历遍了人迁,懂得了,那些逝去的回忆亦是岁月最美的留白。懂得了,雨该是云的泪,风该是云的情,风中会吹干了那惆怅的雨,而那云淡风轻该是整个世界。走着走着,雨停了,云散了,花也开了。

相关精选